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風景

走走看看: 走光明的道路, 看美好的風景, 過幸福的生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葡萄酒的世界(4): 美國葡萄酒文化,葡萄酒新老世界

(2011-12-22 12:42:20) 下一個
今年年底計劃中的的西班牙葡萄牙自駕大圓環(參見:西班牙與葡萄牙大圓環,世界文化遺產之旅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1&postID=20735),因為同行人喜歡美食,所以特地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美食做了很多作業,還編製了各城市的“美食地圖”。另外,作為世界上葡萄種植麵積第一,葡萄酒產量第三的西班牙,也有很多美酒值得品嚐。

對美食美酒,我屬於“門外漢”,但是查找資料做功課是我的強項。盡管網上有很多資料,但是也有不少魚目混珠,濫竽充數的現象(參見:世界十大美麗教堂 --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0&postID=29760)。還好,對於數據的分析處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這些也是我擅長的(與理科背景和工作性質也有關聯)。文學城有很多網友是美食專家,也有很多介紹美食美酒的好文章,令我增長見識。下麵與網友分享一些我做的功課,關於葡萄美酒,特別是關於世界葡萄酒四大產地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美國的一些介紹。素材都是網上的資料,我隻是學習與整理。

========================================================================

葡萄酒的世界(4):美國的葡萄酒文化,葡萄酒的新老世界


美國的葡萄酒產量,在意大利,法國,西班牙之後排在第四位。排在前三位的國家,都是歐洲的天主教大國,都有上千年葡萄種植與葡萄酒釀造曆史,屬於葡萄酒世界中的“老世界”Old World。一方麵,這些國家的地理位置和條件有利於葡萄種植;另一方麵,羅馬教會一直對釀酒和飲酒持積極的支持態度。在聖經中有很多關於葡萄酒和飲酒的故事。還有,這三個國家都是美食天堂,飲食文化在大眾和上層社會中都非常盛行。葡萄園和葡萄酒的不斷發展壯大是自然而然的。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人民來自五湖四海,號稱各民族不同文化的大熔爐。曆史上來自法國,西班牙,特別是意大利的移民非常多。但是,美國的主流文化和傳統,還是以英國和北歐來的清教徒的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熔爐煉的合金鋼,核心金屬是骨幹,其他的成分都是強筋健骨的。美國從殖民地時代,直到二戰期間,一直是新教占主導地位。1960年當選總統的肯尼迪是第一位非新教徒的總統(他是羅馬天主教徒)。

清教徒對酒的態度是謹慎的,不僅反對酗酒,適度飲酒也在討伐之列。191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第十八修正案,禁止用於商業目的的酒的生產與銷售,1920年禁酒法案生效,正式開啟了全國禁酒的時期,一直到1933年聯邦政府才通過第二十一修正案,將是否禁酒的權利下放到各州,而不少州又讓縣各自為政。結果搞到今天,葡萄酒跨州的銷售有時會複雜到當地人都暈頭轉向,而各種禁酒的運動和團體從一開始就沒有停歇過,一直活躍到今天。

清教徒對美食沒有什麽大的追求,而近代因為工業化和城市化迅速發展而產生的美式快餐文化,不僅興起在美國,而且橫掃了全世界。美國大眾的餐飲方式似乎也不適合葡萄酒的消費,葡萄酒是那種在餐桌上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放鬆才能享用的飲料。快餐不僅是一種吃食,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思考的方式,一種社會文化。美國的快餐業Drive through是一個特色,就是顧客坐在車裏沿著快餐店開一圈,完成訂餐和取餐的過程。另一個特色就是外賣,吃飯的時間已經壓縮到不能或不願在店裏用餐了。中餐的外賣多數就是炒麵或者炒飯,西式的大概是匹薩餅,更不用說美國人家裏吃多少半成品了。做飯的時間越來越短,吃飯的速度越來越快,對葡萄酒的生產和消費從來就不是一個好消息。

和歐洲上千年的造酒史相比,美國隻是個小娃娃,或者說是妙齡少女。經曆了二十年代的全國禁酒,三十年代的大蕭條,四十年代的二次大戰以後,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加州才大批出現酒廠。駕車遊加州,可以看見漫山遍野的葡萄園,筆直整齊的葡萄架。現在加州的酒占全美產量的大半,以納帕和索諾瑪最出名,幾百個家庭酒廠遍布這兩個縣。其中有世界最大的酒廠蓋洛(Gallo),是由意大利後裔蓋洛兄弟六十年前創辦的,占美國葡萄酒市場四分之一,是美國酒王。美國另外幾個葡萄酒生產州依次是:華盛頓(以merlot為主),俄勒岡(以pinot為主)和紐約州(雜牌,什麽都有,沒有哪種占主要地位)。

下麵幾種葡萄是美國葡萄酒的主要品種。

在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幹白葡萄酒是夏敦埃(Chardonnay),稱為酒中皇後。一九五二年,麥克科裏兄弟把這個品種從法國帶到加州Napa Valley安家落戶,二十年後,葡萄酒風潮席卷加州,Chardonnay成為加州白葡萄酒中的經典,王牌。由於加州比法國暖和,日照長,葡萄熟得更透,所以加州的夏敦埃葡萄含糖量高,酸度低,釀的酒酒精量高些,醇厚濃鬱。酸度不夠可以靠加酒石酸解決, 這在加州是允許的。(釀酒中加糖不允許)總的來說,加州的夏敦埃酒各地風格差異很大,釀酒廠各村都有自己的高招,價格也貴賤不一,以橡木陳化的酒最為高檔,沒有幾十美元買不下。

卡白內—索維農(Cabernet sauvignon)是紅葡萄中的大姐大。粒小,皮厚,籽大,色深,單寧含量高,它釀出的酒質優味嘉。葡萄酒與葡萄成熟的程度很有關係,成熟度不夠的葡萄釀出的酒,有青椒的味道,而熟透的葡萄,釀出的酒有板栗的氣味。當然木頭自己分辨不出這些,隻是鸚鵡學舌人雲亦雲罷了。卡酒最好多陳化幾年,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你喜歡高單寧,低糖,味道醇厚的酒,卡酒應該是第一選擇。

不喜歡紅酒澀味的同學可以試試墨爾樂(Merlot)。這種葡萄粒大,肉厚,甜美,皮薄,釀出的酒低單寧,高酒精,味道有點象李子和巧克力,釀成不久即可飲用,無需陳化。墨爾樂過去一直是當墊腳的,在混合卡酒裏做個配料,十幾年前,突然一夜竄紅,成為飲酒人的新寵明星,大家都買墨爾樂,供不應求,幾乎要和卡酒老大姐一爭天下了。如果你是個趕新潮追浪頭的人,一定得品品。如果你是小學水平的初學者,可以從墨爾樂開始,會感到很舒服。記住,除了加州,華盛頓州也生產世界級的墨爾樂酒,雖然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那裏才開始出現酒廠。

黑比諾(Pinot Noir)也是一種低單寧的葡萄,由於它的葡萄皮色澤不深,造出的酒也不是特別的紅。它目前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前途無量。可惜此君有點像大戶的嬌小姐,難於伺候,生長條件苛刻,種植的區域有限。1966年,一個加州人開始在俄勒岡州試種黑比諾,沒想到十年之後它的黑比諾酒擊敗了法國名酒,一舉成名,有點像我們老謀子憑著“喝了這碗酒哇——”得了世界大獎一樣,從此俄勒岡的黑比諾聲名大振,大家蜂擁跟上,成了一個拳頭產品。

津芳德爾(Zinfandel)可以說是加州的驕傲,這種葡萄現在隻長在加州,別無分店,已有一百五十年的曆史,肉厚汁多,野苺果味,稍有點辣。它釀出的紅酒,有一種幽深的紅寶石顏色,芳香無糖,酒體豐滿,,單寧適中。這是美國自己的品牌,美國人對它情有獨鍾,可以跟可樂媲美。大部分的津酒都來自索諾瑪縣,風格五花八門,價格又十分低廉。最大的賣主可數蘇特家園(Sutter Home)和高盧(Gallo)的特寧—裏弗(Turning Leaf),現在津酒的愛好者們還專門有一個俱樂部。 諸位同學,聖誕節的時候,到酒店或者超市挑兩瓶自己喜歡的酒吧。享受紅酒的芳香,品嚐紅酒的美味。

美國人是務實的,盡管在葡萄酒文化和傳統上他們仰視法國,但如同在政治、建築、藝術和文化領域一樣,決不會對法國的體係照搬照抄。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意大利學著法國開始搞DOC和DOCG的時候,美國已經開始行走在以品種標示葡萄酒的道路上。美國人是簡單而直接的,要讓普通消費者記住那些複雜的產區和標簽基本上是給自己添亂,所以美國的葡萄酒標簽更多的是簡潔,特點明顯,便於被記住的風格。

歐洲酒以產地命名,而美國酒以葡萄命名。經常可能是多種葡萄混合,但商標上的葡萄有一個法定的最低含量。在加州和華盛頓是75%,在俄勒岡是90%。加州最有名的酒包括Cabernet sauvignon(簡稱卡酒), Zinfandel (簡稱津酒)和 Chardonnay。葡萄酒的商標,除了提供葡萄種類,廠家和產地以外,一般還要提供年份(vintage),指的是葡萄收成的年份。如果是混合葡萄,必須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葡萄的年份。也有的酒不標年份,因為用的不同年份葡萄。不言而喻,這樣的酒銷量差一些。懂酒的人,不僅要看牌子,,還要看年份,因為不同年份氣候差別很大,對葡萄質量有關鍵影響。當然這是指高檔酒。如果你隻花十美元買瓶酒,大可不必傷這個腦筋。這種命名方法,令消費者一目了然,但是在質量控製方麵也有其弊病。

隨著加州葡萄酒的崛起,和全球化引起的社會經濟變化,美國的文化變的更加多樣化,葡萄酒在美國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也呈現上升趨勢。像其他消費領域一樣,美國也成為葡萄酒業最大的市場。

也許因為是個移民國家,在美國的葡萄酒市場上可以看到來自各個國家的葡萄酒。這和歐洲的感覺挺不一樣。歐洲的國家一個地區的本地酒占著絕對優勢的比例,然後有些來自本國其他地區的酒,和更少的外國酒。不排斥外來人口是一個成熟的城市應有的氣度,因為正是外來人口給城市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創新精神。在葡萄酒上英國的品酒師之所以比法國人更有名氣,可能很是得益於英國自己不是重要的葡萄酒生產國,自己產的少,產的差,對喝酒、品酒的人來說可能就是好消息,每一個重要的葡萄酒生產國都把自己的產品往英國送,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最後就出現了葡萄酒品嚐專家。

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的崛起,是市場對美國口味的承認。帕克的特別之處不在於他是個美國人,而在於他所表達的是美國消費者的口味和市場的力量。他喜歡什麽就直言不諱,不用去媚法國酒,自然有法國酒來媚他。

葡萄酒界的權威人士Robert Parker,在十八歲才初嚐葡萄酒(據說質量很次),二十歲左右時才與葡萄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學時代,對歐洲美食佳釀一無所知的他,去探望在法國讀書的女朋友,在法國的Alsace阿爾薩斯地區,平生第一次喝當地著名的葡萄酒Riesling,一下就準確無誤地道出了那款Riesling的特點: 有葡萄柚味道兼些許檸檬氣味 ---- 頓時震驚四座。這一小小的插曲,最後導致了今天權威的Wine Advocate雜誌的誕生。Robert Parker最初做了幾年律師,後來決定靠天分吃飯。他的信條: 一瓶葡萄酒的好壞不是由其名氣,曆史,分級,價位決定的,而是由瓶裏的酒本身決定的。正是由於他不偏不倚的求實態度,他的酒評對大多酒莊的生存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就連一些傲慢的法國波爾多酒區的業主們也對他敬畏三分。許多人認為法國Rhone Valley產區的Chateauneuf-du-Pape新教皇堡(就在普羅旺斯的亞維儂附近)的紅酒酒質較粗糙,比不上優雅精致的Bordeaux紅酒。但Robert Parker喜愛此酒,其由Grenache葡萄與Syrah葡萄等釀成,強勁厚重,配上野味燒烤,讓人感受到粗獷的鄉村氣息。在Robert Parker的推薦下,Chateauneuf-du-Pape的紅酒過去十幾年在世界上知名度劇增,銷量與價格也扶搖直上。當地的酒聯視Robert Parker為救星,授予了他榮譽市民的稱號。一位來自馬裏蘭州的美國人,在一向由法國人統領的葡萄酒界,能如此一言九鼎,也實屬異數。

Robert Parker
 



法國的葡萄酒很長時間以來都是是業中翹楚。但是,轉折發生在1976年春天的巴黎。名不見經傳的美國“小子”,竟然在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比賽中上,全麵戰勝了葡萄酒的祖宗。而且,這次大顛覆發生在法國巴黎,The Paris Wine Tasting of 1976 或者稱為 the Judgment of Paris,11名裁判中有9名法國人。裁判是 blind tasting,就是在完全不知道酒的來源,隻靠品評杯中酒來打分的。

來自加州鹿躍酒莊(Stag's Leap)的1973年份赤霞珠成為紅酒冠軍,而加州酒莊 Chateau Montelena 的霞多麗也在成為白葡萄酒榜首。盡管加州酒莊不免向龍頭老大法國葡萄酒行業學習,甚至酒莊的名字,葡萄的最初來源,都與法國有或多或少的聯係,但是並非都是法國酒莊的子公司。加州酒莊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麵,有各種族裔的移民或本土生長的人們,各顯身手。比如Chateau Montelena 就是來自東歐的移民後裔打理的,而最大的酒莊企業 Gallo 是意大利的移民後裔開創的。

如果說一次勝利隻是偶然發生的,十年以後,三十年以後,在多次葡萄酒大賽中,美國加州的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都戰勝了法國葡萄酒的最好品牌。而且這種領先優勢還在逐步擴大中。在1986年的法國評酒大賽中,前兩名都被加州酒莊占據。2006年,加州酒莊占據了前五名。

當然了,評酒是一回事,市場和口碑是另外一回事。人們欣賞葡萄酒,除了杯中物,還有文化曆史情調各方麵的因素。法國葡萄酒的曆史地位,也是多少年形成的,有許多故事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短期內可以做到,但是成就一份傳奇,一份文化,就不是幾十年可以達到的。今日的葡萄酒世界,法國酒還是霸主。

美國和其它葡萄酒的新世界(澳洲,智利,阿根廷,加拿大,南非等)近年來逐步進入主流市場,其市場份額也不斷上升。新世界葡萄酒的風格與成績,其實並不是完全決定於它們比歐洲的產區擁有更多的熱量和更好的果實成熟。新世界的消費者實際上也在時時刻刻地以自己的性格和喜好,塑造著他們自己的葡萄酒產業。在一個市場主導的社會上,“人和”可能比“天時”和“地利”更為重要。上半年買前一年北半球的酒,下半年買當年南半球的酒,南非,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亞(那裏葡萄二三月就開始摘采)。這些國家和美國一樣屬於葡萄酒“新大陸”,歐洲“舊大陸”可能對它們不屑一顧,但都在世界十大葡萄酒國之內,在美國也算上等洋酒。特別是五月份你就能買到澳洲新酒,一定能使你的朋友新奇驚喜呢。


(資料來源:木頭談酒,馬會勤的新浪《酒典》,饕嫂的《探幽葡萄酒世界》,維基等)


謝謝閱讀。聖誕快樂,恭賀新禧。


葡萄酒的世界(1):紅葡萄酒,白葡萄酒,香檳酒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2&postID=17013

葡萄酒的世界(2):法國葡萄酒,西班牙雪利酒 Rioja酒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2&postID=19470

葡萄酒的世界(3):意大利的葡萄酒,烈性葡萄酒白蘭地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2&postID=21691


===============================================================================


謝謝觀看。轉載請注明出處。更多的遊記與旅遊經驗,請到文學城看風景博客: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27715

個人網頁: 隨我去看風景 www.KanFengJing.net

===========================================================

附錄:幾次葡萄酒大賽的結果

http://en.wikipedia.org/wiki/Judgment_of_Paris_(wine)

1976年巴黎評判結果,紅葡萄酒:

RankGradeWineVintageOrigin
1.14.14Stag's Leap Wine Cellars1973 USA
2.14.09Château Mouton-Rothschild1970 France
3.13.64Château Montrose1970 France
4.13.23Château Haut-Brion1970 France
5.12.14Ridge Vineyards Monte Bello1971 USA
6.11.18Château Leoville Las Cases1971 France
7.10.36Heitz Wine Cellars Martha's Vineyard1970 USA
8.10.14Clos Du Val Winery1972 USA
9.9.95Mayacamas Vineyards1971 USA
10.9.45Freemark Abbey Winery1969 USA


1976年巴黎評判結果,白葡萄酒酒:

RankGradeWineVintageOrigin
1.Chateau Montelena1973 USA
2.Meursault Charmes Roulot1973 France
3.Chalone Vineyard1974 USA
4.Spring Mountain Vineyard1973 USA
5.Beaune Clos des Mouches Joseph Drouhin1973 France
6.Freemark Abbey Winery1972 USA
7.Batard-Montrachet Ramonet-Prudhon1973 France
8.Puligny-Montrachet Les Pucelles Domaine Leflaive1972 France
9.Veedercrest Vineyards1972 USA
10.David Bruce Winery1973 USA


French Culinary Institute Wine Tasting of 1986

  1.  USA – Clos Du Val Winery 1972
  2.  USA – Ridge Vineyards Monte Bello
  3.  France – Château Montrose
  4.  France – Château Leoville Las Cases 1971
  5.  France – 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 1970
  6.  USA – Stag's Leap Wine Cellars 1973
  7.  USA – Heitz Wine Cellars 1970
  8.  USA – Mayacamas Vineyards 1971
  9.  France – Château Haut-Brion


Wine Spectator Tasting of 1986

Four of the judges were experts from the Wine Spectator and two were outsiders. All tasted the wines blind.

  1.  USA – Heitz Wine Cellars 1970
  2.  USA – Mayacamas Vineyards 1971
  3.  USA – Ridge Vineyards Monte Bello
  4.  USA – Stag's Leap Wine Cellars 1973
  5.  USA – Clos Du Val Winery 1972
  6.  France – Château Montrose 1970
  7.  France – 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 1970
  8.  France – Château Leoville Las Cases 1971
  9.  USA – Freemark Abbey Winery 1969
  10.  France – Château Haut-Brion 1970


2006年評酒大賽結果:
  1.  USA – Ridge Vineyards Monte Bello 1971
  2.  USA – Stag's Leap Wine Cellars 1973
  3.  USA – Mayacamas Vineyards 1971 (tie)
  4.  USA – Heitz Wine Cellars 'Martha's Vineyard' 1970 (tie)
  5.  USA – Clos Du Val Winery 1972
  6.  France – Château Mouton-Rothschild 1970
  7.  France – Château Montrose 1970
  8.  France – Château Haut-Brion 1970
  9.  France – Château Leoville Las Cases 1971
  10.  USA – Freemark Abbey Winery 196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