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網 中國/政經 為什麽我從特朗普上台看到的是中國的機會?
本月20日注定將是世界矚目的日子。因為這一天,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將宣誓就任美國新一屆總統。而在此前一段時間,他借助推特平台采取的那種先把魚塘水攪翻讓魚群受驚,再觀察魚群反應、伺機下手的蒙人伎倆,已經把世界搞得心裏沒底、心神不寧了。而圍繞著這一天的到來,中國國內的相關圈子、學術界和輿論界也籠罩著一片疑慮和不安。這不僅因為特朗普的反全球化特質導致國內外的全球化信奉者絕望,更因為中國的安全利益麵臨不確定。
可是在我看來,特朗普的上台,恰恰是中國的機會。
日、韓外交權威人士的判斷
我這樣講,是基於在一線和日、韓、歐洲外交權威人士的討論和交流,並同當前實際情況相映證。這些人士了解體製內政策的產生和運行,了解自己和對方。
我們先看看兩個中國的近鄰:日本和韓國對特朗普上台後局勢演變的判斷,它們同時又是美國在東亞最重要的盟國。
首先是他們對美國特朗普新政府外交政策調整的時間和特征的判斷:筆者接觸過的日韓外交權威人士均認為,美國新政府政策的調整需要一定時間,而且不至於走極端。
“特朗普團隊在執政的一年內會相對低調從事;一年後會比較張揚、公開。”因為“第一年需要先熟悉情況;同時政治、外交有其慣性,會相對低調從事,尤其在同盟關係這樣大的問題上。”
“美國政策上的改變需要很長時間,最快也要明年6、7月才能出來。”
“會有變化,但是不會做出極端的變化。有調整,但是美國要考慮到各種因素,包括經貿、政治因素,絕不可能做出對本國不利的事情。”
實際上,從特朗普和蔡英文通電話後並未在她訪問中南美洲途經美國時接見她,以及收到請求後拒絕接見達賴喇嘛這兩件事上,證明日韓權威人士的共同判斷是有依據的。
對朝鮮,權威人士認為美國將由原來的“戰略忍耐”、一味施壓,變為對話和製裁並行:“奧巴馬用六方會談的地位方式對應朝核,但是失敗了,這個辦法不行,對解決北韓問題有明顯的局限性。”“下一步特朗普將采取對話與施壓同時並行的政策。”
“韓國就要進入大選狀態。可以肯定的說,大選結束後,新政府的對北政策肯定和現在不一樣,現在隻有施壓的一麵。”
關於美國的經貿政策變化走向,上述消息來源說:美國新政府將重視雙邊貿易關係,相對輕視多邊貿易協定,並逐步以雙邊貿易格局取代多邊貿易格局。
“這樣做可以控製、保持美國對經濟的影響,這和新總統說的‘美國優先’原則,是一致的。美國新政府一定會是這樣的。”
而美日韓同盟則會相對淡化。消息人士判斷,特朗普將向日本要求對駐日美軍全額支付費用。如果安倍堅持不全額付款,最後特朗普會有讓步,“但是日本還是會增加支付駐日美軍的費用,還是比現在多。”
此外,對釣魚島、南海問題,美國不再會像過去那樣積極配合日本,“我們的判斷是,起碼會比奧巴馬時代倒退。”
另外據介紹,美國如果要求韓國增加駐日美軍費用,韓國會非常不滿,但是經濟壓力不大,因為目前駐韓美軍的費用,美韓是有分工的:美軍是承擔軍事費用部分,韓國承擔行政費用部分。實際情況是:每年韓國支付的駐韓美軍行政費用部分都用不完,有大量結餘,因此對美國要求增加駐韓美軍費用的要求,處理起來不難。麻煩在於:美國新總統退出TPP,以及傾向用雙邊貿易協定取代多邊貿易協定的、反貿易自由化的做法。
從上述權威人士的判斷看,特朗普對外政策的轉變有兩大趨勢:一是貿易保護主義,二是實行一定的戰略收縮,這個判斷也符合目前的現狀。這種走向對日韓兩國的不利之處是顯而易見的:貿易保護主義對日、韓這樣高度依賴對外貿易的國家來說,是致命的;而同盟關係的淡化對日本來說意味著難以在亞洲發揮更大的政治影響,對韓國來說,意味著對朝鮮事務的操作空間相對縮小,無論是朝美間的對話,還是美國對朝鮮實行外科手術式打擊,韓國隻能被涼在一邊。
如此,中國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據介紹,由於TPP被特朗普廢除,日本有意重新考慮中國高度重視的亞太自貿協定(FTAAP);同時,非常“期待區域全麵夥伴關係協定”(RCEP)。日本正在考慮是否與中國就上述兩個多邊貿易框架進行合作。
“目前在沒有TPP前景的情況下,不管怎麽樣,他(安倍)不得不期待其他的框架,包括RCEP。”
當然日本也有顧慮,“TPP完全失敗,中國肯定在某個經濟協定上發揮主導作用。有的西方國家可能怕這樣的情況,也包括日本吧……”
而上述韓國權威人士則表示:“經濟上美國將會搞貿易保護主義,最大的受害者是中韓兩國,我們應該合作。”“中韓兩國應該合作應對這種由特朗普上台帶來的不確定,成為夥伴國家。中韓都麵對這種不確定。”
“在自由貿易問題上,中韓要立場一致地進行合作。”他們認為這是當前中韓應對特朗普上台帶來的不確定性的切入點。
“區域全麵經濟夥伴協定(RCEP)最少要2、3年才能發揮作用,而韓中自貿協議(FTA)馬上就可以用。”
“在東亞自貿協定中,中韓可以起到引領的作用,中國可以用亞投行發揮這個作用。”
在政治上,韓國權威人士認為:“在美國東北亞再平衡過程中,韓國可以在中美間起到中間者的作用。”
特朗普新政府即將開始的政策走向,將極大地動搖東北亞原有的格局,起碼已經使它開始搖搖晃晃了,它帶來的必然後果是:中國地位的上升。而且,一貫仰賴美國的日、韓兩國因為麵對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已經開始主動把興趣轉向中國,這不是中國的機會?
聯合陣線態勢呼之欲出
除了日、韓盟國外,以歐盟和北約為代表的歐洲盟國已經比較公開地和特朗普對陣了。
當特朗普批評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時,默克爾回應:沒有必要把特朗普的每一句話都當回事;法國總統奧朗德還表示,歐洲不需要別人告訴它應該做什麽。在此以前,默克爾還針對特朗普否定“一個中國”的發言表示:德國是歐洲最發達的國家,為什麽要追隨美國?德國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還有特朗普的“英國退出北約是大喜事、北約過時了”的發言,同樣遭到飽受英國脫歐之痛和俄羅斯壓力的歐盟和北約的極端反感。
實際上,特朗普和歐洲的衝突是非常深刻的。
首先是意識形態的衝突,他的逆全球化價值觀不僅和現今當權的歐洲領導人的價值觀相衝突,也和包括媒體在內的歐洲主流社會的價值觀、歐洲貿易立國的曆史傳統相衝突。甚至包括美國主流社會和媒體,也不接受他的價值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達沃斯論壇”上捍衛自由貿易的發言之所以史無前例地贏得了歐美主流媒體幾乎一致的稱讚,正反映了當前國際社會的這種思潮。
同時,這種衝突也是經濟利益的衝突。歐洲國家大多數是小國,對外貿易對這些國家來說是經濟命脈所係,離開全球化搞貿易保護主義,這些國家無法生存,在這方麵,日本、韓國所麵臨的境況是一樣的;而美國是大國,國土麵積世界第三,國內市場就很大,自然有本錢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
還有,特朗普“美國第一”目標的實現有兩個不能缺少的前提,那就是一定要消滅歐盟和歐元,至少要極大削弱它們;同時,還必須要極大削弱中國的經濟力量。非如此,不能實現他的美國夢。
最後,他的對俄羅斯和解政策,使歐洲陷入集體安全焦慮,這在克裏米亞危機並未解除的情況下,顯得尤為突出。而俄羅斯已在積極配合特朗普,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幾天前在記者會上說:重啟與美國改善關係將成為俄羅斯今年外交的首要工作。一旦這一態勢形成,必然導致美歐矛盾進一步加深。
上述形勢,必然導致中歐的進一步親近。
歐盟中國商會董事、東北區分會會長哈羅德對筆者分析說:特朗普如果實施對俄羅斯緩和政策,默克爾必然會進一步和中國密切關係,“這對中國是有利的”。姑且不論默克爾本來就會把原來的中德之間的各種合作關係延續下去,作為歐洲領頭羊的德國,下一任總理必然還是默克爾。因為一旦德國大選開始,“不要說德國,整個歐洲都找不出可以和她競爭的政治家”。而在現今歐洲大環境下,德國的歐洲領頭羊角色是毋庸置疑的。
可以肯定的說,一旦特朗普實施他戰略收縮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轉向,向“美國第一”目標方向行進,國際反特朗普聯合陣線就要呼之欲出了,甚至連美國國內的精英階層都會加入。特朗普忘記了一個常識:老大,就要讓下麵人有錢賺,否則大家就不擁戴你做老大了。幫會組織如此,國際社會也是如此。如果你靠隻把錢往自己家裏攏而不顧別人死活來實現你的“第一”,誰還會追隨你?
一旦這一態勢形成,可以肯定地說,國際社會成員大都會很自然地來找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每年發展速度依然世界第一的中國。屆時,中國受到的世界性期盼和國際地位將會空前加大和提高。這不也是中國的機會?
麵對此種態勢,中國應該采取積極、主動和進取的攻勢,打出捍衛自由貿易的旗幟,贏得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支持,同時利用“一帶一路”、亞投行等現成的平台捍衛和實施自由貿易原則。當前尤其要在兩個方麵出手:在開放國內市場方麵,再邁出一大步,這既是國際人心所向,也有和美國爭奪外來投資,在製造業方麵展開競賽的意義;其次是要把周邊的問題解決好,主要是在亞太地區構造自由貿易機製和平台,目前中國這一地區處於絕對有利的位置,隻要拿出實際行動來展現誠意,成功的利率應當不會低,隻是對日本要充分防範。
中國是大國,絕不能像日、韓那樣完全屈服於特朗普的政策轉向,就像前不久特朗普一發狠話,日本豐田和韓國現代馬上追加在美國投資那樣百依百順,中國客觀上是做不到的。即便當時在對特朗普能否當選總統問題上判斷有誤,現在也有時間彌補,而且大家都判斷有誤,保持定力才是第一重要的,而且中國有根據保持定力。機會可以給,但你也不能無所顧忌。該鬥爭時,絕不能退讓。毛澤東那“有鬥爭,有團結,以鬥爭求團結”的名言,非常適合今天。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bo.li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