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公麵前耍大刀”的故事

(2007-10-18 23:03:31) 下一個
“關公麵前耍大刀”的故事

————————————

快樂中國丟人現眼的原貼:


• 千古誰識馬服子—為趙括聲辯 zt -錢鬆林- ♂ (14429 bytes) (501 reads) 10/15/07


• 如此說法可有左證?查史記並無此記載 -快樂中國- ♂ (0 bytes) (11 reads) 10/15/07

• 少見多怪?多讀點中國書,再快樂吧。哈哈!:) :)) :))) -明雨茶- (0 bytes) (8 reads) 10/15/07

• 你見的多,不仿拿出來現現啊,記得告訴我是什麽書,不是什麽花生什麽 -快樂中國- ♂ (0 bytes) (7 reads) 10/15/07

• 進來看看,從十三經...國語...戰國策...您慢慢學吧:) :)) :))) -明雨茶- (3669 bytes) (75 reads) 10/15/07

————————————

“關公麵前耍大刀”的故事

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後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隻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曆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麵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麵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