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序——施耐庵如何刷牙?——嚼楊木
(2007-12-18 01:55:59)
下一個
貫華堂所藏古本《水滸傳》序
人生三十而未娶,不應更娶;四十而未仕,不應更仕;五十不應為家;六十不應出遊。何以言之?用違其時,事易盡也。
朝日初出,蒼蒼涼涼,澡頭麵,裹巾幘,進盤飧,嚼楊木。諸事甫畢,起問可中?中已久矣!中前如此,中後可知。一日如此,三萬六千日何有!以此思憂,竟何所得樂矣?
每怪人言某甲於今若幹歲。夫若幹者,積而有之之謂。今其歲積在何許?可取而數之否?可見已往之吾,悉已變滅。不寧如是,吾書至此同,此句以前己疾變滅。是以可痛也!
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談,其誰曰不然?然亦何曾多得。有時風寒,有時泥雨,有時臥病,有時不值,如是等時,真住牢獄矣。
舍下薄田不多,多種秫米,身不能飲,吾友來需飲也。
舍下門臨大河,嘉樹有蔭,為吾友行立蹲坐處也。
舍下執炊爨、理盤槅者,僅老婢四人;其餘凡畜童子大小十有餘人,便於馳走迎送、傳接簡貼也。
舍下童婢稍閑,便課其縛帚織席。縛帚所以掃地,織席供吾友坐也。
吾友畢來,當得十有六人。然而畢來之日為少,非甚風雨,而盡不來之日亦少。大率日以六七人來為常矣。
吾友來,亦不便飲酒,欲飲則飲,欲止先止,各隨其心,不以酒為樂,以談為樂也。
吾友談不及朝廷,非但安分,亦以路遙,傳聞為多。傳聞之言無實,無實即唐喪唾津矣。亦不及人過失者,天下之人本無過失,不應吾詆誣之也。所發之言,不求驚人,人亦不驚;未嚐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際,世人多忙,未曾嚐聞也。
吾友既皆繡淡通闊之士,其所發明,四方可遇。然而每日言畢即休,無人記錄。有時亦思集成一書,用贈後人,而至今闕如者:
名心既盡,其心多懶,一;
微言求樂,著書心苦,二;
身死之後,無能讀人,三;
今年所作,明年必悔,四也。
是《水滸傳》七十一卷,則吾友散後,燈下戲墨為多;風雨甚,無人來之時半之。然而經營於心,久而成習,不必伸紙執筆,然後發揮。
蓋薄莫籬落之下,五更臥被之中,垂首拈帶,睇目觀物之際,皆有所遇矣。
或若問:言既已,未嚐集為一書,雲何獨有此傳?
則豈非此傳成之無名,不成無損,一;
心閑試弄,舒卷自恣,二;
無賢無愚,無不能讀,三;
文章得失,小不足悔,四也。
嗚呼哀哉!吾生有涯,吾嗚呼知後人之讀吾書者謂何?但取今日以示吾友,吾友讀之而樂,斯亦足耳。且未知吾之後身讀之謂何,亦未知吾之後身得讀此書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
東都施耐庵序
————————————————————————————————————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
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
評議前王並後帝,分真偽、占據中州,七雄擾擾亂春秋。
興亡如脆柳,身世類虛舟。
見成名無數,圖名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
霎時新月下長川,滄海變桑田古路。
訝求魚緣木,擬窮猿擇木,又恐是傷弓曲水。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