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子天下第一”的故事

(2007-10-19 12:02:46) 下一個
“老子天下第一”的故事

老子天下第一——遊清源山老君岩有感 相關地區:湖北 十堰 老君岩 分類:風景 發布:冰劍 發布時間:2007-7-27 閱讀: 112

有諸侯問孔子的弟子,“都說孔子賢德,賢德在何處呢?”弟子回答:“我們隻知道老師賢德,但我們的才能實在太低,語言太貧乏,無法言說老師之賢的深度和高度。”可見孔子“至聖”之名不虛,連朝夕相處的學生也無法評價,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終為萬世師表。

但孔子卻也拜過師,也無限敬仰過一個人,在聽了這個人的教誨之後,他感歎地對弟子說:“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最終還是老子天下第一。

但老子是從來“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不象佛陀語出驚人地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不象其他宗教領袖那樣轟轟烈烈有眾弟子追隨,他平生事跡已不清楚,隻有在關令尹喜的請求之下,寫了“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從此人間蒸發。這五千餘言的書被後世尊為《道德經》,是三玄之首;老子本人,被道教奉為三祖之一的“道祖”,在唐高宗乾封元年,上尊號為玄元皇帝,武後革命,改為老君,又稱太上老君。

我國最大的佛像大家都知道是四川的樂山大佛,但最大的老君像在哪裏,知道的人就比不上前者了。

一九九二年五月底,我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閩海蓬萊第一山”美譽的清源山,瞻仰到了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的老君岩,認識了我國現存最大、雕技最絕、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

清源山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北郊,又稱北山、三台山、齊雲山、泉山,海拔四百九十八米,總麵積六十二平方公裏,分為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景區。山上不僅有儒道釋三教,更兼有伊斯蘭教、明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現存完好的文物古跡有道教、佛教大型石雕七處九種,曆代摩崖石刻近五百方,元、明、清花崗岩仿木結構佛像石室三處,以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師舍利塔、廣欽法師塔院等。諸峰奇石嵯峨,林壑幽美,有三十六岩洞之勝。但我們是會議間隙去忙裏偷閑,時間有限,無法飽覽清源山神韻,隻瞻仰了老君岩一處景觀。

過“閩海蓬萊”意境區羽仙岩下,上下兩級曲尺型平台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形圖案,一塊天然石頭上鐫刻著“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字,傳遞出久遠的信息;一幢以盤根錯節為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又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盡致,令人有進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沿幽靜的樹蔭石徑向前,榕樹分布兩側,氣派不凡,一絲絲既密又長的樹根,有如老子的長髯,深根固蒂,昭示出老子的思想“配天古之極”,無限生機。抬頭望到了一位巨人,巨人是一位看不出年歲的老人,早與自然融會,天人合一為石像了,高五點六三米,厚六點八五米,寬八點零一米,席地麵積五十五平方米。據《泉州府誌》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那是在千年前的宋代。像前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觀圍護,規模宏偉的真君殿、北鬥殿等道教建築頗為壯觀,後來道觀被毀,健在的隻有老君了。其造型生動逼真,韻味精美傳神,線條誇張寫意,內涵質樸淳厚,顯得格外親切可愛,充滿令人心弛神往、百看不厭的魅力。他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憑幾,雙眼含笑,須眉皓然,有“風過髯動,抬指彈物”的說法,其雙耳垂肩,膝大無比,無怪乎取名李耳字老聃。

他神態可親,滿臉笑容,一點兒也沒有威嚴淩厲,一點兒也不故作高深莫測。悅耳的音樂,爽口的美味,都能夠吸引過路人止步不前,而“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看也沒形體,聽也沒聲音,但用起來卻是取之不盡。他不象孔子身邊有顏淵、曾參、子思、孟軻四配,不象佛陀左右有阿難、迦葉兩位脅侍,他不需要這些,他從來不想成為人上人,他持而保之的三寶分別是慈、儉、不敢為天下先,慈悲才是天下最大的勇猛頑強,儉嗇才是天下最大的慷慨大方,不敢為天下先才是天下萬物的真正主宰。他認為天地長久,天地何以能長久是因為天地的運行從來不是為了自己,所以能長生。因而他的塑像也就成了健康長壽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說,誰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到一百二十歲,摸到眼睛,可以活到一百六十歲,簡直就是含飴弄孫的自家老人一樣平易近人,而天主堂中的耶穌、大雄寶殿中的釋迦牟尼,是決不會允許信眾登鼻子上臉一通摸的,這也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區別,難怪魯迅認為“不讀《老子》一書,不知中國文化。”另一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胡適也說:“老子是中國哲學的鼻祖,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學家。”

但我們中學的教科書卻把老子開創的道家思想概括為“有用不如無用,活著不如死了”而大加詆毀,致使幾代中國人數典忘祖,不知道民族文化瑰寶之所在,可是老子並不在意,從他那笑口常開的神態中,仿佛聽到他在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也。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最好的治國,是人民不知有統治者的存在;第二等用德教感化人民,用仁義施惠人民,所以深受人民愛戴;第三等,用政教治理人民,用刑法約束人民,使人民畏服;最次的治國,則是用權術愚弄人民,用詭計欺騙人民,招致人民的反抗,這種治國本身不以誠信,人民當然也不會相信他。隻有悠悠閑閑,惜言如金的治國,才能使人民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順其性安其生,也不感謝治國者,反而說:“這是我們自己做到的啊!”世人如何評價,和光同塵的老子是不會介意的。老子一味示弱的無為學說,真的很偉大麽?其實讀了《道德經》就明白,“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是說順其自然的“無為”手段是達到“無不為”目的的最好方法,“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中,如果讓我們選擇兩個最值得驕傲自豪最揚眉吐氣的朝代,我們會毫不猶豫地說:漢唐。對!是大漢和盛唐。而漢和唐最強盛時期的治國方略恰恰是用了老子的無為而治。所謂“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中國的道教,與世界上的其他幾大宗教都不相同,其他宗教,都設一個主神,如伊斯蘭教所講“安拉是唯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是他的使者”,基督教講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道教中老子居於神仙體係中最上一層的三清,但卻不管任何事務,所謂太上尊而無位,由第二層的四禦中的玉皇大帝等統率神仙世界,求財有財神,求學有文昌,求雨有龍王,求長壽有南極仙翁等,甚至每一種花都有各自的花神,老君似乎沒有什麽事操心。任震英為老君岩題讚“老子天下第一”,其實也可以用來形容老子在道教中的地位、在中國文化傳承中的地位,正因為老子無所爭,你不能從任何方麵證明你名號高過老子,他沒有職位,你不能篡取他的權力,他沒有財富,你不能奪得占有他的財產……

看了老君岩,再品味他的哲思睿語,可以說聲“觀止矣”,至於彌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賜恩岩等,不看也罷。

瑞像岩位於清源山左峰天柱峰北側。因岩崖雕鑿有釋迦牟尼瑞像,故名。佛像雕於宋元祐二年( 1087 年),據載極富神秘色彩。像依天然山崖鑿成,高 4.23 米,寬 1.5 米,神態端祥,形體穩重,工藝精美,保存完好,是福建省為數為多的、有文字可考的北宋佛像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老子天下第一是說老子第一個稱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