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台海:朝鮮停戰 解放一江山島紀實
(2007-10-27 23:02:39)
下一個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海回眸>>曆史珍聞
亮劍台海:我軍首次聯合作戰 解放一江山島紀實
作者:丁曉平
——————
(一)
毛澤東說:“形勢變了,準備打大陳,先解決浙江沿海島嶼……”
位於浙東台州灣口外的大陳島,分上大陳和下大陳兩島,距離解放軍艦艇錨地海門僅46公裏。其西北方向和南北兩側有一江山島、漁山列島、披山島、南麂山島等多個島嶼。
1953年駐紮大陳島的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有一萬多人,占國民黨駐浙東島嶼總兵力的一半,由胡宗南擔任司令,並有艦隊司令齊鴻章和“海上突擊縱隊”司令黃八妹協助。大陳島成為國民黨海軍在浙東沿海的軍事指揮中心。
1953年6月20日,人民解放軍成功地奪回大鹿山、小鹿山、雞冠山和羊嶼4島,並乘勝追擊奪回積穀山島後,胡宗南被蔣介石調回台灣。接任大陳防衛司令部司令的是陸軍中將劉廉一。此人亦出身陸軍,對海軍雖不甚了解,但心高氣傲。劉廉一重整旗鼓,撤的撤,換的換,進行了一番整頓。
1953年底,在杭州召開的中央軍委會議上,毛澤東再次指出,朝鮮停戰了,我們可以騰出手來準備解決台灣問題了。
其時,朝鮮戰場上,曆時三年的大規模戰爭已經結束,毛澤東在這個時候重提解決台灣問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美軍在朝鮮戰場的失敗,無疑“山姆大叔”有些不甘心。其時,美國正和蔣介石陰謀醞釀簽訂“共同防禦條約”。美國企圖通過“條約”來控製台灣和台灣海峽,並以台灣作為幹涉中國“不沉的航空母艦”。而蔣介石卻利用“山姆大叔”來給自己撐腰杆子,阻止解放軍的軍事行動,做起反攻大陸的美夢。
早在1951年3月,剛剛調任華東軍區參謀長的張愛萍,就把解放大陳島和浙江沿海島嶼列入了自己的計劃。7月,陳毅把他叫到上海,要他主持研究浙江和福建沿海島嶼問題,這正好是不謀而合。不久,在張愛萍的主持下,提出了一個“從北往南打”的作戰方案,旨在首先解決大陳島,然後依次由北向南,逐個由小到大,解放浙江沿海島嶼,然後接著一直到解放福建沿海的馬祖列島和大小金門等島嶼。張愛萍率領工作組經過反複研究和實地勘察,將成熟的方案呈送給司令員陳毅。
陳毅將這一“從北往南打”的方案報告了毛澤東主席。
毛澤東批示說:“朝鮮停戰前,不要進行,停戰以後再說。”
朝鮮停戰後,毛澤東在中南海的一次高級別的會議上說:“形勢變了,準備打大陳,先解決浙江沿海島嶼,估計美帝不會有大的幹涉。你們就準備吧!”
1954年7月中旬,中央軍委命令華東軍區:華東軍區應於九、十月間,以空、海軍轟炸大陳之敵,並以一部陸軍部隊攻占一江山島……這道命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僅因為它是打擊美、蔣協防陰謀,查明美帝國主義的企圖,為而後解放東南沿海諸島創造條件,從而警告美、蔣:中國人民決不會屈從於美國的壓力,一定要解放敵占島嶼――更是因為它的宣布,標誌著解放軍將首次實行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這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次曆史性跨越!
8月2日,彭德懷在總參謀部主持召開解放浙閩沿海島嶼作戰會議。總參謀長粟裕、作戰部部長張震、鐵道部部長呂正操、通訊部部長王諍、海軍副司令員方強、空軍副司令員王秉璋和沈陽軍區副司令員鄧華等參加了會議,聽取了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關於解放大陳島戰役方案的專題匯報。
大家在聽了張愛萍的匯報後,各抒己見,進行了充分討論。粟裕說:“這是我軍陸海空三軍首次聯合渡海作戰,組織工作比較複雜,還要估計到美國可能插手,要作艱苦的打算。”彭德懷基本同意華東軍區的這個作戰設想,但強調一定要作好充分準備,慎重初戰,攻則必勝。會議結束時,粟裕要求張愛萍擬定一個詳細的作戰預案,再來北京向中央軍委匯報一次,以作出最後決策。張愛萍奉命回到南京,立即召開作戰會議,研究製訂作戰方案。
8月10日,華東軍區下達了解放大陳島的預先號令。8月13日,中央軍委批準華東軍區設立浙東前線指揮部,由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任前指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陸海空三軍部隊的有關同誌林維先(浙江軍區代司令員)、聶鳳智(華東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彭德清(華東軍區海軍副司令員)、馬冠三(華東軍區海軍參謀長)為副司令員,王德(華東軍區副參謀長)為參謀長。指揮部就設在寧波天主教堂的大院裏,下設海軍前線指揮所、空軍浙東指揮所和登陸指揮所,還有華東軍區政治工作組和後勤聯合指揮部。
人民解放軍自誕生27年來的第一個三軍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就在這裏開始了一個新的征程,掀開了解放軍進行現代化作戰的序幕。
8月20日,張愛萍派華東軍區作戰處長石一宸帶著軍區製訂的詳細作戰方案進京匯報。
8月22日,總參謀長粟裕聽取了石一宸的匯報,表示同意。
兩天後,彭德懷再次聽取了石一宸的匯報,並強調說:殺雞要用宰牛刀。
彭德懷說:“人們常說,‘殺雞焉用牛刀’,這次我們就是要用宰牛的刀去殺雞。這是我們首次三軍聯合作戰,隻能勝利,不能失敗。三軍渡海作戰的難度大,要求高,指揮複雜,我軍沒有成熟的經驗,一定要慎重初戰。”
就在這天晚上7點30分,華東軍區收到了總參謀部的電報:“同意石一宸同誌代表軍區匯報的作戰方案,可先著手準備。”接著,中央軍委又發來三條指示:
1. 要充分準備,有把握後才發起攻擊;
2. 在組織海軍和空軍行動中,要嚴格掌握對美帝國主義的政策,既不主動惹事生非,又不示弱的自衛原則;
3. 從小到大,從實踐中訓練和鍛煉部隊,為解放整個敵占島嶼創造條件。
同時,中央軍委還決定:為及時指導和總結我軍首次三軍協同作戰經驗,將浙東前線指揮部歸中央軍委直接指揮。
“殺雞用牛刀”論爭之一:是先拔“門閂”,還是先攻中心?
一江山島,位於椒江口外約35公裏,處於台州灣中部,離大陳島11公裏,離頭門島9公裏。分為兩個部分,稱做南江山和北江山,兩島相距僅250米。北江山東西長約1900米,南北寬約700米;南江山東西長約1100米,南北寬約300米。地形狹窄,又高又陡。
如此彈丸之地,卻是軍事要塞,國民黨稱:大陳是台灣的“北大門”,一江山是大陳的“門閂”。“一江山是大陳的門戶,大陳是台灣的屏障,一江不保,大陳難守;大陳失守,台灣垂危!”為此,蔣介石派他的所謂“克難英雄”王生明上校作為一江山島的“守護神”,下轄國民黨突擊第四大隊和第二大隊第四中隊和炮兵第一中隊,計1000餘人。島上配備有大小火炮100多門,各種機槍100多挺,構築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火力點154個。兩島獨立守備,互為依托,成犄角之勢,易守難攻。
作戰方案批準以後,戰役開始進入實施階段。第一個問題立即擺在了浙東前線指揮部司令張愛萍的麵前。作戰的突破口應該選在哪裏?
8月31日,在前指作戰部署會議上,大家對是先攻打大陳島還是先攻打一江山島,從而對解放以大陳島為中心之敵占島嶼的整個戰役最為有利,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意見就是先打大陳島,而且持這種意見的占大多數;一種意見就是先打一江山島,但持這種意見的隻有少數。
雙方各執一詞,都有其合理性。
張愛萍認真冷靜地聽完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後,說:“我同意先攻打一江山島。”他的理由是:我軍最前沿的島子是東嘰列島的頭門山島,距離大陳約15海裏,而距離一江山隻有5海裏。這是我軍第一次進行三軍聯合渡海登陸作戰,一下子要渡過15海裏去攻打大陳,距離遠,容易受挫。而一江山距離我們近,容易成功。如果打下了一江山,再以它為依托,乘勝追擊拿下大陳就比較容易了。再說,如果拿不下一江山,我們重新調整部署也會方便些,不會導致很大的損失。”
張愛萍說到這裏,大家茅塞頓開,都點點頭笑了起來……
——————
(二)
“殺雞用牛刀”論爭之二:是“一起搞”,還是分兩步走?
作戰方向問題解決了,如何部署三軍兵力呢?
討論是從陸軍投入多少兵力開始的。指揮員們首先分析了敵情。對一江山的敵軍人力和武備等重新進行了核實。許多人就根據陸軍作戰經驗,認為對付一江山1000餘敵軍,隻需要1500至2000人就行了;至於炮兵最多也隻要兩個營。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一是一江山麵積狹小,容納不下眾多的登陸兵力;二是如果登陸兵力多了,也施展不開,說不定還自己打著了自己人。持這種意見的人又占了大多數。
張愛萍認真地聽,認真地記。他不忙著發表自己的見解。
還有少數人卻持相反意見,認為在兵力部署上,一定要占絕對的優勢。並強調說,這是我軍第一次進行三軍渡海登陸作戰,更要慎重初戰,以鼓舞士氣,積累經驗,提高三軍聯合作戰能力。他們的理由很簡單:一是一江山上敵軍有海上作戰經驗;二是島嶼地勢險峻,易守難攻;三是敵軍的防禦工事堅固,陣地編組嚴密,火力配備強,而且還有大陳的大口徑火炮和海麵上艦艇與空中飛機的支援。
討論進入白熱化狀態。又是少數與多數的交鋒。這一次,張愛萍仍然把讚成票投給了少數人一方。
“請同誌們注意,我們進行的是三軍聯合渡海登陸作戰,這就是說,一個是‘三軍聯合’,一個是‘渡海登陸’,而這兩個都是我軍首次,坦率地承認,我還沒有這方麵的指揮經驗,我想,廣大指戰員也同我一樣,也都沒有這方麵的經驗。”張愛萍直率地說,“沒有這方麵的經驗怎麽辦?總不能說這仗就不打了?仗,必須要打,更重要的是要打贏!要贏,隻有用‘殺雞用牛刀’的辦法,以絕對優勢的兵力來戰勝敵人。”
大家又都安靜下來。張愛萍接著說:“當然,我說的絕對優勢兵力,並不是簡單的兵力數量上的相加,重要的是我們對各種兵力,對三軍指揮上的科學配置和科學運籌,也就是說,這是要通過我們的參謀人員進行科學合理地戰術計算得出來的。”大家這下子都口服心服了。
會後,陸軍參謀方中嶽、海軍參謀鄭武、空軍參謀袁仲仁成了張愛萍的得力助手,年輕、精幹,又有魄力的他們對參戰兵力進行了一係列地科學計算,最後提出了一個參戰兵力方案。這個方案很快就經過前指討論修改通過,由張愛萍報請中央軍委批準。方案如下:
陸軍:步兵第60師178團、180團(欠1個營);炮兵122榴彈炮2個營、76.2野炮1個營、75山炮2個連、120迫擊炮2個連。
空軍:轟炸航空兵第20師60團、殲擊航空兵第3師、第12師。
海軍:航空兵5個團,艦艇、船186艘(其中護衛艦4艘、炮艦2艘、魚雷艇12艘、炮艇24艘、火箭炮船6艘、各種登陸艦艇、運輸船138艘)、2個海岸炮兵連。
此方案中,三軍參戰達17個兵種、28個戰術群,與敵軍相比,占絕對優勢。從數量上來看,其中步兵4個加強營,3600人,3倍於敵軍;炮兵4個營又12個連,火炮119門,高炮6個營60門,5倍於敵軍。
如何提高絕對優勢的“質量”,這是擺在張愛萍擺在解放軍三軍指戰員麵前的一個新課題。經過參謀人員的精心計算,提高或者說保證“質量”這一個絕對優勢的結果落實了下來。這就是他們精心設計製定的《協同動作計劃表》。
俗話說“計劃不如變化”。《協同動作計劃表》製定以後,首先就麵臨著一個“大變化”——“整個戰役如何進行?”也就是說,這個仗怎麽開打?於是,又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其中一種認為,既然我們占絕對優勢,就陸、海、空一起出動,一起搞。也就是說,奪製空權、奪製海權和登陸作戰三件事同時進行。
這種意見一提出,張愛萍一反常態,立即一口否決。一向以“善於納諫”著稱的張愛萍,這一次讓大家感到有些吃驚,他怎麽一下子就否定了別人的意見了呢?有人把張愛萍的這次舉動總結為“張愛萍的反常現象”。後來,張愛萍在一次會議上,闡述了否定“一起搞”的理由:“同誌們,我們現在不妨假設把整個大陳戰役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主要是奪取製空權和製海權,這是能否解放一江山的先決條件;第二階段,是登陸作戰,這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張愛萍慢慢道來,有條不紊地分析給大家聽:“我們分兩步走,並不矛盾。因為在奪製空權和製海權的同時,我們可以積極做好登陸作戰的準備。如果我們空中、海麵和島上同時作戰,我軍就要同時對付來自空中、海麵和島上的敵人,指揮關係複雜,我們還缺乏指揮經驗。比如,指揮通信,三個軍種之間、軍種內部各兵種之間等等,如何同時進行上下溝通和聯絡,弄不好就會打亂仗。因此,分兩步走,我們打起仗來就更穩妥些更從容些,這也是從我們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因為我們有這樣分兩步走的條件,一方麵主動權掌握在我們手中,另一方麵,我們不受時間限製,而分兩步走,時間也不會限製我們。”
張愛萍的分析,有理有據,得到了大多數同誌的認可。可還是有少數人不同意這個意見,有的甚至鑽起了牛角尖,說什麽“既然是三軍聯合,就應該三軍集體行動,不然還叫什麽三軍聯合作戰?”有人實在憋不住,就幹脆直接找到張愛萍去理論,要說服張愛萍,想堅持“一起搞”。
“你們不要再提這種意見了。”張愛萍認真地說,“這三件事一起搞,如何指揮,我沒有這個經驗,我也沒這個本事,我也沒有這個把握。”張愛萍接連說了三個“沒有”,讓大家吃了一驚,而更讓大家想不到的是,張愛萍笑著說:“哪個人能同時指揮這三件事,我交權!”
話雖然這麽說,但爭論並沒有停止,張愛萍也沒有妥協。最後,兩種意見相持不下,張愛萍就上了北京。彭德懷聽取了張愛萍的匯報後,就在北京主持召開了討論會。誰知,北京的會上也同樣出現了兩種聲音,而且和南京的一模一樣,各持己見,互不相讓,討論沒有結果。無奈,彭德懷隻好到毛澤東那裏請毛主席定奪。
毛澤東在認真聽取各方麵的意見後,當機立斷:戰役分“兩步走”!
第一步:奪取製空權和製海權的戰鬥打響了,一不小心打了個世界第一
經毛澤東決斷,戰役開始從紙上談兵走進實戰。“兩步走”的第一步——奪取製空權和製海權的戰鬥打響了。
1954年9月15日和9月21日,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對大陳和一江山再次進行了偵照,並取得了成功。從拍回來的照片中,發現一江山和頭門山島之間有一個小島,名叫茶花島。張愛萍立即決定派人夜間渡船上島,白天在礁石上進行觀察。通過對一江山島的地形和潮汐規律進行了兩天兩夜的觀察,把握了漲潮和落潮的時間,為下一步登陸作好準備。
11月1日,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混合機群41架飛機在聶鳳智和紀亭榭的統一指揮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大陳島實施了第一輪轟炸。這是人民解放軍首次組成如此大規模的編隊進行戰鬥轟炸。
11月2日,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再次出動強擊機4架、殲擊機6架,對一江山島進行了第一輪俯衝掃射和轟炸。
11月3日,海軍頭門山海岸炮兵連的4門130巨炮,突襲了抵近偵察的敵掃雷艦“永春”號。敵艦在連中數彈後逃竄。
11月4日,解放軍重創敵艦“永春”號後,蔣介石召集了國民黨高級軍事會議。會上,蔣介石指示“國防部長”俞大維、副參謀長餘伯泉協同美軍顧問團團長麥克唐納秘密趕赴大陳、一江山視察,勒令劉廉一必須嚴防死守。
張愛萍獲悉後,認真分析了敵軍的心理和動向,並斷定蔣介石肯定以為我軍要攻打大陳和一江山。為了迷惑敵人,張愛萍將計就計,立即又命令海軍航空兵由9架杜爾飛機組成的大隊,在空軍的掩護下,對一江山敵指揮所和集團工事實施了猛烈轟炸。
11月14日夜,敵主力戰艦“太平”號護衛艦由大陳島東口偷偷地向漁山島方向遊弋。誰知它一露頭就被解放軍高島雷達發現,岸上指揮所立即命令隱蔽在高島錨地的魚雷快艇做好出擊準備。華東軍區海軍魚雷快艇第31大隊的155、156、157、158四艘魚雷快艇在副中隊長鐵江海指揮下,快速出擊,將“太平”號擊沉。
這是人民海軍魚雷快艇部隊組建以來的第一次作戰。“太平”號的沉沒,是對國民黨海軍一個沉重的打擊。美國新聞媒體也大聲驚呼:“太平”號被擊沉,證明共產黨中國現在擁有很大的海軍力量。台灣當局更是恐慌,軍政高官在24小時內連續兩次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結論為:共軍攻打大陳、一江山無疑,再次命令劉廉一死守嚴防!
張愛萍獲悉後,立即趕到空軍指揮所,“聶鳳智同誌,為了進一步迷惑敵人,隱蔽我軍作戰意圖,這次要轟炸新的目標!”
“你這叫打一槍換一炮喲!”
“對!就叫他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11月18日和20日,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分別對漁山和披山二島實施了大規模轟炸。
轟炸達到了預期目的——台灣當局認為:共軍近期的襲擊可能隻屬於一般性的,因為共軍目前還沒有能力攻打大陳及其周圍島嶼,多次派出的偵察機也沒有發現共軍有攻打任何島嶼的企圖。因此,台灣當局命令劉廉一不要忽略對披山和漁山二島的防禦。
據此,張愛萍決定“休戰”,讓敵人躺在自己的“神機妙算”裏洋洋得意吧!果然不出所料,劉廉一真的開始分散兵力,對大陳周邊島嶼不分主次地進行防禦。
張愛萍心中樂開了花:“好!再給你一點顏色瞧瞧!”
1955年1月10日,“休戰”整整40天後的張愛萍下達了“重新開戰”的命令。
1月10日上午10時30分,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連續出動戰機130架次,再次對大陳島實施了突擊式的猛烈轟炸。
大規模的襲擊,令敵軍艦隊失魂落魄,紛紛逃離。緊接著,張愛萍命令海軍魚雷快艇利用夜間尋找“獵物”,對敵艦進行出其不意的打擊。是夜,一艘“永”字號的敵艦悄悄離開大陳向南疾駛,被我海軍指揮所發現。正在大陳以西白岩山待機的魚雷艇1大隊的105、106、102艇奉命出擊。可是攻擊“永”字號沒有成功,105、106兩艇奉命返航。102艇卻尋覓到了敵炮艦“洞庭”號,在艇長張逸民的沉著指揮下,在逼近敵艦200米的危險情況下,用惟一的一發魚雷將“洞庭”號攔腰擊斷。
102艇勝利返航。途中,張逸民就接到了指揮所的電報:艦隊給他榮記二等功!
盡管“洞庭”號隻是一個330多噸的小炮艦,但它被擊沉卻在世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世界軍事史料表明:像102艇這樣用單艇獨雷在大風大浪中擊沉軍艦的戰例,是絕無僅有的;而在200米距離內發射魚雷,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沒有先例!一位曾經參加二戰的前蘇聯專家在聽到這個消息後,驚訝地豎起了大拇指,連聲說:“奇跡!奇跡!中國人,行!……”
至此,第一步奪取製空權和製海權的戰鬥已經勝利結束,人民解放軍已牢牢獲得大陳島以北地區的製空權和製海權。
製空權和製海權的奪取,為解放軍打登陸戰鋪平了道路。但是如何把握登陸時機和選擇登陸地點,這是登陸作戰的關鍵問題。這兩個問題不解決,登陸作戰就等於抓瞎。
在登陸時機上,張愛萍早在奪取製空權和製海權期間,就專門召開了作戰會議進行了討論。會議最後決定:開始航渡時間為中午,到下午14時30分漲滿潮時登陸,黃昏前結束戰鬥。
選擇登陸地段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問題。一江山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自然環境惡劣,而且麵積狹窄,山脊陡峭,山坡平滑,岸壁一般都在40度以上。因此選擇好登陸地點是戰鬥鏈條上最後勝利的關鍵一環。
張愛萍帶著登陸指揮所陳雪江等指揮人員,專門找到一個與一江山島地形地貌相類似的大小貓山島,組織指揮登陸艇與登陸部隊進行實兵演習。經過反複實戰般的演練,最終作出決定:登陸地段選在突出部!
部隊轉入登陸作戰準備……
——————
(三)
張愛萍:“諸葛亮借的是‘東風’,我可不要‘東風’,我要的是風平浪靜。”
作戰方案已經全部敲定,部隊也已經集結完畢,作好了戰前準備,可謂是萬事俱備,隻欠張愛萍一聲令下了。而張愛萍也在等。他在等什麽呢?
等老天爺的臉色。
當時,根據參戰三軍的武器裝備的性能狀況,必須是海上隻有2、3級風才能出發戰鬥,如果風浪過大,武備效能將受到影響。如果是風平浪靜那就是天助。否則,登陸作戰隻能停止或推遲。為此,張愛萍請來各路氣象專家“會診”,走訪當地有經驗的老漁民,得出的結論是:1、2月間大陳地區將會出現利於我軍渡海登陸的好天氣,但時間不長,僅5至6天,尤以1月17日、18日和19日的三天為最好時段。於是,張愛萍決定把發起總攻的時間定為1955年1月18日,並把這個決定報告中央軍委。
然而,1月17日總參謀部卻發來一份電報。電報稱,部隊準備工作尚未圓滿完成,18日攻擊一江山為時尚早。過早發起總攻,受挫後是否會造成不良影響,於我不利。總參謀部認為應等做好充分準備和良好氣象條件下,方可行動,時機不成熟,甚至可以推遲到2、3月份。
打?還是不打?張愛萍和前指的其他軍政指揮員又進行認真分析,權衡利弊。最後一致認為:部隊已經展開部署進入戰役集結狀態,再收回也有困難,還影響軍心。18日天氣良好,而且目前大陳島區域沒有美軍活動,對麵敵情也無大的動作變化,沒有發現我作戰意圖。因此戰役的決心還是繼續執行為好。
決心已下,張愛萍立即與北京通電話。他找到總參謀部分管作戰的陳賡副總參謀長,請求開戰。張愛萍把自己的理由和利弊得失分析列舉了一遍,建議中央軍委同意批準作戰按原計劃實施。
陳賡立即向粟裕報告了情況。粟裕同意張愛萍的意見,並讓陳賡向彭德懷匯報了前指的意見。正在中南海參加中央政治局會議的軍委副主席彭德懷,立即報請毛澤東批準。
毛澤東在征求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的意見後,授權彭德懷下決心。彭德懷果斷地同意了張愛萍的意見:同意愛萍同誌意見,戰鬥按原計劃進行!浙東前線指揮部裏一下子沸騰起來,大家心中有說不出的激動和興奮。但很快又冷靜下來。將軍知道:戰士的責任重啊!
仗,就要開始打了。氣氛開始緊張。而張愛萍的心裏現在是什麽都不怕,就怕“東風”。他走出屋外,來到指揮所的最高處,他要看看這老天爺到底給不給他爭氣。
張愛萍站在製高點上,用望遠鏡眺望著海麵。人常說想什麽就遇到什麽。嗨!還真是。隻見海麵上風力很大,軍港裏的登陸艦在風浪中還互相搖晃起來。張愛萍放下望遠鏡,滿臉焦慮,立即詢問隨行的前指指揮員馬冠三和曾麥溪:“這是怎麽回事?怎麽又刮起了大風了?我可是向中央軍委立了‘軍令狀’的啊?不行就不行,你們趕快去查一查,要如實反映情況。”
大家把氣象科長徐傑找了過來,詢問是怎麽回事。誰知,一見麵,徐傑竟毫不猶豫地說:“首長放心,我敢保證,這是陣風,明天拂曉前就可以過去。”聽徐傑這麽一說,張愛萍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慎重初戰,戰則必勝!他還是做了打與不打兩手準備。
這一晚,張愛萍怎麽也睡不著。雖然身經百戰,但這指揮三軍的活還是頭一遭。中央軍委把這個重任交給他,責任重於泰山啊!打得好,是人民解放軍的光榮,自己也會載入史冊;打不好,或者打輸了,那就隻有兩個字:恥辱。張愛萍和王德、馬冠三、黃朝天、陳雪江等人,乘炮艇四處巡視檢查,以保證萬無一失。
是夜,人民海軍的“河”字號登陸艦裝載3000餘步兵指戰員進入預定作戰集結港口石浦港;隨後4艘“碾莊”型登陸艇裝載步兵178團的897名指戰員也抵達石浦港;
是夜,人民海軍百餘艘參戰艦艇分別從定海港、石浦港、檀頭山錨地,開進位於頭門山以北海域的戰役預備出發海域隱蔽待命;
是夜,張愛萍一夜無眠……
是夜,參戰三軍一夜無眠……
張愛萍詩興大發:“憶昔諾曼底,西西裏島,衝繩大戰,何須鼓簧。”
1955年1月18日,這一天大清早,一夜無眠的張愛萍,兩隻眼睛一直死死地盯著東方。這一刻,他比誰都焦急。人家盼星星盼月亮,他盼的是紅太陽,盼的是風平浪靜。
當一輪紅日噴薄而出跳出海麵,45歲的張愛萍激動得像個孩子。看――空中,天高雲淡,透明度極好;海上,碧波萬頃,風力明顯減弱,可謂是風平浪靜。眺望著平靜的海麵,張愛萍又抬頭看了一下寧靜蔚藍的天空,站在指揮台前顯得是那麽的平靜,而內心已經是翻江倒海。上午8時整,張愛萍下達了第一道作戰命令。
由空軍和海軍航空兵27架杜-2型轟炸機、24架依爾-10型強擊機和12架拉-11型戰鬥機組成的強大混成編隊,準時飛抵一江山島上空,實施第一次火力準備,拉開了一江山登陸作戰的序幕。
混成編隊分別對一江山島北江山的中山村、中心村、了望村、重要村和南江山的勝利村、180高地等進行了猛烈的突擊轟炸,重達250公斤的54枚爆破彈準確無誤地投向了預定目標。大陳島上國民黨的高射炮驚恐地向天上射擊,但很快就被我轟炸機打成了“啞巴”。
與此同時,為了迷惑敵人,我空軍與海軍航空兵由9架杜-2型轟炸機和12架伊爾-10型強擊機組成的另一個編隊,在12架拉-11型戰鬥機的直接掩護下,飛抵大陳島上空,轟炸了國民黨軍的氣象台、導航台、115高地炮兵陣地和環狀防禦圍牆等,位於大嶴裏的“大陳防衛司令部”的國民黨軍指揮係統遭受沉重打擊,幾乎陷於癱瘓。
連續猛烈的空中打擊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摸不著頭腦,雲裏霧裏之中,人民解放軍的陸、海、空三軍的炮兵部隊的55門大炮組成的炮群,又對一江山島進行了7次火力急襲和6次監視射擊,12000枚炮彈把一江山包圍在了火光、硝煙和轟隆隆的爆炸聲中……
至此,敵軍指揮係統陷於一片混亂,不明我作戰意圖……
12時05分,我海岸炮兵再次對一江山島進行猛烈轟擊……
12時15分,張愛萍發出第2道命令:登陸運輸大隊起航!
12時43分至13時22分,運送登陸部隊的艇隊分別從蔣兒嶴、頭門山島分4路飛馳而去,向一江山島進發……空中由我海軍航空兵第1師第4團拉-11殲擊機以中隊為單位,組成空中警戒中隊,直接掩護登陸艇隊的安全渡海。
13時16分,由人民海軍“南昌”號、“濟南”號、“沈陽”號、“武昌”號、“興國”號、“遵義”號等38艘護衛艦、炮艦、護衛艇和船載火箭炮組成的一支支編隊抵近一江山,進入海上射擊陣地,向敵軍進行直接轟擊……
13時18分,海軍航空兵9架杜―2魚雷轟炸機,從上海大場機場起飛,在空軍8架拉―11殲擊機的掩護下,再次對一江山進行第二輪火力攻擊。與此同時,空軍21架轟炸機和24架伊爾―10強擊機已經把一江山島的北江山炸成一片火海,蔽空的濃煙和飛揚的塵土把南江山遮蓋得嚴嚴實實,已經無法看中地麵目標。一江山島頃刻間成了一座“霧島”……
而在戰鬥伊始,海軍航空兵第4師第12團的米格-15殲擊機,不規則地間隔起飛28架次,警戒一江山島以南、大陳島以北地區上空;海軍航空兵第2師第6團和第4師第10團各兩個大隊的米格-15殲擊機先後出動32架次,在大陳島以南和東南空域進行警戒,迫使國民黨空軍無法起飛,隻好龜縮在島上,不敢輕舉妄動。
蔚藍的海麵上,滿載著3600名陸軍指戰員的138艘登陸艇編隊,排成波浪形戰鬥隊形,分成3個方向,迅速向一江山前進。由30艘護衛艦和護衛艇組成的戰鬥編隊,作為開路先鋒,分別從登陸艇編隊兩側疾馳而過,為登陸部隊保駕護航。
一幅雄偉的海上大進軍的壯觀畫麵呈現在藍天碧海之間……此時此刻,張愛萍思緒如潮,潮落潮起間盡是燃燒的激情。但他也十分清醒,激烈的戰鬥還在後麵……
14時10分,登陸部隊第一梯隊在火力支援下,按預定計劃,以7個突擊連28個突擊排的兵力完成戰鬥展開,同時向南江山和北江山的7個登陸點實施突擊。
突擊行動受到敵軍明碉暗堡的垂死抵抗,欲實施其“殲敵於水際”之計劃……頓時,在一江山的海門礁、樂清礁、三山礁和向陽礁的突出部雙方展開了激戰……
14時20分,海軍216登陸艇,在26歲的艇長楊春苗率領下,冒著敵人瘋狂的火力和艇翻人亡的危險,靠上登陸點,把步兵第178團突擊營第5連送到北江山。
212艇艇長於延增雙腿被炮彈打斷,白花花的骨頭從肉中刺出,鮮血流滿甲板,仍堅持坐在甲板上繼續指揮……槍炮班班長張義山正在左炮位射擊,大腿突然中彈受傷,掉進海裏(奮勇搏鬥4個小時後被陸軍戰友救起),副班長魏福根立即走上炮位繼續射擊……炊事員韓富平運送彈藥時中彈犧牲,雙手仍保持著推送彈藥箱的姿勢……
208艇艇長沈振安頭部被彈片擊中,他顧不上包紮,忍痛堅持指揮安全準時登陸……
209艇艇長駱福榮身負重傷,躺在甲板上一邊指揮一邊幫戰士們壓子彈……
負隅頑抗的敵人做最後的掙紮,拚命地向我登陸士兵射擊……
14時29分30秒,步兵第178團突擊營第5連,在連長毛坤浩和指導員洪阿毛的帶領下,第一個突破敵人防線,登上北江山的樂清礁。毛坤浩立即發射了三顆紅色信號彈,並用超短波報話機向登陸指揮所報告:我已經成功登陸!
14時37分,各登陸部隊均已到達預定登陸點,開始實施背水攻堅……
首先登陸的第178團突擊營第5連在占領樂清礁後,想一口氣拿下一江山島的製高點――203高地。
敵人在“殲敵於水際”計劃破產後,又開始實施“以預備隊逆擊”計劃,搶占有利地形,對我登陸部隊進行集中火力射擊,激戰進入白熱化。
還沒有站穩腳跟的步兵第5連官兵,又突然遭到敵人預備隊的阻擊,傷亡慘重。但英勇的士兵們仍然前赴後繼,繼續前進。一個防化戰士端起火焰噴射器向敵人的碉堡衝了過去,熾烈的火焰頓時把敵人的火力點化為灰燼。敵人的火力終於被打退,敵人紛紛潰逃。
這時,三顆綠色的信號彈騰空而起,向指揮部報告:樂清礁已被我軍占領。消息傳來,張愛萍激動萬分,他立即拿起對講機:祝賀登陸成功!
與此同時,我海軍艦艇炮火集中對203高地的敵工事進行猛烈轟擊,敵碉堡和炮兵陣地被掀了個底朝天,為第5連官兵爭奪製高點掃清障礙。很快,第5連官兵就占領了第二道支撐點,開始了爭奪203高地的戰鬥。在強有力的炮火支援下,第5連官兵一鼓作氣發起強勢攻擊,接連摧毀了敵4個地堡。
15時05分,已經負傷的連長毛坤浩扛著一麵鮮豔的紅旗,一瘸一拐地奔向山頂,把紅旗插在了203高地的最高點。被蔣介石稱為“克難英雄”的一江山地區守備司令王明生被擊斃,敵第4突擊隊大隊長王輔弼被活捉。
緊接著,160、180、190三個高地,也先後插上了紅旗。
一江山島解放了!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的第一次聯合作戰勝利了!
16時30分,硝煙還未散盡的一江山島迎來了第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未來的上將。興奮不已的張愛萍不顧同誌們的勸阻,迫不及待,和王德、馬冠三等前指指揮員,毅然登上了這塊彈痕累累滿目狼藉的彈丸小島。殘陽如血,戰旗獵獵。順著盤山的羊腸小道,將軍攀上203高地,南麵的大陳島盡收眼底,祖國的寶島台灣也遙遙在望,再回首,舉目西望,一個新生的共和國正在崛起,一個英雄的人民軍隊也正在壯大,好一個“天翻地覆慨而慷”啊!將軍胸懷如海,血脈如潮,不禁詩興大發,口占詠詞一闋《沁園春 一江山登陸戰即景》:
東海風光,寥廓藍天,滔滔碧浪。看騎鯨蹈海,風馳虎躍;雄鷹獵獵,雷擊龍翔。雄師易統,戎機難覓;陸海空直搗金湯,銳難當。望大陳列島,火海汪洋。
料得帥駭軍慌,憑一紙空文豈能防。憶昔諾曼底,西西裏島,衝繩大戰,何須鼓簧。“固若磐石”,陡崖峭壁,首戰奏凱震八荒。英雄讚,似西湖競渡,初試鋒芒。
1月20日,解放軍總部致電浙東前線指揮部,熱烈祝賀並慰問。中央軍委發出指示:“一江山島戰鬥對我軍陸海空軍聯合登陸作戰取得了初步經驗。為了有助於今後作戰,我們必須重視這一經驗……”
在我人民解放軍勝利解放一江山島之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授權第7艦隊司令普賴德建議蔣介石“放棄大陳,固守台灣”。國民黨軍隊主動撤離了大陳島。
2月13日,人民海軍台州號、石浦號和溫州巡邏艇大隊協助陸軍分別進駐上、下大陳島和漁山列島、披山島。2月26日,人民海軍“溫州”號巡邏艇大隊,又掩護陸軍兩個營進駐南麂列島。至此,浙江沿海島嶼全部解放。
12月間,毛澤東主席視察黃浦江時,在“港申”號輪船上,對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彭德清說:“一江山島登陸作戰,打得很好!我軍首次聯合作戰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