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另類紀念老楊頭

(2025-10-20 20:05:08) 下一個

物理學大家,華人科學家中的翹楚----楊振寧先生仙逝,全世界各種華人,尤其是大陸的中國人,都在紀念楊振寧的諸多豐功偉績。像我這樣的在海外的農民工,也想寫篇文章蹭一下流量。不過細究起來, 雖然我高中和大學時的物理考試分數還可以,但腦子畢竟不夠聰明,後來沒法從事科學研究,更沒有在物理等高精尖領域工作。 楊先生駕鶴西去, 對我這樣的打工人來說,也許更像鄰村一位長壽的老頭過世了。

既然有成千上萬的大佬們評述楊先生的偉業,那我不妨從祛魅的濾鏡下討論楊先生對華人的貢獻。


一、小鎮做題家的天花板楊振寧的人生物理學
要說楊振寧先生,雖然長在如雷貫耳的清華園, 但從那時落後的中國抵達發達美帝國,比較而言, 我們說楊先生是民國時的小鎮做題家也未嚐不可。但是, 楊先生把小鎮做題家這個概念,直接用微積分算到了一個人類無法企及的高度天花板中的天花板,還是鑲了諾貝爾金邊的那種。


試問,哪個小鎮做題家的夢想不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楊先生的答卷是:黃金屋?拿個諾貝爾獎,自己建一個。顏如玉?這不,後來還來了個進階版-- 82歲梨花壓海棠,缺了28歲的熟女。這哪裏是做題家?這是做題家界的普朗克常數,是不可逾越的量子極限。


老楊頭dl這一生,就是一篇完美的利益最大化論文。從清華到西南聯大,從西南聯大到芝加哥,再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每一步都像教科書裏的理想氣體膨脹,占據最大的空間,做最多的功。楊振寧先生的數值,那簡直是宇宙常數級別的。所以,別再叫他老楊頭了,請尊稱一聲楊教授(此處帶上一個充滿敬意的斜眼笑表情)。


二、科學家的民族自信心催化劑
很多年後,當楊振寧先生決定落葉歸根,放棄美國國籍,回國養老的時候,他就從一個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變成了**擁有中國戶口的諾貝爾獎得主。這身份轉變,簡直是給中國小鎮做題家的精神注射了一劑民族自信心的強心針。
老楊頭自己也說了(大意):最大的成就是諾獎,因為這真的為中國人樹立了民族信心。這話可不是凡爾賽,這是量子級別的謙虛。

在那個科學救國,但科學好像總在別人家的年代,諾貝爾獎就像一個高懸在歐洲和北美上空的科學月亮。楊振寧的獲獎,就像是中國科學界的一次登月計劃。他用一個宇稱不守恒的發現,直接告訴世界:我們中國人,不但在哲學上能搞明白陰陽,在物理學上,也能搞明白宇稱!

楊振寧先生,用一個諾貝爾獎,幫中國人民完成了從做題到做夢的完美過渡。這個民族信心紅利,他吃得理直氣壯,我們小鎮做題家們,也用得心潮澎湃。


三、利益最大化的人生物理學每一步都算得清楚明白


現在,我們來聊聊最科學、最物理的部分楊振寧先生的人生決策論。
有人說,楊振寧先生是人精。我說,不,他是**科學怪才**,他把利益最大化原則,完美地應用到了人生的每一步決策中,其精度,堪比粒子對撞機。
* 青年時期:享受美國紅利。 在那個科學研究的黃金時代,美國是世界的科學中心。要搞出驚天動地的宇稱不守恒,必須得在普林斯頓這種科學遊樂場裏。他把物理研究價值算到了極致。
* 壯年時期:中美之間雙向奔赴。 保持美籍,利用國籍便利在全球學術界呼風喚雨;同時心係祖國,為中美兩國科學交流搭建橋梁,兩頭都拿到了最高榮譽和最大尊重。他把學術地位價值算到了極致。
* 晚年時期:擁抱中國紅利。 到了晚年,放棄美籍,重獲中國身份證,回國養老。國內的尊老和敬賢氛圍,加上國家提供的最高級別禮遇,讓他可以安享晚年,繼續發揮餘熱。他把人生舒適度價值算到了極致。
你看,這哪裏是人精?這簡直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完美實踐者**他總是能找到熵值最低、能量最高、收益最大的那條路。
所以,小鎮做題家們,你們的數學和物理不是白學的!楊先生已經用他的人生證明了:隻要算得夠清楚,就能把人生過成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絲毫不受外界摩擦力的影響!


四、做題家的終極希望:顏如玉的相對論
終於,我們來到了最讓小鎮做題家們熱血沸騰、眼含熱淚的楊振寧人生方程式的**彩蛋部分**。
古人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對於那些在格子間裏、在實驗室裏、在深夜台燈下默默耕耘的做題家們,顏如玉簡直是一個薛定諤的貓你不知道它在哪裏,但你相信它存在。
楊振寧先生,用他82歲娶28歲妻子的驚天之舉,直接給顏如玉的定義,引入了相對論。
這不僅僅是一場婚姻,這是楊先生給所有做題家們上的最重要的一課:
孩子們,別光盯著眼前!努力吧!隻要你們的學術地位、人生價值、財富積累,達到一個宇宙常數級別的成就,你們的顏如玉也會以一種\text{C}^2級別的加速度,向你們奔赴而來!
楊振寧的例子,告訴所有小鎮做題家:你們悶頭苦讀,不僅能改變世界,還能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甚至可以把年齡差變成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微小量。
他用行動證明:黃金屋和顏如玉,並不是你年輕時必須擁有的,它們是你持續努力、取得成就的滯後性獎勵!
所以,做題家們,請收起你們的焦慮和油膩!請記住楊振寧這個天花板給你們帶來的希望。悶頭努力吧! 爭取在82歲的時候,還能像楊教授一樣,有一個能精確計算宇稱和人生幸福的科學大腦,一個能享受中國頂級禮遇的至高地位,和一個可以被媒體津津樂道的顏如玉的故事!
這,就是楊振寧先生留給小鎮做題家們,最幽默、最殘酷、也最充滿希望的,人生物理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Speaking of 楊振寧先生, many Chinese around the world are preoccupied with his unpopular altercation with 李政道先生 and his unpopular marriage with a much younger lady, while disregarding his peerless career achievements and prodigious contributions to the education in China.

His contention about the extraneous order of author list with 李政道先生 is really odd, childish, unconscious, and consequential. They perpetuated the senseless altercation to the vast detriment of their prestige. It costed 楊振寧先生 of at least one more Nobel Prize. It is embarrassing to many Chinese scholars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altercation was neither illegal nor immoral, and did no harm to the world. They are the sole victims of themselves.

Many Chinese people deride or decry his second marriage because of the vast age gap. Most people judge others based on their own experience, instead of the relevant facts. People usually deem that a young girl marrying a grandpa is equivalent to leaping into the hell fire. In retrospect, what we can be certain now is that the young wife has been cherishing and relishing their unpopular marriage. In addition, all her and his family members sincerely supported their marriage. Therefore, we can deduce that there must be an abnormal reason for the marriage. One likely reason is that the young lady was obsessed with the aspiration to live together with him, much like transgender people aspire to plastic surgeries regardless of the enormous physical pains. To the young wife, the marriage is a relief or salvage. one clue is that his two wives bear staggering resemblance in appearance at their young ages. Hence, the derisions or condemnations on his second marriage are very likely to be unfair and undue.

楊振寧先生 defies ambient opinions. This is his innate penchant as a prodigy. This is also exactly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his peerless achievements in science.
大漢唐 回複 悄悄話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1479/202510/13517.html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錯了,李63年入籍,楊64年,都在獲獎之後。他們的主要原因,是當時綠卡買房還是非常的難。都是實際原因,無可厚非。

北美小鎮 發表評論於 2025-10-21 05:58:26
有個問題:中國唯一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其實是屠呦呦,跟老楊頭有什麽關係?老楊頭得獎的時候是美國人,以後換了國籍也不能改變那個獎是授予美國科學家的事實。結果屠呦呦得到什麽?連個院士都不給。
flypacific 回複 悄悄話 諾貝爾獎是一個貢獻獎,不是學術獎,當然物理沒學術水平也做不出貢獻。但醫學不一樣,即便是現在,你要是路邊揀個草,發現吃下去能治好癌症,就會得醫學獎。所以屠值得一個榮譽院士,但當不上院士
iapdog 回複 悄悄話 沒料到隨手亂寫的博文被放在首頁。 題目有點太不尊重楊先生了, 我會改為《對楊大爺的另類紀念》, 但現在博文被放置頂,無法更改。另外本人對楊先生隻有崇敬,沒有惡意,尤其是象楊大爺這樣站在如此高處的大科學家,對無名之輩的戲說,肯定不回在意:)
smithmaella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哈,老楊是人精中的精。有人說1957年他爹媽和他在日內瓦見麵勸說他回國、後來又數次勸說。應該是二老告誡他千萬別回國!都尼馬啥時候了,楊武之教授是傻瓜嗎?
北美小鎮 回複 悄悄話 有個問題:中國唯一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其實是屠呦呦,跟老楊頭有什麽關係?老楊頭得獎的時候是美國人,以後換了國籍也不能改變那個獎是授予美國科學家的事實。結果屠呦呦得到什麽?連個院士都不給。
一個沒有驚豔的老樹 回複 悄悄話 thanks for sharing!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An extreme cynic, a lunatic on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