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醫學家章次公先生傳略 百年回味章次公

(2007-10-23 12:16:55) 下一個
轉貼說明:

李誌綏書中提到的章次公,是丹徒人,毛澤東,周恩來 調他進京作禦醫

——————————————————————

民間中醫網 » 岐黃密室 »

發皇古義 融會新知

——中醫學家章次公先生傳略

作者:朱良春 李樹仁 姚守誠 章鴻慈

  章次公先生(1903~1959年)是近代傑出的中醫教育家、臨床家、革新家,曾任中央衛生部中醫顧問,中國醫學科學院院務委員,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醫院中醫科主任等職。章次公先生治學不迷信,不盲從,實事求是,追求真理,博覽群書,學貫中西。他提出“發皇古義,融會新知”和“雙重診斷,一重治療”、“欲求融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的主張,為研索中醫、中西醫結合,提高臨床療效,培育中醫人才,整理醫史文獻,弘揚中醫藥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創新精神,更值得我們加以繼承和發揚。

  章次公先生,名成之,號之庵,江蘇省鎮江市丹徒縣人,生於1903年7月28日。其父乃前清秀才,在清末參加江蘇省新軍第九鎮,任鎮江象山炮兵營長,屬於革命烈士趙伯先的部下,曾擔任其機要秘書,為同盟會會員,對革命做了許多有益之事後。辛亥革命失敗後,其父返回故鄉,鬱鬱去世。

  章先生幼年喪父,由母親撫育成長,遵守父訓,不過問政治,練武習文,後入丁甘仁先生創辦的上海中醫專門學校讀書,1925年畢業後,因成績優異,留校任教研工作,又兼任廣益中醫院醫務主任,後改任上海世界紅十字會醫院中醫部主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形成了用藥潑辣的風格,處方以“廉、便、驗”為特色,救治無數危重病員,受到廣大勞動人民的尊敬和愛戴,有“平民醫生”之讚譽。

  次公先生在校讀書時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敏悟過人,深受丁甘仁先生的器重。丁師是江蘇孟河人,和他的故鄉大港村相距不遠。在清代,孟河名醫輩出,馬培之、費伯雄、餘聽鴻、丁甘仁諸賢紛紛著書立說,他們都能融經方、時方於一爐,而又有自己的創見。他從孟河派吸取了豐富的營養。畢業後,又師事經方大師曹穎甫先生。曹師對仲景之學研究有素,臨證常用經方,膽大心細,這些對章次公影響很深,但他並不為兩家學說所囿,銳意進取,不斷創新,在學術上自成一家。

  章次公先生隨後離開廣益中醫院,於1928年2月任上海世界紅十字會醫院中醫部主任,1927年與王一仁、秦伯未等創辦了中國醫學院。1929年夏與陸淵雷、徐衡之共同創辦上海國醫學院,並擔任教學工作,提出“發皇古義,融會新知”八個字為院訓,培養了一批中醫後繼人才。於1937年開始私人開業,在此期間,也帶教了不少學生。

  章次公先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文、史、哲、醫均有精深的涉獵,對中藥學尤有研究,著《藥物學》4卷,多發前人之未發,補古人之未逮。關心中醫前途,多次呼籲國人維護中醫。
  章次公先生一生不好名利,對恩寵榮辱處之淡泊,在民族危難之際傲骨崢崢,表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高尚氣節,對勞動人民表現了深切的同情。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維艱,他體察到兵荒馬亂中的勞動人民有病不得治的痛苦,因而在上海私人開業的日子裏,他每天規定時間專為窮苦人診療,不收診療費用。無錢買藥者,還可以拿著簽有他名字的藥方到指定藥店去配藥,無需花一分錢,年終由他和藥店結算,付清藥款。

  上海淪陷前,他曾參加由上海世界紅十字會醫院組織的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上海淪陷後,雖然當時生活比較緊迫,但他仍嚴詞拒絕了敵偽機構委任的重職。章次公先生說:“寧可全家餓死,也不當”。並資助幾位熱血青年去解放區參加革命。

  抗日戰爭勝利後,上海灘成了美國人的天下。此時由於歐美文化的滲透,恐洋、祟洋之風甚濃,在很多人的想法裏,既然月亮都是外國的圓,那麽藥丸更是西方的靈了,國民黨當局歧視中醫,不扶持中醫,反而采用了消滅中醫的政策。國民黨政治腐敗,先生對黑暗統治深惡痛絕,因而他常在家裏說:“國民黨不亡是無天理,中醫如亡亦無天理”。

  解放後,章次公先生在經營私人診所同時,參加了公家工作,任上海市衛生局公費醫療第五門診部特約醫生,並兼任了華東幹部療養院的特約醫生,參加了華東高級幹部保健工作。

  1955年應召赴京工作,任中央衛生部中醫顧問、中國醫學科學院院務委員、亞洲團結委員會委員、北京醫院中醫科主任,還兼任保健局中南海保健醫生,擔負起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保健工作。

  章次公先生先後曾為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賀龍、葉劍英、劉伯承等中央首長看過病,還多次為毛主席診病並與其談論中醫工作。

  先生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讀書又博,所以廣采百家,融會貫通,明辨真偽,見識超人。

  1956年毛主席曾兩次約其暢談中醫學終宵,主席博古通今,看過較多的中醫書籍,提了不少疑問,先生均能對答如流,主席高興的說:“難得之高士也”。

  他調京不久,參加了林伯渠同誌的搶救工作。林老呃逆月餘不止,病情十分危重,總理責成他為搶救小組組長,組成了搶救小組,經他以大劑野山人參,並親自煎煮治療後,使林老呃逆很快被控製,病情平穩下來。

  從此以後,找先生會診的病人日益增多,整日乏暇,連禮拜天門前小車也排成隊,在京的學生都去幫助抄方記錄,認為是極好的學習提高的機會。

  在京期間,章次公先生曾留心搜集善本醫書,原擬修訂我國《曆代醫籍考》,校勘《內經》,他曾說:“《內經》論針灸,闡揚經絡;《甲乙經》第三卷側重於在體表上標用穴位,後世亦有人宗之。而楊上善《黃帝內經太素》講求經絡,與《內經》一致”。在他讀過的《內經》木刻本上,還遺留了一些劄記。他曾準備積極總結疾病防治規律,為振興中醫事業作更多貢獻,但終日忙於應診,無暇實現,實為憾事。

  先生常年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每遇冬季即發。

  1958年冬,咳嗽加劇,並感腿痛,後經檢查確診為肺癌骨轉移。

  1959年4月,抱病參加了全國第三屆政協會議,會後即入院治療。在住院期間,他密切配合治療,以最大的毅力克服全身廣泛轉移所引起的病痛,毫不流露痼疾之痛苦,他說要學習老幹部的堅強意誌,所以神情還是很安樣的。使經治醫生、護士深為感動。

  雖經多方醫治,終因無效於1959年11月6日不幸逝世。

  章次公先生主要學術思想和成就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治學嚴謹 祟尚實際 章次公先生一生,他成長為一代名醫,因素是多方麵的,其中很為關鍵的是他的治學方法。他治學祟尚實際,反對不著邊際的空談。不盲從,不迷信,實事求是,追求真理,他曾說:“吾人生當科學昌明之世,但問其學說之是非,不問其人在曆史上的地位為何。苟仲景學說有背科學,則其罪當與庸醫同科;若鈴醫有一方之效足述,則亦位與仲景同等,當以科學之尺度衡量之,然後始有持平之論”。可見其胸中毫無成見,純以事實為根據。

  二、發皇古義 融會新知 章先生富有革新創造精神,不厚古薄今,勇於吸收新知,積極進取,提出對祖國醫學理論要加以整理和提高。他對五行學說有自己的看法,認為祖國醫學自有他的精深獨到的地方,這是誰也不可否認的。但中醫的長處不是在於五行生克的理論方麵,五行生克也指導不了中醫的臨床實踐。

  章先生所處的年代,正值歐風東漸,中醫界前途茫茫,祟古者固步自封,求新者標奇立異,中西醫相互抵梧。他挺身其間,早年就曾提出“發皇古義,融會新知”的主張,認為隻有中西醫團結起來,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打破中西醫的界限,力求二者的溝通,才能更好地發揚祖國醫學遺產。早在三十年代末,他就邀請留德的醫學博士在自己的診所裏為他的學生講授物理診斷、化驗診斷,西醫內科學等等,開創了中西醫相互學習的風氣。在臨證時,遇有疑難病例,常請西醫會診,或進一步作放射、化驗檢查,以明確診斷。他還常將中西醫學理論在醫案中合並討論,對中西醫理論進行印證與溝通,提出許多自己的看法。如謂:“大葉性肺炎,痰有鐵鏽色,係肺循環鬱血故也”,進而推論:“麻黃所以為此症之主藥,即因其能亢進血壓,消失鬱血之故也”。“月經之生理雖在卵巢,亦受神經之支配,古人調經多用疏肝,意在調節神經”。諸如此類,在《章次公醫案》一書中俯拾可見。

  三、寒溫統一 經時交融 章次公先生敢於打破寒溫的界限,吸取各家學說的精華。做到寒溫統一,經時交融。章次公先生認為寒溫乃是完整的體係,溫病學說是《傷寒論》的延伸與發展,不應當割裂開來,這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對於過去所謂“經方”、“時方”之爭,他頗不以為然。可見先生治學,無門戶之見,無派別之爭,博采眾長,力避其短。章次公先生對溫熱病的治療,經驗豐富,風格獨特,不少同道都知道,他治病十分注意保護心力,也多有良效,這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一個突破。

  四、熱心教育 培育人才 章次公先生除治病救人外,還熱心中醫教育事業,培育人才。畢業後即在母校任教,隨後在1927年與王一仁、秦伯未、嚴蒼山、許半龍、謝觀等創設中國醫學院,1929年又與陸淵雷、徐衡之創辦上海國醫學院,並提出“發皇古義、融會新知”的教學主張。先生講課,理論聯係實際,敢於推翻陳腐之論,新奇大膽,動人心魄,引人入勝,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所以學生最喜歡聽他講課,得益也最多,往往予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靈慧。章次公除講藥物學以外,常選前人之醫案,加以分析點評,作補充教材,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可作理論到實踐的橋梁。章次公對門人教導殷切,愛護備至,常言章氏家風,樸實無華,要養其誌,無暴其氣,要敏於事,而慎其言。門人朱良春學成返南通懸壺,先生贈印一方,文曰:“兒女性情,英雄肝膽,神仙手眼,菩薩心腸”作為臨床實踐座右銘。在先生春風化雨下,今桃李成行,先生雖去世已四十四年,但門人感先生之德,尊師、愛師、念師之心,無時或釋。

  五、重視醫德 淡泊名利 章次公先生秉性耿直,坦率真誠,敦厚處世,淡泊名利,從不為名利而爭,但為學術、為真理,卻常仗義執言,據理力爭,事後從不存任何介蒂。尤其在京任職時,仍能保持其獨特的性格。章次公先生富有同情心,對於貧困者不收診金,並免費給藥。對患重病不能起床的貧民,邀之即去,章次公先生常低頭彎腰進小閣樓、亭子間。人們稱讚他“是一位誠樸質直,胸中毫無欺詐城府的大學問家”。

  章次公先生離開我們已經44年了,在先生百歲誕辰之際,謹以此文緬懷、紀念他弘揚振興中醫學的偉大業績,他的高尚醫德、精湛醫術、革新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奮發前進!

[論壇推薦] 蔚藍網熱賣: 劉力紅 李陽波 開啟中醫之門- 運氣學導論

梁知行

版主

————————————————————————

百年回味章次公

諸國本

  章次公先生(公元1903~1959年)是我父輩的人,我一直對他懷著深深的仰慕和敬佩之情。

  上個世紀50年代,中央糾正原衛生部領導歧視中醫的錯誤,全麵落實黨的中醫政策。

  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安排下,籌建了中國中醫研究院和北京中醫學院等四所中醫高校,從全國各地抽調了一批著名中醫學家進京,

  他們主要來自四川和上海兩地,四川如王文鼎、蒲輔周,上海如秦伯未、章次公。

  其中秦伯未和章次公都當了衛生部中醫顧問。

  隻因為章次公先生雄年早逝,56歲去世,至今已隔44年,似乎離得我們很遠了,使一些年青中醫對章先生了解甚少。但對整個中醫界來說,章次公先生的曆史地位和學術地位是無可替代的。顏德馨先生稱章次公“高瞻遠矚,百年來第一人”。我們回顧一下中醫近代史,全麵衡量上一個世紀燦若群星的中醫前輩,從人品、文品、藝品各個方麵估量,顏老的評語是有道理的。

  1979年,章次公先生逝世20周年的時候,中醫界同仁在上海玉佛寺舉辦了紀念活動。1999年,章次公先生逝世40周年,中醫界同仁又在上海明東大酒店召開了紀念會。2001年4月,江蘇省中醫醫史文獻學術交流會在蘇州召開了章次公學術思想研討會。2002年1月,章先生的子女發出了“紀念先父章次公先生百歲誕辰征集資料函”。今天我們又在這裏隆重紀念他的百歲誕辰。一個現代中醫學家,對他的紀念和研究如此頻繁和緊湊,好像登一座大山,越爬越有興味,越高越見意境。這是非常值得中醫界研究和回味的。

  章次公先生是一個繼往開來、勇於探索、與時俱進的中醫臨床家。他一方麵順應潮流,勤於學習,融會新知;同時又切實地“發皇古義”,卓然自立,成為中醫學術造詣極高的現代中醫學家。我們讀《章次公醫術經驗集》,讀他的《鄉居治驗錄》片斷,不得不為他的辨治精到和醫案凝煉所傾倒。他的德識才學特別是人格魅力具有極大的感召作用。

  章次公先生是一個現代中醫教育事業的開拓者,是師承教育和院校教育雙重優勢相結合的中醫教育家,是從傳統的中醫教育出來又主持當代中醫教育的一代宗師。呂炳奎老局長多次跟我說:“要認真總結上海石皮弄(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後改稱中醫學院)的經驗,程門雪、秦伯未、章次公、黃文東,培養一個,成功一個。”後來我讀上海市中醫文獻館編的《上海中國醫學院院史》,總覺得過於簡略,這一段珍貴的中醫教育史,需要我們繼續認真總結。

  章次公先生是一個具有鮮明個性、獨立人格、獨特見解、膽識超群的中醫先哲。他富有俠士心腸和名士風度,是一個真正的懸壺濟世的“平民醫生”,有一副在寒天裏脫下長袍相助朋友急難的俠肝義膽。毛澤東說他是“難得之高士也”。何時希稱他“外狂內謹”,“是一位誠樸質直,胸中毫無欺詐城府的大學問家”。

  我特別感謝南通市良春中醫藥臨床研究所和上海中醫藥學會,感謝章次公先生的家屬,他們費了很大的心血籌辦此次紀念活動。

  他們重版的《章次公醫術經驗集》和新編的《中醫學家章次公先生百歲誕辰紀念集》,都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曆史價值。我們紀念章次公先生就是要認真學習章先生的道德文章,促進中醫藥的繼承與發展。

  多年來,中醫藥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的確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中醫學術的西化和淡化是當前中醫醫院的突出矛盾。

  章次公先生是主張融合新知的,但他首先是“發皇古義”,提出“欲求融會,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從他的醫案可以看出,他的確是“雙重診斷,一重治療”,他的立足點是中醫,一切知識都是為我所用,他的方藥也是地地道道的中醫。

  今天,非典型肺炎鬧得沸沸揚揚。“聞鼙鼓而思良將”,我們多麽希望蒲輔周、章次公先生還在,他們肯定可以給我們提供有益的指導。

  同時,中醫的學術討論,一定要提倡百家爭鳴,對學術問題采取十分寬容的態度,允許發表不同意見,而且不急於做統一的結論。

  章次公先生是正統的中醫學繼承者,但他對五行學說有不同看法。

  他主張中醫也要作微觀的探索,並善於利用現代科學,特別是現代醫學的知識。對溫病學派內部的分歧也有自己獨立的見解。

  這一切都是十分正常的,是一個學者學術範圍內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章次公先生既通中學,又通西學;既精經方,又擅時方;既篤傷寒,又重溫病,而最後又歸結到“融合新知,發皇古義,卓然自立”上來。

  他是一個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人物,我們無法禁錮他的學術思想,也沒有必要去“規範”他的學術思想。在學術領域,是不能以蠡測海,以一孔之見去觀測一位大師的。

(本文是作者在上海召開的章次公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上的發言)

當前時區 GMT+7, 現在時間是 2007/10/24 02:55版權聲明:網站所有發帖版權歸民間中醫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