毛澤東與“湖南自治”,“湖南共和國”
(2008-02-25 22:24:33)
下一個
毛澤東與“湖南自治”,“湖南共和國”
來源:
毛主席網站版權所有
滬ICP備05024690號
網頁設計 自助建站
回首頁 紀念毛主席 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著作 毛澤東詩詞 毛澤東生平紀事 抗日戰爭 解放戰爭 抗美援朝 相關信息
您目前所在位置:首頁/新中國前夜/大革命:23頁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創辦文化書社後,毛澤東又和方維夏、彭璜、何叔衡等籌組了湖南俄羅斯研究會。八月二十二日,籌備會議在長沙縣知事公署舉行,確定以“研究俄羅斯一切事情為宗旨”。具體工作安排是發行《俄羅斯叢刊》,派人赴俄實地考察,提倡赴俄勤工儉學。九月十五日,湖南俄羅斯研究會在文化書社正式成立,毛澤東被推為書記幹事。經毛澤東推薦,湖南《大公報》連續轉載了上海《共產黨》月刊上的一批重要文章,如《俄國共產黨的曆史》、《列寧的曆史》、《勞農製度研究》等,在青年中產生廣泛影響。俄羅斯研究會還先後介紹了劉少奇、任弼時、蕭勁光等十六名進步青年到上海外國語學校學習俄語,然後赴俄國留學。
關於當前的,是和驅張運動一脈相承而來的湖南自治運動。這是毛澤東回長沙後投入的第二件大事。
當時的中國,北洋軍閥政府腐敗而又專橫,打著“武力統一”的旗號,連年發動對南方的征伐戰爭,許多人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地方自治或聯省自治上麵。
李大釗、陳獨秀等也曾表示讚同。
李大釗甚至說過:“依我看來,非行聯治主義,不能改造中國。”①
這種流行的政治主張對毛澤東的影響是不小的。
在北京,他就同羅章龍討論過,想把湖南搞成中國的先進地區,就像西方古希臘的斯巴達、德國的普魯士那樣。
從上海回湖南後,盡管他已向馬克思主義急速轉變,但對社會改良的手段仍抱有某些期望。不在實踐中嚐試一下,人們是很難輕易放棄自己選擇過的思想武器的。
毛澤東回到湖南後,曾在七月九日給胡適的信中興奮地說:“湘自張去,氣象一新,教育界頗有蓬勃之象。”
七月二十二日,新任湖南督軍的譚延闓發表了被稱為各省自治運動“嚆矢”的“祃電”,聲稱將采取“湖南自治”、“還政於民”的政策。他的目的是籠絡人心,維護他還沒有鞏固的統治,抵製北洋軍閥政府的再度幹預。
但湖南社會各界,由於長期深受北洋軍閥之苦,由於譚延闓當時打著反對北洋軍閥的旗號,作出一些開明的姿態,再加上毛澤東等此前對湖南自治的廣泛宣傳,許多人對譚的諾言寄予很大希望。各種社團和知識界人士紛紛發表主張,提倡“民治主義”、“湖南自治”。
譚延闓發表“祃電”時,毛澤東正在韶山鄉下休息。
九月一日,他趕回長沙,立即參加湖南自治的討論。一個多月時間裏,他個人或聯名在長沙《大公報》和上海的報紙上連續發表十四篇文章,係統地提出實現湖南自治的具體主張。
譚延闓宣布湖南自治,有意把“湘人治湘”和“湘人自治”相混淆,實質是想借湖南人的家鄉觀念,為他們這批本省籍的官僚政客包辦湖南政治開路。
毛澤東提出,湖南人民要求的,不是“湘人治湘”,而是“湘人自治”。因為“湘人治湘”是“把少數特殊人做治者,把一般平民做被治者;把治者做主人,把被治者做奴隸。”他要求把“湖南自治”搞成發自下層的政治運動。他心目中的榜樣是俄國,“俄國的政治全是俄國的工人農人在那裏辦理”①。
湘人自治采取什麽形式呢?毛澤東設想了一個“湖南共和國”的方案。
他說:我們主張“湖南國”的人,並不是一定要在字麵上改一個名稱,“隻是要得到一種‘全自治’,而不以僅僅得到‘半自治’為滿足。”
他覺得實行全國總建設一時還完全無望,最好的辦法是“索性分裂去謀各省的分建設”,先和正處於混亂中的“大中國”脫鉤,待十年二十年各國“分建設”好了,再搞“徹底的總革命”。
“這實是進於總解決的一個緊要手段。”④
毛澤東號召湖南帶個頭,率先建立“湖南共和國”。
他認為,湖南在驅張成功後,已經擺脫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有可能率先這樣去做。
他設想:在這個國家裏,廢除軍閥統治,建立以民為主的真政府。自辦銀行,自置實業,自搞教育,健全縣、鄉自治機關,成立工會、農會,保障人民集會、結社、言論、出版自由權利,等等。
毛澤東這種近乎驚世駭俗的構想是大膽的,但又是空想的。
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毛澤東思想上還存在的內在矛盾:這個用來率先示範的“湖南共和國”其實近似一種放大了的“新村”;由各種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聯合起來,用輿論的力量來推動譚延闓實行湖南自治,又近似他在《湘江評論》創刊宣言中所鼓吹的“呼聲革命”。隻要有機會,他都還想試一試。
湖南自治的輿論聲勢已成。毛澤東希望能進一步推動起一種實際的社會運動。
與此同時,譚延闓也擔心呼聲日高的自治運動發展下去後,他會控製不住,就匆忙地在九月十三日召集“自治會議”,決定由省政府和省議會各推舉若幹人充任“湖南自治會”的起草員,來草擬一部“省憲法”,然後召開製憲會議。
毛澤東當然不能罷手。形勢的發展,迫使他越來越深地卷入到實際運動中去。
譚延闓官辦自治的方案剛發表,毛澤東、彭璜和《大公報》主編龍兼公就動議搞一個民辦自治的文件。稿成後題為《由“湖南革命政府”召集“湖南人民憲法會議”製定“湖南憲法”以建設“新湖南”之建議》。
這個文件利用譚延闓原來所作的開明姿態,承認譚延闓為首的湖南省政府“實在是一個革命政府”,認為在這“千載一時的機會”,由這個政府召開人民憲法會議是比較現實的。
同時提出:人民憲法會議代表,必須實行直接的平等的選舉,每五萬人中產生一個。由人民憲法會議製定憲法,根據憲法產生正式的湖南議會、湖南政府以及縣、區、鄉自治機關。至此,“新的湖南乃建設告成”。
這個文件於十月五日至六日在長沙《大公報》上公開發表,簽名者達三百七十七人,幾天後增加到四百三十六人。毛澤東為實施這個文件多方籌劃奔走。
七日,他參加湖南學聯召開的省城各團體、各報館代表聯席會議,決定雙十節舉行自治運動遊行請願,推舉龍兼公、毛澤東起草《請願書》。
八日,他又出席省教育會召集的“第二次籌備自治運動之各界聯係會議”,到會代表四百三十六人,由毛澤東擔任主席,詳細討論了憲法會議選舉和組織法要點,並推舉方維夏等將討論結果提交湖南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