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中國書法字的大小,兼談帖派和碑派書法的本質的不同

(2007-08-06 07:31:29) 下一個
中國書法,或說中國傳統書法,一直是被尺牘書法,即帖派統治的。帖派書法更古老,書法理論上也更係統和成熟,筆法技巧的發展上更是驚人的完美。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文稿,蘇軾黃州寒食帖,被成為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書,以及米芾等人的千古名帖蜀素,沼溪帖等等,字都是1厘米見方左右的小行草。

有人以為大字見功夫,其實是錯覺。中國書法最見功夫的,是尺牘書法,也就是帖派書法,或叫二王書風,表現的正是大王書法的精髓:技巧和難度。

小行草靠的是指碗功夫。王羲之的指碗功夫,是他留給後人的最大的精神遺產。王羲之的偉大,是因為正是從他開始,才確立了中國書法的本質:華麗而難度極大的技巧。他的影響力跨越時空。日本書法深受二王書法的影響,古時候的很多書家,都是很正統的二王一派,如空海,藤原佐裏等人的書法水平至高,簡直就是中國晉唐書法的翻版。直到現在,日本人的很多書法仍很有二王的遺韻,雖然由於文字的變化,日本書法已經產生了不少變化,但日本人總說,羲之是隻不死鳥。而韓國的書法,由於沒有真正很好的接受過二王書法的熏陶和傳承,他們的書法近千年來一直都在形式上苦苦摸索而不得出路,水平不但比中國書法相差很遠,比日本書法也相差很遠。

大字其實出現的很晚。明清以後,碑派才漸漸盛行,才有了大字。之前的大字,許多是放大後刻出來。

碑派的盛行,其實,是很多人在學二王書法過程中,感到難度太大,或感覺沒有辦法達到二王,顏,米,蘇,蔡等王派大家的水平,而尋求在技巧外的捷徑的結果。帖派發展到宋以後,技巧和華麗發展到了巔峰,之後的書家,很少人能和二王,顏,蘇,米,蔡等人在技巧上和難度上相提並論了,技巧的高峰壓得很多書家抬不起頭,而正是這樣情況下,才出現了碑派。

碑派相對而言,筆法簡單,技巧難度低,所以大有市場。但,中國書法開始走下坡路,正是始於此。書法界對碑派書法的公識是,形式的東西多而內容少,許多二王一派的書法家都極力反對碑派,認為它是惡俗的代表,但同樣,很多人卻極力擁護並身體力行,我想,關於碑和帖的交鋒,還會一直進行下去。但中國書法,要想繼續前進,單靠形式的東西是不可能的。

從宋朝以後,直到近代和現代,中國書法再沒有出現巨人,是不爭的事實,雖然字卻越寫越巨大。

古人所說的,“驚四宴易,適獨坐難”,就是說用大字博人驚歎容易,而把小字寫出特點難。米芾等人常把一些大字,戲謔的比作“酒肆招牌”書法,以謂其俗。明清以來形成的八股書風,被人批判為沒有內容,沒有技巧,而徒有形式的書法,就是以“黑,大,園,亮”為代表的書法風格,大字其實用的是胳膊,更容易掌握。和中國傳統書法的指碗功夫,難度上和精致上,相距千裏。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常德浩 回複 悄悄話 寫這麽好的字,羨慕羨慕!
墨淺 回複 悄悄話 長見識了,以後常來學習。

不過還是覺得小揩有點扭扭捏捏,這個“黑,大,園,亮”反而聽起來是褒義詞。
神在阿堵中 回複 悄悄話 你的書法功夫深,我得好好學。我的畫你不能學,是野路子,不正規。文化走廊裏有幾個真的畫家,那才叫一個棒!我們一起慢慢找他們學。
謝謝留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