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與周的博弈 (毛與文革大起底連載28 作者: 崇新嶽 百思峰 )

(2019-08-26 08:33:03) 下一個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69)/拉開倒周序幕(1)

  毛澤東在1970年,對來訪的美國記者斯諾說:決定打倒劉少奇,是1965年初開始製定《二十三條》的時候。毛澤東與劉少奇“鬥”了一年多,到1966年夏天,劉少奇就被罷了官,基本上被打倒了。可是劉少奇倒台之後,毛澤東的鬥爭還在繼續,前前後後一直“鬥”了10年,這說明毛澤東第一次遇到真正的高手。這個高手是誰呢?他就是與毛澤東風雨同舟40年,共同走過二萬五千裏長征的周恩來。
  1966年秋,毛澤東正式拉開了與周恩來鬥爭的序幕,中間除了林彪事件的插曲之外,毛澤東在十年文革中,主要對手就是周恩來。
  周秉德是周恩來親弟弟周恩壽的女兒,她在1949年12歲住進中南海,到她結婚為止,一直在周恩來身邊生活了十餘年,幾乎像周恩來的親生女兒一樣。周秉德回憶說:【陳毅在文革初期就一針見血地指出:“說什麽文化大革命是新文革和舊政權的矛盾,說到底,文革第一要打倒劉少奇,第二要打倒周恩來。”】
  陳毅是周恩來的鐵杆心腹,陳毅能看出來毛澤東搞文革“第一要打倒劉少奇,第二要打倒周恩來”,周恩來本人就更能看出來了。當然,在文革的最初階段,周恩來還沒有意識到毛澤東要打倒他,以為毛澤東的目標隻是劉少奇。然而到了1966年9月底,周恩來猛然醒悟:原來自己也是毛澤東要打倒的目標。
  據原文革小組成員王力回憶說:【1966年9月底,江青已經開始要“整”總理,突出的例子就是文革小組在《紅旗》雜誌召開大專學校紅衛兵座談會。這次座談會由張春橋主持,參會的有蒯大富等七、八個學生。座談會上先是學生發言,他們除了罵劉、鄧之外,矛頭對著總理,說總理“和稀泥”,搞“折衷主義”。學生發言後,張春橋表示回去報告。】
  王力由於各種原因,在這裏隻能說江青要“整”周恩來。事實上如果沒有毛澤東的示意,江青是不敢整到周恩來頭上的。張春橋把這份《會議記錄》報告了毛澤東,毛澤東讓人傳一份給周恩來看。
  周恩來看到毛澤東傳過來的《會議記錄》,馬上明白了毛澤東的用意。周恩來知道,毛澤東給他看這份批評他的《會議記錄》,是要給他一個警告。周恩來自己也很清楚,在他主持中央工作的這兩個月,一直委婉地抵製毛澤東搞文革,一有機會就對文革澆冷水降溫,這讓毛澤東對他非常不滿。因此,這次毛澤東用這份《會議記錄》來警告周恩來:如果你再抵製我的文革,我就要批判你了。
  這時,周恩來麵臨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向毛澤東妥協,停止抵製毛澤東的文革,緊跟毛澤東搞文革,這樣毛澤東就可以取消對周恩來進行批判;第二個選擇是繼續抵製毛澤東的文革,這樣就要冒著被毛澤東批判的風險,甚至有被打倒的可能。
  周恩來做出了第二個選擇。是什麽原因促使他做出這個選擇呢?很可能是他已經看出了毛澤東的意圖。這時周恩來恍然大悟地發現,毛澤東搞這場文革,絕不是針對劉少奇一個人的,自己也將成為被打倒的對象。因為看破了毛澤東的意圖,周恩來意識到,如果他停止抵製毛澤東的文革,雖然暫時可以躲過被批判的危機,可是將來必然躲不過被打倒的危機,停止抵製就等於是給自己挖墳墓。【待續】
   

拉開倒周序幕(2)

  【接前】周恩來看清楚了,他現在唯一的生存之道,唯一避免被打倒的出路,就是繼續抵製下去,隻有頂住毛澤東的文革,才能保住自己。當然這也不僅僅是為了保住自己,也是為了保住他們這些老革命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這個“黨”。從事後諸葛亮的觀點來看,周恩來此舉是高明的,他沒有被毛澤東“忽悠”了。

  毛澤東傳給周恩來這份《會議記錄》後,就等著周恩來向他來檢討。按照以往的周恩來,看到毛澤東傳過來的這份批評他的材料後,馬上就會找毛澤東做自我檢討,以換取毛澤東的和解。可是這次,周恩來卻裝傻,裝得好像看不懂毛澤東的意思,沒有對這份《會議記錄》進行任何表態。
  毛澤東本來不想現在就批判周恩來,因為時機還不成熟。但毛澤東的計策被周恩來看破了,所以毛澤東隻好提前實施批判周恩來的計劃。毛澤東搞批判的慣例,是先製造輿論,扣一個帽子,再來批判。上次,毛澤東拋出一個針對劉少奇的帽子:“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而這次毛澤東針對周恩來,又拋出一個新帽子:“資產階級反動路線”。
  毛澤東的新帽子“資產階級反動路線”,是在1966年10月1日的林彪國慶講話中,首先亮相的。毛澤東讓林彪首先說出這個提法,是想向周恩來暗示,林彪是支持自己的。不過毛澤東也知道,如果直接跟林彪說批判周恩來,林彪肯定是不會同意的,所以毛澤東要“忽悠”一下林彪,讓他無意中說出批判周恩來的話。
  林彪雖然尊為黨內第二位,但他與劉少奇不一樣,不主動管事,極少參加會議,送交他批閱的中央文件,林彪是“主席畫圈我畫圈”,當然也不是林彪自己畫圈,是秘書代為畫圈。林彪隻有在小範圍的中央會議中,才發表自己的意見,像國慶講話等公眾會議上的“例行講話”,林彪懶得自己起草講話稿,都是請毛澤東那邊的人,也就是中央文革小組的人,給他起草講話稿,到時候林彪照著稿子念就是了。所以1966年國慶節的林彪講話,是陳伯達和張春橋起草的。
  林彪的這個講話稿,事先沒給周恩來看,也沒給林彪本人看,倒是給陶鑄看了。因為在國慶節前,毛澤東還是信任陶鑄的,隻是在國慶節後,陶鑄發表了劉少奇和鄧小平的“換頭”照片之後,毛澤東才不信任陶鑄了。陶鑄看到林彪講話稿中有這樣一句話“以毛主席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同資產階級反革命路線的鬥爭還在繼續。”
  陶鑄固然政治嗅覺不夠敏銳,當時這麽明顯的政治問題,陶鑄當然還是看得出來,因為以前黨內的文件中,從來沒有提到過“資產階級反革命路線”這個名詞。既然有一條“資產階級反革命路線”,必然要有一批這條路線的代表人物,那就意味著黨內,特別是黨內高層,又要興起一場大的鬥爭。【待續】


   拉開倒周序幕(3)

  【接前】一個人對革命和鬥爭的態度,往往隨著自己的地位而變化。一個人在沒有掌權的時候,往往是歡迎鬥爭的,因為越鬥自己越有機會;而一旦自己掌了權,態度馬上就變了,就不歡迎鬥爭了,喜歡穩定了。因為有了鬥爭,自己的權力就會變得不穩。
  陶鑄是打倒劉少奇的得益者,一下子升到黨內第四位的高位。這時,陶鑄從保住自己地位的願望出發,希望黨內越穩定越好,特別不希望黨內高層出現大的鬥爭。因此,陶鑄不希望看到毛澤東再發起一場針對“資產階級反革命路線”的黨內鬥爭,但陶鑄也無力阻止毛澤東,他隻能設法降低這場鬥爭的溫度。
  在1966年國慶節林彪快要講話時,陶鑄找毛澤東說:“‘反革命路線’的提法太重了,中國人最怕‘反革命’三個字。”
  毛澤東聽了說:“那就加個‘對’字,改成‘資產階級反對革命路線’”。
  林彪對這個例行公事的講話稿並不在意,於是就按照稿子念,在講話時照本宣科地講了“同資產階級反對革命路線的鬥爭”這句話。
  當天晚上在天安門城樓上,張春橋又向毛澤東提出:“‘資產階級反對革命路線’概念不清,容易誤解,文字也不通,表達不清楚。”
  毛澤東說:“那就用‘資產階級反動路線’,要徹底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周恩來聽了林彪的國慶講話,馬上意識到其中提出一個新的說法“資產階級反動路線”,這種提法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周恩來也意識到,林彪講話中說的“同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鬥爭還在繼續”,這句是衝著自己來的。如果是一般人,就會簡單地認為,既然是林彪第一個講出這句話,那就意味著這是林彪主動要向周恩來發難。
  但周恩來還是很精明的,他並沒有被毛澤東“忽悠”,他還要核實這件事,到底是林彪主動提出來的主意,還是毛澤東的主意。於是周恩來去找文革小組的王力和關鋒等人,問“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含義和來曆。王力和關鋒解釋了半天,他們沒有說這是林彪提出來的,這讓周恩來感到放心。因為如果林彪真的要與毛澤東聯手起來對付自己的話,周恩來的處境就完全不一樣了。
  不過周恩來還是非常謹慎的,他還要去找毛澤東進行最後的核實。因為這關係到周恩來采用什麽鬥爭方式,把林彪當成一個團結的對象,還是當成一個敵人的基本戰略問題。因此周恩來必須特別慎重,完全不能出差錯,他要當麵向毛澤東把這件事問清楚。據原文革小組成員王力回憶說:
  【周總理找了我,他不同意“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提法,說他要去問毛主席。事後他告訴我說,他是向主席這樣提出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這個提法合適嗎?黨內曆來提路線問題,都是左傾、右傾,沒有‘資產階級反動路線’這個提法。這樣提合適嗎?”
  毛主席用英文做了回答,說:“原來用Counter-revolutionary Line(反革命路線),後來改成Anti-revolutionary Line(反對革命路線),最後還是用Reactionary Line(反動路線)好。”
  總理知道這是毛主席的主張,就說‘我懂了’。總理以後就照著毛主席的口徑講了,實際上總理是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見。】
  【待續】
   

拉開倒周序幕(4)

  【接前】有人誤以為毛澤東一點不懂外語,其實毛澤東也學英文好些年,與斯諾等美國人交談時,也會蹦出幾個英文詞匯來。像Reactionary Line(反動路線)這樣簡單的英文詞匯,像毛澤東這樣聰明的人,當然應該能夠掌握的。
  周恩來核實了這個提法的確是出自毛澤東之後,說“我懂了”。周恩來這句話有三重含義:第一個是“懂了”這句話的意思,第二個意思是“懂了”毛澤東對他的批判,已經拉開序幕了;第三個意思是“懂了”林彪沒有主動提出和參與這件事。
  毛澤東這裏用了一個小計策,他自己不首先說批判周恩來的話,而是讓林彪第一個公開說出批判周恩來的話。這可以造成兩個效果:第一個效果是讓周恩來誤以為林彪已經與毛澤東聯手起來批判他了,造成周恩來自信的崩潰,投降認輸;第二個效果是挑起周恩來對林彪的誤解和不滿,進一步發展成他們兩人的內鬥,毛澤東就可以來一個“漁翁得利”。
  毛澤東的計策固然高明,但遇到周恩來這樣的高手,這個計策還是失敗了,兩個效果一個也沒有達到。

  1966年10月3日,也就是林彪講話後的第三天,第十三期的《紅旗》雜誌上,刊登一篇社論,其中專門提到“資產階級反動路線”,說:【有極少數人采取新的形式欺騙群眾,頑固地堅持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對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必須徹底批判。在這裏,不能采取“折中主義”。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兩條路線的鬥爭,是階級鬥爭在黨內的反映。】
  黨內高層都清楚,這裏提到的所謂“折中主義”,明顯指的是周恩來,因為周恩來最喜歡搞折中。
  《紅旗》雜誌刊登這篇事關文革全局的重要社論,按理說,應該事先送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周恩來審閱,可是這篇文章的發表卻沒有通知周恩來。而且在這一期《紅旗》社論發表之後,還搞了一個敲鑼打鼓的“慶祝”,以提醒人們這期社論的重要性。
  據周恩來的聯絡員劉西堯回憶說:【當時周總理主持中央政治局,而陳伯達卻繞開總理和中央政治局,發表了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社論。當天我見到周總理時,他憂心忡忡地對我說:“陳伯達不經中央討論就發表這樣一篇社論,幹部思想毫無準備,又要有一大批幹部下台。”】
  誰都知道,盡管陳伯達是《紅旗》雜誌的主編,但沒有毛澤東的意思,陳伯達是不敢登這種文章的。周恩來表麵上抱怨陳伯達,實際上是抱怨毛澤東。
  周恩來對這篇《紅旗》社論是耿耿於懷的,到1967年2月發生“二月逆流”時,周恩來再次提出這件舊事,當麵責備陳伯達說:“1966年10月發表第十三期《紅旗》社論,這麽大的問題,你們也不跟我們打招呼,送給我們看看。《紅旗》社論發表以後敲鑼打鼓,也是從這一期開始的。”
  陳伯達不敢說這是毛澤東的意思,也不敢頂撞周恩來,隻好胡亂找借口說:“我不知道啊,我沒有看。”【待續】
  
 拉開倒周序幕(5)

  【接前】很多人不理解毛澤東與周恩來的鬥爭,因為這些人總是把“鬥爭”理解為權力之爭。對於毛澤東與劉少奇的鬥爭,這些人按照權力之爭來理解,認為劉少奇當了國家主席之後,做了一些僭越的事情,引起毛澤東的疑心,以為劉少奇有野心要篡位,所以毛澤東發動了文革打倒掉劉少奇。
  對於毛澤東與林彪的鬥爭,這些人也按照權力之爭來理解,認為林彪的軍隊勢力在文革中大大膨脹,威脅到毛澤東,特別是1970年的九屆二中全會上,林彪提出要設立國家主席,引起毛澤東懷疑林彪有篡位的野心,所以毛澤東又搞掉了林彪。
  可是對於毛澤東與周恩來的鬥爭,這些人就難以用權力鬥爭來解釋了。第一,找不出周恩來有什麽僭越的事情,相反,周恩來對毛澤東畢恭畢敬,基本上是臣子對待皇帝的態度,找不出周恩來有篡位野心的證據和跡象。
  第二,找不出周恩來與毛澤東爭奪黨權或軍權的事情。周恩來從來沒有當過毛澤東的接班人,一直是排名第三,先是排在劉少奇之後,後來又排在林彪之後。隻是林彪事件之後,周恩來曾短暫地排名第二,毛澤東很快就提拔了王洪文做接班人。不管是毛澤東提拔劉少奇、林彪或王洪文,周恩來都沒有跟他們爭當過接班人。
  因為無法用“權力之爭”來解釋毛澤東與周恩來的鬥爭,於是這些人幹脆就說毛澤東與周恩來之間沒有鬥爭,說周恩來對毛澤東俯首帖耳,惟命是從,徹底奴化,根本不敢有篡權的念頭。甚至有人說周恩來在文革中幫助毛澤東整人,幫助毛澤東打倒劉少奇,成為毛澤東的“幫凶”。又說周恩來挑撥離間了毛澤東與林彪的關係,造成林彪的出逃,等等。
  以上這些人的說法都缺乏合理性,經不起基本的邏輯推理。如果說周恩來在文革中幫毛澤東整人,那麽周恩來保護了一大批老幹部的事實就無法解釋;如果說周恩來徹底奴化,不敢有篡權的念頭,那麽就無法解釋周恩來為什麽要挑撥毛澤東和林彪的關係。事實上,周恩來在文革中,一直在調和或調解毛澤東與林彪的關係,找不出周恩來挑撥兩人關係的證據。
  據被劃為“林彪死黨”的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邱會作,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
  【九大之後,我進了政治局,並參加政治局的日常工作。總理從愛護、關心、教育我們出發,跟我們講了幾次什麽是“中央政治”。什麽是“中央政治”?總理說:“就是處理好主席,林副主席,江青的關係。”我們聽後都笑起來,本以為“中央政治”是很高深的東西,怎麽“中央政治”就是這麽一句普通的話?我最初對總理的話理解不深,後來有所理解,還是不夠深。等到“九一三”事件之後我被打倒了,我才真正認識到,總理說的太高明,太深刻了,簡單明瞭恰到好處。】

拉開倒周序幕(6)

  【接前】邱會作的話,說明周恩來不是在挑撥,而是在調解毛澤東與林彪的關係。也正因為這樣,作為“林彪死黨”的邱會作在被打倒之後,才會感謝周恩來。

  我們要理解毛澤東與周恩來的鬥爭,其實隻要把思路轉變一下,用路線鬥爭來理解毛澤東與周恩來的鬥爭,很多疑惑就迎刃而解了。毛澤東與周恩來的鬥爭,並不是他們兩人為了爭奪第一把手的權力之爭,也不是他們兩人因為個人私事的恩怨報複,而是一場典型的“路線鬥爭”。
  如果說毛澤東對劉少奇的鬥爭,還有一些個人恩怨的因素在裏麵,毛澤東對周恩來的鬥爭,並不包含個人恩怨的因素,純粹是出於路線的考慮。毛澤東很清楚,周恩來在他麵前,極盡臣子的本分,並無篡權的野心,是一個典型的“忠臣”形象。毛澤東在“私”的方麵,對周恩來是滿意的。除了早年的江西時代,周恩來在毛澤東成為一把手之後,從沒有在“私”的問題上,做過對不起毛澤東的事情。然而在“公”的方麵,毛澤東對周恩來就很不滿了。
  同樣,周恩來反對毛澤東,也不是因為“私利”的因素來反對。周恩來反對毛澤東,不是抱怨毛澤東沒有讓他當接班人,而是反對毛澤東搞的那一套路線。
  因此,毛周之間的鬥爭,並非起因於個人私利的恩怨之爭,純粹是起因於他們兩人在思想路線上的分歧。也就是說,兩人的鬥爭,都是為了實施自己心目中的“正確路線”,是一場站在“公”的立場上的路線鬥爭。

  毛澤東與周恩來的思想分歧,我們曾經介紹過一些。關於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動機,我們在前麵也做過不少評述,這裏再介紹一下外國人的看法。我們認為,英國前駐華大使理查德?伊文思寫的《鄧小平傳》中,對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心路,寫得比較深入,所以這裏用較多篇幅引用幾段。下麵是《鄧小平傳》中關於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幾段文字。
  【毛澤東是一個平等主義者,主張一切平等,如機會均等。他心目中理想的社會,所有社會成員在外貌上、受教育的程度、和生活標準,都應該是基本一樣的,這也是毛澤東喜歡共產社會的原因之一。毛澤東對個人主義極其反感,把個人主義等同於自私自利。】
  【待續】
  *****下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75)》*****
 *****上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74)》*****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75)/拉開倒周序幕(7)

  【接前】【由於以上的原因,毛澤東偏愛沒有階級的社會製度。在工業方麵,他希望工人能夠參與工廠的管理和經營,有很重要的發言權;在農業方麵,他希望所有的農業活動都能采取集體經營的方式;在教育方麵,尤其是高等教育方麵,他希望入學考試不要太過嚴苛,課程設製要注重實用;在文學藝術方麵,他希望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表達方式宣傳社會主義的價值觀,縮小城市與農村地區的文化與物質差距。】
  【毛澤東很反感舊中國的知識階層和讀書人,討厭他們的迂腐和輕視一般的老百姓。相反的,毛澤東讚美農民的淳樸,他認為,農民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他們沒有受到汙染。毛澤東想通過低薪製和超低的待遇,讓那些農民出身的幹部進城後,依然保持樸素的優良傳統,不被腐敗所侵蝕。毛澤東還告訴多位來訪的外國客人,他特別擔心很多老革命的子女變得自私和嬌生慣養。】
  【在社會主義的價值觀當中,比較突出的有四種:平等、共產、樸素和鬥爭。毛澤東很重視鬥爭,因為他認為唯有通過鬥爭,才能得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從1950年代起,毛澤東就開始這樣做了,他同時也對他的同輩領導人缺乏革命熱誠感到擔憂。毛澤東發明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但他卻發現,自己四周的人沒有繼續進行革命的熱情。尤其是被公認的有朝一日將接替他成為中共領袖的劉少奇,毛澤東認為他最沒有繼續革命的熱情。】

  理查德?伊文思提出了四種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平等、共產、樸素和鬥爭,這是很有道理的。我們下麵按照這四種社會主義價值觀,來衡量一下毛澤東。
  第一,毛澤東崇尚“平等”,他的理想是:每個人不僅在社會地位上平等,在思想心態上也要平等。因此毛澤東要打掉官員們“官架子”的傲慢,打掉知識分子們“學問架子”的孤高,他認為這樣才能使官員和知識分子在心態上與老百姓真正地平等。
  第二,毛澤東崇尚“共產”,他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嚐試失敗之後,也要堅守社會主義,絕不允許資本主義複辟。
  第三,毛澤東崇尚“樸素”,他本人的生活是相當樸素的,這點是公認的。
  第四,毛澤東崇尚“鬥爭”。當中國出現一些官員特權化,知識分子特殊化的問題時,毛澤東認為隻有通過“鬥爭”才能解決問題。毛澤東發起一場又一場的運動,掀起一次又一次的鬥爭,都是想用“鬥爭”來徹底解決中國的各種問題。毛澤東反感那些安於現狀,貪圖享樂,而不願繼續投身於革命鬥爭的幹部們。【待續】
  *****下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76)》*****

*****上接《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75)》*****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376)/拉開倒周序幕(8)

  【接前】我們也按照上述四種社會主義價值觀,來衡量一下劉少奇。
  第一,劉少奇也提倡“平等”,但沒有像毛澤東那樣達到崇尚的地步。毛澤東對小人物的態度,是十分平易近人的。而劉少奇的官架子,則相對比較大一些。據當年“農業學大寨”的山西大寨大隊黨支部書記陳永貴回憶:1964年12月26日,毛澤東破天荒地召開生日宴會,邀請陳永貴等勞動模範參加。那天陳永貴到達的時間比預定早了一點,周恩來就帶著他去拜訪國家主席劉少奇。他們進去的時候,劉少奇正在埋頭讀材料,一時竟沒有抬起頭來。陳永貴說:“我們到了以後,劉少奇眼都不抬。後來我們到了主席那裏,主席對我就十分親熱。”
  陳永貴在劉少奇麵前,是一個連眼都不值得抬的小人物,可是後來毛澤東竟然提拔陳永貴這個小人物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可見毛澤東與劉少奇在“平等”方麵的觀念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第二,劉少奇對“共產”態度,雖說不是完全反對,但認為當前中國不適合搞共產。相反,劉少奇對資本主義是比較欣賞的,這點毛澤東與劉少奇的觀念差異最大。
  第三,劉少奇也提倡“樸素”,但是在樸素這方麵,劉少奇不如毛澤東,這點也是公認的。不過劉少奇也沒有過分的奢侈。
  第四,劉少奇不崇尚“鬥爭”,他認為應該嚴格黨的紀律,強調下級絕對服從上級的“馴服工具論”,反對毛澤東提倡的下級可以對上級“造反”的鬥爭哲學。
  這樣比較起來,毛澤東與劉少奇在“平等、共產、樸素、鬥爭”這四方麵,兩人的思想差異都很大,因此毛澤東要打倒劉少奇,也不奇怪。

  我們再按照上述四種社會主義價值觀,來衡量一下周恩來。
  第一,周恩來也崇尚“平等”,周恩來對待小人物的態度,也非常平易近人,這點與毛澤東一致。
  第二,周恩來對“共產”態度,基本是讚成的。對“三自一包”等資本主義的東西,周恩來雖然沒有堅決反對,但也沒有讚成和支持。這點與毛澤東基本一致。
  第三,周恩來也崇尚“樸素”,在樸素這方麵,周恩來甚至還要超過毛澤東。因此,這點與毛澤東也是一致的。
  第四,周恩來不崇尚“鬥爭”。周恩來崇尚“和諧主義”,盡可能避免鬥爭,提倡用相互妥協的方法來解決爭端。這點周恩來與毛澤東非常不同。
  這樣比較起來,毛澤東與周恩來在“平等、共產、樸素、鬥爭”這四方麵的思想差異,除了在“鬥爭”方麵,其他三個方麵都基本一致。但就是在“鬥爭”這個問題上,兩人的思想觀念差異太大。每當毛澤東搞鬥爭,周恩來總是要出來搞“和稀泥”,搞“折中主義”,這讓毛澤東十分不滿。【待續】
   

拉開倒周序幕(9)

  【接前】周恩來雖然信奉馬克思主義,但是對馬克思的鬥爭哲學,卻持保留態度。周恩來更信奉中國傳統的儒家學說,溫和、文雅、謙恭、禮讓,這些傳統的儒教品德,在周恩來身上體現得十分明顯。毛澤東是非常反對儒教的,可周恩來卻是一個“當代大儒”,兩人這方麵的差異太大。
  因此,在毛澤東看來,周恩來身上的儒教品德,都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毛澤東認為周恩來的缺點就是他身上的儒教品德,認為周恩來太缺乏鬥爭性,過於顧全情麵,謙和有餘,直言不足,中庸之道。在毛澤東看來,如果讓周恩來領導中國,因為他不能與資本主義做堅決的鬥爭,盡管周恩來本人不讚成資本主義道路,但周恩來也阻止不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所以周恩來不符合毛澤東的接班人要求。
  這次毛澤東搞的文革,是一場大革命,一場大鬥爭,而周恩來不僅不支持毛澤東搞鬥爭,相反卻“和稀泥”,“潑冷水”,“搞折中”,處處阻撓毛澤東搞鬥爭,成為毛澤東搞文革的最大阻力源和絆腳石。因此,毛澤東要想把這場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就一定要排除掉周恩來這個阻力源。這樣,毛澤東與周恩來的鬥爭,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在大躍進失敗之後,毛澤東越來越感到,在中央高層當中,隻是他自己一個人苦苦地支撐著社會主義的道路。毛澤東自信在自己活著的時候,中國不會變色。可是毛澤東死後怎麽辦呢?毛澤東不甘心中國的社會主義,隨著他的死去而死去,因此毛澤東要尋找一個年輕的紅色接班人,以保證在他死後,中國依然能走社會主義的道路。
  周恩來比毛澤東年輕五歲,身體也很好,當時一般人都預測毛澤東會在周恩來之前去世,毛澤東本人也沒想到周恩來會在他之前逝去。按照常理的預測,毛澤東去世後,周恩來還活著,那麽肯定是周恩來接班。即使毛澤東找到一個年輕的紅色接班人,這個接班人也肯定競爭不過周恩來,無法接班。因此,毛澤東認為,隻有趁自己還活著的時候,打倒周恩來,才能保證他的紅色接班人順利接班。否則一旦毛澤東去世後,就誰也對付不了周恩來了。
  應該說毛澤東打倒周恩來,有點“揮淚斬馬謖”的味道。從私人感情上來講,毛澤東與周恩來是相當友好的,可是在思想路線上,兩人的分歧太大。毛澤東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要想保持紅色中國不變色,就不得不打倒周恩來。【待續】
  

拉開倒周序幕(10)

  【接前】自從1966年9月底毛澤東與周恩來的路線鬥爭開始以來,10月1日的國慶節,就成為毛澤東與周恩來這場路線鬥爭的第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毛澤東早在1966年8月5日,就寫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公開宣布中央有兩個司令部,劉少奇是資產階級司令部的“黑司令”,而毛澤東自己是無產階級司令部的“紅司令”。毛澤東這張《大字報》在發表之前,還特別給周恩來看過,所以周恩來應該很清楚,毛澤東用這張《大字報》宣布他與劉少奇的決裂。並且,毛澤東還明確向周恩來發出指示,停止劉少奇會見外賓的資格,這也就是變相停止劉少奇國家主席的資格。
  既然毛澤東已經宣布與劉少奇決裂了,當然毛澤東不會願意在公共場合與劉少奇一起出現,否則就容易造成人們的誤解,誤以為毛澤東與劉少奇的關係有所緩和,進而懷疑毛澤東到底是不是真的下決心打倒劉少奇。可是,1966年10月1日國慶節的天安門城樓上,劉少奇又不可思議的出現在毛澤東的身旁,這原來都是周恩來的安排。
  周恩來在安排黨和國家領導人國慶節上天安門城樓上的排列位置時,聲稱劉少奇名義上仍然是國家主席,所以不能按照八屆十一中全會確定的中央常委排名次序,把劉少奇排在第八位,而是要應該安排在顯要的位置上。於是國慶節那天,周恩來精心安排劉少奇以國家元首的身分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排名緊隨毛澤東、林彪之後,讓群眾看到毛澤東與劉少奇同時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
  周恩來的這個舉措,當然讓毛澤東十分生氣。在毛澤東看來,他明明已經向周恩來“交底”,聲明他與劉少奇已經決裂了。可是周恩來偏偏要安排毛澤東這個“紅司令”,與劉少奇這個“黑司令”一起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一起檢閱紅衛兵,這簡直就是對毛澤東《炮打司令部》的一種諷刺。
  因此,毛澤東很不滿周恩來搞的國慶慶典安排,他要自己單獨行動,向紅衛兵和群眾們顯示,他與劉少奇等人不是一夥的。作為最早一批紅衛兵領袖的楊小村,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
  【1966年10月1日,大約到了下午兩、三點鍾,當遊行結束後,周恩來正忙於布置晚上的慶祝活動。毛澤東突然心血來潮,在未通知中央警衛局,也未向周恩來打招呼的情況下,就帶著身邊的工作人員下了城樓,直奔向金水橋。等周恩來回過頭來一看,毛澤東不見了!周恩來一問,才知道毛澤東又耍脾氣,單獨去闖十幾萬紅衛兵小將的“龍潭”去了。
  周恩來立即指示警衛部隊用最快速度築起人牆,保護好偉大領袖,然後領著江青從後麵趕來,在金水橋追上了毛澤東。周恩來一邊跑一邊喊:“主席,您慢點走!”【待續】
   

拉開倒周序幕(11)

  【接前】我看見周恩來喘著大氣,虔誠地上前去攙扶毛澤東,卻被毛澤東的大手甩開,然後大步向金水橋的南端走去。毛澤東快走到我跟前時,突然轉過頭來,用手指著地下散落的幾張紅衛兵傳單,對身後的周總理說了一句話。由於歡呼聲浪太大,我沒能聽清偉大統帥發出的號令,隻見周總理立即俯下身去,親自撿拾傳單,然後把踩皺的那幾張傳單抹平,折好,小心翼翼地裝進口袋。我看了這一幕精彩的“主仆劇”。
  當天晚上,偉大領袖重施故伎,不在城樓上看國慶煙火,而執意要到金水橋下與廣場上千千萬萬個紅衛兵娃娃們席地而坐,一同觀看盛大煙花表演。當然,晚上這次行動由於事先有準備,中央警衛局作了嚴密保衛措施,與紅衛兵同樂的活動顯得井然有序。】
  楊小村的回憶中,提到毛澤東“耍脾氣”,“大手甩開周恩來”,不願意在天安門城樓上,要單獨去見紅衛兵,要與紅衛兵席地而坐,這些都表示毛澤東不願意和劉少奇在一起。
  另外,楊小村也提到了毛澤東與周恩來之間的“主仆劇”。盡管周恩來在“公”的立場上,抵製毛澤東的路線,可是在“私”的立場上,周恩來仍然非常尊重毛澤東,總是表現得對毛澤東非常恭敬,有時甚至像是毛澤東的仆人一樣。這樣一來,有人要想找周恩來反毛澤東的把柄,也很難找到。或許也可以這麽說,周恩來反對的是毛澤東要搞的文革,並不是反對毛澤東這個人。
  以前毛澤東乘敞篷車接見紅衛兵時,周恩來總是安排劉少奇也乘車參加檢閱。這次國慶節的晚上,毛澤東突然打破周恩來的計劃,自己乘敞篷車去與群眾見麵。這次由毛澤東自己安排的車隊中,政治局常委中的劉少奇、鄧小平、朱德和陳雲沒有了。毛澤東要用這個行動向群眾顯示,他的無產階級紅色司令部之中,不包括劉少奇、鄧小平、朱德和陳雲這四個人。

  毛澤東搞文革,總是受到周恩來的種種阻撓和抵製。當然周恩來並不是明目張膽地反對文革,他與劉少奇的做法不同。劉少奇是以黨中央的名義派出工作組,直接壓製學生,這是與毛澤東針鋒相對的硬辦法,而周恩來用的是軟辦法,他並沒有反對或阻止毛澤東發動群眾起來革命。
  毛澤東發動起來的“革命群眾”,被稱為“造反派”,造反派要做的事情是打倒老幹部;而周恩來發動起來的“革命群眾”,被稱為“保皇派”,保皇派要做的事情是保護老幹部。當然所謂“保皇派”,是別人對他們的稱呼,每個群眾組織都號稱自己是造反派,沒有自稱是“保皇派”的。【待續】
   

拉開倒周序幕(12)

  【接前】在1966年9月以後,各地出現了一些當地的領導幹部,組織起一批自己可以操縱的工人和農民,圍鬥造反派學生紅衛兵的事件。為此,毛澤東在9月7日,特別寫了一個批語,不準調動工農幹預學生運動。毛澤東的批語說:
  【林彪、恩來、陶鑄、伯達、康生、富春、任重、江青各同誌:青島、長沙、西安等地的情況是一樣的,都是組織工農反學生,調動工農整學生。這樣下去,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似宜由中央發一指示,不準各地這樣做,然後再寫一篇社論,勸工農不要幹預學生運動。】
  周恩來馬上按照毛澤東的指示辦,9月11日中共中央發出了《不準挑動工農兵幹預學生運動》的決定,並在《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工農群眾和革命學生在毛澤東思想旗幟下團結起來》。可是毛澤東的這些指示,並沒有真正落實下去。因為各個地方的領導人,肯定不甘心自己被打倒,必然要自保。既然組織工農來反對紅衛兵太明顯,他們就自己組織官辦的紅衛兵,用官辦的紅衛兵來抵製造反的紅衛兵。
  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與參加國慶典禮的澳大利亞共產黨領導人希爾交談時,指著廣場上的學生說:【帝國主義和修正主義就是怕這些學生,我們有些幹部也是怕他們。你不要以為我們的環境那麽好,我們有些幹部不想革命了,中央委員也有,政治局委員也有,省委書記、地委書記、縣委書記都有。他們就是怕。他們要調動軍隊來對付這些學生,但解放軍他們是調動不了的,他們就調動工人、農民來跟學生作對。】
  毛澤東的這些話中,說到“有些幹部不想革命了,中央委員也有”,這就是指的周恩來。在10月1日晚上,毛澤東又當著周恩來的麵,講了一句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話。據原文革小組成員王力回憶說:“在座的有總理和文革小組的幾個人,我在場,林彪、康生、陶鑄等都不在座,因為他們看完煙火後就回去了。毛主席在天安門上和我們談了一些話,他對我們說:“文化大革命是要搞到底,要槍斃,我和你們一起槍斃。”
  毛澤東這句話,既是對文革小組的人表示他的決心,更是對周恩來表示自己的決心。毛澤東告訴周恩來,他是鐵了心要把文革搞到底的,哪怕是有被槍斃的風險,也在所不惜。

  毛澤東為了排除一切阻力,把文革搞到底,這時他需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壯大自己的造反派紅衛兵和群眾,以此來抗衡周恩來的保皇派紅衛兵和群眾。
  第二件事是把劉少奇的錯誤公開化。以前劉少奇犯錯誤這件事,隻是限於中央高層,並沒有向下傳達,一般群眾還不知道劉少奇犯錯誤了,更不知道劉少奇犯的是嚴重的路線錯誤。【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