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骨柔情

浪跡天涯,追月尋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栩栩如生的中國山水畫欣賞(三維畫卷)

(2008-04-30 22:24:34) 下一個


中國古代繪畫,按傳統的分法,分成人物、山水、花鳥三個畫科。中國古代山水畫的主要描寫對象是自然風景。它不但表現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自然觀與社會審美意識,甚至從側麵間接地反映了社會生活。中國山水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科比人物畫晚,隋唐時期才進入成熟階段,但它在中國繪畫史上得到了突出的發展,在元代至明、清兩代,成了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主流。在長期的發展中,中國古代山水畫形成了多種畫法和藝術風格。主要的有:青綠山水或稱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或稱墨筆山水、淺絳山水或稱淡著色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如同中國古代人物畫一樣,中國古代山水畫也有它自己的藝術傳統。這首先表現在:要求創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為此,要求山水畫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不滿足於對自然景物的客觀描繪,要求畫家把對自然景物的認識與感受,與被描繪的客觀對象很好地結合起來,達到情與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這種融合中,表現出一種十分鮮明的、可給人以啟示和想象的自然景象,同時又包含著耐人尋味的意蘊。當然,延續了近千年的中國古代山水畫,在意境的創造上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在唐代有王維、李思訓等山水畫家,後世稱為“南北宗”;再以中國古代山水畫的高峰時期——宋、元的山水畫來說,大體經曆了北宋、南宋和元代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的山水畫呈現出彼此不同的麵貌和意境。

北宋特別是前期的山水畫,雖然在所描繪的自然景物中包含著畫家對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還是以客觀地描寫自然物為主,如北宋最著名的山水畫家範寬、郭熙和王希孟的作品就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現存的範寬最重要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圖》,描寫北方雄偉的高山峻嶺,一座巍峨的山峰幾乎占滿了大半個畫麵,給人以“高山仰止”之感。整個畫麵筆墨濃重粗壯,通幅無一敗筆,於沉雄之中見精微。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圖》,描寫北方早春時節清晨的景色,著重表現自然界不同季節的不同特征。王希孟的《千裏江山圖》長卷,成功地運用中國山水畫“咫尺千裏”的表現手法,以濃重的色彩,宏大的氣勢,描繪了祖國山河的遼闊和壯美,抒發了畫家對大好河山的熱愛。

南宋的山水畫與北宋的山水畫有顯著的不同,突出表現在迫求詩的意境。現存的許多南宋山水畫作品的標題就很富有詩意,如深堂琴趣、風雨歸舟、秋山遠眺、秋江暝泊、寒江獨釣、長橋臥波、煙江欲雨等等。南宋著名山水畫家馬遠的《寒江獨釣圖》就很有代表性。畫家以大膽的藝術概括,把與作品所要創造的意境無關的可有可無的景物一律刪除,隻畫了一葉扁舟漂浮在水麵上,一個漁翁獨自在船上垂釣,除寥寥幾筆畫出幾道水波外,畫麵上出現大片的空白。表麵看這些空白都是虛的,而實際上並非空白,而是虛中有實,這“實”既代表水——一片汪澤,也代表天。正是這種水天一色,無邊無際,空曠渺漠的境界,更突出了江麵的遼闊和寒意蕭索的氣氛和漁翁寒江獨釣的情景。這種根據創造意境的需要在畫麵上留出大片空白的藝術手法,正是中國畫在構圖上的一個重要特點。它也是畫麵形象的組成部分,因為既是創造意境的需要,又是增強畫麵形式美的一種手段。因此,中國古代畫家把這種運用空白的藝術手法稱之為“計白當黑”。以馬遠為代表的南宋山水畫,盡管題材、場景、畫麵小得多了,但由於極力追求詩的意境,善於進行大膽的藝術概括,運用以少勝多的藝術手法,作品的意境更為濃厚、鮮明,顯示了中華民族美學傳統的重要特色。

到了元代,山水畫在意境的創造上更強調主觀抒發與個人風格的創造。正如元代著名畫家倪瓚所說的:“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 他的《六君子圖》便是如此。畫家描寫江南秋天景色,但重點是畫鬆、柏、樟、楠、槐、榆六棵樹,並稱它們為“六君子”。正如元代另一著名畫家黃公望在此畫的題詩中點明的“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顯然是借景抒情。同時,全畫氣象蕭疏,近乎荒涼,用筆簡潔疏放,突出地表現了倪瓚獨特的藝術風格。同是元代著名畫家王蒙的山水畫則又是另一種風格。如《青卞隱居圖》描寫浙江吳興縣北卞山的自然景色,整個畫麵茂密蒼鬱,氣勢雄偉,與倪瓚的山水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就是元代山水畫在努力創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的同時,更強調藝術個性的反映。

其次,中國古代山水畫在空間的處理上,與人物畫一樣,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西方傳統的風景畫是以透視學的原理去處理自然景物的空間關係,而中國的山水畫則采用“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手法,即把山水畫家自己看作是一個巨人,麵對自然,如作盆景觀。這樣,千裏江山也可以盡收眼底,或用長卷的形式加以表現,如前麵談到的北宋畫家王希孟的長達11米多的青綠山水長卷《千裏江山圖》;或以中國畫特有的高遠、平遠、深遠的構圖方法,畫繁複的崇山峻嶺,如前麵談到的北宋畫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以及元代畫家王蒙的《青卞隱居圖》,其空間處理突出地體現了中國山水畫獨特的構圖方法。中國古代山水畫創造的這種獨特的處理空間關係的藝術手法,既體現了中國畫家獨特的觀察自然的方法,同時也蘊含著中國民族的審美胸襟,體現了中國人的自然觀。

此外,中國山水畫在長期的發展中,為了更好地表現各種樹石的特點,根據各種山石不同的地質結構和樹木表皮狀態,加以概括而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表現程式,如表現山石的皴法就有披麻皴、折帶皴、斧劈皴、雨點皴、卷雲皴、荷葉皴等十多種。在這些表現程式的應用上,反對照搬,主張靈活運用,所以不斷有所發展。在山水畫的筆墨技法上,也較人物畫、花鳥畫更為豐富多變。如筆法中包括上述的山石多種皴法和點苔法等;墨法中濕者為“染”,幹者有“擦”,趁濕相化為“破墨”,以幹累積為“積墨”等等,可見中國古代山水畫也同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傳統和體係。
(文字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