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的明珠:莫斯科大學與“七姐妹”
看相關文章請點擊:
俄國和中歐兩周行: 行程, 感受與攻略
莫斯科的第一眼, 紅場的夜晚和清晨
俄羅斯民歌
關於俄國簽證和旅行貼士
阿姆斯特丹:紅燈區攻略,智鬥“恐怖分子”
阿姆斯特丹:紅燈區的真人秀(內部消息)
阿姆斯特丹:風車,運河,城市風情
阿姆斯特丹:鬱金香花園 Keukenhof
莫斯科: 日出, 6:00 ;日落, 20:58;曆史平均溫度:48F (9C)。
莫斯科大學,全稱是“M·V·羅蒙諾索夫莫斯科國立大學”,是俄羅斯最大和曆史最悠久的大學,於1755年建校。現在大約有四萬多本科生,七千多研究生,五千多進修生。教授和講師約4000名,5000名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總共有約15000雇員。每年大約有2000名外國學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學費大約是7000美元/年。
莫斯科大學主校園坐落在莫斯科南部,莫斯科河邊的麻雀山(以前稱為列寧山)。校園大約是個長方形,每邊約有2-3公裏長,。此處是莫斯科的製高點,可以俯瞰莫斯科市區景色。河對岸就是1980年奧運會的主會場,河邊還有高台“跳”雪設施,並可眺望新建商業區,CBD歐洲廣場。
校園區有大約600多個樓房,百萬平方米建築麵積,包括著名的莫斯科大學主樓。1953年建成的莫斯科大學主樓,是當時歐洲最高的建築,其中心塔高240米,共36層,周圍有四個翼。據說其走廊共長33千米,包含5000多間房間(也有人說是一萬零六個房間)。其頂部的紅星包含一間小屋和一個展望台,重12噸。建築的表麵畫有鍾、氣壓表、溫度計等巨大圖案,飾有雕塑和鐮刀斧頭的圖案。建築前有著名俄羅斯學者的塑像,包括莫大的創始人羅蒙諾索夫的,佇立於主樓正前方與圖書館相呼應的位置。
1. 莫斯科大學主樓北側

2. 莫斯科大學主樓南側,正麵是羅蒙大師塑像

3. 莫斯科大學主樓南側,工農學生(手持麥穗)塑像記錄著那段曆史

4. 莫斯科大學背後的公園

5. 莫斯科大學主樓北側,兩旁立有十幾位著名學者的塑像

6. 莫斯科大學主樓北側,兩旁立有著名學者的塑像

1755年1月25日俄羅斯女沙皇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下令建立莫斯科大學,同年4月26日該大學開始授課。至今為止, 1月25日是俄羅斯大學生節。
一開始大學設立在紅場邊上的中心藥店,葉卡捷琳娜大帝後來將它遷到Mokhovaya街另一側的一座新古典式建築中。
1905年在莫斯科大學建立了一個社會民主主義的組織,該組織呼籲推翻沙皇,建立一個共和國,此後沙皇政府多次關閉莫斯科大學。1911年130名科學家和教授抗議軍隊入駐校園以及一些教授被毆打,上千名學生被開除。
1917年十月革命後大學開始接納工農子弟。1919年開始免交學費,為了工人階級子弟建立了一個預備係,來讓他們能夠通過入學考試。1940年大學改名來紀念其創立者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羅蒙諾索夫。二戰以後遷往現在的校園。2005年該校舉行了隆重的莫大建立250周年慶, 學校舉行了各種慶祝活動以及邀請眾多世界教育界名人到該校演講。
二戰期間,莫斯科大學師生踴躍參戰,建立了莫大師團參加莫斯科保衛戰,並立下卓越功勳。
7. 莫斯科大學所在地,麻雀山(以前稱為列寧山),可以眺望莫斯科市區景色

8. 眺望莫斯科CBD,歐洲廣場

9. 莫斯科大學,校園西側

10. 莫斯科大學,校園邊的報刊廳,花花公子赫然在列

11. 莫斯科大學,學生剛乘公車來上課

12. 也有乘出租車的

13. 還有乘這個車來上課的學生?嗯,是婚禮彩車

對莫斯科大學的最初印象是從它的主樓來的,氣勢宏大,令人心生景仰之心。後來才知道,莫大主樓是著名的莫斯科“七姐妹”之首,是規模最大的斯大林式建築。曾長期占有歐洲最高大樓之名譽。
14. 莫斯科大學主樓,北側

斯大林式建築風格指蘇聯斯大林時代發展並大量運用的一種建築風格。開始於1933年(以蘇維埃宮最後設計方案的確定為標誌),二戰後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達到高潮,到1955年結束(蘇維埃建築學會的廢止)。
1933年,官方性質的“蘇維埃建築學會”成立,這標誌著斯大林建築時代的開始。在當時蘇聯,現代主義已經被批判成為“資產階級腐朽墮落的生活方式”而被屏棄,蘇維埃的建築師從新文藝複興、新古典主義與帝國風格中汲取元素,來表現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建築風格。結果大量像生日蛋糕一樣的建築開始泛濫。
在被第二次世界大戰暫時地打斷之後,斯大林建築在1940年代晚期與1950年代早期取得重大的進展。其代表建築有全蘇維埃博覽中心(莫斯科地鐵的起始站)、莫斯科七姐妹、華沙科學文化中心和以及分布在東方集團各大城市的高層公寓與辦公樓。在斯大林逝世兩年後的1955年,蘇維埃建築學會被廢除,斯大林建築時期遂告一段落。他的繼任者,赫魯曉夫決意用更經濟和高效的建造方式,來代替這些充滿“多餘裝飾”的建築。
1940年代以來,蘇聯境內建成了大批斯大林風格建築的高樓大廈。正如斯大林時期蘇聯的各種藝術形式一樣,建築藝術風格呈現了強烈的意識形態特征,為“讚美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秩序”做出貢獻。這些建築氣勢磅礴,高聳雄偉,布局對稱,裝飾富麗堂皇,以顯示共產主義的革命激情與榮耀。
這種建築風格對東歐各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共產主義國家的也有很大影響。在前東德的首都的柏林、波蘭首都華沙、中國的北京以及朝鮮平壤等地,受此影響的建築物在今日仍隨處可見。例如東柏林的卡爾馬克思林蔭大道建築群、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出版大廈、華沙科學文化宮等。前蘇聯加盟國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從托爾斯泰廣場,到市政廣場的Kreschatyk大街一帶,被認為是最大的完整斯大林建築群。
在東亞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朝鮮也有許多該類建築。在上海,有著名的為紀念中蘇人民友誼而修建的上海展覽中心。在北京,分布在長安街附近的眾多部委辦公大樓和公共建築裏可以看到許多斯大林建築風格影子。五十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築是它們中的典型代表,其中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就是標準的斯大林建築。而它們中的大多數是以民族風格的“大屋頂”代替哥特式尖頂的斯大林建築“中國化”,來表現“社會主義的內容,民族的形式”,例如北京火車站、人民大會堂等。
在莫斯科有七座為紀念該市建市800周年,於1950年代修建的高樓。都是典型的斯大林式建築,人們稱它們為“七姐妹”:羅蒙諾索夫國立大學(莫斯科大學),藝術家公寓(紅場附近河邊上),文化人公寓(動物園附近,白宮後邊),列寧格勒酒店(現在是位於列寧格勒火車站廣場的希爾頓大酒店),烏克蘭酒店(河邊, 去勝利公園的路上),外交部大樓(老阿爾巴特步行街的盡頭),重工業部大樓(沒看見, 好象是在列寧格勒火車站不遠處)。七個姐妹中兩個是酒店,兩個是政府辦公大樓、兩個是公寓、還有一個是俄羅斯最著名大學的主樓。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當局決定修建八座類似於蘇維埃宮的摩天大樓,但最終隻修建了七座。建築師有意將建築形體設計為階梯狀,以襯托中央塔樓的上升之勢。人們常將其稱為生日蛋糕式樣。建築物高聳的尖頂通常由金屬化玻璃製造,以反射太陽豔麗的光輝。然而,這種尖頂的設計並非建築師本意,而是特意為區別於1930年代美國的摩天大樓(頂部一般都有一個金色的天使雕塑)。建築外麵仿效哥特式教堂和莫斯科巴洛克式城堡的浮華外飾。
15. “七姐妹”: 外交部大樓

16. “七姐妹”: 文化人公寓

17. “七姐妹”: 藝術家公寓

18. “七姐妹”: 烏克蘭酒店

部分資料來自網上。
謝謝觀看。原創作品,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 不可轉載。文學城看風景博客,kan.fengjing@yahoo.com。
文學城看風景博客,kan.fengjing@yahoo.com
個人網站:隨我去看風景 www.KanFengJing.net (大量更新)
小路
 | • 很好看! -西婭- ♀ (0 bytes) (4 reads) 6/5/09 |
烏克蘭大酒店,我在台階上門洞下躲過大雨呢
在那上世紀九十年代初!
曼陀鈴,手風琴,河畔的篝火,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是那個時代的風采,是父母一代人年輕時想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