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留守女孩一首歌 唱得幾個大男人淚長流

(2010-10-29 09:40:17) 下一個

小演員在片場

  中國有3800萬留守兒童,為了更好的生活和家庭的未來,他們的父母遠離家鄉走入城市。與雙親分離留守在家,孩子們有著怎樣的心路曆程?他們麵臨著哪些困難?怎樣才能讓他們擁有一個最好的未來?由四川青年誌願者協會監製、愛有戲公益劇社拍攝的我省首部關注留守兒童的公益電影《最好的未來》在邛崍拍攝期間又會遇到怎樣的艱辛與感動?

  一架電子琴引發的思考

  《最好的未來》的創作靈感,還要從一架電子琴說起。

  愛有戲公益劇社成員劉飛熱衷公益,從2006年起,她開始資助邛崍一名叫倪小琴的10歲留守兒童,小琴是一個乖巧的女孩兒,不久後,劉飛送了一架電子琴給她作為禮物。1年後,兩人再次見麵,小琴拿出電子琴,請劉飛欣賞自己的練習成果。“音樂美得讓我驚訝,但小琴的指法完全不對。這1年來她都是按照自己的辦法在練習彈奏,因為沒有人教她。”這件事深深觸動了劉飛,回家以後,她開始思考關於留守兒童的一切。

  “目前,社會對於留守兒童的關愛,很多都停留在物質上。但據我了解,這部分孩子大多缺乏父母的關愛,缺乏正確的成長方向,他們更需要的是包括精神層麵在內的多方麵的關懷。”劉飛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這樣的感受在劇組拍攝工作啟動後更加強烈。“拍戲間隙,我們曾給孩子們做了一次簡單采訪。當問他們最喜歡的人是誰時,19個孩子,沒有一個人提到爸爸或媽媽。”

  劉飛說,拍這部戲,就是要告訴社會,告訴這些孩子,怎樣才能帶給他們一個最好的未來。

  一首歌帶來心靈的震撼

  8月11日,劇組一行28人帶著由四川青年誌願者協會劃撥的兩萬元拍攝經費,駕著4輛車從成都前往邛崍。

  當天下午,《最好的未來》小演員海選在邛崍市夾關鎮文化站進行。60多名當地的留守兒童參與了海選,孩子們的表演給劇組帶來驚喜。作為評委的王晶回憶說,當時他拿出一個空的礦泉水瓶,遞給一名小男孩,讓他來一段即興表演。“孩子拿著瓶子跑到我麵前,抱著我的腿,用乞求的目光望著我說:‘叔叔,把瓶子給我吧!我賣了錢要到廣州看爸爸!’……這與我們劇本中的一段戲不謀而合,沒有人告訴過這個孩子,他讓我們感受到了真實。”

  海選時,小琴也來了。她的一支歌,讓大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趴在你的肩上,能說悄悄話,依在你的懷裏,就到了家……”這首歌名叫《媽媽格桑拉》,小琴專門獻給在外打工的媽媽,這個14歲的女孩兒唱得談不上專業,但她的歌聲仿佛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質樸,真實,牢牢地抓緊了每一個人的心。曲畢,全場鴉雀無聲,3位評委並未像此前一樣立即作點評,而是埋著頭,齊齊閉上紅紅的眼睛。編劇楊勇低著頭走出大門,蹲在門口點燃一根煙,眼淚奪眶而出,在他身旁還有3個劇組的男演員。4個大男人,就這樣一言不發地蹲在地上,任由淚水洗麵……

  “這一刻,我們才真正感受到我們來這裏做這件事的意義。”

  一部戲感受生活的艱辛

  8月12日,影片開機。頭一天選拔出來的19位留守兒童正式組成留守兒童快樂劇團,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16歲,最小的僅4歲,《最好的未來》是孩子們的第一部作品。

  拍攝是艱苦的,炎熱的天氣成了劇組最大的敵人,“站在太陽下,人不動也會全身濕透,3天後,劇組幾乎所有人都曬掉了一層皮。”王晶笑著說。

  除了天氣,吃飯和休息時間也讓劇組成員們吃盡了苦頭。劉飛說,由於經費有限,大家經常吃麵,偶爾一頓見了油葷,大家也相互謙讓著。最惱火的還是休息,每天的戲拍完後,工作人員先開車將孩子們一一送回家,然後每天晚上零點準時開會,總結當天工作,安排第二天的事情。每天早上6點,周寅會準時叫大家起床。每人每天的平均睡眠隻有4小時。楊向東是劇組的老大哥,這幫年輕人的幹勁讓他十分感動。

  8月16日的一次意外,讓劇組驚出一身冷汗。當天,夾關鎮天降暴雨,正在山上拍攝的王晶和演員林霖小心翼翼地駕著兩輛車下山。途中,迎麵駛來一輛農用車,幾輛車錯不開車,林霖冒雨下車查看後,回到車上向後倒車。此時,一道閃電從車旁劃過,緊接著轟的一聲悶雷,路邊一株碗口粗的大樹被攔腰劈斷,倒下的樹正巧落在林霖的車前……

  電影拍攝過半,但由於泥石流等原因,拍攝工作無法正常進行。8月22日,劇組決定回成都,等天氣好轉後繼續拍攝。臨行前,19名孩子和劇組28名成員一一道別,12天的相處,大家已經成了一家人,揮別時,不少孩子眼中掛著淚水。

  “我們決定下周末再過去,和孩子們一起把這部片子拍完。希望大家關注這部電影,因為它真誠、真實、充滿真情。”王晶說。

  (照片由愛有戲公益劇社提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