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奇觀:航拍武則天墓,地表發現巨型圓環 (圖)

(2007-10-11 21:34:50) 下一個







乾陵遺址資料圖

武則天墓出現神秘巨型圓環

據西安晚報報道,考古人員日前對陝西乾陵遺址調查時,意外發現陵區南部存在十餘處巨型圓環狀遺跡,其中最大一處的直徑約達110米。這一前所未有的發現為原本充滿神秘的乾陵更增添了幾分神秘。

  乾陵出現神秘巨型圓環
  
  埋葬著中國惟一女皇武則天與唐高宗的乾陵,因其宏大的建築格局以及難以估量的地下遺存而舉世矚目。西安文物保護修複中心與乾陵博物館組成的調查組日前通過航拍照片,發現了許多巨型圓環,而最先引起調查組注意的是其中一處直徑最大的圓環。
  
  西安文物保護修複中心秦建明研究員昨日告訴記者,“從原始航拍圖片可以看到這處若隱若現的圓環影像,起初我們以為這隻是虛幻的光暈現象,但仔細分析,結果卻大出所料。”
  
  秦建明指著經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信息工程係圖像專家特效處理後的圖片介紹,最大的圓環直徑約110米,環寬約為3米左右,處在較為平坦的耕地中,呈淡淡的暗色調,與周圍田野的色調明顯有別。除西南部約1/4不清楚外,圓環的其餘部位十分規整,隻是在一處道路經過處出現短缺,通過與早期的航拍圖片比較,專家基本確定圓環應是曆史遺跡。
  
  曆史上乾陵擁有至少30平方公裏的廣袤土地。在遠離梁山主峰之南的3到5公裏處,大片的農田和一些溝壑間隱藏著這些神秘遺跡,這一地區依然屬於乾陵的範圍。“調查組在現場地表幾乎看不出任何痕跡,但是通過地層校正,發現圓環確為遺址。之後,我們對這批航拍圖片進行大麵積搜索,又發現了與大圓環類似的總計十餘處小環。”秦研究員介紹,發現的這些小環直徑多在30到40米左右,錯落分布在東西長4公裏,南北寬約2公裏的地帶,分布狀況目前看來並不規律。其中的一些圓環已經有所殘缺,據推測還應有類似遺跡,但可能因自然侵蝕和平整土地等活動導致已經消失。
  
  專家從“圓心”著手破謎
  
  這些圓環究竟是什麽?設置在當地有何用途?與乾陵有著怎樣的聯係?專家查閱了大量資料,卻尚未找到這些圓環的相關線索。秦建明認為,根據多年考古經驗判斷,這些圓環有可能是人工掘出的壕溝,由於年代久遠,這些圓環被深埋於地下成為潛溝。
  
  古人設置圓環的目的究竟何在,是代表天上的星宿?是一種地域的劃分,還是軍事防禦的環壕?現在這些都暫時無法確定。
  
  目前,這些圓環中的大圓環因擁有著特殊的“圓心”成為專家為破解圓環之謎而確立的研究重心。
  
  據乾陵博物館樊英峰館長介紹;圖片中顯示大圓環的圓心其實是已發掘的唐朝燕國公李瑾行的墓葬,係乾陵陪葬墓之一。圓環是否屬這座乾陵陪葬墓的建築遺跡目前還不好說,因為自新石器時代起,乾陵所在地便一直有人類活動,秦始皇曾在此建梁山宮,唐安史之亂之後,一度又為叛軍所占據。但如果確定該圓環與李墓有關,則應當屬於乾陵的遺址。
  
  這一新的發現,證明乾陵地區可能蘊藏有更多不為人知的曆史遺跡。截至目前,考古人員正在對這些圓環深入調查。


武則天墓神秘圓環據稱為古代壕溝 內無文物[圖]

2006年12月21日 04:07

  圖片說明:航拍照片顯示神秘圓環(西安晚報資料圖)
  
  東方網12月21日消息:近日,陝西考古人員在對陝西乾陵遺跡調查時,意外發現陵區南部存在十餘處巨型圓環狀遺跡,其中一處的直徑約達110米。昨日,參與此次調查的西安文物保護修複中心的秦建明稱:“這些圓環應該基本可以確定為古代壕溝,裏麵應該沒有埋藏文物。”

  秦建明介紹說,考古人員是在分析一組乾陵原始航拍圖片時發現這些神秘圓環的。秦建明稱,考古人員先前曾幾十次經過圖片上的圓環地,但都沒有發現圓環,在確認圓環存在後,考古人員再次實地考察仍然沒有發現地表有何異樣。

  秦建明說:“我們推測圖片上顯示的圓環應該是古人挖掘的壕溝,但因為年代久遠,所以這些壕溝早已被填平。”但秦建明稱,雖然壕溝被填平了,但是填充的土壤在溫度、濕度、密度等方麵都與周圍的土壤有區別,雖然肉眼無法將其辨別出來,但是經過圖象專家特殊處理,所以在乾陵原始航拍圖片上就顯示出壕溝的圓環狀圖樣。

  古人挖掘眾多壕溝的目的是什麽?這些壕溝又是什麽年代挖掘的呢?秦建明稱,目前這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調查研究。他稱,今後可能會采取挖掘等措施對這些壕溝進行考古研究。

  這些壕溝就圍繞在乾陵四周,挖掘這些壕溝會不會發現一批重要的文物呢?秦建明笑稱:“這些壕溝有可能是古代的防禦工事,也有可能代表天上星宿,但基本可以肯定這些壕溝中不會埋藏文物。”

  這些壕溝不可能埋藏文物,僅僅是一些古代遺跡,挖掘這些壕溝又有何意義呢?秦建明稱,對這些壕溝的考古研究將有重要價值:首先,這些壕溝的出現為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提供了新的考古類型;其次,在被發現的圓環中有一個最大的環,直徑約110米,環寬約3米左右,而且這個圓環的“圓心”正是已發掘的唐朝燕國公李瑾行的墓葬,係乾陵陪葬墓之一,這說明這些圓環可能是乾陵遺址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對充實乾陵遺址考古內容、豐富乾陵考古文化內涵具有重大意義。

選稿:吳穎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申延賓


航拍武則天墓:意外發現奇異圓環更添神秘

國際在線 www.crionline.cn 2006-12-20 09:17:58   

——巨型圓環狀遺跡在地麵難看見,作用目前仍是難解之謎   

  考古人員日前對陝西乾陵遺址調查時,意外發現陵區南部存在十餘處巨型圓環狀遺跡,其中最大一處的直徑約達110米。這一前所未有的發現為原本充滿神秘的乾陵更增添了幾分神秘。

  乾陵出現神秘巨型圓環

  埋葬著中國惟一女皇武則天與唐高宗的乾陵,因其宏大的建築格局以及難以估量的地下遺存而舉世矚目。西安文物保護修複中心與乾陵博物館組成的調查組日前通過航拍照片,發現了許多巨型圓環,而最先引起調查組注意的是其中一處直徑最大的圓環。

  西安文物保護修複中心秦建明研究員昨日(19日)告訴記者,“從原始航拍圖片可以看到這處若隱若現的圓環影像,起初我們以為這隻是虛幻的光暈現象,但仔細分析,結果卻大出所料。”

  秦建明指著經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信息工程係圖像專家特效處理後的圖片介紹,最大的圓環直徑約110米,環寬約為3米左右,處在較為平坦的耕地中,呈淡淡的暗色調,與周圍田野的色調明顯有別。除西南部約1/4不清楚外,圓環的其餘部位十分規整,隻是在一處道路經過處出現短缺,通過與早期的航拍圖片比較,專家基本確定圓環應是曆史遺跡。

  曆史上乾陵擁有至少30平方公裏的廣袤土地。在遠離梁山主峰之南的3到5公裏處,大片的農田和一些溝壑間隱藏著這些神秘遺跡,這一地區依然屬於乾陵的範圍。“調查組在現場地表幾乎看不出任何痕跡,但是通過地層校正,發現圓環確為遺址。之後,我們對這批航拍圖片進行大麵積搜索,又發現了與大圓環類似的總計十餘處小環。”秦研究員介紹,發現的這些小環直徑多在30到40米左右,錯落分布在東西長4公裏,南北寬約2公裏的地帶,分布狀況目前看來並不規律。其中的一些圓環已經有所殘缺,據推測還應有類似遺跡,但可能因自然侵蝕和平整土地等活動導致已經消失。

  專家從“圓心”著手破謎

  這些圓環究竟是什麽?設置在當地有何用途?與乾陵有著怎樣的聯係?專家查閱了大量資料,卻尚未找到這些圓環的相關線索。秦建明認為,根據多年考古經驗判斷,這些圓環有可能是人工掘出的壕溝,由於年代久遠,這些圓環被深埋於地下成為潛溝。

  古人設置圓環的目的究竟何在,是代表天上的星宿?是一種地域的劃分,還是軍事防禦的環壕?現在這些都暫時無法確定。

  目前,這些圓環中的大圓環因擁有著特殊的“圓心”成為專家為破解圓環之謎而確立的研究重心。

  據乾陵博物館樊英峰館長介紹;圖片中顯示大圓環的圓心其實是已發掘的唐朝燕國公李瑾行的墓葬,係乾陵陪葬墓之一。圓環是否屬這座乾陵陪葬墓的建築遺跡目前還不好說,因為自新石器時代起,乾陵所在地便一直有人類活動,秦始皇曾在此建梁山宮,唐安史之亂之後,一度又為叛軍所占據。但如果確定該圓環與李墓有關,則應當屬於乾陵的遺址。

  這一新的發現,證明乾陵地區可能蘊藏有更多不為人知的曆史遺跡。截至目前,考古人員正在對這些圓環深入調查。(呼延思正)  

  來源:【西安晚報】

編輯: 鄒勇 稿源: 國際在線綜合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