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燒雞飛到飯鍋裏——新兵歲月之三

(2007-10-05 03:34:31) 下一個
燒雞飛到飯鍋裏——新兵歲月之三(上)
發表日期:2007年7月30日
作者:葉暉南


燒雞飛到飯鍋裏

在野炮一連一個星期後,接到通知,炮兵團新兵連已經開訓,部隊讓我們幾個早到的兵立即返回商邱。

新兵連當時設在商邱縣北關外的榴彈炮營營區內,部隊都出去拉練了,正好騰出營房為新兵訓練所用。我到新兵連時,其他的新兵看樣子已經到了幾天了。炮團71年這批兵來自河南的唐河,湖北的黃陂和廣東的河源。

新兵連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河南兵搶飯。

  到新兵已經是晚上,一宿無話。次日早餐,連隊被帶到食堂外的空地上,列隊唱歌:“作風好仗就打得好,作風不好仗就打不好,這是曆史的經驗。”

  為什麽要選擇林副主席的這首語錄歌作為開飯曲,我開始還不太明白,但曲終後隨著一聲“開飯”令下。原本還算整齊的隊伍刹那間炸了窩,新兵們一擁而上,幾近瘋狂地把裝滿滾燙小米稀飯的大桶圍了個水泄不通。

  河南兵衝在最前麵,他們完全不顧及“老鄉”的情麵,你爭我奪,誰都想趕快把大鐵勺子搶到手。

  其激烈的程度一點也不亞於多少年後見到的橄欖球賽。

  由於飯桶邊裏三層外三層圍滿了人,我看不清究竟發生了什麽,隻是遠遠的看見在你爭我搶的過程中,突然從飯桶的中央飛出來一個黃黑相間的東西,在空中劃出一道滑稽的弧線,接著哄然落地。定睛細看,卻是一頂戰士的棉帽,搶飯的時候掉進了桶裏,然後又被人毫不留情地連粥帶帽一勺子甩將出來。

  不大的功夫,又一頂帽子飛了出來,落到地上的那樣子就像我在一連看到的“甩燒雞”。

我不明白,部隊吃飯管飽,急個什麽勁?

  後來和河南兵混熟了才從他們嘴裏知道,他們打記事起就沒吃飽過肚子,現在到了吃糧管夠還不要錢的地方,焉能不甩開腮幫子,來他個風卷殘雲。

  這種情況持續了沒幾天,新兵們大概個個都吃了個肚圓,漸漸不再搶飯了。

新兵連開訓了,每天無非是隊列、內務、射擊、投彈這一套,對新兵來說所有的第一次都會留下難忘的記憶。

第一次站夜哨是在新兵開訓後10天左右,為了抵消新兵的恐懼心理,那天放了雙哨,我和另外一個新兵被帶哨的班長領到炮團後溝的一個哨位上,班長問我們怕不怕,我毫不猶豫地說:這有什麽好怕的。

  現在想起來,那時站哨純粹是自己嚇唬自己。總是把階級鬥爭說得如何如何複雜激烈,仿佛四處都埋伏著國民黨特務和地富反壞分子,隨時會來摸哨。

  炮團的營房沒有院牆,有一條前人挖的溝,因年久失修,已經變得淺淺一條。我們被告之溝外麵的村莊就有敵情,據偵察,有一敵台在活動。

  不過,我還是一點也不緊張,哨位上有兩個人,部隊就在不遠的房子裏,所以沒有可怕的。那個新兵好象很緊張,一個勁兒地東張西望。真正讓人感到緊張的是後來到連隊,獨立一處,炮場離開駐地足足半裏路,單獨一人,要是真有摸哨的,鬼都不知道。

第一次緊急集合是一次洋相百出的行動,新兵連故意不教新兵如何打背包,讓大家出出醜,知恥而後進。

  記得那天,剛熄燈後沒多長時間,一聲尖厲的哨聲劃破夜空,接著有人喊緊急集合。所有的新兵都像觸電一樣一下子從溫暖的被窩裏彈出來,手忙腳亂地穿衣服,打背包。然後到食堂前的空地集合。三五分鍾後,人員基本到齊,熱鬧也就從這裏開始了,新兵們洋相百出,穿反棉褲的有,衣扣沒扣齊的有,穿反了鞋子和光著腳跑來的也有,背包打的更是五花八門。

  新兵連大約覺得出醜還不夠,集合好了隊伍就開跑,圍著營區跑了一圈回來,那隊伍更讓人忍俊不住,看上去比逃難的好不到哪去,大部分人的背包都跑散了架子,人們抱著,扛著,拖著被子,狼狽不堪地回到了集合點。

  在新兵中我算是比較好的,背包沒散架子,但糗也不小。

  在一連的那幾天我雖然見了老兵們是如何打背包的,但沒有探明個究竟,特別是軍大衣的捆綁方法。老兵是直接把大衣打在背包帶的裏麵,我卻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結果是跑起來後,大衣像更拔浪鼓一樣吊在背包外麵晃來晃去。

  等人都丟盡了,第二天新兵連才正式傳授如何打背包。

第一次接觸河南豫劇也是在新兵連,那天新兵連來了個通知,晚飯後到商邱縣觀看豫劇“紅燈記”,消息傳來,河南兵們歡聲雷動。

  看到他們激動不已的勁頭,當時我並不太理解,後來,我們營長曾經告訴我,什麽叫共產主義?對河南人來說,每天吃著撈麵條,聽著豫劇就是共產主義!

  在物質極度饋乏的年代,一碗撈麵條就是河南老百姓夢寐以求的至高物質享受。而聽豫劇則是河南人最津津樂道精神享受,我從來沒有見過其他任何一個省份的人像河南人那樣如此熱愛自己的地方戲。

在朦朧的夜色中,大兵們列隊開進了商邱古城,古城城牆四四方方,高大巍峨,保存得相當完整,多少年後我才意識到那是個非常珍貴古跡。

  可惜當時傻大兵一個,沒有發思古之幽情的閑心。前前後後去過商邱縣城總不下十次,竟沒有認真地領略一下古城的風貌,至今想來還追悔莫及。

走進了商邱縣的戲院,裏麵坐滿了人,河南的老鄉們等得急不可耐,可部隊的領導和地方的幹部偏偏不緊不慢地一個個上台講演,反複宣傳軍民關係的重要性。好不容易把必須的政治表態搞完,一陣鑼鼓響起,從幕後走出一男一女,操著標準的商邱口音,激情四溢地說道:“河南商邱豫劇團,學演革命樣板戲,紅燈記,現在開始。”從頭到尾,這場戲我就記住了這麽一句河南腔,至於戲是怎樣唱的一點都沒有留下印象。

  在新兵連,這種活動在一個月內搞了好幾場,光紅燈記看看了兩次以上。本人缺乏河南人特有的藝術細胞,實在領略不了他們所極度珍愛的劇種。

  後來,有一次部隊又被邀請去縣城觀看豫劇紅燈記。這天晚上我實在不想去了,就試探著問一個當晚有哨的河南兵,是否願意和他換班哨,不料那河南兵大喜過望,千謝萬謝,然後幾乎是一蹦三尺高地跑了。河南人對豫劇的熱愛簡直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讓人感動!

軍旅生涯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挨訓也是在新兵連。有一天,記不得為一件什麽急事,排長要我跑步到操場去找人。我當時抄起棉帽往腦袋上一扣,撒腿就跑。正一路狂奔,迎麵同團5號首長不期而遇。

“站住!”參謀長一聲爆喝,嚇了我一激靈,趕緊收了腳步,立正站好。

“你是哪個單位的?叫什麽?這是什麽作風?……”參座連珠炮地一頓臭訓,訓得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到底錯在哪裏?

  5號一通訓斥後,才突然發問:你著帽子是怎麽戴的?我這才知道出門時沒有留神,把棉帽戴歪了。沒折,隻好站在那聽著參謀長喋喋不休地教訓。

  等他訓夠了,我自然也誤了事,回去報告排長原由,原本等排長發火,不料排長卻沒有責備的意思,反而講了一個參謀長的笑話。

  原來,參座的夫人在團號號們的家屬中算是有文化的,模樣也洋氣一些。結果那些從農村來的家屬看不慣,其中副團長的家屬同她鬥得最凶。有一次兩人上廁所,竟然大打出手,互相往對方臉上抹大糞。

  斯文嬌小的5號夫人自然不是人高馬大的3號夫人的對手,被劈頭蓋臉抹滿了臭糞。兩位號號從此也結下了梁子。參座心情不好,逮人就訓自然也就情有可原了。

(未完待續)

————————————————————————

燒雞飛到飯鍋裏——新兵歲月之三(下)

發表日期:2007年8月1日
作者:葉暉南


第一次“會老鄉”留下的是溫馨的記憶。

  每到星期天,新兵都可以輪流請上兩三個小時的假去“會老鄉”。有時候宿舍裏的新兵都走空了,剩下我一個人形影相吊,也有時候突然來了一大幫子人來會我們班裏的老鄉。那股子熱鬧勁簡直讓人感動,河南腔、湖北腔,還有聽上去像鳥語的廣東腔此起彼伏,說到動情處,“小淚縱橫”。

  新兵連的日子過了一半,我突然覺悟過來,咱也有老鄉啊,幹嘛不去會會?

  到第三個星期天我向排長請假,說師報導組有一個“老鄉”,想去會會,排長格外開恩,給我一個活假,隻要下午四點鍾歸隊就可。於是歡天喜地地登上了商邱縣開往市裏的1路公共汽車直奔師部而去,在師報導組,找到了朱龐爾。

  這應該說是老鄉中的老鄉了,我們從小在軍報大院裏一起長大,經常偷偷溜到辦公樓裏去冒著被人轟出來的危險打乒乓球。

  後來軍報分成了兩處,我們就不大見麵了,不過文革初期,他們一幫中學生在西直門院內學拳擊,我又經常見到這位輕量級拳手。下鄉我們各奔東西,想不到當兵又撞到一起。

  龐爾見了我非常熱情,問長問短。除了聊分別後各自的經曆外,我們共同關心的一個話題是:北京老鄉。

  他問我在炮團有幾個北京老鄉,我說除了我,還有高路柳和沈衛國兩人。他當即記下了這兩個人的名字,並叫我下次帶他們一起來。

  我問龐爾,師裏還有北京老鄉嗎。龐爾答:多了。然後如數家珍般地數到了6團7連的李小吼,2連的三兄弟薛文滔、武建、聶建平。

  還有北京一大玩主郝北上,還有劉小軍、馬騫等等。

  他把每個人的情況都詳細地給我說了一遍,全是溢美之詞。

  我記得聽完他的介紹,當時就有個想法,得好好幹,別落到眾老鄉的後麵太遠。

龐爾的駐地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二師男兵北京老鄉的大本營,大家都到那裏去聚會,我想,到今天二師的弟兄們還保持著如此的凝聚力,龐爾和那個大本營功不可沒。

  從龐爾處回炮團,我高興了好一陣子,雖然當兵在外,可並不孤獨,原來還有這麽多的“老鄉”在一起!

第一次實彈射擊沒什麽牛可吹,比步兵老大哥差得遠啦。

  我這人天生喜歡擺弄槍炮,不過乏才。新兵連練習手榴彈投擲,上場就是40米,當時在新兵中算是很不錯的,但練了20來天,還是那麽遠。

  新兵連結束前,最後來了一次考核。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手榴彈45米為優秀,射擊一練習三個單發兩個點射,8發子彈打45環為優秀。

  實彈射擊那天天氣晴朗,第一組上去的是團軍務股長和我們營長等四人。第一次聽到六三式自動步槍的聲音覺得特別清脆,煞是好聽。但打靶卻是另外一回事,本人眼神不濟,近視。看靶子模模糊糊。點射一點不摸門,五組射擊打下來,40環,良好而已。其中有一個十環,一個九環,估計都是單發射擊的結果,點射肯定沒上過兩發。

  最後是投手榴彈。我們班排在後麵,坐在離投擲場有三百來米遠的地方等候。新兵們圍成一圈坐在地上,班長在作最後的動員,告誡大家一定不要緊張,千萬別把手榴彈甩到身後去。

  我當時背對著投彈場,這邊班長正在講話,那邊就嘣的一聲響起了第一聲爆炸。緊接著我的屁股上就被什麽東西撞了一下,回頭一看,是顆黃豆大的彈片,外麵是黑色的,裏麵是紅色,撿到手裏還有些發熱。我把這個彈片小心翼翼地放進口袋,作為第一次投彈的紀念,保存了很長時間。

輪到我們上時,我才發現確實有許多人緊張的要命,手榴彈拿到手裏瑟瑟發抖。我倒一點都不緊張,就想扔遠點。用全身的力氣把彈投出去後,還伸著脖子張望,想看看它落到了哪裏,爆炸時是什麽樣兒。結果被負責保護幹部一把揪進了掩體。成績報來:42米,遺憾,達不到優秀的成績。想想既然不是幹步兵這塊料,就在炮兵技術上下點功夫吧,總而言之,不能讓北京老鄉們看不起!


發表人:xd
發表人郵件:xd@23.cn 發表時間:2007-8-2 14:58:00
也學yy,把想起來的事跟在後麵寫。俺這輩子就投過一枚手榴彈。忘了是在新兵連還是特務連,規定是女兵投不到25米不準投實彈。狂練。結果卻不理想,始終在18米左右徘徊。看著個別女兵投過了線,高高興興進入投實彈的行列,又羨慕又無奈。有一次,不知怎麽蒙了個21米,興奮了幾天。雖還不達標,也算是突破了20米大關。自以為再“苦練加巧練”幾日,就可過關,沒想到那21米也就成了俺的最好成績。此後再無上過20。還是後來領導把標準降到20米,俺才終於領到一顆真彈。投的時候卻非乏味。俺們在山區當兵,在山上挖了個大深坑,站在坑裏,把手榴彈往山下一投,那角度肯定小於30度。估計每人投出的距離都得百米開外,連爆炸聲都沒有想象的大。這是俺當兵39年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投實彈。

發表人:xmp
發表人郵件:x123@hotmail.com 發表時間:2007-8-2 12:54:00
聽說厖爾在堔鎮。

發表人:ly
發表人郵件:l@163.com 發表時間:2007-8-2 12:51:00
真是上進的好兵!俺第一次投彈,一使勁手榴彈出去了,張手一看,小拇指上沒環兒,急得直叫:環兒呢,環兒呢?旁邊的幹部一邊怒吼:隱蔽,一邊把俺摁進掩體,手榴彈爆炸了,環兒在掩體上,俺把這環兒撿起來保留了好久

發表人:guanll
發表人郵件:guanlei@cctv.com 發表時間:2007-8-2 11:15:00
多生動啊!是個好兵!

發表人:聶平
發表人郵件:326317206@QQ.com 發表時間:2007-8-2 1:32:00
葉暉南循規蹈矩,是好兵.我雖然不像上學時那麽淘,但也是蔫壞.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