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延安童話:馬背搖籃 中央托兒所——洛杉磯托兒所 (圖)

(2007-10-05 00:08:15) 下一個

延安的紅色童話


一所中國幼兒園卻用美國城市來名字,特殊年代一群經曆奇特的孩子

  洛杉磯,美國的一座著名城市。延安,中國的紅色之都。半個多世紀前,牽連這兩個地域的是一所幼兒園,它的名字叫洛杉磯托兒所。

  那裏曾是一群在戰火中遠離父母的孩子們的童年樂土,是轉戰年代馬背搖籃裏長大的孩子們最深的記憶。二次世界大戰中,凝聚著中美兩國人民濃厚情誼的洛杉磯托兒所,是今天許多國家領導人、軍中高級將領、作家、藝術家、科學家童年的紅色搖籃。時隔半個多世紀,有關這個紅色童話仍舊經典。


著名小朋友



  “洛杉磯托兒所”並不是它最初的名字,它的前身叫中央托兒所。1940年秋天,在拉鋸戰和日軍包圍之下,托兒所成立,工作人員最大的不過二十幾歲。

  有關這所幼兒園的最初記憶,留有這樣的文字描述:1939年下半年,中國正處於 抗日戰爭的一片硝煙之中,為了讓前方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的勇士們安心應戰,中共中央決定創辦中央托兒所。1940年秋天,一所收養革命烈士和抗日將士子女的托兒所,在距離延安不遠的蘭家坪山坡上正式成立的同時,也迎來了它的第一批小主人。

  最先提議辦托兒所的是毛澤東。當時的辦公廳主任王首道和 衛生部副部長傅連被指派負責籌建。而當時毛嬌嬌(李敏 )也正愁著沒人帶,毛澤東就讓她第一個報了名。

66年前,受命創辦中央托兒所的是一位年輕的保育工作者醜子岡——烈士餘家永的家屬。這位連任了10年園長的老人也成為中國早期幼教的一位開拓者。對於43年前就已過逝了的老所長,李文芳老人與其感情篤深,悉心保存著有關醜子岡老人以及托兒所的各種珍貴資料,時至今日她仍能清楚地細數醜子岡當年跟自己念叨過的第一批入園的孩子們:有毛嬌嬌( 李敏)、羅小金(李鐵映,李維漢的兒子)、謝定定(謝覺哉的女兒)、王蘇雲(王首道的女兒)、賈麗麗、傅維芳、小胖,一共七個孩子。

  從最初的6個窯洞到1942年20多間窯洞,“入托”的孩子也逐漸增加到幾十個。名將子女多成為這個特殊托兒所的一大特色。在前線與日軍作戰的將領紛紛把他們的孩子送到延安,其中有劉伯承的女兒劉華北、鄧小平的女兒鄧林、左權的女兒左太北、楊勇的兒子楊小平、黃鎮的四個孩子黃文、黃浩、黃山、黃河以及白堅的兒子白克明……而今,這些當年著名的小朋友早已年邁。

托兒所成立前,孩子們差不多都被寄養在延安當地的老鄉家中。當時的這些孩子,有的從戰場上搶救出來,有的從老百姓家中接出來,有的從監獄中營救出來,有的從馬路邊、屋簷下撿回來,有的失去父母,有的父母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認。



托兒所成立兩年後的1942年,由於國民黨和日本的雙重經濟封鎖,延安進入了抗日戰爭以來最困難的時期,生活物資極其匱乏,中央托兒所也進入了“困難時期”。而此時,身居香港的宋慶齡了解到托兒所的艱苦條件,以“保衛中國同盟 ”(簡稱“保盟”,為團結國際上進步和友好人士以及海外華僑援助中國抗戰組織,1938年成立)名義及時聯絡遠在大洋彼岸的洛杉磯愛國華僑及國際友人,組織募捐到一批藥品、衣帽、食品及幼兒生活用品。這些物資幾經磨難,翻越溝溝壑壑,穿越無數敵人的封鎖線,千裏迢迢送到了延安,送到了中央托兒所。

  中央托兒所上上下下一片興奮,所有這些在所長醜子岡看來,真是太珍貴了。

為了感謝愛國華僑的支持,1942年5月,中央決定將“中央托兒所”改名“洛杉磯托兒所”。



紅色搖籃更洋名



托兒所成立兩年後的1942年,由於國民黨和日本的雙重經濟封鎖,延安進入了抗日戰爭以來最困難的時期,生活物資極其匱乏,中央托兒所也進入了“困難時期”。而此時,身居香港的宋慶齡了解到托兒所的艱苦條件,以“保衛中國同盟 ”(簡稱“保盟”,為團結國際上進步和友好人士以及海外華僑援助中國抗戰組織,1938年成立)名義及時聯絡遠在大洋彼岸的洛杉磯愛國華僑及國際友人,組織募捐到一批藥品、衣帽、食品及幼兒生活用品。這些物資幾經磨難,翻越溝溝壑壑,穿越無數敵人的封鎖線,千裏迢迢送到了延安,送到了中央托兒所。

  中央托兒所上上下下一片興奮,所有這些在所長醜子岡看來,真是太珍貴了。

為了感謝愛國華僑的支持,1942年5月,中央決定將“中央托兒所”改名“洛杉磯托兒所”。



住進這裏很幸福



  托兒所實行政府供給製,除政府供給外,還有來自美國友人的救濟款,有良好的醫藥設備及嚴格的隔離措施。父母或代管人在特殊隔離時間來看望,要穿上隔離服戴上口罩才能進托兒所,每逢星期天,洛杉磯托兒所附近的小坡上就來了很多孩子們的家屬,父母們輕逗孩子們的笑聲和孩子們的歌聲撒滿小山坡,這樣的圖景會持續到傍晚起風的時候,穿著紅綠彩色隔離服站的一排排的孩子們揮手送別逐漸走遠的父母。

  大量珍貴照片被醜子岡的後人收集保管,翻看照片可以看到孩子們各個虎頭虎腦,十分健康,這些都有賴於充裕的經費。每年,托兒所會發給每個孩子兩套冬衣、兩套夏衣、四雙鞋子、四雙襪子。孩子們的課涉及美術、音樂、識字、衛生及遊戲,每個孩子均有記上名字的毛巾和麵盆,而平日的菜譜也被經常更換,每月每個孩子還有500法幣的夥食費。

  在由中國福利出版社資助出版但未公開發行的《洛杉磯托兒所——延安紀事》圖片集裏,書後附錄著孩子們當時的飲食作息情況:大班孩子自清晨六點半起床,洗臉,洗手,到七點半吃早飯,八點半鍾開始“衛生檢查”,九點十分開始“表情歌”、九點五十分“遊戲”、十一點半“吃中飯”,下午兩點半“講故事”,三點半“自由玩耍”……各種生活管理的詳細列表顯現了當時這所托兒所管理的規範,注重衛生在小表格中多次顯現:五點要用食鹽刷牙,有蟲牙的改用鹽化氟,沾上小棉花棒擦蟲牙;飯前要洗手,睡前要洗手洗臉洗腳。由於保育員們很注意平時的衛生和預防隔離,一般外麵流行的傳染病都帶不到所內來。日光浴,這種現在還很時髦的戶外健身方法在那個時候就已用在這個托兒所的日常訓練中。

而鼓勵式教育方法也在那時被提倡,教師們給每個月選出的好孩子衣襟上掛上一朵花和紅布條,上麵寫著“呱呱叫” ,而表現不太好的孩子身上則掛白布條,上麵寫著“鴉鴉鳥”,以此來喚起孩子們的競爭意識和羞恥心,揚長避短,糾正錯誤。無論這種方法在今天看來是否存有弊端,而在當時,能這樣做也足以見得用心之切。



劉伯承之女被害之謎



  戰爭環境艱苦而漫長,但洛杉磯托兒所上百個孩子都活了下來,惟獨劉伯承元帥的二女兒華北死了,時年僅6歲。 “常勝將軍”在女兒遇害後,仍強忍悲痛趕赴前線,指揮著名的“上黨戰役”,取得了勝利。而此前這個有關元帥痛失愛女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女作家王穎為此采訪過很多人,包括劉伯承的長子劉太行、當年照看小華北的保育員、華北當時的小夥伴。

  日本投降後,蔣介石並沒有遵守他與共產黨達成的協議共同建設一個新中國,而是準備打內戰,妄想在短期內把中國共產黨消滅掉,大量的特務以各種身份潛入解放區。由於延安洛杉磯托兒所中有不少中央領導人的孩子、前方抗日將士的孩子及烈士的遺孤,所以這座托兒所也就成了特務們注意和活動的目標。托兒所的工作人員有時發現在托兒所周圍有一些陌生人活動。這個情況很快匯報到托兒所所長醜子岡那裏,她立即作出安排,加強了托兒所的防範工作。

  1946年的一個晚上,醜子岡照例提著馬燈一個窯洞一個窯洞地查房。這是她多年養成的習慣,晚上不去看看孩子她睡不著覺。到半夜11點鍾,她才提起馬燈離開窯洞。段蘭英、孫巧蘭兩個保育員四處查巡了一圈,沒發現什麽動靜。也許是太冷的緣故,段蘭英對孫巧蘭說:“你等一下,我去燒點開水來。”

  段蘭英走後不久,孫巧蘭突然感到肚子疼,她雙手按在肚子上,想喊段蘭英,可又怕驚醒孩子們。吃了兩片藥,孫巧蘭和段蘭英一起回到院子裏。兩人又來回巡查了一遍,然後又到孩子們的窯洞查看,孩子們都安安靜靜地睡著。

  可是第二天早晨當別的孩子都準時爬起來,惟獨沒有小華北的身影。保育員孫巧蘭快步進窯洞跑到華北睡的小木床前,見華北全身蒙著被子,一動不動。孫巧蘭上前掀開被子,眼前的景象使她驚呆了:華北渾身是血躺在那裏,身體早已僵硬,小腹部被人用刀子剜去了一塊,鮮血濺滿了雪白的被褥。醜子岡立即將這一事件報告了傅連及保衛部門。盡管來之前劉伯承已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看到自己疼愛的小女兒屍體的一刹那,仍無法完全保持平靜,額頭上冒出豆粒大的汗珠。

洛杉磯托兒所的全體工作人員都受到了審查,上級保衛部門來人查看了現場。根據孩子們提供的線索,組織上展開了周密的調查。然而,這件事一直是個懸案,謎底一直沒有揭開。直到劉伯承去世時,他躺在病床上,提起女兒被害之事時,仍是十分難過:“二女兒的案子沒能破,我死也不瞑目啊。”

華北被安葬在後溝的山上。一座小小的土堆,一株小小的冬青樹。


延安出發的“馬背搖籃”


  1946年,抗日戰爭剛剛結束,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政府單方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大舉向解放區進攻,疲憊不堪的中國轉入全麵內戰階段。隨著戰爭的擴大,托兒所裏的孩子也逐漸多起來。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毛澤東決定暫時撤離延安。為了保證孩子們的安全,中央決定:洛杉磯托兒所提前撤離。

  準備工作緊張而忙碌,工作人員絞盡腦汁,盡可能為孩子們準備舒適一些的行軍用品。洛杉磯托兒所1946年撤離延安,1949年到北京,曆經三年,途經三省一市、十幾個縣、數十個村莊,行程3000華裏,始終處於“上有飛機轟炸掃射,後有敵軍圍追堵截”,僅靠人背馬馱和徒步行走,輾轉於千溝萬峪、崇山峻嶺之中。百十幼兒大不過六七歲,其艱難困苦可想而知。

  1948年春天,這一隊馬背上的搖籃經過兩年的長途跋涉終於到達了河北平山,在這裏,有的孩子被父母親接走了,有的繼續跟隨托兒所走進了北京。1949年洛杉磯托兒所三千裏行軍進駐北京西直門外的萬壽寺,改名“中央軍委保育院 ”,1955年更名“萬壽寺幼兒園”,1969年遷到北京黃寺被命名為“總政幼兒園”。

  而在延安蘭家坪這塊曾經發生了無數感人故事的紅色熱土,在“馬背搖籃”北上47年後,1993年,“洛杉磯托兒所”被恢複,改稱“延安洛杉磯保育院”至今。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