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日名將 孫蔚如 (圖)

(2007-10-06 23:51:23) 下一個



抗日名將 孫蔚如

??孫蔚如(1896~1979)

  孫蔚如,清光緒二十二年(丙申)生於陝西省鹹寧(民國時並入長安)縣灞橋豁口村。

  抗日戰爭開始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軍軍長,派出第十七師(師長趙壽山)、第一七七師之五二九旅(旅長許權中)、教導團(團長李振西)參加保定、娘子關、忻口諸戰役,阻滯日軍進展。

  此時,十七師與教導團在娘子關戰役中,與敵血戰九晝夜,予敵以重大殺傷;五二九旅忻口戰役正麵防守十四天。

  1938年7月,孫部改編為第三十一軍團,任軍團長,率部東渡黃河對日作戰。該年11月改編為第四集團軍,他任總司令,在晉南中條山堅持抗戰。

  1939年6月,日軍牛島二十師團、川岸三十七師團一個旅團,配屬野炮第二十六聯隊、山炮第一聯隊、空軍山口集成飛行隊(有戰鬥機、轟炸機38架),分九路侵犯平陸、茅津、大巨二十裏嶺一帶我軍防地。

  孫總司令主動將部隊後撤至平陸,令九十六軍軍長李興中率陳式玉之一七七師、孔從周的獨立四十六旅由正麵突入,殲敵步兵一大隊、山炮一中隊,激戰十晝夜,殲敵數千人,孫部傷亡五千多人。

  1940年8月,孫部為策應八路軍“百團大戰”,派出部隊在同蒲鐵路南段沿線,深入敵後破壞鐵路公路。

  孫部防守中條山兩年多,以傷亡兩萬多的代價,先後十一次粉碎日軍掃蕩,大量殺傷敵人。日軍牛島的二十師團在中條山戰場先後補充新兵十九次。

  孫蔚如在中條山曾作《滿江紅》一首,抒發抗日豪情:

  立馬中條,長風起、淵淵代鼓。怒皆裂,島夷小醜,潢池耀武。錦秀江山被蹂踐,炎黃胄裔遭荼苦。莫逡巡邁步赴沙場,保疆土。

  金甌缺,隻手補;新舊恨,從頭數,挽狂瀾,作個中流砥柱。剿絕天驕申正義,掃除僭逆清妖蠱。躋升平、大漢運方隆,時當午。

  10月,第四集團軍調防河南,守備鞏縣、汜水、滎陽、廣武百餘裏防線。

  1941年10月,在廣武地區戰役中,配合友軍收複鄭州。

  1944年4月,參加豫西戰役,在登封、汜水、韓城鎮與日軍激戰兩次。

  1945年6月,孫升任第六戰區司令官。日本投降時,孫任武漢戰區受降主官。在十九天中,他負責解除日軍武裝二十一萬人,接受工廠、倉庫等三百餘所,遣編偽軍葉蓬部的鄒平凡、李寶蓮、公秉藩等三個軍九萬餘人。

————————————

陝西各界紀念孫蔚如將軍誕辰110周年

http://www.enorth.com.cn  2006-12-21 23:10

  陝西省各界21日下午齊聚一堂,舉行紀念孫蔚如將軍誕辰110周年座談會。這是陝西省紀念西安事變70周年係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91歲的十七路軍老戰士、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原副政委寧必成,楊虎城將軍之女楊拯美,孫蔚如長子孫存漢和其他家屬以及有關專家學者,陝西省委黨史研究部門有關人士參加了座談會。

  孫蔚如將軍1896年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曾任國民黨高級將領,也是中國著名的抗日將領和愛國人士。西安事變發生時他是“西北軍中僅次於楊虎城的有號召力的二號人物”。他支持張、楊兩將軍發動兵變,並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發生後,蔣介石任命孫蔚如為陝西省政府主席,這期間他協調各方關係,保衛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成果,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保持並繼續推動了陝西省國共合作的局麵。

  1938年7月,孫受任第31軍團軍團長,率部殺入山西抗日戰場,首開永濟戰役,大挫日軍。11月,受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負責守衛中條山地區,共防衛中條山長達3年之久,有效地阻止了日軍的鐵蹄踏入陝西境內。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孫蔚如將軍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是武漢地區受降主官。

  解放戰爭中,孫蔚如將軍安排了過去所屬的部隊投向共產黨,自己也和共產黨取得了聯係。新中國成立後,他曾任陝西省副省長,民革中央常委兼陝西省主委,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稿源: 新華網 編輯: 郭劍洪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