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劇情][十三棵泡桐][DVD-RMVB/410M][中字][最新校園暴力題材片]

(2007-09-10 15:53:06) 下一個
[中國][劇情][十三棵泡桐][DVD-RMVB/410M][中字][最新校園暴力題材片]BT

◎譯  名 十三棵泡桐
◎片  名 Thirteen Princess Trees
◎年  代 2006
◎國  家 中國
◎類  別 劇情
◎語  言 普通話
◎字  幕 中文
◎文件格式 XviD + MP3
◎視頻尺寸 592x320
◎文件大小 1CD 49x15MB
◎片  長 102 Mins
◎導  演 呂樂 Lu Yue
◎主  演 劉欣 Liu Xin
      趙夢橋 Zhao Mengqiao
      段文博 Duan Bouwen
◎簡  介 
劇情簡介
  本片根據何大草創作的小說《刀子和刀子》改編而成,該小說是何大草所著的“殘酷青春係列”作品中最被

年輕讀者推崇的一部。故事描寫小鎮女孩何鳳與幾個男孩子之間難以言述的情感,和發生在她18歲夏天的一段

青春故事。《十三棵泡桐》是描寫現代的一群中學生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影片對於校園及青少年的關注引

起了很大的爭議,由於涉及校園暴力及早戀等校園問題原定於今年3月公映、卻被電影局緊急叫停,院線上映遙

遙無期..
導演介紹:
  呂樂。中國電影攝影師,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1982年呂樂擔任畢業作品《紅象》的攝影之一

,呂樂通過攝影機,充分展示了西南熱帶叢林的瑰麗風景和少數民族的獨特民俗民風,特別是利用鏡頭構造故

事的能力已達到很高水平,影片在社會上引起一定的影響,呂樂開始在影壇暫露頭腳。
  1984年,呂樂再度和侯詠合作擔任影片《獵場劄撒》的攝影,這部影片台詞很少,電影語言在影片中發揮

了主導作用,曾有專家高度評價該片的攝影,這標誌著呂樂開始邁進一流攝影師的行列。拍完《獵場劄撒》後

,呂樂有幸被荷蘭藉世界著名紀錄片大師伊文思選中,擔任《風(紀錄片)》的其中一組攝影工作,雖然伊文思

最後沒有選用呂樂的作品,但經過這次合作呂樂開始接受西方的先進電影思維方式。1985年以後,呂樂先後擔

任《淨土》、《天菩薩》等影片的攝影,並擔任紀錄片《怒江,一條丟失的峽穀》的導演和攝影,該片曾獲巴

黎人類學電影節大獎。
  1992年,呂樂擔任影片《畫魂》的攝影,該片在造型用光方麵都有新的追求和突破,但忽視了影片場景轉

換後所應該注意的風格的連貫性。1993年,呂樂擔任影片《活著》的攝影,該片的攝影風格追求一種生活化的

隨意性,攝影機跟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走,光線的運用都是往自然光上靠。這種近似於西方好萊塢的攝影方式在

該片中達到了完美的效果。1995年,呂樂再度和張藝謀合作,擔任影片《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攝影。呂樂

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技術獎,並闖入好萊塢,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提名,這說明呂樂已經逐

漸向國際級攝影師靠近。
  1996年呂樂三度和張藝謀合作擔任影片《有話好好說》的攝影,在該片中呂樂延續了自己一貫的鏡頭跟著

故事走的攝影風格,鏡頭的變換使用可以說已達到極致,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爭議。《美人草》是他第一部真正

意義上的“地上電影”。
東京獲獎
中國導演呂樂執導的中國影片《十三棵泡桐》眾望所歸地獲得第1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出品方

計劃安排該片明年年初在國內上映。而“金麒麟”大獎則被法國影片《OSS117之開羅諜影》獲得。
與金獎擦肩而過
  《十三棵泡桐》根據何大草的小說《刀子與刀子》改編,是呂樂的第三部導演作品。這部影片在隻有初剪

版時就受到了包括東京、柏林在內的多個國際重要電影節中國選片人的關注,東京電影節更是在影片送交電影

局審查前就許諾該片可以獲得角逐第1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金麒麟”最佳影片的機會。然而,最終影片與“金麒麟

”擦肩而過。評審團將代表“銀獎”資格的評委會特別獎頒給了《十三棵泡桐》。據日本媒體報道,在六人評審團

針對最佳影片的投票中,《十三棵泡桐》隻比《OSS117之開羅諜影》少一票。
呂樂:用影片去表現成長的秘密
  稱《十三棵泡桐》是“青春無誌片”,認為成年人對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孩子存在誤讀
  《新京報》:您覺得《十三棵泡桐》和之前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這些青春片有何不

同?
  呂樂:我覺得《十三棵泡桐》並不是一部青春勵誌片,而是“青春無誌片”,我想講述一個真實的關於成長

的故事,也許它並不適合父母帶孩子,爺爺帶孫子去看。
  《新京報》:這是不是意味著影片的主題存在著某些消極的因素?
  呂樂:不能這麽說。我覺得現在的成年人,對於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孩子存在很大的誤讀,孩子們有他們

自己的世界,甚至比成年人的世界還要豐富,這就是成長的秘密所在,這部影片要做的就是去表現這些秘密。
  《新京報》:和《美人草》相比,《十三棵泡桐》有什麽一脈相傳的東西?
  呂樂:我個人一直比較關注殘酷現實的題材,從這個角度上說,兩部影片都在這個範圍內。《十三棵泡桐

》關注的是殘酷青春。我所理解的少年時代就像原著小說的書名,它有兩把刀刃,一把是青春,敏感、衝動、

新鮮,另一把是社會,兩者相互碰撞推動年輕人做出一些魯莽的事情。
  《新京報》:為什麽將小說原著的《刀子與刀子》改成《十三棵泡桐》?
  呂樂:作為一部電影的片名,《刀子與刀子》顯然太激烈了些,而“第十三棵泡桐樹下”正是片中的男女主

人公約會的地方,他們的中學就叫“泡桐樹中學”,我覺得這個名字跟故事貼得更近,也讓影片的青春氣息更濃

一些。
  《新京報》:為什麽會對影片是否得獎興趣不大呢?
  呂樂:因為現在的獎項運作的成分太多了,即使是海外的這些大的電影節。所以我對得不得獎看得很淡。

但是獎項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便於影片的市場推廣。對於《十三棵泡桐》這樣一部投資不高的現實題材影片而

言,有了這個獎,對於影片日後的公映會有一些幫助。






影片高速下載點
http://www.mvennue.com/downld.php?tid=S6iA0DL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