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白蕉書法:如蘭之馨,清逸醇正,淡淡的風流中,書卷氣十足。 (圖)

(2007-08-17 09:31:15) 下一個



我很崇拜白蕉,一是因為他的書法,那種純正的二王氣息的書法,讓人愛不釋手的書法。二是他的為人,輕權貴,重氣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他的一生,經曆了民國,抗日,內戰,解放,反右等近代中國的大事,一生沉浮於世事,但他的中國文人那種特有的品性,令人扼腕稱道。三是為他可惜。中國書法需要巨人。自宋朝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書法巨人---白蕉就是這樣的巨人,但曆史並沒有給他充分展示巨人風采的機會。

民國時期,書法界複古派書法的代表人物,白蕉,沈尹默,潘伯鷹等人,高舉帖學書法的大旗,提倡拋棄明清以來書法界盛行的輕視技巧,閉門造車的流習,強調古法,強調技巧,喊出重振二王書風的口號。他們的出現,是在書法經曆了明清的混亂之後,為書法界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他們的書法實踐和理論,影響深遠。他們對書法的貢獻,不僅僅是重新把二王請回了神壇,而且,也讓世人相信,二王一派書法的筆法技巧雖然很難學,但也並非不可學到,而且,還能進一步發揚光大。至今,中國書法界仍然以二王一派書法為主流,不能不說是深受他們的影響。而在明清,在一人一法,看似每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所謂風格,而其實是萬人一麵的俗,亂,差的書法界,二王幾乎被人扔進垃圾堆。

白蕉的字,筆法技巧的精熟,風氣的醇正,幽然的古韻,幾乎不輸古人。他的字,總是在平淡中見神奇,少有誇張的外形,但他總是用他精到的筆法,使他的字在平正見流露出優雅的韻味,這種書法風格,曆代少見,有人說他“五百年中不見此人”。他對二王筆法的鑽研之深,他的字的筆劃之精到,令人吃驚。他在字裏,展現了他對二王筆法不同於他人的獨特的見解:精致熟練的筆法,華麗而耐看的技巧,含蓄的結體等等。宋朝的米芾,蘇軾之後,很少再有他這樣的書卷氣十足的書法。

另外,白蕉在國畫上的造詣也很高。他擅長寫蘭,並有由精美的書法寫成的“蘭題雜記”流傳,記述他寫蘭草的心得。

白蕉對待書法的刻苦,也是學書人的榜樣,他經常徹夜臨習古帖至天明,即使在沒錢買米的日子,也要首先買墨。
他對待日本人,和日偽要人的求書求畫,從來於不顧,願意出巨資買他的字畫的日偽要人很多,但他從沒有合作過。這種氣節,在當今的中國,尤其可貴。
他曾和人成立書畫社,為抗日募捐資金,也曾在當地政府的抗日慶功集會上怒斥假抗日的行徑,等等,他的為人,完全可以稱的上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

巨人一生的最後歲月,是在政治運動,屈辱,繁重的體力勞動和疾病中度過的。他後期的字,水平遠遠低於他前期的字。他有很長一段時間被剝奪了擁有筆墨的權力。後來情況好轉,但他已經無力再做驚人之筆。白蕉在書法界的地位,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這也是原因之一。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金筆 回複 悄悄話 終於知道您名字的出處啦,嗬嗬。為白蕉的坎坷命運歎息,但願今後的中國不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