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三上北高峰

(2008-01-13 14:26:01) 下一個
毛澤東三上北高峰

作者:王芳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
  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
  一片飄鷂下,歡迎有晚鷹。


  這是毛澤東1955年在杭州寫的一首詩《五律·看山》。20世紀80年代公開發表後,大家都說毛澤東這首詩是對杭州的湖光山色的讚美。這種說法如果光從字麵上看,是無可非議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實不然,毛澤東寫這首詩並非是對杭州湖光山色的讚美,而是批評我們的警衛工作。毛澤東對我們在警衛工作中脫離群眾的做法十分不滿,用寫詩詞的方式對我們提出了嚴肅的批評。

  毛澤東三上北高峰,都在他第一次來杭州那段時間。根據毛澤東不走回頭路的習慣,這3次我們分別從北高峰的正麵和東、西兩側爬上去,再從不同方向下山。毛澤東為什麽對北高峰特別感興趣,連去3次?我分析是因為北高峰乃杭州近郊最高的山峰,毛澤東喜歡登高望遠,站在北高峰頂,放眼遠眺,湖光瀲灩、山色空汁,滔滔錢江、煙波浩渺。毛澤東詩人氣質,對這景色的感受肯定和常人是不大一樣的。

  社會上有人傳說,一些小報過去也捕風捉影,說毛澤東在北高峰的廟裏抽過簽,說他有帝王之相。那是胡編亂造。我清楚地記得,第一次我陪毛澤東去北高峰,是從北高峰的正麵即靈隱後麵,經上天竺過韜光寺上去的,李敏和毛遠新也跟去了,當時他們還都是小孩子,對天竺廟裏有人抽簽算命感到很新奇。其時,毛澤東上山熱了正在擦汗,毛遠新、李敏跑過來對他說,有不少人在廟裏抽簽算命。毛澤東說,這是一種迷信活動,等你們長大就見不到了。你們願意的話,可以去試一試,若幹年後你們就體驗不到了。毛澤東的意思是,隨著社會主義革命的深入,這種封建迷信活動很快就會消失,他是讓孩子作為生活體驗去接觸一下這種東西的。

  毛澤東第二次登北高峰,是從玉泉經鳳來亭過桃花嶺上山的。往留下方向下來時,天色已晚,隻見門戶緊閉,不見一人。盡管這種情況事先我就知道,此時心中仍覺得有些矛盾和不安。毛澤東外出,既要確保絕對安全,又要能夠接觸群眾,如何處理好其中的關係,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努力和探索,但離毛澤東的要求還是很遠。毛澤東和我們站在農舍旁的幾棵大鬆樹下休息。鬆樹長得高大挺拔,樹冠大,冬天不落葉,春天長新葉、掉老葉,風一吹,樹葉紛紛落下。毛澤東站在樹下悶聲不響,似在思考什麽問題。我做好了挨批評的準備。這時,忽然從房後跳出一隻大公雞,它見人也不害怕,迎麵向我們走過來,毛澤東看著它,笑著對我說:“廳長,廳長,你把群眾管住了,卻沒有把大公雞管住。是這隻大公雞不聽你管,還是你管不住它?我們到這裏,沒有群眾歡迎我們,還有大公雞歡迎我們呢!”毛澤東用這種風趣的方式,委婉地批評我們,表達了對我們警衛工作脫離群眾的不滿。

  毛澤東第三次上北高峰,是從留下老東嶽上去的。那條路是石板鋪成的,年代久遠,多有破損,路麵長滿雜草,但相當陡,兩旁沒有樹木。已是3月中旬,那日天氣晴好,空氣有些悶熱。登山時身上微微出汗,毛澤東敞開衣裳,手裏拿了把扇子。由於當時國內階級鬥爭十分尖銳複雜,浙江又是蔣介石的老巢,敵人的破壞活動很頻繁。中央指示公安機關要提高警惕,嚴防階級敵人破壞、搗亂。因此,我們對毛澤東的警衛工作也特別小心。為保萬無一失,在毛澤東活動經過的地方,我們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那天上山前,我們事先派人對遊人做了疏散和布控。毛澤東一路上見不到群眾很不高興,但沒有吭聲。那首《五律·看山》,我估計就是那天打的腹稿。

  毛澤東在詩中寫的“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指的是他3次登上北高峰,遠望杭州不見杭州老百姓。

  在北高峰上,他隻看到“飛鳳亭邊樹,”吹到“桃花嶺上風”。鳳來亭、桃花嶺,原名飛鳳亭、桃花嶺,毛澤東在詩中把名稱改了。這些地方本來是人們來往休息的地方,但此時卻見不到群眾。

  “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兩句,意思是無論寒暑,杭州西湖都是那麽吸引人。

  他記得二上北高峰時,在大鬆杉樹下休息,春風吹來,“一片飄鷂下,歡迎有晚鷹”,在門戶緊閉的農舍旁,隻有一隻大公雞來歡迎他。

  毛澤東由此想到,一個領袖人物、一個黨的領導幹部,在思想上、感情上,如果不能和群眾緊緊在一起,以致脫離群眾、遠離群眾,會造成什麽樣的結果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毛澤東的胸中時刻裝著廣大人民群眾 想著人民群眾的利益。為了我們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翻身,他奮鬥一生,奉獻了他的一切。共產黨執政後,他對黨內一些幹部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官僚主義,脫離群眾的作風深惡痛絕。我們在搞警衛工作時,為了保證他的絕對安全,在安排他去的地方,有時搞了一些諸如對群眾進行疏散、控製,甚至清場等安全措施,致使他不能隨時見到群眾、接觸群眾、了解群眾的思想和要求。這讓毛澤東感到很不滿意。幾次向我們提出批評。他還說,我們黨和群眾的關係,就是魚水關係,脫離群眾,就像魚離開水,活不成了。我們領導幹部和群眾是平等的,不是高人一等,不能脫離群眾,更不能欺壓群眾。這裏有個立場問題,也有個感情問題。我們共產黨人要時刻牢記,千萬不要犯這個錯誤。

  毛澤東時刻不忘教育在他身邊工作的同誌。和毛澤東在一起久了,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他的諄諄教誨。記得毛澤東第一次來杭州的第二天,他對我說要出去走走。我就陪他去雲棲,就是陳雲同誌後來題詞“雲棲竹徑”的那個地方。我們從入口處一直走到最裏邊。這裏環境幽靜,滿山修竹,溪水潺潺。毛澤東走到這裏,非常高興。我走在前麵給他帶路。毛澤東走路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抬頭挺胸,雙目遠視,不看腳前的路麵。不管腳下坑坑窪窪,隻管跨著大步往前走。當時路高低不平,長滿雜草,路中央還有一堆糞便。我怕毛澤東踩著糞便,便提醒他:“主席,當心前麵有糞便。”毛澤東停下腳步朝我笑著說:“你大概不是貧下中農?”我說:“我是中農。”毛澤東說:“你過去沒有幹過農活吧?”我說:“小時候在地裏幹過輕便活,重活沒有幹過。”毛澤東說:“怪不得你害怕大糞。農民看到了就會把它撿起來,拿回去當肥料,給莊稼施肥時還要用手抓大糞。在路上看到大糞有什麽好害怕的?”毛澤東說的是一件平常小事,像是在跟大家開玩笑,但又意味深長。他時刻不忘勞苦大眾,借用各種機會教育我們要保住革命本色,不要忘本,不要脫離人民群眾。

  記得有一次,毛澤東晚上沒有睡好覺,提出要去爬山。我們準備去爬玉皇山。那時玉皇山下有滑竿,是給上山遊客乘坐的。毛澤東在杭州爬了那麽多次山,從來不肯坐轎。毛澤東不願坐轎,我們就悄悄從留下駐軍那裏調來兩匹馬,準備讓他累了時騎馬上山。毛澤東見後麵有兩匹馬,就問是作什麽用的。知道我們的用意後,他很不高興,說他爬山還去部隊調馬,那像什麽話,命令我們立即把馬送回去。

  毛澤東登山不坐轎,中央的老同誌來杭州登山也從不坐轎。為此事,有關方麵還專門請示過毛澤東。他說,老同誌爬山,轎子不要坐了,爬不動了,可以休息一下,慢慢爬。坐轎子上山,群眾影響不好。

  不久,玉皇山下抬遊人上山的轎子,就被杭州園林管理部門取締了。

  主席是全國人民無比愛戴和敬仰的領袖,而他卻把自己當作人民群眾中的普通一員。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人 民 網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