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36)
2009 (126)
2010 (60)
2011 (105)
2012 (93)
2013 (69)
2014 (68)
住在紐約附近,有一點便利,就是去歐洲很方便。在機票和時間都方便時,去歐洲度周末,也是很容易實現的。
前不久,看到有一個新的航空公司,開通了紐約直飛倫敦的航班,隻要395。而且航班時間也很好,晚上11點起飛,轉天上午11點到達。回程是晚六點起飛,當晚9點半到達。
有一點不夠好,航班在倫敦的機場,不是在市區附近的三個機場,而是一個小時車程以外的STN。倫敦市區往返STN,可以乘坐火車,大約50分鍾。實際上,希思羅機場到市區也要半小時(如果是地鐵,需要一個小時左右)。
但是對我而言,往返飛STN沒有不方便,因為這次我的目的是倫敦周邊,而不是市區。而且我是租車自駕,飛STN反而是個優勢,因為交通會比市區附近好一些。
最後的行程是這樣的:
周四晚11點飛STN,轉天上午11點到,拿車直接去劍橋。
周六,開車去羅斯柴爾德家族最有名的莊園,Waddesdon Manor; 牛津
周日,早晨在巨石陣和索爾茲伯裏,下午在 Highgate 墓園,下午四點回到機場。
以下照片均為手機照。
1. 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2. 這是徐誌摩筆下,康河上的石橋,河畔的垂柳嗎?
再別康橋
作者: 徐誌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裏,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海上(遊輪上)
3. 劍橋,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
4. 遊蕩康河
劍橋對中國人是慷慨的,不僅接納了一代文豪徐誌摩到劍橋研讀,而且讓一首《再別康橋》成為多少中國人的摯愛。國王學院在康河橋頭的黃金地點,安放外國人的詩碑,也是另一種慷慨。
在詩人寫下膾炙人口的詩句80年以後,2008年7月8日,正如當年徐誌摩“悄悄的”來到劍橋,這塊詩碑也悄悄地安臥在康河邊的草地上。國王學院沒有為詩碑的安放舉行什麽儀式,僅在學院的網頁上發布了這一消息。
中國人對劍橋是厚愛的。盡管中國的兒子,劍橋的子弟,徐誌摩早在70多年前就在36歲的年紀,英年早逝。但是國人延續幾十年對詩人的熱愛,捎帶著對康橋與康河的傳頌。盡管國王學院沒有大張旗鼓地宣傳,但是,來劍橋的國人,誰不想在康河邊漫步,徜徉在河邊垂柳之下,誦讀著詩人的金句?
5. 聖約翰學院的主樓,在附近有為金庸所立的碑石
6. 聖約翰學院的歎息橋
無獨有偶,在劍橋還有另一位中國人的石碑,就是徐誌摩的表弟,金庸(查良墉)。
在海寧,查家和徐家均為望族,彼此有姻親關係,金庸的母親徐祿是徐誌摩的堂姑媽。金庸稱徐誌摩為表哥,小時候在母親的娘家見過這位留英歸來的浪漫詩人。
與徐誌摩詩碑悄無聲息地來到劍橋不同,金庸碑石是大張旗鼓地落座於他曾就學五年的母校,聖約翰學院為該石碑的落成舉行了官方儀式。
2005年6月查良鏞獲劍橋大學文學榮譽博士;同年10月作為研究生入讀聖約翰學院,被舉薦為同院士;2007年5月獲哲學碩士學位;2010年7月獲哲學博士學位;2010年9月被舉薦為聖約翰學院榮譽院士。為紀念其在聖約翰學院的留學生活,2005年查良鏞創作並手書對聯:
花香書香繾綣學院道,
槳聲歌聲宛轉歎息橋。
學生金庸書
此聯的縮略版刻於此石背麵,亦為查良鏞手書。
蒙查良鏞夫人林樂怡慷慨襄助,此聯得以鐫刻於台灣砂岩之上,立於此園。
金庸在劍橋攻讀碩士和博士時,導師是英國社會科學院(The British Academy)院士、劍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部(Faculty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教授(現為榮退教授)、聖約翰學院院士、唐史專家麥大維。金庸碩士學位論文的題目是《初唐皇位繼承製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China),博士學位論文的題目是《唐代盛世繼承皇位製度》。從一位譽滿全球華人世界6的報人和武俠小說家到世界頂級大學的史學博士,86歲的金庸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實踐了“活到老,學到老”的格言,以不求虛名的態度實現了自己揭示曆史真相的學術追求。
金庸認認真真做學問,以80多歲高齡,拿一個貨真價實的學位,而不是到處收割“名譽博士”,“金錢博士”或者“權力博士”。這種人格是令世人敬仰,盡管他沒有宣稱代表什麽人群,政黨,或者什麽主義。他在世人心中的形象,根本不需要宣傳和拔高,而是實實在在的。
7. 始建於1280年的聖彼得學院,是劍橋最早的學院,也是目前最小的學院,有4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其圖書館藏大量1500年代的典籍
8. 圖書館的典籍,1500年代;皮質封麵的書沉甸甸的,更加厚重的是曆史,文化
9. 學院的教堂
10. 學院的學生飯堂,有點哈利波特魔法學院的意思吧
劍橋,很喜歡這個小城。
承認低估了這裏,太多的曆史傳承,文化傳統。應該計劃更多的時間在這裏。
劍橋的博物館跟普林斯頓一樣,都是免費的。這次沒有時間去了。除了畫,雕塑等一般博物館的收藏,這裏還收藏了很多音樂大師的樂譜,亨德爾,貝多芬,舒伯特等。
聖三一學院,恰逢畢業典禮日,未能進去。這裏有漂亮的庭院,還有傳說中的蘋果樹(僅僅是傳說)。
皇後學院也沒有進去。
劍橋,很有味道的小城。我會再來的。
11. 劍橋博物館
12. 劍橋博物館
13. 劍橋小城
14. 劍橋小城
15. 劍橋小城
16. 劍橋小城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