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與王季範 (圖)

(2007-10-09 00:40:53) 下一個



1954年4月,毛澤東和程潛(右二)、程星齡(右一)、表兄王季範(左一)在北京十三陵

————————————

毛澤東與王季範


作者:王宇清

“王季範對我的一生影響極大,可以說,沒有王季範,就沒有我毛澤東的今
天!”



  1884年,我的曾祖父王邦模(字季範)出生在湖南省湘鄉縣南薰鄉一個小
康家庭。他的父親王文生,在清朝末年曾到東北擔任過小官吏。

他的母親王文氏,係湖南湘鄉大坪棠家閣(解放後劃歸韶山)文芝儀的次女,
行六,是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的親姐姐,即毛澤東的二姨媽。

  她與王文生生有兩個兒子,長子是王星臣,次子即是王季範。王季範比毛澤東年長9 歲,在同輩兄弟的排行中排行第九,故後輩人均稱他為“九阿公”,毛澤東則一直叫他“九哥”。

王季範從小即聰穎好學,有很強的領悟力。他少年時師從當時較有聲望的宿
儒蕭竹軒先生學習。他博覽群書,熟讀經史子集,打下了很深厚的“國學”根底。

本世紀初,年輕的王季範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長沙優質師範(湖南大學的
前身)攻讀數學。在優質師範求學的日子裏,王季範非常關注國家的命運、民族
的前途,以興廢自任,廣泛涉獵各方麵的最新知識。

作為較早上新式學堂的中國人,他既精通中國傳統的“國學”,能寫一手漂
亮的文言文,同時又非常熟悉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知識,可謂是文、
理兼資,滿腹經綸。深厚紮實的學養,為他日後從事教育事業,創辦並辦好一係
列的學校,打下了異常堅實而又牢固的基礎。



  曾祖父王季範於1972年去世時,我還是一個年僅四歲的孩子,隻依稀記得曾
祖父和藹親切的麵容。

毛澤東和我曾祖父的交往以及他們那些鮮為人知的軼聞趣事,大多是曾祖父
去世後,我奶奶對我講的。這些軼事,反映了曾祖父和年紀小他九歲的毛澤東之
間的深厚情誼,以及曾祖父對毛澤東一生成長道路的深刻影響。

記得奶奶曾對我回憶說,毛澤東自小就酷愛讀書,常常通宵達旦、廢寢忘食。
可是他的父親,認為一個農家子弟,隻要粗通文字,會日常記賬,也就可以了。
他在毛澤東剛滿13歲的時候,即中止了其在私塾裏的學習,酷愛讀書的少年毛澤
東,心裏對停學的事很不情願。這時,作為毛澤東表兄的王季範得知了此事。在
了解了表弟的真實想法後,他立即放下了手裏的事,專程趕赴韶山衝,拜訪自己
的姨父,替渴望讀書的表弟說情。

1910年秋,17歲的毛澤東,來到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這是毛澤東第一次進
入新式學堂,接受新式教育。他進入這所新學校後,感到耳目一新,精神也為之
一振。毛澤東在入學不久,就興衝衝地給表兄王季範寫了一封信,介紹來到東山
高等小學堂後的情況和感受。在這所學校裏,大量新知識、革命的觀念,開始源
源不絕地湧入少年毛澤東那求知若渴,急需各種“養料”滋養的大腦。

總之,離開落後而閉塞的韶山衝,進入東山高等小學堂,成了毛澤東一生的
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為此,毛澤東很是感激這位幫助自己進入新式學堂,替
自己打開了通往外部世界廣闊天地大門,從而改變了自己一生命運的表兄王季範。



  1911年春天,毛澤東離開了他讀了半年書的東山高等小學堂,卷起鋪蓋卷,
徒步由家鄉湘鄉走到湘潭,又由湘潭搭乘小火輪,來到湖南省省會———長沙。

毛澤東趕到長沙不久,就考取了湘鄉縣駐省中學。1911年10月10日,轟轟烈
烈的辛亥革命爆發了,舉國上下為之震動。毛澤東也是一個血性男兒,他毅然中
斷學業,加入了推翻清王朝統治的革命軍隊。不久,清帝在四麵楚歌的絕境中,
宣布退位,中國成立了民國。清廷被推翻後,革命軍被遣散了,毛澤東便結束了
曆時半年之久的軍旅生涯,考入了湖南省第一中學。在湖南省第一中學僅僅讀了
半年書,毛澤東輾轉,考取了當時不收取學費和膳宿費的官辦學校———省立第
四師範。

1914年春,毛澤東就讀的湖南省省立第四師範被合並入第一師範,毛澤東也
就成為了“一師”的學生。這樣,毛澤東和當時正在“一師”擔任學監的表兄王
季範就成了師生的關係。據當年和毛澤東同在‘一師“上學的學生後來回憶,王
季範對毛澤東與其他家境清貧的學生,不僅常常在經濟上解囊相助,學業上悉心
教誨,對進步學生所從事的革命活動,他也總是盡自己所能給予支持。



  20年代後期,孫中山先生所倡導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新三民主
義,遭到了國民黨右派分子的破壞。1927年4 月12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
軍閥,向中國共產黨人舉起了手中的屠刀,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以失敗告終,革命
形勢風雲突變。我的曾祖父王季範也受到身為中共著名領袖人物的表弟毛澤東的
牽連。

據奶奶生前回憶說:“當時,湖南省反動當局,很不滿你曾祖父的辦學方針,
這些國民黨官員說:”不能再讓王季範在第一師範教書了,再讓他在一師辦下去,
學生都會成為共黨分子‘。“在這種白色恐怖的情況下,王季範隻得被迫離開了
自己辛勤耕耘了十數載的學校———湖南省第一師範。

雖然離開了“一師”,但曾祖父辦教育,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的癡心,仍猶
不改。離開“一師”後不久,由於他在湖南省教育界的聲望,也由於他所具有的
卓越的組織和開拓的才能,他又應邀出任了當時湖南省著名學校“長郡中學”的
校長職務。



  解放戰爭進入到第三年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了全麵的反攻,國民
黨軍兵敗如山倒,蔣家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中。毛澤東審時度勢,向全國人民發出
了解放全中國的偉大號召,解放軍兵分多路,渡過了長江,乘勝向南中國挺進。

此時,正在長沙賦閑的曾祖父,親眼看到了全國即將麵臨解放的大好形勢,
心中感到由衷的高興,他日夜盼望解放大軍能早日到來,也盼望能早日與自己分
手多年的,而今已身為中共領袖的表弟毛澤東團聚。

王季範和毛澤東在此之前的最後一次見麵,還是在1927年的“馬日事變”發
生以前。此後二十餘年間,他們兄弟二人再未謀麵。但他們倆情誼深厚,始終彼
此掛念。隻要一有機會,他們相互總會設法捎信問候,互相鼓勵。

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後,湖南的局勢異常緊張。曾祖父下定決心要為和平解
放湖南作出自己的努力。作為社會賢達,王季範是湖南省的名宿、辛亥革命的參
加者、國民黨的元老仇鼇是多年至交。在自己的家鄉麵臨戰與和兩種選擇的情況
下,兩位老人進行了秘密的會晤。說起策動湖南和平解放的打算,兩人一拍即合。
於是他們又聯絡了唐生智等一些當時湖南省的名流和社會賢達,共襄和平解放家
鄉的盛舉。經過這些民主人士和社會名流的大力推動,在湖南省省主席程潛、省
最高軍事長官陳明仁等人的領導下,湖南省宣布和平起義,解放軍順利地開進了
湖南。中共中央隨即派出了南下工作團趕赴三湘大地,接管了湖南的政權。

湖南終於和平解放了,王季範當時的心情是無比興奮的。但他並沒有被勝利
所陶醉,而是看得更遠,想得更深,他已經在為新中國今後的發展建設、中國共
產黨作為一個新的執政黨應該如何執政等一些事關新興的共和國未來長治久安的
重大問題,認真地進行著思考了。於是,他便接連三次致電身在北京,當時已成
為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的表弟毛澤東。電報中,除對他領導的中國革命的勝利
表示祝賀外,還向毛主席鄭重地提出了“用賢才、立法製、崇道德”三個治國的
重點,供毛澤東參考。毛澤東很快給這位關心國事的表兄回了一封熱情洋溢的電
報,表達了自己深深的謝意,並向表兄一家問好。兄弟間的親情,使年近七旬的
王季範很受感動。



1952年的春節,中南海中的豐澤園裏,毛澤東主席設宴招待來自湖南家鄉
的客人。宴會前,毛澤東親切地拉著一位麵容清臒的老先生的手,向起身迎接的
江青、毛岸青、李敏、李訥等家人和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這是我的九
哥。是我的姨表兄。”他接著又說:“沒有他,就沒有我。”新中國建立以後,
毛澤東一直擔任中共中央和國家、軍隊的重要領導職務,日理萬機。但有時偶爾
有閑暇,他仍不時約見湖南省在京的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和知名學者。常受到邀請
的有章士釗、齊白石、程潛、仇鰭黎錦熙等老先生們。我曾祖父這時亦常常被邀
請赴中南海毛主席住所一聚。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當時擔任政務院總理的周恩來,曾有意請王季範出山,
到教育部任職。曾祖父提出自己不從事具體工作,但願意為國家建設出謀劃策,
當當顧問,以貢獻餘熱。不久,周總理簽署了任命王季範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
院參事的任命書。

王季範自就任政務院參事後,認為既然當了參事,就要有所貢獻,絕不能屍
位素餐,無所事事。當時陳毅元帥的堂兄,曾在國民黨軍隊中擔任過中將的陳修
和先生,也在政務院參事室供職。曾祖父與陳關係很好,經常和他共同研究討論
問題,有時還合作撰寫考察報告和建議書。

建國初期,我國修建了成昆鐵路等好幾條重要的鐵路線,王季範和陳修和兩
位老人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就修建和施工提出了多項有價值的建議。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曆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麵對博大精
深的中華文明,王季範心中始終充滿自豪感,但他又決不是一個守舊泥古的腐儒。

  曾於清朝末年擔任過“禦醫”的施今墨老先生,是北京“四大名醫”之一。
曾祖父與他時常往來。

  通過與施老先生的交往,王季範深刻地認識到,中醫實在是大精深,是中華
民族幾千年來無數先賢智慧結晶,是真正的國之瑰寶。但中醫也確實存在著自身
的局限和不足。例如麵對急症和傳染類疾病,它就不及西醫有效。

  經過和施今墨的深入切磋和虛心請教,並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王季範和施
今墨聯合提出了中西醫結合是中國醫療的發展方向的建議。後來,中西醫結合治
療疾病的觀念,漸漸被醫學界所接受。現在,即使在歐美,也已經有不少醫生在
行醫中,使用中醫的某些療法,中藥也越來越多地被西醫采用。



  王季範是一位非常看重情義,也很念舊的老人,對過去曾經一起共事、同
學、同鄉的一些老朋友,他總是盡自己所能,多方予以照顧和關心。這裏,我披
露一首他為自己的老友和同事袁吉六老人的遺孀戴長貞女士申請補助金,而特意
寫給毛主席的打油詩,作為一件有趣的軼聞。

袁吉六是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上學時的國文授業恩師,教了毛澤東五年半
的國文。毛澤東曾對到陝北革命根據地采訪他的美國著名記者愛德加。斯諾深情
地回憶這位老師對自己的悉心指導,說他之所以能輕鬆地撰寫還算過得去的古文,
多虧了袁先生當年的教誨。毛澤東當時還不知道,這位袁先生已於1932年因病不
幸去世了。

解放初期,王季範得知袁老先生的夫人戴長貞女士,年邁體弱,但家中卻是
經常連吃的東西都沒有。了解到這些情況後,作為老朋友的王季範,心中很是焦
急。他立即動筆給毛澤東寫下了如下一首打油詩,托人轉交給主席,詩曰:

  袁胡教學有何奇①,橫掃千軍筆一枝。

一字千金何處報,其妻老病絕糧時。

注①袁吉六蓄須,人稱袁大胡子。

毛澤東收到王季範的詩,和隨詩一起轉來的陳述戴長貞近況的信後,感慨萬
端,唏噓不已。他當即提筆寫信給當時擔任湖南省省長的王首道:“……擬請湖
南省政府每月每人酌給津貼、米若幹……”用以供養王季範信中提到的袁吉六夫
人戴長貞等三位對湖南省教育事業有卓越貢獻的湖南教育界老前輩。



  由於王季範和毛澤東的特殊關係,以及他對毛澤東一生成長道路的深刻的
影響,毛澤東對自己這位表兄是非常敬重的,他們的情誼非比尋常,持續了一生。
這裏講幾件發生在他們倆人之間的軼事。

全國解放後,王季範被接到北京,開始時沒有合適的住處,暫時棲身在北京
飯店。

  一天,毛澤東來北京飯店探望表兄。談話間,主席感到口渴。這時,身邊的
衛士立刻取出帶來的一個水瓶,遞給毛澤東喝水。

毛澤東剛喝兩口,就發現表兄麵露不快的表情,忙放下水瓶,問王季範何故。
王季範直言相告:“主席,你我兄弟之間,難道還如此的見外嗎?”旁邊的警衛
連忙解釋說:“不是!不是!因為現在特務活動猖獗,為了主席的安全,組織上
特意作出了規定,這是我們的紀律規定。”毛澤東笑道:“哪有這麽危險!”說
罷,就拿起飯店桌上的茶杯,自己倒了杯水喝了起來。

他們在一起時還經常回憶起早年在湖南的一些往事。

當時,毛澤東遠離家鄉,隻身一人在省城長沙求學,課餘他常到表兄家來請
教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有時毛澤東登門的時候,卻正趕上王季範外出,他進門問
過九嫂(曾祖母),得知九哥不在家後,就隨手掏出身上攜帶的書本,一聲不響
地坐在一邊埋頭看起來,直到王季範由外麵回來,才就書中問題向表兄虛心地請
教。回憶起當年的這些溫馨往事,兩位老人常常相對露出會心的微笑。

建國後,王季範除長期擔任政務院(後改名為國務院)參事外,還連續當選
為第一、二、三屆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積極地參政議政,為祖國的發展
和建設事業建言獻策。

1972年7 月11日下午,王季範病逝於首都北京,終年88歲。

  7 月 14 日下午,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他的學生、湖南省副省長周世釗致悼詞。

  作為王季範先生表弟的毛澤東主席,心情非常悲痛。他敬獻了一個花圈,花圈的飄帶上寫著“九哥千古/毛澤東敬挽。”

  據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說,那一整天,主席都神色黯然。

————————————

  王季範,字邦模,生於1884年11月,湖南湘鄉人,是毛澤東的二姨媽文六妹
的次子,與毛澤東是親姨表兄弟。

  他既是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老師、學監,又是交誼甚深的摯友。

  毛澤東從兩歲多便寄養在外婆家,他和在這裏讀書的表兄王季範同是外公、
外婆的掌上明珠,老人將他們與自己的孫子們並列排行,王季範排行第九,毛澤
東排行二十三,他們食同桌、寢同床,宛若親生兄弟。

  王季範從小聰明伶俐,在八舅文玉欽的嚴格要求和督導下,古典文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尤其對古代詩詞有極深的愛好。

  當時,毛澤東對讀書識字發生了興趣,成了私塾裏的一名“旁聽生”。王季範常常在課堂內外教毛澤東讀書識字和背誦詩文。

  王季範還經常帶著表弟到龍頭山上去采山菜,摘野果,幫助舅父喂豬、放牛
、拾糞,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每逢天晴月朗的夜晚,表兄弟們便聚集
在門前的打穀場上盡情地嬉戲。

  1898年,10多歲的王季範考取了東山書院,臨行的頭一天,王季範將自己已
讀過的書清理好,把它送給了表弟毛澤東。他叮囑表弟:要聽外婆和七舅、八舅
的話,好好讀書習字,長大做個有用的人。

  王季範在湖南長沙優等師範畢業後,受聘於湘鄉駐省中學任教。恰在這時,
他得到毛澤東有意到省城就讀的消息,便給表弟捎信,促其盡快成行。

  入湘鄉駐省中學之初,毛澤東麵臨的第一大難題是交學費。

  這一大筆錢,對於來自偏僻山區農家的毛澤東來講,是很難交納得起的。為保證表弟按時入學上課,王季範向教務課出具了欠據,保證40元學費從自己的薪水中逐月扣除。

  學費問題解決了,還有住宿的困難。

  當時,王季範的住房很窄,但還是騰出一間房給毛澤東住,而他和妻子、小孩則擠在一起。僅有一張條桌,也是與毛澤東共用,每天晚上,他總是等表弟完成功課後,才開始批閱作業,直到夜深人靜。

  毛澤東在王季範的家裏居住了兩年多時間。在這裏,王季範和妻子精心照料毛
澤東的飲食起居,使身處異鄉的毛澤東如同生活在家裏一樣方便自如。更為難得
的是,與表兄相處,使毛澤東學到了許多讀書治學的經驗,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事
的道理。

  1913年春,毛澤東考入湖南省第四師範學校,稍後,四師與一師合並。1915
年,王季範受聘到一師任教,並擔任學監。他們既是表兄弟,又是師生,交情自
然更深了。

  當時,毛澤東等有誌青年,深受新思潮的影響,積極組織和領導革命活動,
因此也常惹出一些“禍”來,多是王季範出麵予以保護,他才化險為夷。如1915
年,毛澤東等人在一師發起了驅逐校長張幹的運動,張幹要掛牌開除以毛澤東為
首的17名“鬧事”學生。後來,是王季範和楊昌濟、徐特立、方維夏等先生出麵
,召集了一個全校教職員會議,為學生鳴不平,對校方施加壓力,才使張幹不得
不收回成命。

  1925年8月,帶病回故鄉韶山開展農民運動的毛澤東,遭到反動軍閥趙恒惕
圍捕,韶山的***黨員事先得到情報,掩護他秘密轉移到長沙。當晚,毛澤東
前往王季範家裏,要表哥幫他準備幾套換洗的衣服和一些盤纏,以作前往廣州之
用;還委托王季範設法通知在韶山的夫人楊開慧,要她攜孩子岸英、岸青隨後前
往廣州。考慮到自己與毛澤東的親戚關係盡人皆知,為確保表弟的安全,王季範
即將他安排在政治上比較可靠的湘鄉籍教師譚泮泉處住宿。第二天清晨,毛澤東
裝扮成商人模樣,由韶山地下黨護送南下。

  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前,曾專程與王季範告別,說他這次要出一趟遠
門。王季範沒有料到,此次分手,彼此離別竟長達二十餘年。

  在漫長的歲月裏,王季範對毛澤東夢繞魂牽,深為表弟的安危擔憂。他從表
弟毀家興國的壯舉中,看到一種高尚的人格力量,看到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
***人的優秀品質,繼而看到了中國的希望與曙光。從此,王季範將對毛澤東
個人的感情,轉化為對毛澤東領導的正義事業的同情和支持,他不僅從微薄的薪
水中拿出錢來讚助進步學生和教師進行革命活動,還利用講壇向學生宣傳***
的抗日主張。

  1937年秋,王季範經過一番周折,把唯一的愛子王德恒送到了延安———毛
澤東的身邊,直接投身於抗戰的洪流之中。

  解放初,王季範出任湖南行政學院副院長和省文史館專員之職,並被選為第
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經周總理親自提名,毛澤東同意,王季範於1952年受聘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
務院參事,並定居北京。

  1972年7月,王季範先生在北京逝世,終年88歲。其時,年近八旬,身患多
種嚴重疾病的毛澤東,得知這一噩耗後,悲痛不已!

  毛澤東讓身邊的工作人員特地訂做了一個花圈,在花圈的飄帶上赫然寫著:

  九哥千古/毛澤東敬挽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