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之死

(2007-12-24 02:38:09) 下一個
隕石地震 天人感應? 毛澤東生命的最後時刻

毛主席最後的日子 -《毛澤東的晚年生活》

文章作者:郭金榮

毛澤東之死

--《毛澤東的晚年生活》〔節選〕

【摘自《大地》1992年第8期】

·郭金榮·

十六、他默默地仰望天空


又是一個夕陽殘照的黃昏。寬敞的臥室裏依然那樣沉靜。

毛澤東半躺半靠在那寬大的床上,不知一本什麽書吸引了他。他已經一個多小時一動不動了。


他默默地仰望天空


小孟坐在沙發上,正在翻看當天的報紙,也許是翻動報紙的細微聲音驚動了毛澤東,也許是毛澤東感到了疲勞。他在床上轉了個身,順手把書放在一旁。


正在翻看報紙的小孟,大概是護士職業養成的習慣,毛澤東這一不大的動作和聲音,使她馬上察覺。她順著聲音望過去,此時,毛澤東正在望著她,她剛要站起來,毛澤東卻向她做了個手勢,把手向下按了兩下,意思是讓她坐下來。然後毛澤東用他那濃重的湖南口音問道:“報上都有些什麽新聞啊?讀一段聽聽,不過,我可不要聽什麽大批判的成果,要聽新聞”。說來也巧,當時小孟也正在看一段新聞,主席的這個要求,也正中下懷。



“您要聽新聞,這兒正好有一段,我正想做個記號,等您不看書的時候,讀給您聽聽呢”。


“噢,一個想讀,一個想聽,巧合,巧合,你就讀讀看。”


“新華社長春1976年4月21日電:最近,在我國東北吉林地區降落了一次世界曆史上罕見的隕石雨。


“今年3月8日下午,宇宙空間一顆隕石順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方向,以每秒十幾公裏的速度墜入地球大氣層中。由於這顆隕石與稠密的大氣發生劇烈的摩擦,飛至吉林地區上空時,燃燒、發光、成為一個大火球,於8日15時01分59秒在吉林市郊區金珠公社上空發生爆炸。隕石爆炸後,以輻射狀向四麵散落。”


讀著讀著,小孟突然發現主席坐了起來,這可是從來沒見過的事。


記得有一次,唐聞生送來一份文件清樣,讀主席接見外賓的名單,因為這個外國代表團是文藝團體,而且有xx夫人參加,所以列上了江青的名字。小孟讀完名單之後,隻見主席點頭同意。後來,秘書問起此事:“主席聽到江青的名字,沒有提出去掉?”


“沒有啊,反正我是念了江青的名字。”


“也許主席沒聽清吧,他一般不會同意江青去接見外賓的。”


好多次讀文件、讀報紙,主席都是聽聽而已。一般他總是靜靜地聽著,很少發表什麽不同意見,也很少改變或臥或坐的姿勢,所以小孟感到,主席對給他讀的東西,多半沒有什麽大興趣。


而這一次,主席坐起來聽了。小孟感到有些奇怪,忙放下手裏的報紙,準備去問主席有什麽事,但主席又是用手勢製止了她,並說:


“讀下去,我在聽。”


小孟又接著讀起來:


“大量碎小隕石散落在吉林市郊區……最大的三塊隕石沿著原來飛行的方向繼續向西偏南方向飛去……最後一塊隕石在15時2分36秒墜地時,穿破1.7米厚的凍土層,陷入地下6。5米深處,在地麵造成一個深3米,直徑2米多的大坑,當時震起的土浪高達數十米,土塊飛濺到百米以外……最大的三塊隕石,每塊重量超過了100公斤,最大的一塊重量為1770公斤,大大超過了美國收藏的目前世界上最大隕石的重量(1078公斤)。這次隕石雨,無論是數量,重量和散落的範圍,都是世界上罕見的……”


小孟讀完這段消息之後,又開始讀另一段新聞,主席馬上說:


“小孟,就讀到裏吧,不用再往下讀了。”毛澤東邊說,邊穿上了拖鞋,小孟上前攙扶,他慢慢地向前走去。


看來,毛澤東被一種情緒籠罩著,他的臉上現出一種思慮,一種不安,一種激動。


毛澤東在屋裏走了幾步,讓小孟把窗簾打開。這又是很少有過的要求。毛澤東站在窗邊,望著那夕陽漸落的天際,望了很久很久,望得那樣出神。


小孟見主席轉過身來,便問道:


“主席,天上怎麽會一下子落下那麽多的石頭呢?也太巧了,還沒傷人。”


毛澤東若有所思地回答小孟的提問:


“這種事情,曆史上可屢見不鮮噢,史有明載的就不少,野史上的更多了。”


看來,今天主席很有興致,他又問小孟:


“這方麵的記載你見過沒有?你們家裏人有什麽說法?”


小孟搖搖頭,她也隻能搖搖頭,因為她對此確實了解得太少。


“這方麵的記載我沒有看見過,小時候,聽我媽講過,在我們家鄉的一個村邊上,一天夜裏,突然掉下了一塊大石頭,有磨盤那麽大。後來,這塊石頭,又被風刮走了。咳,都是瞎說,我才不信呢。”


“噢,你媽媽講過這樣的事,你還不相信。”



“我是不相信,您能相信?”“我相信噢,中國有一派學說,叫做天人感應。說的是人間有什麽大變化,大自然就會有所表示,給人們預報一下,吉有吉兆,凶有凶兆。”


毛澤東說到這裏,稍稍停了一下,然後接著說:


“天搖地動,天上掉下大石頭,就是要死人哩。三國演義裏的諸葛亮、趙雲死時,都掉過石頭,折過旗杆。大人物、名人,真是與眾不同,死都死得有聲有色,不同凡響噢。”


毛澤東說這些話的時候,帶著少有的感慨,少有的激動。


毛澤東似乎壓抑了自己的激動,轉換了個平靜的語調:


“不過,要是誰死都掉石頭,地球恐怕早就沉得轉不動了……”


毛澤東又在屋裏走了幾步,然後坐在沙發上又問小孟:


“我說的這些,你信不信呢?”


小孟看了主席一眼,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還是不信,那全是迷信,是古人瞎編的。”


小孟說完之後,似乎又覺得沒有把握,她也很想聽聽主席的看法。於是,她又好奇地反問:


“大人物要死的時候,天上會掉下大石頭您真信嗎?”


毛澤東沒有馬上回答,他沉思了一會兒,才說:


“古人為什麽要編造這些?”


像是回答,又像是提問。


隕石雨的這一則消息,後來在民間,在老百姓那裏,確實引起了不少傳說,不少議論:


“這隕石雨,可是百年不遇,聽說落下了三塊大石頭。這三塊大石頭,就是說中國必有三個大人物要歸天了。”


“可不是嘛,三個領袖,周恩來、朱老總、毛主席,都是1976年逝世。”


“那塊最大的隕石,1700多公斤,就是象征著毛主席……”


“那些小的隕石,就是指唐山大地震死的那些人。”


“還真靈驗呢。”


“你不能不信,有道理,我看也是這樣。”


……


1976年底,隕石雨的消息,還在人們中間這樣議論著,解釋著。


1976年4月22日,毛澤東聽到隕石雨消息的這一天下午,他不止一次地站到窗前,望著漸漸昏暗下來的天空,每次時間都很長很長。


仿佛那神秘昏暗的天空上,有誰書寫了隻有他才讀得懂的文字。


十七、唐山大地震發生之後


1976年7月28日淩晨。


毛澤東安安靜靜地躺在他那張寬大的木製床上。他那均勻的呼吸,那安詳的臉龐,那微微張啟的雙唇,使小孟感到毛澤東今天睡很舒坦,她放心了。


自從7月中旬以來,毛澤東的睡眠總的不好。本來,多少年了,包括那些遠逝的戰爭年代,毛澤東的睡眠就是個大問題。國事、家事、天下事,攪得他常常徹夜難眠,他苦苦地思索,一根接一根地抽煙,在屋裏來回踱步,就這樣,送走了一個個黑夜,迎來了一個個明天。當然,這種情景是指他早已過去了的壯年時期。為了能入睡,曾想了各種辦法。睡前散步,看書看報,吃安眠藥,由醫護人員按摩,這已經是多年來所采用的辦法了。


進入80高齡的毛澤東,入睡,更成了難以解決的大問題。小孟來到毛澤東身邊防工作之後,也常常為他的睡眠而發愁,使他能睡好覺,這成了小孟的一個很重要的護理任務。不然,如果他睡不好覺,必然要有一係列連鎖反應,脾氣煩躁,飲食不好,心肺病,腦係科病加重。自小孟進中南海以來,在她的記憶中,毛澤東每天都要服安眠藥。說起來也很有意思,小張、小孟,再加上毛澤東,三個人每天都服一種藥,有時毛澤東看小孟吃藥,便說:


“怎麽,服安眠藥,看來是近朱者赤噢,受了我的傳染。”


小孟邊吞藥,邊說:“那可不是,現在吃安眠藥都成了癮,不吃簡直睡不了覺。”


當然,小張小孟服藥的目地是為了抓緊時間休息,每次一共四小時的睡覺時間,若不馬上入睡,就很難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間了。


毛澤東服安眠藥已有多年的曆史,甚至對種藥已產生了抗藥性,有時不得不超劑量地服用。方能生效。為此小孟曾對他說:


“主席,您天天吃安眠藥,會不會產生副作用?聽說,總服這種藥結身體不好呢。”


“孟夫子說得對,可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之前,隻能用這種辦法噢,任何東西吃了都有正、副作用,隻要正作用大,那就可以取之。”


毛澤東很難一氣睡上四五個小時,能連續睡上兩三個小時也就很不錯了。


今天,看到毛澤東睡得好,小孟心裏簡直是一塊石頭落了地。不然,她又要在本上寫下“7月28日1點--4點,睡眠不好”的記錄了。看見毛澤東睡得那麽酣暢,小孟忽然想起了以前秘書曾給毛澤東提的建議:


“主席,您睡覺之後,是不是可以由護士長來看著您睡覺,護士長比我們的經驗多,更會護理。”


毛澤東聽了秘書的話,擺擺手說:


“不行,我不放心。”


小孟當時聽了這話,心裏感到奇怪,有什麽不放心呢?打針都可以,護理著睡覺不行?


一年多來,小孟倒是發現了毛澤東的一個特點,毛澤東身邊用的人,都是他自己認識的人,他熟悉的人,他自己用慣了的人,他就信任,不是他自己認識的人,他一般不同意用,而且他也不喜歡身邊有很多人。小孟又想起另一件事:


有一段時間,小孟感到毛澤東總有一種寂寞孤獨的情緒籠罩著他,有時臥室裏,大廳裏總是讓人感到一種沉悶,缺少活力,缺少歡聲笑語,毛澤東自己看來並不喜歡這樣,所以他自己除了讀書,批文件之外,常常讓小孟、秘書給他講點笑話,而小孟又不怎麽會講,一個笑話也不能講多少次啊。這樣,她有一次,便也給毛澤東建議,我看您應該多找幾個護理人員。省得您一睜眼,不是小張,就是小孟,人多了,熱熱鬧鬧的,今天小張給您講講這個,明天小王給您講講那個,小張,小馮,小李,都來說說笑笑,那多好。省得您這兒老那麽靜。毛澤東聽了小孟的建議,馬上回答說:


“靜有靜的好處,動有動的麻煩,還是那句老話,甘蔗難得兩頭甜嘛。”


小孟聽了毛澤東的話之後,也摸不透他是怎麽回事,也就不再提出這樣的建議。


今天,小孟又出現了這種思法。她想著想著,便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忽然,小孟覺得有人在用力搖她的椅子,她被驚醒了,馬上站起來,發生了什麽事?耳邊傳來了玻璃震動的嘩嘩的響聲。她發現臥室裏的窗簾正在抖動。她往毛澤東的床上一望,看見他依舊躺在那裏,很踏實,好象什麽事也沒發生一樣,隻不過,已經睜開了眼睛,神態像是在想什麽。


當小孟還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麽事情時,護士小李、小俞已經從臥室門口進來了,實際上是急忙跑進來的。隻聽小俞慌裏慌張地說:


“小孟,地震了,大廳裏的窗戶震得好響。主席怎麽樣?沒事吧?”


按平時的規定,她們不得允許是不能隨便進入毛澤東臥室的,但今天是特殊情況。也就顧不得這些了。


也不知是誰的主意,小孟她們幾個人,從毛澤東床邊的小櫃子裏拿出一條床單,幾個人一人抻一個角,撐在毛澤東床上麵,為的是怕天花板上掉下什麽東西砸著他。她們一聲不響地抻著,幾分鍾過去了,毛澤東又睜開了眼睛,翻了翻身,他好象忽然發現了自己頭上麵的那條床單,那條白色的細棉布床單在他頭頂上麵抻著。他略微轉動頭,向上麵,向左右看看,他有些奇怪了,微微一笑,然後說:


“怎麽?抻床單做什麽?”


小孟聽見毛澤東笑著發問,便馬上回答:


“主席,剛才發生了強烈地震,小李他們嚇得不得了,趕快跑來,保護您呢。”


毛澤東聽了,似乎覺得十分好笑,又很好玩。他不慌不忙地說:


“地震了,越震我倒睡得越香噢,這叫地震不醒安如山嘛。”


小孟說:“我們都緊張壞了,您還有心思開玩笑。”


小俞說:“主席,這次地震可厲害了得很,比邢台那次感覺明顯多了。”


“總有一天,會天塌地陷,自然規律麽,不用怕。”


“您什麽都不怕,我們可害怕死呢,可能還要有餘震呢。”


小李也補充了這麽一句。


“怕也好,不怕也好,我看你們抻著單子倒沒必要。房子塌下來,一條單子能頂住?”


毛澤東做了個落下來的手勢,他用手向下揮了兩下,幾個工作人員才把單子放下來,疊好放在一邊。她們也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些莫名其妙。


大約4點59分的樣子,張耀祠來到了毛澤東的會客廳。他通知小張小孟:河北省冀東地區的唐山、豐南一帶發生強烈地震。根據預測,近期很可能還會有餘震。主席目前住的房子不太牢固,需要讓他馬上搬家,搬到新建的202房間去。那所房子安全些。


毛澤東現在現在住的房子,被稱為遊泳池。遊泳池的住所是60年代用毛澤東的遊泳池改建的,房子的四麵都有寬大的玻璃窗,毛澤東臥室裏的窗戶位置很高,平時全用白色帷幔擋住。中南海裏的工作人員和一些熟悉毛澤東的中央領導同誌,都知道毛澤東的住處叫遊泳池。“遊泳池”已成了毛澤東住所的代稱。這所房子,他已經住了十幾年了,據測不甚牢固,所以又給他蓋了202新房,早在地震之前就幾次勸他搬家,但他始終不肯。


唐山大地震之後,小孟根據張耀祠的意見,對毛澤東說:


“主席,汪東興、張耀祠都來過了,他們講了這次大地震的情況.還講您現在住的這所房子不太結實,可能還要有餘震,希望您趕快搬家。”


毛澤東聽了這話之後,對搬家的事沒有表態,隻是緊接著問:


“這次地震的情況怎麽樣?有沒有簡報?”


小孟聽到毛澤東詢問有關地震的情況,她便趕緊把剛剛送來沒多久的一份簡報清樣拿來給他讀了一遍:


“……我國河北省冀東地區的唐山、豐南一帶,7月28日3時42分發生強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較強震感,據我國地震台網測定,這次地震為7。5級,震中在北緯39。4度,東經118。1度,震中地區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


毛澤東聽了之後,顯出一種少有和焦慮,小孟趕緊說:“您不怕,我們還害怕呢,您也不替我們想想?”


小孟故意用這樣的話去激毛澤東,沒想到這辦法還真靈驗,毛澤東聽了這話,沒有搖頭,也沒有擺手,而是閉上眼睛沉思了一會兒,然後說:


“你們怕,那就搬吧。”


毛澤東終於被說服了。他同意搬家的消息,幾分鍾後就傳到了汪東興、張耀祠那裏。二十多分鍾之後,搬家就開始了。所謂搬家,其實,比一般人搬家簡單多了。202那所房子,雖然毛澤東一直末搬進去住,但一切都是按隨時赤住在管理著,每天打掃衛生,開窗換空氣,調節溫度,裏麵的一切設施齊備,隻要進來就能住。


1976年7月31日上午,毛澤東搬進了202新房。這是在唐山大地震之後的第三天,但在這裏住了不到40天,他就永遠離別了塵世。


十八、走向人生的終點(上)


除了極少數的人之外,大多數的人始終認為:毛澤東每天日理萬機,夜以繼日地工作著。毛澤東永遠是神采奕奕,精神矍鑠。毛澤東總是如人們在書報上看到的照片那樣,經常伏案執筆,批閱文件,在會議室裏開會,在工廠家田頭視察……


直到1976年9月9日,人們才在不知所措的茫然中結束了這種想法。


其實人們從報紙上,從熒光屏上,從一切宣傳的窗口中裏,都看不到毛澤東晚年真實的工作情況。


人們隻知道,領袖人物,特別是早已被神話了的毛澤東,在決策著國家的一切,在主宰著人民的命運。毛澤東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對曆史釀成巨大的波浪,他的任何一個意念,都會形成滔滔洪水,一瀉千裏。


在中國這樣一塊特定的土地上,在20世紀70年代這樣一個特定的曆史時期,毛澤東具有特別的權力,特別的威望。他在占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們的心中,是生命、是希望、是光明、是永遠不落的“紅太陽”。


人們沒有完全猜錯,毛澤東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依舊在工作著,隻不過他的工作方式、工作環境已截然不同了。


有一批國民黨的將領要特赦。關於此事的文件,名單在1975年12月份就送到主席這裏來了,請主席批閱。主席很快就進行了批閱,主席批閱之後,便把文件放在了櫃子裏,按常規,要等1976年春節時再正式發下去。


快到1976年元旦了,有一天,主席忽然向秘書提起這個文件的事:“關於特赦的文件發下去了嗎?”


“沒有,應該是春節前發”


“為什麽要等春節呢?可以在元旦發嘛,既然決定了,我看早發比晚發好,人家可是度日如年噢。”


毛澤東的最後日子裏,他總是去做他覺得應該是他做的工作,包括不斷地會見外賓,隻要秘書工作人員轉告他,外賓請求接見,毛澤東從不拒絕,既使身體狀況很壞。在他的頭腦裏似乎總是盛情難卻,而沒有量力而行。


最後一次會見巴基斯坦總理布托就是一例。布托已經來幾天了,一直等待毛澤東會見,但由於主席身體狀況不允許,所以一直沒有安排。當布托馬上要離開中國,又一次提出見毛澤東時,主席的秘書便不得不把這種要求向主席報告,果然,主席毫不猶豫地點頭同意。其實,當時主席剛吃了安眠藥,正犯心髒病,但主席依舊同意安排。因此,才出現了接見時麵部表情麻木,直流口水的樣子,也因此泄漏了毛澤東身體有病的絕密,這已是無法隱瞞的事實。


病魔纏身的毛澤東感情依舊細膩豐富,他依舊惦念著親人,懷念著故交,關心著朋友。女兒來看他,他會久久地深情地拉著她的手,用他不清晰的語音敘別話舊。朋友來看望他,也會引起他的欣喜,引出不少話題。他在最後的日子裏,也曾關心過金日成。


也許,毛澤東與金日成有著特殊和友情,有著特殊的情感。毛澤東生日時,曾對金日成送來的大蘋果久久凝視,寄托一種異樣的情思。當毛澤東聽說金日成眼睛患病時,特意派曾給他治過眼睛的唐由之大夫去給他治病,那幾天晚上,每次都有金日成治病的電報發來,主席總是認真地看。在朝鮮,在這片並不十分遙遠的國土上,牽動著毛澤東的情感。


1976年9月8日晚,就在毛澤東離開這個世界的前幾個小時,他還要來了日本三木武夫的電報看了,他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最後時刻,他的心,依舊在想,依舊在思索,他的眼睛,依舊在看,依舊在環視這個風雲變幻的世界。他不甘心退出,他不願意退去,他要竭盡全力。


毛澤東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息,直至他的昏迷--1976年9月8目晚上八時十分。


毛澤東的身體日漸惡化,這是醫生們,周圍的工作人員早已看到了的事實,而且已是無可挽回的趨勢。


十年動亂,林彪的出逃,陳老總、周總理的相繼去世,一係列的事件對毛澤東來說,不能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擊,雖然,作為一個領袖,他對一切都很有遠見,但他也畢竟具有常人的肌體,他的生理機能也早已開始退化了。


1976年5月12日毛澤東會見新加坡總理李光耀。


這次會見,使小孟、小張大為緊張。本來,因看到主席精神尚可,才同他講了李光耀總理要不要全見的事,他當即答應會見,這已是常規了。


那天上午,主席的理發員小周給他理了個發、,又刮了臉。在會見前的一個小時,小孟從主席專用的大衣櫃裏拿出了那套灰色的毛式服裝。


“主席,您今天還穿這套衣服吧?”小孟說。


“就穿這個,不穿這個,穿哪個嗎?”主席點頭回答著。


小孟幫主席脫了睡衣,換上中山裝,穿好後,又前後左右地看看,抻抻拽拽把衣服拉得平平整整。看看毛澤東接見外賓之前的樣子,小孟反而感到有些新鮮了:頭發整齊,服裝筆挺,真顯得精神多了。


平日的毛澤東,多數是躺在床上,多數是穿著細白布睡衣。頭發不理,很有些不修邊幅,簡直使小孟就感慨不到他是個眾個矚目的一國之君。


“您現在才像個主席了,平時,您哪兒像個主席呀。”小孟象是在開玩笑地說。


“他就是扮成個呢,一扮就像,別人誰也扮不像。”小張剛剛從外邊走進來,也打趣地說。


“我去接見外賓,就像演員登台,哪有不化裝的?”主席也開著玩笑。


時間到了,小張小孟一邊一個,攙扶著毛澤東,走到遊泳池會見大廳。他剛剛坐下來一兩分鍾的時間,李光耀已由華國鋒陪同來到大廳,小張小孟把主席扶起來,她倆趕緊退後,隱到屏風後麵,為的是不讓錄像裏留下工作人員攙扶的情景。但主席剛剛站起來與李光耀握完手,撲通一下就坐下了。當時小張小孟在屏風後麵看得很清楚,不約而同地小聲“呀”了一聲。會見隻有一兩分鍾、寒暄幾句,便匆匆結束。


小孟小張很知道主席的病情,他經常兩腿發軟,無法站立,這次突然坐下,是實在無法支撐的結果。早知這樣,就不讓主席安排這次會見了。


但是,這還不是最後一次會見外賓。


有一次,主席會見外賓時,為了怕讓外界知道他的健康狀況,而不得不把鼻飼管和氧氣管拔掉。其實,他早已需要靠這種管子來維持他的生命了,但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如此,不可能完全真實,也不可能永久虛假,許多真實中有一點虛假,或許多虛假中有一點真實,這都是客觀存在的。


毛澤東自己也同意把管子拔掉,盡管這會很不舒服,會因缺氧而發悶,但他也不願用帶著插管的形象去見外賓,去公之於眾。


這次會見外賓時,等外賓進來的前兩分鍾才把插管拔掉,他的嘴唇立刻有些發紫,小孟問他:


“您感覺悶吧?”


“有點悶,還可以。”


外賓來了。小張和小孟本來是一左一右地攙扶著毛澤東。小張在右邊,小孟在左邊。外賓一出現,當攝像機對準主席和外賓的時候,按照慣例,小張和小孟趕快撤走,躲進屏風裏麵,但這次,小張把手右邊的手抽走了,當小孟把載邊的手也要抽走時,她感覺主席用胳膊夾著她的手,意思是不要抽走,這樣,主席用右手和外賓握了手,而左手還是扶著小孟,就因為這樣,新聞紀錄片裏也留下了小孟的形象。


十八、走向人生的終點(中)

很快,新華社送來了照片和電影片,小孟看到自己也在畫麵上出現,覺得不合適。她知道自己是個護士,不想過多露麵,因而,下次再接見外賓時,她與小張換了個位置,她在右,小張在左。1976年5月27日,毛澤東又會見了巴基斯坦總理布托。


這次會見,毛澤東沒有站起來,隻是坐著與布托會麵。但此時的毛澤東已明顯地讓人們看出,他麵容憔悴,表情麻木,行動不便,更嚴重的是,他的口水不斷從嘴角流出,需一次又一次的取紙擦拭。


封鎖極為嚴密的關於毛澤東的健康狀況信息,已經不得已而透露出來。


人們從電視中看到了無法再掩蓋的真情。


有一個中學老師,看了這個新聞報道的電視和報紙的照片之後,在底下與另一個老師(還是一個比較要好的能說知心話的老師)談論了幾句:


“主席接見外賓時直流口水,好像眼睛都睜不開,看來身體有病。”


“報紙上登出來的照片,也看出身體不太好。”


就是這麽幾句對話,也在組織動員的交心,向領導揭發一切反毛澤東思想的言行的強大攻勢下,交代了出來,這就是天安門事件之後的追查活動中出現的事情。


不管怎麽說,毛澤東會見布托,是他在生命結束之前的最後一次會見。


1976年7月底發生了唐山地區的大地震之後,毛澤東的身體更加惡化,他雖然也還是每天看書,但常常處於昏迷狀態。


毛澤東在最後的日子裏,依然是既不願打針,也不願意吃藥。他依舊相信,靠自己身體的抵抗力能戰勝疾病的道理。他依舊堅守著治病也要“自力更生”,因為用藥打針,是“外援”。


但越來越虛弱的身體,使他固守的道理已是處於失敗,他幾乎是水米不進。在醫生的多次勸說下,才同意用了鼻飼插管。這種插管很細很細,是從國外進口的。可以從鼻子一直插到胃裏去。以此輸送營養,維持生命。


“主席,您別老不聽醫生的意見,人家劉伯承身體不比您好,用了鼻飼管,效果特別好,您老說靠自己的抵抗力,您沒有營養,怎麽有抵抗力呀。”


有一天,小孟又對主席進行了一番勸說。


主席這次聽了之後,睜開他微閉的眼睛,然後輕輕說:“那就試試吧!”


插上鼻飼管之後,他果然在第二天,感到身上有點力氣了。他顯出高興的樣子。


“小孟呀,你比我懂得多,我得聽你的了。”


已經很少說話的主席,今天顯得有些精神了。他已經有五六天都不說什麽話。


“您就得和醫生好好配合,您的病會治好的,您不是聽我的,要聽醫生的。”


1976年6月中的一天,小孟請假外出回家,去看看她已經好久未見麵的丈夫,近在咫尺,遠在天涯。小孟的丈夫小裴就住在府右街西側的102號,與中南海隻有一街之隔,但小孟的工作性質,使小裴常常獨守空房,異常寂寞。小孟是晚上5點多鍾才到家,二個人情深意切。不知有多少話要說,但又不知從哪方麵談起。


7點15分,突然有人來找,要求小孟馬上返回中南海。


小孟回到主席的臥室,才知道,主席犯了病,心肌梗塞,十分危險。隻見主席的臉色灰黃,嘴唇呈現青紫,呼吸短促,主席的幾個醫生都來了,政治局的人也來了,氣氛相當緊張,奮力搶救,二十幾分鍾之後,才脫離險情。


主席和心髒又開始了正常的跳動,每分鍾由原來的110次變成了80次。他平靜地躺在那裏,不一會,又睜開了眼睛。


政治局的幾個委員們一直守候在毛澤東身邊,看到他睜開了眼睛,委員們一個個上前探望。


張春橋從他前麵走過了,姚文元從他前麵走過了,王洪文也從他前麵走過了,華國鋒……吳桂賢、倪誌福、許世友一個又一個的政治局委員們都是從他麵前過去了。毛澤東隻是似看非看的望著他們一個個身影。他是那樣無動於衷。無情可動,是他未從病態中緩解過來,還是不想去思考這眼前的事情,人們不得而知。


但當葉劍英從他身邊走過的時候,他抬起了那雙顯得又沉又重的胳膊,他的手顫顫地抖動了幾下,嘴微微地動了一下,細微得讓人難以發現。


還是小張看出了毛澤東所表達的意思,她畢竟是太熟悉毛澤東的一切了。毛澤東這些動作表示,他想與葉帥說話。小張的分析是正確的。


小張走到已過去的葉帥身旁說:


“葉帥,我看主席是想和您說話,您去問問看。”


葉帥點點頭,又走到了毛澤東的身邊。他這次離毛澤東很近很近,葉帥俯下身來,低下頭看著毛澤東,毛澤東的眼睛突然顯得明亮起來,他那本是黯然無光的眼睛,很久沒有這樣的光芒了,眼睛是心的窗口,他的心裏一定翻動著什麽,但他的嘴已是力不從心了。隻見他嘴唇在張翕著,但很難聽也他的聲音。葉帥拉著毛澤東的手,緊緊握住,不停地向他點頭。


毛澤東對葉帥講了些什麽?是對他表示了永久的別離之情,還是有什麽事情需要交代,還是對永遠過去了的歲月的回憶?


毛澤東對葉帥曾有這樣的評價:“呂端大事不糊塗。”葉劍英曾在中國革命的許多關鍵時刻,起到了別人所不能代替的關鍵作用。


毛澤東自知已不久於人世,他在這個時候,或許會意識到,中國又將麵臨一個關鍵時刻。如果真是這樣,是否又要葉帥這樣一個關鍵人物來起關鍵作用呢?


此時,葉帥隻能拉住毛澤東的手,但無論如何,也拉不住毛澤東的生命。


毛澤東,從8月底直至他的謝世,多次昏迷,多次搶救,在昏迷與搶救的過程中,他漸漸向著另一個世界走去。


誰也無法真正知道,瀕臨死亡的前幾分鍾,幾秒鍾,他真實感受是什麽,除非他死而複生過,那他自己也許會說清楚。


9月8日晚7時,小孟來接班,幾天來,政治局的常委及委員們,一直在輪流值班,醫務人員一直在身邊觀察毛澤東的病情,量血壓、測脈搏、導尿、聽心髒、輸氧氣,不停地進行著。


這時江青也來了,這時,她的到來,不用經過毛澤東的批準,毛澤東已沒有批準與不批準的精力了。她可以作為家屬隨時來探望。江青來探望,並不在毛澤東的眼前,而是在其身後,因為在這之前,江青出現的時候,毛澤東隻要清醒時,總是有反感煩躁之清,為了不引起新的刺激,江青就在背後看看。


7點10分時,毛澤東的呼吸急促起來,小孟過來,低頭給主席按摩胸部,主席用很低的聲音說:“我很難受,叫醫生來。”


醫生趕緊把氧氣的管子放在他的鼻子處。他用手去拽,肯定是不舒服,過了幾分鍾呼吸開始平靜起來,這時,醫生看見主席的鼻孔裏有一點嘎巴兒,就把輸氧管先拿下來,用棉花簽給他弄出來之後,又給他戴上輸氧器時,他就一點反應也沒有了,又是處於極度的昏迷。搶救,搶救,四個多小時的搶救,但一直是昏迷,他再也沒有醒來。


他的最後一句話是對小孟說的:“我很難受,叫醫生來。”


1976年9月9日零時。


毛澤東的臥室去大廳的走廊通道上,那寬寬的通道裏,電視熒屏正顯示著毛澤東心髒跳動的情況,一道波浪式的曲線在起伏,在抖動。


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所有常委,所有委員們,毛澤東身邊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在靜靜地注視著熒光屏上的這條曲線。他們沒有表情,沒有話語,沒有判斷,沒有猜想。


華國鋒靜靜地目視前方,


王洪文眼睛在不停地睜閉。


張春橋一副冷靜的神情,


汪東興眉頭微皺。


……


平靜、木然、無言、沉默,這也許隻是外在的表現。


0時10分,熒屏上的曲線突然變成了一條直線,一條微微抖動著的直線。


十八、走向人生的終點(下)


委員們,工作人員們,家屬們,一切在場的人們立刻打破了沉寂--向前傾身,睜大眼睛,死死地盯住熒屏,小聲議論。遲疑著遲疑著,判斷著。這條直線,這條由曲線變成的直線,表明什麽?幾分鍾過去了,熒屏上一直是一條直線,一條仍在微微抖動著的直線。


毛澤東先停止了呼吸,繼而心髒停止了跳動。


這條直線表明著。


一個護士從毛澤東的臥室裏走出來,走得那樣輕,她向外邊等候的人們說了一句:“主席去世了”。


她的話也說得那樣輕,幾乎看不出她嘴的動作,仿佛這聲音是從口腔內部發出的。


人們一齊走向臥室。


十幾分鍾之後,醫生們退去了,政治局的委員們退去了,家屬也退去了。


汪東興、張耀祠告訴小孟小張,留下來把主席的遺物整理一下。


委員們,家屬們都開會去了。


小孟拿起床頭小桌子上的那幾份文件。那幾份主席最後批閱的文件,放在文件袋裏。她又拿起那本依舊打開的“三本”書,輕輕地把它合上了。在這本書上,留下了毛澤東的最後的目光,留下了他最後的思索,留下了他最後的情感。


小孟向毛澤東的遺體望了一眼,她又把目光投到了那本“三本”的書上。她仿佛要在這本書上找到主席留下的目光,留下的思索,留下的印跡。


她悄悄地把主席讀過的最後一本書,放在床側的書櫃裏。她放得那樣輕,那樣小心,那樣心細,生怕自已的稍重的動作,會抖掉毛澤東在上麵留下的痕跡。


小孟把主席最後換下來的內衣服、內褲,疊得平平整整、放在床頭的小櫃子裏。


小孟把主席用過的鉛筆拿起來,細細地看著,小周給主席削好的這支鉛筆永遠不會再被人用了。她真想拿去做個永久的紀念,但她這種念頭閃現的同時,一種指責聲已在她耳邊響起:“你怎麽可以這樣,不行,不能辦這種事情。”


她把鉛筆輕輕拿起,又輕輕放下,依舊放在小桌子上。


在主席床頭的書桌上,她發現一本厚厚的魯迅選集,不由得翻了幾下,忽然發現裏麵有一封信,一封沒有裝在信封閉裏的書信。這是李敏寫給毛澤東的信。


爸爸:


您好,您近來身體怎樣?女兒十分惦念,您讓我讀的這本魯迅選集,我已經都讀完了,什麽時候,我想和您談談這些雜文的看法,這本書裏您畫了不少符號,寫了一些評注,我都仔細看了,但有些地方還是不明白什麽意思,我想抽空找您問問。





愉快


您的女兒李敏


1975年4月15日


小孟把這封女兒李敏給父親的信又夾在書裏,放回了書櫃。她們做了些簡單的整理,就不知還要整理什麽了。


主席的臥室裏,此時是這樣的空闊,這樣的寒冷,從來未有過的寒冷。一向是23度的恒溫已降至了零度,從空調機裏送來的快速風吹動著寬大臥室的角角落落。白綢子的垂地窗簾掀起,落下,落下,掀起。主席房間裏,從未有過這麽大的風。白色帷幔的舞動,增添了這裏的空寂。


主席的臥室裏,此時是這樣的安靜。幾小時之前的人影晃動,幾小時之前的醫療器械之聲,幾小時之前的細碎的腳步聲,幾小時之前的人們的低聲悄語,幾小時之前人們的咳嗽聲,喘氣聲,幾小時之前人們的焦慮……此時都消逝了,都隨著主席心髒的停止跳動而消逝了。人們都是回去休息了,政治局的委員們都開會去了。


小孟,身裹棉軍大衣,卻還感到那樣的冷,她呆呆地望著靜臥在那張寬大木製床上的毛澤東。他是在這張小孟熟悉的床上安息了。他今天靜臥的姿勢不同以往,他不再是左側、右側躺著。他仰臥平躺,顯得那麽安寧。隻是嘴巴略略張開。小孟用手輕輕地托了一下他的下巴,就合上了他的雙唇。他那灰黃色的臉上,還掛著一絲安然的微笑,死神奇跡地還給了他那副安詳的臉龐。


小孟坐在離主席幾米遠的沙發上,靜靜地望著仰麵而臥的毛澤東。


毛澤東的身軀用粉紅色帶梅花的毛巾被蓋至胸前。小孟望著望著,仿佛覺得他的胸部依舊在一起一伏,仿佛覺得他的心髒還在跳動,還在粉紅色的毛巾被下均勻地跳動。她沒有哭。她隻是默默地、茫然地望這熟悉的身軀。


是什麽疾病奪走了毛澤東的生命?是心髒病?是肺氣腫?是綜合症?盡管他那麽相信他會死,但他又曾那麽留戀著這不尋常的人生。


盡管毛澤東的人生曆程震撼了空間,吞噬了時間,盡管他具有軍事天才和政治才華,盡管死後他的名字還閃著光彩,但當他逝去的時候,也是那麽安靜。既沒有出現狂風四起,暴雨滂沱,也沒有出現山呼海嘯,地動山搖。


一個偉人,一顆曾閃光奪目的巨星,當他逝去的時候,也是那麽安靜。


此時,小孟的視線變得那麽模糊,她的神智變得那麽飄搖,她忘了空間,也忘了時間,忘記了失落的自己。


毛澤東離去了,她不知她將來會怎樣,她沒有太大的悲痛,更沒有心碎神傷,她隻感到一片茫然。


9月11日的夜裏,毛澤東的遺體就要運出中南海了,毛澤東就要永遠離開這個他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


毛澤東的臥室裏,燈火十分明亮。壁燈、吊燈都打開了,照得人幾乎睜不開眼睛。這裏聚集的人從來沒有這麽多過。生前,他的臥室裏沒有特殊準許從來不讓別人進來,隻有小張和小孟經常出入。此時,各方麵的人士都來了。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


12點鍾,毛澤東臥室外麵開來了一輛大型的靈車,用黑綢子製成的黑花綴在車前,花的兩邊垂下黑紗,車後部,整個是打開的。毛遠新跟幾個人說了什麽,這些中南海幹部處的同誌們,便上前把主席的遺體抬起來,放在一輛平板小車上,由一個人推著小車,把遺體送出了臥室,送上了那輛大型靈車。


靈車從中南海西門緩緩開出,十幾輛小車護送著。


靈車隊,在中秋的深夜裏,在府右街的路上,緩緩前行,向著人民大會堂流動。府右街、長安街,今夜是這樣的幹淨,這樣的寧靜,兩旁的樹木,沐浴在清冷的銀色月光下,一動不動,街道兩旁今夜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荷槍實彈的戰士們,顯得格外嚴肅。


微微的秋風吹動著靈車的黑紗黑花。黑紗黑花在秋風裏飄動,沒有哀樂,沒有哭聲,隻有沉寂,隻有凝重,靈車已在長安街上,從西向東緩緩流動。


從中南海到人民大會堂,今夜的路怎麽顯得這般遙遠,這般漫長。靈車隊終於到了大會堂正門。


大會堂正麵的大廳裏,此時已是燈火通明,毛澤東的遺體被抬著放在了大廳中央,早已擺放好了的平台。一麵黨旗覆蓋了偉人的身軀。接著,又蓋上了水晶玻璃棺罩,在水晶棺的四周擺放了鮮花翠柏。


人民大會堂裏已經沒有小孟的事情,她又被汽車送回了中南海。這時,東方破曉,曙光升起,小孟又回到了毛澤東的臥室。她和小張兩個人不知該做些什麽,整理什麽?她們依舊呆呆地坐在沙發上,坐在那張她們曾多次坐過的,那張離主席床隻有兩米遠的沙發上。


毛澤東那張寬大的木製床此時顯得那麽平整、光滑、潔淨,一條白色的單子把它平平地覆蓋住。這張床的主人,曾是那麽親密的主人,永遠不會在上麵就寢了,永遠不會在上麵看書,與人談話了。


小孟,毛澤東的半個小同鄉,毛澤東身邊的最後一名護士,當毛澤東離開中南海之後,她卻還留在中南海裏度過了一個多月的時光。


她不用輪流值班了,她也不用再去服用速可眠。


一個多月裏,她每天都是在毛澤東的臥室書房裏,整理,整理。


生活用品,文件,書籍,既要封存,又要盡量地留下最後的印跡。毛澤東生活的印跡。毛澤東生活的印跡,要保留著他留下的一點一滴的痕跡,這些書,這些文件,這條毛巾,這床被單,這件灰色中山裝,這條肥大的西服褲,這個喝水的杯子……都有一段曆史。


中南海,將永遠留在小孟的生活裏,永遠留在她生命的旅途中,永遠留在她的記憶裏……

(全文完)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