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 連載4 (作者 崇新嶽 百思峰)

(2019-08-12 12:43:07) 下一個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040)
  點評:建國後的第一次路線鬥爭(1)

  現在一般認為1956年9月召開的中共第八次代表大會,是一次反對個人崇拜,強調集體領導,民主氣氛很好的大會。八大第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是所有文件和發言中取消了“毛澤東思想”的提法。1945年中共第七次代表大會的黨章,特別寫明:“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與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而這次八大的黨章中,卻刪去“毛澤東思想”的提法,隻寫“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
  更引人注目的是,八大《修改黨章報告》中,明確提出反對個人崇拜,說:“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的一個重要的功績,就是告訴我們,把個人神化會造成多麽嚴重的惡果。我們黨也厭棄對於個人的神化,我們的任務是,繼續堅決地執行中央反對個人突出,反對個人歌功頌德的方針”。
  1956年2月,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作了一個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的《秘密報告》,中共八大《修改黨章報告》提出“反對個人崇拜”,明顯受到了赫魯曉夫的影響。八大報告所說的“反對個人崇拜”的對象,顯然指的是毛澤東。赫魯曉夫是在斯大林死後才批判他的個人崇拜,而八大報告是在毛澤東活著的時候,就敢挑戰毛澤東的個人權威,這是為什麽呢?
  答案是毛澤東在黨內權力的變化。前麵提到,1949年中共建國時,毛澤東在黨內占50%的勢力,周恩來占30%的勢力,劉少奇占15%的勢力,朱德占5%的勢力。三巨頭分權時,毛澤東主管軍隊,周恩來主管財經,劉少奇主管宣傳。可是中國進入和平環境後,軍隊的地位下降了,而財經的地位大大提高。因此主管軍隊毛澤東的重要性相對下降,而主管財經周恩來的重要性相對上升。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共的第一個目標是恢複因戰爭破壞的國民經濟,這個目標到1952年圓滿完成;第二個目標是“社會主義改造”,也就是把中國原有的私有製“改造”為公有製,即所謂的“改製”。蘇聯的“改製”采用暴力剝奪的辦法,遇到很大的抵抗,造成嚴重的混亂;中國的“改製”沒有照搬蘇聯的暴力剝奪辦法,而是采用了和平贖買的辦法,沒有遇到大的阻力,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改製”。
  中共的這兩個重大目標,都是在周恩來的主導下順利完成的。這樣一來,周恩來在黨內的威望攀升,勢力也相應擴大。到1956年召開八大時,毛澤東在黨內的勢力退縮為45%,周恩來的勢力上升為35%,劉少奇的勢力也上升到18%,朱德的勢力則下降為2%。
  在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的時候,中共的主要目標是武裝奪權,因此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袖,這也符合當時國際國內的潮流。當時斯大林在蘇聯大樹個人威信,蘇聯各處懸掛斯大林像,各種儀式上還要演奏《斯大林頌》;蔣介石在中國也大樹個人威信,比如當時中國各大城市的電影院中,銀幕上一旦出現蔣介石的畫麵,觀眾都要從座位上起立,以示對領袖的尊敬。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共覺得自己也應該樹立一個領袖人物,於是就樹立了毛澤東。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041)
  點評:建國後的第一次路線鬥爭(2)

  【接前】戰爭勝利之後,中共不再需強有力的領袖了,這時大家開始意識到毛澤東的權力太大,應該加以限製。正好趕上蘇聯的反個人崇拜運動,於是周恩來、劉少奇和朱德聯合起來,共同提出反對個人崇拜。盡管毛澤東知道這個“反對個人崇拜”,其實就是要限製他的權力,心中自然是不滿的。可是他那時在黨內的勢力隻有45%,而周恩來、劉少奇和朱德的勢力加起來達55%,毛澤東不得不屈從,同意了這個對他不利的“反對個人崇拜”。
  到1956年時,中國的經濟情況十分良好,社會主義改造也順利完成,社會主義公有製基本上建立起來了。毛澤東對這個成績也很高興,他本來就是一個急性子的人,現在看到形勢大好,更想大幹一場,準備“大幹幾年進入共產主義”,迅速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狀況。1956年初,毛澤東提出一個“大幹快上”建國路線,提出“要反對右傾思想,反對保守主義,提早完成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
  而周恩來根據現實情況,認為毛澤東的“大幹快上”是不符合實際的“急躁冒進”,於是他提出一條與毛澤東急躁路線相反的“反冒進”穩健路線。周恩來在講話中,委婉地批評毛澤東說:“絕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業化的口號。冷靜地算一算,確實不能提。晚一點宣布建成社會主義沒有什麽不好?”
  毛澤東一再告誡說“不要潑冷水”,而周恩來卻說:“領導者的頭腦發熱了,用冷水洗洗,可能會清醒些,請大家注意實事求是。”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兩條路線的不同,已經鮮明地顯現出來。
  毛澤東當然不滿周恩來的“反冒進”路線,認為這是“爬行主義”。1956年4月的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提出再追加20億元的投資。周恩來卻說很難辦到,可是毛澤東仍堅持己見,周恩來與毛澤東發生了當麵爭執,最後毛澤東一氣之下拂袖而去。會後,周恩來又私下找毛澤東,解釋說:“我作為總理,從良心上不能同意這個決定。”這句話讓毛澤東更加生氣。
  不過當時中央委員多數是支持周恩來的,特別是劉少奇表示支持周恩來,兩人聯手起來的勢力超過了毛澤東的勢力。1956年6月,劉少奇主管的《人民日報》上,頭版頭條登載一篇支持周恩來的社論,文章不點名地批評毛澤東說:“急躁冒進所以成為嚴重的問題,是因為它不但存在於下麵的幹部中,而且首先存在於上麵的領導幹部中,下麵的急躁冒進,有很多就是上麵逼出來的。”
  這篇社論是劉少奇公開支持周恩來的表現,讓毛澤東十分惱火。可是根據三巨頭的分工,宣傳歸劉少奇主管的,毛澤東無法插手,惱火也沒有辦法。1956年11月,周恩來代表國務院提出《第二個五年計劃報告》,這個計劃完全是周恩來的穩健路線,不符合毛澤東的大幹快上思想,而且還把毛澤東特別提倡的“多、快、好、省”四字方針刪掉了。這當然讓毛澤東非常不快,但根據他們的分工,財經是周恩來主管的,毛澤東無法插手,所以最後他不得不同意了周恩來的報告。




毛澤東與文革大起底(042)
  點評:建國後的第一次路線鬥爭(3)

  1956年是毛澤東非常不爽的一年,首先他的建國主張和路線都被周恩來排斥掉了,第二是在中共八大上大家借“反對個人崇拜”,限製了他的權力。當然毛澤東是個沉得住氣的人,他在等待反擊的時機。不久,一個天賜的良機來了。
  一年後,1957年的統計數據出來了。1957年工業產值增長率為10%,而1956年工業產值增長率為31%,從數字上看,工業發展的速度大大減慢了。同時,1957年的農業生產計劃沒有完成,而1956年的農業生產則是超額完成計劃。
  從現在的觀點來看,工農業發展速度太高,會引發很多副作用,因此把發展速度降下來一些,也未必是壞事。可是當時的中共高層,並沒有經濟建設的經驗,他們把經濟建設看成跟打仗一樣,認為發展速度快就是打了勝仗,而發展速度慢下來就是打了敗仗。1957年的經濟發展速度慢下來,讓中共高層感到是打了敗仗的感覺,那麽這個敗仗的責任者是誰呢?當然是主管財經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黨內出現對周恩來的經濟政策不滿的聲音。
  平心而論,周恩來的“反冒進”的確是過頭了一點,發展速度大幅度下降,就是放到今天的中共黨內,也是不好交代的。也許周恩來的刹車心切,刹車的速度太猛了一些,但周恩來也沒有經濟建設的經驗呀,要掌握好刹車速度哪是那麽容易的事。但不管怎麽說,這次周恩來是“犯錯誤”了,被別人揪辮子是在所難免的。
  毛澤東當然不會放過周恩來,他開始反擊了。1957年9月,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公開批判“反冒進”說:“1956年經濟文化有了一個很大的躍進,可是有些同誌低估了成績,誇大了缺點,說冒進了,吹起了一股風,把多快好省幾個東西都吹掉了,影響了今年的經濟建設,特別是農業的進展,給群眾潑了涼水。”
  麵對毛澤東的批評,周恩來有口難辯,隻好檢討,說:“反冒進的結果損害了多快好省幾個東西,使1957年的工農業生產受到了影響。這一反冒進的錯誤,我要負主要責任。”
  毛澤東不會滿足於周恩來這個“不深刻”的檢討,在1958年1月的南寧會議上,毛澤東公開點名批評周恩來,他拿著上海市委書記柯慶施的《乘風破浪》一文,責問周恩來說:“恩來同誌,你是總理,你看,這篇文章你寫得出來寫不出來?”
  周恩來隻得回答說:“寫不出來。”
  毛澤東嘲笑說:“你不是‘反冒進’嗎?我是反‘反冒進’的。”
  1958年2月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又把“反冒進”跟右派聯係在一起,說:“反冒進的人說1956年是冒進,右派攻擊1956年是全麵冒進,二者之間是相互關聯的。右派把你們一拋,拋得跟他相距不遠,大概五十米遠。”




點評:建國後的第一次路線鬥爭(4)

  麵對毛澤東的批評,周恩來非常被動,隻有檢討,再檢討,沒有人站出來支持周恩來,甚至沒有人為周恩來說句話解圍,這讓周恩來感到寒心。特別是周恩來對劉少奇寒心,因為劉少奇是與周恩來一起“反冒進”的,還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支持周恩來的社論。現在劉少奇卻一聲不吭,好像“反冒進”與他無關似的,這讓周恩來非常生氣。十年後在文革中批判劉少奇時,周恩來還特別提起當年的事,忿忿地說:“1956年帶頭反冒進的就是劉少奇,還有陳雲,我也有責任。1958年南寧會議上,我作了一個自我批評,劉少奇一點自我批評精神也沒有,陳雲也沒有自我批評,最後隻好由我兜起來。”
  在黨、政領域打擊周恩來的同時,毛澤東也沒有忘記在軍隊中肅清周恩來的影響。1958年5月,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進行所謂“反對教條主義”的整風,但整風的目標直指周恩來在軍隊中的兩大基石:劉伯承元帥和粟裕總參謀長。這次彭德懷自覺或不自覺地充當了毛澤東的打手,把劉伯承批得當場流淚,並公開揚言“要把粟裕批倒批臭!”
  軍隊中批判劉伯承和粟裕的溫度越升越高,最後上升成為“兩條軍事路線的鬥爭”,彭德懷說:“兩條軍事路線的鬥爭,貫穿我軍三十多年的曆史。目前軍隊中的錯誤路線,實際上是曆史上的錯誤軍事路線在某些範圍內的複活,是有計劃有組織地向中央軍委的正確路線猖狂進攻。”
  彭德懷說的“貫穿我軍三十多年曆史的兩條軍事路線”,軍內高級幹部都知道,這是指毛澤東的軍事路線和周恩來的軍事路線。最後,劉伯承辭職,粟裕解除總參謀長,兩人都被逐出軍界。
  1958年5月的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毛澤東加大對周恩來的打擊力度,特地安排讓周恩來在大會上作檢討。周恩來在大會上檢討說:“我當時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等到右派教育了我,主席提醒了我,群眾實踐更啟發了我,才逐漸認識這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問題上帶方向性的動搖和錯誤。”周恩來又強調他要向毛澤東學習,說:“中國幾十年革命和建設的曆史經驗證明,毛主席是真理的代表,離開或者違背他的領導和指示,就常常迷失方向,發生錯誤,損害黨和人民的利益。”
  周恩來的這個“深刻檢討”,毛澤東總算是認可了,說:“反冒進的問題,現在搞清楚了,我們在新的基礎上團結起來。”但同時他又說:“黨內最好不要出現分裂。當前可能發生的大災難有兩個:一個是戰爭,另一個是黨內分裂。曆史上曾發生過黨的分裂,往後也可能有新的分裂,希望中央委員會特別注意顧全大局。”
  這是毛澤東婉言向周恩來說,希望他顧全大局提出辭職,以免黨的分裂。毛澤東知道,如果周恩來真的頑抗到底的話,出現黨內分裂,甚至戰爭,都是可能的。周恩來當然明白毛澤東的意思,於是“顧全大局”地在1958年6月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用巧妙的詞句提出辭職說:“請大家考慮我繼續擔任國務院總理是否適當的問題”。




點評:建國後的第一次路線鬥爭(5)

  【接前】不過在會議表決上,多數人還是認為應該給周恩來留個麵子,他的總理職位總算被保留下來。但毛澤東還是寫了一個政治局常委排名表,把本來在黨內排名第三的周恩來,排到了第六,排在林彪、鄧小平、彭真之後,這就等於向黨內宣布,周恩來降格了。
  之後毛澤東宣布成立財經、政法、外事、科學、文教五個小組,直隸中央政治局領導,這樣毛澤東就完全奪取了周恩來的財經大權,開始由他本人直接領導中國的經濟建設。這樣一來,黨內的勢力分配也發生巨變。毛澤東接管了周恩來的財經大權,排除了周恩來在軍隊裏的人物,勢力由45%驟升為70%,劉少奇的勢力還是15%,朱德的勢力也還是5%,但周恩來的勢力由35%驟降為10%,國務院也成了有名無實的“花瓶”,周恩來隻做一些迎來送往的跑龍套事情。
  毛澤東奪取周恩來財經大權的時候,是得到黨內大多數人支持的。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周恩來反對毛澤東提出的大躍進,結果造成工農業發展速度下降,這反過來證明毛澤東提出的大躍進是對的。這似乎又再一次證明,毛澤東是英明遠見的,毛澤東再次成為正確路線的化身,他在黨內的威信驟然上升。毛澤東趁著這股東風,著手修複他在1956年的八大上被反對掉的“個人崇拜”。
  1958年3月的成都會議上,毛澤東重新提起個人崇拜的問題,講了這樣一段話:“問題不在於個人崇拜,而在於是否是真理,是真理就要崇拜。我們不是崇拜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嗎?對於他們,我們必須崇拜,永遠崇拜,不崇拜不行。真理掌握在他們手裏,為什麽不崇拜呢?我是主張個人崇拜的。”
  這時,劉少奇立即擁護毛澤東的個人崇拜觀點,說:“我這個人,曆來是積極提倡個人崇拜的,也可以說‘個人崇拜’這個名詞不大妥當,我是說提高毛主席的領導威信。我很長時期就搞這個事情,在七大以前,我就宣傳毛主席,現在我還要搞。我們比主席,總是差一大截,應當相信主席比我們高明得多,很多重大問題都是主席提出來的,我們要力求在自覺的基礎上跟上主席。”
  黨內排行第二的劉少奇這麽一說,很多人立即檢討和反省自己“跟不上主席”,說:“主席比我們高明得多,主席有些地方我們是難以趕上的。要宣傳毛主席的領袖作用,宣傳和學習毛主席的思想,特別是高級幹部要三好:跟好、學好、做好。”上海市委書記柯慶施甚至說:“我們相信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服從主席要服從到盲從的程度。”
  隨著毛澤東在黨內勢力的驟升,四處響起一片對毛澤東的頌揚,有人說:“毛澤東是當代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有人說:“毛澤東思想是活的馬克思主義,學馬列要以學毛主席著作為主”;有人說:“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的頂峰和最高標準”;有人說:“毛澤東同誌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領導,是我們黨和全國人民的最大幸福”;各種肉麻的吹捧無所不有。盡管那時吹捧毛澤東還沒有達到文革時那樣登峰造極的地步,但勢頭也相當的可觀。






點評:建國後的第一次路線鬥爭(6)

  【接前】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劉少奇在這些事情中,做得不夠好。本來“反冒進”是周恩來和劉少奇共同發起的,可是當“反冒進”出了問題之後,劉少奇立即腳底抹油溜開,讓周恩來一個人承擔責任。如果那時劉少奇站出來和周恩來共同承擔責任的話,毛澤東就不會贏得那麽多的權力,周恩來也不會輸得那麽慘,大躍進就有可能避免,劉少奇本人在文革中被整死的悲劇也可以避免。另外,劉少奇的立場太不堅定,本來在1956年9月的八大上,他是力主反對個人崇拜的;可是到了1958年3月的成都會議上,劉少奇又搖身一變,變成力主支持個人崇拜了。
  1958年之前,中共黨內還是比較民主的,這是因為黨內存在周恩來這個能夠製約毛澤東的人;到1958年之後,中共黨內形成毛澤東的個人獨裁,也是因為失去了周恩來這個能夠製約毛澤東的人。這次周恩來的“反冒進”與毛澤東的“大躍進”的鬥爭,是中共建國後的第一次路線鬥爭,毛澤東的跑步進入共產主義路線大勝,而周恩來的穩步建設社會主義路線大敗。不過與後來的路線鬥爭相比,這次路線鬥爭算是很溫和的,所以常常被人們忽略或遺忘。盡管這次路線鬥爭是溫和的,但它打破了黨內的勢力平衡,為後來的殘酷路線鬥爭埋下了火種。在這次路線鬥爭中,劉少奇和彭德懷都是幫毛澤東肅整周恩來的重要角色,而這兩個人之後又因為這個死於非命,幾乎就是一個現代版的冤冤相報故事。
  毛澤東在黨內取得絕對優勢之後,親臨一線指揮國家經濟建設,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果然是得心應手,沒有任何製約,毛澤東想怎麽幹就怎麽幹,這就是大躍進的領導體製和指揮班子。當初毛澤東充滿自信地說:“我就不信,搞經濟比打仗還難。”可是毛澤東的自信很快就被粉碎了,他領導的大躍進很快搞成了大饑荒,毛澤東不得不引咎退居二線,從周恩來手中奪來的財經大權,又悄悄地送還到周恩來手中。
  1960年8月的北戴河會議,是毛澤東的滑鐵盧。這次會上,由於國民經濟已經到崩潰的邊緣,毛澤東隻得交出所有的黨政大權,隻保留軍隊中的權力,退居二線。此後黨中央由劉少奇主持,國務院由周恩來主持。此時的毛澤東,也嚐到了人間的世態炎涼,那些吹捧他的人,現在又開始批評他了,他們說:“毛主席也不是什麽錯誤都沒有,如果毛主席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錯誤不檢討,將給我們黨留下惡劣影響。”毛澤東被逼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上公開自我檢討。
  毛澤東退居二線之後,中共黨內的勢力又發生巨變,到1964年的時候,毛澤東在黨內的勢力大大減弱,隻有約35;而劉少奇的勢力大大增強,達到約30%;周恩來有30%的勢力,林彪有3%的勢力,朱德有2%的勢力。在毛澤東退居二線之後,因為黨內的勢力較為均衡,所以這段時期比較平和穩定,民主氣氛也比較好。毛澤東發起文革之後,再次打破的黨內勢力平衡,中國又進入了新的動蕩時期。

第四節 道路是曲折的(1)

  昨天(1964年12月27日)的會議散會前,毛澤東給眾位高官留下一個猜謎題:“北京有兩個獨立王國,你們自己去研究。”眾高官當中,悟性比較好的人,當場就猜出來了;悟性差一些的人,一時還猜不出,其實,搞政治最重要的是靠悟性,悟性這個東西還真是無從學起的。那些悟性差的,猜不出,於是就紛紛去問組織會議的鄧小平。鄧小平當然是一個很有悟性的人,早就猜出了毛澤東的謎底,但這個謎底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鄧小平無法告訴他們,隻好裝傻,支支吾吾應付著說:“主席不是說了嘛,自己去研究啦。”他費了好些力氣,才把那些悟性差、好奇心重的高官打發走了。
  鄧小平心中怨言升起:本來好好的會,讓主席這麽一“攪”,可苦壞我這個會議組織人了。鄧小平找到劉少奇,抱怨說:“主席的情緒太大,討論會開成猜謎會了。明天的會議還是勸他一下,別讓他再參加會議了,讓他好好地休息休息。否則這次會議的精神還是定不下來。”
  劉少奇一聽,暗中喜歡這個小平,總是與他不謀而合,不過故意作出一個無奈的手勢,說:“那得你去和主席講,我去講還是會出問題的。”
  去跟毛澤東說,請他不要來開會,這可是得罪人的事啊。這種得罪人的事,要是換了別人,肯定是不願去的。不過鄧小平不一樣,他這個人不僅悟性好,膽子也大,不怕得罪人,不僅有叛逆的性格,而且叛逆得精彩。鄧小平真的去找毛澤東了。
  鄧小平來到毛澤東的住處,看到毛澤東的情緒似乎還不錯,於是鼓起勇氣,用最恭敬的語調,微笑著對毛澤東說:“明天的會議,隻是討論一些具體的事情。聽說主席您感冒了,如果您身體不舒服,就不必來了。會議結束後,我會把結果向您詳細匯報的。”
  鄧小平長相平平常常,與“小平”這個再平凡不過的名字一樣,他的最大特征就是個頭矮。鄧小平身高152厘米,與當時中國男性的平均身高165厘米相比,其實也不算太矮。隻是鄧小平的頭偏大,與整個身材比起來,形成一種視覺上的錯覺,就越發顯得個頭矮小。鄧小平站著跟別人講話,不得不抬頭昂視,看上去的身態很謙虛。特別是他那張娃娃臉上,一雙眼睛大而下斜,好像永遠在微笑。鄧小平的矮小身材加上娃娃臉,不管他說出什麽話來,總是讓人對他恨不起來。
  中共三巨頭都是高個子,毛澤東的身高沒有確切數據,大約172~175厘米,劉少奇約172厘米,周恩來約170厘米,鄧小平和他們站在一起,就顯得太矮了一些。鄧小平即使是坐著,也明顯地比毛澤東矮了半截,越發使毛澤東大有俯視晚輩的長者心態。勸說毛澤東不要參加會議,這等於就是變相的“逼宮”。可是這句“逼宮”的話由鄧小平這張娃娃臉的嘴裏說出,就顯得不那麽刺激了。【待續】





第四節 道路是曲折的(3)

  【接前】第二條路則是艱險的、曲折的、驚心動魄的。一個71歲的老人,再去進行一次你死我活的政治惡鬥,有必要嗎?要鬥爭,就有可能失敗,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萬一鬥爭失敗,毛澤東就會失去現在所有的一切;即使是鬥爭成功,毛澤東又能得到什麽呢?從物質上來說,毛澤東的鬥爭成功,也不會得到比他現在更多的物質財富,所以毛澤東的鬥爭目的,不包含發財欲望;從地位上來說,毛澤東已經是中國官位最高的人,毛澤東的鬥爭成功,也不會使他的官位更高,所以毛澤東的鬥爭目的,也不包含升官的欲望。
  對於一般的凡人來說,爭權的目的,不外乎是為了“升官”和“發財”。如果一個權力,需要拚個你死我活來爭奪,而這個爭到的權力又沒有升官發財的功效,似乎隻有傻子才會去爭奪這樣的權力。對於毛澤東來說,他已經是終身主席,如果他做出“讓步”的選擇,退居二線不再過問政事,可以保證他終身有“中國首富”的物質待遇和“中國第一偉人”的名譽地位。從一般人的角度來看,毛澤東這樣的人,什麽都有了,又何必再去爭權呢?
  但毛澤東依然做出了“鬥爭”的選擇。這是為什麽呢?《水滸傳》裏有一個好漢魯智深,有一種天生的“俠義”性格,對強者欺負弱者的事情“看不下去”,忍不住要跳出來打抱不平,盡管這個打抱不平對魯智深自己沒有任何的“好處”。魯智深的這種“俠義”性格,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最可愛但又最可怕的一部分。
  毛澤東也是天生的“俠義”性格,他把地主剝削農民,資本家剝削工人,看成是強者欺負弱者一樣,是不能容忍的、看不下去的。一旦讓他看見了,他就忍不住要跳出來打抱不平。在毛澤東退居二線的這些年,劉少奇在農村大搞“三自一包”的資本主義試點,這就讓毛澤東“看不下去”了。毛澤東認為,劉少奇他們這麽搞下去,中國就要變成一個“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社會,複辟過去那個勞動人民被欺壓的“舊社會”。毛澤東這種天生俠義心腸的人,本能上就反感“人壓迫人”的不平等社會,他忍不住要跳出來替他心目中的弱者,也就是勞動人民打抱不平。
  魯智深的性格,使他不可能對恃強欺弱的行為袖手旁觀。毛澤東也是一樣,他的性格,也使他不可能對劉少奇的資本主義路線視而不見。毛澤東天生就不能平平安安地坐在家裏享清福,他自己也承認,說:“我就是好鬥嘛。”不過毛澤東的“鬥”,和魯智深的拳打鎮關西一樣,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去“鬥”,而是為了他自己心目中的“伸張正義”。【待續】




【接前】毛澤東聽完鄧小平的話,心想:“這個小平,個子小,膽子倒不小,居然有勇氣到我麵前來‘逼宮’。”鄧小平的大膽,反而讓毛澤東對鄧小平有了幾分好感,因為毛澤東本人就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毛澤東也沒有生氣,坦然地反問說:“你不想讓我說話了,是不是?”
  鄧小平沒有回答,臉色依舊掛著天然的微笑,等於是默認了毛澤東的話。他知道毛澤東一旦看穿你的心,越狡辯就會越令毛澤東生氣,恭敬不如從命。毛澤東臉上也輕鬆地微笑著,說:“我可以告訴你,我這個人就是這樣,你們請我來,我未必就來;你們不想讓我來,我偏要來!”
  鄧小平走後,毛澤東臉上的輕鬆笑容頓時消失,那是裝出來的輕鬆,他不能在鄧小平麵前丟麵子。此時毛澤東的心情非常沉重,自從他1943年當上黨主席以來,至今已有31年了。在這31年中還從沒有人敢跳出來“逼宮”,請他不要參加會議。不過就像毛澤東的口頭禪“新生事物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今天鄧小平的“逼宮”,對於毛澤東來說,也是一個新生事物,他一時間還適應不了。
  毛澤東知道,鄧小平“逼宮”的後台是劉少奇,他們想把毛澤東當成一個死去的祖先,供在高閣上的神廟裏,給他渾身塗上金粉油彩,很好看,但不管用。他們不想讓毛澤東過問政事,更不想讓毛澤東參加黨中央會議。
  1960年8月的北戴河會議,是毛澤東的滑鐵盧。這次會上,由於國民經濟已經到崩潰的邊緣,毛澤東隻得交出所有的黨政大權,隻保留軍隊中的權力,退居二線。此後黨中央由劉少奇主持,國務院由周恩來主持。從1960年8月到1963年,毛澤東基本不過問政事,很少參加會議,所以與劉少奇沒發生什麽矛盾。今年,也就是1964年,毛澤東從高閣上的神廟裏走出來,多過問了一些政事,多參加了一些會議,就與劉少奇主持的黨中央發生矛盾了。劉少奇感到毛澤東有從“二線”回到“一線”的企圖,所以他要把毛澤東這尊神,再請回到神廟裏,不讓他回到人間。
  目前擺在毛澤東麵前的選擇,有兩個:第一個選擇是讓步,滿足劉少奇他們的要求,不再過問政事,退回到他的神廟裏接受貢拜,做一個有地位但沒有實權的太上皇。第二個選擇是鬥爭,打出神廟,打倒劉少奇,重新回到“一線”來領導共產黨,重新統領中國的一切大權。
  第一條路無疑是平坦的、舒適的、輕鬆愉快的。此時毛澤東已是71歲的老人,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毛澤東這個年齡的人,應該是坐享清福的時候了。以毛澤東的地位,在物質上可以說達到了要什麽有什麽的地步,隻要他退居二線,可以去遊遍天下名山名水,吃遍天下美食美味,吟詩作詞,賞月觀花,“熱來尋扇子,冷去對美人”,想怎麽玩就怎麽玩,想怎麽開心就怎麽開心,享盡天下之福。【待續】





第四節 道路是曲折的(4)

  【接前】魯智深隻知道用拳頭“行俠仗義”,而毛澤東不是那種魯莽之人,他要用智慧來贏得這場鬥爭。首先毛澤東要維護自己說話的權力,盡管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敢“剝奪”毛澤東說話的權力,但毛澤東講話的影響力越來越弱化了。毛澤東的講話,第一步被“屏蔽”,第二步被“淡化”,第三步就成為無用的“廢話”。
  這樣的情況,近來又進一步“惡化”了。劉少奇在會上頻頻打斷毛澤東的發言,“不讓”毛澤東講話;鄧小平又公然來勸告,“不讓”毛澤東去開會。毛澤東感到,再不抗爭的話,他的話語權真的要被剝奪掉了。於是,毛澤東叫汪東興過來,對他說:“你去給我找一本《憲法》來,我要用。”
  汪東興跟毛澤東這麽多年,從來沒見毛澤東對《憲法》感興趣過,一時沒搞懂毛澤東的意思,問:“是我們自己的《憲法》嗎?”
  毛澤東沒好氣地說:“當然是我們自己的《憲法》,再把《黨章》也找來。”
  汪東興趕緊找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國共產黨黨章》,毛澤東認真地讀起了。說實話,毛澤東對這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從來就沒讀過。本來毛澤東就不相信法律,他曾說:“中華五千年,從來沒有憲法,也沒見什麽損失嘛!漢唐強盛,有憲法嗎?可我們有不少同誌迷信憲法,以為憲法是治國安邦的靈丹妙藥。我從來不相信法律,更不相信憲法,我就是要破除對憲法的迷信。國民黨有憲法,也挺當回事,還不是被我們趕到台灣去了嗎?我們黨沒有憲法,無法無天,結果不是勝利了嗎?”
  很多事情的發展都具有諷刺性。現在,毛澤東居然在那本被他所蔑視得一錢不值的《憲法》中,尋找維護自己權利的法律依據。毛澤東拿起床頭放著的大號圓頭放大鏡,仔細地查找起《憲法》來,真的找到第八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接著在《黨章》中,毛澤東也找到了關於黨員個人權利的論述。於是毛澤東準備好這兩本書,準備在明天的會議上,把這兩本書作為他與劉少奇鬥爭的法律依據。

  12月28日的會議開始了,劉少奇依舊早早來到會場。昨天鄧小平向他匯報了毛澤東的回答,劉少奇深知毛澤東的性格,既然他說“偏要來”,那肯定是要來的,而且要來和自己“大幹”一場。劉少奇暗暗做好心理準備,他甚至希望毛澤東蠻不講理地“罵”他一通。如果毛澤東這樣做,眾高官會厭惡毛澤東的霸道,大家反而會同情劉少奇,支持劉少奇,這樣劉少奇的勝利,就會更向前邁進一步。【待續】







第四節 道路是曲折的(5)

  【接前】不出劉少奇的預料,毛澤東按時到場了。不過今天毛澤東進場的時候,大家都向他投去異樣的目光,因為毛澤東的手裏,居然拿著兩本書。毛澤東參加會議,從來都是瀟灑地甩著兩隻空手來的,即使是需要文件,也有秘書代勞,用不著毛澤東親手拿。今天毛澤東居然破天荒地親手拿了兩本書來開會,那是什麽書呢?眾人都往毛澤東手上看。毛澤東可能也看出了眾人的心思,一張大手掌遮在書上,別人看不見書名。
  毛澤東來到他的第一把交椅,對起身相迎的周恩來點點頭,對身邊的劉少奇看也沒看。劉少奇當然不會在意毛澤東的眼色,在某種意義上,毛澤東的這種態度反而提高他的身價呢。毛澤東坐下之後,劉少奇也跟著坐下來,並在話筒上說:“請主席主持會議並講話。”
  毛澤東坐下後,先掃視一下眾高官的麵部表情。昨天毛澤東給眾高官留下的“謎題”,是大有深意的。毛澤東的第一個謎題“北京有兩個獨立王國”,它的謎底是:“劉少奇已經從毛澤東那裏獨立出去了,形成兩個獨立的王國,毛澤東王國和劉少奇王國”。毛澤東的第二個謎題“你們自己去研究”,它的謎底是:“你們這些人好好研究一下,是選擇加入毛澤東王國,還是選擇加入劉少奇王國,趕快表態,趕快站隊吧。”
  毛澤東出這道謎題的用意,就是要督促那些越來越油滑的高官們,趕緊出來表個態,不要再觀望了。毛澤東把目光掃向眾高官,被毛澤東目光掃到的人,都不敢正視毛澤東的目光,趕緊把眼睛轉向自己手中的文件。這些高官們,有些昨天在當場就明白了毛澤東謎題的意思,那些當場沒有明白的,問來問去,最後也都明白了毛澤東謎題的意思,知道毛澤東要催促他們表態。但他們還是不想表態,大家依然保持中立的態度。
  毛澤東也看明白了,他昨天用謎題來催促沒起什麽作用。這些高官的官位越來越高,革命激情卻越來越低,他們隻是想保住自己的官位,不想再跟著毛澤東“幹革命”了。毛澤東從會場的形勢看出來,今天的鬥爭,自己是少數派,是一場凶多吉少的鬥爭。毛澤東本想在會議一開始就拋出那兩本書,但現在他要慎重,不能亂來。毛澤東也知道自己的脾氣不好,他努力克製自己,不要被心中的怒火所左右。
  毛澤東用心平氣和的語氣開始講話,說:“關於社教運動的性質,有三種提法:1、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2、黨內外矛盾的交叉;3、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是前兩種提法較好,還是第三種提法較好?”
  毛澤東有意停頓了一下,希望有人出來發表意見,但眾高官的眼睛緊緊看著毛澤東,嘴卻不肯開。毛澤東隻得繼續說:“我們常委會談過,也跟幾位地方的同誌談過,恐怕還是以第三種提法較好。因為我們這個運動,它的名稱叫做‘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不叫‘四清四不清’教育運動,也不是什麽‘黨內外矛盾交叉’的教育運動。後一種提法較適當,因為它概括了問題的本質。我們這次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待續】



第四節 道路是曲折的(6)

  【接前】眾高官依然是一片洗耳恭聽的姿態,沒有人出來發言,更沒有人表明自己的立場。毛澤東心中的“火”竄了上來,提高聲音說:“我看有些同誌所說的那些矛盾,都沒有牽涉問題的本質,也沒說明問題的根本性質。說到底,這次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出現的矛盾,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忘記這點,就是欺騙人民。我看有些同誌是在為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說話,他們要把鬥爭的方向搞亂,混戰一場,最後來一個混水摸魚。”
  毛澤東火氣上來的時候,自己也控製不住,他越說聲音越大,那個湖南腔越說越難辨認:“這次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歸根結底是要解決兩個階級和兩條道路鬥爭的問題,而不是像有些人所講的,什麽‘四清四不清’的問題,什麽‘黨內外矛盾交叉’的問題。你們要善於抓住一切問題的‘綱’,這個‘綱’就是階級鬥爭!”
  自從1962年以來,毛澤東是凡開會必講階級鬥爭,今天也不例外,毛澤東繼續說:“我們要承認階級鬥爭是長期存在的,資本主義是可能複辟的。如果我們的兒子一代搞修正主義,走向反麵,雖然名為社會主義,實際是資本主義,我們的孫子肯定會起來暴動的,推翻他們的老子,因為群眾不滿意嘛。所以我們從現在起就必須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
  一聽毛澤東又談起“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階級鬥爭,很多高官臉上不免露出一絲不耐煩的痕跡。毛澤東看到這些,冷笑一聲說:“有的人認為我的話是老生常談,不那麽想聽了,他們以為自己的翅膀已經硬了,可以丟掉我這把刀子了。我可以讓步,但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的廣大黨員,不讓我讓步!”
  毛澤東最後這句話,簡直就是怒吼了。這是自從1959年廬山會議之後,毛澤東久違的怒吼,會場上頓時一片寂靜。毛澤東也意識到自己的感情有點失控了,他向台下的眾高官看去,那些人並沒有表現出驚訝,麵無表情,反而折射出有一種“終於等來了毛澤東的怒吼”的預見感。毛澤東心中大為不快,意識到這個話題不該再談下去了,於是轉開話題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好話,壞話,正確的話,錯誤的話,我們都要聽嘛。特別是對那些反對的話,更要耐心聽嘛,要讓人把自己的話說完嘛。有那麽一些同誌,天天說講民主,天天又不講民主。講民主是叫別人講民主,到了自己就不講民主了。”
  毛澤東說到這裏不說了,讓別人發言。眾高官以為毛澤東還要雷霆震怒下去,沒想到毛澤東這麽快就熄火了,讓眾高官放心下來。於是眾高官繼續發言,大家都小心地避開有關毛澤東和劉少奇的敏感話題,繼續保持中立。【待續】




第四節 道路是曲折的(7)

  【接前】到會議快結束的時候,劉少奇問毛澤東是不是還有話說,毛澤東說:“我是沒有話了。如果還要講幾句,就是請你們回去找《黨章》看一下,《憲法》第三章也看一下,那是講民主自由的。《憲法》八十七條講:‘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比如我們這些人算不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如果算的話,那麽有沒有言論自由?準不準許我們和你們講幾句話?”
  毛澤東舉起《憲法》,又舉起《黨章》給眾人看,眾人這才知道毛澤東今天拿來的兩本書是《憲法》和《黨章》。毛澤東舉起《黨章》說:“《黨章》100頁到104頁,你們去看一看。不要犯法呀,自己通過的,又不遵守。一個不準我開會,一個不準我講話。為什麽剝奪黨章、憲法給我的權利?”
  毛澤東最後拿出這個殺手鐧,不點名地申訴說“鄧小平不準我開會”,“劉少奇不準我講話”,毛澤東以為這樣會贏得一些高官的義憤或者同情,畢竟毛澤東是“有恩”於他們的,他們或多或少地得到過毛澤東的提拔和重用。可是毛澤東失望了,他的殺手鐧沒起作用,沒有人站出來替毛澤東打抱不平,沒有人站出來捍衛毛澤東說話的權利。
  毛澤東見高官們都不說話,再逼問一句:“同誌們有話沒有?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不要耽誤你們的時間,我又變成個官僚主義。”
  會場還是一片寂靜。連那個永遠給他麵子的周恩來,今天怎麽啦,也抿著他那棱角分明的嘴唇,像是狠了心,不說話了。毛澤東今天的戰鬥,全盤皆輸了。
  劉少奇當然是大喜過望。這兩天毛澤東各種手段都用出來了,可是眾高官中除了陳伯達,沒有一個公開支持毛澤東的。看來毛澤東已成了孤家寡人,再也號召不起人來了,劉少奇戰勝毛澤東似乎是指日可待的。
  按照這次會議的日程,今天是會議的最後一天。劉少奇乘著勝利的東風,也不和毛澤東商量,就通知參會的高官們散會,並發出了會議的決議,就是所謂的《十七條》。
  當晚,江青請陶鑄夫婦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觀看現代京劇《紅燈記》。演出前,陶鑄夫婦在休息室裏遇到毛澤東,陶鑄無意中向毛澤東提起散會的事,因為陶鑄並不知道劉少奇沒有通知毛澤東就散會了。
  毛澤東得知散會的消息,震驚了:“什麽?會開完了?我還沒有參加呢,就散會了?”
  不管怎麽說,毛澤東是這次會議的主持人,可是劉少奇居然不通知他這個主持人就散會了,可見劉少奇根本沒有把毛澤東放在眼裏。毛澤東氣得罵出聲來:“有人就是要往我的頭上拉屎!我雖退到二線,還是可以講些話的嘛!”
  毛澤東氣得又問陶鑄:“開會的人是不是都已經走了?”【待續】




陶鑄暗自懊惱不該與毛澤東說起這些事情,不過也不敢亂說,隻好照實回答說:“有的走了。”
  毛澤東想也沒想,當即做出一個魯莽的決斷,斬釘截鐵地命令陶鑄,說:“告訴他們,走了的趕快回來,繼續開會。”
  毛澤東很快就後悔他這個在氣頭上做出的魯莽決斷。因為他跟劉少奇的這場戰鬥,既然已經滿盤皆輸了,就不應該再戰下去了。繼續再戰下去的話,還是照樣輸。可是毛澤東的自尊心,毛澤東的麵子,又讓他不得不做出這麽一個錯誤的決斷。
  毛澤東不管怎麽說,名義上還是黨中央主席,他的指示還是有法律效力的。劉少奇馬上有條不紊地指示中央辦公廳,按照毛澤東的意思,通知那些已經回到當地的全國各地的高官們,再到北京來接著開會,繼續討論“四清”問題。劉少奇心中暗喜,毛澤東這樣蠻幹,打擊麵就不是他一個人了,而是全中國的高官們。毛澤東把全中國的高官都招來為他們兩個人的爭吵“陪綁”,一定會讓這些人反感,進一步遠離毛澤東。
  果然,那些已經回家的高官們,忽然又接到中央辦公廳的通知,讓他們回北京繼續開會。這些人抱怨起來,這次會議花了兩個星期,總算搞出一個決議《十七條》,現在又說《十七條》作廢了,要重新再搞一個決議,這不是胡鬧嘛。這些人心裏都埋怨毛澤東:“你和劉少奇吵我們不管,但不要把我們也陪綁進去。毛澤東退居‘二線’有的是時間,而我們這些在‘一線’工作的人都忙得很,哪有時間‘陪’你跟劉少奇吵架呀。”
  1965年元旦後,心中埋怨很大的全國各地的高官們陸續回到北京,繼續開會。毛澤東也明白大家心裏對他有氣,要真正的贏劉少奇已經是不可能了,他現在唯一的能夠贏的,就是贏一個“麵子”。於是毛澤東破罐子破摔,擺出一副倚老賣老的架勢,非要會議決議按照他的主張寫,非要劉少奇做自我批評,要不然就不散會。說白了,毛澤東就是要爭一個麵子。
  高官們也看出來毛澤東是在麵子上過不去,非要爭個麵子不可。於是大家都去勸劉少奇,讓他委屈一下,顧全大局,向毛澤東做個自我批評,結束這場爭吵。然而劉少奇態度卻十分固執,不同意自我檢討,說:“如果我工作做錯了,當然要檢討。你們說說看,我工作什麽地方做錯了?如果沒有錯,為什麽要檢討?”
  大家繼續勸劉少奇:“你就不要跟主席一般見識了,他大概是人老了,糊塗了,你就讓著他一些吧。”【待續】




第四節 道路是曲折的(9)

  【接前】劉少奇還是不同意檢討。最後軍界元老朱德和賀龍出馬,親自出麵勸劉少奇:為了全黨的利益退讓一步,向毛澤東做個口頭檢討,結束這場爭吵。其實劉少奇就是要等軍界元老出麵之後,再做出讓步。因為他這時讓步,等於給軍界元老們一個很大的麵子,劉少奇當然知道中國人對“給的麵子”是一定會回報的。這對他今後加強對軍隊的影響力是大有好處的。於是劉少奇痛快地答應朱德和賀龍:我馬上向毛澤東做自我檢討。
  朱德和賀龍看別人勸不動劉少奇,自己一說劉少奇就聽了,果然感到很有麵子,對劉少奇也很有好感。後來朱德在1965年還提出建議說:“今後可以讓少奇同誌指揮軍隊。”
  1965年1月13日,劉少奇召集周恩來、鄧小平、彭真、賀龍等重鎮高官17人,開了一個黨內民主生活會。劉少奇帶頭作自我批評,檢討自己對毛澤東“不夠尊重”,以後一定注意維護毛澤東的威信和黨的團結。周恩來參加了會議,但他還是和以往一樣,嚴格保持中立。毛澤東則派陳伯達代表他來參會。
  第二天的會議上,劉少奇當麵向毛澤東檢討說:“我對主席不夠尊重”,並聲明今後一定注意維護毛主席的威信和黨的團結。高官們對劉少奇這種高姿態的顧全大局做法,都表示滿意。然而毛澤東聽了劉少奇的檢討,心裏又有一股“火”起來了。如果劉少奇檢討說:“主席的看法對,我的看法錯了”,這還有認錯的意思,劉少奇卻說“對主席不夠尊重”,這能算是認錯麽?毛澤東沒好氣,當場就把劉少奇的話頂回去,用他的一貫拔高手法說:“這不是尊重不尊重的問題,而是馬克思主義同修正主義的問題,在原則問題上,我是從來不讓步的。”
  之後劉少奇不再與毛澤東爭論,完全按照毛澤東的提法,重新製定了新的會議決議《二十三條》,下發全國,終於結束了這場毛劉的爭吵。對於劉少奇來說,按照毛澤東的意思製定《二十三條》,不過是給毛澤東一個麵子,執行的大權在劉少奇手上,具體怎麽做還是由劉少奇說了算。

  毛澤東在這場爭吵中,隻是勉強贏了一個麵子,而實質性的“裏子”,都讓劉少奇贏了。毛澤東首先在風度上就輸給了劉少奇,讓劉少奇贏得一個顧全大局的好名聲,贏得了高官們的好感。更重要的是,毛澤東這次真的中了劉少奇的“氣走毛澤東”之計,今後很難再參加劉少奇主持的黨中央會議了。
  這個理由是簡單的:如果毛澤東參加會議,對劉少奇的意見全部讚成,這會讓毛澤東的自尊心受不了,不符合毛澤東的為人;如果毛澤東在會議上反對劉少奇的意見,劉少奇倒也不會再跟毛澤東爭辯了,而是擺出一副“顧全大局”的高姿態,在風度上把毛澤東比下去。這樣一來,眾高官倒覺得毛澤東心眼狹小,更讓毛澤東沒有麵子。【待續】



第四節 道路是曲折的(10)

  【接前】今後毛澤東如果再參加劉少奇主持的黨中央會議,讚成劉少奇,讓毛澤東沒麵子;反對劉少奇,也讓毛澤東沒麵子,因此對於毛澤東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不參加會議,正好達到劉少奇“氣走毛澤東”的目的。事實上,1965年一年中,毛澤東沒有參加過一次劉少奇主持的中央會議,這讓劉少奇十分開心,感到他這個小媳婦終於熬成婆了。1965年夏,劉少奇的心情很好,難得攜全家一起遊覽了北京玉泉山。這也是劉少奇與九個孩子,及妻子、嶽母的最後一次溫馨的家族活動,在劉少奇孩子們的心目中留下了永遠的記憶。
  1966年,按照計劃準備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本來準備在1961年召開,當時因為“三年自然災害”,把會期推遲到1966年。劉少奇計劃在1966年的九大上,把毛澤東推上“名譽主席”的地位,自己真正成為黨主席。但是劉少奇這個計劃的難度是很大的,因為軍隊仍然牢牢控製在毛澤東手中,所以怎樣弱化和分化毛澤東在軍隊中的影響力,成為劉少奇計劃的重點。
  劉少奇的合夥人鄧小平,在軍中有一定影響力,軍界元老朱德已經表明支持劉少奇,軍委副主席賀龍元帥和總參謀長羅瑞卿,也與劉少奇關係友好。但是這些人加起來,還是抵不過國防部長林彪一個人在軍中的實力,所以劉少奇就看上了另一個人:已經失足的彭德懷。
  當年反對毛澤東的大躍進,第一個是周恩來,第二個彭德懷。毛澤東的大躍進錯了,那麽就說明反對大躍進的周恩來和彭德懷是對的,特別是彭德懷因為反對大躍進,被打成“反黨集團”,因此很多人對彭德懷抱不平,黨內有一股為彭德懷平反的呼聲。一旦彭德懷平反,回到軍隊工作,他在軍中的影響力不亞於林彪,而且肯定是反毛澤東的,這樣劉少奇就不用怕毛澤東了,毛澤東的徹底退休也就會成為定局。
  彭德懷還在北京郊外的掛甲屯默默無聞地種他的菜的時候,不知不覺中,成為決定劉少奇和毛澤東命運的關鍵人物。為了給彭德懷的平反製造社會輿論,在劉少奇掌控的宣傳領域裏,《海瑞罷官》等借古喻今、間接為彭德懷喊冤叫屈的作品也就登場了。
  毛澤東盡管輸了這場鬥爭,但他絕不會氣餒,按照他的口頭禪:“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栽一個跟頭算不了什麽。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站起來。毛澤東重整旗鼓,重新調整作戰方針,精神抖擻地投入下一場與劉少奇的鬥爭。【本節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