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涉及中醫的話題總會產生如此獨特、持久,熱烈而無聊的爭論?我今天總算是有點想明白了!
很明顯的一個區別是, 這種爭論幾乎從來沒有發生在現代臨床醫學、分子生物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解剖學等醫學話題上。雖然事實上這些領域的專業性討論更廣泛更熱烈,但大多數話題最終差不多都能統一於共同的結論。
比如現代臨床醫學一旦涉及到一個複雜病例的會診(這種情況在臨床太司空見慣了, 屬於常規),所有醫生要做的程序都是一樣的: 先通過自己的望觸叩聽檢查病人, 然後翻看所有輔助檢查的結果, 再參考統一的病理生理及診斷學理論、成果, 綜合分析, 提出自己的看法、推測或者幹脆給出診斷意見。
由於臨床會診涉及的各種知識的內涵十分明確, 概念毫不含糊,所以, 是非很容易定論, 水平高下之分,主要取決於思路的廣度和知識的深度, 誰在這方麵突出,誰就是臨床醫學的學術權威。
因為你不服不行啊。 大家看的書都是一樣的, 並沒有什麽秘不示人的祖傳孤本,病人也都是那一個病人, 人家卻總能提出你想不到的論點, 關鍵是人家的論點還能一次次的被進一步的臨床表現和檢查結果證實,而你卻總是對有些關鍵點 視而不見, 或者你分析的結論總是被進一步的檢查結果證偽, 你不服氣人家的高明,隻能說明你虛榮心太強,可憐而且可笑。
中醫診療疾病的不同之處在於, 一群專家的會診往往沒有確切的足以證誤的標準, 你看著是氣虛, 我偏偏看著是氣鬱, 你看著是三焦熱, 我偏偏說是脾經寒。 大家雖然也都引經據典, 引用的書籍卻可以大相徑庭,雖然也有大致相同的基本理論如陰陽五行等,但許多人又常常以有祖傳秘方或天下奇書自雄自詡,所以從根上就可以莫衷一是。而一旦談起診斷來又幾乎都是從理論到理論、從陰陽到陽陰的務虛, 說到 如何證實所見, 則基本上沒有公認的其他檢查標準,往往需要等服藥之後才能給診斷做結論(有時候就是好轉也往往無法排除自愈)。
顯然,中醫的大多數診治意見主要是建立於中醫師對中醫理論的強烈信念和理解,除了判斷起來並不完全可靠的“療效”,缺乏判斷診斷正誤的其他客觀標準。而會診的定論, 也主要取決於醫生的名氣和辯論的能力。
當然, 名氣、經驗、思辨力高都是寶貴的, 名氣本身往往就是醫術高明的效應,說明治好了不少病人,------ 至少,大家是這樣認定的。但這絕不等於他會診的觀點就一定對,無論如何,用藥之前, 還是能得到其他確切的客觀驗證才好吧!是藥三分毒,你願意當檢驗藥效的第一個小白鼠嗎?!
而中醫做不到的恰恰就是這一點。
這就是它與現代醫學的差距所在,現代醫學的診治都有十分樸實而確切的標準和原則, 就是說, 所有專業醫生對這些標準和原則不能有任何其他解釋和理解。 比如說, 現代醫學對於達到診斷標準的心梗病人, 你大教授漏看了, 小大夫照樣能明確指出 大教授是錯的。 --- 這並非不會發生, 不典型心梗的心電圖有時候會讓非專科高資醫生看走眼。電視劇《外科醫生》有一個劇情, 一位資深專家在做腦外科手術的時候,不聽他弟子的勸誡, 違規在病變部位多挖了一勺兒,造成了患者術後失語的事故,結果是專家從此下課。 在實際臨床上, 這個劇情是完全真實的。 而在中醫界,老前輩尤其是名醫說的話,沒有幾個晚輩醫生敢懷疑。
所以現代醫學談起診斷和療效, 必須講究專業化的確切,並由此衍生出一個個醫學術語, 對外行來說這些術語非常生僻, 至於一個個輔助檢查結果, 更是天書一般讓外行摸不著頭腦。所以 外行對現代醫學是插不上嘴的。從這一點說, 現代醫學的理論、成果和術語, 比起陰陽二氣、金木水火土的通俗易懂而透著文化味, 那就差十萬八千裏了。
但也由於中醫理論的通俗和含糊,有點文化的人 都可以對其有不同的解讀。 就算廣大中醫愛好者,就算是外行,談起中醫來也都能來兩下子。 比如談療效,談診法, 談中醫治本西醫治標,談中醫掌故, 都能說得活生生有鼻子有眼, 有時候讓我這樣的木腦筋聽得都差點懂了似的, —— 當然我知道自己還差得遠,因為據說那裏麵的學問, 深了去了, 上到盤古開天, 下到易經八卦,都是一體, 恍兮惚兮, 其中道深! 中醫學能讓深通國學的大師談得仙風陣陣, 彩霞飛飄, 一下子就成為超越證偽的未來科學(姑且名之為超科學),是其來有自的。—— 據大師們說,至少至少, 現代科學的手段要證偽中醫是遠遠不夠格的。
現代醫學可沒有這種仙氣。現代醫學是明確地承認有許多未知領域的,比如癌症、免疫性疾病等許多疾病等,現代醫學都坦然承認病因不明,對許多疾病也明確說沒有辦法,隻能對症治療,緩解痛苦。這就與中醫的無所不治無所不能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所以中醫又往往可以成為現代醫學概念中的絕症患者的避難所,或者說心靈最後的安息之地。當然中醫概念中也是有絕症的,但那一般都是指疾病的晚期,而現代醫學則即使是在早期就敢對某些疾病判死刑----- 如果療法不取得科學突破的話。
有時候我也覺得中醫理論,還真有點像宗教的教義, 宗教教義的特點就是讓人感覺即普通又深奧,常需要默會於心、獨闡機抒, 所以中醫可以一麵讓愛好者們崇拜成高不可及, 但一麵又同時覺得自己差不多也是半個專家了。
無奈講究科學證偽的“低級科粉”,卻高低不同意中醫具備超越現代科學的理論和療效,這在廣大中醫專家和愛好者們看來,就隻有用刻意詆毀中華文化來解釋了。 所以中醫話題爭論就很容易演化成一場在篤愛中醫的網友心中攸關愛國賣國的吵架。
(本文圖片取自網絡)
總的來說西醫中醫各有戰場,各人根據喜好自行站隊就好了,對很多西醫無能為力的功能性混亂患者,中醫總是一個希望。能不能的得到有效醫治就是命了。中醫太依賴合格中醫師的辯證和中草藥的有效性,環節太多,每一個環節出錯可能都會導致無效。普救眾生恐怕還得是西醫。
-------------------
願意接受您這個看法。
已經有很多年不與人談中醫中藥的問題了,覺得就是浪費時間,雞同鴨講,整個就是信仰和玄學。
直接就是金木水火土、寒熱陰陽、然後是內經傷寒本草神農百草時珍仲景思邈等等,每個人都是專家。還談啥。
小時候讀過很多遍三國,小人書從第一集到第六十集,名字幾乎全部不會報錯。
人家問,你最佩服裏麵的誰?
我想都不用想的總是回答:華佗。
沒有人對我的回答不吃驚的,因為我的回答完全不在大家的List裏麵。
呂布、關羽、張飛、典韋、許褚、馬超之類的,根本就沒入過我的法眼。
人問我為啥,我說,還用問嗎?一千多年前就能刮骨療毒,就能利斧劈開天靈蓋,取出風涎後留你性命。
就是今天,哪個神醫和了不起的醫院做得到?
西醫裏哪有扁鵲、華佗?西人的文字記錄裏哪有這樣的人物?
等到信眾們能分清神話、傳說和事實以後,再來討論中醫中藥,一點也不晚。
中醫用一句話說是基於經驗的學科。
道不同。
西醫產生於線性思維的西方人,對一個問題挖掘深入再深入。
中醫出生在善於尋找關聯,看係統和整體關聯大過深入挖掘的中華民族文化中。
我認為中醫也是一門很有意義的學科。
中藥肯定不是江湖騙子和狗皮膏藥。
因此魯迅對於此事一直耿耿於懷。
魯迅是對的,也是錯的。
隨著因為兩個不同的醫學體係應該用在不同的方向性上,即保健和治療。
有些不良醫生,為錢而踐踏患者導致恨者常恨。
筆者又個經驗分享, 筆者早年有一個在某基礎科學領域的國家級學術帶頭人朋友,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的疾病,他聽朋友介紹說某醫院可以治療。筆者曾為此病谘詢過一位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眼病的博士,她告訴筆者,這是基因水平上的疾病,現代科技尚無方法解決。
因此江湖醫生就在此領域大展身手了,
那個專業的專治視網膜色素變性的醫院就一床難求了。此醫院筆者配老科學家去了,位於某省會城市邊的一個縣城裏,不是個現代醫院,是個有很多病房的一個名醫的診所。
筆者喜歡中醫和印醫學,也會開幾副調理諸如陰陽失調之類的藥方。
但是我們需要了解傳醫和現醫,不是一個東西。他們是不同的領域,它們之間甚至沒有交集。
法國哲學家福柯(Michel Foucault)在「臨床醫學的誕生」一書中給予最為深刻的探究。
現代醫學建立在實驗室的基礎上,現代醫生是建立在對數據的精準解讀上,由於: 1,檢測數據的專業化和精準化的越來越精細。2,醫藥建立在“大數據雙盲實驗”的基礎上。3,手術(治療)設備的越來越高科技化。
因此現代醫生的基礎,1是實驗室的讀數據員。2,醫藥科技報告的實驗員。3,現代高科技設備的操作員。
非現代醫學是經驗科學,建立在對古老傳承的經驗的吸收的基礎上進行試驗的基礎上。而這種傳承分為不同流派,比如有的傳承者是桂枝派,有的是柴胡牌,因此在用藥上的君臣使佐的方向才分成不同的類別。在扶正祛邪方麵也是諸多流派的傳承。
因此,傳醫和現醫彼此之間沒有可容性的討論空間。
因為是不同的思想理論基礎,完全的南轅北轍。
討論就是打架。因為在不同的井裏看天。
記得一次小時候去看病,一位出診指導年輕醫生的老中醫,判斷俺是風寒感冒,開了個方子。那年輕醫生以前給我看過,知道我身體狀況,給我老爸使了個眼色。老爸心領神會,沒馬上去開方,等老中醫走了,找年輕的開,卻是按風熱判斷的。風寒風熱感冒老中醫如果不熟悉病人都會判斷錯,何況其他更複雜的病症?一個“辨症”估計就有七成中醫大夫過不了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