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邢之襄 與 邢西萍(徐冰)

(2007-10-10 00:20:13) 下一個
  邢之襄(1880.12-1972.6)字讚亭,南宮縣西唐蘇村人,徐冰之長兄。

  青年時期留學日本,畢業於東部帝國大學德法科。

  回國後,曾任(北京)國民政府司法部參事督辦、天津市政府秘書長等職。

  後致力於發展經濟實業,研究法律和文史。

  初在唐山創辦德順隆瓷器廠,又在天津創辦生生紡織廠,所產線毯等是當時同行業最優等的產品,不僅銷售全國,而且出口南洋各國。

  後又在北京創建首家啤酒廠、永興紙行、北京信誠銀行等。對於發展民族工業起到了積極作用。

  邢之襄在法律界有較高的聲望,朋友遍及華北地區各司法部門,日本侵略軍投資後,國家專聘他協助北京高級法院院長鄧哲熙安置接收華北地區所屬司法部門。

  建國後,司法界幹部皆尊稱其為前輩。

  為和平解放北平,保護這一文化古城,邢之襄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傅作義之間的談判,往返調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邢之襄尤愛藏書,北京廠肆書估的珍貴古籍多歸其收藏。

  建國後,被周恩來總理薦為中央文史館館館員,後調任北京文史館館長,與毛澤東主席的教師徐特立共職一處。

——————

邢西萍
即徐冰。1903-1972。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

原名邢萍舟,筆名西萍。河北南宮人。

青年時代在上海讀書,曾參加學生愛國運動。

1923年赴德國留學。1924年在柏林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在德國積極參加響應上海五卅運動的愛國活動,與朱德等被德國當局逮捕。不久被驅逐出德國,轉赴蘇聯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28年回國後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秘書處任翻譯,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此後曾擔任過上海反帝大同盟中共黨團書記,並在中共中央職工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作。

1931年6月與浦化人從中央機關轉移出大批黨的文件資料,避免了向忠發被捕叛變後的損失。

1932年秋被叛徒出賣遭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堅貞不屈,嚴守機密,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1933年春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後到北平繼續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曾編輯《世界論壇》、《中外論壇》等進步刊物,進行抗日救亡宣傳。

1935年在中共中央北方局領導下,在太原、北平組織華北救亡會、北平文化救亡會、華北民眾救亡會等。同年冬參與北平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的組織領導工作。

1936年西安事變後,參加營救北平草嵐子監獄中大批在押的黨員幹部工作。

1937年初到延安,4月出席中共中央白區工作會議,代表北方局做工作報告。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黨報委員會秘書長、解放社編輯,參與編輯《解放》周刊、《新中華報》與成仿吾等合譯過《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1939年到重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化宣傳委員會秘書兼文化組組長,積極開展對文化界的團結爭取活動,是周恩來在統戰工作方麵的得力助手。

1944年11月任中共中央重慶工作委員會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北平軍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麵顧問、中共山東濰坊市委書記、濟南市副市長。

1949年參加和平解放北平的接管談判工作,擔任北平市副市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任北京市副市長,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第一副部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秘書長、秘書長、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被選為中共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等。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誣陷和迫害。

1972年3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1979年8月27日,黨和國家為其平反昭雪,肯定他是“無產階級的忠誠戰士”。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