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曆史上真正的香妃 傳說中香妃的真實陵墓(組圖)

(2007-08-30 14:03:15) 下一個
傳說中香妃的真實陵墓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香妃

  香妃的正式封號是容妃,香妃並不是真實的。香妃作為乾隆皇帝的一個普通的妃子為什麽知名度這麽高?主要是謎太多,一個是葬地一謎、身份之謎、身體有沒有香之謎、文字之謎,謎越多知名度越高,如果這個人誰都清楚這個人就不會被大家所關注了。關於她的謎到1979年基本上就解開了,容妃死以後並沒有葬在裕陵,而是葬在裕陵西側的妃子園,那裏葬了一個皇後、一個皇貴妃,兩個貴妃、六個妃、十二個貴人、四個常在,香妃也是容妃,就是其中的一人,因為她知名度高,裕陵妃子園就叫香妃陵了。

  1979年9月,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對這個清東陵進行了修繕,10月2日正在清東陵維修寶頂的時候,其中有一個人從香妃的寶頂前麵過,突然發現寶頂的台階塌陷了一個大洞,立刻就報告給工頭,工頭馬上報告給清東陵的保管所所長。同時派工人把洞口采取一些安全措施,有許多磚頭要掉不掉,懸在空中,他采取特別措施不讓它繼續往下掉。當時的保管所是寧所長,我當時也在辦公室,當時寧所長帶著我,因為我是專門搞這些研究的,帶著我馬上趕到現場,當時到香妃寶頂前的洞口一看,原來這些台階的條石塌下去了。

  為什麽塌下一個洞呢?香妃墓建國以前被盜過,盜賊為了掩人耳目,盜完以後把盜口用木頭棍棚上,就好像沒有盜過,但是木頭棍時間長了糟了,恰好那個時候木頭棍糟了就漏了。我們從洞口往下看就看到了容妃的地宮的石門,都是用巨石雕刻的,門半敞著,裏麵有一人多深的水。當時所長立刻告訴大家,誰也不許輕易進地宮,洞口做好現場的保護,馬上用最快的方式向國家文物局、向省文物局、向縣文教局報告這種情況,請示怎麽辦。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陵墓通道

  第一道圈就是罩門券,第二券是門洞券,第三道券就是紫券,第五道券就是金券,金圈就是真正的地宮。當我們踩著腳手板進入金券以後就發現這個棺床上有一具棺槨,本來棺槨應該南北放,棺材的尾部朝南,棺槨的頭朝北,但是我們發現棺裹橫著放了,明顯的這是盜賊把棺槨的位置移動了。

  我們到地宮以後不僅發現地宮棺槨的位置被移動了,而且地宮棺床上到處扔的都是破爛衣服,而且棺床上還有沒有被燒盡的鬆枝鬆塔,還有灰,這說明當時盜賊是靠燃燒鬆枝鬆塔照明的。同時發現棺床上扔了許多人的肢骨,再詳細一看棺槨,這個棺槨一側有一個長175厘米寬70厘米的長條大洞,通過這個洞往裏一看裏邊空空如也,什麽也沒有,棺底部隻有薄薄的一層瘀泥。清朝的棺槨製度是內外兩層,外層叫槨,內層叫棺,皇室從大到小的人物都是棺槨兩層,但是這個隻有槨沒有棺,棺槨之謎就是一個謎。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香妃的法辮

  在地宮裏找到其他肢骨,唯獨沒有發現頭顱,我不死心,我站的下邊腳手板上在灰漿裏麵探找,發現裏麵有個硬物,但是在泥漿裏看不到,我用鐵鍬把它弄到跟前,用手在泥漿裏麵一捧一看就是頭骨,我當時激動不已,人一般都害怕,但是我們非常激動。這說明香妃確實葬在這兒了,有肢骨有頭骨,而且還發現了她一條長85厘米的法辮,頭發已經花白了。同時發現一些殘存的遺物,比如她死的時候戴的一個吉祥帽,就是一個帽襯。另外裏麵還發現了貓眼石,死者身上有貓眼石起碼是妃以上的,隻有貴妃、皇貴妃、皇後以上,發現貓眼石也說明起碼她是妃。

  另外在她的遺物當中也發現的一些文字,在哈達的一個機頭上裏邊有“江寧製造臣成善”,江寧製造和製造者的名稱,通過查史料這些人就是乾隆時候的官員,這說明當時香妃死的年份,如果是乾隆60年的說明香妃在乾隆60年才死的。通過出土的文物考證,死者第一是少數民族的,第二信奉伊斯蘭教的,第三死的年代與曆史記載的也是完全符合的。通過這個地宮的清理,證實了許多專家學者提出來的乾隆皇帝的容妃就是傳說的香妃。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寢宮宮門

  純惠皇貴妃蘇佳氏,生皇3子循郡王永璋、皇6子質親王永瑢,乾隆25年4月19日去世,葬入地宮。

  皇後烏喇那拉氏,是高宗的第二位皇後,乾隆30年隨高宗南巡時失寵,當即被遣返回京,乾隆31年7月14日,崩,僅以皇貴妃禮葬入地宮,居於純惠皇貴妃左側,享殿祭饗時,還不給她準備祭品。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嬪妃塚

  分散建有寶頂34個,分作五行:

  南起第一行葬2位,從東往西分別是穎貴妃巴林氏(嘉慶5年卒,年70歲)、婉貴妃陳氏(嘉慶12年卒,年92歲)。

  往北第二行葬7位,從東往西分別是容妃和卓氏(即傳說的香妃,維吾爾族人,乾隆53年卒)、豫妃博爾濟錦氏(乾隆38年卒)、忻貴妃戴佳氏(乾隆29年卒)、慶恭皇貴妃陸氏(乾隆39年卒)、舒妃葉赫那喇氏(乾隆42年卒,年50歲)、愉貴妃珂裏葉特氏(生皇5子榮親王永琪,乾隆57年卒)、循貴妃伊爾根覺羅氏(嘉慶2年卒)。

點擊圖片進入第一頁
嬪妃塚

  往北第三行葬9位,從東往西分別是敦妃汪氏(生皇10女固倫和孝公主,曾因擅殺宮女被降為嬪,嘉慶11年卒,年61歲)、芳妃陳氏(嘉慶6年卒)、恂妃、慎妃、儀嬪、誠嬪、怡嬪、恭嬪、白貴人。

  往北第四行葬11位,從東往西分別是金貴人、寧常在、新貴人、福貴人、張常在、秀貴人、揆常在、瑞貴人、慎貴人、武貴人、平常在。

  往北第五行葬5位,從東往西分別是壽貴人、順貴人、陸貴人、鄂貴人、晉妃富察氏(道光2年卒,是最後一位葬入妃園寢的人)。

——————

 曆史上真正的香妃

香妃

  香妃的故事曆來非常迷人。傳說她“玉容未近,芳香襲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別有一種奇芳異馥,沁人心脾”。是新疆回部酋長霍集占的王妃,回部叛亂,霍集占被清廷誅殺,將軍兆惠將香妃生擒送與乾隆。但香妃心懷“國破家亡,情願一死”之誌,始終不從乾隆,最後被太後賜死。死後,將其運回家鄉安葬,故新疆喀什有香妃墓。

  然而傳說再引人入勝,也與曆史事實相去甚遠。真正香妃其實是乾隆四十一位後妃中唯一一位來自維吾爾族的女子,宮中賜號曰“容妃”。乾隆十五年入宮,五十三年壽終正寢,享年五十五歲,葬清東陵的裕陵妃園寢內……

  香妃的傳說

  據傳聞,乾隆中葉,清軍入回疆,定邊將軍兆惠俘獲一回部王妃,此女子天生麗質,更奇的是她身體會散發異香,人稱香妃。乾隆帝對她大為傾心,執意納之為妃,為討其歡心,特在西宛建造一座寶月樓,供香妃居住,並常親臨探視,希其順從。然而香妃性格剛烈,誓死不從,並身藏利刃,表示不屈決心,還時常因思念家鄉淒然淚下。皇太後得知此事,召見香妃,問她:“你不肯屈誌,究竟作何打算?”香妃以“唯死而已”相答,太後說:“那麽今日就賜你一死。”香妃頓首拜謝,於是趁乾隆帝單獨宿齋宮之際,命人將香妃縊死。

  太後處死香妃的原因,除了上述為成全其名節外,另有說是太後擔心自己的兒子弘曆(即乾隆帝)為香妃所害,還有說由於香妃受乾隆帝寵愛,諸妃妒忌,向太後進讒言,太後聽信讒言而加害香妃。香妃死後,乾隆帝悲傷不已,最後以妃禮將其棺槨送往故鄉安葬。此說在清末民初流傳頗廣,出現不少敘述香妃故事的戲曲說唱、小說詩歌,繪聲繪色,淒婉動人,使不少人對香妃傳聞信以為實。1914年故宮浴德堂展出一幅以《香妃戎裝像》為題的清代女子戎裝油畫像,於是傳說更甚。

  有學者認為,香妃就是容妃。曆史文獻與考古發掘都有關於容妃的史實。

  《清史稿·後妃傳》記載:“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劄賚女。初入宮,號貴人。累進為妃。”據學者考證:容妃(1734-1788年),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生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比乾隆小23歲。容妃進宮時間說法不一:一說是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春入宮,年27歲。初為貴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冊封為容嬪,年29歲,每年例銀300兩(相當於知縣的五倍),她的哥哥也被封為輔國公。

  乾隆三十年(1765年)南巡,容嬪隨駕到過揚州、蘇州、江寧(南京)、杭州。乾隆特意按回部習俗,賞她羊肚片、燉羊肉等食物。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冊封為容妃。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春,容妃隨皇太後、乾隆東巡,遊覽泰山、祭拜孔廟,路上受賞回回餑餑等食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容妃隨乾隆到盛京,在塞外中秋之夜,受賞“奶子月餅”。到達木蘭圍場,乾隆獵獲野豬和麅子,賞眾妃野豬肉,而賞容妃麅子肉。乾隆為容妃安排了回族廚師,為她做回俗清真飯菜如羊肉餛飩等。

  乾隆帝還為容妃修建寶月樓。清朝在乾隆以前,沒有回族妃嬪的先例。容妃以回部女子至清朝,乾隆不把她安置在後宮,特營建西苑寶月樓,作為金屋藏嬌之所。樓南隔街建“回子營”,修禮拜寺。乾隆禦製詩中,有關寶月樓的詩很多。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夏月,詩雲:“輕舟遮莫岸邊維,衣染荷香坐片時;葉嶼花台雲錦錯,廣寒乍擬是瑤池。”此以嫦娥比擬容妃。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新年又做詩雲:“冬冰俯北沼,春閣出南城。寶月昔時記,韶年今日迎。屏文新茀祿,鏡影大光明。鱗次居回部,安西係遠情。”乾隆自注:“樓近倚皇城南牆。牆外西長安街,內屬回人衡宇相望,人稱‘回子營’。新建禮拜寺,正與樓對。”

  當時,八旗以外的所有百姓都住外城。惟獨回子營近在咫尺,依靠九重。這是乾隆愛屋及烏。乾隆為容妃興建寶月樓的原因是:

  第一.言語文化不同。容妃講維語,不便與諸妃嬪住在一起交流,特隔於南海最南之地,其地又距外朝之外垣。這裏同皇宮既聯係又分割,環境幽雅,湖水漣漪。乾隆會維吾爾語,可以同容妃用維語直接交談。

  第二.飲食習慣不同。皇後的正宮坤寧宮兼作薩滿祭祀的場所。坤寧宮每日進豬兩口,在神案上宰豬,在大鍋裏煮豬肉,祭祀敬神。元旦祀神,皇帝、皇後行禮;春、秋兩大祭,皇後亦到,妃嬪自當侍從。而最尷尬者,則為後妃受胙(zuò),是一種豬肉米飯,這是回教徒所萬萬不能忍受之事。將容妃單獨安置在另一個生活區域,生活上很是方便。

  第三.生活風俗不同。維族的衣服、裝飾,同皇宮的後妃、宮女都不同。皇宮除禦花園外,別無遊觀之處。乾隆築寶月樓於瀛台之南,則隨時可以駕幸西苑,而不必如臨圓明園,路途既遠,又煩出駕。容妃在這裏則可免去其他妃嬪爭寵之擾。

  第四.宗教信仰不同。滿族的宗教是薩滿教,乾隆又崇奉喇嘛教。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要做禮拜。容妃所居之地,隔長安街而對回子營,建回教禮拜堂及民舍,並使內附之回民居住,屋舍皆沿襲回風。容妃站在樓上,可以望見對麵的“回子營”,遙望瞻禮,以解思念之情。
 
  也有人指出,有關香妃事跡僅為傳說而已,並非曆史事實,根本不存在香妃其人。

  乾隆帝先後有嬪妃四十多人,隻有容妃和卓氏來自葉爾羌(今新疆莎車)回部,一般認為她就是傳說中附會的香妃,但實際上容妃並不是被掠進宮的。和卓氏是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爾的後裔,生於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屬和卓旗。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定邊將軍兆惠平定回部,和卓氏親屬因配合清軍作戰有功而受封,並到京師定居,和卓氏也隨同到京師。

  後和卓氏被選入宮,乾隆二十七年五月被封為容嬪,乾隆三十三年六月,晉升為容妃,時年三十五歲。容妃深得乾隆帝寵愛,曾隨乾隆帝東巡、南巡,特允於宮中著本族服裝,專配回回廚師。史籍與檔案中,也未見容妃有體散異香的記載,更無被皇太後賜死的結局。可見,容妃並無傳說中香妃的曲折經曆,她不是香妃。另外,有史料證明,乾隆帝下令在西苑建寶月樓的目的不是為容妃(或稱香妃),從時間來看,寶月樓建在容妃進京之前,當時乾隆帝怎麽知道和卓氏進京並能為己所愛?那幅清代女子戎裝像的命名,也是極不可靠的。所以香妃事跡純屬子虛。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十九日,容妃因病去世,年55歲,葬清東陵。至於“香妃”之名,不知何時而起。今新疆喀什有香妃遺棺,當地傳說是從北京運回去的。容妃應是民間傳說的香妃。香妃與容妃是一人還是兩人,學界看法尚不一致。

  此外,關於容妃墓的地點,一為喀什噶爾(今新疆喀什),一為河北遵化縣東陵。容妃一人怎葬兩地?傳說當年容妃去世後,其遺體由靈轎運送到喀什噶爾東北郊的伊斯蘭墓群下葬,一架“馱轎”還停放墓側。河北遵化縣馬蘭峪清東陵裕妃園寢中,亦有一座容妃墓。1979年10月被發掘,地宮有兩個券堂組成,均為拱券石結構。在金券的寶床上,停放一紅漆棺木,棺幫為盜墓人砍開一大洞,棺中已空,棺頭正中有數行回文文字,意為“以真主名義……”

  棺木西側有一頭骨,西北角又有一根八十五厘米長的花白發辮、青緞襯帽、包頭青紗等,還有一些龍袍殘片和幾件織物,織物上織有“江南織造臣成善”、“蘇州織造臣四德”等字樣,墓中還存有如意、荷包、珍珠、寶石、貓眼石、鑽石等。棺頭文字表明墓主為伊斯蘭教信徒,龍袍和貓眼石等證明其身份為妃子,由花白發辮推斷死者為五十五歲左右,織物上“四德”、“成善”皆為乾隆五十三年的織造官,可見這才是真正的容妃墓。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