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中歐十國遊,散記散議

(2014-08-27 09:58:21) 下一個
中歐十國遊,散記散議
壁上觀者 2014年8月
       當前的生活態度,倡行活在當下,而講到出行旅遊,想著要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這一次中歐之旅,應屬此類。自2014-8-10日,訪中部歐洲8國20城至8月23日。跟團“歐來歐去”goeurogo.com
基本上是走馬觀花,可巧一路天好, 所到之地, 皆有觀感,自感填補了一項人生閱曆。
為了不致太盲目,都盡量買一本當地的介紹彩冊,現在多數都有中文的了,比買什麽紀念品都值。回頭細細讀來,更使這次旅程加分加料。
整體感覺最為不便的是上廁所難,公廁少,常常要排隊,大都要收費,最多一次是1.5歐元,東西 歐都如此,太不人性化。
社會環境方麵,其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東德部份是曾經在蘇聯管治下經曆幾十年社會主義的國家,有明顯的粗陋建築與場景。人民的情操舉止也同樣被鬥爭哲學洗搓過,不過他們並沒有在經濟上暴發。與西方國家相比,看上去沒有什麽流棄於市的外來移民,沒有太多的流浪者和乞丐,表情嚴肅冷漠,商業不發達。人民沒有那麽休閑,也沒有西方那些另類怪象。
最大的印象卻是題外話 ---- 遊客滿坑滿穀以中國人為主。旅遊點裏,中文招牌;名牌店裏華人雇員;街上中餐館。已顯現人口大國在經濟發達後的擴散景象。成批的大陸遊客,以慣有的粗卑形骸招搖突湧。應該和中國人前往世界經商和移民的情況相類似。這一波中國潮,還將持續多長時間?世界總是平衡的。
布拉格,布達佩斯,一路走來進入奧地利的維也納和薩爾茨堡,這是音樂的聖地。對於聽了幾十年古典音樂的人,真切有朝聖的心境。
維也納,遍布了神聖羅馬帝國到奧匈帝國的皇庭。需要讀了曆史再來住上一周才可再次領略。基本上我們這次遊曆的中歐,都是統治800年之久的哈博斯堡王朝的領地, 從城堡廟宇的恢宏堂皇,可見後期特蕾莎女皇和弗朗茨二世(茜茜公主之夫)的建樹頗豐。
又訪問了薩爾茨堡,沒想到這麽富有詩意的地名,原意即是土得掉渣的“鹽城”。這裏的旅遊業開發得很周到了,遺憾街頭不少坐地乞丐,煞風景之外,也一直在佐證這次出訪我所進一步認識到的民主自由政治的缺憾。
然後來到瑞士。一路都是天人合一的旖旎美景,如詩如畫。不象是這個現實世界上的。怎麽會呢?細品之下終於悟出一點點真諦來。
看路邊的居所場景,可以推想幾百年來一直就是這個樣子,幾乎沒有與時俱進的痕跡。木房子的櫞子窗欞都老得發黑了,可因為當初用料打造得精致,仍然整整齊齊,窗台上一定排列著盛開的鮮花。幾乎看不到車道,天線,甚至電線。牛羊也還放養在山坡草地上,住在那裏的人們應該還用最傳統的方式製作奶酪和用具。他們守拙,守得很自在,看樣子還可以繼續這樣千年延續。這是怎樣一種浮燥社會裏的人們學不來的淡定啊?其實浮世裏的人們也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去賞識這種精致,瑞士手表基本上堅持用機械製法,仍吸引無數買家,其實如今的科技早已使這種機械從技術上毫無必要了。
我所知,很多名人,終極理想是到瑞士的湖邊別墅來養老,比如盧梭,卓別林,和文學傳記中人們的企願。那麽已經在這裏生活的居民,豈不讓人羨慕而不在乎喧鬧的世界?
這種出世的態度也讓他們的民族在多次無謂的戰爭中保持中立而不受侵害。從他們堅固聳立的城堡可知,他們可是驍勇不屈的山民,軍事訓練素養和裝備曆來名聲在外。但這種自保自持的生存方式,遠遠好過那些打來打去的無厘頭梟雄,如凱撒,拿破侖,希特勒之流,因為這些戰爭野心家帶來的都是破壞和災難。這次參觀中歐古跡,幾乎都在二戰中被炸過,甚為可惡。
從瑞士進入意大利,景象轉變就象舞台變換布景,瞬間從童話世界變到了破落鄉村。從米蘭到Verona,看到不少古羅馬的遺跡點綴在沒落的現代城市裏,失落感隨時呈現。Verona是所謂羅米歐與朱麗葉的故鄉,那個保存尚可的圓形鬥獸場以及高高的古城牆最有古羅馬氣勢。
長驅向南500公裏來到羅馬城,最有意思的我們離開大隊參觀人群,而徒步爬上了梵蒂岡大教堂的圓頂塔尖,穹頂裏麵彎彎曲曲的石級昏暗狹窄,爬了一段還有一段,沒完沒了,好象永遠到不了頂,讓我們體驗到古代聖徒們的虔誠與艱辛。帶有獵奇的剌激。而最後在穹頂尖上俯覽整個羅馬城時,滿身心的疲憊與期盼終於換來了天國般的開闊壯麗。想到教皇大人就在腳下辦公,真應尊稱為陛下或是足下?謝謝這個機會和經曆。
從現代意大利人身上,已很難看出羅馬公民進取和豪壯的影子,有的是傳統散漫自在的生活,都市社會明顯受到劣等移民的侵害。這是西方世界一種為禍不小的隱患。各個城邦的偉大建築,曆經了上千年洗禮,必令人發思古之幽情,沿途鄉間,數不盡的山頭城堡和教堂,看似仍未被遺棄。沒有多少現代建築點綴其間,這些宏偉建築必是由大批苦力長期勞作所成。世界各地原生態人類社會都呈現這種狀況。以族群王者統治部眾,是延續靈長類群居生存方式的原生態,而征服與奴役就成了達成社會契約製以前的常態,所以會出現以奴役為代價的宏偉建築。遍觀埃及,瑪雅,巴比倫,中國,和西方的教堂和城堡。這才讓人感悟到現代人享受平等自由的珍貴。
在羅馬和巴黎的郊區,都發現有外來戶居住的棚戶村,類似於南美的貧民窟,是新近搭建的,令人吃驚。有的甚至還形成街道,是用各式廢棄紙箱木板搭成的。政府將怎樣處理?在民主自由政體裏是個難題。
佛羅倫薩,是米開朗其羅和但丁的家鄉。市政廣場健碩而又張揚的裸體雕塑繪形繪色,代表了文藝複興的肇始。建了幾百年的百花大教堂是用各種天然顏色的大理石精心打造,不象是別的宏偉大教堂那樣僅隻鎮懾人心,還有令人目炫的技藝誇耀,據說是也有和威尼斯共和國等攀比高下,爭霸海上的意味。
接下來到比薩,即使沒有斜塔,那一處建築群也是相當可觀的。
最後一程,是沿著地中海北岸蜿蜒而行的,如在畫境。聽聽這些地名,都是以前歐洲貴族休養度假的勝地:熱那亞,蒙地卡羅,尼斯,戛納, 晚宿阿維濃 Avinion, 這個名字很文藝,是普羅旺斯的代表性地方,一定在法國小說裏看過多次。網上一查,另一出名之處就是畢加索的名畫阿維濃的姑娘。
末晚回巴黎住,下車地是第13區的意大利廣場,周邊很多越南餐館,競爭使得性價比很高。次晨出了小旅館,竟然發現旅館旁邊的牆上有周恩來的銅雕銘牌,他於1922~1924期間在這個Godefroy的小客棧居住,90年後,偶然間我也住了一晚。法國是平民革命的發源地,也是各國革命者的聚集地,柬埔寨波爾布特一眾都是這裏培育的革命者,他們曆來不知革了多少無辜的人命。縱觀曆史,沒有一場革命給人民帶來好運的。隻是仍有人前赴後繼。
趁著上午天好,沿著Vicent Auriol,來到了塞納河上的 Pont de Bercy 橋。 路上喝了法式咖啡,略帶酸味,卻別有滋味。正好有街心市場,供給附近居民的吃用,其中的海鮮品很誘人的,大部品種並沒見過。下午就去機場,直飛溫哥華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