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骨柔情

浪跡天涯,追月尋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新一代因特網正在到來WWW要變GGG

(2008-04-06 15:40:57) 下一個
萬維網(W orld Wide Web,www)在未來將會升華為網格(Great Global Grid,GGG),2020年,由此產生的互聯網將成長為一個20萬億美元產值的大產業。新一代網絡(the grid),傳輸速度可達標準寬頻服務的1萬倍,下載電影隻在彈指之間,其威力之強大,可容許網絡遊戲萬人對戰,高清視像通訊平民化,全息立體圖象隨傳隨送。

英國科學家宣稱,他們完成了在Grid(一種被認為是二十一世紀因特網後繼者的計算機網絡)中海量數據共享關鍵技術之一的研究。該項目是由英國E-Science中心的科學家們在IBM和Orcle公司的共同資助下進行的。在數據庫市場的這兩個死對頭都不遺餘力地出資支持各自的研發人員進行此項研究。最近宣布的該項成果為科學家們利用海量共享數據相互協作鋪平了道路,據稱每年有大量呈指數級增長的數據。為了克服現有因特網的缺陷,Grid正由全球的各公司和科學家們在一層神秘麵紗下開發著。最終Grid技術將能夠使人們共享的不僅是海量數據而且是計算力本身。

“格網”誕生於農耕文明的井田製度。西周王朝,分封國土,當時地廣人稀,選擇廣袤的衝積平原,劃分井田。中間為公田,四周為私田。私田不設邊界限製可向四周擴張。象形文字中的“田”“井”和“亞”字,就是最原始的格網圖式。秦、漢統一中原,耕地擴展到丘陵河穀地區,廢井田,開阡陌,因地製宜。於是丈量土地,開始考慮地形起伏、河流曲直的影響,勾股弦三角測量的方法問世。從而裴秀(公元224~371)梳理出“製圖六體”。反複討論在二維的格網地圖上,必須進行三維的誤差糾正的問題。嗣後,疆域擴大到關中平原、黃河流域以外的其他地區,就考慮到天下郡國的相對地理位置,嚐試以北鬥星來粗略定位:不僅以北鬥星來厘定子午線的方向;同時也用北鬥星高出地平線的高度當作緯距,作為地圖分幅、分帶的依據。此外,格網的理念,似乎還與古代地圖以絹帛為載體,人工褶疊的痕跡有關。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三幅地圖即其一例。裴秀主編的“天下大地圖”,用繒八十匹,它是如何拚接、褶疊的,已無可查考。

    元、明兩朝,可以說是格網地圖的鼎盛時期。當時,格網既是地方圖誌的統一規範,又是歐亞大地圖采用的統一坐標係。在當時的地圖上,方位和距離都是按格網作為基本單元來估算的。

    中國式的格網作為計算方位、距離的一種圖式,輾轉傳播到歐洲。18世紀的法國地形圖開始加上方裏格網,作為炮兵快速測算的參考。歐洲的傳教士們則把地球經緯網格的理念傳授給中國。於是,在康熙、乾隆主持編繪的《皇輿一覽全圖》上,也出現了方裏格網與經緯格網並存的新圖式。

 GRID(網格)技術

通過異構資源庫係統之間的互操作,雖然解決了資源的分布式管理問題,但資源站點的添加與刪除過程很麻煩;另外,目前的網絡教育資源都是以文件形式存放的靜態資源,而普遍意義的網絡教育資源應該包括一切能夠應用於教育的軟硬件計算資源(即除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多媒體課件、數字音視頻、電子文檔、數據資料等以外還應包括教學平台、教學網站以及網上的各種服務器等)。為此需尋求更簡便、更有效的分布式資源管理模式。GRID技術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理想手段。

(1)網格計算的基本概念

眾所周知,分布式計算是未來計算技術的發展方向,而網格技術則是分布式計算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網格實際上是一個集成的計算與資源環境(也叫“計算資源池”)網格能充分吸納各種軟硬件計算資源,並將它們轉化為可方便利用的計算能力。所謂網格計算就是基於網格的問題求解。從本質上說,網格就是撇開各種計算資源的外部形態,而將其內在的計算功能提取出來,從而形成一種分布在網上的統一的計算能力。就像電力網一樣——網上的各種類型發電機(燃汽發電機、水輪發電機、核能發電機)所發出的電力都被轉換為一種分布在網上的統一的電力。

(2)利用網格計算實現新一代分布式資源網絡係統

網格按其實現目標的不同,一般分成兩大類:計算網格和數據網格。數據網格主要是為了滿足數據密集型應用的需要,顯然,這和數據庫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因而可用來實現新一代的教育資源網絡係統。目前已有一些可用來實現上述目標的商品化網格底層計算平台問世(例如SUN公司的Globus)總之,今天看來還無法做到的下列夢想:

“享有無限的存儲空間,真正的分布式資源存儲,完全透明地使用各種資源(包括軟件資源和硬件資源),動態管理各個資源站點,實現異構資源庫之間的無縫連接與訪問,瞬間應答並解決用戶提出的問題”

下一代網絡需要完成由電到光的革命

全光網

    在這種光路交換網絡中,受信者與發信者之間有固定的光路連接,有其獨特的信令係統,隻有雙方“握手”後,才可能進行信息的交流。因為目前的光纖已經到了如此廉價的地步,而每根光纖能利用的帶寬又可達50Tb/s,如果其利用率的占空比為1∶1,每個用戶的使用帶寬為1Gb/s,則每根光纖的複用波長數可達25000個,為實現光路交換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光網絡(Optical networking)

  光網絡技術的發展及相關網絡基礎設施的建立,為Internet2上的先進網絡應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相關的項目包括LambdaRail、HOPI和FiberCo等。

  LambdaRail提供光纖網絡,為Internet技術和協議的開發提供支持,並支持新的網絡應用和服務。

  FiberCo(Nation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Fiber Company,國家教育科研光纖公司)是由Internet2成立的公司,其擁有大量的黑光纖設備,可供其他組織使用。

  HOPI(Hybrid Optical and Packet Infrastructure,光路分組綜合網絡)是研究下一代網絡結構的項目,試驗未來網絡技術、設施及架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