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36)
2009 (126)
2010 (60)
2011 (105)
2012 (93)
2013 (69)
2014 (68)
七十年前8-15,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日子。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抗戰,終於迎來了勝利。
中國大陸的8年亡國奴生活終於到了盡頭。
中國東北十四年的日本鬼子的統治終於結束了。
中國台灣被割讓50年以後,終於回歸中國。(參看:台北印象(3):二二八紀念館與台灣近代最重要的二二八事件始末(有音樂) )
中國人民付出了3500萬人的犧牲,消滅了54萬日本鬼子。而在太平洋戰場(日本偷襲珍珠港到日本投降,主要是日軍與美軍對抗),日軍戰死126萬,美軍犧牲13萬軍人。殘酷的數字,落後是要挨打的。不僅是武器裝備的落後,還有軍人素質的落後(甲午戰爭中的北洋水師的裝備比日本還要強大,朝鮮海戰也沒有吃虧,但是最後龜縮在軍港不敢出擊,被日本人包了餃子。二戰時期,一小隊日軍就可以讓成百上千的中國軍人和百姓拋棄村子和房子,躲避起來或流離失所),國民素質的落後(幾個日本兵就可以押著數百國人到屠殺的地方,而不是奮起反抗;一句鬼子來啦,就可以讓全村的人都逃走)。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王朝,不管誰當皇帝,都是要求人民當順民,不能有自由的思想和自衛的行為。到了元朝和清朝,中原人民更是當了多年的亡國奴和低等人。甚至全民都成為奴才,麵對當權者要三叩九拜。這樣傳統下的人民,麵對外來的入侵者,逆來順受也是可以想象的。希望今日的中國,強大的不僅是經濟和軍備,還有人心與素質。
中國人民對二戰的最後勝利作出巨大貢獻,也付出了巨大犧牲。結果是,中國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成為全世界抗擊德日法西斯的四大主力之一。前蘇聯,美國和英國是歐洲戰場抗擊希特勒的主力,而亞洲戰場抗擊日本鬼子的,主要是美國和中國。蔣介石領導的中國人民抗日鬥爭,使中國轉變了東亞病夫的形象,成為世界大國之一。幾十萬辮子兵就可以令中國亡國,奴役全中國數億人的時代過去了。幾萬洋鬼子就能迫使中國政府屈膝投降,割地賠款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抗美援朝是另一次機會讓中國站立起來,中國敢於抗擊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連斯大林都不敢正麵對抗的美軍。盡管中國付出了巨大代價和巨大犧牲,但是客觀上使得任何人都不敢小看中國,也不敢入侵中國。
前不久(五月初),俄羅斯舉辦了紀念偉大的衛國戰爭(抗擊德軍入侵)勝利70年的閱兵式。德軍鐵蹄橫行歐洲,從將軍到士兵都具有極高的素質,但是遇到俄羅斯人的堅決阻擊。而俄羅斯戰場的失利,折損嚴重,直接導致了希特勒與德國的失敗。
俄羅斯戰場與中國戰場的截然不同的表現,僅僅是軍事裝備的差別,還是其他方麵也有巨大差別?
這裏是今年五月九日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閱兵式錄像,下麵一個鏈接對這次閱兵式做了一些解說。不過,請大家注意,在正式閱兵開始前,閱兵首長,也是普京的心腹並替他掌握軍隊的國防部長,在敞篷車上出克林姆林宮的時刻,他在胸前劃了一個十字(下麵的食品,10:48處)。也就是說,他是一個東正教徒,而且是一個相當虔誠的教徒。東正教是基督教的三大分支之一,在俄羅斯已經一千多年的曆史。即便是列寧和斯大林時代,遍布俄羅斯的大大小小的教堂沒有被摧毀,民間的信仰基礎還是非常堅固的。所以俄羅斯民族的凝聚力,信仰的力量,不論當權者是誰,還是非常的堅定,而不是隨遇而安,隨風漂流的浮萍。
在對抗橫掃歐洲的拿破侖和希特勒,俄羅斯都是中流砥柱,戰而勝之。另一方麵,這個民族從中國強占了很多土地,曆史上對中國也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但是,這個民族是一個令人敬畏的民族。參見:莫斯科的明珠:凱旋門與二戰勝利廣場; 莫斯科的明珠:新聖女公墓,俄羅斯精英的集合地; 莫斯科景點總聚匯, 俄羅斯美女大集合。
每次聽到“神聖的戰爭”這支曲子(電視劇“潛伏”的片尾曲),都有些很神聖的感覺,有些感動。鏗鏘有力的旋律,極具感染力。是屬於世界人民的好作品。請看下麵視頻的6:20處開始。
另外,俄羅斯每年的五月九日都會搞這個閱兵式,形式布局甚至前後次序都大致相同,連參加的人員來源組成也大致相同(幾乎成了閱兵專業戶了)。五年前的65周年閱兵式,美軍,英軍,法軍等都派儀仗隊參與了。今年是70周年,但是由於俄羅斯在烏克蘭分裂問題上與美歐關係緊張,所以美歐主要國家都缺席這次閱兵式,而中國儀仗隊是首次參加。今日的俄羅斯早已不是蘇共時代,也不再信奉某個主義。中國也早不是毛澤東時代,而且中共也早已“修正主義”化了。今日的中共路線政策,更接近文革前劉少奇鄧小平的路線。
俄羅斯的勝利閱兵式 您確定真的看懂了麽?(組圖):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5/12/4259995.html
如何建立民眾的信仰,加強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這在任何時代或朝代,都是一個巨大的課題。
對即將在9月2日舉行的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的閱兵式有一些期待。閱兵從國慶節改為9月2日,正如俄羅斯閱兵從11月改為5月一樣,都是一樣的目的,也更加容易被廣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