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紐約法拉盛的福州小吃 福州小吃趣聞多 (圖)

(2008-01-22 01:59:15) 下一個



http://pic.health.sohu.com/view/tp-b-394132-1-1.html

環宇食風:福州小吃趣聞多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9月05日 08:43:0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福建小吃-手抓麵 光餅 鼎邊糊 蠣餅 土筍凍

鐘愛小吃,是因為它不比大餐的繁華奢靡,就像是一道淺淺的溪流,輕輕流在熱熱鬧鬧的日常生活中,不會被刻意提及,但是就是這麼長長久久的留在千萬百姓的口中,心中。尤其是一些名小吃,融入了歷史趣聞,寫進了名人逸事,品嘗美味之時便感受到一種精神,一種風採,這正是中華食文化的精髓所在。

八閩首府福州就有這樣的名小吃。流傳甚廣的“福州冰淇淋”的故事至今仍然讓人們津津樂道。福州先賢林則徐被譽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門硝煙的壯舉為世人所熟知。福州名小吃“太極芋泥”就因為他的逸事而增色不少。據傳,1839年,林則徐受命為欽差大臣,赴廣州禁煙。美、英、俄、德等國的領事為了奚落中國官員,特備冰淇淋作冷餐宴請林則徐,企圖讓他出醜。在宴席上,初見冰淇淋的林公見其絲絲冒著白氣,以為是一道熱菜,放在嘴邊吹了又吹才送入口中———誰知那冰淇淋卻是冰冷的。在座的列強領事們哈哈大笑。

不久,林則徐備宴回請。席末,林公上了福州名菜“太極芋泥”。這是用檳榔芋蒸熟後除去皮和筋,壓成細泥狀,拌上紅棗肉、冬瓜條等果料再蒸透取出,加白糖、豬油等拌勻成芋泥,然後再用瓜子仁、櫻桃在芋泥上麵裝飾成太極圖案的小吃。才出鍋的熱芋泥滾燙之至卻並不冒熱氣。外國領事們一見這道菜顏色暗紅發亮,油潤光滑,猶如雙魚臥伏盤中,色香俱全,卻不識其名,便問翻譯。來自北方的翻譯卻也不識這道福州街頭巷尾的小吃,靈機一動說,這是林公招待的“福州冰淇淋”。領事們迫不及待地想先嘗為快,結果可想而知。這則小故事傳到民間,更增添人們對這道美味的“福州冰淇淋”的喜愛。仔細想想,兩者的外觀還真有幾分相似呢。

位於東海之濱的福州城在明清之際經常受到倭寇的騷擾,除了英勇的抗擊史外,還有兩味美食傳世。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大舉侵犯福建,戚繼光奉命入閩殲敵,大獲全勝。戚軍南行前,百姓以麵粉製成圓餅,中打一孔,串掛在戰士身上,作為行軍幹糧。為了紀念戚公的豐功偉績,福州人民競相倣製,稱之為“光餅”,相沿成習,成為福州人喜愛的食品。

鍋邊糊,用福州話也稱為“鼎邊糊”,這是一道極其大眾化、人人喜愛、獨具福州風味的小吃。以往郊區農閒或立夏時製作,或一家聚會,或分送鄰裏和親友。傳說,此小吃亦與戚家軍有關:倭寇侵犯福州南郊林浦鄉,剛一上岸就被戚家軍殺敗得狼狽而逃,百姓歡欣鼓舞。戚家軍開到福州下渡時,接到報告說倭寇殘部在蠢動,當即集隊前往。百姓心疼將士們餓肚子打仗,磨出米漿,備好蝦米、魚幹肉等作料,燒好油湯,再將米漿分批粘著鍋邊滑入油湯,烹製成糊。將士們飽餐後,迅速全殲殘敵。後來,每年農歷正月二十九,下渡一帶家家製作鼎邊糊,夜晚鄉親們手執火把奔走呼喊,以誌紀念。1961年,朱德總司令到福州視察,慕名品嘗後,讚嘆說:“這麼簡單普通的原料,這麼簡便的製法,這麼簡化的吃法,卻有這麼神奇的魅力,真叫人難以忘懷。”

說起閩菜,可能首先讓人聯想起享譽八方的“佛聞棄禪跳墻來”的名菜“佛跳墻”。但是這道尊貴的名菜,怎比得上平凡卻無處不在的小吃讓人牽腸掛肚。一位福州的歸鄉華僑說,魚丸和鍋邊糊,就像是細細卻割不斷的線拉著他往家鄉飛奔。

(作者 呂蘊嵐)

————————————

紐約法拉盛的福州小吃

由於紐約的福州人越來越多,NYC的法拉盛區現在成了福州小吃在海外的聚集地,街頭巷尾都能見到福州小吃餐館和路邊攤。 作為一個愛好美食的人,我當然要去品嚐一番。

開車3個小時進入Flushing,將車停在Main St.上的Old Navy旁的地下停車場內(便宜而且安全的選擇),就開始搜尋美食了。福州小吃店大多不在Main St.上,因為價廉物美,所以難以承受大馬路邊的高租金。但是一旦轉到Main St.旁邊的小路上,就可以看見許多了。

經過一番巡視,選擇了一家菜式齊全,價格便宜,而且環境不錯的店“小都會--福州小館”135-19 40th Road, Flushing, NY 11354。

小館內大約15張桌子,靠近收銀台的一張桌子上放著一碟碟的小菜,食客可以自行選擇,在等上菜的時候解悶兒。

看看菜單,小吃、粉麵類多在$2-$5,豬牛羊$7-$9,海鮮$10-$15,再看看別人桌上的菜,份量都挺足。

既然來吃小吃,就多點幾樣沒吃過的,有代表性的,大盤炒菜以後有機會再來品嚐。

福州小吃給我的感覺是清淡,但味鮮。由於靠海,所以海鮮的運用非常廣泛。福州菜也喜歡用米醋,其酸味可以提味和增加食欲,而且適合福州比較濕熱的氣候。

以下是我品嚐的幾道小吃。關於它們的介紹是網上查詢資料,加以編輯而成:



海蠣餅
材料:大米,黃豆,海蠣肉、瘦肉、紫菜
製作:先選用大米、黃豆浸泡後磨槳作皮,以然後海蠣肉、豬瘦肉、芹菜等調成餡放入特製的長柄瓢勺。接著將漿餅放入滾開的油鍋炸製即成。
特色:成品為圓形,殼酥香,餡味葷鮮美,可單獨食用,也可作下粥小菜。 若與鼎邊糊同吃 ,一幹一稀,一個味濃一個清淡,更有風味。



扁肉
材料:肥瘦停當的肉、餛飩皮
製作:肥瘦停當的肉打出漿狀,然後加調味如味精,鹽等等。然後一手托皮坯,一手將餡用竹批挑至皮坯中,順手一捏一拋。扁肉用的不過是尋常餛飩皮,是很薄的扁肉片。接著放入滾水中煮沸,煮熟後其麵皮幾近於透明,疙疙瘩瘩地“捆”在肉餡上,卻決不破皮。最後撈起之後都要衝入豬骨湯。
特色:皮薄餡足,香滑可口。



魚麵
魚麵是用純魚肉打製而成的魚肉麵條。
材料:鮮鰻魚,太白粉
製作:先是刮取黃魚、鰻魚等色白質細的魚肉。然後剔刺去皮,稍蘸番薯粉(太白粉)或散粉用棒敲打成薄片,接著烤熟後或切成菱形、方片,或切成掛麵、細絲麵等形式,曬幹收存,用時入湯煮。
特色:鬆軟香脆,則柔滑如麵,味鮮爽口。烹食魚麵一般多以上湯再配以適當的調味料。泡熟之時 , 熱氣騰騰 , 鮮香撲鼻 , 食之爽滑無比 , 鮮味無窮 ,令人百食不厭 , 實屬上乘佳品。



牛雜米粉:
先來說說這牛雜米粉. 福州人管它叫牛雜化, 80%進店的顧客都要吃這東西
材料:牛肚,牛腱,牛筋,米粉,西芹,白醋,魚露
製作:先將牛雜(牛肚(條條切成半小手指長, 一寸來寬, 吃口不老不爛略微有些彈性),牛腱,牛筋) 放入沸水中過水。米粉泡水直軟。然後將牛雜,米粉,西芹一同放入高湯裏,加少許味精,白醋,魚露,煮沸即可。但這牛雜化裏主要是用魚露來增味。
特色:香味可口,很有嚼勁



芋 泥
芋頭烹製的芋泥,以獨特的味道而膾炙人口。
材料:竹芋、紅芋、猴頭芋等,但以檳榔芋最佳。
製作:先將芋頭蒸熟,然後去皮碾壓為泥,接著拌上豬油、白糖、香料、芝麻等在 旺火熱鍋上翻攪均勻後,裝入盆中,同時可以用芝麻, 紅棗、 蓮子等在芋泥麵上做裝飾,淋上一層熟豬油,上籠用旺火蒸熟透即可上席。
特色:菜香鬱甜潤,細膩,是閩菜的傳統甜食之一。每當宴席接近尾聲時,上的最後一道“壓軸”菜,通常都是芋泥。

典故:傳說1839年林則徐在廣州督辦禁煙時,洋人曾設宴邀請中國官員。餐後上冰淇淋,中國官員以外冰淇淋冒氣(涼氣) 很燙,便用嘴吹,洋人因此而嘲笑中方代表。事後林則徐也備盛宴回請,幾道涼菜過後端上芋泥(內部溫度很高但不冒氣),洋人不知芋泥為何物,看這不熱舀起來就往嘴裏放,結果被燙得哇哇直叫。林則徐風趣地說:“這是中國福州名菜八寶”。

這頓福州小吃餐吃得非常舒服,非常滿意。展望下次還要嚐試的小吃和特色菜:福州鍋邊(鼎邊銼),福州魚丸,魚湯,拌麵,芋頭鴨粉幹,牛什粉幹/米粉,嚎蚵豆腐湯,鹵鴨飯,荔枝肉,十香醉排骨,酒糟鴨/田雞,象拔蚌兩吃,炒螺片等。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