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稀土FA以及牆國將稀土以及其他供應鏈武器化的影響

(2025-10-18 12:51:31) 下一個

稀土FA以及牆國將稀土以及其他供應鏈武器化的影響

根據 Grand View Research 的數據,全球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 REE)市場在 2024 年估計約 USD 3.95 billion(39.5 億美元)。


另一個報告(MarketsandMarkets)指出 稀土金屬市場在 2024 年估值約 USD 5,139.1 million(51.39 億美元),至 2030年預計達約 **USD 7,386.3 million(73.86 億美元)。


再有數據(IMARC Group)估計 2024 年全球稀土元素市場約 USD 12.44 billion(124.4 億美元)。
差異來源於歸於稀土的不同算法, 其實是個很小的市場,

牆國舍得汙染,政府投錢,采用傳統工藝,低價銷售,建立產業優勢。 並非不可追趕替代。 馬斯克2023年就提出無稀土電機, 年底或明年初就會量產。 還有幾種新的提煉技術已經完成實驗室階段。 牆國創新不行, 都是老思路,以為其他人也要按老思路來追趕。馬斯克能把火箭發射成本從:$10000/公斤幹到 100/公斤,要相信稀土對電車就不是個事。稀土股還是典型的 Meme股,要知道見好就收。牆國把稀土以及供應鏈武器化有深遠影響。 這種搞法是像漂亮國和其所有西方盟國證明川普是對的。 牆國是和大鵝,金小三,小伊是一波的,和文明國家是對立的。 以後新技術想流入牆國就想都別想了。

1) 牆國怎樣武器化供應鏈(機製)

出口管製與許可:對關鍵原材料、精煉產品或高端中間品施加出口許可證、技術轉移限製或配額(例:近期對稀土和相關技術的更嚴格出口管控)。

行政幹預與公司限製:對某些在外資控股或跨國運營的企業,限製其跨境出口或運營(例如在芯片或封測環節對外資企業的限製與調查)。

價格/配給與貿易轉向:通過調整出口關稅、補貼國內加工、或利用港口/物流通道的行政安排,影響全球供給和價格信號,迫使買家短期囤貨或尋找替代來源。


2) 短期影響(幾周數月)

供應衝擊與價格波動:對依賴單一來源的廠商(例如某些稀土、高端化學中間體、特定封測環節)會出現庫存被快速消耗、招標延遲和價格飆升。最近圍繞稀土的管控就造成了全球市場擔憂與價格震蕩。


行業局部短缺與交付風險:汽車、國防、高端電子等對某些元素/零件敏感度高,短期可能出現產量壓縮或交付延遲(廠商被迫臨時改配方或減產)。


外交與貿易反製:受影響國家可能以關稅、限製或供應替代政策回應,導致雙邊摩擦上升並觸發更廣泛貿易報複。


3) 中長期影響(15 年及更久)

加速去牆國化 / 友岸化 / 重構供應鏈:歐美及受影響國家會加速推動產業鏈回流、在政治靠近的國家建廠或擴散關鍵加工能力(所謂 China-plus-one、friendshoring、reshoring),以降低單點風險。研究與政策討論已在推進這一趨勢。


降低牆國作為低成本世界工廠的相對優勢:若關鍵原材料或中間品被長期限製,外資企業為降低風險會減少在華投資或將更多高風險環節移出牆國,長期可能使牆國在低端/中端製造的份額被蠶食。

產業升級與內需導向:為應對外部壓力,牆國可能進一步扶持上遊高附加值產業(精煉、材料、設備)與擴大內需、內循環,這會改變出口結構但不能完全替代被流失的外需訂單。


全球供應鏈多極化與成本上升:多國分散投資、建立替代供應鏈需要時間與資本,短中期會抬高全球製造成本並延緩交付速度(企業須支付重複產能、庫存與運輸成本)。


4) 對牆國宏觀與貿易地位的具體風險

風險:出口依賴型的地區與企業會受到衝擊(出口量波動、失業與產能閑置),外資流入可能放緩,外向型增長模式受到挑戰。近期數據已有跡象顯示製造活動放緩、出口與投資承壓。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