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與文革大起底 連載 16 (倒劉第二炮 3)作者 崇新嶽 百思峰

(2019-08-16 10:21:24) 下一個

第十節 倒劉第二炮(29)

  【接前】清代揚州八怪的鄭板橋有一句名言:“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這句名言放在周恩來身上,是再恰當不過的了。周恩來本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但他經常卻要“裝糊塗”。毛澤東也深知周恩來很會“裝糊塗”,如果毛澤東用暗語跟周恩來說,周恩來就會裝做“聽不懂”,把毛澤東的“指示”敷衍過去。所以毛澤東這次一改過去用暗語講話的含蓄方式,直接用明語跟周恩來打開天窗說亮話了。
  1966年3月31日,毛澤東讓康生向周恩來傳達自己的講話,幾乎就是挑明了說:“我要打倒彭真,你同意不同意?”
  這可給周恩來出難題了。如果毛澤東用暗語“提醒”他,周恩來還可以“裝糊塗”,這次毛澤東是“打開天窗說亮話”了,周恩來也不得不作出一個明確的表態。周恩來在反複再三地考慮了兩天之後,於1966年4月2日,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這是改變中國曆史進程的一封信。
  周恩來在信中說:“遵照主席指示,提出高舉無產階級文化革命大旗,徹底批判文史哲方麵的反動學術思想,徹底揭露這些學術權威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立場,嚴格看待這是奪取文化戰線上領導權的問題,以利興無滅資,組織自己隊伍,打倒反動學術權威的鬥爭。並擬按此方針,起草一個中央通知,送主席審閱。同時,指出前送主席審閱的《五人小組報告》(即《二月提綱》)是錯誤的,擬由書記處召開五人小組擴大會議,邀集上海、北京有關同誌加以討論,或者進行重大修改,或者推翻重寫。”

  周恩來用這封信,巧妙地回答了毛澤東的講話。毛澤東這次講話有三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是“中央出了修正主義”。毛澤東在講話中說:“中央出了修正主義,這是最危險的。”
  對毛澤東的第一個要點,周恩來用了許多含糊其詞的大話空話,先捧毛澤東一番,說:“遵照主席指示,高舉……,徹底批判……,徹底揭露……,嚴格看待……”
  字麵上看上去,周恩來對毛澤東的“指示”畢恭畢敬,但去掉大話空話之後,就什麽具體內容也沒有。毛澤東點出的“中央出了修正主義”的要點,周恩來完全沒有提及,也就是說,周恩來不同意“中央出了修正主義”。
  毛澤東講話的第二個要點是“發動群眾,搞一場‘自下而上’的教育界革命”。毛澤東在講話中說:“我們要發動年輕人向資產階級反動權威進行鬥爭,要讓學生鳴放,要允許學生造反,年紀小的、學問少的,打倒年紀老的、學問多的。”【待續】


第十節 倒劉第二炮(30)

  【接前】對毛澤東的第二個要點,周恩來沒有反對搞一場教育界的運動,但對教育界搞運動的方式,周恩來婉言提出了與毛澤東相反的意見,說:“組織自己隊伍,打倒反動學術權威。”
  周恩來所謂的“組織自己隊伍”,意思是說:由中央組織一隻自己的隊伍來打倒反動學術權威,也就是搞一場“自上而下”的運動,而不是像毛澤東說的那樣,發動年輕人起來造反,大鬧天宮。
  毛澤東講話的第三個要點,也是最關鍵的要點,是:“中宣部要解散,北京市委要解散,五人小組要解散。”
  對毛澤東的第三個要點,周恩來的信中完全沒有提及“解散”的問題,也就是說,周恩來不同意毛澤東提出的“解散中宣部、北京市委和五人小組”。
  毛澤東的講話除了三個要點之外,還有一個最低限度要求,就是推翻《二月提綱》,處分彭真。毛澤東在講話中說:“《二月提綱》混淆階級界限,是非不分,壓製群眾,包庇壞人,搞這個提綱是錯誤的。”
  最後,周恩來同意了毛澤東的最低限度要求,同意推翻《二月提綱》。周恩來在信中明確表態說:“《二月提綱》是錯誤的,需要進行重大修改,或者推翻重寫。”
  雖然周恩來沒有直接提到彭真,但周恩來很清楚,一旦承認彭真搞的《二月提綱》是錯誤的,那麽彭真就要為這個錯誤負責,按照中共的慣例,應該對彭真進行降職處分。所以周恩來同意《二月提綱》是錯誤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同意對彭真進行處分。
  不過彭真的錯誤有多大,要降職到什麽程度,還有很大的商議餘地。但不管怎麽說,這是對劉少奇的一個重大打擊,也是周恩來傾向到毛澤東這邊的一個重要標誌。

  1966年4月2日,周恩來終於打破了自己的嚴格中立,同意了毛澤東的最低限度要求,傾向到毛澤東這邊。那麽為什麽周恩來這麽做呢?有人說周恩來這麽做是為了“討好毛澤東”,為了“自保”,這種說法並不正確。
  如果周恩來是為了“討好毛澤東”,他就應該同意毛澤東的三個要求“解散中宣部、北京市委和五人小組。”因為中宣部和北京市委都是劉少奇的人,五人小組中更是沒有一個周恩來的人,解散這三個部門,對周恩來來說,是無關痛癢的,甚至還有可能安插一點自己的人進去。
  所以,周恩來如果單純從自己的利益考慮,或者說為了“自保”的話,他應該同意毛澤東的三個要求,一來可以討好毛澤東,二來對自己的勢力也絲毫沒有影響,何樂而不為呢。相反,周恩來沒有讚同毛澤東的三個要求,隻是同意了毛澤東的最低限度要求,這樣的做法,並不讓毛澤東很滿意,達不到“討好毛澤東”的目的。這也說明周恩來的做法並不是為了“討好毛澤東”和“自保”。【待續】



第十節 倒劉第二炮(31)

  【接前】從各種跡象來分析,周恩來這麽做,是因為他擔心,如果他連毛澤東的最低限度要求都不同意的話,害怕毛澤東會幹出更加出格的事情,那就是動用軍隊幹預政治,甚至發起“兵變”,那樣就太可怕了。
  為什麽周恩來會有這樣的擔心呢?因為周恩來已經察覺到,毛澤東在最近一段時間裏,對軍隊進行了非同尋常的部署。毛澤東對軍隊進行部署的具體細節,現在還沒有透露出來,但林彪在1966年5月18日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中,透露出了這個消息。
  林彪在講話中說:“毛主席最近幾個月,調兵遣將,防止反革命政變,軍隊和公安係統都做了布置。毛主席這幾個月就是做這個文章,毛主席為了這件事,多少天沒有睡好覺。”
  林彪的講話是在政治局會議上公開講的,毛澤東“調兵遣將”的真實性應該沒問題。林彪說毛澤東“最近幾個月調兵遣將”,但沒有說明具體是多少個月。按照中國的語法習慣,“幾個月”應該在三個月以上。林彪講話的日子是1966年5月18日,往前推三個月是1966年2月18日,那麽毛澤東在2月18日左右,應該就開始“調兵遣將”了。
  周恩來給毛澤東寫信是時間是1966年4月2日。盡管周恩來在軍隊裏沒有任何職務,但周恩來在軍隊中的消息來源是很多的,軍隊裏的事情,瞞得了劉少奇,但絕對瞞不了周恩來。毛澤東在2月18日左右開始的“調兵遣將”,肯定早就傳到了周恩來的耳朵裏。周恩來一定會倍加關注毛澤東下一步要有什麽動作,也一定會采取什麽防範措施。
  周恩來搞不清毛澤東動用軍隊想幹什麽,但他不能不防。所以我們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周恩來為什麽要在3月12日,突然給劉少奇寫信,說:“我擬在河北、北京各地調查、學習一個月。”
  周恩來的這封信,讓毛澤東看來,也可以理解為:“我周恩來已經脫離北京的劉少奇了,我已經不給劉少奇幹了。”這樣的信息,有可能打消毛澤東使用武力搞“兵變”的念頭。因為隻要周恩來不與劉少奇合作,毛澤東就還有不用軍隊打倒劉少奇的可能。
  周恩來離開北京的行動,應該還有更重要的意義,這就是他要防範毛澤東真的冒險發起“兵變”,派軍隊進北京一舉占領中南海,逮捕黨中央的所有成員。這時候周恩來不在北京的話,就可以避免毛澤東把他和劉少奇“一鍋端”,所以周恩來要離開北京到天津去“學習一個月”。【待續】



第十節 倒劉第二炮倒(32)

  【接前】現在毛澤東給周恩來傳來了口信,他的目的是要打倒彭真。這讓周恩來在某種程度上,反而放心下來。因為周恩來明白了毛澤東的心思,他搞“調兵遣將”,隻不過是為打倒彭真而進行的防範措施。因為北京是彭真一手控製下的獨立王國,號稱“針插不進、水潑不進”,所以毛澤東要打倒彭真,必須在北京搞一些軍事防範,防止彭真“鋌而走險”。
  現在周恩來理解了毛澤東搞軍事部署的目的,還不至於是要搞“兵變”,這就讓周恩來最擔心的一塊石頭落地了。因此,周恩來認為,他不得不同意毛澤東的最低限度要求,犧牲彭真來換取毛澤東不要搞“兵變”。在周恩來看來,目前是緊要的關頭,這時候為了整個黨的利益,整個國家的利益,犧牲彭真也是值得的。
  從個人恩怨來說,周恩來對劉少奇和彭真並無好感。1943年延安整風時,劉少奇大批周恩來,據說彭真還建議開除周恩來的黨籍。在延安時代,中共白區有劉少奇領導的北方局與周恩來領導的南方局,彭真、薄一波等人都是劉少奇北方局係統的。但在中共“七大”上,劉少奇把自己變成“白區正確路線的代表”,周恩來幾乎成為“白區錯誤路線的代表”,這樣劉少奇就把周恩來對白區建設的功勞,全部劃到自己名下了,對此周恩來心中不可能沒有怨氣。
  中共從一個幾十人的小團體,成長為統治中國的巨大政黨,毛澤東對中共的功勞無疑是第一位的,而周恩來的功勞應該是第二位,周恩來對中共的貢獻遠大於劉少奇。讓周恩來屈居於劉少奇之下,應該說是很委屈周恩來的,很多人也替周恩來不平,但周恩來還是忍了下來,因為周恩來要“顧全大局”。
  再從個人恩怨來說,打倒劉少奇和彭真,對周恩來來說,可以說是出了一口怨氣。但周恩來還是要“保”劉少奇和彭真,這也是因為周恩來要“顧全大局”。
  周恩來最常說的口頭禪是“顧全大局”,周恩來所謂的大局就是“我們這個黨和國家”。1975年9月20日,周恩來要進行一次危險性很大的手術,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從手術台下來。周恩來在進手術室之前,留下他準備好以防萬一的“遺言”,周恩來大聲說:“我是忠於黨,忠於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
  周恩來在手術前表明他“忠於黨,忠於人民”,但沒有說“忠於毛主席”。可見在周恩來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想到的隻是“黨和人民”,毛澤東不包括在內。【待續】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178)/點評:前期林彪(1)

  【接前】對於林彪這個人,分為“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來討論,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前期的林彪,與後期的林彪完全是“判若兩人”。前期的林彪,完全不參與政事,對政治毫無興趣,可以稱為“軍人林彪”;後期的林彪,是一個政治狂人,開口閉口都談政治,可以稱為“政治家林彪”。如果不是曆史真的出了這麽一個人,人們是想象不到一個人前後,居然可以發生這麽大的變化。
  林彪與眾不同的地方,首先是他的年齡。與當時的“老一輩革命家”相比,林彪是太年輕了。
  林彪生於1907年,比毛澤東小14歲,比朱德小21歲,比劉少奇、周恩來和彭德懷小9歲,比彭真小5歲,比鄧小平小3歲,是中共政治局中最年輕的一位。1966年林彪成為中共唯一的副主席時,他也才59歲,而毛澤東已經73歲了。毛澤東與林彪這麽大的年齡差,使林彪把毛澤東說成是自己的導師,也不為過。
  為什麽林彪這麽年輕,就能達到這麽高的地位?這全是毛澤東一手提拔重用的結果。沒有毛澤東,年紀輕輕的林彪,不可能躋身進中共最高層。毛澤東對林彪的“關照”,絕對是超出任何其他人的。1956年中共“八大”上,毛澤東以全票少一票,再次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而少的那一票,是毛澤東自己投給林彪的。毛澤東投別人的票,除了林彪之外,還沒有第二個人。
  另外,林彪入黨的背景,也與別人不同。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入黨,都是出於對政治的熱情,而林彪有些不同。林彪的堂兄林育南,是1921年入黨的中共“建黨級”的人物。林彪是在堂兄林育南的介紹和引導下,於1925年入黨的,林彪入黨沒有鮮明的政治熱情。1926年林彪進入黃埔軍校,也是遵照中共的指示,並不是自己的主動行為。
  1927年,林彪參加南昌起義,也不是林彪主動參加的,他那時不過是一個排長,服從上級命令而已。1928年,林彪隨朱德與毛澤東會師井岡山,也是跟從大部隊行事,不是自己的自發行為。林彪從排長到元帥的故事,都是服從上級指示,是一個“黨叫幹啥就幹啥”的標準好黨員。
  不過林彪心目中的“黨”,並不是“黨中央”這個集體,而是毛澤東這個個人。林彪隻聽毛澤東的話,這是因為,沒有毛澤東對林彪予以破格的大膽重用,林彪不可能成就後來的輝煌事業。毛澤東對林彪有知遇之恩,這點林彪是打心眼裏感激的,他對毛澤東有一種“報恩心理”,毛澤東是林彪的大恩人。
  1942年延安整風時,林彪沒有整過什麽人,可以看出林彪對整人沒有興趣。1959年的廬山會議,林彪本來沒有參加,是毛澤東特別“請”林彪上山來批彭德懷的。林彪批彭德懷,是遵照毛澤東的意思,並不是林彪自己想要“整”彭德懷。在批彭德懷時,林彪甚至還替彭德懷澄清了一個曆史上的“冤枉”。【待續】




點評:前期林彪(2)

  【接前】被批的彭德懷,也沒有“恨”林彪,他知道林彪批他並非出自本意。1972年監禁中的彭德懷,聽了專案組宣布林彪反黨事件時,義憤地說:“打電話給周總理,我相信林彪是革命的。這樣把林彪殺了我有意見,他死我不同意。”
  1962年1月“七千人大會”上,毛澤東遭遇逆境,林彪挺身出來替毛澤東辯護。其實林彪並不讚成大躍進,據說林彪私下裏說毛澤東搞大躍進,是“憑空想胡來”。但在公開的場合,林彪一定要維護毛澤東的威信,一定要保衛毛澤東這位自己的大恩人。

  林彪對毛澤東的指示,基本是完全照辦的。林彪不聽毛澤東的話,隻有兩次例外:第一次是1950年毛澤東讓他掛帥出兵朝鮮,第二次是在1970年設“國家主席”的問題。後一個例外我們放在以後再談,這裏先說前一個例外。
  1950年毛澤東決定出兵朝鮮,讓林彪掛帥誌願軍總司令,可是林彪卻托病拒絕了,毛澤東隻好改派彭德懷出任誌願軍總司令。
  林彪為什麽拒絕掛帥出兵朝鮮呢?有人說林彪真的病了,不能去,這沒有證據;有人說林彪怕美國人,不敢去,這更是無稽之談;還有人說林彪是因為反對出兵朝鮮,不願去,這個說法也難以自圓其說。第一,尚沒發現林彪說過任何反對出兵朝鮮的言論;第二,即使林彪對出兵朝鮮有不同看法,但作為共產黨員和軍人,應該無條件地服從黨中央的決定;第三,出兵朝鮮是毛澤東決定的,反對出兵朝鮮,就是反對毛澤東。如果林彪在1950年就反對毛澤東了,這就很難解釋,為什麽後來毛澤東會對林彪繼續破格提拔和委以重任。
  林彪拒絕掛帥出兵朝鮮,最根本的還是出於他對毛澤東的忠誠。這裏我們不妨站在林彪的角度思考一下,如果林彪掛帥出兵朝鮮,會出現什麽情況呢?第一種情況是打敗仗,這不僅毀了林彪本人一生的英名,也讓毛澤東難堪。不過林彪對這種情況並不是特別擔心,因為他有自信不會輸給美國人;第二種情況是打勝仗,這倒是讓林彪最為擔心的。
  林彪在解放戰爭中功勞極大,有人說林彪的隊伍打下了中國的半個江山,這也不算過分。這個巨大的軍功,讓林彪在軍隊中無形地建立起很高的威信。如果這次林彪掛帥出兵朝鮮,再打一個大勝仗,那麽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功的一大半,都要記在林彪的名下,林彪的功勞就太大了。林彪在解放軍中的威信,就會逼近甚至超過毛澤東了。
  林彪不是彭德懷那種單純的軍人,他明白軍人參政,對自己和對國家,都是非常危險的。解放戰爭時的四大野戰軍,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解放後離開軍隊搞軍事學院去了;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解放後離開軍隊當外交部長去了;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解放後離開軍隊修養去了;隻剩下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還留在軍隊裏繼續幹。可見除了彭德懷之外,其他人都知道“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待續】



林彪完全明白,如果他在軍隊中的威信逼近或者超過毛澤東,不但他自己非常危險,而且他與毛澤東的關係也無法正常相處了。這種“功高震主”的情況,自古以來都是極其危險的事,所以林彪不能讓“功高震主”的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
  毛澤東讓林彪掛帥出兵朝鮮,這就讓林彪為難了。因為林彪知道自己的功勞已經太大了,不能再立功了,再立功就要“功高震主”了。林彪隻有拒絕掛帥出兵朝鮮,才能避免出現“功高震主”的情況,所以林彪不顧毛澤東的再三邀請,堅持拒絕掛帥出兵朝鮮。
  後來林彪在1959年批彭德懷時說:“在中國,隻有毛主席能當大英雄,別人誰也不要想當英雄,你我離得遠的很,不要打這個主意。”
  林彪批彭德懷,為什麽要扯到自己,說“你我離得遠的很”呢?這是林彪的一語雙關,暗示林彪自己為了讓毛澤東成為中國唯一的大英雄,拒絕掛帥出兵朝鮮,放棄這個當“大英雄”的絕好機會。後來林彪吹捧毛澤東“句句是真理”,也是要讓毛澤東成為中國唯一的“大英雄”。

  毛澤東請林彪掛帥出兵朝鮮,被林彪拒絕了,這當然讓毛澤東十分生氣,一度給林彪“發了轉業費”,使林彪成為無任何職務的“病號”。但後來毛澤東終於明白了林彪的一番苦心,明白林彪不掛帥出兵朝鮮的原因,是不跟自己爭當“大英雄”。
  於是毛澤東對林彪的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1954年讓林彪出任國務院副總理,排在鄧小平之前;1955年讓林彪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1958年讓林彪當選中共中央副主席,在中共高層排名列第六。1959年打倒彭德懷後,林彪接任國防部長,全麵接管了軍權,成為毛澤東最為倚重的人。
  1960年毛澤東退居“二線”之後,林彪與毛澤東的關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前林彪隻是毛澤東手下的一名將領,隻是幫毛澤東打仗,從沒在政治上幫助過毛澤東。那時在政治上幫助毛澤東的是劉少奇,提出“毛澤東思想”,建立了毛澤東的精神領袖地位。在毛澤東政治上得勢的年代,林彪從來沒有跟著劉少奇大樹大捧“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股票走強勢的延安時代,劉少奇第一個提出“毛澤東思想”,彭真第一個喊出“毛主席萬歲”。但那個時候的林彪,既沒有跟著劉少奇大學“毛澤東思想”,也沒有跟著彭真大喊“毛主席萬歲”,隻是默默地為毛澤東打仗而已。
  毛澤東1966年6月會見胡誌明的時候說:“人家喊你‘萬歲’時,要注意,要分析,可能是隻在口頭上喊你‘萬歲’,實際上是希望你早死,越是捧你的越靠不住。”【待續】



後來有人說毛澤東這句話是在暗批林彪,這是不對的。毛澤東在1966年,正是與林彪關係最火熱的時候,怎麽會暗批林彪呢?毛澤東這裏說的“越捧你越靠不住”的人,明顯指的是劉少奇和彭真等人,當年是他們大捧毛澤東的。林彪沒有跟著劉少奇他們喊“萬歲”,毛澤東反而覺得林彪靠得住。

  1960年毛澤東退居“二線”,在政治上失勢了,這時候林彪才開始大肆吹捧毛澤東思想,學習毛主席著作,在政治上力挺毛澤東。林彪在毛澤東最得勢的時候,並沒有吹捧毛澤東,他反而在毛澤東最失勢的時候,大肆吹捧毛澤東。可見林彪對毛澤東的吹捧,不是出於什麽野心,而是出於報恩之心。
  1960年9月,林彪主持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他說:“要加強政治思想工作,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把學習毛主席著作的運動推向新的高潮,把學習毛主席著作擺在一切工作的首位。”1961年4月,林彪又指示:“為了使戰士在各種情況下都能及時得到毛主席思想指導,《解放軍報》應當經常選登毛主席的有關語錄。”
  於是《解放軍報》根據林彪的指示,從1961年5月1日起,率先在報眼刊登毛主席語錄。1964年5月,解放軍政治部出版《毛主席語錄》,但封麵寫著“限軍隊內部發行”,發放範圍隻限軍隊內部,軍隊幹部每人一本,戰士每班一本。因為那時中宣部沒有批準《毛主席語錄》在全國公開發行,林彪隻能在軍隊內部吹捧毛澤東。
  之後,林彪於1964年12月又指示說:“《毛主席語錄》要多印一些,一定要發給每人一本,要像發武器一樣發給每個戰士。”1965年8月《毛主席語錄》再版發行,發放範圍為每個戰士一本,《毛主席語錄》在全軍達到了人手一冊。但此時《毛主席語錄》仍然是“限軍隊內部發行”,直到1966年下半年,中宣部才批準《毛主席語錄》公開發行,此後《毛主席語錄》成為世界上除了《聖經》之外,發行量最大的書。

  林彪是典型的軍人,不是政治家,林彪從來沒有提出過什麽“路線”,也談不上什麽“派”。批劉少奇的時候,說劉少奇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批林彪的時候,說不出林彪有什麽“路線”,也說不出他有什麽“派”,隻好說林彪是“野心家、陰謀家”。
  林彪本來並不打算從政,他跳出來從政的最初的目的,隻是為了保衛毛澤東的政治地位。林彪打仗的特點是“不幹則已,要打就大打一場”,這是林彪的性格。所以林彪從政也是一樣:“不幹則已,要幹就大幹一場”。1966年,就是前期的“軍人林彪”,與後期的“政治家林彪”的分水嶺。【本節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