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 連載6 ( 作者 崇新嶽 百思峰)

(2019-08-16 09:34:40) 下一個

連載6

第六節 重上井岡山(1)

  1965年3月15日毛澤東乘專列離開北京,去外地巡視。從1949年到1974年,毛澤東共外巡58次,平均每年外巡兩次以上。毛澤東這次外巡,一來是慣例,二來是要避開中央關於試辦“托拉斯”的座談會。所謂“托拉斯”,是劉少奇率先提出的一種企業形式,它與以往的國營企業不同,不是用行政方式管理,而是用“經濟的辦法管理企業”,這個類似於改革開放之後搞的“企業承包經營責任製”,很顯然是資本主義(現在叫市場經濟)的東西。
  劉少奇“氣走毛澤東”的計劃成功之後,乘勝出擊,進一步把資本主義的試點從農村推向城市。劉少奇在試辦托拉斯座談會上講話說:“托拉斯是在黨的領導下,用社會主義的經濟辦法,而不是行政辦法來管理企業的一種組織形式。辦托拉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參考資料,但都沒有完整的經驗,要我們自己創造。應當充分利用當前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適應國內經濟形勢和建設的需要,更積極地從資本主義國家引進新技術。”
  劉少奇試辦“托拉斯”的計劃,實際上是對國營企業的改革和對外開放。劉少奇原來計劃從1965年開始,用三年到五年的時間,基本上完成這一重大的改革和轉型,但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中斷。如果沒有毛澤東發動文革,1978年之後搞的“改革開放”,就會提前到1966年。
  毛澤東毫無疑問反對這種資本主義試點,但毛澤東看出,劉少奇的經濟路線已經得到大多數中央委員的支持,他如果在會議上反對劉少奇,又將陷入少數派的難堪境地。這時毛澤東的最好選擇就是離開北京,隨劉少奇去搞,因為劉少奇的羽翼已經豐滿,毛澤東在中央會議上,已經阻止不了劉少奇走資本主義道路了,隻有另尋辦法打倒劉少奇。
  毛澤東離開北京的第一站是武漢,住在武漢的東湖賓館,他在這裏一住就是一個半月。毛澤東初來的十幾天,既沒有到外麵視察,也沒有招當地領導人來談工作,隻是一個人單獨地看書和思考。據當時的工作人員回憶,毛澤東這段時間吃飯不香,飯量減少,經常打的乒乓球也很少打了,而散步的時間增長了。平日毛澤東散步時,喜歡跟站崗的哨兵、工作人員說說話,而這些天毛澤東隻是一個人靜靜地散步,一邊走一邊思考。
  毛澤東要思考的問題有三個:(一)人民公社為什麽會搞成餓死人的悲劇?(二)自己在中央高層為什麽會變成少數派?(三)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哪裏。【待續】



第六節 重上井岡山(3)

  【接前】毛澤東在批評蘇聯變成“修正主義”國家時,是這麽說的:“蘇聯已經形成一個特權階層,控製了蘇聯黨政和其他重要部門。這個特權階層,把為人民服務的職權,變為統治人民群眾的特權,利用他們支配國家財富的權力,侵吞蘇聯人民的勞動成果,占有遠比蘇聯一般工人和農民高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收入,而且利用他們的特權地位,營私舞弊,貪汙受賄,化公為私。他們在生活上完全脫離了蘇聯勞動人民,過著寄生的腐朽資產階級生活。這個特權階層在思想上已經完全蛻化,背離了布爾什維克黨的革命傳統,拋棄了工人階級的遠大理想。他們自己背叛革命,還不準別人革命。他們唯一的考慮,就是如何鞏固自己的經濟地位和政治統治。”
  毛澤東認為:革命成功後,很多共產黨人的革命理想退化了,革命精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追求生活舒適,追求物質享受,這種思想就是修正主義。毛澤東在批評蘇聯共產黨變“修”的同時,也深深感到中國共產黨正在向修正主義的道路靠攏,中國共產黨正在變成一個淩駕於人民之上的特權階層。因此,毛澤東提出要“反修防修”,要阻止中國共產黨“變修”。毛澤東不止一次地說:“蘇聯修正主義正是有了一個特權階層,把列寧的黨變成了修正主義的黨,國家也變了顏色。我們決不能像他們。”
  在共產黨內,有少數高官能夠理解毛澤東為什麽要搞“反修防修”。比如中共元老謝覺哉說:“中國曆史上一直是‘官國’,當官做老爺的特權思想一代又一代傳下來,從古代到民國都是如此,有很厚的土壤。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打破‘官國’傳統的人是毛主席,共產黨的官就是不能當官做老爺,要為人民服務,這是黨的宗旨。可是我們共產黨進城了,當官的特權跟著就來了,很多人感到這是天經地義。我的親戚要我幫忙安排工作,覺得這是正常的;我的孩子也要坐我的小車,吃得比別人好,穿得比別人好,也感到很正常。可我感到這些對我們黨來講,是不正常的,非常危險的。”
  但中共的大部分高官們,不理解或者根本不願意理解毛澤東的“反修防修”苦心,認為“修正主義”不過是毛澤東老年固執症引發的臆想。但毛澤東還是堅持他的想法,1962年以後,黨政大權已經不在毛澤東手中,隻有軍隊還是毛澤東一個人說了算,於是毛澤東就在他控製的軍隊裏展開“反修防修”。
  毛澤東認為防止特權階層形成的有效辦法,是減少和降低官員們的物質待遇。在毛澤東的主導下,1965年2月中央軍委做出《軍官減薪決定》,指出:“軍隊現行的工資標準,是全國各類工資中較高的一種,它同我軍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的優良傳統不相適應。因此,必須降低現行的軍官薪金,這樣有利於保持和發揚我黨我軍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待續】



第六節 重上井岡山(2)

  【接前】人民公社為什麽會餓死人的問題上,有兩個答案:第一個答案是共產主義本身錯了,第二個答案是共產主義沒錯,而是辦人民公社的方法錯了。關於第一個答案,毛澤東不予考慮,因為他是堅信共產主義的。毛澤東自己說:“我能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和兩個人密不可分,一個是陳獨秀,一個是李大釗。那時我還讀了三本書,讓我銘記一生,一本是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一本是考茨基的《階級鬥爭》,一本是柯卡普的《社會主義史》。此後,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
  那麽是辦人民公社的方法錯了嗎?毛澤東想來想去,認為辦人民公社也沒有錯,因為幾千年的曆史已經證明,個體單幹的小農經濟可以讓少數農民致富,但讓全體農民都致富是不可能的。毛澤東是徹底的均貧富主義者,他給中國設計的藍圖,要不然是共同富裕,要不然是共同貧窮,從來沒有“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的設計思想。如果想讓全體農民致富,分田單幹的道路肯定不行,隻有人民公社這樣集體化和合作化的道路。
  既然共產主義沒有錯,辦人民公社也沒有錯,那麽為什麽人民公社失敗了呢?毛澤東想到了第三個答案,那就是人的思想覺悟問題。農民的私心太重,大家都想少出力、多吃飯,隻想從公社獲取,不想為公社貢獻,所以把人民公社吃窮了,吃垮了。因此,毛澤東意識到,人民公社是失敗在人的覺悟上,如果能讓每個人都有張思德、白求恩、雷鋒那樣的共產主義覺悟,人民公社就一定能夠成功。
  那麽怎樣才能提高人民的思想覺悟呢?1963年毛澤東發起“學雷鋒”運動,但收效不大;1964年發起“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也就是“清政治,清經濟,清組織,清思想”的四清運動,收效也不大。毛澤東冥思苦想,試圖想出一個提高人民思想覺悟的好方法,最終他想到了“靈魂深處鬧革命”的文化大革命,這是後話了。
  毛澤東繼續住在武漢東湖,繼續他的思考。4月13日,外交部長陳毅陪同阿拉伯共和國總統顧問侯賽因,到武漢東湖賓館會見了毛澤東,晚上毛澤東陪阿拉伯貴賓一起前往武漢劇院觀看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4月15日,周恩來在前往印度尼西亞參加萬隆紀念會議之前,專程到東湖來向毛澤東“請示”。這個請示的“畫外音”,是周恩來向毛澤東表明,他在北京與劉少奇共事的同時,也沒有忘掉毛澤東,再次表現出他的中立立場。
  周恩來走後,毛澤東繼續思考他的問題:自己在高層幹部中間為什麽變成少數派?毛澤東想出一個答案:這是因為高幹們受“修正主義”的影響,革命理想蛻化了,革命精神喪失了。從1962年起,毛澤東就總把“修正主義”掛在嘴邊,什麽是修正主義呢?【待續】



第六節 重上井岡山(4)

  【接前】從毛澤東給軍官減薪這件事,其實就看出為什麽毛澤東在高層幹部中間變成少數派的原因。一個企業的老板,給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減薪,怎麽可能得到高管們的支持呢?毛澤東的地位就好像是一個國家的老板,他要限製高級幹部的待遇,甚至要給他們減薪,這顯然難於得到高幹們的支持。毛澤東認為在戰爭年代,這些幹部都是好的,都有艱苦奮鬥的精神。現在物質條件好了,這些人的革命意誌就消沉了,所以他要用減薪的方法,用降低物質條件的方法來激發這些人艱苦奮鬥的精神。
  然而毛澤東卻忽視了另外一個問題,這就是人對未來的夢想。在戰爭時期,盡管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但大家對未來有一個憧憬,認為隻要打下來天下之後,我們就什麽都有了,大家就是為了這個夢想而奮鬥。當共產黨勝利之後,毛澤東仍然要求大家繼續過艱苦樸素的生活,這時幹部們就不滿了。戰爭時期因為沒有條件享受,隻能提倡艱苦奮鬥,所以也沒有人埋怨毛澤東;勝利之後有條件享受了,毛澤東繼續提倡艱苦奮鬥,不讓大家享受,幹部們自然就有怨言了。
  1965年4月27日,解放軍中地位僅次於林彪的三位大人物來東湖麵見毛澤東,他們是軍委副主席賀龍、總參謀長羅瑞卿和副總參謀長楊成武。這次他們是來向毛澤東請示取消軍銜製以後的軍裝式樣問題。取消軍銜後,軍裝上不再使用表示軍銜的獎章、領章、大簷帽,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毛澤東說:“我讚成走回頭路,恢複到老紅軍的樣子,隻要一顆紅星,一麵紅旗,其他的軍銜牌牌統統都去掉。我看到那些牌牌就不舒服,過去沒有牌牌打勝仗,現在有了牌牌,我看倒是要打敗仗了。”
  賀龍等人走後,毛澤東吩咐他的警衛長汪東興,給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張平化打電話,讓張平化過來見自己。汪東興立即給張平化打電話,說:“毛主席在東湖,請你馬上來一趟。”
  張平化一聽毛澤東叫他,二話不說立刻乘特快列車,傍晚到達武昌,直奔毛澤東住的東湖。張平化是毛澤東的同鄉湖南人,也是井岡山時代的老戰士,是黨內極少數喝過毛澤東喜酒的人。那是1928年在井岡山,毛澤東與井岡山遊擊隊女俠賀子珍結婚。其實所謂喜酒不是真的酒,那時候條件非常艱苦,隻是簡單地以茶代酒而已。張平化比毛澤東年輕十四歲,從井岡山開始就一直跟隨著毛澤東,毛澤東也十分喜愛這個小弟弟般的老部下。
  毛澤東對張平化就像昨天剛剛見過麵一樣,沒有寒暄,沒有開白場。張平化原本想把湖南搞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事情向毛澤東匯報一下,可是毛澤東卻一擺手說:“這個問題不用匯報了,情況我都知道,現在看來光搞社教運動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待續】



【接前】張平化不知道毛澤東這句的含義,插不上話。毛澤東接著說:“我們有些同誌,遇到困難不是到馬克思那裏去找答案,而是到資本主義那裏去找答案。1962年我在北戴河會議上就說過,什麽‘包產到戶’,統統都是單幹。包產到戶,在短期內可能會增加一些糧食,時間長了,就會兩極分化。貪汙盜竊的、投機倒把的富裕起來,討小老婆,放高利貸,軍烈屬和五保戶這邊就要貧困了。所以‘包產到戶’的問題,不是糧食增產多少的問題,而是走社會主義道路和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問題。你懂得我為什麽把“包產到戶”看得那麽嚴重嗎?”
  張平化不懂,隻好說:“我想想看。”其實張平化想也想不出來。張平化作為一個省的第一把手,與毛澤東這樣的國家第一把手,在思考問題的規模上、層次上和範疇上都完全不同。張平化想的隻是怎麽完成好上級領導交待下來的任務,怎麽把本省的工作搞好,從來沒有想過國家的長遠大計。
  毛澤東也知道張平化不懂,於是說:“你不太清楚,那麽上了井岡山後我們再說。”
  張平化大吃一驚,問:“上井岡山?”
  這時毛澤東臉上嚴肅的表情不見了,親切地對張平化笑著說:“我年紀老了,經常夢到井岡山,很想去看一看。你最近能不能抽出時間,帶帶路?”
  張平化這才知道,毛澤東這次南下是要上井岡山,叫他來的目的是要他帶路。因為張平化是井岡山老戰士,最近又回過兩次井岡山,對井岡山比較熟,讓張平化帶路自然是最佳的人選。毛澤東身在北京,對這些地方大員的動向了如手掌,早就物色了張平化作為自己重上井岡山的帶路人。
  張平化聽毛澤東說完,立即興奮地站起來說:“主席要重上井岡山,太好了!井岡山男女老少都在念叨主席,請主席回來看看!跟主席上井岡山,我隨時有時間,現在交通又方便。”
  毛澤東滿意地點點頭,他最喜聽人民在想念他這樣的話,也相信人民是在想念他的。事實上,那時候的井岡山人民確確實實是想念毛澤東的。
  一直跟在毛澤東身旁的汪東興,這時才知道毛澤東此行的目的是要上井岡山。不過毛澤東要去哪裏,從來都是前一天才告訴他的,所以汪東興也習慣了。汪東興是毛澤東的警衛長,必須負責毛澤東的安全,於是他決定第二天和張平化一起,先行上井岡山探路,安排好一路的警衛工作和準備好毛澤東下榻井岡山的住處。
  第二天汪東興和張平化就上路了,第一是看哪條路平坦好走,第二是為毛澤東選好幾個途中休息和吃住的地方,第三是向當地的接待人員交待,怎樣接待好毛澤東。因為毛澤東這個人個性比較強,還不是一個好伺候的人,弄不好他就要生氣,所以汪東興要把接待好毛澤東的要點事先傳達下去,盡量避免毛澤東的不快。【待續】



第六節 重上井岡山(6)

  【接前】前麵說過,毛澤東提倡艱苦奮鬥,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則的,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他雖然住著北京城裏最昂貴的住房,裏麵的家具卻是廉價的普通東西,沒有名牌商品,更沒有古玩字畫。他吃的也很簡單,基本上是四菜一湯,飯菜都是普通的東西,沒有山珍海味。有的菜一次沒吃完,他還要留到下餐吃。
  然而毛澤東簡樸的生活作風,卻讓接待他的人大傷腦筋,因為接待大人物的慣例在毛澤東這裏行不通了。毛澤東外出巡視時,剛開始地方大員為了討好毛澤東,專門舉行接風盛宴,但毛澤東卻不高興,不去赴宴;他們給毛澤東的住房裏擺放嶄新的家具,毛澤東卻不高興,認為專門為他準備一套新家具是浪費。後來地方大員逐漸搞清楚了毛澤東的脾氣,接待毛澤東時不要設宴,隻安排普通的工作餐,這樣毛澤東反而高興;毛澤東住的房間裏要放舊家具,這樣毛澤東認為這些家具不是專門為他買的,不浪費,也反而高興。
  當然不是所有的中央領導都像毛澤東那樣艱苦奮鬥,有些中央領導下來視察的時候,就要大擺盛宴接風,住房裏要擺放嶄新的高檔家具,否則領導就不高興。地方大員們都懂得怎樣給領導一個好印象,不同的領導有不同的接待方法,讓每位中央領導都滿意。
  到1965年,地方大員都知道接待毛澤東的秘訣了,可是井岡山這樣小地方的賓館還不知道,所以汪東興再三囑咐當地的接待人員,千萬不要搞招待宴席,毛澤東吃飯是四菜一湯,不要上山珍海味,就是一般普通的家常菜,不要酒,不要水果,飯菜的標準是每天2.5元,隨行人員1.5元。毛澤東住的房間裏不要擺放新家具,半新不舊的家具最好。經過汪東興一番布置之後,毛澤東所到之處果然都比較滿意。
  1965年4月29日,毛澤東離開住了44天的武漢東湖賓館,準備前往井岡山。臨行前東湖賓館的工作人員想與毛澤東合影留念,毛澤東痛快地答應了他們的要求,與所有參加服務的東湖賓館員工合影。有幸與毛澤東一起合影的女服務員魏中華,留下了一生難忘的記憶。
  攝影師架好了相機,毛澤東站到炊事員、服務員、清掃員等眾員工的中間,問了一句:“都到齊了嗎?”
  有人說了一句:“小魏在宿舍,今天她休息。”這天正好趕上魏中華輪休。
  毛澤東說:“叫來嘛,我們等她。”
  攝影師一看時間,說:“主席時間是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不早了,是不是先拍了?”
  毛澤東卻認真地說:“徐秘書,趕快去叫她來。”
  徐秘書知道毛澤東的脾氣,沒有多說,馬上跑步去後麵的員工宿舍。魏中華見徐秘書急匆匆跑來,以為他有別的急事,也沒在意。沒想到徐秘書跑到她麵前,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小魏,快、快,主席和大家照相,就等你了!”



第六節 重上井岡山(7)

  【接前】魏中華像做夢一樣,半信半疑,跟著徐秘書飛跑到東湖賓館門前的空地上。隻見空地上已經站滿了人,毛澤東在正中央,旁邊站著湖北省第一書記王任重。毛澤東平易地對魏中華招了招手,就像在招呼自己的一個朋友。魏中華趕緊上前,王任重笑著將魏中華拉到他和毛澤東的中間,剛剛站好,攝影師惦記著毛澤東的時間是一寸光陰一寸金,迫不及待地就喊:“照……了”。魏中華後來每次提起這件事,都非常激動,說:“毛主席有一種骨子裏與老百姓平等的精神和感情”。
  這個鏡頭不是刻意去排演的,以一國領袖之尊,對身邊偶爾為他服務過的小人物也一視同仁,活生生地反映了毛澤東的平民精神和親民感情。毛澤東的這種精神和感情,來自他農民家庭的出生,也來自他個人的經曆。一個人在成功之後,往往要感謝和報答一下幫助自己走上成功之路的恩人。毛澤東的恩人是誰呢?毛澤東的領袖地位,不是來自於上級領導的青睞和提拔,上級領導和蘇聯老大哥從來沒有喜歡過毛澤東,毛澤東的成功完全來自於人民群眾的支持與擁護,毛澤東的恩人就是人民群眾,所以毛澤東對人民群眾有天然的感情。

  毛澤東離開湖北武漢後,先到湖南長沙,正準備上井岡山時,毛澤東卻感冒了,隻好住在長沙休息幾天。毛澤東病好之後,不巧張平化又急性闌尾炎發作,所以上山的時間又往後延,直到5月21日才出發前往井岡山。
  中國有很多名山,大多是因風景著名,隻有兩坐山是革命的火種。一坐山是“梁山”,北宋末年宋江、林衝等好漢被“逼上梁山”,從此有了《水滸傳》流傳於世;另一坐山是“井岡山”,1927年毛澤東等人被“逼上井岡山”,從此有了中國共產黨的軍隊。沒有井岡山就沒有延安,沒有延安就沒有天安門,所以井岡山是毛澤東所有奇跡的起點。奠定“毛澤東思想”的幾部最重要的著作,《井岡山的鬥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夠存在》等,都是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期撰寫的。
  毛澤東在他長達22年征戰南北期間,轉戰過很多地方,井岡山、瑞金、延安、西柏坡。特別是延安,那是毛澤東進北京城以前,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是毛澤東確立中共最高領導權的地方,也是毛澤東最後一個女兒李納的誕生地。但毛澤東1949年進京以後,從來沒有再返回過延安,唯有重上井岡山,而不見重遊其他故地,可見毛澤東對井岡山的情有獨鍾。
  毛澤東遇到困難,遇到挑戰時,總會情不自禁地想到井岡山。1959年廬山會議上,毛澤東說:“你解放軍不跟我走,我就上井岡山組織紅軍。”l967年“二月逆流”時,毛澤東說:“這次文化大革命失敗,我就和林彪撤出北京,重上井岡山打遊擊。”1971年“九一三”事件前,毛澤東對林彪親信黃永勝說:“如果解放軍跟你黃永勝走,我就到井岡山找紅軍去!”由此可見,在毛澤東心目中,“上井岡山”是他遇到最糟糕情況時的最終對策。【待續】



第六節 重上井岡山(8)

  【接前】現在,毛澤東在與劉少奇的鬥爭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所以他要重上井岡山。毛澤東認為,在井岡山上他可以激發起靈感,思索出答案,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鬥爭方式和武器。毛澤東一路上帶著滿心的沉思,回到他赤手空拳創業的起點井岡山,宛如一個孤獨的哲人,到山上苦苦思索真理。
  5月22日,毛澤東沿著汪東興、張平化為他先行布置的路線,乘汽車蜿蜒而上來到著名的井岡山黃洋界。以往毛澤東上下汽車時,都是由警衛人員為他打開車門,他才動身的。這並不是毛澤東要擺什麽架子,而是中央警衛團的規定,保證領袖的手,不至於摸到不該摸的東西,不論從衛生上還是從安全上都被認為是必要的。然而農民出身的毛澤東,一向討厭這種裝腔作勢的做派,無奈警衛團訂下的規定,毛澤東也隻好按規定辦事。
  不過到了黃洋界,轎車一停,毛澤東不等警衛人員過來開門,就自己打開車門走了出來。嚇得坐在後麵車上的汪東興,以為毛澤東出了什麽意外,慌慌張張跑過來。毛澤東卻不理汪東興,自己邁開大步直向山頂走去。這幾十號人中毛澤東的年歲最大,但他們居然被毛澤東甩在了後麵,黃洋界像有磁石一般,緊緊地吸引住毛澤東。
  毛澤東走著走著,突然向沒有路的小山坡上跨出幾步。汪東興一驚,忙向毛澤東提示說:“主席,那邊沒有路。”
  毛澤東就像在等著這句話似的,一笑說:“魯迅有句名言‘世界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為路。’井岡山的道路是這樣,社會主義的道路也是這樣。不過,走社會主義這條路比井岡山的道路還要難。”
  汪東興見毛澤東執意要走沒有路的“路”,趕忙搶上一步來扶毛澤東,毛澤東卻拂開汪東興的手,不要他扶。毛澤東走到一棵大樹下,折下一節樹枝,笑著說:“秋收起義時我的腳磨破了,就是拄著一根樹枝當拐杖,走上了井岡山。今天我還要借用一下這個井岡山的天然拐杖啊!”
  毛澤東居然當起了向導,領著眾人左轉右轉幾次,來到黃洋界口。那裏樹立著一個詩碑,上麵刻著毛澤東三十七年前寫的詞《井岡山》:“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誌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人宵遁。”毛澤東站在黃洋界,眺望遠處,詩興大發,作出他最著名的詩詞之一《重上井岡山》:“久有淩雲誌,重上井岡山。千裏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待續】


第六節 重上井岡山(9)

  【接前】毛澤東這首詞的開場白是“久有淩雲誌,重上井岡山”,這用通俗一些的話來解釋就是“很久以來我一直有一個‘淩雲誌’,這次我帶著這個‘淩雲誌’重上井岡山。”毛澤東的“淩雲誌”是什麽呢?毫無疑問,就是打倒以劉少奇為首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消除中國“變修”的危險,保證中國在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前進下去,直到共產主義的天堂。為了實現這個“淩雲誌”,毛澤東什麽都不怕,敢上九天去攬月,敢下五洋去捉鱉,這裏說的“鱉”,應該就是劉少奇了。毛澤東在最後的結尾說“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這是在激勵自己:世界上沒有攀不上去的高峰,就看你敢不敢去攀登了,有誌者事竟成。
  毛澤東這次打倒劉少奇,用過去打倒王明的辦法不行了,用打倒彭德懷的路子也行不通,必須創造一種嶄新的鬥爭方式,必須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毛澤東這天在井岡山上,用折下的樹枝做拐杖,撥開一條新路,就是象征著他要開辟一條新路的決心。
  毛澤東在井岡山上住了下來,他繼續思考他的答案: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哪裏。5月25日,張平化要提前返回長沙,因為有一個重要會議需要他去主持,不得不趕回去。張平化前來辭行的時候,毛澤東對他說:“你還記得我跟你說過,我們上了井岡山再談的話題嗎?”
  張平化當然沒有忘記,毛澤東的話題是:“你懂得我為什麽將‘包產到戶’看得那麽嚴重嗎?上了井岡山我們再說。”不過當時張平化認為毛澤東隻是隨便說說而已,沒想到毛澤東真的要履行自己的承諾,更沒想到毛澤東要把自己的“心跡”,跟他這麽一個小人物談。張平化馬上誠惶誠恐地、全神貫注地聆聽毛澤東講他的心跡。
  毛澤東認真地說:“我為什麽把‘包產到戶’看得那麽嚴重?因為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所有製的基礎變了,中國的整個經濟體製就會改變,就會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但中國走資本主義的道路走不通,因為帝國主義們不會讓中國真正富強起來的。美國對西歐資本主義國家還是既合作又排擠,怎麽可能允許落後的中國獨立發展,後來居上?況且中國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會曆史長,近代又被帝國主義弱肉強食,搞得民不聊生。我們在這樣的條件下搞資本主義,隻能成為別人的附庸。”
  這裏毛澤東說了他不同意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第一個理由:“帝國主義國家不允許中國後來居上,中國搞資本主義隻能成為別人的附庸。”
  毛澤東接著對張平化說:“帝國主義從第一天起,就眼睛盯著中國這個大市場,準備對我們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是有優勢,如果我們搞了資本主義,外麵的帝國主義和國內的資產階級來一個內外夾攻,聯合起來壓迫榨取老百姓,到時候我們怎麽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就要犧牲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違背了共產黨的原則宗旨。”
  這裏毛澤東又說他不同意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第二個理由:“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就要犧牲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待續】



第六節 重上井岡山(10)

  【接前】毛澤東繼續對張平化說:“戰爭時期容易檢驗路線的正確不正確,打勝仗的路線就是正確路線;和平時期檢驗路線的正確不正確,就要難得多,不能光看成績和錯誤,還要看舉什麽旗幟,走什麽道路。走資本主義道路,在一定的時間內可能會有些成績,但長久地看,就不行了。過去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今後中國要走資本主義道路,我看還是走不通。要走的話,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會激化,我們這個國家就不安穩了。搞不好,還會被敵人所利用,四分五裂,危險得很。印度不是分裂了嗎?”
  這裏毛澤東再說他不同意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第三個理由:“中國搞資本主義,搞不好,國家就有分裂的危險。”
  最後毛澤東說:“我反複說,我們一定要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堅決走社會主義的道路。我沒有私心,我想到中國的老百姓受苦受難,他們是想走社會主義道路的。”
  毛澤東最後表明自己的心跡:“我不是出於個人的私心要走社會主義道路,而是中國的老百姓希望走社會主義道路。”
  張平化聆聽著毛澤東的話,他既沒有讚頌毛澤東,也沒有表示已經理解了毛澤東的話,隻是在默默地記住這些話。毛澤東很清楚,張平化是一個“老實人”,不會像劉少奇那樣取寵地讚頌“毛澤東思想”,也不會像康生那樣摩拳擦掌地揪黨內的敵人。毛澤東之所以要把這些“心跡”講給張平化這樣的老實人聽,是希望張平化將來成為曆史的證人。
  在中國古老的文明史裏,有一種英雄情結,不論是皇帝還是九品芝麻官,不論是政客還是詩人,都很在意曆史會如何評價自己。毛澤東終身喜讀曆史,當然也一定會非常在意曆史評價這件大事。毛澤東也想到自己與劉少奇的這場鬥爭,並沒有百分之百取的勝算,萬一失敗了,他的政敵就會把他送上曆史惡人的審判台。張平化比毛澤東年輕14歲,毛澤東希望張平化在自己死後,把自己的這些“心跡”告訴後人,讓後人對自己做出公正的曆史評價。果然張平化沒有辜負毛澤東的期望,一直活到2001年95歲高齡。張平化在他的有生之年,多次向後人傳達毛澤東的這些“心跡”。

  張平化走後,毛澤東仍然住在井岡山,繼續想他的心事。一天,他對護士長吳旭君說:“我多次提出這些問題,他們接受不了,阻力很大。我的話他們可以不聽,這不是為我個人,是為將來這個國家、這個黨,將來改變不改變顏色、走不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我很擔心,這個班交給誰我能放心。我現在還活著呢,他們就這樣!要是按照他們的做法,我以及許多先烈們畢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諸東流了。”
  毛澤東終於想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這就是“接班人”。毛澤東的夢想是把中國建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但他已經是七十多歲的人了,在他的有生之年,不可能完成這個夢想,所以他要把這個夢想寄托在他的接班人身上。
  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劉少奇當然不能接班,周恩來也不能接班。雖說周恩來本人是願意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但周恩來這個人太容易妥協,在黨內強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勢力麵前,周恩來不會跟他們堅決鬥爭,而是會妥協.【待續】




第六節 重上井岡山(11)

  【接前】所以周恩來阻擋不住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不是合適的接班人。林彪是軍人,沒有獨自的政治理念,不會堅持中國非走社會主義道路不可,再加上林彪的身體不好,所以林彪也不是合適的接班人。
  毛澤東理想中的接班人,第一要年輕,第二要堅信馬克思主義,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這樣的理想接班人,毛澤東當時還沒有發現,他還在繼續尋找。但目前毛澤東要做的,首先是摧毀阻礙接班人接班的障礙。
  毛澤東即使打倒了劉少奇,隻要周恩來、林彪這些老幹部還在,那麽他的接班人還是接不了班,接班的肯定是周恩來、林彪這些黨內勢力強大的老幹部。要想讓年輕人接班,不僅要打倒劉少奇,還必須把周恩來、林彪這些老幹部統統打倒,這就是毛澤東要完成的最終使命。
  毛澤東在考慮自己的曆史角色,在曆史這條長河裏,他究竟要扮演什麽角色,能夠扮演什麽角色。現在毛澤東想清楚了,他本人已經不可能完成修建社會主義大道的任務,他現在能夠做的,就是作為一個炸藥包,炸掉那些阻擋社會主義道路的頑石和堡壘,以後修路的事情,就交給他的接班人去完成了。毛澤東這時給自己的曆史角色和曆史任務一個清晰的定位,他的曆史角色不是建設者,而是破壞者,他的曆史任務是炸掉阻擋中國走社會主義的“三座大山”。什麽是阻礙中國走社會主義的“三座大山”,中共黨內勢力最大的三個人劉少奇、周恩來和林彪,就是這三座大山。不炸掉這三座大山,年輕的接班人就無法接班,就無法保證中國繼續走社會主義的道路。
  毛澤東下定決心,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自己的曆史使命,炸掉這三座大山,為他的接班人繼續走社會主義道路掃平障礙。當然毛澤東不會對這三座大山同時發起進攻,他要各個擊破。毛澤東給自己訂下一個宏大的戰略計劃:第一步,聯合周恩來和林彪,打倒劉少奇;第二步,聯合林彪打倒周恩來,或者聯合周恩來打倒林彪;第三步,最後打倒林彪或周恩來,然後交班給他的接班人。
  1965年5月29日,毛澤東重上井岡山已經八天了。雖說毛澤東這次上山是秘密的,但是當毛澤東接見兩批井岡山老戰士和革命烈屬之後,“毛主席重上井岡山”的消息不脛而走,越來越多的人要來見毛澤東。當人民爭先恐後地要上井岡山見毛澤東時,毛澤東隻得趕緊下山了。在毛澤東下山時,還出現一個小插曲,當毛澤東的車隊路過一個村莊時,一群人手拿鐵鍬、鐵鏟,向毛澤東的坐車直衝過來,把毛澤東的警衛長汪東興嚇得出一身冷汗,以為階級敵人要來暗殺毛澤東,命令車隊以最快的速度猛衝下山去。其實這些人隻是一隊修路的農民,不知是誰喊了一句“毛主席來了”,這些人來不及放下自己手中的修路工具,就爭先恐後地跑過來要見毛澤東,鬧了一場葉公好龍的虛驚。
  毛澤東從井岡山下山後,開始實施他炸掉三座大山的戰略計劃。毛澤東接連拋出三顆重型炸彈,一顆比一顆猛烈。第一顆是調走彭德懷,調虎離山;第二顆是打倒羅瑞卿,消除軍隊隱患;第三顆是批判《海瑞罷官》,打倒彭真,搬倒劉少奇的外圍。【本節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