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吃他娘,喝他娘,盼闖王,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2008-01-09 02:45:28) 下一個
吃他娘,喝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

————————————

百度首頁 |
百度知道 > 人文學科 > 中國文學相關問題

• 迎闖王 不納糧 翻譯

<迎闖王,不納糧>翻譯
懸賞分:20 - 提問時間2006-3-26 13:08
提問者:90生人 - 試用期 一級
其他回答 共 3 條
翻譯呀~~~
這可不好番~~~隻能意譯

大家都出來迎接李闖王進城呀,他來了我們就不用給這腐敗的朝廷交納糧食了~!

注:當時的稅收應是以實物稅為主,也就是交納糧食.
回答者:文身雕龍 - 秀才 二級 3-26 13:44

應為“盼闖王,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的領袖,百姓呼之為闖王,因為他提出不收百姓的糧食作為賦稅,深得民心,所到之處百姓都歡迎他,這句話就是他們表示喜悅的一句傳開來的話。

回答者:yccr - 秀才 二級 3-26 19:21

大意就是說大家都打開城門來迎接闖王李自成,他來了以後我們不用納稅交錢,表示對李自成的熱烈歡迎。

明朝末年,天災不斷,明朝政府又向農民加派三餉,三餉綜合超過正常田賦一倍以上,廣大人民十室九空,1627年,饑民王二在陝北首先起義,揭開了明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王二起義後,陝北各地農民紛紛響應,高迎祥、李自成和張獻忠先後舉起義旗,其中“闖王”高迎祥的義軍是比較強大的一支,高迎祥犧牲後,由李自成繼任闖王,他率領的義軍成為起義軍的一支主力,另一支由張獻忠率領。李自成大軍進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很快李自成大軍攻克洛陽,不久又攻克西安。1644年正月,他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三月,李自成大軍攻克北京,明朝崇禎皇帝自縊於萬歲山(今北京景山),明朝滅亡。

1640年,李自成在河南宣布,所有錢糧隻征收原額的一半,後來又在湖北發布告示:三年免征。這些措施受到人民擁護,民謠唱到: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這些口號反映了農民群眾反對財產貧富不均和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願望。
回答者:琉璃朵 - 秀才 三級 4-4 17:45

©2008 Baidu

————————————

網易四川德陽網友對《驚人的1644年:中國同時出現三個皇帝》

打開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屁話.一旦坐穩天下橫征暴斂比前朝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

吃他娘,喝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 複製本頁地址 粘貼
您是本帖的第 309 個閱讀者 樹形 打印 標題:吃他娘,喝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dj95


頭銜:偶來偶見偶征服
等級:童生
文章:77
積分:206
門派:無門無派
注冊:2003年5月22日樓主


吃他娘,喝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可闖王要真的坐了天下,誰知道他會怎麽搜刮民財呢?本來應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可人民的血汗錢都用在什麽地方了?。。。。。

。。。。。。看看下麵的文章吧。

張英紅:誰為政黨組織買單?

中國大陸的農民負擔重、生活苦,農民沒有社會保障,義務教育要農民自掏腰包,大量農民子女因貧困失學。

每每說到這類問題,不乏有識之士痛心疾首地呼籲,但得到的一個主流回答是:國家還不發達,沒錢。

對此,絕大部分人認了、信了、無可奈何了。

但隻要我們細究就會叢生疑竇:到底是中國大陸沒錢,還是中國大陸沒有現代政治智慧?

在官方的治國功勞薄上,我們很容易看到這樣的數字化成績: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GDP從1978年的3624億元增加到2001年的959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9.4%,超出世界同期年均增長率6.1個百分點,2002年GDP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國家財政收入已達1.5萬億元,近些年來國家每年財政收入增長都在2000億元以上。

這麽大的數字、這麽大的成績、這麽多的錢,農民怎麽就無緣分享?

原來,問題出在國家財政支出的“缺位”和“越位”上。

長期以來,各類政黨組織由國家財政無條件供養的傳統做法,就是典型的國家財政支出“越位”。

對此,政治學家沒有人提出來,財政學家沒有人提出來,經濟學家沒有人提出來,三農問題專家沒有人提出來,黨建理論專家沒有人提出來,倒是什麽都沒“學”的筆者卻要在此追問一二。

為什麽國家財政不能為政黨組織買單?這需要我們大眾化地了解一下什麽是國家財政和什麽是政黨。

財政學教科書會告訴你“財政是一個古老的曆史範疇,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伴隨著國家的出現而產生的。”

有了國家,就有了國家財政。

財政之所以與國家不可分割,是因為一旦在人類社會中產生了國家,也就產生了公共權力,而要確保公共權力的正常運作,國家就會憑借公共權力強製、無償地征稅以獲得國家財政收入。

有了財政收入就有財政支出。

中國傳統的國家財政在支出上,隻負責統治階級的窮奢極欲、大興土木、耀武揚威,根本不管納稅人的死活。

近代以來,西方民主國家實現了國家財政支出的“革命性變化”,國家除了吃納稅人的錢外,還要用納稅人的錢為納稅人提供最大的公共服務。

總之,國家財政支出的目的就是滿足國家執行其職能的需要,離不開國家職能界限的國家財政支出的範圍,主要應該是為立法機構、行政機構、司法機構和軍事機構等國家機構的正常運轉提供經費,為科教文衛事業提供經費,為公共工程建設提供經費,為實現社會公平和增進公民福利提供經費。

政黨是近代以來出現的政治組織。不管政治學家如何給政黨下定義,不管將世界上的政黨劃分為多少類型,我們可以作出的一個基本判斷是,政黨,不管是否執政,它本身隻是一種政治團體,而不是國家機構。因而從學理上說,國家財政沒有任何依據應該供養各個政黨。

但在中國大陸,執政的中共和八個民主黨派,以及共青團、婦聯、工會、工商聯等群團組織,統統由國家財政全包了下來。

這種做法,完全混淆了國家機構與社會團體的本質區別,強化了官本位思想,遏製了公民社會的發育,大大增加了民眾的負擔,這是中國大陸財政體製和政治體製安排上的重大弊端。

毛澤東曾以勝利者的口吻說過這樣的話:我們願意用錢把民主黨派養起來(大意)。

當年我看到這話時未予深究,現在想來,毛澤東說這話時,到底是執政黨用錢把民主黨派養起來還是國家用錢把民主黨派養起來?

如果是執政黨,毛有這個能力嗎?

如果是國家,毛有這個權力嗎?

事實上顯然是各民主黨派與執政的中共一樣都在旱澇保收地吃財政飯。

在蘇聯模式的嚴重影響下,中國大陸以黨代政、黨政不分的觀念、做法和體製根深蒂固,執政的中共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與國家政權機構相重疊的黨組織係統,繼承了中國曆史上由國民黨率先開創的“黨政雙重衙門體製”。

這就使國人承受著雙倍的“官僚負擔”。

在中共建黨82周年之際,官方公布的中共黨員人數已達6695萬人。這麽多的執政黨黨員,除了在國家機構中任職應該享受國家財政供養的國家公職人員外,還有多少黨務幹部是由國家財政供養的?

現在中國大陸的官民比例已高達1:28的驚人程度,在這個自古未有、舉世罕見的官民比例中,納稅人除負擔國家機構的合法負擔外,還有“中國特色”地額外負擔起供養執政黨、各民主黨派和其他社會團體的責任。

人們肯定不知道中國大陸納稅人每年要花多少錢來為執政黨、各民主黨派和其他社會團體買單,這個具體數字應該由統計學家和經濟學家來回答,但筆者估計每年沒有幾千個億是拿不下來的。

2003年7月2日

民可載舟,也可覆舟。

從沒鐵打的江山,也從沒萬古不變的世界。當權者不察,那就隻能由下一個當權者察了,如果下一個當權者還不察,就再又由下下個當權者來察了。。。。。。。。。。
歡迎大家來熱烈討論啊:)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3-7-8 17:16:14編輯過]

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文責自負,與本站立場無關。版權歸[dj95]與[興華論壇]共同所有。

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
用俄羅斯彼得大帝的話說:“隻有海軍和陸軍才是俄羅斯可靠的盟友。當俄羅斯衰退時,朋友也會變成敵人。。。。。。。給我十年時間,還你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俄羅斯。”2003-07-08 16:53:00 誠信、高效、務實,學以致用!非龍在天


等級:書生
文章:305
積分:2573
門派:無門無派
注冊:2003年6月6日第 2 樓


我在黨史研究室工作,花納稅人的錢,做無聊的事.團委、婦聯、青聯……何嚐不是如此?我們黨研室的人倒還清白些

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文責自負,與本站立場無關。版權歸[非龍在天]與[興華論壇]共同所有。

http://www.gialen.com/old/index.asp2003-07-08 17:16:00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dj95


頭銜:偶來偶見偶征服
等級:童生
文章:77
積分:206
門派:無門無派
注冊:2003年5月22日第 3 樓


你們黨史研室的人不止是清白,還是清苦吧:)最沒油水的地方:)其實最大大弊端就在於既然花了那麽多的錢養官,可官們的工作成果和效率卻不敢恭惟啊。。。。。。。。

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文責自負,與本站立場無關。版權歸[dj95]與[興華論壇]共同所有。

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
用俄羅斯彼得大帝的話說:“隻有海軍和陸軍才是俄羅斯可靠的盟友。當俄羅斯衰退時,朋友也會變成敵人。。。。。。。給我十年時間,還你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俄羅斯。”2003-07-08 17:21:00 誠信、高效、務實,學以致用!非龍在天


等級:書生
文章:305
積分:2573
門派:無門無派
注冊:2003年6月6日第 4 樓


“在蘇聯模式的嚴重影響下,中國大陸以黨代政、黨政不分的觀念、做法和體製根深蒂固,執政的中共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與國家政權機構相重疊的黨組織係統,繼承了中國曆史上由國民黨率先開創的“黨政雙重衙門體製”。這就使國人承受著雙倍的“官僚負擔”。在中共建黨82周年之際,官方公布的中共黨員人數已達6695萬人。這麽多的執政黨黨員,除了在國家機構中任職應該享受國家財政供養的國家公職人員外,還有多少黨務幹部是由國家財政供養的?現在中國大陸的官民比例已高達1:28的驚人程度,在這個自古未有、舉世罕見的官民比例中,納稅人除負擔國家機構的合法負擔外,還有“中國特色”地額外負擔起供養執政黨、各民主黨派和其他社會團體的責任。”
這個問題很重大,也很敏感,希望有識之士多提建設性意見。站在黨的立場,現在和平討論,比將來被迫清算的好。君不見蘇聯共產黨、台灣國民黨之下場乎?

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文責自負,與本站立場無關。版權歸[非龍在天]與[興華論壇]共同所有。

http://www.gialen.com/old/index.asp2003-07-10 17:05:00 誠信、高效、務實,學以致用!
4 4 1/1頁 1

論壇跳轉到....╋『 學術爭鳴區 』 ├『 新國家主義論壇 』 ├『 國際觀察 』 ├『 新國學論壇 』

本文來源『興華論壇』 http://bbs.1911.cn

————————————



首頁 中國選舉 中國治理 人大聚焦 黨的建設 國外選舉與治理 製度創新 法律法規 學術與爭鳴 圖書資料

最近更新 | 查詢圖書

你現在位置:首頁>>學術與爭鳴>>百家爭鳴>>百家星座>>章立凡精神家園

章立凡:“不納糧”能否避免“迎闖王”?
——談稅賦立法與公民教育
章立凡

--------------------------------------------------------------------------------

【我要評論】【該文章閱讀量:508】【字號:大 中 小】

過去農村曾出現過這樣的門聯:“防火防盜防幹部,抗捐抗稅抗征糧”。這樣的觀點可能不足取,但這樣的情緒發人深省。

西方崇尚權利本位的傳統,自1215年英國《大憲章》確認私有財產的不可侵犯性以後,樹立了“稅收是代議製之母”的法製原則;十八世紀北美殖民地要求獨立,口號是“不出代議士不納稅”,也是基於這種權利意識。中國傳統則是義務本位,平時當順民納皇糧盡義務,而官府予取予求,也會導致官逼民反拒絕義務,但人民從未意識到自己的權利。

梁啟超曾指出:中國舊思想“無公法、私法之別。國家對於人民,有權利而無義務;人民對於國家,有義務而無權利。”(梁啟超:《國家思想變遷異同論》)顧準先生點評說:“中國隻有‘迎闖王,不納糧’,從來沒有過‘不出代議士不納稅’的口號,現在還是沒有。”(顧準:《直接民主與“議會清談館”》)中國封建王朝的周期性更迭,相當程度上是由於權利與義務的平衡機製的缺失。

但是,中國自告別毛澤東時代以後,“思想解放”帶來的改革開放,喚醒了國人權利意識這頭沉睡的雄獅。近年因“維權”發生的群體事件日增,但與1980年代以前的情況不同,維權者往往不是訴求政治權利,而是為經濟權利抗爭。

“維權”表達了發展中國家公眾對於財產權利的關注。上層建築如何適應經濟基礎的變化,如何通過法製建設達使權利與義務趨於一致,從經濟民主走向政治民主,是執政黨無法回避的課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隻有一個黨派在政綱中明確提出過“經濟民主”的要求,這個黨派叫民主建國會。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人對權利的理解也從抽象走向具體。日益頻繁的經濟活動,教會了公眾這樣的常識:納稅人與政府的關係,相當於股東與公司管理層的關係。

現在中國學界開始關注“程序正義”,公司有章程、國家有憲法,都是社會契約關係。現在憲法既然已經承認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權利,那麽國家稅賦的合法性,也需要通過立法程序來確認。

1984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授權國務院擬定並試行有關稅收條例。目前我國所有稅收法律的80%以上都是由國務院以條例、暫行規定等形式頒布的。全國人大製定並通過的稅收立法僅有三部。

這項授權被長期濫用,公共權力沒有受到應有的製衡。去年美國財經雙周刊《福布斯》發布報告稱:在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內地是全球稅負第二重的地方,僅次於法國,同時也是亞洲稅負最重的地區。

“十羊九牧”的龐大官員編製和每年高達9000億元的公款消費,都是納稅人負擔的。這種慣性甚至擴展到稅賦以外的各種收費領域,各政府部門以及壟斷性的經濟部門,巧立名目收費的現象層出不窮。例如最近文化部與版權局爭相染指KTV的收費,不久前紛傳而又被否認的“銀聯卡”查詢收費,以及燃油、電費、水費等一再上漲等等等等……

“不出代議士不納稅”是西方民主的理念,它揭示了納稅與憲政的關係。執政黨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製定和征收稅賦幾乎成為政府部門不受控製的權力,顯然也是一種“中國特色”。如何確認稅賦的合法性,通過立法使“國家財政”走向“公共財政”,仍是我國政治體製改革必須麵對的問題。

公民納稅是其義務,但納稅人的權利又在哪裏?依法征稅和納稅也是一種社會契約關係,全國人大是否代表公民行使了有關稅賦的立法權利?是否有效監督了政府的財政用度?我看到目前為止至少有不作為之嫌。顯然,這與當前體製中全國人大代表的產生方式有關,我們無法確認,這些人大代表中有多少是政府官員或利益集團代表,有多少代表能為廣大納稅人講話。

今年政府免除了農業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一直接稅的征收成本太高,但農民的負擔到底減輕了多少?從另一層麵上觀察,免除農業稅隻是一項政策性豁免,卻往往被誤解為一種恩賜或回饋,未必能使農民認識到他仍然是納稅人,以及作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不納糧”是否可以避免“迎闖王”?至少目前還不容樂觀,因為我們還沒有建成一個公民社會。

雖然國人的權利意識已經覺醒,但由於長期以來缺乏係統普及的公民教育,“公仆”習慣於威權政治的老套路,很容易使“維權”演變為暴力衝突的群體事件。秋風先生最近發表一篇文章,主張民眾通過“維權”實現“自我訓政”。我相信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這個“訓政”也應包括訓育政府官員。舉辦“納稅與納稅人”的討論,向全體公民普及權利與義務的常識,就是實施公民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2006年8月26日風雨讀書樓

(轉載本文請注明“中國選舉與治理網”首發)
來源:作者賜稿 來源日期:2006-9-3 本站發布時間:2006-9-3


回複:章立凡:“不納糧”能否避免“迎闖王”?
訓政,其實是以黨代政,再其實就是專政。不要當人民是阿鬥,不要把自己看作救世主,地球不會沒有了誰而停轉。
--------------------------------------------------------------------------------
用戶:遊客 發表於 2006-9-8 11:37:51


回複:章立凡:“不納糧”能否避免“迎闖王”?
孫中山的軍政、訓政、憲政目前的國情隻能到訓政階段。不能脫離實際來空想一些理想的社會,那樣隻能又回到軍政階段。
--------------------------------------------------------------------------------
用戶:遊客 發表於 2006-9-6 11:46:45


回複:章立凡:“不納糧”能否避免“迎闖王”?
有奶便是娘,有地不納糧,隻要生活強,闖王能怎樣?王不王,認他娘,隻要生活強強強!王不王,說不中,隻要務實不落空!!!
--------------------------------------------------------------------------------
用戶:老地頭 發表於 2006-9-3 11:21:25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中國選舉與治理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中國選舉與治理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選舉與治理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中國選舉與治理網反映。
5、網友留言為中國選舉與治理網網友個人的看法和感受,不代表本站觀點。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