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雪中國:上億旅客艱難奔波回鄉路(下) (圖)

(2008-02-02 05:19:02) 下一個

風雪中國:上億旅客艱難奔波回鄉路(下)
2008年02月01日09:26 中國新聞周刊

雪災 引 爆 煤 電 危 機
2008年02月01日09:26 中國新聞周刊

  盡管這場罕見的雪災,讓公路、鐵路、海運線路被阻斷,導致電煤運輸不暢,許多地區和城市電力緊張,但事實上,在雪災到來之前,煤電的全國性緊缺早已顯露端倪

  ★ 本刊記者 孫春豔 文/ 本刊特約撰稿 魏晉風(發自貴陽)

  南方持續了近20天的暴風雪,使本就存在的煤 電 危 機 大規模且集中地爆發了。

  “全國電煤庫存不足6天的情況,曆史上還從來沒有過。”國家電網一位工作人員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國家電力調度中心統計數據顯示:現有電煤庫存1773萬噸,按照目前的每天消耗量計算,電煤僅夠維持7天左右。

  勉強夠煮飯和飲水,晚上照明則全靠點蠟燭

  “我們縣停水、停電,到今天已經是第5天了。”黔東南州雷山縣居民王文接受電話采訪時告訴記者。黔東南境內,是貴州省受雪凝災害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有8縣1市先後停水停電。

  “現在,我們日常用水都要排隊到地勢低的地方去接,勉強夠煮飯和飲水。晚上照明則全靠點蠟燭。聽說停水停電,可能一直要到月底。”王文平說。

  即使蠟燭,平時隻賣1角5分,這時在雷山縣也漲到了1元多一根——由於公路被封,物資緊缺,包括方便麵等生活用品都漲價了。

  付鬆,是桐梓縣一中的學生,從縣城到他的家鄉官倉鎮,有20多公裏,平時坐車不到半小時就能到達。凝凍發生後,官倉鎮和縣城間已數日不通班車,再高的價,也沒有司機願意來往。

  25日,付鬆帶著行李從縣城步行回到官倉鎮,走了4個多小時。

  黃連鄉離桐梓縣城110餘公裏,自1月15日起封路停運——冰雪導致數十根水泥電杆被墜斷,搶修隊伍由於凝凍封路,也無法趕到現場,鄉政府所在地和9個村莊因此斷電了,同時,自來水也中斷,當地村民靠肩挑手提取水維持。

  25日上午,黔南州首府都勻市全市停電,直到27日晚,城中依舊一片黑暗,路邊人家窗前散出幽暗的燭光,隻有街頭值勤警車閃爍的警燈十分醒目。

這座城市目前調集了4輛消防車,每天到城郊抽取地下泉水不間斷供給市民。每到送水時,每輛消防車前都會有百餘名市民,提桶、端鍋,排隊接水。

  都勻市政府還在繁華路段定點供應水和煤油。但蔬菜和肉價還是漲了,特別是木炭價格,已經漲到每斤7元,平常每斤4元。

  在黔南州中醫院急診室,一名護士在兩根蠟燭的照明下,為一位病人注入針頭輸液。院綜合科科長陳高義說,醫院的自備發電機隻能供急診科照明,目前手術無法開展,但日常接診沒有大問題。

  貴州電網都勻供電局局長肖永說,冰淩凝結使供電路網的塔杆大麵積倒塌,全州已調集了3000人的搶險隊伍進行維修。

  據成都鐵路局貴陽辦事處主任蘭開鋒介紹,因貴州凱裏停電,湘黔線中斷,結果,貴陽站始發至湘黔線等其他方向的列車不能正點開出,影響到滬昆線20個站、19個區間接觸網及車站控製台停電。由於電力中斷,滯留在車站的車廂越來越冷,一些旅客選擇從車窗裏跳出來尋找取暖的方式。

  記者從貴州省通信管理局了解到的情況則是,截至26日下午5時,全省共有6045個移動基站由於停電原因處於通信中斷狀態,受影響用戶累計300萬。

  此前的1月19日12時,貴州電網公司啟動了《貴州電網公司處置大麵積停電應急預案》,宣布全省進入處置大麵積停電應急事件的紅色預警狀態。

  江蘇上海的電力用煤,隻夠維持4天

  四川,正麵臨大麵積停電的嚴重威脅。截至1月28日,瀘州市生活著70多萬人的古藺縣已經停電4天,縣內企業除郎酒廠,全部停電限水停產,電視信號中斷,部分移動電話通訊基站信號中斷。積雪壓斷了瀘州市古藺與敘永兩縣的上千根電杆,長達200多公裏的電力線路中斷。

  四川電網已經啟動緊急預案,所謂“壓工業保民用”——一切高汙染高耗能企業,被禁止供應生產用電;城市的光彩工程、廣告和店鋪用電,商業場所、辦公樓、寫字樓的照明用電,都被嚴格控製。

  江蘇全省的電煤庫存,隻剩4天半的量。當地89家高耗能企業“放假”,大部分施工建設工地停工,200多個亮化工程失去了光明,而一個包括2000多家企業、300個寫字樓、112家商場的用電負荷控製名錄已經出台。

  上海的電力用煤,也隻夠維持4天。

  這些南方省份電廠的煤炭運輸,一般要經曆從煤礦到公路、鐵路再到港口,經航運到電廠等環節。然而,這場有記載以來影響最廣的雪災,直接導致“北煤南運”的各種交通途徑都幾近癱瘓。

  盡管1月24日,鐵道部下令要求各地優先運輸供應華東、華中等地區的發電用煤,然而,即使是山西、陝西、貴州等這些產煤大省,在嚴重的雪災麵前,也吃了苦頭。

  貴州,西南第一煤炭大省。因為大麵積的雪凝天氣,當地多條高速公路被迫關閉。貴州開往華南、華東、華北的唯一通道湘黔線中斷,因此貴州的整個鐵路外運煤炭目前需繞道貴昆線,先向南向西到昆明,然後才能北上。

  陝西的煤炭產量去年居全國前五。當地大部分高速公路一度封閉,省內的運煤車輛都無法運行,結果當地的電廠也麵臨斷電的危險。因為缺煤,熱力公司無法正常供熱,居民飽受寒冷。

  山西是中國第一產煤大省,去年12月小煤礦關停整頓本已使當地的產量銳減,暴風雪又使交通受阻,擔負供熱的陽泉河坡電廠,已經傳出麵臨停機的告急消息。

  除公路、鐵路,港口也令人擔憂。

  秦皇島港,是“北煤南運”“西煤東調”的交通樞紐,主要擔負向東南沿海運輸電煤的任務。一月份以來,惡劣的天氣已經使這座港口5天斷航,大部分運煤船甚至根本無法停靠在裝煤的碼頭。

  煤炭的運輸價格也開始暴漲。目前運輸一噸煤,已經從50元上漲到150元,即使如此,秦皇島港口的煤炭庫存,仍然降至改建後的曆史最低位。

  作為江蘇、浙江、上海煤炭供應重要集散地的徐州港口,連續幾天大霧鎖江,一些大型運煤船無法進港。

  來自電監會的數據表明,全國共有17個省級電網電力供應緊張。全國存煤低於3天的電廠有89座,超過全國總裝機容量的十分之一。截至記者發稿時止,電煤短缺情況尚未明顯好轉。

  這樣的高價,導致了發電企業不願意多增加庫存

  “此次缺煤,是惡劣天氣、冬季用煤高峰、煤炭產量不足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國家發改委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憲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盡管1月10日以來的雪災,導致運輸不暢是電力緊張的直接原因,但事實上,雪災未發生前,電煤的全國性緊缺早已顯露端倪。

  1月25日,山西臨汾雲海煤炭集團的大門緊鎖,這裏已停產一個多月。雲海煤炭集團長期向河南、山東、湖北等多家電廠供應電煤。

  2007年12月5日,山西臨汾市洪洞縣發生特大煤礦事故,105人死亡。山西省隨即通知,對5類煤礦實施關閉、10類煤礦停產整頓。臨汾市的煤礦,則被要求全部停產整頓——這一年,臨汾地區發生了三起重特大煤礦事故,每次礦難後,臨汾境內的所有煤礦都進行了停產整頓。

  據《中國新聞周刊》了解,臨汾市的煤產量去年因此減少了3000萬噸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由“12·5”特大事故引發的整治措施,擴展到了山西北部地區。自去年12月26日起,山西大同80%的煤炭生產企業開始停產整頓,所剩不多的礦井主要是為了滿足一些重點部門、重點企業的需要。

  李朝林,中國煤炭運銷協會信息中心信息部經理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山西一些地方在鄉鎮煤礦管理方麵,甚至采取“株連政策”,有一個地方煤礦出現生產事故,就要求周邊所有煤礦都停產整頓“賠罪”。

  大麵積的停產整頓,導致大同的有效產能急劇下降,煤炭價格大漲。大同一家煤炭公司的經理王海萍說,2007年12月底,一個星期之內,大同地區的優質煤炭價格每噸上漲了30元,而她所在的公司簽訂的近10萬噸煤炭供應合同無法兌現——現在就是花高價錢也買不到煤炭。

  大同煤炭在當地價格上揚,還直接拉動了以大同煤為主要煤炭資源的秦皇島的煤炭價格上揚,秦皇島的大同優質煤炭的價格每噸上漲了40元,同時,也拉動了全國煤價的上揚。

  據李朝林介紹,去年12月中旬結束的2008煤炭合同匯總會後,全國煤價在原有高價的基礎上,又平均上躥40元以上。

  除停產整頓外,一些囤積居奇者的身影,也是導致煤炭供應短缺的推波助瀾的因素。“我們已經停產停銷了,因為覺得價格還不夠高,春節前後價格還能躥一躥。”山西省三利煤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蘇彥偉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一些煤炭企業的確為了保護本行業本地區的利益,有意降低有效產能,推動煤炭價格上漲。去年9月起到今年1月,焦煤價格漲了4倍還多。

  去年12月底,全國煤炭重點合同簽訂期間,中間商更是受“買漲不買落”心理的影響,繼續囤積煤炭,以期高價賣出。

  “這樣的高價,導致了發電企業不願意多增加庫存,又遇到這段時間罕見的冰雪天氣,使煤炭運輸受阻,因而直接發生了煤荒。”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鳳起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惡劣的天氣,等於在此前99度的基礎上,加了1度

  煤荒早就顯現了苗頭。去年10月,在河南的一些大型重點煤礦,李朝林就看到的多是“場幹地淨”的情景——沒有庫存。

  從河南永城、平頂山、鄭州、鶴壁、一路到焦作等礦區,李朝林的調研都顯示,煤炭產品的庫存量大幅度減少,或者根本沒有庫存,有些煤炭企業連正常的銷售周轉庫存需要也滿足不了。目前各個礦區都出現了煤炭供不應求的情況,到煤礦催發煤炭的客戶絡繹不絕。

  就在1月2日——大雪發生前不久,河南省政府就開始協調電廠的煤炭供應問題,以滿足本省的需要。而河南的資源緊張,立刻就影響到了此次暴風雪中,受災最嚴重的湖南、湖北的電煤供應。

  1月17日,湖北電網啟動了限電的橙色預警,並向華中電網公司尋求支援。

  “政府強製關閉煤礦,或者強製協調生產,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長期協議將利益長期化,才是疏導問題的關鍵。”韓小平說。

  中國能源網CEO韓小平表示,煤電市場缺乏一份長期穩定的供煤協議,因此礦主沒有長遠預期,必然行為短期化。而煤炭的市場化,無疑又取決於電力的市場化——如果用電者和發電者無法進行長線交易,煤炭市場也不可能形成長期協議,超產、不生產、盲目建設、礦難等問題,不可能徹底解決。

  事實上,電力企業與煤炭生產企業,一直存在長期頂牛的問題,“現在的缺煤,正是煤電兩方博弈的惡性結果。拖延煤電聯動,是導致煤炭庫存下降和不足的根本原因。”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缺煤,是能源體製改革長期停滯的後果。惡劣的天氣,是在此前99度的基礎上加了1度,結果沸騰了,炸鍋了。”韓小平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即使沒有天氣的原因,還會出現別的導火索。

  就在山西臨汾進行停產整頓期間,1月20日21時左右,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蔚家嶺煤礦井下又發生瓦斯爆炸,造成20人死亡。這個礦井2004年開挖,先後兩次被當地有關部門炸毀並封堵。然而,非法采礦者趁著大雪封山,在1月20日約19時,臨時拚湊了外地及本地的一些務工人員開采,結果還未出煤,僅過了3個小時悲劇就發生了。 ★

《中國新聞周刊》2008年第5期
[上一頁] [1] [2] [3] [4]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