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與周的博弈 (毛與文革大起底連載29 作者: 崇新嶽 百思峰 )

(2019-08-26 08:33:54) 下一個

拉開倒周序幕(13)

  【接前】這樣就給了周恩來可乘之機,讓周恩來有理由安排“黑司令”劉少奇與“紅司令”毛澤東共同接見群眾的。周恩來巧妙地用這種“和稀泥”的方式,來削弱毛澤東的革命氣勢。隻要劉少奇出現在天安門上,那麽毛澤東的《炮打司令部》就是放空炮。
  因此,毛澤東要想把劉少奇從天安門上趕下去,就必須把劉少奇的錯誤公開出來,傳達下去。然而,在八屆十一中全會上,曾經做出過一個決議,就是劉少奇的問題不公開,僅限於中央,不向下麵傳達。這樣一來,毛澤東如果要公開劉少奇的錯誤,就必須開一次中央會議,在中央會議上推翻上次會議的決定。
  第三件事是在黨內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現在黨內高官們,大部分人對毛澤東的文革都表示“不理解”、“跟不上”,他們紛紛讚成周恩來對文革的阻撓和抵製。因此,毛澤東要展開對周恩來的鬥爭,就要設法把高官們從周恩來那邊“拉過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召開一次中央會議,在會上開展批判周恩來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讓高官們意識到跟著周恩來走是要犯錯誤的,是危險的,這樣就能嚇住一部分高官,嚇得他們放棄周恩來而轉向自己這一邊。

  基於這些考慮,毛澤東在國慶節三天後的10月4日,提出要召集各省市以及中央各部的主要負責人,召開一次中央工作會議。對於這次會議,王力在回憶錄中寫道:
  【毛主席提出要把各省市以及中央各部的主要負責人,找來開個會,就是中共工作會議,通過這次會議把毛主席的精神貫徹下去,在中央內部統一思想,統一認識,這個就是批判資產階級反對路線的會。很明顯,“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已經不是指八屆十一中全會前劉少奇主持中央工作的五十天,而是指八屆十一中全會後的兩個月。徹底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主要針對當時居於領導地位的一些同誌,在中央主要是周總理、陶鑄。】
  周恩來知道毛澤東召開這次會議是針對他的,自然也就設法阻止這次會議。周恩來借口當時不少省市的領導,因為正在被群眾批鬥,一時間無法脫身,所以他給毛澤東寫信說:【主席是否還在考慮目前開全國工作會議的利弊。如果主席認為時機尚早,今天還來得及以電話告大區、省市書記暫緩來京。如主席認為無需改動,即按照通知進行。】
  毛澤東當天就在周恩來的信上寫下了批示,說:“照樣開會,唯會期三天不夠,需要七天。”
  於是這次中央工作會議,在10月9日召開。毛澤東原計劃開七天會,到10月15日結束,可是會上的阻力很大,開得很不順利,因此會議又延長了十幾天,拖到10月28日才結束。【待續】
  *****下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2)》*****
*****上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1)》*****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2)/拉開倒周序幕(14)

  【接前】周恩來預計毛澤東將這次會上對所謂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展開批判,也就是對他的周恩來路線進行批判,因此周恩來做好了應付的準備。周恩來的對策,就是讓大家“暢所欲言”。周恩來知道,現在眾高官心中,對毛澤東的不滿很多,一旦讓大家“暢所欲言”,讓大家把對毛澤東的不滿說出來,這樣就可以改變會議的方向。
  周恩來在開會的當天,就中央工作會議的開法,提出三點提議:一、發言要談觀點、擺問題,二、不同的看法,都可以講,要兩種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見一起講;(三)可以口頭講,也可以書麵談,充分發揚民主,盡可能人人都發言。
  果然,在“暢所欲言”的氣氛中,參會的高官們紛紛倒苦水,吐怨言,談憂慮,會議變成了“訴苦大會”。高官們出於“惺惺惜惺惺”的心情,特別對一些高官被揪鬥、“坐噴氣式飛機(兩手被拉向身後的低頭認罪的姿勢)”,戴高帽子遊街的情況,表示出強烈的憤慨。甚者有人公然提出要對工作組的問題“重新估計”,企圖對八屆十一中全會的決議翻案。
  毛澤東在會議開始時,並沒有親自發言,而是讓陳伯達做一個代表他本人思想的長篇講話,然後觀察眾高官的動向。陳伯達的講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說明文革的必要性和偉大性,試圖對眾高官“打通思想”,說服他們接受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第二部分是點名批判劉少奇,為公開劉少奇的錯誤做輿論準備;第三部分是批判周恩來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陳伯達說:【兩條路線鬥爭,在十一中全會後還在繼續。工作組雖然撤走了,但是那些不讚成毛主席路線的人,仍然可以利用職權,采用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新形式。有的領導人自己組織了紅衛兵,或者操縱了群眾組織。真正的革命造反派,還在受到壓製,兩條路線的鬥爭還在繼續,而且還會經過多次的反複。】
  但是陳伯達的充滿火藥味的講話,並沒有引起大的反響。周恩來則借著在會上做自我檢討,說:“這次文化大革命,我們都是沒有充分思想準備的,也沒有經驗,但是毛主席對運動的前景是看得清楚的。我們看不清不要緊,要緊跟主席,不要掉隊。在八屆十一中全會後,我努力緊跟主席和林彪同誌,向文革小組密切聯係,有時仍有掉隊之虞。”
  周恩來借著“自我檢討”的方式,巧妙地表示出自己對毛澤東的文革“很不理解”。既然黨內排名第三的周恩來都很不理解,那麽眾高官對文革表示“不理解”,就更加理直氣壯了。這樣一來,這次會議的方向,完全背離了毛澤東的設想,沒有成為批判周恩來的會議,反而成了批評毛澤東的會議了。【待續】
  *****下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3)》*****

*****上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2)》*****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3)/拉開倒周序幕(15)

  【接前】為此,毛澤東不得不再次搬出林彪這個“救兵”,希望林彪來一個震動性的發言,徹底扭轉會議的氣氛。10月25日,林彪在會議召開後的17天,做了一次長篇發言。然而林彪的發言,卻讓毛澤東大大失望了。林彪的講話,大部分篇幅都是長篇大論地論述“文革的意義”,提及實質性問題的篇幅很少。林彪說:
  【這個會開了十七天了,開得很好,這個會從頭到尾都是毛主席親自領導的。幾個月來文化大革命的情況,是兩頭的勁頭很大,中間的就有一點勁頭不足,中間甚至還有一點頂牛,局勢一度有些緊張。毛主席看到這個形勢以後,提議把大家找來談談。原來是準備搞三天,以後搞七天,現在搞兩個多星期。越開,情況就越清楚,思想也就越清楚,就更能夠掌握毛主席的路線。所以,這是很必要的一個會。】
  林彪這裏說的“兩頭勁頭很大”,一頭是指毛澤東和堅決毛澤東站一邊的人,另一頭是指發動起來的革命群眾;林彪說的“中間”,是指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央及各省市領導。
  毛澤東對林彪講話的第一個要求,是期望林彪對周恩來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進行猛烈的批判。可是林彪在講話中,卻矢口不提“資產階級反動路線”這個詞。更有甚者,林彪把周恩來等人對文革的抵製,輕描淡寫為“中間有點勁頭不足,有點頂牛”,這根本就談不上批判,連批評都嫌太輕。
  毛澤東對林彪講話的第二個要求,是要他點名批判劉少奇和鄧小平,這點林彪雖說做到了,但有點勉強。林彪說:【中央有幾個領導同誌,就是劉少奇、鄧小平,他們搞了另外一條路線,同毛主席的路線相反。劉、鄧的路線,就是毛主席的《我的一張大字報》中說的:“站在反動的資產階級立場上,實行資產階級專政,將無產階級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運動打下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圍剿革命派,壓製不同意見,實行白色恐怖,自以為得意,長資產階級的威風,滅無產階級的誌氣,又何其毒也。”】
  林彪雖然點了劉少奇和鄧小平的名,但隻是說他們的路線與毛澤東的路線相反,並沒有說他們的路線是反動路線。至於對劉少奇的批判,林彪完全引用了毛澤東《我的一張大字報》的原話,沒有用自己的話來批判劉少奇。誰都可以看出,林彪點名批判劉少奇和鄧小平是很勉強的。
  毛澤東對林彪講話的第三個要求,是期望林彪指出那些抵製文革的幹部,犯了嚴重的路線錯誤,並對他們進行嚴重的警告。可是林彪卻說:【總的估計是,大部分同誌是不自覺的,並不是有意抵抗毛主席的路線。大多數是一個認識的問題,而不是反黨反社會主義反毛澤東思想的問題。隻有少數一小撮,那是抵抗毛主席的正確路線的。】
  林彪在這裏,不僅沒有批判那些抵製文革的幹部,反而為他們開脫,說他們“並不是有意抵抗毛主席的路線”,隻是不自覺地犯了“認識錯誤”,這與毛澤東所說的路線錯誤,相差太遠了。這次,林彪沒有像過去那樣,在毛澤東陷入困境的關鍵時刻進行“救駕”,讓毛澤東完全失望了。【待續】
  *****下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4)》*****
*****上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3)》*****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4)/拉開倒周序幕(16)

  【接前】1966年10月的中央會議,毛澤東遇到周恩來委婉抵製,林彪也不肯幫忙,就在毛澤東左右為難的時候,沒想到這時候劉少奇反而幫了毛澤東一個大忙。
  前麵我們提到,毛澤東為了把文革搞到底,他需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公開批判劉少奇,進而徹底打倒劉少奇。這有兩個重要的理由:第一個理由,是需要樹立一個革命的靶子。這麽一場大革命,總得有一個革命的對象,革命的敵人。如果沒有革命的靶子,大家找不到革命的目標,革命就會成為一場鬧劇。
  同時,這個革命的靶子必須是重量級的人物,如果把彭真這樣的人作為革命的靶子,那就份量太輕了,還不夠格做毛澤東的敵人。因此毛澤東曾說:“彭真是混到黨內的渺小人物,沒什麽了不起,一個指頭就捅倒地。”而從這方麵看,毛澤東把劉少奇樹立成“革命的靶子”,也是看得起劉少奇,認為劉少奇還是“了不起”的,有資格做毛澤東的敵人。
  打倒劉少奇的第二個理由,是為了把文革搞到底。怎樣處理革命的頭號敵人,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場革命是否“搞到底”的標誌。比如中國的辛亥革命,革命的目標是推翻清王朝,因此革命的頭號敵人就是皇帝溥儀。按照革命黨人的初衷,至少把清帝溥儀趕出故宮,廢為庶人。可是革命黨人在強大的阻力麵前,退讓妥協了,同意清帝繼續住在故宮,繼續享有“皇帝”的尊號,甚至國家還要繼續給清帝提供巨額的生活費,這樣一來,辛亥革命就成為一個不徹底的革命。
  由於辛亥革命的不徹底,中國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所以孫中山不得不發起“二次革命”,並且直到孫中山去世的時候,他的革命目標也還沒有成功。因此,孫中山在遺囑中悲憤地說:“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
  這次,毛澤東接受辛亥革命不徹底的教訓,希望把這場文革“搞到底”,希望在他臨死的時候,不會再發出“革命尚未成功”的悲憤。那麽怎樣處理劉少奇這個文革的“頭號敵人”,就成為文革是否搞到底的一個標誌。而文革的反對派,也拿劉少奇這個“頭號敵人”來做文章。
  當時劉少奇雖然被罷官了,但還沒有被打倒,甚至還是政治局常委。在以周恩來為首的大多數黨內高官們看來,劉少奇即使犯了錯誤,也還不到被打倒的地步,反對毛澤東從重處分劉少奇。因此在八屆十一中全會上,給劉少奇的問題留了一個尾巴,就是劉少奇的錯誤不對外公開,對劉少奇的處分也按照黨內機密處理。
  然而,如果劉少奇的錯誤不對外公開,那麽毛澤東就無法把劉少奇當作文革的靶子,而且周恩來等人還可以利用劉少奇的合法身份,讓劉少奇公開露麵,給文革潑冷水。因此,毛澤東必須要推翻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對劉少奇的處理結論,要把劉少奇的錯誤公開於眾,為進一步徹底打倒劉少奇埋下伏筆。【待續】
  *****下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5)》*****
*****上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4)》*****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5)/拉開倒周序幕(17)

  【接前】可是毛澤東要想說服眾高官們,改變八屆十一中全會的決議,公開劉少奇的錯誤,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劉少奇在八屆十一中全會之後已經不管事了,沒有繼續犯新的錯誤,這樣毛澤東就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來加重對劉少奇的處分。就在毛澤東為難的時候,劉少奇幫了毛澤東的忙。

  1966年8月的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劉少奇的態度還是很硬的,不承認自己有錯,甚至頂撞毛澤東說“五不怕”。可是兩個月之後,劉少奇的態度忽然軟了下來,寫了一個長篇檢討,把毛澤東在《炮打司令部》大字報中對他的指責,全盤接受下來,承認自己犯了嚴重的錯誤,而且錯誤的性質,完全像毛澤東指出的那樣,是嚴重的路線錯誤。劉少奇還承認毛澤東對他的批評和處分,是完全正確的。
  劉少奇給毛澤東送上《檢討書》時,還特別寫了一封信,聲稱他自願把自己錯誤公開出去。劉少奇在信中說:“以我為錯誤典型,把我拿出來批評,對黨對人民有利,對文化大革命有利,我願意這麽做。”
  為什麽劉少奇自願當文革的靶子呢?這個問題我們後麵再分析。不管怎麽說,既然劉少奇本人願意公開自己的錯誤,那麽反對公開劉少奇錯誤的人,就無話可說了,這樣就把毛澤東要辦的一件棘手的事情,輕而易舉地解決了。所以毛澤東十分高興,他在劉少奇的《檢討書》上批示說:“基本上寫得很好,很嚴肅,特別後半段更好。”
  毛澤東之所以說劉少奇的《檢討書》“後半段更好”,是因為劉少奇不僅承認他在文革初期五十天鎮壓學生的錯誤,還在《檢討書》的後半段,根據毛澤東《我的一張大字報》中指出的那樣,承認了自己在1962年和1964年也犯了路線錯誤。劉少奇這個《檢討書》,成為毛澤東《我的一張大字報》的正確性的最好證明。因為劉少奇本人都承認自己錯了,這比毛澤東說劉少奇錯了,更加有說服力。而且,劉少奇的《檢討書》中,不僅承認他犯了兩次路線性的錯誤,並且還說明,這兩次錯誤都是毛澤東親自糾正的,這樣一來,就更加證明了毛澤東的英明偉大。

  1966年10月23日,劉少奇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進行公開的檢討,這裏摘錄幾段劉少奇的檢討講話。劉少奇檢討說:
  【同誌們:我堅決擁護主席和林彪同誌的指示,同意陳伯達同誌的講話。在今年6月1日以後的五十多天中,毛主席不在北京,由我主持黨中央的日常工作,做出了一些錯誤的決定,批準了一些錯誤的建議。例如,向北京的大學中學派了工作組,許多學校在工作組的領導下,圍攻革命派,壓製不同意見,甚至將一些學生定為“反革命分子”。這樣,就在不少學校造成一種反動的、白色的恐怖氣氛,這就在事實上站到反動的資產階級立場上去了,實行了資產階級專政,將無產階級轟轟烈烈的文化革命打了下去,顛倒了是非,混淆了黑白,長了資產階級的威風,滅了無產階級的誌氣。】【待續】
  *****下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6)》*****
*****上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5)》*****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6)/拉開倒周序幕(18)

  【接前】毛澤東在《我的一張大字報》中說:“在五十多天裏,從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領導同誌,站在反動的資產階級立場,實行資產階級專政,將無產階級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打下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圍剿革命派,壓製不同意見,實行白色恐怖,自以為得意,長資產階級的威風,滅無產階級的誌氣,又何其毒也!”
  劉少奇在檢討中,基本上按照毛澤東《大字報》的原話來批判自己,比如“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圍攻革命派”、“實行白色恐怖”,“長資產階級的威風,滅無產階級的誌氣”等。這樣,就證明了毛澤東在《大字報》中對劉少奇的批判,是完全正確的。
  劉少奇繼續檢討說:【我這次犯嚴重的路線錯誤,不是偶然的。我在曆史上就犯過一些原則性和路線性的錯誤。1962年召開七千人大會,在我的書麵報告和口頭發言中,對當時的困難講得過頭了,對於前途,有時也說得黯淡,對幹部和群眾中的社會主義積極性,發生了不好的影響。由於我當時過分信任陳雲同誌,並且偏聽他的意見,在思想上同他有共同性,所以我向中央和毛主席推薦陳雲同誌作中央財經小組的組長,我後來才知道毛主席是根本不讚同我們對當時的形勢估計和某些作法,這已經是一種右傾錯誤。】
  劉少奇的檢討,按照毛澤東《我的一張大字報》的原話,批判自己在1962年犯了“右傾錯誤”。毛澤東《我的一張大字報》的原話是這樣的:“聯係1962年的右傾,和1964年的形左實右的錯誤傾向,豈不是可以發人深醒的嗎?”
  接著,劉少奇繼續檢討說:【我在1962年犯了右傾錯誤之後,在1964年又犯了形式上‘左’,而實際上‘右’的錯誤。在這段時期中,我過分相信王光美同誌在一個大隊蹲點的經驗,後來又把她的講話記錄批發到全國,這就給許多同誌以極不好的印象,在事實上否認了毛主席所說的開調查會的方法,這是十分錯誤的,造成極不好的影響。】
  劉少奇進一步承認按照毛澤東《我的一張大字報》的原話,批判自己在1964年犯了“形左實右的錯誤”。不過劉少奇的檢討,有把一部分責任推給陳雲和王光美的嫌疑。劉少奇的檢討最後說:
  【我在這次文化大革命中所犯的路線錯誤,是我們黨和人民的偉大導師、偉大領袖、偉大統帥、偉大舵手毛主席親自糾正的。我完全擁護八屆十一中全會的決定以及對中央組織上的變動。林彪同誌在各方麵都比我高明得多,把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舉得最高,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最好,作為毛主席的第一位助手和毛主席的接班人。我決心嚴格遵守十一中全會和毛主席的一切決定,決心遵守一個黨員所應當遵守的紀律,決不在任何人麵前搞兩麵派。】【待續】
  *****下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7)》*****

*****上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6)》*****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7)/拉開倒周序幕(19)

  【接前】劉少奇最後說“決心嚴格遵守毛主席的一切決定”,這是向毛澤東表忠心,同時也用讚美林彪的話,向林彪示好。劉少奇還特別聲明“不搞兩麵派”,也就是聲明自己不會說一套,做一套,保證言行一致。劉少奇的這個《檢討書》,事實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無條件投降書”。

  在這次中央會議上,不少高官因為受到群眾的批判,對毛澤東撤工作組,放棄黨的領導十分不滿。因此他們對劉少奇持同情態度,委婉地為劉少奇和工作組辯護,毛澤東對這種不滿言論,也不好處理。現在劉少奇站出來,自己承認派工作組是錯誤的,說毛澤東糾正了他的錯誤,並且自願當文革的“靶子”。這就等於支持了毛澤東,等於站在毛澤東的一邊,反駁了那些懷疑毛澤東的人。劉少奇的此舉,在毛澤東為難的時候,起到了雪中送炭的效果。
  於是在劉少奇公開檢討後第二天的10月24日,毛澤東在會上說了不少劉少奇的好話,毛澤東說:
  【我的責任是分一、二線。為什麽分一、二線呢?我想在我沒死之前,樹立他(劉少奇)的威信,沒有想到反麵,許多事情不與我商量,如土地會議,天津講話,否定調查研究,大捧王光美。鄧小平從來不找我,從1959年到現在,什麽事情都不找我。劉、鄧兩人是搞公開的,不是秘密的,與彭真不同。彭真、羅瑞卿、陸定一、楊尚昆是搞秘密的,搞秘密的沒有好下場。】
  【把劉、鄧的大字報貼到大街上去不好,要允許人家犯錯誤,要允許人家革命,允許改嘛。要允許劉、鄧革命,允許改。你們說我是和稀泥,我就是和稀泥的人,對劉少奇不能一筆抹煞。】
  毛澤東雖然說了一些劉少奇的好話,但那隻是一時高興說的話。不管劉少奇怎麽表現,投降也好,頑抗也好,毛澤東都是要徹底打倒劉少奇的。這個原因我們在上麵已經分析過了,因為不把劉少奇徹底打倒,文革就很難搞徹底。這個既定方針,已經不可能改變了。
  1966年11月9日,劉少奇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檢討書》,印發至縣、團級,實現了毛澤東公開劉少奇錯誤的目標。此後,既然中央會議決定可以公開劉少奇的錯誤,那麽對劉少奇的批判自然也就驟然升級了。1966年12月初,北京紛紛出現“打倒劉少奇”、“劉少奇是黨內最大的資產階級當權派,是中國現代修正主義的祖師爺,資產階級司令部的黑司令”等大幅標語,劉少奇終於變成了文革的頭號靶子,成為革命的頭號敵人。
  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本來毛澤東要打倒劉少奇,阻力還是很大的,可是劉少奇卻聲稱他自願當文革的靶子,主動為毛澤東排除打倒自己的阻力,簡直就是自毀長城,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劉少奇為什麽要這麽做呢?下麵我們進行一下分析。【待續】
  *****下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8)》*****
*****上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7)》*****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8)/拉開倒周序幕(20)

  【接前】毛澤東打倒的四個主要的人,高崗、彭德懷、劉少奇、林彪、除了劉少奇之外,都是比較“硬”的人,都沒有向毛澤東投降,高崗自殺,彭德懷入獄,林彪出走。劉少奇剛開始也是很“硬”的,但沒有像其他三個人硬到底,而是後來忽然又“投降”了。
  從劉少奇對毛澤東的態度來看,有“前倨後恭”傾向,在1966年8月態度還是很硬的。正因為劉少奇的態度硬,所以毛澤東才寫了針對劉少奇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但是到了1966年9月中旬,劉少奇的態度,忽然“軟”了下來,有人把這理解為劉少奇的“軟弱”,這也不正確的,因為劉少奇也不是貪生怕死的人,他的“投降”,並不是因為“怕”毛澤東,也不是因為受到批判的壓力太大,而是出於另外的考慮。
  一些人看到紅衛兵批鬥劉少奇的照片,誤以為劉少奇在被紅衛兵批鬥之後,不堪忍受,才向毛澤東檢討求饒的。造成這種誤解,主要這些人把時間的前後順序搞錯了。劉少奇被批鬥,是1967年以後的事,在1966年,劉少奇不僅沒有批鬥,而且照舊享受著政治局常委的待遇,照舊有資格上天安門,參加中央會議。在1966年9月劉少奇向毛澤東“投降”之前,可以說劉少奇從來沒有受到過任何人身侮辱。因此劉少奇“投降”的動機,不是軟弱,不是忍受不了批鬥的淩辱。

  1966年8月的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劉少奇被罷了官,但他依然十分鎮定,並沒有被毛澤東的氣勢嚇到,更沒有顯示出動搖或投降的樣子。據參加這次會議的原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邱會作回憶說:
  【八屆十一中全會鬥爭的對象是劉少奇,我總以為他會很緊張,但他竟同平時一樣的!以我看到的他在全會上的表現,可以歸納為如下三點:一是,胸懷寬闊,若無其事;二是,一切照常,毫不計較;三是,堅持原則,是非分明。在全會開幕進場和閉幕進場,他也是堅持原則的。開幕時,劉少奇走在毛主席的後麵,閉幕式,他走在康生的後麵。】
  可見當時劉少奇還是很“硬”的,態度十分鎮定從容,完全沒有被嚇得不知所措,倉惶投降的樣子。1966年8月劉少奇倒台,到1966年9月中旬劉少奇“投降”的一個月時間裏,劉少奇受到的壓力,就是毛澤東安排的幾次政治局非正式的“生活會”,在“生活會”上批評劉少奇。但那時眾高官的態度隻是應付差事,除了陳伯達、謝富治少數人之外,包括林彪的批評,都是不痛不癢的。
  據陶鑄夫人曾誌回憶說:【黨的八屆十一中全會後,毛澤東先後主持召開了幾次政治局的生活會,內容是批判劉少奇和鄧小平。會前,江青私下找到陶鑄,要他在會上打頭陣,向劉少奇、鄧小平開炮。陶鑄卻以剛來中央,對情況不了解而加以拒絕。在這幾次生活會上,陶鑄從頭至尾都沒有發言,不肯給中央文革當炮彈,連謝富治攻擊劉少奇、鄧小平的發言,陶鑄都沒準許印在會議簡報上,這引起了江青等人的不滿。】【待續】
  *****下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9)》*****
*****上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8)》*****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9)/拉開倒周序幕(21)


  【接前】另據《賀龍傳》記載:【八屆十一中全會後,中央政治局連續召開黨的生活會,解決所謂劉少奇、鄧小平的問題。一次,毛澤東問賀龍:“你發言了沒有?”賀龍說:“還沒有發言。”毛澤東又問:“怎麽不講一講?”賀龍把身體挺了一挺說:“報告主席,我上不了綱噢!”】
  從上述這些情況看,陶鑄、賀龍等都不肯批劉少奇,劉少奇是受到大家同情的。因此,當時劉少奇的處境,壓力並不太大,並沒有到不“投降”就過不去的困境。那麽促成劉少奇的“投降”的原因是什麽呢?應該是來自於他對時局的分析。

  劉少奇一直有一種“自信”,認為毛澤東離不開他。劉少奇知道,周恩來是毛澤東最大的競爭對手,如果周恩來成為第二把手,毛澤東就要大權旁落了,當年毛澤東提拔劉少奇為第二把手,也是為了製約周恩來。如果毛澤東把劉少奇拿掉,那麽誰來製約周恩來呢?林彪是製約不了周恩來的,一來林彪身體不好,二來林彪與周恩來的關係較好。從毛澤東個人的權力掌握力度來看,劉少奇當第二把手,肯定比周恩來當第二把手要好。
  劉少奇下台後,他冷眼旁觀,果然如他預料的那樣,林彪不管事,周恩來成了實際上的第二把手。毛澤東的指示,遭到周恩來的種種抵製,而林彪持中立態度不肯幫忙,即使毛澤東最抱以希望的新提拔的陶鑄,也是遊走於毛澤東與周恩來之間,不肯與周恩來發生正麵衝突。毛澤東陷入沒有“大將”的困境,雖說江青、陳伯達、康生等人倒是替毛澤東衝鋒陷陣,這些人在黨內的威信太低,勢力太薄弱,擔當不起“大將”的重任。
  作為一個統帥,發起一場戰役,卻沒有可用的大將,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毛澤東發起文革這場大戰役之後,毛澤東期待成為大將的林彪和陶鑄,都讓他失望了,毛澤東陷入沒有大將可用的地步。
  劉少奇看到毛澤東的困境,也看到自己一個“複出”的機會。如果毛澤東重新啟用劉少奇,讓劉少奇複出,作為毛澤東搞文革的大將,替毛澤東衝鋒陷陣,那麽毛澤東搞文革,就會順利多了。可是毛澤東已經拿掉劉少奇了,怎麽讓毛澤東回心轉意呢?劉少奇想從一個“投降”的以退為進之策,向毛澤東徹底投降,徹底認錯,戴罪立功,以換取毛澤東的回心轉意。
  直到這時,劉少奇還沒有明白毛澤東發起文革的真意,他仍然以為毛澤東發起文革,是針對他個人的,是因為他冒犯了毛澤東,所以毛澤東發動文革,主要就是要拿掉他劉少奇。如果毛澤東是出於這個動機,那麽劉少奇洗心革麵,向毛澤東徹底投降,對毛澤東俯首貼耳,那麽毛澤東就還是可以重新啟用劉少奇的。【待續】
  *****下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90)》*****

 *****上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89)》*****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90)/拉開倒周序幕(22)

  【接前】因此,劉少奇就給毛澤東寫下一個徹底投降的《檢討書》,承認毛澤東對自己的一切批判都是正確的,在眾高官懷疑毛澤東的關鍵時刻,為毛澤東解圍,來一個戴罪立功。同時,劉少奇聲稱願意成為毛澤東的“革命靶子”,也就是願意犧牲自己來幫毛澤東搞文革,借此來向毛澤東“獻忠心”。
  但劉少奇的想法很快落空了,因為毛澤東發動文革,並不是簡單的與劉少奇的個人恩怨和權力之爭,所以不管劉少奇投降還是頑抗,毛澤東都必須打倒他,為了完成文革這場大革命,這是一個所必需的步驟。
  劉少奇公開檢討後,把他的《檢討書》下發至縣團級幹部,實際上全黨都知道了,很快全國人民也知道了。劉少奇本來的要求是,把毛澤東對他《檢討書》的批語“基本上寫得很好,很嚴肅,特別後半段更好”,也隨同《檢討書》一起發下去。為此,劉少奇曾給周恩來致信說:“我的檢討提綱,毛主席已經看過,並批了一段話,退還給我。現送上,請你看看。關於印發事,請你批辦。主席的批語也印發。如何?”
  周恩來征求毛澤東的意見,當時毛澤東同意了。可是在最後下發劉少奇《檢討書》的時候,又刪掉了批語。劉少奇之所以同意下發他的《檢討書》,就是因為有毛澤東的批語。因為不管劉少奇自己罵自己多麽厲害,隻要有毛澤東的批語“寫得很好”,那就是毛澤東還承認劉少奇是好同誌,這樣一來,《檢討書》反而成為劉少奇無罪的證據,並且為劉少奇以後的複出埋下伏筆。
  可是沒有毛澤東批語的劉少奇《檢討書》,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變成了劉少奇的《認罪書》,成為劉少奇有罪的證據。因為劉少奇在《檢討書》中,自己承認犯了嚴重的路線錯誤,自己承認毛澤東對他的批判是完全正確的,自己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這樣一來,劉少奇在全黨和全國人民中間的名聲就“臭了”,人們批判劉少奇,也不再有顧忌了。
  劉少奇發現發下去的《檢討書》並沒有毛澤東的批語,才發現被毛澤東“忽悠”了。其實這次劉少奇也想“忽悠”毛澤東,卻反過來被毛澤東“忽悠”了。但直到此時,劉少奇對毛澤東要搞文革的目的仍沒有明白,據王光美回憶,在這期間劉少奇對她說:“如果是為了打倒我,我可以不當國家主席,回鄉種地嘛!早點結束文化大革命,使黨和人民少受損失。”
  此時劉少奇還以為毛澤東打倒他,是為了那個“國家主席”的職位,以為他辭去國家主席回家種地,毛澤東的目的就達到了,就可以結束文革了。其實為什麽要打倒劉少奇的問題,毛澤東早就對江青等人透過風,據王光美回憶說,1966年12月底,江青親自找劉少奇前妻的女兒劉濤談話,王光美說:【12月底,江青親自出麵找劉濤談話,拉她造反,說:“劉少奇問題的性質早就定了,現在不打倒他,是怕全國人民轉不過彎來,要一步一步地來。你要與劉少奇徹底劃清界線。”】
  此後,劉少奇終於明白了毛澤東一定要打倒他的,所以劉少奇也不再對毛澤東“軟”了,又對毛澤東“硬”起來。【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