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雞蛋,我愛你

(2007-08-13 07:58:03) 下一個
說到吃,第一個就想到了雞和雞蛋。

在我的印象裏,吃雞代表的是喜慶。小的時候,隻有逢上過年過節,或者鄉裏有人請客,才會吃雞。雞一定要現殺,隻見大人一手提雞,另一手拿把刀和碗,走到離房屋遠遠的地方蹲下來,拿刀往雞脖子上一抹,血就迸了出來,流入了碗裏。然後是拔毛剁塊,土雞大的不過兩斤,也就寥寥十數塊,放進鍋裏燉到半熟,再加入黃花菜黑木耳,出鍋的時候滿屋飄香,那香味,真可以直指人心。

我小時候,並不喜歡吃雞。原因很簡單,就是不知何年何月起,我們小孩子就都知道了雞骨頭硬,容易卡死人。與其戰戰兢兢地圖一口爽快,還不如不吃,於是我吃的最多的便是黃花木耳,那味道也著實不差。那時看別人吃雞,骨頭吐得流暢,心中也萌發了一個夢想,便是將來可以手拿一隻鹵熟的整雞,想怎麽啃就怎麽啃,不用擔心雞骨頭問題。跟我母親說,她隻是反對,不說為什麽,大概是想我們這樣的窮人家,連飯都吃不飽,怎麽都不可能有整隻雞給我一個人吃吧。如今走到街上,隨處可見掛著的整雞在叫賣,惜乎自己再也沒有實現這個夢想的動力了。

然而雞蛋,卻一直陪伴著我至今。小時候最高紀錄,是吃八個蛋,隨父母親去好久不見的親戚那裏,算是稀客,通常有蛋吃,連殼煮熟的蛋剝掉殼,放進加糖的開水裏,招待客人,算是最高禮儀,一碗四個。那次父母親各吃兩個,都吃不下了,我就吃了八個。後來才知道,八個是比較高的紀錄了。

家裏平時也常吃雞蛋,父親總說,小孩的身體最重要,隻有身體長好了,才能智力好,智力好比攢錢做大房子還強。因此我們家的雞生的蛋,從沒有拿出去賣的。盛夏的時節,一個星期最多能收獲二十來枚雞蛋,幾乎天天晚上有韭菜炒雞蛋吃。吃飯的時候,夾一塊放進口裏,細細品味牙齒咬下去的第一口香味,那感覺妙不可言。

這道菜實在是太好吃了,不忍獨享,把做法說一下。韭菜切成小段,放進鍋裏炒至半熟,盛到打好的雞蛋裏,加鹽攪拌均勻,然後放進鍋裏攤餅,水平高的能攤出一整張,水平不高的也能攤成四五片。此菜簡單易做,口感營養俱備,是菜中第一美味。用香椿或大蒜苗代替,也是一道好的菜,那誰誰誰,芝麻!你的口水快流到我碗裏了,麻煩你走遠點好嗎?

雞蛋價格低廉,可煎炒蒸煮鋦醃醬烤,真乃人間一寶。寫起來自己也不由地口水直流,不忍就此棄筆,就再順便給我所知道的雞蛋做法排個名。

西方人流行煎蛋,蛋的香味全被油蓋住了。煎蛋乃下下品。
皮蛋加工複雜,添加物質繁多,僅高於煎蛋,乃下中品。
鹹蛋易做,便於保存,但用鹽太多,可算下上品。

雞蛋煮熟之後剝殼,泡入辣椒醬中,很能下飯,但不宜多吃,乃中下品。
粗鹽加入鐵鍋中,再把蛋埋入其中,加熱可熟,是謂鋦。不偏不倚,乃中品。
蒸蛋簡單,容易吸收,可謂中上品。

把一張厚紙打濕,包住蛋,放到火裏烤,聽到砰的一聲,蛋殼爆炸後,取出蛋,是謂烤蛋。這種做法最香,但難免有糊的地方要浪費,此乃上下品。
韭菜炒雞蛋,大蒜苗,香椿,乃菜中第一美味,可稱上中品。
上上品是啥?清水煮雞蛋是也。蛋殼一開,清香撲麵而來,營養無半點流失,又無添加劑之害,兩口一個,半點不浪費,其做法以拙勝巧,吃法返璞歸真,近乎天之道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lanlanmao77 回複 悄悄話 天啊,原來吃雞蛋還有這麽多說法。
那個烤蛋,沒吃過……好奇得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