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陽真經》
內功篇
---------------------------------
第一式:太極聚氣法
麵向東方,自然站立,先意守丹田三~五分鍾後,即采用順呼吸法。意念天上的陽氣自百會吸入下行,地下的陰氣由兩腳湧泉吸入上行,兩股真氣在丹田匯聚成太極形。並緩慢旋轉,意念或離或存,勿忘勿助,每次練習不少於一個時辰(二小時),三十天後即可練習下一步。
---------------------------------
第二式:氤氳紫氣
使一股暖暖的真氣,從丹田向鎮鎖任督衝三脈的“陰蹺庫”流注,折而走向“尾閭關”。然後分兩支上行,經腰脊第十四椎兩旁的“轆轤關”上行經肩、背、頸而至“玉枕關”,此謂“逆運真氣通三關”,然後真氣向上越過頭頂百會,分五路下行,與全身氣脈會於中丹田,再分主次兩支,還合於丹田,入竅歸元,如此循環一周,身子便如灌甘露,丹田裏的真氣有似香煙繚繞,悠遊自在,那就是“氤氳紫氣”,此功練一年後即可練習下一步。(此步以盤坐式為佳)
---------------------------------
第三步:盤龍真訣
當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麵對太陽而坐,取五心朝天式,意守丹田三~五分鍾,然後意想太陽光化作五條火龍分別從百會、兩腳湧泉、兩手勞宮吸入,在丹田匯聚成一個火球。然後意念火球漸漸擴大,至上與宇宙重回。過後,再漸漸變小收回丹田,如此一擴一收,反複練習。收功:意念火球又變成五條火龍由以上五處飛出。化成太陽,懸於本人腦後上方。在月亮剛剛升起的時候,接上法進行,不過火龍變成水龍,火球變為水球,最後收功。五條火龍化作太陽變為五條水龍化作月亮。總得以陽變陰為準。
搏擊篇
一舉手,前後左右要有定向.起動舉動未能由己,要悉心體認,隨人所動,隨曲就伸,不丟不頂.勿自伸縮.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須向不丟不頂中討消息.切記一靜無有不靜,靜須靜如山嶽.所謂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一動無有不動,動當動若江河,所謂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從此做去,一年半載,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久之,則人為我製,我不為人製矣.
舉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裏.兩手支撐,一氣貫串,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後身能從心,由己仍是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釐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發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工彌久而技彌精.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往複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靜是合,合中寓開.動是開,開中寓合.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務使氣斂入脊骨,呼吸通靈,周身罔間.欲要神氣收斂入骨,先要兩股前節有力,兩肩鬆開,氣向下沈.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能呼吸,然後能靈活.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
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呼則自然沈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則無力,無氣則純剛.
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發勁要有根源.勁起於腳,變換在腿,主宰於腰,發於脊背,接於兩肘,行於手指,總須完整一氣.發勁須沈著鬆淨,專主一方.曲中求直,蓄而後發.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
運勁如抽絲.勁似鬆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又要提起全副精神,於彼勁將出未發之際,我勁已接入彼勁,恰好不後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湧出.前進後退,絲毫不亂.方能得機得勢,隨手奏效.此謂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也.
動靜之機,在於陰陽,總歸神聚.神聚則一氣鼓湯,煉氣歸神.氣勢騰挪,精神貫注.開合有致,虛實清楚.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要有騰挪.實非全然占煞,精神宜貴專注.緊要全在胸中腰腿間運化,不在外麵.力從人借,氣由脊發.胡能氣由脊發?氣向下沈,由兩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展於脊骨,布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即是放.懂得開合,便知陰陽.到此地位,呼翕九陽,抱一合元,可名九陽神功.從此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豫順以動,罔不如意矣.
要言之,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內固精神,外示安逸.變換虛實,舍己從人.須知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平日走架,是知己工夫.一動勢,先問自己合不合規矩.少有不合,即速改換.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的功夫,動靜固是知人,仍是問己.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入,接定彼勁,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處,便是雙重未化,要於陰陽開合中求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也九陽真功
------------------------------------------------------------------------------------------
《葵花寶典》
欲練神功,揮刀自宮
古今練氣之道,不外存想導引,渺渺太虛,天地分清濁而生人,人之練氣,不外練虛靈而滌蕩昏濁,氣者命之主,形者體之用.天地可逆轉,人亦有男女互化之道,此中之道,切切不可輕傳.修煉此功,當先養心,令心不起淫褻,超然於物外方可,若心存淫褻,不但無功,反而有性命之憂.此功若自宮,3年可成,若不自宮,則需30年方可大成.
葵花第一重:天地陽氣生時,在於子午二時,當是此時,應定心圓氣,舍卻心中淫褻之念,存想天女捧香而至,氣自丹田而生,經右腎旋而下右足,由足後反上右脅下,至右手,過肩井循頸入耳至腦後下左耳複過肩井下左手反左脅下腰由左腎下左足,循足上行複還丹田,其間凡身體有顫動之處,則右以左手按之,左以右手按之,其間存想天女按之,但覺兩耳如鼓,華池液滿,分三次咽下,前後共反複三十六次,功行百日,可顏如嬰童!(若心存淫褻之念,則心動而氣亂,非但無功,反而會失精失色,麵目幹涸)
葵花第二重:男子練氣,女子練血,氣血雙修,事半功倍,氣盛血亦盛,然終需主練一種,氣為導引,血為介質,氣血通則人流通不老,正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當先令氣圓固,存想天女以兩手向腰上至頸摩之,氣入泥丸,搬運不停,華池之液咽四十九之數,氣固而成真.此境界行之久久,可令氣化為真.(若心動,則氣散,恐今生難再進一步)
葵花第三重:男子陽為主,女子陰為主,男女若能稟天地之正氣,可移天換地也,其間之法,保腎得鉛養心得汞,鉛汞升降相遇於金鼎中而成丹,二氣無本則鉛汞不生,二氣本源固密則日進千裏.(此境界,定心養神是妙用也)
葵花第四重:以心為室,掃除塵垢,反樸歸真,澄明寂然,可以妙洞三界,無所不能,其法將真氣升之,兩手相疊,左手壓右手,右手摩頂,三千功後自化神.
注解:此功最難者在於去除淫褻之氣,過此關則其他很簡單,故常人練之需萬日之功才可至化神之境,我著此寶典並非要人都去自宮練氣,人應常保平常之心,不應妄動淫褻之念.後麵附一靜心活血練氣之方.
服藥之方:防風,艾,菖蒲,菊花各等量,搗為末以藕汁相和,丸為黃豆大,每日服3次.
------------------------------------------------------------------------------------------
《乾坤大挪移》
一心法
本功法有兩式:
第一式:聖火初動
姿勢:自然盤坐,身體正直。
手印:兩手在麵前結聖火手印。
觀想:膻中穴處烈火燃燒。
解釋:聖火手印:雙手中指按壓膻中,其餘手指相抵。
功境:勤修百日,身轉純陽。
第二式:唯我獨尊
姿勢:自然盤坐,身體正直。
手印:兩手在胸前結成獨尊印。
觀想:萬物皆空,吾即宇宙。
解釋:拇指與中指相接,前臂交叉。
功境:以膻中為我宇宙之中心三百日,功成則永以丹田為中心。
注:七日內有任何異常現象則自覺放棄此功,否則後果自負。
乾坤心法苦修五百日方可修煉行功,苦修千日則為上乘。
二行功
(第一層)龍象成就
一、本功法不要求雙盤坐,隻需坐在椅子上垂腿正坐或站式亦可。但一定要選擇環境安靜、優雅、空氣清新的地點練功。頸直、頭頂懸、收腹塌腰、兩肩微張,脊椎挺直,頭頂梵穴正對天空,微微提肛,兩手掌心向上放在膝蓋上,放鬆天目穴,自然呼吸,氣沉小腹,如此靜坐,心無雜念。
--------------------------------
二、凝神於天目穴處,片刻天目穴處有一明點,發出耀眼的光芒。這個亮點從天目穴飛出去落到一處
極樂勝境,化成你本人的形象,和你一模一樣。
--------------------------------
三、手結龍象清定真如印。即兩手拇指尖分別掐住中指的第二橫紋處的中心,兩中指第二指節彎曲,
兩手相疊,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兩中指在第二指節彎曲處相接,手心向上,兩中指尖並起對準自己的鼻尖,緊挨肚臍放好,閉目凝神用天目觀想,在極樂勝境有一座高山像大象一樣巍然聳立,山腳下有一條大河像巨龍一樣呼嘯奔騰。把意念係在身處極樂勝境的另一個我上。口誦特音,雜吽班霍,念七七四十九遍。繼續觀想你的另一個我(實際上是你的靈子明點)雙手把大山托起,大山變成一頭巨象,兩腳踏在大河上,大河變成一條巨龍。身體變得無比的高大,頂天立地,仿佛普天之下唯我獨尊,我就是道,我就是真理,世界上萬物都無法與之比擬。此時觀想手托的巨象化成光從手心進入體內,腳踏的巨龍也化成光進入腳心,全身被光能充滿。
-------------------------------
四、手換結六轉蓮花印:即兩手手指交互相叉,右手小指抵住左手小指與無名指根縫,右手無名指抵住左手中指與無名指根縫,右手中指抵住左手中指與食指根縫,右手食指抵住左手虎口,右手大拇指與右手食指清觸,左手拇指尖和左手小指尖相結。口誦特音如下:雜吽班霍,四字明,七七四十九遍。觀想身處極樂勝境的另一個我縮小成一個白色的亮點又回到自己的天目穴裏進入中脈到達心輪住於心輪正中心。觀想這個白色的亮點所發出的光照亮你的中脈,照亮你的全身,通體明亮無比,照亮了整個的虛空,自己的身體亦成中空,逐漸增大充滿虛空。觀想在自己海底輪下方有一頭巨象在來回奔跑不停地向自己輸送能量,自己也和大象相應,自覺力大無比。最後大象化成一道亮光進入中脈,化成能量充滿全身。觀想自己頂輪上有一巨龍在翻騰,自己不停吸收巨龍的能量和巨龍相應,仿佛隨時都可以象巨龍一樣飛騰於天空海上。觀想巨龍化成一道光進入自己的中脈,化成能量充滿全身。此時龍象和自身完全融合在一起水乳交融。集中心神於此入靜、入靜、入定。
此第一層心法,悟性高者七年可成,次者十四年可成。
-------------------------------
(第二層)十訣劍氣
盤坐,雙臂繞環,指尖相離約一尺。運氣自任脈上至膻中,至左肩,至左手,至右手,至右肩,後歸膻中。如此二十四次,然後反轉。將氣由中丹田收至下丹田,努力勤修。三十天內氣外發,外氣內收初步功成也。正身端坐,收視返聽,垂臉閉目,意守丹田,雙手握空拳放於腹前,功夫至此,片刻之間丹田氣足,此時全身俱已通暢,氣已無須再循經脈路線,而是隨意調動,即達到意動氣行。在身前三尺處點一臘燭,舉起右拳對準臘蠟,在猛然伸直五指的同時,配合發聲“嘿”,氣發丹田,激如奔雷,由手臂陽麵三陽經脈同時激射而出,直擊燭火。注意決不許有煽風之動作,全賃內力,直至將燭火擊滅擊出後即將氣收回。
兩手交換練習。先練三陽經神劍,後練三陰經神劍,每次練功不得少於一個時辰。隨著功力的增長,燭火或逐漸移遠至五尺、七尺、九尺、一丈或更遠。一般以一丈為標誌。勤修可達收發自如,十訣劍氣功成也。
第二層心法悟性高者七年可成,次者十四年可成,如練至二十一年而無進展,則不可再練第三層,以防走火入魔,無可解救。
-------------------------------
(第三層)逍遙乾坤
動功
一:兩腳分立於肩寬,兩手成掌直舉頭上,手指相對,掌心向上,兩眼平視,兩掌內翻下壓觸地後,直臂向外推,邊推邊直腰舉掌上頭頂,還原成起式。以上動作反複練習,下沉呼氣,上起吸氣。
-------------------------------
二:馬步站立,兩臂曲肘握拳於腋下,拳心向上,身體端正,眼看前方。接著,兩拳變八字推掌,掌心朝前,
同時由腰間向體前推出,配合呼氣,意守勞宮;接著,兩掌分別外旋,成手心朝上,變拳,曲肘內收,
隨式徐徐收至腰間,拳心向上,配合吸氣,意守勞宮。以上動作,不限次數,量力而行。
-------------------------------
三:接上式向左轉身,或左弓步,兩手由跨後向前平舉,掌心向下,與肩同寬,平行,意守勞宮,
兩掌後收至腋窩處立掌,指微曲,身軀後坐,左腿伸直,右腿彎曲,重心在右腳,兩掌推出於肩平行,
掌心向外,成右弓箭步。反複練習數次後,在轉身向右練功,姿勢相同,方向相反。
-------------------------------
四:收功,接上式,兩掌相對,掌心向上,從上丹田捧氣至中丹田,翻掌,然後慢慢下壓回下丹田,
捧身時吸氣,下壓時呼氣。
-------------------------------
靜功
兩腳分開同肩寬,兩掌側平舉,掌心向下,兩眼平視,意守勞宮一分鍾,兩掌放下至跨後在向前平舉,掌心向上,下蹲成馬步。又練一分鍾,一分鍾後,兩掌收回至腰間後,緩緩上升至胸前,距離胸一尺左右,掌心向內,手指張開相對,略成爪狀,馬步不變,意守勞宮,感到支撐乏力時,就還原成靜功起式,又複習靜功。一柱香時間,為一回。
-------------------------------
高級
日功:習此功需在日中,盤膝而坐,兩腳心朝天,兩手於頭頂斜對準太陽成合抱式,意想手托太陽,
當手有熱感時,意想太陽化作兩股熱流順左右勞宮穴進入匯於中丹田,在下行至下丹田後,經督脈上行從百會穴出,在兩手之間,又形成太陽,反複進行天罡之數。
-------------------------------
月功:習此功需在月中,盤膝而坐,兩腳心朝天,兩手於頭頂斜對準月亮成合抱式,意想頭頂百會穴上有月亮在此,當百會穴有清涼之感時,意想月亮化作一股寒流順督脈下行經下丹田--中丹田兩股由左右兩勞宮穴出在雙手之間化成月亮,反複進行天罡之數。
-------------------------------
以上兩功應特別注意練時兩功次數一定要一樣,而且如果練了日功就必須練月功,練了月功就必須練日功,如果有所差別陰陽不得合,天地不得泰,百步神拳就無法練成無聲無形無色無相之境。以上為順氣導真之法。
此功需日月交合之時練,練功者可麵南背北,但決不可向東或向西。自然站立與肩同寬,放鬆全身,靜心絕慮。左腳向右腳後跨一步,吸氣同時意念陰陽合和之氣由丹田而發流於雙掌。身體下蹲或成坐盤姿勢,雙手於胸前合並,同時閉氣,意念雙手之氣相互逼攻,在兩手間形成一球流轉之氣。呼氣,呼氣同時向外推,同時意念真氣之球無聲無形無色無相的擊向百步之外的物體使之摧毀。在推掌時可配合雙眼圓睜,口發嗨音。
尋常習武者動功、靜功修煉百日後才可習高級功,“乾坤心法”煉至上乘者修半時辰方可行高級功。
三時辰功成,各修一時辰。
-------------------------------
(第四層)吸勁神魔
吸勁者即由作圓的橫向運動再發生移位的縱動,神掌接觸敵方時始終不脫螺旋之力;因擊敵之掌必須有此之形,含其之力。因其訓練方法獨特,又是克敵製勝的一種秘密武器和法寶,曆代不為世人所知。如能悟得其理,明之此法,勤磨苦練,功有稍成,便有掌指觸及敵膚,即如鋼錐人肌,鑽入枯木,勁之勇猛,足以毀傷人的內腹,使其筋骨寸斷。其出手毒辣,觸之者苦不堪言,極易傷人。
-------------------------------
功理:
外練筋骨皮,內練自然氣;遇空走虛勢,觸物螺旋力;出手不見手,見手隨吾走。其意是說:手臂不但練至柔若皮鞭,而且皮膚要極度之靈敏,“鳥遇我手不能飛,全憑心意來指揮”乃“靈氣”也!無論是自我訓練,或是遇敵實作,要出手頃其自然,但一旦手接觸到物或人,則螺旋之力會馬上顯示出來;如無形之電,似觸木之鑽,不但痛楚難忍,且難以掙脫其手,乃沾、粘、隨之勁也。
-------------------------------
功法:
訓練方法大體分為外練、內修兩法。外練為有形,內修為無形。內修之境隨外練之提高而境界愈高;而內修又反過來極大地促進外練的迅速提高。內修至高層次將是“隻有意會,難於言傳”之境界。外練之法又分為局部訓練與整體訓練。局部訓練的目的,就是將局部如手指、手掌、手臂訓練到軟如皮蛇,才能搭手如蛇纏物,沾粘對方。鋒利則如鋼鑽,方敢攬瓷活。整體訓練,就是將自身修煉成一個既能自身急速旋轉,又易發生位移的鋼球。與物或人接觸的雖然是鋼球的一個點,但所受之力度卻是整個鋼球的旋轉和衝撞之力。故修此力,首先內力雄厚,其次收發自如,加之苦下功夫方能得其真諦。待有了相當的功力後,各部身法基本定型時,就可將精力和意念放至兩臂與大氣相互作用之感知問題上來。
此階段隨功夫的增加,不但本身手掌氣感特強,而且手掌對大氣的感知也特別敏捷。這一感知訓練由局部之手臂,慢慢向身體各部位延伸,能使身體感到氣流如堂過之風,此時功夫已。臻上層之境,如出劍指或勞宮對敵旋轉,則對方被照部位,周圍皮肉有向一個點擰轉匯聚,痛楚難忍之感。練至此層功夫,非人人皆能做到,須具有超人的天資悟性,忍受幹磨百煉的毅力,方能有所成就。
------------------------------
對物操功:
以手的小指側魚際、掌心、掌根為主。其對物發功的發力原理是:手掌接觸物體的任一部位為金鋼鑽之鑽頭,臂為鑽杆,肩關節為傳送動力之樞紐,動力則來源於足,經腰胯過背傳於肩而達到手臂。在此手臂如金鋼鑽一樣將傳過來的動力,經過自身的旋轉以撅旋式的運動,鑽入阻擋之物,達摧毀殺傷之效。
手掌指端的練法:在牆壁上固定一海綿靶或裝有鋸末頭發之類的沙袋,站定,收斂神氣,以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指端成三角形插向海綿靶,繼而足底發勁,三指似扣一帶有米花的大螺絲釘,向牆內旋擰而進。轉動的幅度至肘部轉不動為止,順逆時針方向擰轉皆可。時間次數不限,至感疲乏為止。但開始練的時間易短,力度易小。到手指慢慢適應適當的硬度,且能承受後再慢慢增長時間和增加足底的蹬力。待感覺對此螺旋力已感適應,即可將海綿靶換成千層紙靶固定在牆上,至於層紙靶擰爛到最後一張,即可對磚牆而練。此時功夫已非同小可,要小心謹慎,萬不可隨意對人體試用。掌根小指側魚際可直接在於層紙和牆壁上練習。為了練習肩肘、手臂轉動的靈活性,可用一皮球,以手掌按在牆上轉動。至一定的功力後,可製十斤的鐵球,手拿按鐵球抵牆,按上法進行旋鑽擰轉。隨著功力的增大,鐵球的重量也隨之增加。能手按鐵球稍一用力則能將鐵嵌在牆壁裏,則大功告成。功至此境,已無人能敵。
尋常習武者苦修十四年功成,“乾坤心法”煉至上乘者須修七時辰。
-----------------------------
(第五層)橫空挪移
橫空挪移集身法、步法、罡氣於一體。可平地拔起數丈,也可平空飛行,身體周圍有一層自然罡氣,可攻擊外敵,且可偏轉敵之力道。練之上乘可幻化出九個身影,以克敵製勝。
-----------------------------
第一重:
鬆,靜,空。
乾坤心法二式修煉一柱香。然後雙手輕輕向上捧,沿任脈路線至膻中穴處,雙手變為捧蓮花狀即雙手心相對,掌根相抵,掌指朝上,雙手十指自然張開,接著上捧至頭頂,同時緩慢吸氣,意念隨上捧之勢,將大地之陽氣由會陰穴成螺旋狀吸入,經中脈上升以頭頂百會穴成螺旋狀射出;然後雙手變掌心向下,並向下壓到丹田處,同時呼氣,意念隨雙手下壓之勢,將天上之陽氣螺旋狀吸入百會穴,經中脈由會陰穴成螺旋狀射出,如此反複練習。
-----------------------------
第二重:
第一式:麵南而坐,功接上重,五心朝天,上身正直,虛靈頂勁,舌抵上齶,下頜微收,雙目平視。雙手輕輕提起,掌心朝下,掌指相對放於中脘穴處,雙手中指間距離約為一掌寬,雙肩下沉,雙肘下墜,雙臂要“圓鼓”。意念會陰穴射出螺旋狀陽氣把身體旋入地下,至到地極處。突然螺旋陽氣收回,身體如彈簧一樣被彈回地麵。
-----------------------------
第二式:要領同。輕抬雙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對,高舉至頭上方,雙臂微曲,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意念百會穴射出螺旋狀陽氣,如飛機之螺旋槳,把人身托起,飛到九重天方為極限。此時人體在天空飄浮,突然陽氣收回,人從天空掉回地麵。
-----------------------------
第三重:在第二重第一式的基礎上打開氣海穴,命門穴射出螺旋狀真氣,環繞身體自左到右,這時意念
身體隨螺旋真氣之力上升,或平空飛行。同時在練功中加入有外敵入侵,不能入或擊傷之意,可同時練習環身罡氣。
-----------------------------
第四重:此為加深功夫,即在水中練習以上各功,其要領同上。
尋常習武者苦修十四年功成,“乾坤心法”煉至上乘者須修二十四時辰。
------------------------------------------------------------------------------------------
《易筋經》
譯曰,佛祖大意,謂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能脫換則無礙。無礙無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則進道有其基矣。所雲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說,謂人之生感於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髒腑肢骸悉為滓穢所染,必洗滌淨盡,無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聖之門,不由此則進道無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內;易筋者,欲堅其外。如果能內清靜、外堅固,登壽①域在反掌之間耳,何患無成?
且雲易筋者,謂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攣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縮者、筋壯者,筋舒者、筋勁者、筋和者,種種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則病、筋攣則瘦,筋靡則痿,筋弱則懈,筋縮則亡,筋壯則強,筋舒則長,筋勁則剛,筋和則康。若其人內無清虛而有障,外無堅固而有礙,豈許入道哉?故入道莫先於易筋以堅其體,壯內以助其外。否則,道亦難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為言大矣哉。易者,乃陰陽之道也。勇即變化之易也。易之變化,雖存乎陰陽,而陰陽之變化,實存乎人。弄壺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陰陽。故二豎②係之在人,無不可易。所以為虛、為實者易之③,為剛、為柔者易之,為靜、為動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後先者易其緩急,順逆者易其往來,危者易之安,亂者易之治,禍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氣數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豈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經絡也。骨節之外,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經非絡,聯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如人肩之能負,手之能攝,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潑靈動者,皆筋之挺然者也。豈可容其弛、攣、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寧許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攣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強,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縮者易之以長,筋靡者易之以壯。即綿泥之身,可以立成鐵石,何莫非易之功也。
身之利也,聖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陰陽為人握也,而陰陽不得自為陰陽。人各成其人,而人勿為陰陽所羅。以血氣之驅,而易為金石之體。內無障,外無礙,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來。然此君功夫,亦非細故也。而功有漸次,法有內外,氣有運用,行有起止,至藥物器製,節候歲月④,飲食起居,始終各有征驗。入斯門者,宜先辦信心,次立虞心,奮勇堅往,精進如法,行持而不懈,自無不立躋⑤聖域矣。
般刺密諦曰,此篇就達摩大師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譯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見或創造一語。後篇行功法,則具詳原經譯義。倘遇西竺高明聖僧,再請琢磨可也。
膜論
夫人之一身,內而五髒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內而精氣與神,外而筋骨與肉,共成其一身也。如髒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內,血脈主之;周身上下動搖活潑者,此又主之於氣也。是故修煉之功,全在培養血氣者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隨陰陽之所至,而百物生焉,況於人生乎,又況於修煉乎。且夫精氣神為無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煉有形者,為無形之佐;培無形者,為有形之輔。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專培無形而棄有形,則不可;專煉有形而棄無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無形之氣,相倚而不相違,乃成不壞之體。設相違而不相倚,則有形者化而無形矣。是故煉筋,必須煉膜,、煉膜必須煉氣。然而煉筋易而煉膜難,煉膜難而煉氣更難也。先從極難,極亂處立定腳根,後向不動、不搖處認斯真法。
務培其元氣,守其中氣,保其正氣。護其腎氣,養其肝氣,調其肺氣,理其脾氣,升其清氣,降其濁氣,閉其邪惡不正之氣。勿傷於氣,勿逆於氣,勿憂思悲怒以損其氣。使氣清而平,平而和,和而暢達,能行於筋,串於膜,以至通身靈動,無處不行,無處不到。氣至則膜起,氣行則膜張。能起能張,則膜與筋齊堅齊固矣。
如煉筋不煉膜,而膜無所主;煉膜不煉筋,而膜無所依;煉筋、煉膜而不煉氣,而筋膜泥而不起;
煉氣而不煉筋膜,而氣痿而不能宣達流串於筋⑥絡。氣不能流串,則筋不能堅固,此所謂參互其用,
錯綜其道也。挨煉至筋起之後,必宜倍加功力,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與筋齊堅,著於皮,固於內,始為子母各當。否則筋堅無助,譬如植物,無土培養,豈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諦曰:此篇言易筋以煉膜為先,煉膜以煉氣為主。然此膜人多不識,不可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則聯絡肢骸,膜則包貼骸骨。筋與膜較,膜軟於筋;肉與膜較,膜勁於肉。膜居肉之內,骨之外。包骨襯肉之物也。其狀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氣串於膜間,護其骨,壯其筋,合為一體,乃曰全功。
內壯論
內與外對,壯與衰對,壯與衰較,壯可久也。內與外較,外勿略也。內壯言堅,外壯言勇。堅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堅是真堅也。堅堅勇勇,勇勇堅堅,乃成萬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剛之體矣。
凡煉內壯,其則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專於積氣也。積氣者,專於眼、耳,鼻、舌、身、意也。
其下手之要,妙於用揉,其法詳後。凡揉之時,宜解襟仰臥,手掌著處,其一掌下胸腹之間,即名曰中。
惟此中乃存氣之地,應須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韻,勻其鼻息,緘其口氣,逸其身勞,鎖其意弛,四肢不動,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後絕其諸妄念,漸至如一不動,是名曰守。斯為合式。蓋揉在於是,則一身之精氣神俱注於是。久久積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設如雜念紛紜,弛想世務,神氣隨之而不凝,則虛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氣血不能自主,悉聽於意,意行則行,意止則止。手中之時,意隨掌下,是為合式。若或弛意於各肢,其所凝積精氣與神,隨即走散於各肢,即成外壯,而非內壯矣。揉而不積,又虛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與守,所以積氣。氣既積矣,精神血脈悉皆附之守之不馳,揉之且久,氣惟中蘊而不旁溢。氣積而力自積,氣充而力自周。此氣即孟子所謂至大至剛,塞乎天地之間者,是吾浩然之氣也。設未及充周,馳意外走,散於四肢,不惟外壯不全,而內壯亦屬不堅,則兩無是處矣。
般刺密諦曰,人之初生,本來原善。若為情欲雜念分文,則本來麵目一切抹倒,又為眼、耳、鼻、舌、身、意分損靈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達摩大師麵壁少林九載者,是不縱耳目之欲也。耳目不為欲縱,猿馬自被其鎖絆矣。故達摩大師得斯真法,始能隻履西歸,而登正果也。此篇乃達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則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極樂世界,可立而登矣。
-----------------------------------------------------------------------------------------
《武穆遺書》
要論一
從來散之必有其統也,分之必有其合也,以故天壤間四麵八方,紛紛者各有所屬,千頭萬緒,攘攘者自有其源。蓋一本散為萬殊,而萬殊鹹歸於一本,事有必然者。且武事之論,亦甚繁矣。而要之,千變萬變,無往非勢,即無往非氣,勢雖不類,而氣歸於一。夫所謂一者,從上至足底,內而有髒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膚五官百骸相聯而為一貫者也。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節攻之,中節動而上下和之,內外相連,前後相需,所謂一貫者,其斯之謂歟。而要非勉強以致之,襲焉而為這也。
當時而靜,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穩如山嶽。當時而動,如雷如塌,出乎爾而疾如閃電。且靜無不靜,表裏上下,全無參差牽掛之意。動無不動,左右前後,並無抽扯遊移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而莫之能禦,若火之內攻,發之而不及掩耳。不假思索,不煩擬議,誠不期然而然,莫之至而至,是豈無所自而雲然乎。蓋氣以日積而有益,功以久練而始成。觀聖門一貫之傳,必俟多聞強識之後,豁然之境,不廢格物致知之功,是知事無難易,功惟自盡,不可躐等,不可爭遽,按步就步,循次而進,夫而後官骸肢節,自有通貫上下表裏,不難聯絡,庶乎散者統之,分者合之,四體百骸,終歸於一氣而已。
要論二
嚐有世之論捶者,而兼論氣者矣。夫氣主於一,可分為二,所謂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陰陽也。
捶不能無動靜,氣不能無呼吸,吸則為陰,呼則為陽,主平靜者為陰,主乎動者為陽,上升為陽,下降為陰,陽氣上升而為陽,陽氣下行而為陰,陰氣下行而為陰,陰氣上行即為陽,此陰陽之分也。何謂清濁?升而上者為清,降而下者為濁,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清者為陽,濁者為陰,而要之陽以滋陰,
渾而言之統為氣,分而言之為陰陽。氣不能無陰陽,即所謂人不能無動靜,鼻不能無呼吸,口不能無出入,此即對待循環不易之理也。然則氣分為二,而實在於一。有誌於斯途者,慎勿以是為拘拘焉。
要論三
夫氣本諸身,而身之節無定處,三節者,上中下也。以身言之:頭為上節,身為中節,腿而下節。以上節言之:天庭為上節,鼻為中節,海底為下節。以中節言之:胸為上節,腹為中節,丹田為下節。以下節言之:足為梢節,膝為中節,胯為根節。以肱言之:手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以手言之:指為梢節,掌中節,掌根為根節。觀於是,而足不必論矣。然則自頂至足,莫不各有三節。要之,若無三節之分,即無著意之處。蓋上節不明,無依無宗,中節不明,渾身是空,下節不明,自家吃跌,顧可忽乎哉。至於氣之發動,要皆梢節動,中節隨,根節催之而已。然此猶是節節而分言之者也,若夫合言之,則上自頭頂,下至足底,四體百骸,總為一節,夫何三節之有哉?又何三節中之各有三節雲乎哉?
要論四
試於論身論氣之外,而進論乎梢者焉。夫梢者,身之餘緒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氣者亦所罕論。
捶以內而發外,氣由身而達梢,故氣之用不本諸身,則虛而不實,不形諸梢,則實而仍虛,梢亦烏可不講。然此特身之梢耳,而猶未及乎氣之梢也。四梢維何?發其一也。夫發之所係,不列於五行,無關於四體,似不足論矣,然發為血之梢,血為氣之誨,縱不必本諸發以論氣,要不能離乎血而生氣,不離乎血,即不得不兼及乎發,發欲衝冠,血梢足矣。其他如舌為肉梢,而肉為氣囊,氣不能形諸肉之梢,即無以充其氣之量,故必舌欲催齒,而後肉梢足矣。至於骨梢者,齒也。·筋稍者,,指甲也。氣生於骨,而聯於筋,不及乎齒,即未及乎筋之梢,而欲足乎爾者,要非齒欲斷筋,甲欲透骨,能也。果能如此,則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氣亦自足矣。豈複有虛而不實,實而仍虛者乎。
要論五
今夫捶以言勢,勢以言氣,人得五髒以成形,即由五髒而生氣,五髒實為生性之源,生氣之本,
而名為心肝脾肺腎是也。心為火,而有炎上之象,肝為木,而有曲直之形,脾為土,而有敦厚之勢;肺為金,而有從草之能;腎為水,而有潤下之功,此乃五髒之義,而必準之於氣者,以其各有所配合焉。
此所以論武事者,要不能離乎斯也。胸膈為肺經之位,而為諸髒之華蓋。故肺經動而諸髒不能靜。
兩乳之中為心,而肺包護之,肺之下,胃之上,心經之位也。心為君火,動而相火無不奉合焉。而兩肋之間,左為肝,右為脾,背脊十四骨節,皆為腎,此固五髒之位。然五髒之係,皆係於背脊,通於腎髓,故為腎。至於腰,則兩腎之本位,而為先天之第一,尤為諸髒之根源。故腎水足,而金木水火土鹹有生機,此乃五髒之位也。且五髒之存於內者,各有其定位,而具於身者,亦自有所專屬,領頂腦骨背,腎是也。兩耳亦為腎,兩唇兩腮,皆脾也。兩發則為肺。天庭為六陽之首,而萃五髒之精華,實為頭麵之主腦,不啻一身之座督矣。印堂者,陽明胃氣之衝,天庭性起,機由此達,生發之氣,由腎而達於六陽,實為天庭之樞機也。兩目皆為肝,而究之上包為脾,下包為胃,大角為心經,小角為小腸,白則為肺,黑則為肝,瞳則為腎,實為五髒之精華所聚,而不得專謂之肝也。鼻孔為肺,兩頤為腎,耳門之前為膽經,耳後之高骨,亦腎也。鼻為中央之土,萬物資生之源,實中氣之主也。人中為血氣之會,上衝印堂,達於天庭,亦為至要之所。兩唇之下為承漿,承漿之下為地閣,上與天庭相應,亦腎經位也。領頂頸項者,五髒之道途,氣血之總會,前為食氣出入之道,後為腎氣升降之途,肝氣由之而左旋,脾氣由之而右旋,其係更重,而為周身之要領。兩乳為肝,兩肩為肺,兩肘為腎,四肢為脾,兩肩背膊皆為脾,而十指為心,肝,脾,肺,腎是也。膝與脛,皆腎也。兩腳根為腎之要,湧泉為腎穴。大約身之所係凸者為心,窩者為肺,骨之露處皆為腎,筋之聯處皆為肝,肉之厚處皆為脾。象其意,心如猛虎,肝如箭,脾氣力大甚無窮,肝經之位最靈變,腎氣之動快如風。其為用也,用其經,舉凡身之所屬於某經者,終不能無意焉,是在當局者自為體認,而非筆墨所能為者也。至於生克製化,、雖別有論,而究要領,自有統會,五行百體,總為一元,四體三心,合為一氣,奚必昭昭於某一經絡,而支支節節言之哉。
要論六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內三合也。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外三合也。此為六合。左手與右足相合,左肘與右膝相合,左肩與右胯相合,右之與左亦然,以及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與步合,孰非外合;心與眼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身合,腎與骨合,孰非內合。豈但六合而已哉。然此特分而言之也,總之一動而無不動。一合而無不合。五形百骸,悉用其中矣。
-----------------------------------------------------------------------------------------
《淩波微步》
大淩波虛度者,實乃馭氣飛行之術也。絕非一般輕功乃至上乘輕功可比擬也。輕功者,乃是指高彈跳能力,借助反彈之力向上竄縱,並以嫻熟的技巧以減輕落地時的重力聲響者是也)所以一般輕功實乃竄縱之術也。
輕功至上乘者,配合了一定的提氣技巧,跑更快。跳得更高更遠,即所謂“踏雪無痕”“陸地飛騰”“草上飛”者是也。而淩波虛度之奧妙則可騰空馭氣飛行,飛行之距離遠近則由修煉者自身之功力程度而定,功力高深至極者可以飛越江河山穀乃至更遠,其飛越時可全身不動馭氣飛行,亦可兩足踏空行走如履平地,神態瀟灑似淩虛而行,是謂之日“淩波虛度”也。淩波虛度飛行之機理者,實乃慘煉者之內外功夫均至高乘,能隨時知當時當地的靈氣性質,從而發出與之性質相同之外氣,同性相互排斥,故身體能騰空而懸浮也。再向後發出外氣,似遊泳一樣,身體自然向前飛行矣!
修煉方法:
一、外煉法,即兩足綁上沙袋(或錫瓦),從晨起床至睡覺前,一刻不離,日常行走、早晚奔跑縱跳,沙袋(或錫瓦)從不離腿。注意每隔一月鬆綁取下沙袋(或錫瓦)三日,以適應及平衡身體。一年後,爬山跑跳,可與猿猴迢逐。第三年穿上特製的舟形木板鞋在水上跑,最後取下重物,赤足履水如平地,即煉成了水上飛之輕功矣!
二、內練法、按前述之內功心法勤奮修煉配合外煉(即大小周天之練法),內煉也逐步提高,至第三年以後即進入到上乘輕功境界,一般十年左右可煉神返虛,出現神足通,即俱有了察知當時當地靈氣的能力及能發出強大的外氣。運用之法如下:
(一)觀想下丹田之內丹急速沿小周天x運轉二十四圈。
(二)觀想內丹沿大周天x運轉三十六圈。
(三)將內丹沿中脈提運至頭頂百會,並收腹閉息。
(四)兩手由側麵上提至略高於肩,手心向上。
(五)隨著呼氣兩掌緩緩下按,由四心,(即兩掌心兩足心)發出強大外氣壓向地麵。
(六)由地麵性質相同之靈氣產生的斥力作用,身體騰空而起。
(七)飛行的方向或前或後,或左或右以及飛行的快慢皆可由心意而定。(八)在飛行的過程中,意念一定要隨時守住頭頂百會穴之丹珠,這是根
本,功高者丹珠可出頭頂一尺左右,大放光彩。
(九)功力至爐火純青時,無須任何準備功,
------------------------------------------------------------------------------------------
《九陰真經》
上卷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遺跡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機迅發,妙識玄通,成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於治訓,未嚐有行不由送,出不由產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隱,或識契真要,則目牛無全,故動則有成,猶鬼神幽讚,而命世奇傑,時時間出焉。
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案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力絡,其案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係,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人深,則隨眼係以入於腦,入手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係急,目係急則目眩以轉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則精散,精散則視岐,視岐見兩物。
陰極在六,何以言九。太極生兩儀,天地初刨判。六陰已極,逢七歸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陰之清純,寒之淵源。
第一重訣曰:子午卯酉四正時,歸氣丹田掌前推。麵北背南朝天盤,意隨兩掌行當中。意注丹田一陽動,左右回收對兩穴。拜佛合什當胸作,真氣旋轉貫其中。氣行任督小周天,溫養丹田一柱香。快慢合乎三十六,九陽神功第一重。每日子、午、卯、酉四正時,找一陰氣重的地方,最好為四高中低。麵北而坐,五心朝天,靜心絕慮,意守丹田,到一陽初動之時,雙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引丹田之氣沿督脈上行,任脈下歸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氣歸丹田後,雙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氣行兩掌。雙掌指下垂,掌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對準氣海穴,右手掌心對準命門穴,真氣隨手式成螺旋狀貫入氣海、命門兩穴。匯於丹田內。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時間。待此功練有一定功力,能收發自如,有抗寒之功時可修第二重。
第二重訣曰:極寒午時正,獨坐寒冰床。螺體麵朝北,氣行小周天。五心朝天式,打開丹田門。寒氣螺旋入,收發當自如。合和匯丹田,落雪雪不化。縮如一寒珠,雪落無化雪。擴為霧環身,九陰第二重。每日午時,找一極寒之地,麵北背南,五心朝天,坐於寒冰床上(一種玉、一年四季都如寒冰一樣)。今人練習可在冰或雪上練習,靜心絕慮,啟動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開氣海、命門兩穴,分別成螺旋狀入寒氣,吸一柱香的時間後,關閉以上兩穴,丹田內有一寒球再不停的旋轉,越轉越大,至到隔體三丈遠,收回。如此反複八十一次,練到雪花落體而不化,放氣時雪花距體三尺不落為功成。
第三重訣曰:法如第二重,陰陽互相克。意在修罡氣,熱火不侵法。陽中求真陰,九陰第三重。每日子時,找一極熱之地,坐於火鼎之上(今人練習坐在鐵板上,下麵加火,應慢慢加熱,以不能忍耐為度)。麵北背南,五心朝天,靜心絕慮,起動丹田寒氣防止熱氣侵入,其方法就是第二重所練寒氣用以抗熱量。此乃“真陽中求真陰”。
第四重訣曰:法如第三重,陰合陰為生。同為修罡氣,靜流極之法。以陰練真陰,九陰第四重。不拘時間,找一靜止不動的水池,五心朝天,坐於湖底,靜心絕慮,水位不過脖子,運行丹田真氣用以抗水之壓力,其方法與第三重相同,待體入水,而衣不濕為成。然後找有流動河水中練,急流下練,而衣不濕為成。到此《九陰神功》成。如用掌把真氣放出擊人,就是催心掌。
第五重采氣大法訣曰:采氣不在氣,口閉雙目開。玄機在於目,神氣乾鼎聚。此法為增進內力之法用以目吸聚宇宙內的精氣,主要是修煉雙眼,使雙眼在對敵時能求察分明,並有攝取敵人神魂之效。每日太陽將出之際,站於高處,雙眼平視太陽,帶雙眼發熱時,意念太陽之氣由雙目吸入匯於上丹田,吸匯到一定程度自天目穴射出,在由雙眼收回,如此反複。
《橫空挪移》螺旋九影,左右挪移,其聊不為,以氣行之,可幻化九影誘敵。如加九陰白骨爪其威力可增十倍。如何橫空挪移可據個況自定,今公之二法以參考。
訣曰:左轉一,左轉半。右轉一,右轉半。左右轉一為不一,橫空旋較為太一。
訣曰:左旋右旋天地旋,左踏右空平地旋。合手陰陽為上旋,右踏左空旋不為。
雖為身法,實含玄理。須參照“九陰行功訣曰”進行,以防走火。習此功主要為子、午兩時,其它時間亦可。必須選一處絕對安靜,空氣必須流暢。此功中的呼吸均為鼻吸鼻呼。習此功貴在持之以恒。功中會出現各種幻境,千萬不可懼怕,順其自然。練功中出現自然騰空,應順其自然,千萬不可妄加意念。
《鬼?陰風吼》
此功屬音波功,以音傷人,以音索魂,亦可以音布罡氣,其威力無比,其音如地獄鬼吼,陰風陣陣,使人不攻自退,不寒而栗。
第一重:麵北而坐,取五心朝天式,上身正直,虛靈頂勁,舌抵上齶,下頜微收,雙目平視。雙手於下丹田處成托式,即掌心向上,掌指相對,意守丹田一柱香,引真氣自督脈、任脈行到中丹田,並在此匯聚成雞蛋大小的真氣球,其色赤。口中默念,意念中丹田之真氣化為波圈,若水紋之狀。碰膚彈回,須反複重陽之數。
第二重:意大波圈,自內向外旋為散,自外向內旋為聚,散聚合適為陰陽平衡,陰陽平衡,萬物之本。漸如虛空,與宇共振,法同上。
第三重: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放於兩腿外側,百會上頂,舌放平,雙目平視,調整呼吸,意守丹田一柱香的時間,然後點頭,吸氣、收腹,口發鬼怪連音,同時意引丹田真氣隨聲音向外擴散;抬頭、呼氣、口閉,意收回真氣歸中丹田,如此反複。一點一抬,一上一下,上下起到,喉輪自開,開通喉輪魔音自現。
第四重:無相音罡
無相音罡,即音罡無形。其秒音無窮,可防敵護體,亦可以音控他人或給他人治病。其練法很簡單,隻需把“九陰神功”的“先天真氣”與“鬼?陰風吼”之音合二為一就可,具體練習方法可參照以上兩法自悟,此不詳述。
下卷
九陰白骨爪
爪力無比,鬼氣回蕩,不攻自懼。其爪可使頭骨成孔而不碎,爪心有強大的吸力可隔空取物或吸取他人功力,爪指有強大的透勁可隔空傷人。一收一放,一開一合,合乎武學大道之理
第一重金絲手訣曰:麵北背南朝天坐,氣行任督貫大椎。意聚丹田一柱香,分支左右聚掌心。打開氣海命門穴,氣滿衝貫十指爪。旋入陰氣一坤爐,放收來回金絲手。凡習九陰白骨爪需先習九陰神功百日,於極陰之地,穀地為佳。麵北背南,五心朝天坐於低處。雙手放於膝上,手心朝下,意守丹田。開氣海、命門,旋轉吸入陰氣匯於丹田。氣順任、督兩脈上行匯於大椎穴,於右肩井穴入掌心,氣滿鼓支,掌起平胸。五指下垂,氣貫入指,十指內扣、回拉,手絲為一。回氣丹田,溫養柱香。
第二重攝魂大法訣曰:打開丹田前後門,三昧磷火化無形。吸進鬼獄陰鬼精,陰功在此更為進。此法是一種極秘之法,可開通人的死生之謎,吸取鬼魂之氣,同時亦可用此法吸他人功力元神。找一墳場,在半夜無人之時,麵北背南,五心朝天,左掌心向上,大拇指扣小指其它三指伸直。左手立於胸前,掌心朝左,大拇指、中、無名、小指內扣,食指伸直,口念咒“探地達摩,無相無上,攝陰攝魂,無畏無懼,陰陽合和,人鬼交戰,嗎咪唄咪‘口奄’”三十六遍,一遍過於一遍,到最後一遍,隻需“嗎咪唄咪‘口奄’”。然後雙手抬到頭上方,合掌,指尖朝天,打開氣海、命門兩穴,從兩穴內射出陰氣,成螺旋型由小到大,如龍卷風一樣把野魂陰精卷入兩穴匯於丹田,練習一柱香的時間後,開始煉熔。雙掌放於膝上,掌心朝上,意守丹田中的無數陰魂陰精被丹田陰氣形成環狀,封閉在內不能出來。意念丹田封魂球開始旋轉,同時意念墳場突然起了無數磷火,用同樣方法把磷火吸入丹田封魂球外圈,燃燒煉熔陰魂,由慢到快不停旋轉,火由小到大,直到化盡為止。收功,溫養丹田一柱香。如果用來吸取他人功力或元神其方法於上麵同理。
第三重白骨練爪訣曰:白骨頭上懸,幻化為二骨。陰精懸九穴,左右手中擒。合和為陰珠,吸陰吸精鬼。齊匯坤爐內,回返丹爐內。麵北背南,五心朝天,坐於墳場中,意守丹田片刻,意守自身前後有九座墳,突然裂開飛出九個頭骨,這時意念打開氣海、命門兩穴,射出旋轉真氣由小到大,把九個頭骨給懸起來,位於本人頭頂上方左右,緩慢旋轉。從每一個頭骨的兩眼射出一條紅氣線,分別射入百會、玉枕、膻中,左右肩井穴,靈台、氣海、命門九大穴道中,並且在每個穴道中漸漸匯聚成一個球,然後這九個紅球同時從任督兩脈匯於丹田,意守丹田使之氣化合。然後運氣兩掌貫足真氣,由於反向力,雙掌抬起平胸,在貫入十指,十指突然變爪,這時意念那九個頭骨互相幻化,變為兩個頭骨於胸前方。掌心外突把兩個頭骨吸入掌中,隨後十指內扣抓住頭骨,放出真氣把頭骨抓成十個小孔,然後吸回真氣,同時吸取頭骨內的陰精歸於丹田。收功,溫養丹田一柱香。至頭骨隔空襲來抓成孔而骨不碎,九陰白骨爪成矣。練之此境界需配合外功練習即第四重。
第四重外功訣曰:氣至丹田貫十指,倒行古樹狸貓功。抓石打鐵練指力,內外合修白骨功。平常把內氣貫於十指用以隔空取物,在以十指抓,練硬物,所用之物應由輕到重,由近到遠。在者可以倒立於樹旁,雙腳依樹,然後用十指抓樹緩緩上行,以練指力。此重應與第三重同練。
第五重練到第四重此功已成,此第五重為加深功夫,其陰毒程度更甚。用古時棺材、蝙蝠血、砒霜三種物體加水加熱後,用以漫手,再練內外功,這樣手上有劇毒,以此手傷人無救。
------------------------------------------------------------------------------------------
《降龍十八掌》
第一式亢龍有悔
出處:易經乾卦上九:亢龍,有悔。《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人身陽氣集於督脈!氣入丹田,通長強、走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後頂百會前頂、顖會、上星、神庭、素髎、水溝、兌端、齦交。走手太陰肺經至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至掌心。
此式為簡單威猛一式,左腿微屈,右臂內彎,右腳踏乾位.左掌劃圈,右掌向外推去‘亢龍有悔,盈不可久’,掌法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卻還有二十分.乃掌法中老陽生少陰一式!剛勁柔勁混為一體!
第二式飛龍在天
出處:易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氣走督脈行手陽明大腸經商陽,二間,三間,合穀,陽溪,偏曆,溫溜,下廉,上廉,手三裏,曲池,肘髎,手五裏,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和髎,迎香。
此式躍起淩空,居高下擊,先聲奪人!以一飛衝天之式上躍雙膝微曲,提氣丹田,待覺真氣上升,放鬆肌骨,存想玉枕穴間,急發掌勁取敵首、肩、胸上三路。
第三式見龍在田
出處:易經乾卦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提氣凝神,運氣與手少陽三焦經行關衝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瘛脈顱息角孫耳門耳和髎絲竹空.返任脈停於掌心。
第四式鴻漸於陸
出處:易經漸卦九三:鴻漸於陸,夫征不複,婦孕不育,凶。利禦寇。《象》曰:“‘夫征不複’,離群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
氣走浮郤委陽委中附分魄戶膏肓神堂譩譆膈關魂門陽綱意舍胃倉肓門誌室胞肓秩邊合陽承筋承山.氣凝會陰。
第五式潛龍勿用
出處:易經乾卦初九:潛龍,勿用。《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氣自丹田至大敦行間太衝中封蠡溝中都膝關曲泉陰包足五裏陰廉急脈章門期門會於清冷淵。
第六式利涉大川
出處:易經同人卦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真氣通瞳子髎聽會上關頷厭懸顱懸厘曲鬢率穀天衝浮白頭竅陰完骨本神陽白頭臨泣氣凝雙掌。掌勢:逆走天元融元歸一
第七式突如其來
出處:易經離卦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也。”
氣通飛揚跗陽昆侖仆參申脈金門京骨束骨足通骨至陰氣凝膻中.
掌勢:虛中帶實,實掌返虛.
第八式震驚百裏
出處:易經震卦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裏,不喪匕鬯。《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裏’,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氣自丹田上行至承泣四白巨髎地倉大迎頰車下關頭維人迎水突凝氣雙掌。
第九式或躍在淵
出處:易經乾卦九四:或躍在淵,無咎。《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提氣凝神,運氣與陽交外丘光明陽輔懸鍾丘墟足臨泣地五會俠溪足竅陰提氣會陰。
第十式雙龍取水
出處:由丐幫祖師所創,出處不祥。
氣自丹田至肩背諸穴,氣走陰蹺陰維兩脈,行照海交信睛明築賓衝門府舍大橫腹哀期門天突廉泉內關氣凝百會。
掌勢:一掌雙式陰陽無極
第十一式終日乾乾
出處:易經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象》曰:“‘終日乾乾’,反複道也。”
氣通天池天泉曲澤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陰都腹通穀幽門步廊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氣凝掌心。
第十二式時乘六龍
出處:易經乾卦《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氣走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會陽承扶殷門凝氣雙掌.
第十三式密雲不雨
出處:易經小畜卦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誌行,乃‘亨’。‘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氣行睛明攢竹眉衝曲差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天柱大杼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凝氣於掌。
掌勢:虛無歸一以雨化氣
第十四式損則有孚
出處:易經損卦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
氣走手太陽小腸經,回任脈,下至氣海玉堂上脘,至清冷淵.逆行至帶脈.凝與手掌少府少衝.
掌勢: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成若缺
第十五式龍戰於野
出處:易經坤卦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真氣通五樞維道足臨泣中封中都凝氣二間商陽.
掌勢:剛柔並濟陰陽相生
第十六式履霜冰至
出處:易經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氣走任脈,行會陰曲骨中極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裏中脘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璿璣天突廉泉承漿.上行至手少陰心經走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裏陰郤,凝於手掌神門穴.
此式為降龍十八掌中至陰一招,足踏坤位,手處命門,心中守空字訣,以無意之意發掌,忌狠辣霸道,殺敵於無形。
第十七式群龍無首
出處:易經乾卦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氣自丹田上行督脈至百會下行任脈,內氣盤旋丹田三周.會於膻中,分注任督帶衝陽蹺陰蹺陽維脈陰維八脈.凝與手掌之少府勞宮大陵。
此式為十八掌中威力最大一式.沉氣,提氣.真氣凝與雙掌間,陰陽互易.乾坤倒行,沉肩,墜肘,發掌!
第十八式神龍擺尾
出處:易經履卦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於大君。《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
氣走衝脈,經公孫會陰陰交氣衝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陰都腹通穀幽門回丹田.回旋於手太陰肺經,凝掌發出。
此式為十八掌中最後一式救命殺招,往往敗中取勝,無往不利。用於劣勢反撲。錯步旋身,雙腳踏玄位,沉肩,右掌自右腋下發出,取敵丹田,左頸,協下要穴。
-----------------------------------------------------------------------------------------
《六脈神劍》
本功出自逍遙秘笈,為神道劍者之武功。至今已有千餘年曆史,其做架簡單,功效卓著,感應強烈,均為首屈一指。久習可得奇效。達到指劍的境界。即指力所能及的地方,有如有一柄無形的劍。無論是橫掃或虛指,均可傷敵。
在此載出其功中之初級部傷,非內功,但其運用人體自然采收氣能力,可迅速開發人體潛能。治病療疾,增長人體內力及耐力,亦為內功打下深厚基礎。
功架一:顫氣。馬步、不用意,但最好能在靜中進行。兩手前提至體前與肩平,兩手平行,手指向上,手心向前,吸氣,屈五指,以食指、中指尖與拇指尖相對,但不相接,呼氣時微顫雙手,每習呼吸三十息。
功架二:拉氣。馬步,雙手平胸,手心向胸,打開左手,使右手與左手成拉弓姿勢。再變為右手在前左手在後,手指隻伸拇、複、中三指,或可以拇、食、中三指一指一指的作拉弓式,做四十九次。
功架三:采氣。直身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身正眼平視,雙手上舉過頭頂,掌心向天,手指夾向後,伸中、食、拇三指,雙手向兩側下移,同時收氣,至肩平再上移,呼氣,重返頭頂,如此做七十二次止。
功架四:采氣。直身站立,雙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向上,手心向天,中、食、拇三指打開指向後,接著呼氣,上身前府,腰腿均盡力直,手向下移動,使手心向地麵,手指不變。再兩手從兩側上抬,至與肩平時吸滿氣,呼氣時向下放下,如此做七十二次止。
功架五:收氣。直身,雙手上舉,五指向天,劃園,先順時針方向,次逆時針方向,共劃108圈。
功架六:收氣。俯身,雙手下垂,五指向地,劃園,先順時針方向,再逆時針方向,共劃108圈。
功架七:收氣。直身,雙手前指,劃園108次,先順後逆。
功架八:收氣。直身,雙手側指,劃園108次,先順後逆。
功架九:收氣。直身,雙手向後指,劃園108次,先順後逆。功架十:劃氣。直身,雙手上托,至頭頂相對,五指成虛爪形,即五指尖在一平麵上,下移雙手,指不動,至移至腹前時,氣吸滿,加乎盡濁氣,開始緩慢呼吸。意念依次寧雙腳湧泉,頭頂百會,大腿風市,胸口膻中,最後意守丹田,想著手印,呼吸三十六息。
下麵的十個架專習力功
穴指:虛步站立好後,呼氣,如左腳在前則從右手二指向左腳尖前端疾點,但需注意手臂放鬆。每次習72次呼吸後,換腳行動如數。
拿手:馬步站立,雙手前伸,掌心向滅,虛抓一次後翻,腕再抓,如此不停的翻腕,不停虛抓,做108次至360次止。
穴指:仆步站立,呼氣時二指疾點向所伸之腿側,如此72次。
穴指:弓步站立,如左腿後伸,則以右手之二指疾點向後左腿根邊。如此做72次。
甩腳:直立,提左腳,盡力上提,而右手五指在同時疾向地指去,如此做108次-360次,再換腿行動。
抵力:以食、中、拇三指抵牆,身體後退,然後屈肘,使身前俯,再直肘撐起身體,如此做36次,可逐日加一次,至180次時亦不費力時改為俯地做,亦無吃力之感,則背加重物,直至背拱百斤而做108次亦不吃力時功成。
拉架:以身體躺在兩凳上,隻許頭腳有落,其他部位均虛,手放於腹背上,俯仰二式均練,感氣竭止。日久可加重物於腹背。
倒架:即倒立,氣竭止。
虛指:掛重物於梁上,或沙袋、或鐵錘、或鐵球,以手指點擊使之搖動,再以指抵擋,日久指力可佳。則掛棉球,以指虛點,棉球搖晃佳,再後退,直至距球七米亦能使之劇烈搖動時,則改為遙點沙袋或硬物,但均先練習集氣、破氣。常時以手指末點水、沙、鐵沙、木板、牆壁等物。或可常空彈五指,一般做72次一組。
本功尚有陰功習法,暫不述。陰功成後可傷人不知,本功習成,可遙指傷敵並可使用指橫掃敵者,令人生威。但與傳說不同的是本功不能以氣劍打出明眼。習練本功非常勞累,功後習靜功並擦熱雙手摩全身骨節,輕扭腰。
這是中級階段的幾個架,以為進一步練習。收氣秘訣收氣法架。由於脈輪內功的練習,人休內部經絡得已很快開通,則采氣很易了。
現將主要方法述於下:本派所采之精,主要為天之精,即日、月、星、雲、霧,變之精,即風、雨、雷、電,地之精,即霜、露、花、樹、氣乃地陰之精,水之精,木之精,火之精,因其方法注意事項很故一般習功者最好隻采天地之精,即日之精、月之精、星之精、地之精氣即可。采其它的精氣沒有切切可行之方法容易使人步入魔障,習者小心。
收氣方法有十一種之多,除以雙手收氣之外,尚有穴位收氣,全身收氣,目耳收氣,口鼻收氣,毛孔貫氣,病灶收氣,雙合收氣以及兩種器械收氣法。
這裏介紹雙手收氣。意念所需收之精氣向已靠攏,在身體四周籠罩成一個霧狀精團。伸雙手向上,順逆劃圈各3次,意想精氣成旋狀。吸氣時想精氣旋轉而入兩手,呼氣時意想氣由雙手出。本法不一定從勞宮入,隻需想著從手掌出入即可。
破氣秘訣破氣法架:本法主要習內氣的外出入,使得內力得以外出,達憑空打人之力。現介紹其幾個基本法:直身站立,雙腳開與肩同寬,兩臂上舉,五指伸直在肩上屈兩肘,使兩手拿包成個園,指不相接,手心向前。逆式呼吸。意念吸氣時氣上升至右臂,從指出,沿兩手指之間意想中的線由左手指尖進入左手,隨呼氣下降沿肩過吸氣再上,如此循環,做18次呼吸即可。行功三月後,再在意念的基礎上在兩手之間多加個圈,使氣的運行路成“8”字形。
破氣法架第二:這個方法比較重要,但沒有功力基礎容易出錯,故習者鑒之。站立姿勢同上,兩手先自然垂直於體側。順式呼吸,收氣時意想臍中發出一股力在腰間旋轉,呼氣時口呼“嘿”聲抬左手甩向前,伸直意想那股按由命門開始向左旋再向右這個方向旋轉的力隨呼氣上升至肩,經左手臂由五指尖向前衝出。如此習三個次法後,習右手。回氣秘訣這裏介紹簡單的回氣法,也要等內功深厚時方可習。
回氣法架見於下:盤坐式,身正頭直,兩手上下相對於胸前,手心相對。呼氣時意念內氣由勞功衝出達於兩手之間。吸氣時兩手互後,意念內氣因收到擠壓返衝回兩手臂,一直衝到兩肩。
本功循環習練五次,即需平氣一次,即意引內氣返回丹田,三口呼吸後再接練上法。日習五個五次。本法在六脈神劍一功中極其重要。因六脈神劍功法後階段是集氣要訣,習者如不習此功,會因經不起自己練出的無形劍氣的反衝擊而使雙臂殘廢,習者鑒之。
(內功第一架)大八字站立,雙手前伸,放鬆全身,掌心向下,身正頭直,開始動作,先吸一口氣,用鼻吸,再身體慢慢下落,並非跪下,而是以兩小腿仆地,雙手在同時向身體兩側下按,意在勞宮,口中需發出“霍”聲,是用喉嚨擠出來的,呼氣完後上身上抬,全身重新站起,同時雙手翻掌上抬。吸氣用鼻,意在印堂,習此功時,下落時需用勁於雙掌,上身時意勁於兩大腿,這種勁並非力,而是氣,是一種看似微小實際極強大的內力,一般人僅能感覺到而已,長久習練此功的人,這種勁會極大,初時較死,後則活。至時,全身靈活無比,軟綿如絮。當然,所配合整個六脈神劍的各架習練方可達此步。此功上下升落12次即可收功。即合雙掌於胸前,收左腿,蹲下成半馬步,雙腿是並攏的,體會兩腿與腰間的內勁。三口呼吸即可。本架名莫那架,是一奇門功架。世無見,為六脈神劍功法中的較為重要的功架。六脈神劍功夫中的各架各式均有特殊呼吸及意守的地方,但它在無意念修煉時也可有相當的收獲,隻是無法進入高級境界而已,陰功到了第三步上就需努力修習意練及內氣的運發之法,硬軟功夫後來也有內外應合的運氣法。這才是萬法歸宗的主題意義
------------------------------------------------------------------------------------------
《北冥神功》(總決)
莊子‘逍遙遊’有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裏,未有知其修也。’又雲:‘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是故本派武功,以積蓄內力為第一要義。內力既厚,天下武功無不為我所用,猶之北冥,大舟小舟無不載,大魚小魚無不容。是故內力為本,招數為末。北冥神功係引世人之內力而為我有。北冥大水,非由自生。
語雲:百川匯海,大海之水以容百川而得。汪洋巨浸,端在積聚。此‘手太陰肺經’為北冥神功之第一課。世人練功,皆自雲門而至少商,我逍遙派則反其道而行之,自少商而至雲門,拇指與人相接,彼之內力即入我身,貯於雲門等諸穴。然敵之內力若勝於我,則海水倒灌而入江河,凶險莫甚,慎之,慎之。本派旁支,未窺要道,惟能消敵內力,不能引而為我用,猶日取千金而複棄之於地,暴殄珍物,殊可哂也。”本門內功,適與各家各派之內功逆其道而行,是以凡曾修習內功之人,務須盡忘己學,專心修習新功,若有絲毫混雜岔亂,則兩功互衝,立時顛狂嘔血,諸脈俱廢,最是凶險不過。
----------------------------------------------------------------------------------------
《一陽指》
(一)雙手大搖臂(20次)?動作:右腳向前邁一步,兩手向前平舉,左手心朝下,右手心朝上,右手臂向上搖轉(逆時針),左手心向下運轉(順時針),腰順勢扭轉。
要求:兩臂伸直,要柔軟。全身放鬆、協調,上身保持正直,不要前俯後仰,兩腳不準移動。功用:活利關節,打通手三陰,手三陽,開氣門——極泉、章門、京門穴。
(二)托盤運手(單手、雙手)
1.單手托盤?動作:兩腳分開,左手叉腰,右手手心朝上,托平似托一碗水在手心,向內從腰間劃弧,使小臂大臂扭轉,手心繞過頭頂,螺旋形下降恢複原狀。做七次。左手似右手狀也做七次。
2.雙手托盤?動作:雙手手心朝上,同時向內從腰間劃弧,使得小臂大臂扭轉,手心朝上繞過頭頂。
功用:使全身關節、韌帶、肌肉全部處在扭、牽、拉、轉旋的運動狀態,舒經活血,活利關節。
(三)運手(加配重)?動作:站大馬步樁,兩手握重量相等的啞鈴、鐵餅或磚塊。上體保持正直,兩手象太極拳雲手似的向兩側劃弧運手。動作要求柔軟,身體放鬆;僅是雙臂腕、掌、指用勁,走向內勁地運轉,也就是暗勁,不是明勁,含而不露,含胸實腹,順勢也練了中節勁(腹臂勁)。
要求:手握配重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量力而行,不是練舉重,不是練死勁,是練活勁。
功理:將全身表裏的經氣調至兩臂,主練臂、肘、腕、掌指的內勁,提高身體素質。氣是物質,是能量,肌肉越發達,貯藏身上的能量越強,這是一種內勁的訓練。中醫認為“胃壁厚氣之本”,也就是練髒腑之氣。
(四)桑棒排打桑棒的製作取筷子粗桑枝約一市尺長,用絲線紮捆,約30毫米直徑粗細,包三層桑皮紙,用絲綢紮好,桑棒即製成。
動作:
1.按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經絡。
2.排打兩肋氣門。
3.排打後背兩條膀胱經,從上而下自百會穴打長強穴。
4.由上而下排打全身。
5.用力程度:似浴室捶背,用力要勻。
功用:促使氣血加快運轉,為練氣掃除障礙,壯大氣感,盡快打通尾閭、夾脊,玉忱三關。
(五)排燈提氣?動作:大馬步樁,下蹲,兩手背相對,向胸前劃弧變拳,拳心朝前,向上猛提衝拳,拳與鼻尖齊。用上臂排打兩肋,順勢由丹田向上提氣,張嘴呼出,從小腹由下而上,發出“嗬”的聲音。
功用:健髒腑,生肺氣,提腎壯氣,扶正固本,防止內髒下垂,將身體練得如銅牆鐵壁般結實。
(六)行功?是結合走內勁的步法,鍛練身法。步法好像擰繩一樣,毫不鬆懈,沉著、穩健、身正、步穩、中正不倚,“邁步如行犁、落腳如生根”,要求寬胸實腹,勁力舒展沉著,氣沉丹田,剛而不僵,柔而不軟,簡潔樸實,行動直來直往,兩手象井中打水一上一下,兩臂一前一後,節奏鮮明,樸實無華,行於自然之美。步法訓練要求:“上動下自隨,下動上自領”,在前後、左右、上下轉換中都能保持身體重心的平衡和協調,步法必須上下照顧,左右對稱,前後連貫,做到腰如蛇形、腳賽鑽、站如釘。在練功過程中要剛柔相濟,快慢相兼,一氣嗬成,自然順達。其特點姿勢舒展,動作緊湊,肢體關節活動範圍大,有助於發展肌肉韌帶和關節的靈活性。熊的動作緩慢,深厚凝重,要做到外笨內靈。它也能攀爬樹木,但和猿猴的外靈不同,熊形要麵帶笑容,兩臂上抬下垂,讓人看到發笑,可是全身氣血關節五髒六腑都在微動不息,四肢百骸,尤其是六關(肩、肘、腕、胯、膝、踝)用緩慢的呼吸配合,也就是凝心內境,頭腦清醒,而不是糊塗,要沉著而不執著。這一動作對精神不太安寧,對於工作疲勞的人有調節作用。其動作要求人體內外協調完整,必須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同時眼神、意識、呼吸,必須與動作密切配合,外動引起內動,有助於增強大腦的調節作用,使呼吸和內髒得到鍛練,也是培養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毅力的修煉。
二、放氣功?功理:在馬步站樁的基礎上進行,主要作用是壯大勁氣,使勁力倍進。是練懸勁、暗勁,使兩臂血管變寬變鬆、加快兩臂氣血流量,增強氣感。將鐵環一個一個的加套在臂上,是金屬導體。久帶鐵環練功,發出去的內氣滲透力強,成螺旋形向外發射。帶鐵環如同杠杆原理有小小秤陀壓千斤之說,尤其是每加一個鐵環或鐵環從上臂往下每移動一寸須得付出很多的汗水。當鐵環加到手腕處進行站馬步樁,其功力就很可觀了。
注意事項:
1.循序漸進,火候適當,不要一口吃一個胖子,練功要因人而宜,量力而
行。
2.如果沒有鐵環可以用磚塊或其它代用品,但必須兩臂配重相當。
三、扳指法
扳指(趾)法主要加深加強氣感,加強內氣外放的功力。
動作基本要求同初級功法。
手指順序為:
每指扳動次數:
按下的停留時間為10秒鍾,抬起,放平手指運動過程是10秒鍾。接下來就是養氣,練氣了.按以下步驟做:
1.單手合十?
動作如同坐功的上身姿勢,所不同的是不是坐在凳子上,而是用一條腿站立,膝曲,微蹲另一條腿提起端平,挨在另一條腿上。站累了兩腿可以交換。?
2.雙手合十
動作兩手心合掌成拜佛勢,兩腿同上式。?功用主要用於養氣、練氣。幾分鍾後下麵一手的掌心可有明顯的氣感或感覺有股氣從肘向下麵手“勞宮穴”壓進,上麵手指的指尖亦有麻脹感,久練可疏通經脈,打開“勞宮穴”,不僅可以養氣健身,而且可以“內氣外放”。
-----------------------------------------------------------------------------------------
《黯然銷魂掌》
1.無中生有2.孤形隻影3.麵無人色4.想入非非5.徘徊空穀6.心驚肉跳7.杞人憂天8.拖泥帶水9.力不從心10.行屍走肉11.窮途末路12.倒行逆施13.庸人自擾14.廢寢忘食15.飲恨吞聲16.呆若木雞17.六神不安。
-----------------------------------------------------------------------------------------
《蛤蟆功》
蛤蟆功又名金雞喝水功。相傳為嶽武穆觀雞喝水後創出的。
蛤蟆功共分4步,其具體練法如下,
第1步:兩手掌撐地,與肩同寬,雙腳向後平伸,兩腳尖觸地,兩手屈肘。此為起式。然後伸肘引體向前伸出,頭向上抬起,口中向外呼出一口廢氣,兩手兩腳尖皆觸地不動。接上動,再屈肘引體向後,同時鼻中吸進一口氣如此練習一伸一縮,反複數遍。
第2、3、4步的動作和呼吸之法皆與第1步相同,不同的是第一步用兩手掌撐地,第2步改用五指撐地,策3步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撐地,第4步也是最難的一步,兩手成勾手,用撐手的背部即腕部撐地。
練功次數應由少漸多,不可盲目鍛煉。尤其要注意呼吸之法,以免挫傷內氣,留下後患。
蛤蟆功又名癩團勁,俗稱舉礅子,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也。蓋練習肌肉之堅實,用以禦敵之法,亦鐵布衫功之意也。津沽習此功夫者最多,惜多以練力為主。如舉六十斤、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一百四十斤,甚有一百八十斤,惜為拙力笨練,並無內壯之可言。此種功夫,須逐步練習之,不可急進。先練腕背等部,然後及於肩背胸腹,再進而達於腿股等部。此為運用功力之法,略近於軟功內壯,惟專重於力,不若分水功等之以氣為主,而輔之以力也。初步練習腕臂之力,以石墩最為相宜。蓋舉重懸身,其力固聚於腕臂之間,時常行之,力漸強而肌肉亦隨之逐漸堅實,如能舉至百斤之墩者,如宜僚弄丸,不覺費力時,用棄械赤手行之,憑空作勢,提舉亦如舉墩有如練習陰拳然者,一握放一伸縮間,力聚臂上筋肉隆起,突突成小股狀,則肌肉已堅實矣。於是再練習運力,即握拳作勢下垂,而力即運至頭腦。運氣如打秋千,則力聚於肩臂,挺肩向後,則力至胸背各部,肌肉之棱起如上述後,上部之功已大成。於是再練中部之胸腹,其法與鐵牛功、鐵布衫功相同,可參酌采用之。但至肌肉堅實時,相繼而練習運力之法,中部既成,則更練下部之腰腿。其法每日站若幹時(即騎馬式),力盡則起立散步,以舒其困,休息片刻,複站之,其時間之久暫,亦逐步增加,待肌肉堅實後,複直立行之,則腿股之肌肉,突突亦成小股矣。再益以運送之法,全部之力,可以任我之意而運用之,即刀槍亦不易傷矣。此即技擊家所謂“內練蛤蟆氣,外練筋骨皮”是也。蓋雖係硬功外壯,而稍兼軟功內壯也。誠卻病延年,強身禦敵之良技也。
第一招蛤蟆出海
第二著蛤蟆籲籲
第三著蛤蟆小栓
-----------------------------------------------------------------------------------------
《獨孤九劍》
1.總決式:歸妹趨無妄,無妄趨同人,同人趨大有。甲轉丙,丙轉庚,庚轉癸。子醜之交,辰巳之交,午未之交。風雷是一變,山澤是一變,水火是一變。乾坤相激,震兌相激,離巽相激。
2.破劍式:用以破解普天下各門各派的劍法
3.破刀式:用以破解單刀、雙刀、柳葉刀、鬼頭刀、大砍刀、斬馬刀種種刀法
4.破槍式:包括破解長槍,大戟、蛇矛、齊眉棍、狼牙棒、白蠟杆、禪杖、方便鏟種種長兵刃之法。
5.破鞭式:破的是鋼鞭、鐵鐧、點穴橛、拐子,蛾眉刺、匕首、板斧、鐵牌、八角槌、鐵椎等等短兵刃。
6.破索式:破的是長索,軟鞭、三節棍,鏈子槍、鐵鏈、漁網、飛錘流星等等軟兵刃。
7.破掌式:破的是拳腳指掌上的功夫,對方既敢以空手來鬥自己利劍,武功上自有極高造詣,手中有無兵器,相差已是極微。天下的拳法、腿法、指法、掌法繁複無比,這一劍“破掌式”,將長拳短打、擒拿點穴、魔爪虎爪、鐵沙神掌,諸般拳腳功夫盡數包括內在。
8.破箭式:這個“箭”字,則總羅諸般暗器,練這一劍時,須得先學聽風辨器之術,不但要能以一柄長劍擊開敵人發射來的種種暗器,還須借力反打,以敵人射來的暗器反射傷敵。
9.破氣式:此式是為對付身具上乘內功的敵人而用,神而明之,存乎一心。同是一門劍法,同是一招,使出來時威力強弱大不相同,這獨孤九劍自也一般。縱然學得了劍法,倘若使出時劍法不純,畢竟還是敵不了當世高手,此刻既已得到了門徑,要想多勝少敗,再苦練二十年,便可和天下英雄一較長短了。
------------------------------------------------------------------------------------------
《少林七十二絕藝》
一、拳法
1、少林羅漢拳:羅漢拳和金剛掌同為少林入門功夫,但修習到高深境界,最普通的拳掌亦能成為最厲害的武功。正印證了“大智若愚,無巧不拙”的千古道理。
2、光明拳:當年五大門派集會黃山,我佛光明拳在天都峰大展神威,奪得“天下第一拳”美譽,可惜如今已不幸失傳。。。。。。
3、闖少林三十三路神拳:羅漢堂專研。
4、偏花七星拳:絕招是“七星聚會”。羅漢堂專研。
5、左右穿花手:羅漢堂專研。
6、少林雙圈手:羅漢堂專研。
7、大摔碑手:羅漢堂專研。
8、波羅密手:又稱少林風雲手,羅漢堂專研。
二、掌法
9、大力金剛手:金剛掌是少林寺基本武功之一。般若堂專研。
10、般若禪掌:有“少林第一掌”之稱,般若堂專研。
11、韋陀掌:有“靈山禮佛”、“恒河入海”等招數。般若堂專研。
12、少林神掌八打:有分解掌、封閉掌、裂心掌等八種。般若堂專研。
13、千手如來掌:般若堂專研。
14、大慈大悲千葉手:般若堂專研。
15、少林龍旋掌:般若堂專研。
16、少林散花掌:掌風推動落下的花瓣攻向敵人。類似於“飛花摘葉”的功夫。
17、少林握石掌:即少林綿掌,輕輕握石而化石為粉。
18、一拍兩散掌:般若堂專研。
三、指法
19、澄靜指:以靜製動,後發製人。達摩院專研。
20、摩柯指決:絕招是“三入地獄”。達摩院專研。
21、去煩惱指:絕招是“無憂無慮”,達摩院專研。
22、多羅葉指:十指輪彈,如波羅花綻開。達摩院專研。
23、無相劫指:佛家無色無相的最高境界。達摩院專研。
24、拈花指:迦葉尊者拈花微笑狀。達摩院專研。
25、大智無定指:源自《大智度經》,達摩院專研。
26、一指禪功:被稱為“少林第一指”,能隔空傷人。需有深厚的鐵指禪勁功夫為基礎。
27、鐵指禪勁:一指禪的基礎內功,練到登峰造極時五指可隨意插入石碑之中。
四、抓法
28、少林十三抓:摹仿“龍蛇虎豹鶴猿鷹”等十三種動物的形態創出的一套輕靈翔動的抓法
29、寂滅抓:般若堂專研。
30、因陀羅抓:般若堂專研。
31、少林虎爪手:般若堂專研。
--------------------------------------------------------------------------------
五、擒拿手
32、拈花擒拿手:戒律院專研。
33、龍爪擒拿手:共三十六式。戒律院專研。
34、十二擒龍手:戒律院專研。
六、劍法
35、達摩劍法:著名劍招有“一葦渡江”等。達摩院專研。
七、刀法
36、菩提刀法:菩提院專研。
37、破戒刀法:名為破戒,即是大開殺戒,因此這套刀法全是攻勢,狠準威猛。
38、慈悲刀法:名為慈悲,即慈悲為懷,這套刀法招式柔和,沒有殺招,與破戒刀相反。
39、燃木刀法:菩提院專研。
八、杖法
40、伏魔鏟法:般若堂專研。
41、普門杖法:戒律院用來懲戒觸犯寺規的****的一種杖法,招式巧妙,臨敵時總能招招命中對方。但威力一般。
42、大文殊杖法:菩提院專研。
43、達摩八法神禪杖法:掌門人專研。
九、棍法
44、小夜叉棍法:絕招是“維護眾生界”,源自《維摩經》。羅漢堂專研。
45、少林雙截棍:羅漢堂專研。
46、醉八仙棍法:少林十三棍僧發明的棍法,必須似醉似醒,半醉半醒,才有最大威力。
十、身法
47、蜻蜓點水輕功提縱術:少林僧提著水桶過河時使用的輕功。
48、九圖六坐像身法:打坐也是身法?嘿嘿,少林****有五十四種打坐姿勢,每種都可靜坐十二個時辰,那是無法想象的,又有誰能捉摸出這套身法的高深?
49、大挪移身法:腳不移身不動,就可平地挪後數尺,避開敵人的攻擊。
--------------------------------------------------------------------------------
十一、內功
50、阿羅漢神功:練到高深境界有五百羅漢眾生相。羅漢堂專研。
51、降龍伏象功:練到高深境界可施展“佛門獅子吼”。般若堂專研。
52、心意氣混元功:又稱“少陽神功”,達摩院專研。
53、菩提心法:練到高深時心如明鏡,諸邪不侵。有化毒的功效。菩提院專研。
54、達摩閉息功:戒律院專研。
55、金剛不壞體神功:各院堂首座專研。
十二、特殊武功
56、十八手羅漢神打:從九圖六坐身法中演化出的一套武功,若與九圖六坐身法配合使用,招式奇異,往往出乎對手意料之外。
57、少林懷心腿:絕招是“佛在心頭”,達摩院專研。
58、如影隨形腿:達摩院專研。
59、羅漢奪命槍法:羅漢堂專研。
60、大韋陀杵:般若堂專研。類似於一種錘法。
61、毗盧鞭法:戒律院專研。
62、少林鴛鴦枕:特殊的暗器功夫。菩提院專研。
63、少林童子功:少林各項高深武功的基礎,亦有對敵招式。
64、少林鐵帚功:看門****掃地時練的武功。這也是少林絕藝?別小看打雜的****,少林寺藏龍臥虎,曾有掃地的老和尚沉葉和尚成為當時寺中第一高手呢!
65、如意縮骨功:少林****能夠逃脫捆綁,遇難化險,全靠這套功夫。
66、少林破衲功:又稱少林鐵袖功,即揮動衣袖迎敵。
67、袈裟伏魔功:少林高僧任何物品都可作兵器。必要時揮動布滿真氣的袈裟為武器,另有超乎尋常的威力。
68、定珠降魔無上神功:以一百零八顆念珠攜帶無上真氣飛出攻敵,有毀滅性的殺傷力。
69、雜阿含功:有誰能一人兼修七十二絕藝?恐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若能精研雜阿含功,對各種武功往往能觸類旁通,事半功倍。曾有少林前輩同時兼修,十三種絕藝,就是因為專研雜阿含功的緣故。可惜現已失傳。
十三、陣法6
70、少林金剛伏魔圈:達摩院長老專研。
71、一百零八大羅漢陣:羅漢堂專研。(已失傳)
72、十八小羅漢陣:羅漢堂專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