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沒商量◆

The Only Way To Catch A Miracle Is To Believe In It
個人資料
正文

ZT:賞識你的孩子 - 周婷婷的成長故事

(2008-06-13 07:52:01) 下一個


如果說周婷婷是一個奇跡,那麽,創造這個奇跡的人便是她的父親周弘。而賞識教育便是這個奇跡的源泉。

周婷婷簡介 :
        四歲半開始說話,八歲開始博覽群書;
        百分之百上聾啞學校的女兒,沒有上過一天聾啞學校,反而在正常人就讀的普通小學連跳兩級;
        九歲就能熟練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一千位數字,打破吉尼斯世界記錄;
        十歲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並發表六萬字的幻想小說;
        十六歲成為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
        十七歲被評為全國自強模範,並受到江澤民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為首都各界作了非常精彩的報告——《我要做中國的海倫?凱勒》;
        大學期間,她的事跡被拍成電影《不能沒有你》,已經開始在全國公映;
        2001年8月,她成為中國第一位赴美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聾人大學生;
        2002年3月,她被評為首屆海內外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婦女》十大時代人物(排名第六);
        ……
        創造這一奇跡的人,就是周婷婷。
        周婷婷的事跡曾感動並激勵了許許多多的中國人,如今,正在美國留學的周婷婷再創輝煌,榮膺《中國婦女》時代人物的榮譽稱號,為她的人生畫上了精彩的一筆。與她同時當選的有:吳儀、鄧亞萍、楊瀾等海內外著名的中華女性。
        二十二年的無聲世界,二十二年的奮爭,雙耳全聾的周婷婷卻有一顆快樂健康的心靈,她的成長軌跡印證了賞識教育的神奇,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在榮譽麵前,周婷婷顯得非常平靜,她說:成功是附帶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我要做一個自己快樂並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



賞識你的孩子    作者:周  弘

第一章 麵對生命,講述一個故事

殘酷的診斷書
        周婷婷生於1980年6月29日,迎接她的世界是有形無聲的半個世界。五光十色、絢麗多彩的世界卻死一般地沉寂。婷婷的耳聾是先天性的,一歲半時因發燒打了一針慶大黴素,猶如雪上加霜,導致雙耳全聾。當時我站在女兒的背後,無論怎麽大聲呼喊:“婷婷,婷婷。”喉嚨喊啞了,雙手拍紅了,她都沒有任何反應。為了治療,我背著女兒到處尋醫找藥,都說是不治之症。最後拖著一絲希望,來到上海一家著名的耳科醫院,病曆我至今還保留著,上麵寫著:腦幹電位檢查顯示:雙耳全聾。一個上午檢查的另外十幾個孩子都有一點殘餘聽力,惟有婷婷雙耳全聾。
        “有什麽辦法可以治療?”我想從一縷溫暖的陽光中得到一絲安慰。
        “沒有辦法。”醫生斬釘截鐵地回答,黑暗吞沒了一絲光亮。
        “針灸行不行?”我不想放棄。
        “隻會增加無謂的痛苦。”
        “我女兒的出路在哪裏?”
        “雙耳全聾的孩子在全世界都屬康複禁區,她今後推一的出路隻能是上聾啞學校!”我感到最後一道防線沏底崩潰了,天昏地暗。醫生的講話像一道無情的利劍,把我們這個年輕的家庭逼到絕望的懸崖邊。
        天地茫茫,路在何方!
        沒有靈魂支撐的天空寂靜無聲,失望挫平了我敏銳的心靈,在上蒼麵前我低下了頭。由於做父母的屈服於命運的安排,女兒3歲前的時光是在孤獨和淚水中泡大的。

“啞巴”白雪公主
        當時,幼兒園裏別的孩子嬉笑歡鬧,婷婷卻無法與他們交流,隻能一個人默默地坐在一邊,看著小朋友玩,一心盼望著爸爸早點來接她。在接送女兒時,許多孩子隻要看到我這個心事重重的爸爸,都會一個聲地喊道:“小啞巴的爸爸來了。”這八個字像冬天裏呼嘯的寒風一樣刺耳尖銳,令我心如刀割。女兒小時候長得漂亮,幼兒園老師給她起了個美麗動聽的綽號——‘它雪公主”,但加了一個令人心酸的定語——“啞巴白雪公主”。我想呐喊,但微弱的聲音淹沒在世俗的空氣中。
        幼時婷婷因為聽不見,也不會說話,很自卑,在幼兒園裏想小便也不會表達,憋不住時就尿在褲子上。春夏秋的季節比較溫暖,。到寒冬臘月,我上班時化心如焚,擔驚受怕,掛念著可憐的女兒。下班後我衝刺似地奔出廠門。接到女兒的第一個動作:先摸女兒的褲子,如果褲子濕了,我的心也濕了。騎車帶她回家的路上,我淚如泉湧,寒風吹在女兒蜷曲哆嗦的身上,仿佛萬箭穿心。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探眼淚,女兒不小心從車上掉下來,頭栽地,滿身泥,哇哇的哭聲引來路人的側目觀望。路人哪裏知道我們的真實情況,一起圍過來嘲笑我這個糊塗愚鈍的父親。當時,悲傷、孤獨、無助、羞愧交織在一起,不知是什麽滋味,仿佛掉進冰客,沒有依靠,沒有溫暖。回家後,我脫掉女兒的衣服,把她渾身上下洗幹淨,沒有暖氣,就用我的身體給她取暖。辛酸的眼淚一滴一滴掉在女兒嬌嫩的小臉上,女兒用一雙無比困惑的眼睛看著爸爸。
        人生之苦,莫過於看不到一絲希望。無盡的苦難把婷婷媽媽的身體也拖垮了,長期病倒在床上。於是,異常沉重的擔子壓在我一個人肩上,精疲力竭的我在苦苦尋找著精神支柱。

渴望女兒喊"爸爸”
        我曾經對我最要好的朋友說,哪怕一把大火把我的家燒得精光,隻要女兒能喊我一聲爸爸,我就心滿意足了。夜晚睡不著覺時,我就坐在女兒床邊,默默地欣賞著女兒美麗動人的小臉。看著看著,腦海裏就浮現出婷婷化成嫦娥奔向寂靜無聲的月球,她想返回到充滿生命力的蔚藍色地球,想感受風的呼喚、烏的呢前、樹的喧嘩,但沒有回應……月球雖美,卻浮在太空中。她不能腳踏在大地生活,被拋入另一個世界,孤寂、淒涼的無聲世界會陪伴她一輩子!我怎麽能接受這樣的現實?所以,我經常做的夢是女兒張開小口喊我“爸爸,爸爸”,‘婷婷,婷婷”我熱烈地回應著,一陣驚喜,流下了激動的眼淚,然後緊緊地和女兒擁抱在一起……我知道夢不是真的,但我希望夢能長一些,因為在夢裏我流下歡樂的眼淚。虛幻有時會化解冷酷現實的壓力。

我要做中國的“大島茂”
        就在我們走投無路、山窮水盡之際,中央電視台播放了一部日本電視連續劇《恤疑》。幸子因患不治之症離開人世,但她不是痛苦而是含笑離開人間,圓滿地走完了人生之路。她的父親大島街堅強而勇敢地麵對考驗,對女兒付出了無盡的父愛。隻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抱著雙耳全聾的女兒,邊看邊流淚,漸漸地感覺到有一股力量在湧動,在凝聚,在升騰。幸子的父親大島茂付出了感天動地的愛。我想女兒雖失去了聽力,可我珍惜女兒的生命,生命是最可貴的,最美好的,世上還有比生命和愛更寶貴的嗎?我發誓要用自己沸騰的父愛,為婷婷打開有聲世界的路!即使不能成功,女兒長大後也不會抱怨我——這個為她曆經磨難的老爸。
        這不是淚,是水
        從此我帶著雙耳全聾的女兒,走上了一條與命運抗爭的路,一條充滿希望但不平坦的路,一條沒有捷徑的路。路很長很長……
        記得有一次,在為女兒尋醫找藥的路上,大雨滂滄,寒風呼嘯。我肩背著虛弱的女兒,手提著沉重的行李,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前走,每一步都異常沉重。艱難,臉上流下的連自己都分不清是汗水、雨水還是淚水?身後的腳印,仿佛記載著人生的悲壯。從婷婷三歲開始,我帶著女兒定期到上海一家部隊醫院治療,用針灸電療的方法試圖讓女兒複聰。在耳朵周圍十幾個最疼痛的穴位,如聽靈、聽宮。聽會。耳門等紮了近萬針。當十幾枚銀針紮進耳穴一寸多深時,難以忍受的劇痛使女兒在我懷裏拚命掙紮,我不得不用雙手緊緊箍住女兒的雙臂。看到女兒痛苦的表情,我心如刀割。隻有單腿跪地,以求蒼天動容。誰能救救我可憐的女兒,聽障兒童的出路在何方?一天臨睡前,婷婷媽媽把女兒摟在懷裏邊用手比劃邊說:“婷婷,明天的針灸不能動!再動的話,針就紮不準,耳朵就治不好,那爸爸媽媽多著急啊。總這麽心急,就容易得病離開人世。那時,你一個人就要像三毛哥哥一樣到處流浪,多可憐啊!”婷婷聽了這話,掙脫媽媽的懷抱,一頭撲倒在床上,嚎陶大哭。過了一會兒,她抬起頭擦幹眼淚:“爸爸媽媽,明天針灸我保證不哭。”
        一個孩子的誓言能當真嗎?
        第二天奇跡出現了,輪到她紮針時,她把我推到一一邊,自己坐到椅子上。而以往都要我拉她半天,才肯坐上去,當銀針一根一根地紮進去,婷婷用手緊捂著嘴巴,屏住呼吸一動不動,誰見兩行熱淚籟籟地往下流。房間裏靜得聽得見心跳,所有的人包括醫生都被感動了。紮完針,她一頭撲到我的懷裏。“爸爸,我有沒有動?
        “沒有。
        “我有沒有哭?
        “也沒有。
        “爸爸媽媽,那你們不會死了吧?
        “不會!
        “那這是什麽?”她抹了一把眼淚。
        “好孩子,這不是淚,這是水! ’此刻我已是淚如雨下。
        非凡的毅力沒有讓夢凋謝。終於,女兒恢複了一點聽力。與正常孩子相比,微不足道,而且這點聽力無法持續,過段時間又逐漸消退,但在五年的針灸過程中,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_耳朵雖未治好,無意中卻讓我找到了一個教育寶藏,女兒從此踏上了一條我們為她鋪設的教育之路!


第二章 十年一劍,踏出一條足跡

每一個發音都要千錘百煉
        心中的源泉,眼裏的淚水,淚水中閃爍著平凡人的期冀和渴望。自從女兒誕生以來,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婷婷成了生活的中心。我成天在失望中追求希望,在痛苦中追求快樂。婷婷那天真無邪的笑容曾化解了我心中無比的痛苦,清澈明亮的眼睛透出智慧的曙光。當她胖乎乎的小手在空中晃動飛舞時,一個活生生的生命猶如呼吸一樣實在。
        生命的殘缺,更襯托出生命的可愛。我經曆的挫折。苦難、失望,在可愛幼稚、生機勃勃的生命麵前顯得蒼白無力,我願付出我的一切,為我的女兒!女兒的啟蒙教育分為三個階段,起步、追趕、超越。在起步階段我與其他聾兒家長一樣,采取強化的辦法,教女兒發育。說話是女兒的弱項,就弱補弱,何其艱難!
        我們教她喊“爸爸。媽媽”,教了成千上萬次,可婷婷還是隻會嘴巴亂動。聽到女兒喊爸爸的夢,讓我苦等了許久。當時婷婷奶奶的家住在火車站旁邊,奶奶一見火車開過就教她發“O”。數不盡的列車南來北往,可從停停嘴裏發出來的卻還是“e”。傍晚我從奶奶那兒接稼嬪回家,騎著車我反反複複指著路燈,一路走一路在女兒耳朵邊上喊‘啊,燈……”,騎 40分鍾喊 40分鍾……茫然、沮喪、焦急盤踞在心裏。有了一點聽力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婷婷終於會開口說話了。女兒每發一個音,都極其艱難,要曆經千錘百煉,正常孩子輕而易舉就能發出哥哥的“哥”字,女兒卻苦練了近三年時光。

一聲“餅幹”帶來智力曙光
        當婷婷含混不清地說出“鼻子、嘴巴、耳朵”等最基本的詞時,早已錯過了學習口語的最佳年齡段,並且已經習慣於使用手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同樣用手比劃一個圈,早晨表示雞蛋;中午表示餅幹;晚上表示豆沙包。她
        不知道說話也可以表達自己的要求。這樣下去,她隻能永遠是個啞巴。於是我們決定采用“食物刺激法”,也就是用不說話不給食物的方法來刺激她說話。一天中午婷婷午睡後,習慣性用手比劃一個圓,要吃餅幹。奶奶就是不給她吃,抱著餅幹筒坐在孫女的對麵。“餅幹!婷婷說餅幹。”奶奶想讓婷婷開口。婷婷就是不說,喂喂呀呀地抗議著。“不說就不給吃。”奶奶固執地一遍遍重複著“餅幹、餅幹”。於是,一老一小便‘對抗”起來。奶奶不厭其煩地重複著,一遍……二遍……二十遍……。十遍……婷婷是欲哭無淚,奶奶是老淚縱橫。奶奶多想把餅幹遞給可憐的別、女,可一想到她的將來,手又縮回去了。整整對抗了40分鍾,婷婷的喉嚨裏終於發出了兩個含
        混不清的有“布——單”。石破天驚!奶奶立即遞給她一塊餅幹,婷婷的眼睛一亮,一連串地發出“布單,布單”。奶奶激動地把孫女摟在懷裏,給了她一堆餅幹。“眼睛一亮”在教育學上稱為智力曙光,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開竅”了。女兒終於開竅了,她朦朧地意識到了用口語交流的意義。
        至此,女兒終於邁出了通向有聲世界的第一步,猶如春天裏破土的一株嫩芽。半年後,她由一個字不會說發展到了會說“阿姨再見”。

“母語玩字法”
        幾年前我曾經想過,如果女兒哪一天喊我一聲“爸爸”,我能高興得滿地打滾。如今,女兒不僅會喊爸爸,還能完整地說四個字的短句了,天下還有比這更讓人高興的事嗎?和她的過去縱向比較,我們全家歡欣鼓舞;但和同齡孩子作個橫向比較,我們的。心又懸在了半空。同齡的健全孩子,不僅口齒清晰,而且能說會道,可以繪聲繪色地講故事了。我的女兒按照現在的速度,老牛拖慢車,何年何月才能趕上正常孩子的水平啊?!如果就說話教說話,即使24小時不睡覺,女兒在口語上也隻能永遠是個弱者!
        新的焦慮孕育著新的企盼。我覺得有一雙無形的手,推動我不斷地向前。“不滿是向上的車輪。”人有時就是不知足,總是在不停地為自己提升目標,而社會的進步都緣於這種個體的提升。因此,我領著女兒走入了教育的第二個階段:追趕同齡小夥伴。我從女兒明亮的眼睛中得到啟發。口語不行,為什麽不能先發展書麵語言。語言除了口語,還有書麵語。我想女兒耳朵聽不見,眼睛卻看得見。因為醫學上的代償功能,聾人的眼睛往往特別敏銳。為什麽不能用書麵語與口語、說話與識字同步的方法來教育婷婷?於是我把這一想法付諸實踐,並稱之為“母語玩字法”。我的做法是:把對女兒說的話隨時寫在牆壁上、地上、紙上,甚至女兒的手心手背上,並且始終保持這樣一種心態,即隻問耕耘,不問收獲,像春風吹過大地,永不回頭。我把女兒帶到了大自然中,帶到了生活中,對她感興趣的事物,我把該說的話都寫給女兒看。她笑我們就寫“笑”,她哭我們就寫“哭”。她看星星我們就寫“星星”,她指月亮我們就寫“月亮”。語言直接進入孩子的潛意識,並且從來都不強迫女兒非得把那個字認會。也正是這種無為的狀態,使得女兒對文字發生了興趣。每次帶她出去玩,她和我的手心手背直至胳膊上,都是“技文戴字”。
        記得有一次,婷婷母親出差,我們去車站送行。火車起動時,婷婷喊著。媽媽,媽媽”,邊跑邊揮手,眼裏閃著淚花,我不失時機地抓起她的小手,寫下“依依不舍”四個字。這個成語會定格在她的潛意識中,一輩子也無法忘記。
        為糾正女兒的發音,盛夏酷暑的天氣裏,我為女兒趕製了一套卡片式正音詞典,有一千四百多個詞匯,每天都糾正她的發音,從而使女兒掌握了發音的規律,終於說出了一口別人能聽得懂的普通話。孩子的潛能真是大得驚人,六歲時,女兒已經認識了兩千多個漢字,能讀一般的兒童讀物。她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對讀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她今後的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女兒終於在書麵語言上成了強者,她以強者而不是弱者的姿態回歸到了有聲世界。實踐使我堅信,在生活中、在說話中“玩字”,每個孩子在學齡前都會像學說話一樣輕鬆地學會閱讀。

“大老虎”來了
        女兒在玩字中,曾經發生過一個小故事。一天早晨,我和婷婷的媽媽晨練回來。走到家門口,聽見婷婷在屋子裏哇哇大哭,我們大驚失色,匆忙掏鑰匙開門,才發現忘帶了。如何打開一個聾孩子的房門呢?喊叫,她聽不見;砸門,又當心嚇著她,不知所措時,想到了婷婷亮晶晶的眼睛。於是,漢字改變了尷尬的局麵。房門打開後,一家三口相擁而泣。後來,婷婷寫了一篇《童年的回憶》的作文:我五歲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天早上,我被噩夢驚醒了,起來東張西望,發現爸爸媽媽不見了,我又跑到別的房間去看,爸爸媽媽還是不在。我嚇得哇哇大哭,邊哭邊喊:‘爸爸,媽媽!”忽然發覺有“咚咚咚”的敲門聲,我以為大老虎在敲門,更加驚慌,哭得更厲害了,還一邊哭一邊喊:“大老虎來了!大老虎來了!”接著又發覺“嘩啦”一聲響(原來是爸爸把玻璃打碎了),我以為大老虎從門百上竄了進來,嚇得急忙躲進棉被裏。我扒開一個,小 洞偷偷地看,發現大老虎沒進來,就爬起來繼續哭,哭得精疲力竭,淚流滿麵。這時,突然看見牆邊伸進一根竹竿。竹竿上掛著一張紙條,我以為大老虎銜著竹竿進來了,又仔細一看,紙條上有字。隻見上麵寫著:“婷婷,外麵不是大老虎,是你的爸爸媽媽。請你下床開門好嗎?”我看後半信半疑,就悄悄地探頭一看,果然是爸爸媽媽站在窗外。我奮忙穿上媽媽的拖鞋,跑去開門,門前一球。地上全是碎玻璃,就小心地去開了門。爸爸媽媽走進屋裏,撲上來和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大家都激動得哭了。但這時流下的不是酸楚的淚水而是歡樂的淚水。
        在寂寞的無聲世界和快樂的有聲世界之間,連接著一根知識和文字纜繩,女兒順著這根纜繩,一個字一個字,一個腳印,個腳印地向上攀登。終於來到一個充滿光明和農樂的有聲世界。女兒在文字世界裏,吸取著養分,發展著思維與想像勺。方塊字的神奇與奧秘,極大地開發了女兒的心智。
        回顧對女兒的這段教育曆程,至今仍令我有一種生命升華的激動。

父女命運變奏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十年時間轉瞬而去。命運變化的結果是——應該百分之百上聾啞學校的婷婷,不僅沒有上聾啞學校,而且進了普通小學,連跳兩級,成為全國十佳少年。而我——一個老三屆畢業生,工廠技術員,一個與特殊教育學校毫不相幹的父親,卻調進南京聾啞學校當了副校長。父女命運產生戲劇性的變化!為什麽父女命運會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呢?因為我在教育上開竅了,對女兒刻骨銘心的愛使我經常思考女兒的教育問題。傳統的家長製方法,把孩子當做私有財產,再加上應試教育空前殘酷的競爭環境,我發現許多健全兒童已經給壓得奄奄一息,喘不過氣來。我雙耳全聾的女兒用這種方法,肯定是死路一條!我絕對不願意以犧牲我女兒童年的幸福為代價,換取她的所謂成功。我多麽希望女兒在成功的同時,有一個幸福、美好、歡樂、難忘的童年。每個人隻有一個童年。我想世界上有沒有一種充滿人情味、充滿生命力的教育方法?在浩瀚無邊的叢林裏,我仿佛在尋找傳說中的蝴蝶。辛勤的汗水滴在茫茫土地上,青山綠水伴隨一顆癡迷的心。終於,在叢林裏踏出一條足跡,看見了蝴蝶一開一翁地扇著翅膀。在愛的海洋裏,在和女兒學習、遊戲的天倫之樂中,我發現了我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方法,用這種神奇的教育方法,我把女兒由啞女培養成所謂的“神童”。教育女兒的傳奇經曆,令我激動,生命像火一樣燃燒,後來我把這段教育曆程概括成兩句話:不幸跌了一跤,有幸拉了一寶。即不幸生了一個殘疾女兒,有幸發現了一個教育寶藏。
        大家肯定關心,是什麽靈丹妙藥讓一個聽障孩子成為正常孩子也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童”?我講了以後你們一定會恍然大悟。哦,原來這是一種最神奇、也是最普通的方法,一種最新鮮、也是最古老的方法;是我們家長本來就有、卻沒有發現,本來使用過、卻無意中又遺忘的方法。所以,我經常對家長講“父母曾是教育家,撿回您遺忘的寶藏”。從你自己身上挖掘你曾擁有的寶藏,你的孩子一定會有歡樂、美好的明天。


第三章 無心插柳,發現一個寶藏

父母用愛“摧殘”孩子
        經過起步和追趕階段的實踐,我對教育著迷了。迷到什麽程度呢?吃飯在想,走路在想,連睡覺都在想,一想到好的方法就馬上把它記下來。我思考著一個永恒的主題:怎麽把學習變成玩?怎麽使學習比玩更有吸引力?因為孩子最愛玩!每當我發現了一個好方法,取得成效後,隨之而來的念頭往往是盡快把它推翻,用一種更好的方法來取代,往往學習效率能提高許多倍。在不斷地尋覓。不斷地實踐。不斷地推翻的過程中,我漸漸地萌發了一個念頭,世界上有沒有最好的方法?

命運青睞堅韌不拔的人
        一本毫不起眼的書改變了我的一生,也使女兒的教育進入了第三個階段——超越。1987年我在上海買了一本極其普通的書,《幼兒才能開發》,僅有6萬字,6角錢,作者是日本護理學家多湖輝。書的第一段話就使我的心靈受到了難以置信的震撼。它寫道:“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隱藏在每個孩子心中。盡管在他們雙親無限愛。G的摧殘之下,仍然有些孩子成了才。”請注意作者用“摧殘”兩個發人深省的字。聯想到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仿佛是農民在鹽堿地上種莊稼,盡管鹽堿地的條件非常惡劣,但仍然有些莊稼不屈不撓地長出來了。不是鹽堿地好,而是長出來的莊稼生命力強,命硬,就是死不掉!就像電影《白毛女》女主角所說:我不死,我要活!悲劇在於糊塗的家長還愚昧地站在家庭教育的鹽堿地邊,麵對孩子抱怨,別人是人,你也是人,別人都長出來,你為什麽長不出來!家長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拔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亮麗的眼睛變得暗淡無光。多湖輝的開場白寫得太好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迫不及待地往下看。書中寫道:“假如我們拋棄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種充滿生命力,充滿人情味的方法(好比農民都知道改變土壤,把鹽堿地改良為肥沃的土地,莊稼都能茁壯成長)那麽,所有孩子都能成為棟梁之才。”最後的結論:“所以說,孩子能力的幼芽正是被他們的爸爸媽媽親手掐掉的。”書上的每一句話、每個字撞擊著我的心靈。一股新鮮、清爽的氣息沁入了我的心扉,我不由得精神為之一振。 看來孩子教育出了問題,做家長的上不要怪天,下不要怪地,既不要怪老師,也不要怪孩子,應該眼光向內,想想自己出了什麽問題。

與眾不同的父親
        我對這本書產生了強烈的好奇,一口氣讀了十幾遍,全身的感覺像過電。這本書是介紹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的教育思想。鈴木為什麽能成為世界大教育家?因為他小時候有一位與眾不同的父親。鈴木上小學時,日本的升學競爭很激烈,所有家長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但鈴木的爸爸對他的成績要求卻不高,每門功課隻要考60分就行了。‘60分怎麽行?”兒子不解地問。分數像座大山一樣壓得他有點喘不過氣。“60分怎麽不行?”爸爸反問道。“60分就代表及格了,及格了就表示合格。你想想,工廠的產品合格就出廠了。既然你已經合格了,兒子,你沒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耗費在爭名奪利上。考第二名非要爭第一名,考九十多分非要爭一百分,一次一百分不夠,非要次次一百分。兒子啊,兒子啊,求知是人世間最大的歡樂,如果你成天想到的隻是考試分數,那麽,求知不就變成一種無盡的苦難嗎?”鈴木父親一語道破了求學的最高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求知欲。兒子陡然覺得身輕如燕,興奮起來了。但轉念一想,不對,忍不住問道:“爸爸,這樣學習就太輕鬆了,空閑時間做什麽?”“你永遠記住爸爸的話,其他時間用來博覽群書,把求知的歡樂還給自己。老爸的話深深地印在鈴木的腦海裏,鈴木使勁地點了點頭。
        從此,鈴木就按照老爸的教導,在功課上花的時間不多,學習成績中等。而讀過的課外書是全班同學的十幾倍。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愉悅。他在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籍後,感覺到應該還要讀天理:讀每個生命——這本無字的天書,讀大自然——這本無字的百科全書。

假如沒有生命力,地球早已一片荒涼
        大自然激發了他無窮的還想,也給了他無盡的靈性。有一天,他在風景如畫的大自然中,發現一個亙古不變的現象。地球上有那麽多的災難:風災、水災、旱災。地震、火山爆發,為什麽世上萬物總是顯得千姿百態,生機勃勃,這究竟靠的是什麽力量?他在尋根求源,試圖解開這個謎團。人的頓悟於瞬間。大自然生生不息靠的不就是生命的力量!假如沒有生命力,我們的地球將會一片荒涼。從此,鈴木的人生哲學發生了轉變。衡量任何事能不能幹好的關鍵,就是看它有沒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事就是再弱小,也會強大起來,變成滾滾洪流。而缺乏生命力的事必然會逐漸衰弱,走向死亡。接著他到德國學小提琴,結識了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愛因斯坦,受到愛因斯坦的巨大影響。

孩子愛學習,不愛上學
        幾年後他回到日本教孩子學小提琴,真是不教不知道,一教嚇一跳。他陷入思索,結果發現日本的學校教育出了大問題。鈴木發現了什麽呢?嬰兒的眼睛總是充滿了靈性,閃閃發亮,透著智慧的光芒。家長逢人便誇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天才、神童,“這時家長眼裏的孩子是天使。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孩子經常詢問家長,這是什麽?那是什麽?一口氣能問很多個為什麽,問得許多家長都吃不消了。有位母親說得好:“孩子,你問得太好了,太妙了,問得媽媽都不知道了。但是你不要難過,這個世界有一個叫學校的地方,那裏可是知識的海洋,你所有的問題都能在學校找到答案。”從此,兒子整天在求媽媽:“媽媽,我什麽時候上學?媽媽,我什麽時候上學?”
        可憐兒子日日盼,月月盼,年年盼。終於長大到能上學了,便歡天喜地,在全家人的祝福中背著書包跨進小學大門。哪知不到兩個月就回家求媽媽:
        “媽媽,我再也不想上學了,原來學習是這麽痛苦的事,我提出的問題得不到解答,整天讓我對著書抄字。抄啊抄,抄不好就罰啊罰,不是5 0遍,就是100遍,我的手指都磨出老繭了。抄了100遍後,原來認識的字都不認識了。”
        鈴木先生感到納悶,學校應是知識的海洋,孩子在學校讀書,眼睛應越來越充滿智慧的光芒,而現實情況是上學後一些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反而變得暗淡無光了,能問十萬個為什麽的孩子連一個為什麽也提不出來,上學前個個認為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覺,上學後卻往往被壞孩子的感覺所替代了。燦爛的夏之花沒有在靜美的秋天結果。問題出在哪裏?他用生命力的觀念來衡量日本的學校教育,認為症結在於日本當時教育缺少生命力,缺少人情味。求知是人世間最大的歡樂,而日本的孩子感到的是無盡的苦難。要否認這種教育容易,關鍵是能不能找到一種更好的方法取而代之。
        一天,他去拜訪一位老同學,剛走到同學家門口,屋內傳出朋友的訓斥聲,夾雜著拍桌子打板凳的響聲,隱約聽見孩子抽泣道:“我也不知道怎麽了,本來會做的題目,一到考試就全忘了。”鈴木的手已伸到門鈴上,聽到
        孩子的話又縮回來了。心想來的不是時候,他轉身想走,但老同學憤怒的話語一字一句地傳到門外:“你還嘴硬,你還嘴硬,你看你嘴巴能說會道,怎麽一到學習就傻眼了,犯死相了……”這幾句話像一盆水衝洗去鏡子上的灰塵,讓他苦思冥想的問題漸漸清晰地映現在鏡麵上……成年人都知道口語是最難學的,為什麽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口才這麽好呢?鈴木認為這裏麵一定有無窮的奧秘,於是他找到一些學習糟糕但口才很好的孩子,問他們是怎麽學的,孩子回答說:
        “不知道,好像是爸爸媽媽教的。”他又趕緊把孩子的父母請過來:“你們太偉大了!太了不起了!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口才卻這麽好,你們是怎麽教的,能不能介紹下經驗?”這些家長疑惑地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憋到最後還是三個字“不知道”。鈴木先生眼前一亮,無比高興。看來教孩子學說話的方法太好了,好到家長都不知道了。於是他講了一段充滿哲理的話。

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簡捷
        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簡捷,真理往往平凡得像陽光、空氣和水。找不到的時候,覺得真理那麽神秘,那麽奧妙,那麽高不可攀。一旦找到時,就會覺得真理是這麽親切,這麽平凡,時時刻刻就在你的身旁。就像海裏的一條小魚問一條老魚,海在哪裏?老魚笑了,海不就在你的前麵。後麵、上麵、下麵、左麵、右麵,這些都是海啊!對生命來說最寶貴的恰恰是時時刻刻圍繞在我們身邊,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毫不誇張地講:沒有空氣,十分鍾生命就會消亡。鈴木發現教孩子學說話的方法是人世間最好的學習方法,他就是用教孩子學說話的方法,一年培養出七百名達到莫紮特同齡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為之轟動。我就是看到這本書開竅的。我想鈴木能把所有正常的孩子,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養成小提琴神童,我為什麽不
        能把雙耳全聾的啞女培養成神童呢?前方的道路無比廣闊。此時此刻,婷婷還是原來的婷婷,沒有變;可讀過這本書後我對她的看法完全變了。過去認為雙耳全聾的女兒長大後有飯吃,有衣穿,我這個做父親的臨終也能安然閉目了。現在我堅信宇宙的潛能既蘊藏在每個人的生命中,也一定會蘊藏在女兒的生命中。於是我決定把雙耳全聾的女兒當作我的第一塊試驗田。


第四章 快樂成長,出現一個奇跡

海倫•凱勒“轉世”
        為喚起女兒生命中的無限潛能,我教育女兒的第一招是找感覺。我相信她是天才還不夠,關鍵的是讓她自己找到天才的感覺。
        崔健唱過一首歌,我記得其中兩句: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我的毛病是找不到感覺。感覺對了,才會跟著感覺走,生命在好感覺中提升,才會越走越順。你有了天才的感覺,你會成為天才;你有了英雄的感覺,你會成為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覺,他就會成為好孩子。我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深深體驗到給孩子塑造好孩子的感覺,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受鈴木鎮一的啟發,為樹立嬪嬪的自信,我首先塑造她是天才的感覺。怎麽塑造呢?除了平時不斷地在她幼小的心靈播撒天才的種子外,有一個戲劇性的故事讓女兒真正找到了天才的感覺。
        美國19世紀有一位又盲又聾的女偉人——海倫•凱勒。六歲半一個字不會說,18歲會五國語言,全世界轟動。我對她的事跡很感興趣。有一天我看《海倫•凱勒傳》,無意中發現海倫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我女兒的生日是1980年6月29日,看到這裏我腦子一閃,精神為之一振,天下竟有如此巧合的事!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箭一般地衝回家,興奮地抓住婷婷。“婷婷,太好了,天大的好消息被老爸發現了。我一直在納悶,你為什麽這麽聰明,這麽有靈性,原因終於找到了。搞了半天原來你是海倫的轉世啊!”
        “怎麽證明?”婷婷不解地問。
        “你看,你的生日跟海倫相差整整一百年,一天不差。”
        “真的嗎?”婷婷瞪大了眼睛。
        “白紙黑字,一無不差。”我把書遞給婷婷。婷婷連忙湊過來,一看,有點失望。
        “她是6月27日,我是6月29日,相差兩天。”
        我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據我了解,一天不差,海倫媽媽生她時是順產,你媽媽生你時難產,剛好耽誤了兩天。”頓時,婷婷兩頰飛紅,兩眼放光,仿佛海倫的血液在血管裏奔騰,海倫的靈魂在腦海裏遊蕩,感覺找到了!
        許多年後,停障自己講,海倫給了她無窮的力量,小時候做事遇到困難時,就想象自己是海倫•凱勒。

“你不是天才,誰是天才”
        為了保持婷婷的感覺,我抓住每個學習和生活的細節,讓她時時體驗到,她當時的行為就是天才的行為。由於早期識字,女兒特別喜歡讀書,如癡如醉,愛不釋手。女兒是個聽障孩子,比健全孩子更需要自信、更需要堅強。為了強化她是天才的感覺,我在女兒的玻璃台板下,壓了一張美國的《天才兒童行為表》,表上第一條就是看起書來廢寢忘食。我有意將女兒的行為與《行為表》聯係起來。每當女兒因看書而耽誤了吃飯睡覺時,我並未將書沒收,而是欣喜地把女兒拉到寫字台前,無限激動地對女兒說:
        “婷婷啊,婷婷,你看,《天才兒童行為表》第一條寫的是什麽?看書時津津有味,忘記了吃飯睡覺,你第一條就符合,你說你不是天才,誰是天才?”女兒眼睛一亮。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女兒越來越堅信自己是個天才,她的感覺也越來越好。婷婷的故事也許對許多家長有所啟發。為什麽現在有的獨生子女學習成績不好,許多家長百思不解,徹夜難眠。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找不到感覺。什麽感覺?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覺,學習天才的感覺!
        由於應試教育衡量孩子的標準隻有一個,分數,因此家長互相攀比,恨不得自己的孩子都是第一名,最起碼也是前三名。而第一名隻有一個,絕大多數的孩子達不到,於是好孩子的感覺漸漸減弱了,甚至消失了。就是偶爾脫穎而出,也戰戰兢兢,擔心萬一掉下來怎麽辦。我認為孩子與孩子之間不是不能比,而是要看怎樣比,有的家長拿別的孩子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處比,比來比去把自己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比沒了。這對孩子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背國周率小數點後一千位
        為強化女兒天才的感覺,在婷婷八歲那年,我做了一個實驗,對女兒,也對自己提出了新的挑戰。
        有一夭,我鄭重地問女兒:
        “你想不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會背圓周率小數點後1000位的孩子?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別說殘疾孩子,就是健全孩子也沒有人會背!你敢不敢背?”
        此時的婷婷已有了強烈的自信心,她很幹脆地回答:
        “好!”
        如果按照傳統的方法,可能24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經曆千辛萬苦,也未必能背得出來。而我就是用教孩子說話的方法,讓女兒快樂,讓女兒陶醉,讓女兒狂歡,把她的潛意識充分調動起來。我把1000位編成一個驚險荒謬離奇的故事,她一天背 100位,十天就背完了。剛開始時,背一次需要20分鍾,到後來5分鍾就夠了。
        背出小數點後一千位,創造了世界之最。生命的潛能令人歎為觀止,我激動地對女兒說:
        “太了不起了!婷婷,別人能做到的,你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你也能做到,爸爸真是太高興了!這件事還轟動了中國殘聯。殘聯主席鄧樸方專門接見了我和女兒,給予了高度評價,稱此為“愛和教育創造的人類戰勝自我的奇跡”。

太好了,隻少數了兩個
        我教女兒的第一招是嚐甜頭,讓女兒嚐成功的甜頭,而不是失敗的苦頭。傳統的觀念認為,努力導致成功。而我認為往往是成功誘發動力。對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往往看到成功的希望,才有努力的力量。積累小的成功才能化為大的勝利。怎麽讓孩子嚐甜頭呢?記得女兒七歲剛接觸應用題時,有一次,十道題隻做對了一道,換了其他家長兩記耳光早就過去了。錯一道題還情有可原,錯九道題那就不可饒恕。而我看到對的這道題,腦海裏湧現出美國電影視生情》裏那位優秀的白人教師。他在給一名長期受到種族歧視的黑人孩子上課時,耐心地說:孩子,老師相信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你不要緊張,仔細數數老師這隻手究竟有幾個手指?那孩子緩緩地抬起頭,漲紅了臉,盯著老師的五個手指,數了半天,終於鼓起勇氣,開口說:三個。太好了,你簡直太了不起了!一共就少數兩個。老師的鼓勵像久旱的土地遇上甘霖,孩子的眼睛一下子放光了。電影<師生情》這個片斷,令我永生難忘,也給我莫大的啟示。麵對十道應用題,做錯的題我沒有打叉,做對的題打了大大的勾。而現在有的老師在批改作業時,孩子做對的題目隻打小小的勾,生怕學生驕傲。做錯的題目卻打一個大大的叉,有時把紙都給戳穿了。
        婷婷做對了一道題,我想到的是鼓勵,想到的是她小時候蹣珊學步,我歡欣鼓舞的情景;想到的是她第一次喊爸爸,我淚流滿麵的情景。於是,我滿懷深情地對她說:“簡直不可思議,這麽小的年齡做這麽難的題,第一次居然就做對了一道”婷婷露出了喜悅的表情,她還想進一步證明自己。“爸爸,你小時候,會不會做?“我肯定不敢做,像你這個年齡,這麽難的應用題,爸爸連碰都不敢碰。婷婷頓時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飛翔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數學知識的天空裏,僅用三年時間學完了小學六年的數學課程。

兒子成了凱旋的英雄
        數學如此,作文呢?我曾去過一個三口之家。孩子愁眉苦臉地坐在桌前,作文本上隻有幾行字。爸爸、媽媽斜倚在沙發上,眉頭緊鎖,臉上陰雲密布。孩子“會撓撓耳朵,一會抓抓頭發。手裏的筆握住又放下。
        “寫了幾句?”爸爸終於打破沉默。
        “七八句了,媽媽,下一句該寫什麽?”孩子忐忑不安地問。
        “一個下午,就寫了七八句,還有臉問下一句。”爸爸忍無可忍,提高了嗓門,山雨欲來風滿樓了。我連忙把做父母的拉到另一房間。
        “孩子的作文怎麽樣?”我關切地問他們。
        “頭發都煩白了,哪是他寫作文,簡直是我們在寫作文。”做父親的正在氣頭上,直搖頭。
        “你們平時怎麽輔導?
        “買《優秀作文選》給他看。”我注意到桌上《優秀作文選》參考書堆得老高。
        “請問,看的效果怎麽樣?”
        “一本也沒看完,每次看都怒火中燒,氣不打一處來。”
        “為什麽?”
        “每次給兒子讀《優秀作文選》時,剛開始心情蠻.好,讀著讀著,一股無名之火就往上冒。最後總是忍不住對兒子說:‘人家是人,你也是人;人家一個腦袋,你也一個腦袋;人家能寫那麽好,你為什麽寫這麽糟!家長的心態似乎失衡了,眼睛都盯在孩子身上,為什麽不能想想自己?我為孩子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忿忿不平。
        “你自己能寫這麽好?”我不禁問道。
        “我也寫不出來。”男主人的進攻停止了,說話音調降下來了。我繼續乘勝追擊。
        “你也寫不出來,硬要讓孩子跳三尺高,你不是硬要破壞孩子的感覺嗎?”
        男主人一怔,心想難道問題出在自己身上?他不願把火引到自己身上,但又覺得我講的話有道理,不禁問道:
        “那你說怎麽教孩子寫作文?”
        “和教孩子學說話的原理一樣。孩子開口說話時,你們都是天才的賞識教育家,本能地把要求降到最低、最低。當孩子第一次能夠說出喝水的意願時,哪怕隻講一個字‘水’,甚至‘水’都講不清楚,講成‘堆’( d ui)時,你都會激動得忘乎所以。唉呀,不得了!兒子會說水了,趕緊打電話告訴爺爺奶奶、公公婆婆。七大姑八大姨聽。
        “一個‘堆’,傳遍了整個家族;一個‘堆’,兒子成了凱旋歸來的英雄,嚐到了學說話的無限喜悅。所有的孩子不都是在這種狀態下學會了人世間最難學的口語嗎?!”
        父親聽得入神了,身子向前傾了傾,麵部表情放鬆了些,拍著腦袋說:“對了,有道理,可是口語畢竟與書麵語言不一樣啊!”男主人的疑惑還未完全消除,他想知道具體的方法。“其實本質是相同的,假如你孩子學說話,第一次表示要喝水時,開口便說:‘爸爸,請給我喝一杯水,好嗎?’你保證嚇一跳,認為這孩子有毛病。為什麽?因為那時孩子說一句完整的話是異常的,說一個字反而是正常的。”男主人聽得津津有味,眉開眼笑了。我繼續剝繭抽絲。
        “首的心態要回歸到教孩子學說話的狀態,孩子的作文剛開始寫不好是正常的,寫得好反而不太正常,再不好的作文裏麵總有幾個通順的句子吧。作文裏頭的好句子,難道不就是學說話的‘堆’字嗎?”我輕車熟路地講述了婷婷的故事。“女兒剛寫作文時,我們都在作文的好句子下畫出紅色的波浪線,再好一點,雙道波浪線。吃晚飯時,就讓女兒讀好句子給全家人聽。她讀得搖頭晃腦,我們聽得如癡如醉,然後熱烈鼓掌。她讀完後,我再發揮我朗讀的優勢,念得抑揚頓挫,富有美感,然後對女兒說:‘婷婷,簡直不可思議,這麽小的年齡能想出這麽好的句子,爸爸小的時候怎麽就想不出來,能不能給爸爸介紹介紹經驗?”’
        “她每次介紹經驗,越說越激動,越說越有好句子。最後,做夢都夢到好句子。好句子越來越多,作文就越來越好了。十歲時女兒就與我合寫一本書《從啞女到神童》。婷婷六萬字的科幻小說寫得十分精彩,好多孩子在被窩裏打著手電筒也要看。”男主人完全被折服了,臉上已是晴空萬裏。他找到了通往彼岸的船,而以往他連碼頭在哪裏都不知道。

        “差遠了”與“強多了”
        通過上麵婷婷的兩則故事,但願家長能走出家教的一種可。怕誤區。
        當今中國,許多家長深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感到自己這一輩子被耽誤了,不行了,就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強烈的補償心理使得他們在教育孩子時,往往這樣抱怨孩子:
        “你啊,你啊!瞧你這副窩囊樣,和老爸小時候比,可差遠了。”
        孩子靜下心來盤算,不由泄氣了,心想:“你們現在都不行了,我和你們小時候比還差遠了,我將來不是全完了嗎?”而我在教育女兒時經常講:“爸爸是了不起的爸爸,但和你小時候相比,可差遠了。”婷婷渾身是勁,對未來充滿信心。

沒有種不好的莊稼,隻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
        孩子一旦出了問題,家長往往把責任怪在孩子身上:你怎麽了?你又怎麽了?而我女兒出了問題,我總是反省自己:我怎麽了?我又怎麽了?我認為沒有種不好的莊稼,隻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莊稼長勢不好,我們從未看到一位農民雙手叉腰,怒不可遏地站在田邊抱怨:“我起早貪黑,披星戴月,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仁至義盡了吧!你們為什麽長不高?!”
        農民都懂得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學習不好時,我們為什麽要一味指責孩子呢?常有這樣的情況,家長在輔導功課時,孩子遇到難題,家長就說:這麽簡單的題,你一定會做。其本意是為激勵孩子不怕困難,然而效果適得其反。孩子做出來了是因為這道題太簡單了;沒有做出來,孩子會想,連這麽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難免更加自卑。如果家長換一種說法,這道題的確很難,但老爸相信你也許能行。成功了,孩子會想,瞧,我多棒!失敗了,的確很難,也有台階下。家長還可以比較一下,“你一定要成才”與“我看你準能成才”,哪句話更適合孩子聽呢?

"誰說了算"與"夠朋友"
        我堅信最重要的家教觀念是家長和孩子人格平等。我和女兒之間絕對是朋友關係,而現在家長與孩子的關係是什麽樣的呢?我常聽一些家長邊打孩子邊說:“我倒要看看,到底誰說了算,到底誰說了算!”真是怪了,孩子都十幾歲了,誰說了算的問題還未解決,好像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有位父親形象地比喻,如今與孩子的關係好像是階級鬥爭,我們鬆一鬆,階級敵人就攻一攻。中國幾千年來傳統的君臣父子的倫理關係,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影響。父親在孩子的心目中似乎該永遠象征著一種權威,苦孩子膽敢向權威挑戰,結局往往是一頓臭打。
        “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家長總想維持在孩子麵前的優越感。
        一位母親理直氣壯地對孩子說:“父母打罵孩子是天經地義的,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不服氣沒用,你想拿石頭砸天啊!”一位父親講:“打別人的孩子不行,打自己的孩子卻是‘官’的(南京話意思是‘應該的’)。”
        言下之意打子女仿佛是做父母的專利,這倒一點不假。大街上有人在打架時,人們會上前勸阻;如果換成父親打兒子,大家便習以為常,無人過問。
        我與女兒之間最頻繁的口頭禪是三個字:夠朋友。按北方話說:哥兒們!記得小時候經常與嬪嫁開玩笑說:如果你是男孩的話,老爸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與你結拜兄弟。
        一句“夠朋友”,任何矛盾都煙消雲散。
        一句‘夠朋友”,遠勝空洞的說教。
        一句“夠朋友”,父母與孩子結成知己。
        夠朋友,是孩子的呼喚,是時代的呼喚,是時代發展到今天的必然。正如黎巴嫩一位詩人所說:您的孩子並不是您的孩子,他們是生命之火的兒女。他們通過您來到人世,卻不是您的化身,他們整天和你生活在一起,但並不屬於你。

豎大拇指還是豎刀子
        我身上其他肌肉不發達,惟有大拇指的肌肉很發達。女兒從小到大,隻要在我身邊,我的大拇指總要在她眼前晃來晃去。我曾經對婷婷開玩笑說:“爸爸的大拇指總是這樣翹著,早晚有一天要抽筋。”不同的手指不同的含義。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用食指指責孩子的腦袋:你這個小傻瓜,咋這麽笨啊?我對女兒使用最多的手勢就是豎大拇指,在女兒心中,大拇指就是“你真棒”“你真行”,就是一道金色的陽光。如今,在南京婷婷聾童學校裏,每個老師都學會了對孩子豎大拇指,兩三歲的孩子學會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豎大拇指,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愛。每位老師,給學生批作業的時候,總要劃個神采飛揚的大拇指,賜予孩子力量。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家長根本不會對孩子豎大拇指,結果大拇指的肌肉也隨之萎縮了。一次我在一所少年工讀學校作完報告後,一位母親滿麵羞愧地站在我身旁,淚痕還掛在臉上。
        “周老師,你千萬別走,聽我說兩句心裏話,好嗎?”
        “怎麽了?”我同情地問。
        “辦果早幾年聽您的報告,兒子就不會進工讀學校了,我那時不知道翹大拇指。”母親的眼淚已流出來了。
        “你翹什麽?”我追問道。
        “為了讓兒子專。已做作業,我們哄嚇詐騙什麽招數都用過了,就是沒辦法。隻有最後一招,兒子做作業時,我和他父親輪流拿一把刀在他麵前晃來晃去,以此為逼,哪知學習不但沒有逼上去,反把兒子逼進了工讀學校。現在真是悔恨交加。一個動作勝過千言萬語,不同的動作效果卻有天壤之別。
        “太好了,除了不對的地方”
        十幾年前,我從書上讀到美國的一種自然教學法。隻要是孩子樂意做的事,家長老師的評價永遠是兩句話:
        太好了!除了不對的地方;
        太好了,隻少數了兩個;
        太好了,隻錯了九道題;
        太好了,隻不過把水講成了堆(dui)當時我百思不解,如今終於明白了其中的奧秘。為什麽“太好了”的評價對孩子有著如此神奇的扭力呢?其原因在於不管孩子表麵上多麽驕傲,內心都是脆弱的,弱小的生命常常擔心自己不行。一個“太好了”,仿佛是春雷一聲響,孩子吃了個定心丸,情感閘門一下全部打開。你接著乘虛而入——“除了不對的地方”,孩子就聽得進去,容易接受。此時孩子的生命處於一種舒展開放的狀態。“太好了”,今天美好,明天更好。生命在這種狀態下茁壯成長。
        而現在有些家長,就‘伯孩子翹尾巴。他們受文革影響,喜歡空洞的說教。教育孩子時第一句話往往是:媽媽不得不承認,你的優點還是有一點點,但是……
        一個“但是”,後麵全是缺點,滔滔不絕,仿佛在介紹係列產品,潛台詞就是“太糟了”,除了對的那一點點。孩子一聽這種話,情感閘門全關。難怪孩子嫌父母嘮叨,孩子此時的生命處於封閉狀態,就像小烏龜一下把頭編了回去,刀槍不入。家長的千言萬語隻能化作耳旁風。多少家庭教育的誤區就是從這個不當的評價開始的。我的手邊有一封家長來信。這位家長寫道:“我以前教育孩子的方法簡單粗暴,打罵是我的惟一手段,導致孩子離我越來越遠,學習成績直線下降。聽了你講的十道題隻對一道題的例子後,對我觸動很大,並照此去做,果然有效。
        “前幾天,我檢查孩子的作業,發現五道題僅有一道題做對了,我又情不自禁地舉手揮向孩子,突然,周弘老師關於‘抱怨隻能使得孩子變得越來越壞’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於是,我放下手,立即轉換話題。“孩子啊,這道題很難呀,你竟能做出來,真不簡單。我相信你後四道題也能做出來。
        “孩子在我信任的目光中,信心大增,很快做好了其餘四道題。”

“考了多少分”與“心情好不好”
        南京有的家長下班回家,見了孩子麵時,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考了多少分?”考得好,“肯德基”考不好,“皮帶炒肉絲”(即懲罰孩子)美國家長見到孩子第一麵,常用語是:寶貝,今天有什麽發明?於是孩子滔滔不絕地講起,也許隻是學會了一種搭積木的方法,也許隻是知道了一種昆蟲的名字,在大人眼裏微不足道的事,在孩子的心目中卻不亞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聰明的美國家長在傾聽中塑造了孩子對於創造的快感。我見了女兒,第一句總是問她心情好不好,感覺怎麽樣。如果女兒心情不好,說明她的無形生命有結,我會千方百計地幫她解開。孩子有形生命劃了一道口,會引來家長關注的目光,心痛得不得了,而孩子無形生命受傷的時候,家長更應該小心嗬護。我始終讓女兒覺得心裏熱乎乎、甜絲絲的。孩子的心結打開了,心靈舒展了,她就會歡樂而輕鬆地飛,否則就隻能痛苦而緩慢地爬。
        關注孩子的心清,孩子才會把你當做真正的好朋友。願意和你分享歡樂,分擔憂愁。
        請看我在 1989年 10月 31日寫的“教子日記”:再過幾天就要期中考試了,小婷婷突然愁眉苦臉地說:爸爸,說句心裏話,我發現童年太沒意思了。我一驚:為什麽?一天到晚考試,總是在分數上比高低,失去了歡樂,多悲傷。原來婷婷語文隻考了75分,心裏不好受。每個孩子都會遇到考不好的時候,我是怎樣對待的呢?晚飯後,我和女兒邊散步邊交談。婷婷,不要難過,你是個很了不起的孩子,爸爸非常喜歡你. 你從當年的聾啞孩子學會說話,上普小,有跳級,多不簡單啊!不要總為75分而憂慮。好好,你過去不是最愛考試的嗎?像打仗一樣,多好玩啊!“現在總怕考不好,對不起爸爸、媽媽。”好好說。我恍然大悟,這正是孩子憂傷的原因。孩子心裏壓力巨大,需要理解和寬容。我接著誠懇地說:“好朋友,今後不管遇到什麽考試,如果考得好,爸爸為你歡呼;考不好,你難過,爸爸也為你分擔憂傷,你的痛苦是不是馬上就減去一半啦!”停停頓時喜形於色:“爸爸,你真是天下最好最好的爸爸。你這樣夠朋友,我還怕什麽呢?”接著,我就針對這張75分的試卷,與女兒共同探討,如何考出好成績。
        再請看我在1989年10月6日寫的“教子日記”:今天女兒飛奔回家,告訴我一個好消息:她語文考了全班第一名——94分,並激動地向我介紹她是怎樣運用那些經驗的。聽完後,我忍不住歡呼起來,並在“成功奇跡簿”上寫道:上普小——跳級——自學——第一名!真是罕見的奇跡!最親愛的女兒,你太偉大了,爸爸太佩服你了。你幸福嗎?!自豪嗎?!婷婷看著看著,在我耳畔響響輕語道:“童年真是太美好了,我太喜愛考試了! ’

“好消息”與“煩死丁”
        好奇是兒童最珍貴的感覺之一,失去好奇心的孩子就會對一切感到平淡而麻木。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時,就會對生命充滿激情。激發和喚起孩子好奇心是提高孩子興趣的好方法。然而家庭經常出現的鏡頭是,父母正忙著燒菜做飯,孩子總是在麵前問個不停:“爸爸,這是怎麽一回事啊?”“媽媽,那是為什麽?”這時家長往往不耐煩,皺起眉頭:“煩死了,去去去,大人忙小孩不要打岔!”把孩子的求知欲全破壞了。當父母忙完家務來教育孩子時,孩子的疑問已經消失了。這時家長卻來一番“激勵”:“你看,隔壁的東東會背那麽多古詩;樓上的莉莉已會加減連算;樓下的豔豔電子琴彈得多好,而你呢?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長大能有什麽出息。”孩子此時能有多少興趣學習呢?每個兒童的腦海中都有著無數個不斷變化的問題。同樣一個問題,在孩子感興趣時,幾分鍾就能教會,而孩子毫無興趣時,往往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也教不會。為了使女兒天天生活在無限新奇、激動和喜悅之中,我又告訴女兒一個哲理:“對於一個聰明的人來說,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生命。”以喚起女兒對生命的熱愛。難怪婷婷常常充滿深情地說:“爸爸媽媽,我多麽感激你們生下了我,給了我最美好的生命。”
        1987年初,我們乘輪船去上海,婷婷第一次坐輪船,好奇不已,在輪船上跑上跑下,嘴裏不停地問為什麽。午飯後,我帶婷婷到船尾觀看長江景色,幾百隻江鷗在船尾飛翔盤旋,姿態萬千,悠然自得。婷婷樂得手舞足蹈,我趁機讓女兒仔細觀察,把此情景畫下來給爸爸看,女兒滿口答應。
        回去後,婷婷的創作激情就上來了,很快畫了一幅《輪船江鷗圖》。輪船畫得一般,江鷗可畫活了,姿態各異,用婷婷的話來說:有的江鷗在天上飛,有的江鷗在喝水,有的江鷗在捉魚。兒童那種強烈的興趣所爆發出來的能量真令人驚訝不已。怎麽抓住時機調動孩子的學習熱情,怎麽鼓勵孩子的創作熱情,是不是值得家長們認真反思一下呢?

跳一跳,夠得看
        一隻蘋果掛在孩子的頭頂上方,掛得太高時,孩子有沒有信心摘?沒有。因為拚命跳也夠不著。掛得太低,孩子有無興趣?也沒有。因為隨手可拿到,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越沒吸引力。如果放在“跳一跳,夠得著”的高度,孩子有無信心和興趣呢?肯定有。
        女兒三年級的時候學珠算,首先要過的是打百子關。女兒打算盤的速度是全班最慢的。每次打百子就提不起精神,找不到感覺。怎麽辦?“孩子自己都覺得慢,這時候你再說她不行,她肯定會想:連爸爸媽媽都說我慢,看來我是真的不行了。我要讓她找到打算盤的感覺,讓她相信自己行。我對女兒說:“爸爸相信你打算盤是絕對會快的。”“爸爸,為什麽說我會快呢?”女兒不解地問。“你想一想,你小時候有沒有上幼兒園?”“沒怎麽上。”“對啊。別的孩子小時候都受過一係列的手工訓練,而你沒有受過訓練,爸爸像你這麽大的時候,比你還慢。我們來做個試驗,爸爸拿表給你看時間,爸爸不相信你會慢。”女兒躍躍欲試。為了保證女兒的成功。我把加到整十數的答案都寫在旁邊。婷婷打得很慢,可答案絕對是正確的。她每加十位,我就為她歡呼:“對了,又對了。”
        “爸爸,慢不慢?”女兒望著我的眼睛尋找信心。
        我激動地說:“不得了,第一次就全對,我小時候練五六遍都沒打對,還弄得滿頭大汗。”
        女兒興趣越來越高,本來最怕打百子的她現在卻不願停手。
        “爸爸,我還要打,我還要打。”
        第二天,動作快了;第三天,又前進了一步。就這樣動作越來越快。不到40天,居然從20多分鍾發展到1分30秒打完。
        許多人認為人的成功是從失敗走向勝利,而我認為從勝利走向勝利,也是一條成功之路,尤其對孩子是如此。孩子在不斷的成功中增強了信心,在愉快的情緒中動作自然加快了。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難免不濕鞋。婷婷打百子,偶爾也會打慢一次。若馬上指責她,會破壞她的情緒。而手表掌握在我的手中。比如她明明超時了,我卻真誠地撒了個謊:
        “早呢,請放心,來得及。”打完之後,如上一次是十三分鍾,我就故作輕鬆地說:“十二分五十秒。”
        女兒天真地說:“爸爸,我以為今天肯定不能達標了。”
        我鼓勵她:“你想一想,你認為絕對不行時,還提前了十秒,你感到行時,效果不更好了嗎?!”就這樣女兒以最好的成績通過了珠算考試。
        我認為稱職的家長應該給孩子不斷地蓄電充電,孩子看見他們時仿佛看見一座大山,渾身充滿力量。著名足球明星貝利,籃球明星喬丹,初上賽場時,他們的父母起了很大的作用。每逢比賽,父母都坐在第一排,為自己的孩子歡呼助威,做熱情的拉拉隊員。他們偶爾感到膽怯時,隻要看一眼父母,渾身就充滿了力量。

“潑冷水”與"發動機”
        孩子在什麽狀態下學習效果好呢?人腦好比一台發動機,學習前,應該讓孩子的大腦進入發動狀態——興奮愉悅的情緒中。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許多父母都把教孩子學說話時的快樂感覺,本能地忘卻了。一看,父母在給孩子輔導功課時,常說:“毛毛,怎麽站沒有站相,坐沒有坐相,給我坐好!”“手往哪兒放!腳怎麽總是動個不停!,“頭怎麽總是東倒西歪?眼睛怎麽到處亂望?我看你真不是塊讀書的料!”姿勢倒符合標準了,可大腦的發動機卻已熄火,注意力也不知跑到哪裏去了。而我每次都要點燃女兒的學習發動機,使她異常興奮,甚至忘乎所以,學到高潮時她竟會激動地爬上桌子,或高興得轉動椅子……可注意力卻絕對集中,興趣之火越燃越旺•••
        最令我感動的是,每次睡覺前婷婷總要大聲呼喊:‘烏拉!我又學到許多知識,爸爸我太感激你了。”然後吻我一下,很快進入甜蜜的夢鄉。如何調動情緒,我還有一個法寶,就是學習前先花幾分鍾,讓孩子回憶最歡樂、最成功、最幽默的往事:比如與同學拜幹姐妹的情景;背出圓周率一千位的心情;爸爸打五角星,從一個打到五千個的幽默等。眼看著女兒越來越興奮,大腦漸漸進入最佳狀態,學習隨即開始……我在教女兒時特別注重幽默。印象最深的是電影《少爺的磨難》。還記得那個叫阿根的仆人嗎?胖胖的身體,小小的眼睛,,長得特逗人,以致一提到阿根,婷婷總是笑個不停。
        於是在學習時,我倆常進行“誰是阿根”的比賽,誰一輸,對方就一邊拍他的肩膀,一邊連聲喊他:“阿根,阿根……”有時竟笑出淚來,每陣大笑,都感到渾身更舒服,頭腦更敏捷,難怪婷婷常說:“這樣學習太好玩了!”
        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使女兒樂於學習,而且培養出幽默感。一次,蔡老師讓婷婷吹一段牛皮,婷婷靈機一動,說道:“有一種特異功能,隨時能讓各種花朵飛到你身邊,什麽牡丹花、牽牛花、玫瑰花,什麽桃花。梅花、石榴花等,五彩繽紛,萬紫千紅,真是天花亂墜!”晚上,媽媽告訴女兒又買了許多她最愛吃的東西,婷婷激動得要用油嘴親媽媽,說:“好媽媽,這油裏可飽含著我對你的感情啊!”媽媽隨即拿起一把湯勺,說:“這就是我的臉,請吻吧!”陣陣笑聲在房間裏回蕩。

兩個生命攻克一個難關
        孩子的無形生命中存在自信和自卑兩個角色,他們經常在進行拔河賽,你拉我扯。爭執的焦點是:行,還是不行;我完了,還是沒完;大家看得起我,還是看不起我。孩子在順境時,容易得到家長的鼓勵和支持。而孩子麵對困難時,家長能患難見知己,挺身而出,幫助孩子渡過難關,找回失去的自信,這才是最可貴的。
        女兒上初中以後,其他功課都不錯,惟獨上化學課就煩躁,讀不進去,成績自然也不好,她覺得自己不是學化學的料。那年寒假,我帶女兒到連雲港治病。在火車上與女兒一 起探討化學教材。我是老三屆,從未學過化學,但我有心為女兒找到學化學天才的感覺,嚐到學化學知識的甜頭我和女兒一同學習化學課本,我們總是不斷地提問梳理問題,好像把窗戶紙越磨越薄,結論總是讓她自己得出。然後我為此大聲歡呼,並不斷地激勵她:誰說你己學化學的料,老爸看你是化學天才。12個小時的旅途生活結束時,女兒興奮地告訴我:“爸爸,我好像真找到了學化學的天才的感覺。”從此她對化學的學習興趣陡增,一發不可收拾,成績自然就上去了。說心裏話,也許我太愛我女兒了,因此,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能力。每當女兒碰到難題時,或哪門功課學不進去時,我很快就能學會。此時,我感到有兩個生命在攻克一個難關。
        女兒的生命在攻克中不斷地找到自信,父親的生命在攻克中不斷地得到升華。

周婷婷現象
(1)
        相信每個孩子的生命是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
        相信每個孩子牙牙學語時需要無比的寬容!
        相信每個孩子成長的養分來自心靈的舒展!
        周婷婷在輕鬆地飛翔,擁抱藍天,擁抱著歡樂的童年。
        —六歲認識了兩千多漢字,進普通小學,並跳了兩級;
        —八歲背誦了圓周率小數點後一千位,打破了當時吉尼斯世界記錄;
        —11歲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
        —16歲成了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在人民大會堂七千人的表彰會上作了精彩的發言,引起轟動,受到江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和高度評價。
        周婷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2)
        婷婷成功了,可有人說,是我周弘福氣好,攤上個聾子天才,如果你能培養出第二個第三個周婷婷,我們才服你。
        實際上,周嬪蟀隻是個智商平常的孩子,智商測試儀為 105,、與普通人相差無幾。我曾對婷婷講:“婷婷是了不起的孩子,別的孩子也是了不起的;婷婷能做到的,別的孩子也能做到”這時我把周婷婷看做是一棵樹,我從這棵樹上看到了一片森林,於是創辦了南京婷婷聾童學校,向全國招生。
        經過幾年的發展,這些聾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長成了一棵棵參天大樹,出現了一批周婷婷式的早慧聾童,媒體稱之為周婷婷現象。
(3)
        李晗,兩歲半的孩子,進聾童學校不到一年,不僅能夠口語交流,而且對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認識一千餘字,能寫幾百個字。她在地上寫哭字,班上的其他孩子就哭;寫笑,其他孩子就笑;寫爬,其他孩子爬得亂成一團更有趣的是,有一次,她發現老師在流淚,她趕緊在老師手上寫道:老師哭了,笑比哭好。逗得老師破涕為笑。
(4)
        於海迎今年八歲,來自內蒙古,雙耳全聾。父母花了二十多萬為她治病,效果甚微。到聾童學校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她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會解二元一次方程。更令人不可思議的事還在後頭。婷婷八歲能背圓周率小數點後一千位,於海想到自己年齡和婷婷一大,就能被小數點後麵一千位海迎想到自己年齡和嬪嬪一樣,就一定要背。當時,我是親自教婷婷的,而現在,沒有時間教她,但又不忍心打擊她的熱情,於是就給了她五百位數字,讓她自己玩。隻問耕耘,不問收獲。她每天玩五到十分鍾,一個月不到,竟背出了150位。
        奇跡使所有的老師堅信宇宙的潛能蘊藏在每個孩子的心中。
(5)
        劉開語今年7歲,遼寧一位普通工人的孩子,三代單傳,出生時父母給他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劉帥。小劉帥一歲時,醫生診斷為雙耳全聾,母親徹底絕望了,幾次想抱著孩子跳樓,父母希望劉帥能開口說話心切,把劉帥改為了劉開語。在婷婷聾童學校學了三年,劉開語的書麵語和口語同步發展,看起書來如癡如醉,把兩本《少兒百科全書》都翻爛了。他曾寫過這樣一篇看圖作文:白雲在藍色的天空飄啊。蝸牛在地上爬啊。牽牛花在牆上吊啊。小鳥在天上飛,熊貓在吃竹子。花兒在地上開得好漂亮。小草和葉兒真綠啊。一棵棵樹站在地上真威武。
        爸爸是一棵大樹,媽媽是一棵大樹,我是一隻快樂的小鳥,在他們之間飛來飛去。花老師,草老師,樹老師,都是我的好老師。我在大自然裏要好好學習,長大當一名科學家。
(6)
        胡林嘉,今年12歲,半歲時高燒致聾。兩歲開始采用傳統方法進行聽力語言訓練,效果不理想。訓練一年隻學會了八個詞。四歲時,她的母親從一位聾童家長處看到了《從啞女到神童》一書,茅塞頓開,如獲至寶。由於當時買不到這本書,她竟夜以繼日地把這本書抄了一遍。教女兒的過程中,一有問題就從手抄本上找答案。結果孩子的識字和說話出現了飛躍。不到一年,就認識了近三千字,說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到婷婷聾童學校後,更是進步神速。能在幾分鍾內快速記住四十餘張卡片上毫不相連的詞語,九歲從二年級跳入四年級。
        知識開發、智慧啟迪,還給了她一個好心態。她知道自己耳聾,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但她並不怨天尤人,還安慰媽媽:這樣也好,受幹擾少,能靜心學習。
        1997年她榮獲第五屆全國千名好少年好兒童“好學獎”,1998年被評為河南省“十佳少年”。一個周婷婷的出現是奇跡,一個又一個周婷婷的出現是希望。聾童尚有如此潛力,為什麽多一雙耳朵的孩子卻爬得這麽漫這麽累呢?這一現象震撼了許多健全孩子的父母的心靈,他們紛紛上門取經,結果不僅出現了一個又一個早慧聾童,而且許多在絕望中苦苦掙紮的所謂“差”生,很快燃起了希望之火,命運產生了奇跡般的變化。


第五章 解開謎團,悟出一個原理

能否把教育奧秘概括成一個字
        婷婷出名後,全國數百家報刊、雜誌都作了報道。於是全國各地,前來取經的人絡繹不絕,令我應接不暇。印象最深的是來自合肥的一個家庭。爺爺奶奶、公公婆婆、爸爸媽媽,還有那個小寶貝,一家七口全部出動了。我被他們的誠摯精神所感動,毫無保留地講了一整天,恨不得把心掏出來,目的是讓他們多分享一些教育寶藏。可任憑我講得口幹舌燥,他們的眼裏仍充滿了疑惑。當他們悻悻離去的時候,都用無限羨慕的目光看著婷婷仿佛在說:“你周弘福氣多好啊!生了個神童,我們要是也生個神童該多好!”此刻我才感覺到,有些東西似乎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把心中的奧秘讓別人分享,比登天還難。但我堅信,宇宙的潛能蘊藏在每個孩子的生命中,我不願看到,一個個孩子的無限潛能被混滅。這種強烈的信念,使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不是說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簡捷嗎?既然教孩子學說話的方法是人世間最好的教育方法,我能不能用一個字把其中的奧秘揭示出來,讓所有的家長一聽就懂,一學就會?

找到了,我終於找到了
        地球覆蓋著綠色的樹木,一棵樹孕育在一粒種子裏,平凡的真理往往包含在一粒小小的種子裏。
        1991年元旦過後,我突然接到了著名兒童文學家楊臻老師的一封信,他說他看了我們的材料後,興奮異常,想把婷婷培養成世界一流的作家,並讓我寫一本書,總結教育女兒的奧秘,以造福於所有的家庭。一個苦苦掙紮了十年的聾兒家長,此刻的心情常人是無法想象的,我興奮地拿著信往家跑,一種從未有過的體驗湧上心頭,我嚐到了心口發甜的滋味。怎麽個甜法?像一股涼風沁入心扉,心頭發癢,忍不住想哈哈大笑。當晚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用一個什麽樣的字高度概括成功的奧秘呢?想啊想……腦海裏出現了電影《芙蓉鎮》裏的一幕情景:文革期間,一位憂國憂民的老支部書記感到前途迷茫,喝醉酒後在空曠的田野上發酒瘋,手裏抱著酒瓶,跟踉蹌蹌,嘴裏重複著兩句話:完——了!沒完!講完了,就倒在地上,好像斷了氣。一講沒完,就立即站起來,眼裏露出必勝的光芒。然後又完——了,沒完;完——了,沒完我腦海裏突然像一道閃電一亮,豁然開朗。找到了,我終於找到了!原來成功的奧秘源於家長的一種良好心態,源於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所有家長在心靈最深處都是絕對地,無條件地、百分之百地堅信自己的孩子“行”這一個字上。
 
家長擁有兩個寶藏
        在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家長是天生的教育家。家長本能地擁有兩個寶藏,即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的正確心態:
        孩子學說話時承認差異——導致差異縮小。
        孩子學走路時允許失敗——導致不怕失敗。
        由於堅信孩子“行”,在孩子學說話時,家長就能承認差異。說話早的孩子行,說話遲的孩子也行。不僅承認差異,而且欣賞差異。由於堅信孩子“行”,在孩子學走路時,家長就能允許失敗。孩子不小心跌跤後,會遭到家長的斥責嗎?世上有沒有這種家長?絕對沒有。孩子學走路時,哪怕跌十次跤,一百次跤,一千次跤,家長都會鼓勵孩子站起來。

乾隆皇帝四歲才會說話
        家長教孩子學說話的奧秘在於承認差異。孩子學說話時,家長應承認孩子間的差異,並尊重差異,甚至欣賞差異。中國有句俗話:“責人語遲。”安徽有位小男孩三歲半還不會說話,爺爺奶奶安慰孩子的父母:“沒關係,據說乾隆皇帝四歲才會說話。”三歲半不會說話不要緊,說不定還是貴人呢!家長之所以尊重差異,是因為家長心中始終堅信一個“行”字。堅信孩子會開口說話,堅信自己能夠教會孩子說話。家長承認孩子“行的心態緣於祖祖輩輩實踐的結果,相信所有的孩子遲早都會說話一隻是隨著孩子的成長,隨著的代的激烈競爭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家長把所有的期望值都強加在孩子身上,越來越不能接受容忍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之間的差異。家長在否認差異的同時對孩子的要求也苛刻起來。這種感覺便迫使家長去盲目攀比盲目追趕。在追趕的同時,伴隨著哀愁、指責、抱怨、貶低,想盡一切辦法刺激
        孩子其結果是適得其區差異越來越大,因為教育被扭曲了。其實我們在遇到困惑時,不妨把眼光投向大自然。陽光空氣、水、花草、樹木共同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美好的自然界,大自然不因為花不如樹實用,草不如樹高大而冷落了花與草,從而抱怨陽光空氣和水。大自然承認花、草、樹之間的差異承認陽光、空氣和水的作用。它知道花有花的豔麗草有草的幽香樹有樹的偉岸它不要求卓長得如樹般高大也不要求樹如花般美麗,於是樹便是樹,花便是花,草便是革教孩子學說話時,家長都很寬容。當孩子第一次把人說成‘堆”對父母欣喜若狂認為自己的孩子如此聰明,已經懂得表達自己的要求。幸福感隨著“堆”慢慢延伸。沒有一個母親在把水講成‘堆”時會教訓孩子:“毛毛啊四歲了才開始說話人家隔壁小寶寶八個月就開口說話了,你好意思說我還不好意思聽呢!“采,毛毛既然開了日,咱們笨鳥先飛,媽媽要對你在標準高要求,喝水時要跟媽媽講"媽媽請給我喝一杯水好嗎" ,講不清楚就不喜歡你,講不完整就打你。世界上有沒有這樣的媽媽?絕對沒有,沒有一個母親會這樣要求孩子。孩子正是在“行”的環境中,說話越來越清晰,詞匯越來越豐富,慢慢學會了說話。可是等到孩子長大了,大人的寬容對孩子來說,慢慢成了一種奢侈,尤其是麵對分數的時候。家長開始懷疑孩子不行,孩子潛意識中也在懷疑自己不行,於是父母開始遺失了自己的寶藏。

此時的父母都像一座大山
        風和日麗,天高雲淡。在市民廣場的草坪上,一個孩子在父母的鼓勵下學走路。孩子搖搖晃晃地邁開步。一步兩步三步…••峨,跌倒了。寶寶不哭,寶寶真勇敢,站起來。又邁開小步,一步兩步……再跌倒,再爬起。孩子天真的小臉是那麽專注,爸爸媽媽是那麽欣喜,這是一幅美妙和諧的畫麵,也是一個妙不可言的教育場麵。
        所有的孩子在家長的讚許和鼓勵中,學會了走路,在大人營造的寬鬆的環境中,幸福成長。家長允許失敗的態度也緣於家長堅信一個“行”字。堅信孩子跌倒了會自己爬起來,堅信孩子總有一天會堅定地邁出第一步、第二步。家長的堅信反映在行動中、笑容裏。孩子被感染著,汲取著這種心理養分,輕鬆舒展地成長。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孩子在享受失敗。正是這種允許失敗,不怕失敗,使孩子走向了成功。家長在教孩子學走路時,父母都像一座座大山,總是給孩子無盡的力量。失敗是每個孩子必須麵臨的人生課題,而孩子如何麵對,反映了家長的心態。越是寬鬆的成長環境,孩子越不怕失敗;而越是苛刻的成長環境,孩子越怕失敗。孩子有一種小烏龜心態。好奇的小烏龜把頭從龜甲中伸出來時,如果很安全,它便自由自在好奇地觀察著外部世界;一旦有危險情況,頭便馬上縮了回去。如果每次伸出來時遇到的都是危險,久而久之,它便再也不敢把頭伸出來了。相反,如果每次伸出來時都是平平安安,久而久之,伸出來的頭,便不會輕易地縮回去,因為它獲得了安全感。

失敗越多,也許離成功越近
        家長不僅應讓孩子不怕失敗,而且還應該鼓勵嚐試失敗。小姑娘剛學溜冰,小心翼翼,戰戰兢兢,但還是摔得四腳朝天。女孩傷心地坐在地上,眼淚汪汪地看著別人優美的姿勢。這時候,一個小帥哥滑到小姑娘麵前,將她扶起來,親切地對她說:‘小妹妹,溜冰要不怕摔跤。這可是一項從摔跤中走向成功的運動。從現在起,你準備好摔五十跤,然後你就會溜了。”小姑娘:“真的嗎?”男孩肯定地點點頭。於是小姑娘堅定地站起來,邁開了步。
        一跤,二跤……每跌一跤,小姑娘的眼睛便亮了一分,因為她知道,失敗越多,就意味著與成功越近了。數到21跤的時候,小姑娘便再也不用往下數了。真的很高明,預約失敗,接受並享受失敗,孩子就不會被失敗絆倒,孩子就能透過失敗看到成功,透過黑暗看到光明。任何努力都需要一種動力,一種光明目標的指引。
        孩提時,家長給孩子不斷地輸入這種觀念,孩子慢慢便會調整麵對失敗的態度。預約失敗比允許失敗更進一步。預約失敗好比是打預防針,而允許失敗已經是治療了。

人是一口氣,佛是一炷香
        為什麽家長覺得小時候孩子“行”,長大後就覺得孩子“不行”呢?原因在於家長的心態失衡了!
        孩子學會了說話,學會了走路,隨著孩子慢慢地長大,家長的眼光也變了,逐漸遺失了曾經擁有的寶藏,取而代之的是望子成龍心態下的貪。貪婪導致家長急功近利,采取違反生命成長規律的教育,對孩子進行拔苗助長,“不行”也讓你“行”,強求一律,於是孩子痛苦的學習生涯就開始了……家長都知道,讓莊稼茁壯成長要改變土壤的環境,沒有哪位農民會去拔高莊稼,那樣看上去莊稼長高了,但生命很快也就枯萎了。有的家長會說:“莊稼和人不一樣,莊稼一拔就死,孩子不論怎麽加壓,還是長得白白胖胖的,沒有任何危險!“錯!”我要大喝一聲。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原因在於人是一口氣,佛是一炷香。 人與人有形生命的差異是有限的,而無形生命的差異是無限的。他們千差萬別。有的是流芳百世的偉人,有的是庸俗世儈的小人!家長拔掉的是孩子無形生命的根——看不見的精神生命的根!這個根是每個孩子生命中最寶貴的自尊和自信。
        孩子精神生命的成長有它自身的規律。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每個人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是一棵樹,生下來時隻是一粒種子,必須成長到會開花的點,那個開花才是每個人的滿足和達成。”就像夏天池塘裏的荷花,開花有早有遲,但每一朵花都是美麗的。不會因為花開得遲就抹殺了生命的美麗。千姿百態是大自然萬物生長的規律。

不打不成才
        家長覺得孩子不行,於是就拔苗助長。《揚子晚報》曾報道,有的家長總結教育經驗:九十分以下,打;九十到九十五分,罰;九十五分以上,獎。可想而知,每次考試後,是得獎的孩子多呢,還是挨打的孩子多?
        有一天,我在路上騎自行車,剛好聽見一段有趣的對話。
        一位母親神秘地對一位父親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教育孩子的奧秘我終於總結出來了,就一個字。”我心想她也總結出來了,趕緊蹬車跟上去,想聽聽是哪個字。“打! ’那位母親嘴裏發出一個擲地有聲的字。
        “如今的獨生子女,家長總是含在嘴裏伯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搞了半天還是老祖宗說得對,不打不成材。千真萬確,至理名言。”
        ‘我也打,但好像效果不理想。”那位父親謙虛地向那位母親請教。
        “不是沒效果,而是你心太軟,拳頭像棉花一樣軟弱無力。隻要打到位了,效果就出來了。連老師都說,孩子成績都是逼出來的。學習不好,回家挨頓打,成績就上去了。”
        “第一次打孩子時,孩子驚恐的眼睛好像受到驚嚇的小鹿,流出痛苦的眼淚,我的心受不了。”那位父親心有餘悸。
        “你要理直氣壯地和孩子講,我打的不是你的人,而是你的缺點。”那位母親心安理得地介紹著經驗。
        這段對話引出一個沉重的話題。

“打”是橫在兩代人之間的一堵牆
        中國古老的文明也受到封建禮教的羈絆。“棒槌底下出孝子”的說法已深深地根植在許多家長的潛意識中。因此,家長認為打孩子既簡單易行,又立竿見影地看到孩子的變化,同時宣泄了自己的情緒,揮舞著拳頭,顯示出長輩的威嚴。殊不知,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既顯示自己的無能,也是典型的拔苗助長,它的直接後果是摧毀孩子的自信。剖析家長打孩子的普遍心理,用三個字形容:恨、疼、悔。
        第一個字“恨”。愛得越深,恨得越烈。因為隻有一個孩子,教育失敗意味著全軍覆沒。所以看到孩子不爭氣,總是心急如焚。一位老三屆的父親告訴我,有時看到兒子吊兒郎當的樣子,真恨不得一拳把他打死算了,一了百了。 可見恨毒了。
        第二個字“疼”。打在孩子身上,疼在家長心上。正如一位家長所說,孩子臉上流淚,我的心裏流血。有的家長想出兩全其美的方法,孩子考砸了,不打孩子打自己,當著孩子的麵把自己臉抽腫了,心想既沒有傷害孩子的有形生命,又讓孩子接受教訓。豈知,這更易刺傷孩子的心靈,孩子產生了負疚感,成了千古罪人!
        第三個字“悔”。孩子含著眼淚睡著了,父母愁眉相對,徹夜難眠。兩個人無比心痛地掀開被子,撫摸著孩子傷口,相互抱怨,指責對方:你這拳打重了,你那腳踢很了,講話聲音還不敢高,把孩子吵醒了怎麽辦?
        這樣的三部曲每天都在中國無數的獨生子女家庭中上演卜“打”是橫在兩代人之間的一堵牆,它拉開了骨肉距離,使彼此之間形成了心靈上的堡壘。
        家長的心靈在流血,那麽挨打的孩子在想什麽呢?
 
“我們。不相信鱷魚的眼淚”
        上學前,每個孩子都想做讓父母感到自豪的孩子,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可是,當考試考砸了,成績名落孫山時,麵對老師抱怨、同學嘲笑,惟。的希望是得到父母的寬容,從而找到自尊和自信。可萬萬沒想到,等待他們的是父母的羞辱、訓斥和暴打,孩子在淒慘的哭聲中醒悟到美好世界破滅了。
        這時孩子肉體痛,心更痛。隨著不斷地挨打,孩子眼裏露出憤怒的目光,開始產生了逆反的抗拒心理。
        有一次,河南的一對夫妻,帶著孩子到南京找我谘詢。那孩子因學習不好,經常挨打,已經厭學了。我見到那孩子嚇了一跳,十歲的年齡,倒八字眉,目光飄忽,神情漠然,跟人講話眼睛都不抬。我講了一段話打開了他心頭的鎖,融化了他臉上的冰。孩子發出了抽泣聲,並用手擦眼睛,可抹了半天竟沒有眼淚。我感到奇怪。“孩子,怎麽眼淚都流不出?”‘叫。時候我一挨打就哭,咱爹媽總是嚴厲地講‘我們從不相信鱷魚的眼淚’,哪想到現在想哭都哭不出來了。”孩子露出委屈和痛苦的眼神。我又轉過身來問父親:“你怎麽忍心下手打孩子呢?”語氣中帶著一絲責備。孩子的父親說:‘小時候父親經常打我,嚐盡了苦頭,我發誓以後不打我的孩子,和兒子做朋友。沒想到當兵後,我當了營長,回頭想想,也許是父親不打不成材的結果。如果小時候我爸打我再重一點,現在說不定還是團長、師長呢!”孩子爸爸長歎了一口氣,內疚地說:“於是,就開始打,有的時候每天打三頓,現在,孩子哭都哭不出來。”孩子心裏沒源泉,眼裏哪有淚水呢?“老爸這樣打你,你恨他嗎?”我相信孩子能對我說心裏話。“恨。”孩子瞅了老爸一眼,低聲說。
        我的心猛地抽了一下,他的心靈已沒有歡樂,隻長出扭曲、稀疏的草。“挨打的時候,不怕疼嗎?”每天挨打三頓,需要何等的意誌力。“沒辦法!求他們也沒用,為抵抗疼痛,我想到了革命烈士,江姐、許雲峰、陳然……”孩子後來念的名字已聽不清了……我仿佛看見孩子擦幹了眼淚,挺起胸,昂起頭,眼裏放出仇恨的光芒。他把父母當做法西斯了。時代需要心靈和諧、舒展的接班人,而不是這種“反法西斯戰士”或唯唯諾諾的奴才。這樣打下去,作為家長,究竟想把孩子推到人生的哪條路上呢?

謾罵式播種,破吉尼斯紀錄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也深知現在的孩子比我們小時候聰明得多。為防止他們驕傲翹尾巴,往往用“笨”字刺激他們。不僅家長,極少數的老師也這麽做。有位小學老師為防止學生驕傲,上課時竟用幾分鍾的時間在全班每個同學的頭上敲毛栗子,邊敲過罵:傻瓜、笨蛋、豬頭腦、窩囊廢、一頭腦漿糊、一肚子草包等……其中一對雙胞胎還被用了兩下:大呆、二呆。五十幾個不同樣,語言之豐富,創了吉尼斯記錄,這是謾罵式播種。

女兒嘴裏的小籠包差點吐出來
        第二種是對比式播種。這種情況在中國家庭最普遍。“爸爸媽媽小時候都很聰明,你怎麽這麽笨呢?!簡直不敢相信你是我們生的孩子!”“左鄰右舍的孩子個個都聰明,你怎麽這麽笨呢?!早知這樣,不如養條狗。”有個母親和她女兒一起吃小籠包,心想教育的時機到了,語重心長地說:“女兒,媽媽和你講一句心裏話好嗎?”女兒聆聽著。“媽媽越來越感到在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之中,算你最笨了。”女兒嘴裏的小籠包差點吐出來。

“這個題目我肯定不會,我笨艾”
        還有一種啟發式播種,它的殺傷力更強,很快進入孩子的潛意識。這往往是自以為有文化、有成就感的家長所為。
        有一次,兒子求助於父親:“爸爸,有一道應用題不會做。”爸爸一看,這麽簡單的題目不會做,頓時氣不打一處來,轉念一想,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好吧,爸爸做一遍給你看。”孩子一看到爸爸緊皺的眉頭,多少痛苦往事湧上心頭,心裏有點發怵。爸爸做完之後,說:“兒子,你看。”孩子的手心出了汗,怔了一會兒:“爸爸,我還不懂。”這時父親牙齒咬得咯咯直響:“好,我再給你做一遍。 如果再不會的話,咱們走著瞧。”孩子心想,完了,想逃都沒處逃了。早知如此,何必問他。“兒子,你再看。”孩子已六神無主,眼睛發花,連數字都看倒了。“我還是不會。”老爸憤怒地把草稿紙撕成碎片,砸向孩子,這撕碎的僅僅是普通的草稿紙嗎?撕碎的是孩子的自尊啊!這時父親意猶未盡:“兒子,講心裏話,這道題難不難?”
        “不難。”
        “你說老爸有沒有耐心?”
        “有,都做二遍了。”
        “兒子啊,這麽簡單的題目老爸做了二遍你都不會,
        還讓老爸說什麽好呢?”
        然後這位糊塗的父親用無比失望的目光久久凝視著兒子,兒子在羞辱的目光中低下了頭,想了半天,終於開竅了。
        “爸爸,我是不是真的很笨啊。”
        在家長剛開始說孩子笨的時候,孩子用幼小的自尊捍衛著:“我才不笨呢!”因為孩子學說話的時候已經形成了比較強烈但又十分脆弱的自信。隨著家長這些播種的不斷“深入”,孩子漸漸開始相信自己笨了。有的家長數落起自己孩子的缺點就像介紹係列產品似的,逢人就講,不厭其煩。直到有一天,家長說他笨,老師說他笨,左鄰右舍也說他笨的時候,他就堅信自己笨了。家長終於為自己的抱怨得到了和預期完全相反的報應。任何孩子從相信自己笨的一瞬間起,眼神便陡然暗淡無光了,言行舉止也隨之“笨”起來,老師隻要出一個題目,說:“同學們,這個題目比較複雜,大家好好想想。”這時孩子的情感閘門馬上關起來,第一反應是“這個題目我肯定不會,我笨哎。”

“賜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
        還有一種家長喜歡空洞的說教。如:不吃苦中苦,怎做人上人;笨烏先飛早入林;頭懸梁,錐刺股;隻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你要好好學習等等。這樣的語言如果沒有讓孩子得到真實的體驗和幫助,很難打開孩子的情感閘門。因為孩子覺得學習是件痛苦不堪的事,令人望而生畏,不敢邁步。
        學習一定就要經曆苦難嗎?我絕不否認學習也需要吃苦的一麵,但從教育女兒的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到不應過於強調學習辛苦的一麵,而忽視了學習快樂的一麵。
        請聽聽愛因斯坦的心裏話吧: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所做的事都是由強烈的興趣所驅使,博得如此多的尊敬和愛意,實在令我感到難堪和不安。天才能把工作當做遊戲,如癡如醉,傾注全部的身心,學習也是如此。孩子喜歡的事、感興趣的事,就不會成為沉重的負擔。女兒在麵臨困難時,我時常想到的是動畫片《希瑞》裏的一幕情景——希瑞從腰間拔劍長嘯:“賜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我這時就把婷婷當成希瑞,鼓勵她樹立強者的信念,激發她的潛能。如果這時打擊她,隻能讓她自卑;如果我包辦代替,隻會剝奪了她成為強者的權利。

別做《漁夫和金魚》故事中的老太婆
        應該說,學生感受競爭的壓力是曆史的必然。一個民族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有競爭,競爭就需要高精尖人才。但關鍵是讓孩子理解競爭的意義,從內心產生競爭的願望,培養良好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要教會孩子啟動發動機,而不是推著孩子走。
        在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父母在教育上很富有,後來父母逐漸遺忘了寶藏,因為父母心態失衡了,覺得孩子以前行,現在不行。家長認為孩子不行的原因之一是貪。小學課本裏有一篇《漁夫和金魚》的文章,講述一個貪得無厭的老太婆。讓她當貴夫人不行,她要當女皇;讓她當女皇不行,她又要當海上霸王,還要金魚做她的仆人。到頭來還是一個窮老太婆,還是那間破草屋,還是那個破木盆。而有的家長恰恰在孩子麵前扮演著老太婆的形象。
        一家長“貪”的心態表現在對孩子的過高期望,尺杆架得過高,讓孩子怎麽跳也夠不著。孩子剛上學,就恨不得他全班第一。一門第一不行,還要門門第一;一次第一不行,還要次次第一;全班第一不行,要全校第一;全校第一不行,還要全區第—……孩子在家長不斷提升的目標中,越來越累,心力交瘁,最後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是在沉默中滅亡。
        浙江金華中學生徐力重錘打死逼他考入前 10名的生母,不就是血淋淋的一例嗎?!

“人家的孩子這麽好,婷婷完了!"
        家長覺得孩子不行的原因之二是比。孩子小時候家長承認差異,以後就否認差異。往往拿別人孩子長處與自己孩子短處相比,比到最後,自己的孩子一無是處,孩子怎麽努力,在家長眼裏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盲目攀比造成失落,失落導致恨鐵不成鋼。心想別人行,你為什麽不行?家長的心態失衡了,由允許孩子失敗轉變為不允許失敗,結果孩子更害怕失敗。孩子誌氣一天天消沉下去,總覺得壓抑,自信和自尊也沒了,這對孩子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女兒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後,朋友給我寄了一本〈中國少年之星》,我原想看一看激勵自己,可才看了一半心就涼了一大截。

“人家的小孩那麽好,婷婷完了!”
        腦子裏老想著別人的優點,眼睛裏總盯著婷婷的缺點。怎麽看都覺得她不夠好,開始懷疑自己的孩子。我好不容易把心態調整過來以後,問別的家長有沒有這種感覺時,他們說:“一點不錯。我們一看啞女都能成神童,更覺得自己的孩子完了。”比的結果破壞了孩子的感覺,孩子不相信自己有優點。其實孩子是大人的一麵鏡子,孩子的缺點都是大人造成的,大人要麵子,怕丟麵子,剝奪了孩子自由發展的權力。當孩子不如意時,從恨鐵不成鋼發展到拔苗助長,結果是摧毀了一棵棵良好的幼苗,破壞了一個個好孩子的感覺。

啞女也能成神重,天才就在你身邊
        有一句順口溜:“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本意是諷刺官場的醜惡現象,但這句話用在教育上還是蠻有道理的。
        一個“行”字,消除了孩子的恐懼感;
        一個“行”字,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欲;
        一個“行”字,喚起了對生命的熱愛;
        一個“行”字,找到了學習的快樂感覺。
        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是我教育女兒的心得,也是讓孩子心靈舒展、生命快樂成長的秘訣。因此,當健全孩子的家長還在懷疑孩子行不行,能否成材時,我的回答總是一句話:啞女也能成神童,天才就在你身邊。
        家長一定要回歸到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的心態,相信你的孩子就是天才,永遠不要放棄對他的信任。

是鬆樹超常,還是盆鬆普通
        有個寓言:一批盆景鬆樹仰慕山上拔地而起的參天鬆樹,驚呼道:“多棒啊。我們要是也能這麽高大該多好啊! 其中一盆年過半百的老齡盆鬆垂頭歎息道:“孩子啊, 別異想天開了,那可是棵超常的鬆樹,而咱們隻是普通的鬆樹,沒那個命啊卜’到底是山上的鬆樹超常,還是盆鬆由於人類的束縛變得普通了呢?
        國外的心理學家提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從人的潛力角度看,普通人是否等於正常人?”在許多人看來,普通人是天經地義的正常人,這難道還會有錯嗎?可專家研究的結果否定了這一說法。他們認為普通人並非正常人,而所謂超常的人才是正常人;因為普通人的才能被壓抑了,沒有開發出來,而所謂超常的人隻不過是得到了正常的發展。也就是說,不是溫室裏的莊稼超常,而是鹽堿地裏的莊稼沒有良好的環境。在大自然的新鮮空氣和肥沃土壤中,才能長出挺拔的大樹。

美國專家挑神童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到一所普通的學校調研,一位老師問:“先生,您能不能挑出班上智力超常的學生?”‘當然可以。”專家爽快地答應了。然後自信地用手在學生中指點起來:‘你,你,你……”被點到的孩子眼睛一亮,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飛奔回家。“爸爸,媽媽,好消息,心理學家說我是神童啊!”母親聽完孩子的話後,欣喜若狂。怎麽看孩子怎麽順眼,仿佛兒子一下子變成了天才。從此,這些孩子受到了同學的羨慕,老師的關懷,家長的誇獎。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覺,回到了“行”的世界,一個個飛速地向前發展。一年後,專家再次訪問該校,問:“那幾個孩子的情況怎麽樣。老師回答:“好極了!”接著她請教道:“先生,我感到很驚訝,你來之前他們都隻是普普通通的學生,可經你一指點,一個個都變了。請問您有什麽訣竅,能夠判斷得如此準確?”專家微笑著說:“沒有任何訣竅,隨便指指而已。”老師露出一臉驚訝的表情。這個小故事給人的啟示是深刻的:信任、期望的力量是巨大的。當人們堅信一個人“行”的時候,他就真的“行。

他贏了周婷婷
        記得女兒小時候,有一次我帶她到朋友家玩,正好電視裏在講述了一個四歲孩子就能背 100首唐詩的故事。朋友的孩子跟婷婷同歲,她當時能背很多唐詩,朋友以此為榮,逢人就講:“說不定我的女兒也是神童呢?!”當這些父母在做神童夢的時候,我隻夢想女兒能喊我一聲“爸爸”。
        十年之後,我女兒從啞女變成了神童,而朋友的孩子在抱怨教育中長大,表現日趨平庸。是我的女兒超常呢,還是朋友的孩子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朋友是怎樣對待孩子的呢?孩子因作文寫不好,媽媽就把作文本撕得粉碎,弄得孩子又哭又鬧。她撕碎的不僅僅是孩子的作文本,而是孩子那顆幼小的心啊!在一次次打 擊下,孩子的自尊一點點地沉淪下去,開始厭學了。‘我提議把孩子送到我家,讓我來試一試。孩子在我那兒每天都學得不肯回家。我還是用當年教婷婷的方法教她,不斷地欣賞她,鼓勵她。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厭學的孩子後來對學習如癡如醉。比如有件事,婷婷有個“絕招”——快速記憶,即看一遍毫不相幹的幾十個詞組,然後就把它默背下來,其關鍵是充分調動孩子的想像力。我把方法告訴朋友的女兒之後,簡單地訓練了幾遍就讓她和婷婷比賽。按說婷婷“久經沙場”,比她強是必然的,可結果卻出乎意料,她贏了周婷婷。這件事給了我極大的震動。朋友女兒的潛力是巨大的,每個孩子的潛力都是巨大的;不是所謂超常的孩子超出了正常的範圍,而是所謂正常的孩子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
 
天賦差異有限,生命潛能無限
        很多家長一味強調孩子的天賦,我強調的是天賦的差異有限,生命的潛能無限。麵對已經降臨的生命,僅談天資,意義似乎不大,因為天資是客觀的,怨天尤人隻能帶來悲觀情緒。應把教育的著眼點放在潛能開發上,讓孩子心靈舒展,盡展潛能。大腦潛力究竟有多大?許多資料表明,絕大多數人隻用了大腦的3%左右,據說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巨人也隻用了5%,說明潛能之巨大。還有一些家長在為孩子的生理殘障憂慮。事實上,孩子的生理殘障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世俗的偏見。周圍的親人不是把眼光放在孩子的無限潛能上,而是緊緊地盯著他的生理缺陷,最終使他們難以逃脫心理殘疾的陰影,在雙重殘障下苦熬人生。再比如愛因斯坦四歲才會說話,上學後也是“呆頭呆腦”的,教導主任曾斷言他將來肯定不會有出息。然而,身為機電工程師的父親,在大家都看不起他的孩子、孩子也懷疑自己笨的時候,不但沒有指責和抱怨,而是想方設法地鼓勵他。他為愛因斯坦買了一盒積木,然後讓全家人圍坐在他的身邊,每搭一層大家就給他一陣熱烈而真誠的掌聲。他的自信一點點地複蘇了,最終造就了一代科學巨匠。婷婷背誦圓周率小數點一千位後,許多人都說她是天才,我也相信她的智商應該比同齡人高得多。可是,幾次智商測量的結果都在100- 110之間,屬於正常範圍。這下,婷婷覺得自己天資平平,有點灰心喪氣。這時我開導婷婷,說:“女兒啊,老爸認為目前的智商測試是低水平的,它隻能測出記憶力、注意力、觀察力等一般智商,根本無法測出人的創造力、悟性、想像力等高級智商。看來你的大腦太靈了,聰明到連智商測試都測不出來。”停停頓時心花怒放,又找到了天才的感覺。所以說,人的精神能量一旦爆發,天賦的火花一旦點燃,孩子的潛能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
        教育孩子的奧秘到底是一個字——打,還是另一個字一一行,相信家長會作出明智的選擇。
        請記住這個字——行,!這曾是你擁有的寶藏。

 
第六章 渴望擁有,滿足一種需求

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
        愛是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
        出於對女兒無盡的愛,我發現一個寶藏,找到一個方法,這一切化為婷婷生命成長的陽光雨露。婷婷的生命之樹開花結果了。獨木不成林,百花才是春。我用同樣的方法培養了一批批周婷婷式的早慧聾童,也改變了許多健全兒童的命運。
        理論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常青。暢遊在浩瀚的教育海洋裏,我無比興奮。那一朵朵絢麗的浪花發出了奪目的光彩,就像一個個孩子露出的笑臉,浪花雖小,但點點滴滴匯成大海。如果每個孩子都散發出生命之光,那整個世界都將充滿光明。我滿懷信心,繼續向前遊去,迎接一輪初升的太陽……尋找生命成長的規律,尋找孩子快樂童年的源泉,把它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讓更多的家長分享這份寶藏,是我新的目標、新的追求。
        “行”這個字為什麽起這麽大的作用?
        “行”這個字為什麽有這麽大的魁力?
        因為這個“行”字滿足了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滿足了所有孩子無形生命的需要。所有孩子無形生命最強烈的需求是什麽?我發現所有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樣,人性中最本質的渴求——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

士可殺不可辱
        一提到賞識,很多家長本能地把它理解為表揚加鼓勵, 實際上這完全誤解了賞識教育。賞識的本質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被看得起。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土可殺不可辱。”對方可以消滅我的肉體,但不可消滅我的精神。古代西方騎士因為一句話不和,與別人決鬥,一個下午分別約三個人,以捍衛自己的尊嚴,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讓對方看不起。還有一句古話是:“土為知己者死。”為什麽願意為知己者獻出最寶貴的生命呢?很簡單,三個字:看得起。
 
孩子仿佛是為賞識而來到人世間
   成年人都需要賞識,從最高領導到一般平民都是如此。比如說,年輕的女士或小姐,穿件新衣服或新做一個發型,走在大街上,對周圍的眼光都很敏感。別說當麵誇獎,就是一個賞識的目光,她的心裏也覺得熱乎乎的。甜絲絲的。
        “一成人如此,何況孩子。吃飯、穿衣、身體健康隻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內心世界的滿足和愉悅是所有孩子無形生命的需求,是一種高級需求。就孩子的無形生命而言,他們仿佛是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
        可是,我們有的家長忽視孩子的無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是什麽。他們認為,隻要在物質生活上對孩子盡量滿足,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對孩子來說,就足夠了。這也正是他們苦思不得其解,為什麽為孩子做了那麽多,孩子卻並不領倩的原因。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孩子最怕什麽?研究結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質生活條件差,而是怕丟麵子、失麵子。

賞識的奧秘是讓孩子覺醒
        從生命科學的角度看,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巨大的潛能,但孩子誕生時都很弱小,生活在一個巨人的世界裏。在生命成長過程中,都難免有自卑情結。德國的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他在念書時,認為自己完全缺乏數學才能,毫無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考試經常不及格。後來偶爾發生的一件事,讓他的潛能進發出來。他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連老師也不會做的數學難題,這次成功改變了他對數學的態度,找到了數學天才的感覺。結果
        他成了學校裏的數學尖子。孩子的潛能需要星星之火的點燃。賞識教育的奧秘就是讓孩子覺醒,推掉壓在無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於是孩子的潛能像火山一樣爆發了,排山倒海,勢不可擋。所有的學習障礙在孩子巨大的潛能麵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發再高的燒,我也認了
        我解剖一下自己小時候是如何渴望賞識的。我家兄弟姊妹四個。姐姐獨生女,哥哥長子,弟弟麽兒。我覺得他們的稱謂含金量都很高,惟獨我排行老三,為次子,好像是次要的兒子,不被父母重視有時父母開玩笑說我是馬路上撿來的,我還將信將疑。馬路上哪位年長的婦女多看我一眼,我馬上浮想聯翩,她會不會是我媽媽?
        長期得不到關注,會形成“賞識饑餓”。為了得到賞識我想盡辦法,但往往並不奏效,最後我使出了絕招。數九寒冬的一個夜晚,我獨自來到院子裏,悄悄解開棉衣,讓寒風吹半小時,第二天隻要一發燒,溫度計超過38C,關注立刻來到身邊。父母工作再忙,生活條件再艱苦,也會煮上一碗雞蛋掛麵,拿出幾塊蘇打餅幹,母親坐在我的床邊,摸著我的額頭,問寒問暖。那個感覺,發再高的燒,我也認了。

難以忘懷的小石凳
        小時候,母親對我們很嚴厲。在兄弟姊妹中,屬我的脾氣最倔。在外闖禍回家後,母親難免數落幾句,我常常項嘴。戰鬥激烈時,我就賭氣高家出走。可當一個人孤單地躑躅街頭時,當太陽西沉、夜色闌珊時,剛才還強烈的自尊心,慢慢消沉下去,家庭的溫暖一步步向我召喚。怎麽辦呢?我的思想在激烈鬥爭:回家,沒有麵子,威風掃地;不回家,孤獨正。點點地爬上心頭,晚上在哪裏過夜?於是我找了一個折中辦法,給自己台階下。就是在家的附近轉悠,這樣容易被鄰居發現。當鄰居把我的“下落’告訴父母時,父母會趕過來將我領回家。這時,我還要表現出一副“寧死不屈”的樣子。回家後,仍然與母親冷戰。母子常常幾天不說話。每當這時,父親就出麵。我的這個家庭比較特殊,是嚴母慈父式的家庭。每次,父親總是把我帶到附近一個公園裏,和我並肩坐在一個小石凳上,然後拍著我的肩說:‘小三,有什麽委屈和心裏話就和爸爸說說吧!”每當那時,我總是硬咽難語,心裏想,隻要這樣待我,爸爸讓我認再多的錯我都認了。這麽多年了,那清涼的小石凳一直活在我的心裏。每當我心情不好時,隻要一想到小石凳,我的心就靜下來了。它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怎樣善待一顆童心的過錯,怎樣打開孩子的心扉,怎樣傾聽孩子的心聲。
 
董老師的家訪
        上中學時,我所在的班是全校有名的差班,而我,是班上的地下領袖。孩子王。班主任教書水平不怎麽樣,批評人的技術可是一流的,同學們對他都很反感。孩子的報複心理帶著一點頑皮,給老師起綽號。因為他脖子上長個瘤,於是大家都喊他“瘤老師”。當他知道“瘤老師”的真正所指時,一怒之下,衝向校長室,再也不肯帶我們班了。過了一段自由自在的日子之後,來了一位姓董的男老師,瘦瘦小小的。孩子天性有一種野性,一看換了個老師,而且文弱矮小,就有點不放在心上。董老師人雖小,肚量好像還挺大。每一次學生調皮搗蛋,他都默默地忍受了。隻是到了有一天,我才發現,董老師並不是在忍受,而是在等待。那天,我們全班出去勞動,結束時大家排好隊。我在班裏個頭最高,站在最前麵。一二三齊步走,我忽然想搞惡作劇,殺殺老師的威風。於是對同排的男生說:‘我們跑吧。”於是我們撒腿就跑,這一跑不要緊,全班同學都跟了上來。老師知道是我搞的鬼。邊喊著我的名字邊追過來。我心想憑你還能追上我?誰知還真被追上了,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做過隨軍記者。老師唬著臉說,周弘,等一會兒到辦公室來。我還沒當回事。當董老師從辦公桌裏拿來一個黑皮本來,我一看,傻了:上進一條一條清清楚楚記著,某月某日,我幹了什麽什麽。整整記了幾大頁,整個一本黑檔案。我忐忑不安地等著批評,而聽到的話比批評更可怕,他說晚上找到你家家訪。這下慌了。要知道,在家裏我還保持著一個聽話的學生形象,董老師這一去,不穿幫了嗎?晚上挨到很晚,估計老師走了才敢回家,到家門口,不放心,把車棚找了個遍,沒發現董老師的自行車,才稍微放心。敲門的時候心如敲鼓。
        爸爸笑眯眯地探出一個頭來,說:“回來啦?”我鬆了一口氣,大概老師沒來。誰知我屁股沒坐穩,爸爸就跟了一句:“董老師來過了。”
        我的頭嗡地一聲,等著大難來臨。爸爸接著說:“董老師誇你呢,說你很有組織能力,很聰明,在班裏組織大家幹了不少好事。”天哪,誇我好?
        內疚湧上心頭,那一刻,我感覺被徹底征服了。後來,在我的帶動下,班上紀律越來越好,大家的學習氣氛也越來越濃。後來我還入了團,當上了團支書。可不久,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卷了校園,學業就此中斷。

“翻身農奴把歌唱”
        每個孩子的無形生命都離不開賞識。60年代我有一個小學同學,留級生,性格內向自卑,上課讀書的聲音比蚊子哼還小。可有一天他的生命出現了奇跡!他把撿到的十元錢交給了老師。當時生活水平低下,一根雪糕才四分錢。這件事轟動了全班,學校的廣播也表揚了他。那天他簡直像換了個人,讀書的聲音居然蓋過了全班同學的聲育。我們形容他是“翻身農奴把歌唱”。誰知第二天他卻出了洋相。我們發現他臉上青一塊紫一塊的,老師當眾宣布昨天他偷了他爸爸的十元錢。為什麽明知要挨一頓毒打,也要偷老爸十元錢呢?現在分析起來,不就為過一把賞識癮,嚐嚐賞識到底是什麽滋味嗎?

本是一條根,都是受苦人
        許多家長百思不解,自己的孩子為什麽不願和學習好的同學在一起?因為在“好”同學麵前,得不到賞識。而,整”同學之間相互欣賞,找到本是一條根,都是受苦人的感覺。
        有一次我家訪一個全班成績倒數第二的孩子。我問,你的知心朋友是誰?那還用說,是倒數第一名的同學。為什麽不和成績好的同學做朋友?
        成績好的同學瞧不起我們這些差的,我們之間再不相互看得起,還有誰看得起我們呢?!你們相互怎麽賞識呢?孩子介紹經驗說,老師對成績不好的同學另眼相看,於是我們約定暗號,不管老師批評誰,另一個都咳嗽一聲,提醒對方不要太傷心,還有我呢,我還看得起你‘!

美國精神病專家的無奈
        美國精神病專家驚異地發現,至少有50%的病人,精神崩潰的原因是由於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賞識。你看,平時沉默寡言的人,一旦精神崩潰,就喜歡站在街頭,當眾演講,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平時膽小如鼠的人,一旦精神失常,就膽大妄為,有的甚至站在馬路中間指揮交通。在瘋狂的世界裏,他們可謂是找到了重要人物的感覺二過足了賞識癮。精神病專家無奈地說:“我們完全可以把他們治愈,但怎麽忍心讓他們回到這個冷酷而沒有人賞識的世界啊!”

賞識教育的詞典裏,沒有缺點這個詞
        一天,我接到一封沉甸甸的來信,打開一看,大白紙上寫著兩行字:“請周校長伸出溫暖的手,救救我們可憐的母子吧!”每個字都有茶杯蓋一般大,觸目驚心。我趕緊看信的內容:“我為兒子的學習把工作部辭掉了,兒子不爭氣,我就打他。有時一天甚至打三頓,他婆婆在屋外流著淚叫我停手也沒用。我恨我兒子都恨毒了,走在路上恨不得把他往汽車肚裏推……”
        家長的信是用心靈和著淚水寫的,我當即決定去家訪。站在我麵前的孩子叫偉偉,表情木然,眉頭緊鎖,眼神裏閃爍著仇恨的光芒。一天挨三頓打,長成這樣也不奇怪。他極度自卑,看到我,頭都不敢拍。我家訪的秘訣很簡單,首先讓孩子把壓抑多年的苦水倒出來,心靈舒展地找好孩子的感覺,同時讓家長把憂慮也講出來。而這個孩子太特殊了,尋常的鑰匙怕是打不開這把不尋常的鎖。我問母親孩子有什麽優點。媽媽講的第一句話就讓我愣住了。“他還有優點?我看全是缺點!”這樣的情景我還是第一次碰到。我過去辦家長培訓班時,剛開始,所有的家長也是怨聲載道。我說你們不要講孩子的缺點,要講孩子的優點。我要求每個家長寫出孩子的十條優點,結果許多家長根本寫不出優點,隻得作弊,什麽熱愛勞動,大公無私,助人為樂。但不管怎樣,還能編出來。在媽媽身上找不到突破口,我又轉身問偉偉。“媽媽找不到你的優點,你能不能說說你的優點呢?”“優點?周伯伯,我還有優點啊?六年了,就沒聽到過優點這個詞。可憐啊,戴了六年“四類分子”的帽子。“孩子自己也找不到優點,我怎麽幫他找感覺呢?母親還在一邊添油加醋:“優點他肯定沒有,但你一講他的缺點,揭他的短處,他還不服氣,總跟我頂牛,有時甚至暴跳如雷。”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優點,優點也可以分為兩類,想到這,我的心一一亮,對偉偉說:“孩子啊,放心吧!你身上全是優點,沒有缺點。在賞識教育的詞典裏根本沒有缺點這個詞!”母親的眼睛充滿了疑惑。‘我說的是不同的優點,今天的優點和明天的優點,過去的優點和將來的優點。”
        母親聽得如墜雲霧,更糊塗了,眼睛好像在說:這分明是講歪理。
        “你想一想,過去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是怎麽對待孩子的?孩子剛生下來,在你身上拉屎撒尿,攪得你整夜睡不著覺,你想到的是一個孝敬你的孩子在成長;孩子剛說話時含混不清,你想到的是未來清晰的口語;孩子學走路歪歪倒倒,你想到的是未來矯健的步伐。“你心裏充滿光明,把孩子現在的缺點都看成了未來的優點,孩子正是在這種狀態下茁壯成長。而現在你卻搞反了,把孩子的缺點小題大作、無限誇張,看得一片漆黑,‘你廢了,你整歇了,都是這類話。”母親聽得津津有味,兒子眼睛放光了,露出了興奮的神情。“周伯伯,我現在的優點沒有,未來的優點可多了。不過我要先對媽媽提兩個要求。“你講。“媽媽,你是天下最好的媽媽,你怎麽打我,我也不會離家出走。即使把我打死,我第一個要求,就是死也要死在媽媽的懷抱裏。兒子的寬容令母親熱淚盈眶。“還有一個要求,希望媽媽給我平反。有一次你打我打錯了,到現在我還咽不下這口氣。“怎麽回事?”
        ‘你丟了20塊錢,非要賴是我偷的,我說沒偷,就一頓毒打,還被遊街示眾,以示羞辱。
        “最後招了沒有?”
        “屈打成招。到現在想想還難過,沒有拿就是沒有拿,打得冤枉。
        “兒子,是媽媽錯怪你了!媽媽跟你說聲對不起好嗎?”媽媽真誠地向兒子道歉。仿佛一股暖流傳遍偉偉的全身。無疑今天他就像過節日一樣快樂。
        偉偉一口氣,講了十幾條未來的優點:第一條,我保證不多拿錢了。以前學校要求交十塊錢,我回來就講 11塊、 12塊,每次隻多要一兩塊錢,不起眼。我多拿的(錢)你們不知道;沒拿的你們反而賴我。第二條,在學校不打同學了。以前你每次打我,我一肚子氣往哪兒發呀,不能將氣往媽媽身上發呀。因此,到學校看見哪個同學都不順眼,連打人的動作都和你差不多。我保證,你以後不打我,我決不打同學。第三條,我保證在家不看電視。媽媽嚇了一跳,不解地問,我為你把工作都辭了,在你們學校幹臨時工,整天監視你,你哪有時間看電視。媽媽,我哪天不看電視,你燒飯的時候,我把門鎖得緊一點,就在你開門的一瞬間,我已關上電視,門一開,你看見我正在專心心致誌地看書呢!
        孩子的鬥爭經驗多豐富啊,這都是家長逼的。

家長的目光像陽光,照到哪裏哪裏壯
        在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家長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本能地看到孩子的優點。孩子上學後,家長開始懷疑孩子,認為孩子不行,目光總盯在孩子的缺點上。
        家長的目光像陽光,照到哪裏哪裏壯。孩子的無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樹,果樹有果枝(優點),有風枝(缺點),家長的目光如果一直盯著不長果實的風枝上,風校就會越長越壯,最後顆粒無收。家長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果枝上,果枝就會越長越壯,最後必將是桃李滿樹。
        現在的家長希望孩子進步快,老說孩子慢;希望孩子細心,老說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膽大,老說孩子膽小;希望孩子聰明,老說孩子笨。家長總是習慣地認為.優點不說少不了,缺點不說不得了,而賞識教育觀點恰恰相反, 優點不說不得了,缺點少稅逐漸少。
        現在的孩子得到的賞識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據報道即使在美國,也是每六個批評才能換來一個表揚。家長要倒過來,跳出去想問題,改變現有的思維方式。我用十幾年的生命體驗得出一個認識: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賞識是每個孩子生命成長不可或缺的氧氣,可是我們
        望子成龍的家長是怎麽做的呢?

還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有個小男孩,抱著小獎狀一蹦一跳地跑回家,氣喘籲籲地跟媽媽講:“媽媽,媽媽,好消息,老師今天終於表揚我了。”可憐他多少年沒受過表揚了。哪知媽媽頭也不回,把耳朵一捂:“我不要聽,我根本不要聽,你也不撒把尿照照自己,一受表揚,就翹尾巴。”小男孩的快樂一下子煙消雲散。許多家長總是擔心孩子翹尾巴,其實孩子夾著尾巴更可怕啊!
        孩子翹尾巴是脆弱的表現,說明平時表揚太少了,心理太壓抑了;一旦得到表揚,難免有些膨脹。如果表揚多了,心靈舒展了,也就不會翹尾巴了。

爸爸的表情一下不自然了
        還有一個小女孩,她爸爸總希望她考滿分,每次考不到時都要挨訓或挨打。有一次,她終於拿了一個滿分,說:“爸爸,我終於得一百分了。”爸爸眉開眼笑,馬上要帶女兒去“肯德基”。臨出門前,隨口問是哪門功課,女兒說是‘自然”。這時她發現爸爸的表情一下變得不自然了:“走開,看到你就煩。自然,自然算什麽玩意兒啊!’“肯德基”頓時化為泡影,孩子心裏灰溜溜的。一假如這位父親,稍微懂一點教育,肯定會抓住這個機會“投其所好,揚長促短”,就會讓女兒揚起自信的風帆,把其他功課也帶上去。可惜家長急功近利,麵對自己的孩子缺乏信心,失去了一次好機會。更可悲的是破壞了孩子的感覺,摧殘了孩子的自信。

你將來是掃馬路倒垃圾的料
        一還有一位同學流著淚和我說,媽媽老是看不起她。有一天,她咬緊牙關說:“媽媽,你們不要老是看不起我。我有一門課在班上始終排名第一。”媽媽說:‘你還有第一名?看來太陽要從西邊出來了。”
        她說:“是真的。”媽媽半信半疑地問:“哪一門?”她說:“勞動。”媽媽說:“虧你還說得出口,我看你將來肯定是掃馬路倒垃圾的料。”女兒睜著一雙困惑的眼睛,不知所措地看著媽媽。每個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可現實中有的家長用他的無知親手“埋葬”了孩子的願望。
 
怎麽短了,怎麽長了,怎麽又破了
        一位剛上學的孩子練習寫字,媽媽為了兒子能寫出一手好字,認真,地站在孩子的身邊"監督”。當兒子一筆一畫的地寫完一個字後,媽媽眉頭一皺,脫口而出:“這一橫怎麽長了?”兒子連忙擦掉重寫。“怎麽又短了?”孩子隻有再擦掉重寫。“怎麽又破了?”“擦了兩遍能不破嗎?”孩子委屈地嚷道。結果這頁紙撕掉重來,最後鬧得孩子哭,大人叫。剛上學的孩子,寫字的筆畫長一點或短一點,有那麽嚴重嗎?孩子的缺點和弱點在家長的小題大作中被無限擴大了。
        作業本被擦破了,孩子與父母間的感情也傷了。孩子的人生好比足球賽,家長不應做挑剔的裁判,盯著犯規不放,而應做熱情的拉拉隊員,“加油,加油”,為孩子鼓掌歡呼,給孩子無窮的信心和力量。目前激烈的升學競爭已使孩子焦慮不安;為人父母者有什麽理由總說泄氣話呢?

老同學竟把兒子稱為“逆子”
        我的一個老同學來電話,讓我幫他教育教育他的“逆子”。他把兒子稱為“逆子”,會是怎樣的一個“逆子”呢?我心想,便答應“見識見識”。見麵後,那孩子不僅長得眉清目秀,而且還非常懂禮貌,怎麽會是“逆子”呢?
        我對老同學說:“孩子肯定不是‘逆子’,可能是你的教育方法‘逆’了。咱們改天再聊,我今天先跟你兒子談談。”
        我才和孩子說了幾句話,孩子便淚流滿麵地告訴我:“我媽媽從小就把我當做炫耀的資本,因為我的成績一直非常好,經常考雙百。可好馬還有失蹄時,有一次我不小。心,兩門功課都隻考了九十幾分,結果老師批評我,同學諷刺我。“回家的路上,絕望無助的我渴望爸爸媽媽能給我力量。就像爬山,爬到懸崖峭壁爬不動了,我多麽希望爸媽推我一把。誰知他們不但不安慰我,反而遺到我一頓毒打,打得我心都碎了。我不服氣,咬咬牙學習又上去了,可這一上去反而糟了,因為我媽媽得出了一個結論:教育小孩簡單,一個字——打!“從此以後,他們稍不順心就打,打來打去,把我的自信心都打沒了。“上了初中,我的成績越來越差,從第八名下降到了第十九名,而我媽媽的打法則在逐步升級,從用手打發展到用木棍打。現在要分快慢班了,爸爸媽媽又威脅我:‘如果進不了快班,你就別想讀書了。“我感覺自己是在恐懼中學習,我的精神快要崩潰了!考試的時候,我腦子裏總在想:‘考不好怎麽辦?說吧,肯定要挨打;不說,媽媽最討厭撒謊的孩子,打得更厲害。人生怎麽這麽苦?想放棄,又不甘心;想奮鬥,薄自己的爸爸媽媽都不肯鼓勵我!家長不會賞識,不許孩子失敗反而使孩子難以逃脫失敗的陰影,悲劇就這樣產生了。
 
小紅寶編小紅包
        一位名叫小紅寶的女青年向我講述了她小時候的經曆。小時候,因為殘疾,爸爸對她非常嚴厲,規定每次考必須考一百分。有一次,考了九十幾分,雖然仍是全班第一,還是被爸爸打得爬到桌子底下。當時,她多麽想說一句話:為什麽非要考一百分?話在嘴邊就是說不出口。由於得不到爸爸的賞識,她就千方百計地想證明自己。一天,她們家對門的一個名叫蘭蘭的小女孩,編了一個五角形的小紅包,非常精致漂亮,她爸爸看到後,驚喜萬分,大加讚賞。小紅寶突然看見了光亮,原來編個小紅包就能得到爸爸的誇獎啊!於是小紅寶她把幾頓早飯錢省下來,買了紅線,向蘭蘭請教。教了第一遍,蘭蘭就不耐煩了。於是她隻好自己鑽研。第一次,編得太粗了,隻好作墨水瓶的套子;第二次,又細了,隻能作鋼筆套。
        就這樣,編啊編,小紅寶終於編出了一隻比蘭蘭還漂亮的小紅包。她興高采烈,滿懷希望地拿給爸爸,說:“爸爸,我也編了個小紅包!”哪知她爸爸哼了一句:“人家蘭蘭早就編出來了,你那個有什麽看頭!’說完便把小紅包摔到一邊。一盆冷水從頭澆到了腳。我發現如今很多家長根本不會對孩子“說話”,講出來的話不是讓孩子感到舒心和有力量,而是讓孩子感到傷心。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家長的語言往往像一把刀子,把孩子的無形生命劃得累累傷痕,處處傷疤。

媽媽,今天為啥不打我
        一位母親告訴我,兒子的一個怪行為使她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我哪天不打他,兒子就會問,媽媽,你今天怎麽不打我了?好像非要我打他一頓才肯罷休。我問道:“你以前怎麽打孩子?”她說:“我出手時決不手軟,但打過之後就揉揉他,租地抱在懷裏說:‘孩子,媽媽是多麽地愛你!媽媽愛你才打你啊!’講著講著,直到孩子在我懷裏含著眼淚睡著。我聽完後忍不住大笑,然後告訴她:“孩子並不是要你打他,而是尋求你打過之後對他的賞識和重視。如果你打過之後不賞識,他肯定不要你打,不信你試試。這母親恍然大悟。

在奶奶、婆婆家判若兩
        更有意思的是這個孩子在婆婆家和奶奶家判若兩人。每次在婆婆家,婆婆都對他讚不絕口:“這麽好的小孩子真是難得,小小年紀就懂禮貌,還知道吃東西的時候要分一份給婆婆!可到奶奶家卻是另一番景象了。
        一進門奶奶就開始數落:“像你這麽調皮的兒子真是天下難找,要多搗蛋有多搗蛋,還整天搞惡作劇。再看看孩子,帽子歪戴著,鼻涕也不擦,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
        什麽原因?
        婆婆總誇他,於是,越誇越好,在婆婆家,他就是好孩子;奶奶老是訓斥他,越罵越糟,在奶奶家,他就是壞孩子。
        不是好孩子被賞識,而是賞識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好;
        不是壞孩子被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變得越來越糟。

我心裏很苦,很苦,快要崩潰了
        還有一種父母,既不打孩子,也不罵孩子。可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卻比孩子還差。當孩子麵臨挫折時,他們比孩子更愁眉苦臉,更絕望。這樣的家長是不能成為一座大山的,他們也不能給孩子所需要的強者的感覺。
        有一次,一位母親向我谘詢,她說她女兒“完了”。我嚇了一跳,問怎麽“完了”,她說女兒的小組長被撤了!還有一次,報告會剛結束,一位母親攔住我,剛開口便便咽地說不出話來。等她平靜後,她說女兒已上高二了,一直很乖,很聽話,學習也很刻苦,成績雖然不是最好的,也還可以。她和孩子的爸爸雖然對孩子的期望很高,但從不為難她,考不好也不罵她,不打她。特別在最近,女兒學習更辛苦了,晚上十一二點才睡覺。平時電視也不看,也不出來玩。應該說,這樣的孩子,應該是百裏挑一的。可昨天晚上,女兒講心裏話,問:“媽媽,你說我學習刻不刻苦?”
        我趕緊說刻苦呀。女兒一下子哭出聲來:“媽媽,我真的受不了,我感覺已經到了極限,一根弦就要繃斷了,可是我還是趕不上那些好同學。媽媽,你們見我每天都認真學習,可是我心裏很苦很苦,我快崩潰了!”母女倆抱頭痛哭,仿佛是世界末日到了。
        她接著說:周校長,今天聽了你的報告,我才知道這些年我忽略了女兒的精神需求,盡管不打她、不罵她,可也不等於滿足了她。現在,在我心裏,我的女兒有無盡的潛能,她沒完,她永遠都沒完!今天的報告,使我終於明白:在孩子眼裏,家長應該像一座大山。
        歸納一下:
        — —當三歲半的女兒剛開口說話,把“水”說成“堆”時,全家人欣喜若狂。
        — —當女兒用顫抖的小手畫出第一幅傑作——幾根蚯蚓般的線條時,全家人歡呼不已。
        — —當女兒剛學會做應用題,十道題僅做對一題時,我卻對著這道題驚呼:“太了不起了,這麽難的題目你竟然會做,我像你這麽大的時候啊,連碰都不敢碰呢!”
        — —當女兒剛開始寫作文,晚上吃飯的時間,就是一家人共同欣賞她作品的時候,每當出現了一個好句子,我們就熱烈鼓掌,拍手稱快,於是激發了女兒寫作的興趣。就物質生活而言,女兒並不比一般兒童富有,而就精神生活而言,女兒也許算得上是百萬富翁了。我像欣賞嬰兒說話一樣,欣賞著女兒在各方麵的點滴進步,在欣賞中教育,在教育中欣賞。我終於領悟到:在教育女兒的同時,女兒也教會了我很多。我正是通過女兒那顆純潔的童心,在讀一本充滿真善美、充滿良知的天書,它使我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找到了新的自我。家長是如何賞識孩子的呢?

孩子,你拉得太好了
        鈴木找到了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最佳教育方法後,每年培養700個莫紮特同齡水平的小神童。一下子,他在日本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一天,一位年輕的母親千方百計地找到鈴木,跟他說:你認為所有的孩子都是小提琴家,而我的孩子已經練了幾年了,也沒有長進,你若能把他教好,我就服了你。鈴木跟著那位母親到了她家。原來孩子隻有五六歲。
        母親讓孩子把小提琴拿出來,演奏一段給鈴木聽聽。小男孩一看是鈴木大師來了,心中發慌。一吱吱呀呀拉了一遍,比青蛙叫好不到哪裏去,還不如平常的水平。母親拉長了臉。誰知鈴木像發現新大陸似的,一把摟住孩子說:“天哪,依拉得太好了,太動聽了,你再拉一段給我聽聽好嗎?”
        孩子激動得臉都紅了,接著又拉了一段,比第一遍好一些。母親在一邊看得目瞪口呆。拉完了,鈴木又是鼓掌又是表揚。到走的時候,孩子已完全沉浸在小提琴神童的感覺裏。母親送鈴木走的時候,說:“鈴木先生,我真的搞不懂,你怎麽能在孩子麵前說假話呢?明明我兒子拉得那麽難聽,你還誇獎他?”鈴木回答道:“你要知道你孩子的心靈已經受傷了,我是在治他的心病。你有沒有發現,我第一次誇獎他時,他的眼睛一亮,這說明孩子受到了震動,心靈開始轉變了,一感覺找到了。”後來,鈴木專門輔導這個孩子。不到兩年,這個孩子就舉辦了獨奏音樂會。不是聰明的孩子被誇獎,而是誇獎使孩子更聰明。在適當的時機,適當的場合,可以無中生有,小題大做,無限誇張,以喚起孩子的自信心。

我有一位不尋常的父錄
        在一次保齡球大賽中,一位年輕的選手脫穎而出,過五關斬六將,奪得了大賽冠軍。有記者詢問他,成功的原因是什麽。年輕人微微一笑,指著他的爸爸說:“這得感謝我的父親。他是一位不尋常的父親。每當我出手時,我想到的都是‘全中’。”
        大家把目光投向他的父親,一位心理學家。父親站起來,緩緩地說:
        “我認為自信心是孩子的立身之本,為培養兒子的自信,從小就對他進行特殊的訓練。通過看電視,讓他迷上了保齡球,並讓他感到保齡球是一項難度較高的體育項目。而且經常跟兒子說,說不定你能打得好。就這樣,兒子漸漸對保齡球發生了興趣。“記得我第一次帶他去打保齡球,那是我一個朋友開的保齡球館。我想,為讓兒子找到打球的感覺,就要提高他的成功率,以激發他的興趣。我請朋友把球的數量增加一倍,這樣兒子的成功率便提高一倍。於是,第一次打球,就全中了,兒子旗開得勝,樂不可支。“從此他就很願意打保齡球,因為每一次他都能找到成功的感覺。隨著兒子技術的提高,保齡球的數量逐漸減少,回到標準數量,兒子打保齡球也是百發百中。這時,兒子的自信心已經堅不可摧,沒有失敗的陰影幹擾他。”父親的話迎得了熱烈的掌聲。兒子後來成為職業保齡球選手。
        認識自己,設計自己,是人生頭等大事,每個人都是天才,關鍵在於是否能發現自己身上的潛質。這位父親隻是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對於孩子來說,從勝利走向勝利,更符合生命成長的規律。

世上最幸運的人
        在一個貧寒的家庭裏,一家人相依為命。爸爸辛辛苦省地工作,養活一家子,兒子也知道生活的艱辛,一直都很懂事。有一天,兒子眉頭緊鎖,鬱鬱不樂,顯得心事重重。父親把一切看在眼裏,關切地問兒子,兒子怎麽也不肯說,他不想為難父母,後來才吞吞吐吐地說:“同學們都有自行車,隻有我沒有……”父親沉默了,因為家裏實在沒有多餘的錢。又過了幾天。兒子驚喜地跑回家,對父親說:“爸爸,給我兩塊錢吧。我要玩轉盤遊戲,轉盤上有自行車。”父親看著兒子渴望的眼睛,沒說什麽,把錢遞給了兒子。兒子歡天喜地地去了,不久便垂頭喪氣地回來了。“我是世上最不幸運的人。”兒子憂鬱地嘟呼著。父親意識到自行車對兒子的重要性,若有所思地轉身走了。第二天,父親讓兒子再去試一次運氣。兒子有點遲度,但在父親鼓勵下,還是拿著錢去了。這回,大喜來臨,兒子一蹦一跳地跑回家,對父親說:我中了,我中到自行車了,我是世上最幸運的人,再大的困難也難不倒我了……若幹年後,兒子事業有成,擁有了不薄的家產。隻是那輛自行車他一直保存著。每當他受到挫折時,他都會想起自行車,想起他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兒子成年後回憶說:“每天晚上那輛自行車都在夢裏出現,我使勁地蹬車,朝著明天飛奔。”而那位父親呢,一直保守著一個秘密。父親臨終前,把兒子叫到床邊:“兒子,你知道那輛自行車是怎樣中到的嗎?”兒子心頭一震,困惑地看著老爸。“這輛自行車是爸爸買的。我從親戚朋友那裏借錢買了那輛自行車。因為,我不想破壞你的感覺,讓你覺得是世上最不幸的人。為此,我辛苦了十年,才把錢還清……”父親的白發在兒子的淚眼中模糊了。
       
“你真棒,你真行”
        美國有部電影,表述了一群孩子比賽爬山。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向上攀登,相繼.衝過了終點線,隻有一個孩子落在後麵,吃力地邁著步。鏡頭拉近,原來孩子的腿有點殘疾。孩子顯出了沮喪的神情,爬,還是不爬,思想在鬥爭。這時候,若是同學們扶著他爬上山去,他內心感到的不是成功的喜悅,而是弱者的恥辱。若同學們都嘲笑他,他就會被拋入冷酷的世界,失去了爬山的勇氣,他將永遠爬不到終點。結果怎樣呢?全班同學齊聲地呼喊他的名字,為他歡呼:“你真棒!你真行!加油啊!孩子心頭一熱,擦去了額頭上的汗,邁開堅定的步伐。近了,近了••••終於到了終點。
        全班同學擁上去,將他抬起她向天空,並高聲歡呼一著。仿佛他才是凱旋的冠軍。孩子得到了做強者的機會。爬山留給他最深的感受是,我受到了尊敬,我是強者。首長,請拍拍兒子的肩膀兒子當兵後,給家裏寫了第一封信,抒發了強烈的孤獨感,特別在最後寫道:周圍沒有一個人看得起我,我活得一點沒意思,我想回家,不想繼續當兵……母親是最了解兒子的。兒子在抱怨、責罵中長大,從小身心就受到了傷害,極度自卑。部隊首長是她的老朋友。
        她請老朋友幫幫兒子。
        怎麽幫?
        很容易。你去連隊視察時,隻要拍拍我兒子的肩膀就行了。
        好的,沒問題。
        一個月後,兒子寫信:不得了,天大的好消息,首長到我們連隊來,沒有拍任何人的肩膀,惟獨拍了我的肩膀一股暖流傳遍了全身,自信在滋長。可不久,部隊調防,換了首長,兒子剛鼓起的自信心又泄了。來信中,他畫了一幅畫:一個人站在懸崖邊往下望, 媽看了大驚失色,感覺到他已經失去了生命的勇氣,於是她連忙與部隊首長聯係,請求首長關心自己的部下,關注一個年輕的生命。於是,首長又一次拍了兒子的肩膀。這一拍,太重要了,孩子又一次揚起了生命的風帆。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有時一個動作會改變人的一生。孩子的自信源於環境的培養,孩子的“行”源於環境的“行”。

相信你能把牆變白
        這是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教師遇到的一件事。新學期開學,年輕的女老師來做班主任。班上有一位頑皮的學生,說他頑皮,因為他的惡作劇層出不窮,並以此為樂。同學們暗暗猜測,根據以往的經驗,那個頑皮的學生肯定會給老師一個下馬威。第二天,同學們來到教室裏,眼前全黑:教室的牆壁被塗成了黑色。同學們麵麵相覷,隻有那個男孩一臉的幸災樂禍。上課鈴響了,年輕的女老師邁著輕盈的步伐走進教室,意外的情景讓她的腳步停在了門口,心頭掠過一絲驚慌和緊張。該怎麽辦?這時她想起了畢業典禮上校長講的一則故事:一位教師去少管所給孩子講課。由於深感責任重大,心裏有點緊張。結果剛進教室,不小心絆了一跤,眼鏡掉在地上,引起一陣哄堂大笑。這位教師很快在難堪中冷靜下來,誠懇地說:“同學們,這就是我給你們上的第一堂課,一個人隨時都可能摔倒,但仍然可以站起來!”教室裏靜得鴉雀無聲,接著爆發出熱烈而持久的掌聲。生命享有平等的權利、受尊重的權利。年輕的女教師把目光投向同學們似乎在說誰幹的、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盯向那個男孩男孩一副大無畏的樣子。大家都在等著老帥氣急敗壞地衝向校長室就像以前的那些老師。年輕的老師抹掉頭發從難堪中冷靜下來,登上講台,誠懇地說:我很高興我們班有這樣一位幽默的同學,這位同學非常聰明非常有創造力,這麽多年來沒有一個人想到把牆刷成黑色可是我們這位同學想到了我相信這位同學將來肯定會大有出息。而且我也相信這位同學,既然能把牆刷成黑的,那麽,他肯定也能讓牆還原成白的。讓我們用掌聲來表示相信他。大家一起熱烈鼓掌、老師的目光有意無意地飄向那個男孩男孩的臉發紅了。這麽多年了,他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
        第二天,同學們來到教室發現牆壁又變白了。素質教育不但是提高學生的素質更是提高教師的素質。每個孩子本質上都是好孩子都應受到同等的重視和寬容.牆由黑變白在老師的寬容和同?的接納下孩子的心由冷漠轉向廣感動。

聽你朗讀真是一種享受
        老師發現班肝新轉來的女孩由於基礎較差單元測試中考了倒數第一名。上課時她不敢接觸老師的目光、喊她起來口答M題細入細氣像蚊了叫。老師給過八大的觀察發現這孩子有個特點已約說話聲音很低,但朗誦起課文很流利、很有感情。有一大老師把孩了喊辦公室對孩子悅:“老師
        發現嘰作朗誦課文真還一種由受你願意每人來辦公室給老師讀一刻鍾課文嗎’孩子的臉紅了,她在以前的學校也經常被老帥喊到辦公室,因為她學習成績不好經常影響本班在年級的排名。班主任很著急,經常埋怨道:我每天早出晚歸對該班費盡心血就偏偏倒黴攤上這麽個重生、因此她每次到老師的辦公室都心驚肉跳。這次出乎她的意外她使勁地點點頭。丁是老師找了篇文章給孩子讀。孩子讀完不老帥由衷地說:大好了,讀得這麽深情,你真的很有朗誦天分,要是聲音再高一點點就更好了。”該幹大受鼓舞蹦蹦跳跳地出去了。
        第二天,孩子又來朗誦,果然聲音高了許多,老師大加讚賞。第三天老師問,明天你敢當著全班同學的向越過來大聲朋誦嗎?敢。女孩朗聲回答。第四天女孩果然勇敢地站起來朗誦了課文聲情並茂同學門都很驚訝,老師帶著人家鼓等。女孩一天天活潑起來成績有了飛躍,朋友也多了起孩子的回信人論對孩子的學習還是一牛的發展都至關至要。作為老師應最大限度地培養和保護孩子的回信心

婷婷聾童學校的健全孩子
        請看發生在婷婷聾童學校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比較特殊”。
        上麵提到的那個被打得眼淚也流不出來的孩子名叫飛飛,在和我談話後,他就鐵了心不想回河南上學了,父母哭笑不得,隻好答應他這個要求。於是,他成了酸停聾童學校的特殊孩子,因為他是這裏惟一的健康學生。飛飛是個典型的厭學孩子,他從“厭學”到“厭學校”,發展到後來動輒與學生“打成一片”,結果成了學校裏人人討厭的“壞孩子”。回到家裏,一塌糊塗的學習更招來父親的一頓飽打。對於已成為家常便飯的體罰,飛飛已麻木到哭也哭不出來的地步。尋常的鑰匙打不開不尋常的鎖。對飛飛這樣的孩子,在人格上要平等對待,相信他的潛力,尊重他的生命。必須用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動態來感化他。有一次,他狂風暴雨般地把桌子、凳子和櫃子全移了位,盡管同室的聾童學友們也活潑有餘,但還是被飛飛的調皮驚呆了。當老師趕來時,飛飛高高地站在桌子上,一副誰也不怕的表情。出乎意外的是,馬老師卻用柔和的聲音對有些憤怒的孩子們解釋說:
        “飛飛發脾氣肯定有他的理由,我們相信他會把東西歸位的。現在我們出去玩一下,讓飛飛同學冷靜一下。”融進去,誘出來。麵對孩子的生命,既要看到孩子的優點,也要接納孩子的缺點,隻有走進孩子的心靈,才能幫助孩子改掉缺點。當老師半個小時回來後,發現一切都複歸原位了。三天以後,飛飛舊‘病”複發,老師卻表揚了他,說:“飛飛有進步,上次移動了桌、椅、書架,這次卻隻推倒了桌子,大家是不是該給他鼓掌呢?”同學們熱烈鼓掌。
        飛飛很不好意思,立即把桌子扶好了。哪怕取得一點點微小的進步,老師也由衷地讚歎。第三次發脾氣,恰好在陽台上,老師又一次表揚了他。
        “飛飛怕影響大家學習,而跑到陽台上發脾氣,這是一大進步。”優點不說不得了,缺點少說反而逐漸少。飛飛的成長證明了賞識教育的這個觀點。
        在老師一次次的給麵子、給台階中,孩子漸漸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覺,找回了自尊和自信。飛飛到了聾童學校後,還逐漸暴露出一個不好的習慣,喜歡翻別人的東西。第一次是溜到園長辦公室將每個抽屜都清理了一遍,並拆開了所有孩子的助聽器的備用電池,一下子損失了幾百元。被老師叫到麵前時,飛飛知道這次禍闖大了,神情惶然。老師再次出乎意料地原諒了他,把小家夥感動得眼淚汪汪。可就在他再次忍不住拿別人鑰匙時,懷著巨大失望的老師給了他一個耳光,這是老師入園以來第一次打孩子。老師後悔了,硬咽著對飛飛說:“老師不該打你,可你記住,老師隻打你一個耳光,是為了以後你少挨別人幾千幾百個耳光。”賞識不是不可以懲罰,而是可以更大膽地批評,前提是雙方夠朋友,沒有情感交流的障礙。現在的飛飛完全變了。新千年的晚會上,他隨口表演了一個唱歌節目:“我要上學校,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我喜歡背書包。”他已經走出了厭學的陰影,喜歡讀書。在他本子上,有這麽一段話:“今天好過昨天,明天好過今天,未來好過明天。”飛飛說這是老師教他的,他會一直記在心上。以前 ,飛飛對學校隻有痛苦的回憶,而現在體會到了學校的快樂,對未來充滿了希望。飛飛的進步,充分體現了賞識教育的思想觀念和操作立法。承認差異,對待“特殊”’的孩子要有“特殊”的政策。允許失敗,當麵對生命時,孩子犯的每一次錯誤都應該被看做是成長的必然過程。抱怨讓孩子的無形生命跪著,而賞識讓孩子的人格站起來。

黎明前寫下了。學會賞識”
        賞識教育是怎麽形成的呢?賞識教育應該說是在誌願者當中誕生的。
        賞識教育誌願者第一人是曾任南京紅花鎮黨委書記的李廣明。當時我在紅花鎮做報告時,中場休息,家長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過道上站滿了人。報告會結束後,李書記激動不已,說這是三十年來聽到的最好的報告,這種教育思想關係到家庭的和諧、民族的振興。隻有每個細胞和諧了,國家的精神文明才能上去,當場表示願意成為賞識教育的誌願者。楊瑞清校長是賞識教育的又一位熱情的誌願者,是我倆共同確立了賞識教育的理念。楊瑞清是全國青聯委員、南京古南都行知小學的校長。他是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全國教育係統勞動模範、全國師德先進個人。他一直在學習實踐陶行知教育思想。1995年他經人介紹聽了我的。場報告,隻聽我講了半個小時的早期教育,就非常激動。他說聽我的報告就像看陶行知的書一樣,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他是一位非常有追求的青年。畢業分配時,本可以留城,但他卻堅決要求去農村,普及鄉村教育,最大的心願是要讓農民的孩子也能受到最好的教育。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鄉村創辦了一所行知小學,圓了一個美麗的夢。有一天晚上,我和楊校長談論教育,聊到了深夜,燈關了,仍抑製不住興奮,還在繼續探討。從一個周婷婷的成功到一批周婷婷式的早慧聾童,從聽障孩子的成長到健康孩子的轉化,從孩子心靈的舒展到家長心態的回歸。我們的談話主題是:用什麽樣的語言來恰當表達心中早已認定的教育理念,概括這一係列成功的教育實踐呢?當今社會已經是學習化的社會,隻有終生學習才能生存。於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學會生存”的理念,引發了一場席卷全球的教育革命。麵對日趨嚴重的道德危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提出了“學會關心”的理念,引起了教育界極大的關注。我們認為,當今中國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無數家長、孩子充滿了抱怨、焦慮,是否應該大聲疾呼“學會賞識”?講到這裏,楊校長激動得來不及開燈,摸黑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四個大字——“學會賞識”一縷曙光驅走了心中的黑暗,照亮了一片清澈的前程。賞識教育在那天清晨誕生了。

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賞識是熱愛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無形生命的陽光、空氣和水。
        賞識是溝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間交往的橋梁。讓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覺,還孩子金色的童年。賞識教育,是每位家長都使用過,無意中又遺忘的教育;是讓家長拉回寶藏,回歸到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心態的教育;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的方法,是讓家長成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靈 ,盡展潛能的教育。賞識教育是讓家長走進孩子心靈、走出教育誤區的教育;是讓家長孩子生命和諧、兩代人成為朋友共同成長的教育;是家長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歡樂中學的教育;是讓孩子天天快樂、家長日日讚歎的教育。賞識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看得起”,對孩子而言,就是“你真棒,你真行”。這是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奧秘。賞識教育的圖案標誌是豎起的大拇指,在大拇指裏麵有一張生動活潑的笑臉,仿佛孩子受到賞識後發出的會心一笑。
        一個賞識的微笑,就像陽光照在含苞待放的花朵上。對一個渴望賞識的孩子而言,這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轉折點。發自內心地對孩子笑一笑,好嗎?
        因為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第七章 心態回歸,需要一種反思

走進孩子心靈,走出教育誤區
        女兒為我打開了一扇門,我不知不覺地走了進去,發現一片廣闊神奇的天地,拾起了歡樂的童年,找到了教育的寶藏,喚起了沉睡的潛能。賞識給我、給婷婷、給許多孩子安上了翅膀,在藍天碧雲中輕鬆愉快地飛翔,體驗著生命的自在。成長的快樂。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許多家長知道賞識教育之後,自發地進行反思。過去隻關注孩子的學習,忽視了與孩子的情感溝通,現在他們終於明白,隻有走進孩子心靈,才能走出教育誤區,發誓從現在起要滿足孩子無形生命的需求,賞識孩子。
 
孩子果然像變了個人似的
        記得有一次,我在南京一所小學做完報告,一位母親跑到台前,握著我的手泣不成聲,哭了十幾分鍾。待她平靜後,我和她有一段對話。“我對兒子肯定是盡心了。為了他,我把工作辭了;為了他,我什麽都不要;為了他,我跪在地上求他好好讀書,可還是沒有用。”“你可能沒有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你對兒子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什麽?”“不知咋的,我隻要看見兒子那副窩囊樣,總忍不住對兒子咦叨:兒子啊,我看你是廢掉了肝’“異常激烈的升學競爭,已使孩子精疲力竭,焦慮不安。我們還有什麽理由,又有什麽必要總對他們講泄氣話呢?”
        “那我該怎麽說呢?”
        “孩子有什麽優點?”
        “沒有,他能有什麽優點。”
        “那,孩子有什麽愛好?”
        “愛好倒有,但都是不務正業。”
        “怎麽個不務正業?”
        “晚上讓他學習,他不是頭痛就是肚子痛,隻好讓他睡覺。他這是找借口,實際上是躲在房間裏看兵器、航天、航海的書。”
        “你兒子才上五年級,就看航天航海的書,這不得了,說不準他是個天才。回去你對他這樣說:簡直不可思議,你這麽小就看這種書,這些知識媽媽都不懂,你能不能每天給媽媽講十分鍾呢,讓媽媽也長長這方麵的知識。”
        “你堅持聽他講半個月,孩子的自信。b就會慢慢成長起來,到時你再講,這麽難學的知識你都懂,媽媽就不信,你的學習上不去。”
        一家長一個月後激動地跟我說,孩子果然像變了個人似的。

考好了,媽媽夠朋友,分擔你的憂傷
        還有一位家長,連聽了我的三場報告,我問她為什麽,她說第一次就嚐到了甜頭。晚上一回家就對女兒說,女兒啊,快點吃飯,媽媽想跟你談談心。女兒一愣,多少年沒談心了,她已經習慣了母親的訓斥。剛開始談話很困難,女兒總是用懷疑的目光看著母親,母親笑得都不自然,皮笑肉不笑。母親拉著女兒的手,堅持著講啊講。當講到,我今天聽了周校長的報告,深感以前你考得不好打你罵你是不對的。從今以後,你考得好,媽媽會分擔你的歡樂;考不好,媽媽夠朋友,分擔你的憂愁。女兒聽到這兒,竟伏在媽媽的肩頭嚎陶大哭。“媽媽,多少年了,你終於講了一句暖我心的話。這幾年來,我沒有好好吃過一頓晚飯,你們平時沒時間罵我,一到吃晚飯時,全家人聚在一起,就成了批鬥會,批得我眼淚直往碗裏流。想移到旁邊吃飯,你們又不允許。這下可好了,媽媽終於理解我了。”第二天剛好是期末考試。女兒在進考場之前,母親沒有像以前那樣施加壓力,而是握著她的手,親切地說:“以前是媽媽錯了,今天你始終記住媽媽的一句話:考不好,媽媽夠朋友。”考試的結果出乎意外,女兒的成績從未進入前十名,這次拿了個全班第一,全家人感到震驚了,不由得問她是什麽原因。女兒說:“這次考試的感覺踉以前不一樣,以前考試時,我心裏發慌,手心冒汗,有時緊張得把筆都咬斷了,腦子裏總想著考試考不好怎麽辦。所以,每到考試我就恐懼,經常把數字看錯。媽媽,這次考試,我的耳邊一直回響著你的這段話:考不好,媽媽夠朋友,分擔你的憂愁。媽媽,這次我不是淌著汗水,而是流著淚水考完的。”
        如果說在生活上,是家長慣壞了孩子,那麽在學習上,恰恰是孩子慣壞了家長.一位年輕的母親聽了我一場報告後,連夜給六歲的女兒寫了一封6000字的長信。她怕影響別人的休息,在廁所裏寫到天明,寫完了,才覺得一塊石頭落了地。孩子非常聰明,沒出生時媽媽就進行胎教,生下來時
        果然與眾不同,眼睛閃閃發光,幼兒時小嘴特別能講,一歲多教她識字,也是一教就會。這下好了,“老太婆心態”出現了,第一天教三四個字;第二天教五六個,第三天就變成了七八個。最可怕的是讓孩子在客人麵前表演,也不管孩子高興不高興。終於一天孩子哇地哭出聲來,再也不肯認字了。那時,孩子已認識了一千多字。家長不知道孩子心裏怎麽想。家長要麵子,孩子不快樂。
        過了兩年,家鄉掀起了學小提琴熱。孩子求媽媽說想學小提琴,她對女兒講:“學小提琴比識字難得多,這個普你能吃得消嗎?”孩子堅定地說能,還和媽媽拉了勾。買了小提琴,請了老師。一教,老師發現這孩子特別有靈性,當做重點對象培養起來。這下可糟了,重點便意味著要求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作業越來越多。於是孩子開始感到小提琴不再那麽可愛了。眼看著又要前功盡棄。這位母親困惑不已,徹夜難眠,不知如何解決女兒的問題。就在這時,中央電視台播了一些小提琴神童在北京的表演,結束後,記者采訪這些孩子怎麽拉得這麽好,孩子們說是爸爸媽媽教的,又問爸爸媽媽教你們的時候有沒有打過你們,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打過。這位母親頓時開竅了,看來還是棍棒下麵出才子,不打不成材啊!
        回想第一次打孩子時,孩子沒有哭,睜著驚恐的雙眼望著媽媽,不敢相信這是自己的媽媽。當時,媽媽感到心裏在流血,但為了孩子以後拉小提琴能夠成名成家,於是又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有一次女兒哭著對她說:“媽媽,我再也不拉小提琴,打死我也不拉了。”她當時想,今天如果不把孩子鎮住,這孩子以後就完了。於是就拚命地打。到最後,孩子哭著睡著了,在睡夢中又突然哭起來。當天晚上孩子發燒了,她抱著女兒流著眼淚,悔恨內疚淹沒了她。孩子醒了,母女兩個抱頭痛哭。她向女兒發誓:、從今天開始,媽媽再也不打你,哪怕你不拉小提琴也不打你了。
        她覺得自己不是個稱職的母親。她一直在苦苦地追尋答案,聽了這場報告後,才解了這個心結。懺悔信的最後一段,她這樣寫道:“這場報告終於使媽媽明白,當今中國的獨生子女教育,如果說在生活上是家長慣壞了孩子的話,那麽在學習上,恰恰是孩子慣壞了父母。孩子對家長不斷增加。不斷加碼的要求盡力滿足,使當代父母變得越來越貪婪。”貪婪像一個黑洞,孩子在沒有盡頭的隧道中行進,包袱越來越重,心情越來越沉,走到後來,自信也被吞沒了。孩子不是在為自己學習,而是在為家長。
 
我打女兒一耳光的反思
        我這一生中,隻打過女兒一次。我想那是第一次,也盡最後一次。至今回味起來,都深感內疚。那晚,女兒在學習時想吃瓜子,我沒同意。她小嘴一啄,不高興了。讓她默寫生字時,她故意磨洋工,半天沒寫兩個字,眼看過幾天就要期中考試了,我心急火燎,不知哪兒來的一股無名火,伸手狠狠地給了女兒一耳光。女兒臉上頓時顯出五道指印,女兒雙手捂著小臉,淚流滿麵,用驚恐的眼神望著我這個“最慈祥”的爸爸……
        內疚、悔恨、心疼一起湧上心頭,心裏翻江倒海不知什麽滋味。我深知,這一巴掌不是打在女兒的臉上,而是疼在她的心上,她肯定在為“最好的爸爸”不愛她而傷心。
        怎麽辦?這時向她講道理,她肯定聽不進去;不講吧,看女兒的心在流血,又於心不忍……猶豫之際,腦海裏突然閃出“夠朋友”三個字,有辦法啦!我一筆一畫地寫道:“婷婷,你知道爸爸為什麽這樣生氣嗎?正是因為爸爸太喜愛你了。”這時停停的眼睛轉向了紙條。“為了你,爸爸可以毫不猶豫地獻出一切,難道你不相信嗎?”女兒停止了哭泣。
        “婷婷在爸爸的心目中,是最好最好的孩子,爸爸從心裏欣賞你,佩服你,懂嗎?全家人把你從一個聾啞兒童培養到今天,來之不易啊!剛才眼看著你浪費時間,爸爸是多麽傷心,多麽難過!你耳聾,時間就更寶貴,浪費時們就是浪費你的生命!爸爸能不痛心嗎?”女兒懂事地點了點頭。
        “爸爸剛才氣糊塗了,打了你。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好心痛,好後悔,婷婷,爸爸的好女兒,你能原諒爸爸嗎?”女兒也拿起筆和我對起話來:“好爸爸,我原諒你。”我又寫道:“謝謝你,好女兒。爸爸保證今後再也不打你了。你臉上疼不疼?”我摸了摸女兒的臉。‘剛才很疼,現在不太疼了。爸爸打的地方變成什麽顏色了?”
        “有點紅,還有幾道紅印子。”
        “讓我照鏡子看看,好嗎?”
        我把鏡子遞給女兒。女兒看後寫道:“爸爸,請你不要告訴媽媽、爺爺、奶奶,要不然他們會難過的。”多麽善解人意的孩子,我張開溫暖的雙臂,把女兒摟在懷裏……
        犯錯誤是孩子的權力,因為心智不成熟,情感不完善,孩子憑毅力克服不了一些不成熟的行為。這時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在人格上平等地對待孩子,用真誠換取真誠,用寬容換取寬容。
 
教育家傅雷對兒子的懺悔
        著名文學家和翻譯家傅雷在學術上的造詣是眾所周知的,他的家教方法也被無數中國家庭仿效。可就是這樣的一位父親卻深受悔恨的折磨。60年代,他在給已經留學蘇聯的傅聰的信中寫道:“兒子,昨晚一上床,我又把你的童年重溫了一遍。可憐的孩子,你的童年怎麽跟我那麽相似?”
        傅雷對兒子的管教非常嚴厲,他在樓上翻譯作品,孩子在樓下練琴,中間稍有停頓,他下來抓著兒子的頭就往牆上撞。他的做法不僅使孩子受到摧殘,也使傅聰的母親“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我也知道,從小受些挫折對你的將來多少有些幫助。然而,爸爸畢竟犯了很多很大的錯誤。自問人生對朋友無愧,惟獨對你和你母親感到有愧良心,這是我近年來的心病。這些天它一直像噩夢一樣在我腦海裏徘徊。可憐我過了45年,父性才真正覺醒。伴隨著你痛苦的童年,度過的是我不懂做父親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何打擊也摧毀不了你!’我們現在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這種“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你想過沒有,你有傅雷那樣的學識和嚴謹的學風嗎?你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教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傅雷接著寫道:“孩子,盡管我能夠埋葬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我的內疚和悔恨。孩子啊,孩子,我要怎樣擁這你才能表達我的悔恨和熱愛?!”傅聰收到父親的信後,立即回信表示已經原諒了父親的過失,於是傅雷又激動地在第二封信中寫道:“我感到難以置信的高興,兒子終於和我成了朋友,天下還有比這更幸福的事嗎?我為我的JL子感到驕傲和自自豪!委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略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等於沒有孩子,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他卻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收到無數封做父母的寫來的反思懺悔的信,每次都被父母們深切的懺悔而感動,讓我再一次相信中國的父母內心裏對孩子深切的愛。遺憾的是,不會愛孩子,造成了許多家庭親子之間的隔閡,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家長反思嗎?

一位美國父親的懺悔
        孩子:
        在你睡著的時候,我要和你說一些話。我剛才悄悄地走進你的房間。幾分鍾前,我在書房看報紙時,一陣懊悔的浪潮淹沒了我,使我喘不過氣來。帶著愧疚的心,我來到你的身旁。我想到的事太多了。孩子,我對你太粗暴了。在你穿衣服上學的時候我責罵你,因為你洗臉時隻在臉上抹了一把;你沒有擦幹淨你的鞋子時我又對你大發脾氣;你把東西不小心掉在地上時我又對你大聲怒吼。吃早飯的時候,我又找到了你的錯處:你把東西潑在地上,你吃東西狼吞虎咽,你把手肘放在桌子上,你在麵包上塗的奶油太厚……在你上學我去趕汽車上班時,你深情地向我高呼:“爸爸再見!”我卻受著眉頭對你嚷道:“怎麽又駝背了,把胸挺起來。”晚上,一切又重新開始。我在下班路上看到你跪在地上玩彈子,襪子破了好幾個洞,禁不住又大發雷霆:“襪子是花錢買的,你怎麽一點也不知道心疼……”並在你朋在麵前押著你回家,使你當眾受辱。孩子,你還記得嗎?晚飯後,我在書房看報,你怯怯她走了過來,眼睛裏帶著委屈的目光。我對你的打擾極不討飯。你在房門口猶豫看,我終於忍不住地吼了起來:
        “你又來幹什麽?”這時你沒有說話,卻突然跑了過來,抱著我的頸子吻我,眼裏含滿了淚,筒直不敢相信我公。此粗暴也萎縮不了你對父親的愛。接著,你用你的小手臂又緊抱了我一下,她走開了,腳步輕輕地走開了。孩子,你知道嗎?你剛離開書房,報紙就從我手中滑落到地上,一陣強烈的內疚和恐懼湧上心頭。習慣真是害我不淺。吹毛求疵和訓斥的習慣幾乎成了我父愛的象征。孩子,爸爸不是不愛你,而是對你的期望值太高。我是用成人的尺度衡量你,而且拿很多成年人也難以做到的標準來要求你。細想起來,多麽可笑。而你本性中卻有那麽多的真善美,你小小的心猶如照亮群山的晨曖——你跑進來吻我的自發性衝動顯示了這一”一切。今晚,一切都顯得不重要了。孩子,我在黑暗中來到你床邊,跪在這兒,。心裏充滿著愧疚。這也許是個沒有多大效用的贖罪。等你醒來後告訴你這一切,你也不會明白,但是從明天起,我要做一個真正爸爸——做你最要好的朋友,你受苦難的時候我也受苦難,你歡笑的時候我也歡笑。我定會把不耐煩的話忍住。我會像在一個典禮中不停地莊嚴地說:“你隻是一個孩子,一個小孩子,我以前,總是把你當做大人來看,但是孩子,我現在看增能一「同你,蜷縮著熟睡在小床上,仍然是一名嬰,你在你母親的懷裏 頭靠在她的肩上,仿佛隻是昨天的事。我以前對你要求得太多了,太多了。再也不願訓斥、指責和抱怨你的父親這封信,曾讓多少國家的父母動容。我把它再一次放在這裏,讓中國的父母再仔細地看一遍,用心去看,然後在午夜,來到你孩子的床邊,凝視著孩子熟睡的小臉,望著望著,也許你能悟出許多許多……
 
曉曉媽媽的信
        曉曉:
        媽媽最最親愛的好女兒,當媽給你寫這封信的時候,悔恨的淚水止不住已順頓流下。上午,當我坐在清江影都聽周弘校長的賞識教育報告時,就已經以淚洗麵,喉頭咦咽。媽媽深深地感覺到:一切都是媽媽的錯,是媽的好勝虛榮、為了個人的麵子、自尊使你受到了深深的。心靈的傷害。請女兒耐心讀完這封信,這是媽媽發自肺腑向你的道歉。
        曉曉,由於媽媽的不小心,使你成了早產兒,在懷你滿八個月時,你就來到了人間。當媽在床上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中生你的時候,媽媽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由於媽的失誤,使你過早降臨人世,做媽的感到十二萬分的對不起,所以在生你時,媽媽寧願承受人世間最大的痛苦,也要使你免遭生理上的再次傷害。由於媽媽的全力以赴,加之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你出生時得了個滿分,沒有窒息,沒有產傷,雖然身長隻 35厘米,卻是一個早產的健康孩子!媽媽感到莫大的安慰,所以給你取名“曉晚”,“曉”是“小”的諧音,意在雖“小”卻充滿希望,充滿生機,前途一片燦爛光明。隨著你一天天長大,教育就成了問題。媽媽上班後,就你托給一個五十多歲的農村婦女照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但我忽視了對你的早期教育。當你在三歲時,有一次,我和你爸教你寫阿拉伯字母,當你寫到8時,你寫了兩個圓圈疊起來,然後又寫了一個“一”連起來,你遭到了媽媽的嚴厲訓斥。晚上,屋外一片漆黑,不遠處的墳場忽隱忽現地閃著藍光,狗叫聲、青蛙聲令人毛骨像然,而我們卻狠。。地將作推出門外,錯誤地認為隻有讓你在這恐懼的環境中受到速罰,你才能反省,才能知道認真地學習。‘約五分鍾後,在你極度恐懼的大聲哭喊、哀求聲中,我們打開了門,問你想好了沒有?你哭著說:“爸,媽,我想好了。”我們同聲吼道:“快說!為什麽?”你怯生生地說道:“因為你們沒有早期教育。”天啊!當時你隻有三虛歲,卻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的錯誤,這確確實實是我們的錯!而我們非但不認錯,卻依然向你吼道:“現在教你也不遲卜’使你幼小的心 靈又一次受到深的傷害。媽媽是一個非常嚴謹、追求完美的人。由於媽媽的好勝、虛榮、期望值太高,用成人的標準來衡量你,甚至用連成人都難以做到的標準要求你,使原本非常優秀、敏感、細膩、好勝的你,受到了比一般孩子更加深重的傷害,使你從三虛歲起就受到我沒完沒了的說教,從早上醒來,直到深夜睡去。當你救我打擾得不耐煩時,當你煩躁時、吼叫時,當你痛苦地抓耳撓腮時,當你咬自己的胳膊時,直到前幾天你痛哭流涕對我講出你憋在心裏的話時,媽媽震驚了。
        你講到你想死,你想跳樓,想跳河、撞汽車……使我們成為淮陰的頭號新聞人物。你哭道:“媽媽,你隻有讓我死,我才能解脫,我死了你們隻
        有痛苦一時,我活著你們將痛苦一輩子,不要把我死的事告訴爺爺、奶奶,他們會難過的,他們年齡大了,受不起打擊。”
        聽著你的哭訴,媽媽的心都碎了,難道媽媽做得還不夠嗎?從飲食起居,從穿衣到送你去上學,整理房間,甚至連上課的課程表媽媽都給你抄好,壓在玻璃板下。你從小到大,飲食搭配合理,衣著得體,甚至連發型都給你設計了,為什麽你還不滿足,不感到幸福、愉快,而感到異常痛苦,甚至想到了死?聽了周弘校長的報告,才使媽媽大徹大悟,媽媽徹徹底底地錯了,媽媽對不起你,給你造成了這麽嚴重的傷害,是媽媽使你感到生活無望、不快,媽媽太追求完美,虛榮心極強,對人太苛求,容不得半點馬虎,期望值太高,為了個人麵子與別人攀比,使你登天籠罩在這樣的家庭氣氛裏,既深深地傷害了我最愛的女兒,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曉曉,媽媽的好女兒.媽媽深知,僅靠這一封信,是不能醫治好女兒長達十餘年的心靈重創的。但媽媽請女兒相信,從今天起,媽媽再不會是從前的媽媽。媽媽深知,女兒前進的路上充滿坎坷,請女兒堅信,不管今後女兒的道路有多麽艱險,媽媽會始終挽著你的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朝前走!媽媽的。心裏也照周弘校長所說的要做:“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則又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讚美他,為他自豪。”何況我的女兒是如此地優秀呢!曉晚,無論你今後遇到多麽大的困難,你要堅信,你有一個非常疼愛、願為你獻出一切的媽媽,再次請女兒原諒媽媽無意的傷害。
        媽 媽        
        1999年11月1日
        看完這封信後,我潸然淚下,我想起泰戈爾的一首詩:
        人的需要很少/需要尋找,也需要找到所尋/
        大人的需要很少/人生後的安寧/
        人的需要很少/隻要家裏有一個人——等我
        孩子所尋找的是家長的一份信任、尊重和理解,孩子所等待的是家長的一份賞識。
        兒子,爸爸太愛你了,也太不會愛你了
        女兒出世前,我是教育的門外漢。隨著女兒的成長,我跨進了教育門檻,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和前進的動力,人性得到了升華,我改變了女兒,女兒也改變了我孩子的賞識。賞識教育就這樣一點一滴、一步一步地發展壯大起來。在全國各地做了一千多場講座和報告,使我終於明白,不是家長不開竅,而是家長不知道,他們曾經擁有人世間最好的教育方法。一旦知道,他們都會以刻骨銘心的愛撿回這個遺失的寶藏。家訪越來越多。每一次看著孩子丟掉自卑的包袱,眼裏放出自信的光芒,我都感到是一種莫大的鼓舞。許多家長都奇怪,周校長,你來之前,我看孩子怎麽看都不順眼,為什麽你走後就怎麽看都順眼了呢?我說,不是孩子變了,而是家長的心態回歸了。家長學校也辦過好多期。最後一刻親子抱頭痛哭的場麵,令七尺男兒也忍不住落淚。家長終於意識到,中國父母太愛孩子了,也太不會愛孩子了,由此釀成了多少家庭悲劇!
        有位家長說得很精彩:
        “七年來,我每個月都去看獄中的兒子,我看他時經常講的一句話是:兒子,爸爸太愛你了,也太不會愛你了。”
        許多家長寫信給我說:“謝謝你,謝謝你救了我的孩子,救了我們全家,你是天下孩子的福音。”


第八章 雨過天晴,走出一種誤區

兒子變成老子,老子反倒變成兒子了
        南京的一位名人聽完我的報告後,興奮不已,向我保證,從此不打兒子,好好賞識兒子一個月,看看效果怎麽樣。可一個月後,他向我“訴苦”。
        “哎,周校長啊,萬萬沒有想到,兒子成天被賞識,結果爬到我頭上來了,兒子變成老子,老子反倒變成兒子了。我該怎麽辦?“以前,兒子犯錯誤還有打的法寶,現在不行了。哪怕我的眉頭皺一下,剛想發火,兒子馬上拿出擋箭牌:不許打罵我,你可說過要用賞識教育。“結局是老爸垂頭喪氣,兒子洋洋得意。”我對家長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深刻思考,賞識本身是孩子最渴望的精神需求。而家長在實際的操作中,把賞識僅僅理解為表揚加鼓勵,於是走進了誤區——為賞識而賞識,結果是得不償失。那麽賞識教育到底還能不能批評孩子呢?

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
        賞識教育不僅可以批評,而且可以更大膽地批評,奧秘在於“土可殺不可辱”。應該在“看得起、夠朋友”的前提下批評。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貴禮物,孩子會以感激的心態樂於接受這份禮物的。婷婷在鹹陽做針灸治療的時候,我們人生地不熟,她感到很孤獨。偶爾,有當地的小朋友來玩,女兒就特別激動,推推這個,拍拍那個,手上沒個輕重,弄得那些孩子吃不消。一天,兩個孩子來玩,女兒故技重演。一會兒,一個小朋友就哇哇大哭了,她還不當回事。我想,聽障兒童的手重,這樣下去不行,要和女兒講道理。但怎麽講呢?我靈機一動,孩子最喜歡聽故事,於
        是就說:“孩子們,你們過來,伯伯給你們講一個我小時候的故事,好嗎?”‘糧伯剛上小學的時候,特別重感情愛交朋友。有一天,有三個小朋友到我家來玩,我十分激動,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情,一會兒拍拍小明的腦袋,以示友好;一會兒把小東摔一跤,體現痛快;一會又捏捏毛毛的脖子,毛毛痛的嗷嗷叫。“我卻說:‘你們可知道我多愛你們啊!’“結果,這三個小朋友承受不了這份感情,再也不來“玩了。還算好,第二天又來了另外幾個小朋友,我仍然如此。第三天還是如此……
        “沒過幾天,一個小朋友也不來找我玩了。我呢,還時常納悶。不知道為了什麽,孤獨總伴隨著我……”慕;繪聲繪色的故事講完了,孩子們笑得前仰後合,女兒數在笑聲中,領悟出其中的道理。令後來她在一篇日記裏提起了這件事:爸爸真夠朋友,當著小朋友們的麵批評我,我也要夠朋友,再也不把小友弄哭了。

孩子,狗最喜歡吃什麽
        最好的批評往往是沒有痕跡的批評,不傷害孩子自尊的批評。一個孩子因挑食長得瘦弱,母親很著急,可又沒有辦法改變孩子的飲食習慣。這位母親一直在等著機會的到來。一天,母女倆出去散步,突然一條狗朝她們衝過來,小姑娘嚇得直往媽媽身後躲。“媽媽,媽媽,狗為什麽要來咬我?”小姑娘著急地問。母親發覺時機終於來了,便反問道:“孩子,狗最喜歡吃什麽?”“骨頭。”小姑娘想了一會兒,答道。“那可能是因為你太瘦了,身上全是骨頭。”母親舉重若輕地說。“那怎麽辦呢?”小姑娘恍然大悟,又擔心狗追過來,趕忙問。“多吃一點,長胖一點就好了。”
        令母親頭痛不已的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先用掌聲肯定一下他的進步,好嗎?
        周老師接受了賞識教育後,批評學生越來越有藝術。有時聽上去簡直像表揚,使學生的心裏湧起一股股暖流。她的第一招就是給足麵子,從不當眾批評,而是把犯錯的同學單獨叫到辦公室,對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某某同學,老師簡直不敢相信像你這麽好的孩子怎麽會犯這種錯誤呢!你知道你在老師和同學們心目中的位置嗎?你是老師的自豪,全班同學的驕傲啊。”接著再誠懇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之處整個批評過程的港台詞就是“孩子你太好了除了不對的地方這樣的批評誰不願意接受呢!所以不管她叫哪位同到辦公室談話,他們都會高高興興地跑去。班上有個叫豆豆的同學有打入的壞習慣.有一天剛上課,同學就喊起來了:周老師,豆豆又打人了。周老師語重心長地說,三日打人肯定是不對的不過,同學們想想巨三是過去打人次數多,還是現在打人次數多呢?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過去打人多。
        周老師接著問:是過去打入狠還是現在打人很呢。
        過去打人狠。
        那我們在批評他之前先用掌聲肯定一下他取得的進步,好嗎?
        掌聲響起的時候,平時倔強的日三眼眶裏充滿了淚水感動融進了豆豆的生命地以後再也沒有人打人了。
 
孩子“怕的是賞識、幽默和感動
        還有一位同學名字叫曉曉,經常遲到。這一大又邁到了。同學都在嘲笑他,周老師卻大聲說,我堅信曉曉是一個不想遲到的好孩子今天他遲到一定有什麽原因,不信大家間問他他想不想遲到。這時,曉曉漲紅了臉脖子一挺,頭一昂說,哪個想遲到,我明天保證不遲到。全班同學嘩嘩地鼓掌,周老師當場和他拉了約。哪知第二天早晨曉晚又遲到了。當他躡手躡腳地走進教室時,全班同學哄堂大笑,並一起用期待的目光看著周老師。哪知道周老師的講話更加巧妙。“曉曉同學過去遲到的原因還可以和大家講,昨天才表態不遲到,我相信他今天遲到原因肯定特殊到不僅不能和大家講,而且也不好跟老師講,我們能不能給他一陣理解的掌聲呢?”
        曉曉漲紅了臉,老師同學的寬容和信任,點燃了他的自尊,從此他再也不遲到了。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孩子怕的並不是打罵、訓斥和抱怨,而是賞識、幽默和感動。
 
幽默的力量
        下麵是南京實驗學校五年級學生寫的一篇作文,標題是《賞識批評》。我們的周老師要是批評起人來,真是讓人樂不可支,而被批評的人也心悅誠服。你瞧,今天下午第四節課,同學們有的在看書,有的在訂正作業,她呢,坐在後麵改作業。一會兒,隻見文文匆匆忙忙地跑到周老師前麵說:“宗宗不見了。”原來,宗宗溜出去,踢毯子去了。“把她喊回來看書。”周老師頭也不抬地說。文文把宗宗喊了回來,教室又恢複了平靜……不到一會兒,宗宗又溜出去玩了。文文又跑來向周老師報告:‘調老師,宗宗又不見了!”周老師站起身來,走向講台,拿起一支粉筆,在黑板上寫道:
        尋人啟事
        宗宗,男孩,門歲皮膚黝黑健康兩個大把風耳相貌英俊。剛才還在教室於不釋卷現不知在何方情知其下落者速告知周老師,讓其回來讀書。
        謝謝!
        電話:8937周老師
        11月30日
        我們見了,都樂了。後來不知誰把餘宗喊了回來,隻見宗宗滿臉羞愧,紅著臉,重新捧起了書本渾身的頑皮到不知跑到哪裏去了。

不是沒有挫折而是挫折錯位
        中日學生夏令營較量以中國孩子的失敗而告終,引發了全國上下對未來一代的憂思。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當今孩子挫折太少了於是不少地方展開了挫折教育,人為地開展拉練、野營活動_邊抱怨孩子,一邊給孩子挫折。這種為挫折而挫折的做法,結果仍然是得不償失,治標不治本。我認為中國孩子不是沒有挫折,而是挫折錯位。應該給的物質上的挫折沒有,而不該給的精神生命L的挫折太多。請看中日更令營的一個場麵。大隊進入草原突然大雨瓢潑,孩子們艱難地行過著,有不少孩子已感冒了.這時一輛豪華的轎車趕卜了大隊人馬,從年上走了一位日本老人他找到他的孫子——一位已患感冒的小男孩。蹲下身子把雙手放在孩子肩上說”孩子啊爺爺知道你病了,走得很困難,但爺爺卻迫你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定能挺不去。你知道嗎,你可是爺爺心目中的英雄,我們家族的驕傲啊!”小男孩堅定地點點頭,小胸脯一挺,邁開了前進的步伐。過了一會兒,又一輛轎車開過來了。一對中國夫婦將一個小男孩拉進了小車,風馳電掣而去。家長一邊幫孩子換衣服,一邊煤煤不休:“你呀,多幸福啊,別的孩子還要在泥濘裏冒雨行走,你卻坐在車裏,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孩子嚼起了小嘴,家長仍“不屈不撓”地哆叨著:“你呀,就是嬌氣,別人感冒都能堅持,你卻一點苦都吃不了,唉!”孩子的有形生命是暖和了,可無形生命力卻感到陣陣寒冷。家長一麵剝奪了孩子做強者的權利,一麵卻又抱怨孩子嬌氣,懦弱。到底是誰的錯?日本家長就很明智,他給孫子無形生命以巨大的暖流來戰勝有形生命的風風雨雨,這才是理想的挫折教育。

靜靜成了人見人愛的一朵花
        賞識教育強調:在把做人的權利還給孩子的同時,把做人的責任也讓他承擔起來。也就是讓孩子無形生命升華的同時,讓他們的有形生命也經得起風雨的磨難。我曾遇到過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溫馨而和睦。惟獨一個叫靜靜的孩子把這個大家庭攪得不得安寧。她從小受到百般溺愛,被寵壞了。上學後功課跟不上,還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慣。你說她一句,她要還你十句,多說幾句她就頂你說:“煩死了,煩死了!”你想要動手打她,她就先發製人,滿地打滾喊救命。假如真打了,那她的惡作劇就來了。等你早晨去上班的時候,不是包不見了,就是要穿的鞋找不到;你睡覺的時候,她不是揪你的頭發,就是用毛線掏你的耳朵。全家人煩透了,都說她是一顆人見人恨的老鼠屎。這家人接觸賞識教育後醒悟到,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會教的家長,他們表示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靜靜。
        全家人開始找孩子的優點。他們發現靜靜的作文字雖寫得不好,錯別字多,但語言流暢,於是,就讓她在吃飯的時候朗讀作文。小姑娘的口才的確好,清晰悅耳,聲情並茂。結果贏得了一陣陣的掌聲。以後,她每寫一篇作文,都讓她表演。她越讀越愛讀,越讀越願寫,作文有了很大的進步,連得了幾個優。家長意識到,由於學習基礎差,要求靜靜的學習在短時間內有很大進步是不現實的。以前對孩子的關注點搞反了,在有形生命與無形生命上發生了錯位,僅僅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沒有在精神上與她溝通。現在,家長與靜靜通過充分的溝通,從小事上約法三章。比如父母首先要求靜靜學會自食其力、愛勞動,具體工作是每天早晨取牛奶,中午倒垃圾,晚上拿報紙。在家長真誠的鼓勵和熱情的掌聲中,孩子早晨眼睛一睜,飛快地穿好衣服去取牛奶,把6瓶牛奶完好無損地提到六樓,提回家。中午放下書包就主動地倒垃圾,晚上爺爺把報紙帶回來,她還懇求爺爺送回去,因為“這是我的事”。她從承擔的責任中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覺。然後,父母讓靜靜學會關心別人,告訴她學會幫助人是~個人強大起來的標誌。結果第二天下午放學,她就帶了兩個家遠的孩子回來寫作業,她說她們的父母要很晚才能來接她們,這樣做會使這幾位同學節約許多時間。權利還給孩子,責任讓她承擔。就這樣,靜靜在全家人的眼中,漸漸變成了人見人愛的一朵花。

大手拉小手,風雨人生路
        我再講一個賞識教育親子夏令營的故事:
        1999年 8月,南京驕陽似火,酷暑難擋。來自全國十來個城市的家長帶著孩子參加賞識教育親子夏令營,最遠的是來自新疆、內蒙的家庭。隻能容納200人的營地擁進三百多人。由於天氣熱,人數多,導致生活條件艱苦。床鋪不夠,就睡在拚起來的課桌上。許多孩子在家開著空調才能睡覺,而營地連電風扇也沒有。更艱苦的是供水不足,許多人洗不上澡。
        如此艱苦的環境,連家長都難以承受,他們擔心的是這些嬌嫩的小皇帝吃得消嗎?48小時的夏令營結束時的場麵是最好的回答。大多數孩子不願走,甚至流著眼淚求父母繼續住下去。孩子的舉動讓家長心服口服,這是什麽原因呢?原因在於孩子的無形生命升華了,有形生命的艱苦隨之被征服。營地裏的孩子從早晨睜眼到晚上睡覺,都沉浸在賞識教育的一股股暖流中。孩子在去營地臨上車時,家長在大巴車門口排成兩隊,夾道歡迎孩子們上車。家長的掌聲富有節奏感,啦啦,唯一唯一碰,啦啦,唯一唯一碰……許多孩子一聽到充滿感染力的掌聲,心頭發熱,胸一挺,頓時兩行熱淚流了下來。整個夏令營孩子都生活在大拇指、握手、掌聲的氛圍之中。許多平時與家長有隔閡的孩子,在這種和諧、寬鬆的環境中對家長掏出了心裏話。家長的觀念也轉變了,眼光集中在孩子的優點上。“風雨人生路”的親子活動把夏令營推向了高潮。一首先,家長給孩子蒙上眼睛,堵住耳朵,設想假如孩子看不見、聽不見將怎樣生活?家長牽著孩子的手,走在崎嶇的山路上,一種從未有過的體驗湧上心頭。有個能看得見、聽得見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過去怎麽會忽視了這一點呢?當家長以新的眼光和平和的心態看待孩子時,以往的抱怨也隨之煙消雲散。接著,在下山的路上,毛巾換到了家長的臉上,假如父母出現聽障、視障將怎麽辦?這時孩子像換了一個人,忽然長大了許多。孩子稚嫩的小手拉著父母溫暖的大手,孩子仿佛找到了責任感,父母仿佛找到了安全感。兩代人的心靈得到了極大的慰藉。真可謂大手拉小手,風雨人生路。

沒有暴風雨,怎麽見彩虹
        遇到挫折並不可怕,正確引導,挫折可以轉化為寶貴的教育資源。
        婷婷考入一中後,一次期中考試幾門功課不及格,好多風言風語向我們父女襲來。婷婷長期生活在榮譽的光環裏,很少嚐過失落、焦慮的滋味。麵對挫折,她茫然不知所措,情緒降到了最低點。當女兒見到我,剛喊一聲“爸爸”,眼淚就奪眶而出。
        “我這次沒考好,對不起。”
        其實我已得知這個消息,心想這是一個教育女兒的良機,便對她說:
        “太好了!”
        回答使她感到十分意外。女兒瞪大眼睛:
        “為什麽?考砸了,還好什麽呢?”
        我說:“暴風雨終於來了!你不是要做海燕嗎?沒有暴風雨,怎麽體現出海燕的頑強呢?”
        女兒全神貫注地聽著。
        “孩子啊,成功總與失敗相伴,就像白天總要與黑夜相伴一樣。問題不在於失敗,而在於如何麵對失敗。”
        女兒低著的頭抬了起來。
        “失敗後的勝利才是更有價值的勝利,從小一帆風順的人和從小就能在失敗中站起來的人,誰更能經受本來生活中的風雨呢?”
        “後一種人。”女兒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我乘勝追擊:“海燕為什麽喜歡暴風雨呢?就是因為在與暴風雨的搏擊中,心裏總想著,暴風雨後的天空會出現彩虹啊!’
        女兒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天生我村必有用,最後一名也自豪
        過了兩天後,女兒又向我提出一個問題:“爸爸,我的學習成績要落到什麽名次你才會難過呢?”我想了想,誠懇地說:“你考最後一名,爸爸也為你驕傲。”女兒愣住了。我解釋道:“在人生的跑道上有個斷了一條腿的孩子在和健全的孩子們賽跑。他跑在最後麵,別人會不會嘲笑他?
        “不會。”好靜堅定地說。
        “當他含著眼淚超過了倒數第二名,再超過倒數第三名的時候呢?”我加快了說話的節奏。
        “全場會一起為他歡呼卜’婷婷激動得舉起了雙手。
        我說:“你就是在聽力全無的情況下和健全的同學們競爭,像不像那個斷腿的孩子?而且麵對的都是重點學校的尖子生啊。就算是最後一名又有什麽理由自卑呢?更何況你還不是最後一名。爸爸有什麽理由不為你自豪呢?!”
        女兒頓時恍然大悟,心裏一下充滿了陽光,恐懼的烏雲一掃而空。
        最後,女兒說出了一段頗有哲理的話:
        “爸爸,天生我材必有用,最後一名也自豪,你說對嗎?
        “太好了!”我和女兒的雙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輸兩盤贏一盤的戰。
        童年時,自信像一棵幼苗,需要家長精心培養和嗬護。女兒八歲時,我和她下跳棋,女兒好勝心奇強,輸了三盤棋後,小臉立馬多雲轉陰,泣不成聲地說:“輸了,又輸了……”起初,我沒有在意,後來,透過女兒那一顆顆晶瑩的淚花,我突然領悟到一顆童心對勝利的渴望,那正是孩子進取的強大動力啊!當天晚上,跳棋賽又開始了。我采取輸兩盤贏一盤的戰略。輸兩盤提高女兒的自信心,贏一盤是讓她體驗失敗,繼續前進。果然女兒得意非凡,興趣十足。一邊下棋,小嘴一邊嘮叨著:“我也要動腦筋,想辦法了。”下棋讓女兒認識到,遊戲中有起有落,生活中風雲莫測,輸贏的局麵是可以改變的。童年的心理曆程埋進了潛意識的倉庫,當以後的人生遇到抉擇時,潛意識中的信息會如潮水般地湧現出來。每一次成功經曆的積累,形成了自信的心理基礎。每一次失敗經曆的積累,苦處理或引導不當,便會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感受。
        因此,孩子麵臨挫折時,重要的是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從消極的經曆中獲得積極的養分,提高經受挫折的能力。
 
孩子笑了,群山笑了
        初一時,女兒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伴隨著這巨大的榮譽,女兒遇到了新的挫折。童年的磨難沒有把她壓垮,但是莫大的榮譽差點淹沒了她。掌聲、鮮花、閃光燈包圍著一個剛剛十歲出頭的小姑娘。女兒的心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開始飄飄然了。同學們按“神”的標準來要求她,加上老師動不動就批評其他同學:人家周嬪嬪做得如何,你們又做得如何,無形中又拉開了女兒與同學的距離。於是本來停障與班上同學融洽的關係慢慢開始疏遠了,結果婷婷重新走向孤獨。上學、放學的路上,沒有同學和她一起走,女兒感到傷心,她覺得自己笑都笑得不自然了,臉上的肌肉在顫抖。女兒含著淚水把心中的痛苦告訴了我,我意識到我的教育出了問題。長期以來,我都注重培養女兒的智力因素,認為智力是個綱,綱舉目張,把智力搞上去,其它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而現在我才發現,智力和一個人的健全人格、良好心態相比,前者是芝麻,後者是西瓜。我以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如果我的女兒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即使得到再多的榮譽,將來也不會有美滿快樂的人生。我開始扭轉對女兒的教育重心。我問女兒:“你是不是覺得同學們不愛你?”女兒點點頭。
        我又問:“你愛同學們嗎?”
        女兒沒有回答我。心想,是他們先不理我,我為什麽非要和他們說話。
        我知道女兒喜歡聽故事,接著說:
        有一個孩子跑到山上,無意間對著山穀喊了一聲:
        “喂……”聲音剛落,從四麵八方傳來一陣陣“喂……”的回聲,大山答應了。孩子很驚訝,又喊了一聲:“你是誰?”大山也回音:“你是誰?”孩子喊:“為什麽不告訴我。”大山也說:“為什麽不告訴我。”
        孩子忍不住生氣了,喊道:“我恨你。”他哪裏知道這一喊不得了,整個世界傳來的聲音都是:“我恨你,我恨你…•”
        孩子哭著跑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對他說:“孩子,你回去對大山喊‘我愛你’,試試看結果怎麽樣,好嗎?”
        孩子又跑到山上。果然這次孩子被包圍在“我——愛——你,我——愛——你……”的回聲中。
        孩子笑了,群山笑了。
        故事打開了女兒的心結:“爸爸,我懂了,我知道該怎麽做了。”
        於是,女兒的臉上又恢複了甜甜的笑容,也經常見她帶同學回家玩。
        女兒渡過了人際交往的難關,獲得了友誼的滋潤,學會了理解和寬容。

最本質的教育是人格教育
        以後的每個星期天晚上,我都要和女兒談心,常常是徹夜難眠,無限溫馨。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幫孩子解心結的過程。女兒後來感歎地說:“爸爸,我發現你的教育方法分兩個階段,十年前你注重的是我的智力開發,而十年後你注重的是我的人格塑造。”女兒說得多好啊!最本質的教育正是人格教育。
        人格的力量像一棵大樹,在狂風暴雨洗禮後,仍然傲立大地,展現出勃勃生機。陽光灑在顫動的樹梢,風雨洗去了蒙蔽的灰塵,大樹顯得更加翠綠和美麗。讓孩子積極地看待挫折,在挫折中奮起。精神上的升華,能把痛苦的感覺轉化成前進的動力,獲得內心的平衡與滿足。這對今後抵禦精神痛苦大有益處。

享受苦難與樹開又原理
        女兒拍電影時,遇到一些難以想象的困難,有一段時間連眼淚都流不出來了。比如大家聚在一起談笑風生時,她因為聽障一句都聽不見,忍不住問大家說些什麽時,往往得到的答複是“談足球”,“談音樂”,“談時裝”……千言萬語濃縮為三個字,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了。每到此時停值總感到雖置身在人群中,心靈卻在 片孤寂的沙漠裏,遠離了世界。人生中能說出來的痛苦不足最深的痛苦;找不到。說不出的痛苦才是最深的痛苦。不知為什麽,慢慢地,婷婷連眼淚都流不出來了。她感到自己是個沒有情感的女孩子,情緒有時很壞但也不知為什麽。為了讓她找到感覺我怦始對她進行心理疏導。因為婷婷是名人別人說話時她要顯得有涵養,臉上掛著笑要口但她畢竟是個18歲的普通女孩子日積月累心理難免失衡。無法溝通的痛苦就像看不見的沙廳侵蝕著她的 。靈,沙子越積越多,綠洲越遲越後,泉水幹涸了鄧林原包圍她,心中沒有源泉眼裏哪有淚水呢’一口找到原因心中充溢了泉水眼淚就會流出來了。流出眼淚是去福的。因此我提出要享受眼淚,甚至學會享受苦難。
        “為什麽要享受苦煉呢?假如享受苦難後就沒有苦難那還值得。如果人生充滿苦難那麽活著還有什麽意思呢?疑慮仍掛在哼哼的臉 。人生的苦難就像樹在開叉。孩子樹在成長過程中第一個叉開得很大後麵開的叉會越來越大還是越來越小呢?我把女兒的眼光引向了大自然女地沉思片刻說肯定是越來越小。這就對了。我接著說。“人生也如此,第一次苦難挺過去了以後痛苦的感覺就會越來越小。你挺過的苦難越多,你的人生就越精彩,越有質量。如果你能平靜地麵對苦難,享受苦難,讓生命不斷開叉,生命之樹就會不斷地成長,枝繁葉茂。反之,如果你不敢麵對苦難,生命力就會越來越弱,就那麽幾根叉。爸爸相信你會做個強者。”“現在感覺怎麽樣?”最後我問道。“好——多——了。”女兒舒心地笑了。電影拍出來了,’很成功。更重要的是女兒又一次享受了苦難。自信的大樹,不是在溫室裏培養出來的,而是在風霜雪雨的洗禮中紮根並茁壯成長的。
 
做一個快樂並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
        在賞識的陽光、土壤中培養起來的參天大樹,向下紮根,盤根交錯,根深蒂固;向上結果,碩果累累,枝繁葉茂。旺盛的生命力在風吹雨打中更顯出了欣欣向榮的景象。生命曆程中的悲歡苦樂,都是成長的養分,在賞識教育中長大的孩子不是經不起挫折,而是更能承受挫折。就像暴風雨裏高歌的海燕,享受苦難,經曆考驗,因為風雨過後,天空會出現一道絢麗的彩虹。正如椽嬪在給我的新千年賀卡上寫道的:“現在已經大四了,時間飛得太快了。麵臨畢業,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會保持平靜的心態去麵對未來,請放心。我覺得在我20年的人生中,我的人生經曆比同齡人要多得多,所以我相信我自己有這個能力去處理人生中遇到的問題。不管我今後,人生道路如何,我都會保持平淡的心態,做一個自己快樂並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


第九章 一通百通,達到一個目標

中國家長愛孩子,更愛麵子
        一次,有個孩子對我說,周伯伯,我不想再接受賞識教育了。我感到困惑,問他為什麽?他說如果沒有賞識教育,考試成績不好時,家長打也打了,罵也罵了,誰也不欠誰,現在賞識越多,感覺欠“黃世仁”的債越多。
        原因何在?
        這些家長的賞識是功利性賞識,目標就是一個——分數,分數是孩子的命根。如果孩子的成績上不去,家長就感到賞識不管用了。
        有一位幼兒園的老師講:“周校長,我一邊聽你的報告,一邊為我的童年哭泣。我的父親是全國勞模,對我要求甚嚴,考試必須拿第一名。小學時,僅考過一次第二名,就被毒打一頓,邊打邊說:‘我的女兒就是要第一,不能給家裏丟臉。’令人心酸。”有的家長,孩子得了第一名,就不許孩子第二名;孩子當過三道社的大隊長,就不許孩子二道杠,總覺得丟了自己的麵子。這就是所謂成功家長的心態。許多失敗的家長也不寬容孩子,強烈的補償。心理反使他們把孩子當成生命的最後賭注。
        中國家長最愛孩子,這是全世界公認的,但他們愛孩子,更愛麵子。

“爸爸,我發現你心疼的是衣服,而不是兒子我”
        請看一幅美國漫畫。兒子穿一身漂亮的新衣服興高采烈地玩了半天。回家時;父親發現衣服髒得麵目全非了,憤怒地舉起一根棍子要揍兒子,並且向他怒吼道:“衣服是花錢買的,你不知心疼,今天非要教訓你不可。”哪知兒子不慌不忙地對父親講了一段話後,奇跡出現了。這位父親不僅內疚地把棍子扔掉,而且抱著兒子懺悔認錯。是什麽語言有著如此神奇的作用呢?原來這位兒子說的是:“老爸,如果你一定要打我的話,能不能稍微等一會兒,等我把衣服脫光了再打,我發現你心疼的是衣服,而不是兒子我。”一席話使這位父親頓悟,悔恨不已。這則漫畫給我的啟示是深刻的,這位美國父親在衣服和兒子麵前做出了明智的選擇。那麽,我們做父母的究竟是愛分數還是愛孩子的生命呢?!

賞識教育的目標也是一個字——‘通”
        許多家長把賞識教育的目標理解為“分數”,而在我們的心目中,賞識教育的目標則是一個——“通”字。為什麽想到這個字呢?這裏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南京一位母親找到我。“周老師,元旦收到女兒送的賀卡,這本應是母親最快樂的時刻,而我看後,心都要碎了。”“怎麽了?”
        “上麵寫著:‘祝媽媽新年快樂,求媽媽今年別再打我。我都呆住了。”焦慮寫在母親的臉上。‘你慢慢說。”於是這位母親講述了她們母女的故事:
        “去年六一兒童節,我們家差點發生一場悲劇。我發現女兒沒做作業,怒氣衝衝地來到學校,讓女兒當眾出醜,從聯歡會上拉回家。剛進家門,我就忍無可忍地對她說,‘女兒啊,女兒,今天是你的節日,居然不做作業,還有臉參加聯歡會,媽媽徹底絕望了,看今天咱倆必須死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女兒看到母親憤怒的表情,匆匆躲進衛生間,緊鎖上門。我拿來菜刀想把門劈開,但轉念一想,我的全部生命都是為女兒,女兒死了,我活著還有什麽意思呢?既然女兒不死,我就死給她看。但要死得有價值,死得其所。
        “當時不知哪來的勇氣,我找了女兒一根紅腰帶,在衛生間門口準備,一邊係繩一邊講臨終的遺言。
        “‘女兒啊,女兒,媽媽可是在你的生日活活吊死在你的腰帶上,目的隻有一個,希望你好好學習,將來有了出息,為九泉之下的媽媽爭一口氣啊!’
        “女兒的哭叫聲驚動了鄰居,一場悲劇才避免了。”
        母親的敘述,令人隱隱心痛。活著比死亡痛苦,母女的生命體是相互絕緣的。
        這位母親積極地參加賞識教育家長培訓班,一兩個月後再見到這位母親時,她神采飛揚,向我報喜說女兒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你是怎麽走過來的?”
        “我發現過去教育的悲劇在於,我與女兒的有形生命近在颶尺,天天在一起,而無形生命卻遠隔千山萬水,而且是越走越遠。通過培訓班的學習,我終於明白,隻有走進孩子心靈,才能走出家教誤區。”
        “你怎麽走出的呢?”我饒有興趣地問。母親說話節奏快多了;
        “我學你一招,你見到婷婷時的第一句話是心情好不好?感覺怎麽樣?我回家後見到女兒鼓足勇氣說:‘女兒,你的心情好不好?有什麽不高興的事告訴媽媽,好嗎?’我講這句話時舌根都發麻,因為罵孩子都習慣了,講親切的話反而不自然了。
        “女兒滿臉疑惑,表情好像在說話:不要黃鼠狼給雞拜年,又安什麽心?
        “我知道女兒在嚴寒中生活得太久,充足的陽光才能融化心中的冰層。於是我天天講,時刻關注女兒的心情。
        也許心誠則靈吧,講到第十五天時,回到家我還未來得及開口,女兒搶先說話了。
        “‘媽媽,你的心情好不好,有什麽煩惱告訴女兒好嗎?’
        “心靈的冰頓時化成滾滾熱淚,母女兩人的心真正通了。
        “這一通不得了,家庭氣氛全變了。
        “原來總是唉聲歎氣的女兒,如今經常哼著小調;
        “原來走路萎頭耷腦的女兒,如今總是蹦蹦跳跳。
        “活潑的小燕子飛回來了!
        “溫暖的陽光灑在女兒的身上,女兒也走出心中的陰影,扔掉動作慢的毛病。這真是:愉快愉快,心情愉悅,動作就快;快樂快樂,越快越樂,越樂越快。舒展的心情帶來了成績的躍升,從倒數第十名升到前十名。”
        那位母親還帶來了女兒的一張滿分的考卷。上麵寫著一段話:‘周伯伯,我發現人人都是天才,我也是天才。”
        我就是從這個故事中悟出:賞識教育的目標就是一個字——通,即家長與孩子的生命處在和諧相通的狀態。
 

與己和,與人和,與萬物和
        1999年春天,《學習的革命》一書,以全新的教育思想和觀念,風靡神州大地。我有幸在此書的翻譯顧瑞榮先生的介紹下,與作者戈登先生作了交流。在談話中,我介紹了我在教育上的五次開竅,戈登先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這是中國的“學習的革命”。而我認為這不是革命,而是回歸,心態的回歸。這時我反問戈登先生:“你接觸了世界各地許多優秀的教育大師,搜集了許多先進的教育經驗,你認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麽?”戈登先生沉思片刻,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應該是達到三個和諧。即讓孩子與自身生命和諧,與周圍生命和管,與大自然萬物和諧。”我聽後感慨不已。是啊,與己和,與人和,與萬物和,本質上不就是一個字——通嗎?
 
蝴蝶姑娘
        人類最大的痛苦源於自身的不和諧,世界不和諧的根本源於個體生命——細胞的不和諧。
        個體生命的不和諧,表現為一個人大腦裏好像有幾個人在打架,處於人格分裂的狀態。
        為什麽?
        原因很簡單,生命太脆弱,特別是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競爭激烈,人更有一種脆弱感,擔心自己被社會拋棄、被社會淘汰。真可謂“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太快”。脆弱的心理導致心態扭曲,總覺得別人比自己行,對社會充滿了恐懼和焦慮,容易陷入自艾自憐的境地。
        那麽如何麵對脆弱呢?
        在歐洲某個小山村,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在善良雙親的百般嗬護下,這個小姑娘從小就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心靈非常純潔寧靜,連夢境也如詩如畫。一天,她夢見一隻美麗動人、翩翩起舞的蝴蝶。不幸的是,蝴蝶的翅膀被花園裏的樹枝鉤住了。她心嚇惻隱,小心翼翼地把蝴蝶救出,並細聲細氣地對蝴蝶說:
        “小蝴蝶,回家吧!”
        蝴蝶在她的上方飛了一圈,回來變成了仙女。
        她吻了一下小姑娘,說:“感謝你救了我的生命。無論你提任何要求,我都滿足你。”
        小姑娘眨了眨眼睛,想了片刻。
        “我希望你讓我一生能快樂地度過。”
        “這太容易了,你隻要記住我的兩句話,你就會成為快樂的人。”
        於是,仙女低頭在小姑娘的耳邊說了些什麽……
        夢到這兒,小姑娘翻了一個身,醒了。
        從此,她記住了仙女的話,對生命有了新的感悟。不管周圍的人多麽痛苦,小姑娘的臉上總蕩漾著笑意。任何看到她的人,都被她的快樂所感染,她成了快樂的源泉。眾人前來取經,問她為什麽?
        “仙女告訴了我兩句話。”
        “那告訴我們,好嗎?”眾人迫不及待地問。
        “對不起,仙女有一個要求,等我到臨終時才能說出來。”
        時光飛逝如箭,眾人一邊享受著她的無限快樂,一邊迫切地等待著她的官一天”,以得知快樂的奧秘。等啊等,小姑娘變成了老太太。臨終時,親朋好友一起來到她的房間,靜靜地圍坐在她的身邊。很久很久,她終於開口:“仙女講的話是,小姑娘,你永遠記住:一個人不管表麵多麽強大,多麽狂妄,他的內心深處都是脆弱的’。”
        她端了口氣,接著說:“他們都像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一樣,需要你的愛。”從中我感悟到,脆弱的根本原因是懷疑自己,覺得別人比自己行。第一句話消除了大家的恐懼感,重新煥發了生命的潛能。
        第二句話告訴我們,在戰勝脆弱後,精神得以升華,在把愛給別人時,你就像天使一樣來到人間,成為自己快樂並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

三種人生道路你會怎樣選擇?
        一天,我接到一位北京母親的電話。“您能不能幫幫我兒子。”她急促地說。“怎麽了?”我的心一沉。
        “兒子以前每次考試都是前五名,這次考砸了,退到二十幾名,他感到完了,不想上學,我怎麽安慰他都沒用。”
        母親頓了頓。
        ‘你聽聽,他正在嚎掏大哭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從北京打長途,說明問題的嚴重性。我趕緊讓孩子來聽電話。
        “你為什麽哭?”
        “我怕呀。”孩子抽泣道。
        “我理解,肯定是怕失敗,怕丟麵子,明天沒法見人。
        隻有一個評價標準——分數,難怪孩子壓力大,要諒解。
        “你是不是想成功啊?”我問。
        “當然想,我感到我自己整個完了,活不下去了。”孩子有氣無力地說。
        “你沒有完,你一定要相信你行,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不怕失敗的孩子。
        前麵的鋪墊是為了引出後麵的話題,我接著說:“孩子啊,你想想,如果有三種人生道路,你會怎樣選擇。”
        孩子“噢”了一聲,把聽筒貼得更近。
        我先講前兩種人生。“一種是成功而又痛苦的人生,它的人生經曆是痛苦地奮鬥,然後失敗,再奮鬥,再失敗…… 在痛苦中度過了一生,直到70歲。臨終前,按照世俗的眼光,他成功了,但是生命也結束了。另一種人同樣活到70歲,它的人生是歡樂而失敗的人生,經曆是歡樂地奮鬥,歡樂地失敗,在歡樂裏站起來,再失敗……在歡樂中度過一生,但到生命結束時,按世俗的評價,他失敗了,生命也結束了。
        一個是成功而痛苦的人生道路,另一個是歡樂而失敗的人生道路,你喜歡哪一種?
        “第二種。”那孩子想也沒想就說。
        “你太聰明了,對於學生來說,求知應該是一種歡樂,學習的過程應該是歡樂的過程。”
        孩子情緒上來了,搶著說。
        “伯伯,第二種好是好,但如果有歡樂成功的道路不是更好嗎?
        “太好了,這就是我要講的第三種人生道路。
        孩子的思維很活躍,我順勢而下: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段歡樂成功的人生經曆,人與人的差異在於大多數人隨著生命成長,把這種快樂的感覺忘掉了,而少數人把快樂的感覺延續了一生,。他們才是歡樂的成功者。
        “每個人在學走路時,都是歡樂人生的縮影。歡樂地跌跤,歡樂地爬起,再跌倒,再爬起,歡樂地邁步…••值到成功,這難道不是歡樂成功的人生經曆嗎?你想想,除此之外,還有歡樂成功的例子嗎?孩子興奮了,大聲地喊:“還有學自行車、學溜冰。
        “對了,關鍵在於不怕失敗,恐懼就會消失。如果你保持這種心態,那麽快樂將伴隨你,你的一生能做到嗎?
        “能做到!”孩子興奮地說,電話裏傳來了孩子的笑聲。
        放下電話後,我陷入了沉思。如果讓每個孩子始終像學走路那樣,走歡樂成功的人生路,他們心靈會多麽和諧,生命會多麽美麗啊!

你好,我好,大家好
        一次,我在杭州做報告後,一位母親找到我的住處,她一下子買了四套賞識教育的資料,問她為什麽?她說:給親朋好友看。聽完你的報告後,我發現賞識教育的奧秘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這個世界真美好”。我豁然開朗。這不正是賞識教育要追求的目標——與人和,與周圍的生命和諧嗎?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更不是人外人。聯想到我們的社會,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孩子容易產生“你好,我不好”的心理,自信心被摧毀,處於人下人的狀態,感到活得沒意思,太無聊。反過來,還有一種教育走了另一個極端,孩子產生了“我好你不好”的心理。中國許多家庭的早期教育就是一個典型的表現。上學前,都認為“癡痢頭(方言)的兒子自己的好”,這樣長大的孩子盲目自信,處處強加於人,這’種人上人心態,往往導致眾叛親離。這樣的孩子無法生存。’
        賞識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心靈舒展,關係和諧,人格健全,大家都做人中人。在婷婷聾童學校裏,孩子們互相欣賞,彼此尊重,逐步形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圍。於是我把這三種教育狀態編成一首打油詩:
        你好,我不好,
        活得太無聊;
        我好,你不好,
        未來也不妙;
        你好,我好,大家好,
        這個世界更美好!

賞識的延伸
        心裏感到快樂還是痛苦,生命的曆程是完全不同的。
        家長快樂,信心百倍,孩子就有希望;
        家長痛苦,悲觀憤滿,孩子往往絕望。
        許多聽過賞識教育報告的家長告訴我,他們由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到學會賞識別人的孩子,由學會賞識孩子到學會了自我賞識,由學會了自我賞識到學會了夫妻賞識。他們擁有了親子關係的和諧,擁有了內在心靈的和諧,心境一片明朗。
        有一些當領導的家長告訴我,賞識教育使他們學會了賞識下級,掌握了與下級溝通的技巧。自古以來,中國君臣父子的倫理關係,造成了人性的壓抑。在一個單位裏,如果領導把下屬看啟了,老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導致老頭賣花生——認堆了。反過來,領導對下屬充分地信任、尊重和理解,真誠地激勵、寬容和提醒,必然會使下屬心態舒展,煥發活力。於是賞識管理應運而生。有的家長說,他們學會了賞識同行。自古以來,同行是冤家,,特別在知識分子之間,文人相輕是多麽可悲的現象。當今社會,我們欣賞一棵小草。一朵鮮花,甚至把樹根挖出來欣賞。那麽我們為什麽不能賞識身邊的生命——萬物之靈呢?
        不少家長還認為,上級也像需要陽光、空氣、水一樣,需要賞識。領導也是人,也很脆弱,也需要信任、尊重和理解。
        學會賞識不僅賦予我們教育的智慧,成長的智慧,而且賦予我們溝通的智慧,生命的智慧。我感到無比欣慰!

不讓蚊子叮咬大地媽媽的皮膚
        賞識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時你看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一隻蝴蝶,都會找到生命相通的感覺,都會產生愉悅和歡欣。因此,家長從小要教孩子用欣賞的目光看待萬物。對女兒來說,“好消息”可太多了,世界每天都充滿了新奇。小草發芽了,梅花開了,又讀了一本好書……每天清晨,婚嫁常常脫口而出:“啊!我又誕生了,新的生命開始了!陽光你好!空氣你好!花兒你好!小草你好!生命真是太美妙……”
        那位寫了6000字懺悔信的母親,改變了教育觀念後,她的女兒也改變了。一次,母親帶著孩子在公園散步時,孩子把地上的紙屑—一撿起,媽媽問她為什麽,女兒認真地說:
        “我感到心疼。這一張張紙屑仿佛像一隻隻蚊子在叮咬著大地媽媽的皮膚。”
        說得多好啊!

孩子沒法對人說心裏話,意味著心靈沒有家
        家長與孩子之間連接著一條看不見的通道,它連接著家長與孩子的心。如果家長給通道輸送關懷和欣賞,那麽父母快樂,孩子幸福;如果家長給通道輸送抱怨和指責,通道便會漸漸地堵塞。如果孩子與家長之間有一層情感的隔閡,好比中醫所說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不通的狀態,家長心裏痛苦,孩子心裏也痛苦。怎麽才是相通呢?關鍵要看孩子願不願意與家長說心裏話。
        當今的獨生子女,好比是生活上的小皇帝,精神上的小奴隸。他們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一個字——“獨”。孩子從小沒有伴,心裏話找不著人講。因此,我每次家訪,問孩子的第一句往往是:有沒有對人講心裏話?孩子沒法對人講心裏話,意味著心靈沒有家,長期孤獨的心靈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是在沉默中消亡。打個比方,地球都要通過火山爆發、地震等把內部的能量宣泄出來,否則地球就要爆炸。地球如此,何況生命!
        浙江金華中學生徐力,重錘打死逼他考入前十名的母親就是一個典型。平常在老師、家長的眼裏,徐力是個好孩子,惟命是從,從不把自己的怒氣表現出來,母親怎麽打他也一聲不吭,他又沒處講心裏話,負麵情緒在心中堆積,導致心態扭曲,精神崩潰。當溫順的徐力用重錘猛擊母親腦袋時,他的腦海裏是一片空白,這不正意味著,孩子的心靈在爆炸嗎?
        我時常想,假若徐力媽媽生前懂得一點賞識教育,掌握一點與孩子溝通的藝術,這場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走進孩子心靈的爸爸
        這是一位父親解決了兒子沉溺遊戲機的故事。
        那段時間,上初中的兒子迷上了遊戲機,就像是煙鬼迷上了鴉片一樣不能自拔,而且技藝超群,別人一個籌碼隻能過一關,他輕而易舉地能通十幾關。到最後,連遊戲機室的老板都怕他。父子之間的矛盾,在遊戲機的漩渦中逐步升級。“打”是家常便飯,最絕的是讓兒子跪在搓衣板上,頭上還頂著一盆水。為了“監視”兒子的行動,每天放學時老爸就“守候”在校門口,把兒子“押送”回家。可是兒子心想:你可以控製我不去,但不可以控製我不想。
        父子之間經常玩貓捉老鼠的遊戲,發展到極點是兒子離家出走,不是一次,而是好多次。記得有一天下大雨,兒子衝出家門,父親就頂風冒雨到處找,十幾家遊戲機房跑下來,筋疲力盡。靠在牆根,望著灰蒙蒙的天空,連綿不斷的雨打在他的臉上,無盡的愁緒湧上心頭。他長歎一口氣,感慨地說道:生命如果能回頭,說一萬個也不要孩子。
        後來,父親知道了賞識教育,知道了治兒子沉迷遊戲機的問題猶如治水,隻能疏,不能堵。他開始站在兒子的角度做換位思考,於是發現遊戲機有個優點:會賞識。每過一關,都會有“你真棒,你真行”的賞識語,兒子在打遊戲機中找到了一種征服感。
        他開始嚐試著走進兒子心靈,融進孩子的內心深處。他覺得隻有這樣,才能解決兒子的遊戲機問題。於是,有一天當兒子心請煩躁、坐立不安的時候,他對兒子講:“今天帶爸爸也去打打遊戲機好不好?”兒子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愣住了。但轉念一想,去也無妨,於是點點頭。當他倆來到遊戲機房時,把老板嚇了一跳,還以為父親來找麻煩的。兩人玩了一個下午,在回家的路上,發現兒子有話跟他說了,老爸看到一絲光亮。
        以後的日子,兒子依然想玩遊戲機,隻是他再也不打兒子,兒子也同意先把作業完成。
        父子之間的冰層在逐漸融化著。
        兒子中考後,老爸經過深思熟慮,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為兒子買一台遊戲機。他是這樣和兒子說的:“兒子,爸爸相信你可以成為一名電腦專家,所以家裏決定給你買一台帶光碟的遊戲機,爸爸夠朋友,你也要夠朋友。
        你要把玩遊戲機的時間安排好,要讓遊戲機成為你學習的動力。”
        兒子一陣驚喜,眼淚如潮水般地湧出來,自然這份感動也化為一種動力。兒子住校,周末回家後,他讓兒子玩遊戲機放鬆一下,兒子卻說再看一會兒書,因為老師講的一個問題還不大懂。那時候,他真不敢相信這就是一年前那個打死也不服的兒子。
        過了一段時間,他對兒子說:“兒子,你現在玩的是別人設計好的程序,將來你要自己設計程序給別人玩才更好呢。”兒子果然開始對電腦感興趣,他說他上大學一定要考計算機專業。
        而最讓他這個父親欣慰的不僅是兒子的遊戲機問題,更重要的是兒子懂事了,懂得關心體貼父母了,有心裏話“也願意和爸爸講了。
        兒子後來說:‘當時我根本不願意離家出走,外麵沒有家庭的溫暖,但在家裏,找不著人講心裏話,覺得很痛苦。”
        現在父子倆經常在一起談心,關係處得像弟兄似的。父子的心靈溝通了,笑容又回到了孩子的臉上、父親的臉上。

是對付孩子,還是對付自己
   談談他們的感受特別深.思:家長聽報告前以為是學兩招來對付孩子的,聽完後,才恍然大悟,家人怕他被人撞,為他點了一盞燈籠。盲人走啊走啊,還是被對麵來的人撞了一下。
   盲人很生氣:我拿著燈籠,你為什麽撞我?路人也很惱火:你的燈籠早熄了,我怎麽看得見你。家長的心亮了,孩子才能看見光明。家長的心點燃了,才能驅走孩子心中的黑暗。而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的心靈看到生命的光明,為孩子建立一個心靈的家園,然後再為孩子點一盞心靈的燈。給孩子一間茅屋,孩子會給家長一幢大廈。因此,給孩子建家的同時,家長的心靈要有家。家長如何給自己的心靈建家呢?
 
是自知之明,還是自知之“暗’
        我們研究室的員工每個月要寫“成長日記”。在日記裏各人寫對生活的感悟,成長的快樂。其中有一次,來自江西的小姚寫道:她覺得在研究室成長得特別快,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過年回家時,家長覺得她像換了個人似的。接著她寫道:“我覺得人貴有自知之明,既要看到自己的缺點,更要看到自己的優點。”這段話觸到了我的靈感。先人在創造這個詞時,為什麽用“明”字,而不是“暗”字,本意是要人們看到自己的光明之處,而不是想著自己的缺陷。隻有在看到自己優點,熱愛生命的基礎上才能明白自己的不足,才能正視缺點,自信改正缺點。而現在說某某人要有自知之明,就是提醒某某人要看到自己的缺點、暗點,注意自己的行為,要夾著尾巴做人,並以此作為自我設限的依據。因此,自知之明這個成語被曲解了。它應該是褒義詞。現在在研究室如果看見哪個人情緒不好,跟他說要有自知之明這個成語時,那個人心裏就會一亮,渾身充滿力了力量。
 我是一個終於學會了喜歡自己的人
        生命的價值在於珍惜自己。
        有一個孤獨的孩子,常常悲觀地問年長的智者:“像我這樣沒人看得起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麽意思呢?生命的價值又在哪裏呢?”有一天,智者將男孩叫到眼前,遞了塊色彩斑斕的石頭給男孩,並對他說:
        “明早,你拿這塊石頭到市場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不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男孩滿腹狐疑,心想這塊石頭雖然還不錯,但怎麽會有人肯花錢買呢?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場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買那塊石頭,而且價錢越出越高。回到院內,男孩興奮地向智者報告:“想不到一塊石頭值那麽多錢呐!”智者笑笑說:“明天你拿到黃金市場去,記住,不論人家出多少錢都不能賣!”在黃金市場中,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要買那塊石頭,令男孩大為驚訝,但他謹記智者的話,怎麽都不賣。第三天,智者叫男孩拿石頭到寶石集市上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較昨天又漲了十倍,更由於男孩子怎麽都不賣,於是被傳揚成“稀世珍寶”。男孩興衝衝地將這一切告訴智者,智者徐徐說道:“人的生命價值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你明白嗎?”男孩不解地、迷惑地搖搖頭。“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價值,被說成稀世珍寶,你不就像這石頭一樣嗎,隻要自己看重自己,熱愛自己,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這回,男孩若有所思地點頭,半晌之後,他終於悟出其中道理,會心地笑了。我們或許隻是一塊不起眼的石頭,但它是惟一的、獨特的,而且是無價的、絕不出售的“稀世珍寶”呢!它的價值,便在於被珍愛。
        教育女兒的過程也是我不斷成長、超越自我的過程。因為賞識教育改變了許多孩子的命運,許多家長稱我為“賞識教育專家”,其實,我一直把自己看成一位普通的家長,能取得一點點成績是與社會的支持分不開的。
        從在廠裏做普通技術員開始,同事就給我起了個綽號“熱血青年”;在女兒會說話後,一位醫生曾說,我的教育方法會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在女兒評為十佳後,教育界的朋友說我是賞識教育專家等等。我一直是在賞識的陽光下茁壯成長,賞識促使我奮力向前。曾接受一位記者的采訪,她讓我概括一下自己的成功經驗。
        我沉思了一會兒,回答道:我是一個終於學會了喜歡自己的人。
 
自嘲——自愛的高意境
        不僅喜歡自己的優點,而且正視自己的弱點,生命才能成熟。自愛的最高境界是自嘲,是良好、健康的心態,是不為別人眼光左右自己的美好存在。我年輕的時候頭發較少,不夠自信,隻要別人向我的頭發多看幾眼,我的眼睛馬上失去光亮。後來,戴上假發效果奇好,看上去年輕十幾歲。可麻煩也接踵而至,熟人相見,我還要作自我介紹,因為他們不認識我。還有一次上台發言不小心摔了一跤,假發尷尬地摔在地上,露出謝頂。
        越不敢正視自己的缺點,痛苦越多。現在扔掉假發,回歸自然,自我感覺很好,聰明的腦袋不長毛,謝頂是智慧的象征。每次去聾童幼兒園,孩子們都爭著摸我的頭發,旁人笑說孩子想沾沾靈氣。我醜,但我很溫柔;我黑,但我很健康。生命就是這樣,會煥發勃勃生機。
 
失落是痛苦之源,得升是歡樂之源
        每個人生下來時,都呈智慧態,在“寶寶聰明”“寶寶漂亮”的讚賞中,孩子充分吸取精神和物質的營養。孩子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能從四麵八方抓取無盡的靈感,好像千手觀音。如果痛苦、憂愁、冷漠纏繞在身上,那麽心中就有結,一個心結就束縛著一隻手,心結越多,被捆綁的手越多。千手觀音慢慢失去了活力,失去了自由之身。解心結,就是解除心裏的痛苦、憂愁,解除千手觀音的束縛,使心靈處於舒展狀態,重新看待這個世界的光明和黑暗。
        祖先創造一個不好的詞,“失落”,在失去中墜落。我想創造另一個詞,“得升”,在得到中升華。正如哲人所說,我們很少去想我們所有的,但我們卻常常想我們所沒有的。這必然導致心靈的失落。我們感謝我們所擁有的,感謝造物主給我們的才能和財富,原來我們擁有的是這樣地豐富。這必然導致心靈的舒展。
        快樂是你發自內心的表白,一個心態舒展的人是不可能不成功的,內心充滿快樂的人才能找到心靈成長的感覺。
        要學會愛自己、學會喜歡自己。想到愛,家長多半想到“被愛”和“愛人”,很少想到自愛。其實自愛是快樂的發源地,就像活水的源頭,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而現實中,我們常常會忘了自愛的存在,忽略了自己擁有的寶藏。結果,由於久不使用,這個寶藏便遺失了。
 
眼朝下看,腳往上行
        我把自己的教育寶藏和家長分享之後,也受到了一些非議,我也曾為此想不通,覺得委屈,產生了失落感。
        理想與現實的反差迫使我思考:為什麽我的心靜不下來?為什麽會產生失落感?其根源在於眼朝上看,腳往下行。如果總覺得老天爺不公平,就會怨天尤人,心清越來越糟,把精力全部浪費在抱怨上,結果雙腿無力,身子不由自主地向下滑,越下滑越抱怨,越抱怨越失落。生命處於衰退狀態,最後摧毀了人的精神。女兒殘障的巨大壓力未能擊倒我,難道這點挫折就把我打垮了嗎?因此,我倒過來想想,為什麽不能服朝下看。原來我的毛病是橫向比較。如果在發達國家,有思想的人會得到社會的承認和讚美,因此我對當時受到的待遇充滿了抱怨,後來我通過縱向比較,我發現我錯了。
        像我這樣的老三屆,許多人都下崗。我還是幸運的,我還有什麽理由抱怨呢?眼朝下看,一片光明,心存感激。今天好,明天更好,腳就往上行了。而且我國現正處於民主開放的時代,像我這樣的教育探索者,若在1957年肯定是“右派”,文化大革命肯定是“現行反革命”。我生在這個時代,應該感謝生命,感激這個時代寬鬆和諧的環境,讓一個普通的家長總結出一種教育思路,感謝女兒讓我的精神生命得到升華。
        因此,要牢記得升,心存感恩,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

白紙黑點與黑紙白點
        麵對人生的紛繁,你會把目光集中在哪裏呢?造物主非常公平,在給你美好事物的同時,總要給你一絲缺憾。關鍵是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哪方麵。如果你把百分之九十九的精力集中在痛苦上,生命就會暗淡無光、山窮水盡。如果你把百分之百的精力轉移到歡樂中,你得到的將會是滿足。
        聯合國前秘書長在戰爭千鈞一發之際,去伊拉克斡旋,實現了和平。他說中學老師的一課改變了他的思維模式。
        老師先拿出一張白紙,中間一個黑點。老師問同學看見什麽?全班同學盯住白紙,齊聲喊道:一個黑點。老師沮喪地說,這麽大的白紙沒看見,隻盯住一個黑點,將來你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眼光集中在黑點上,黑點越來越大,最後整個世界變黑了。整個教室寂靜無聲。在沉默中老師又拿出一張黑紙,中間一個白點。老師又問看見什麽?全班同學開竅了,一個白點。老師欣慰地笑了,太好了,無限美好的未來在等著你們。“所以全世界都認為伊拉克戰爭烏雲密布,一觸即發,而我卻看見了一線和平的曙光。”
 
幸福之源——把壞事往好處想
        有段時間,婷婷一聽到“邊緣人”這個詞,心裏就隱隱作痛。在聾人世界裏,聾人覺得她在社會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不屬於聾人的範圍;在健全人的世界裏,因為聽障不能完全融入社會,被排斥在健全人的社會之外。遊離在兩個世界之間,沒有歸宿感,缺乏安全性,因此心裏覺得空空的,沒有著落。我給她講了一個故事。古時候,有個老婆婆總是不停地在一座廟跟前哭,晴天哭,雨天也哭,人們都叫她哭婆。一天,有個老和尚問她:“老人家,你為什麽哭得這麽傷心?”老婆婆說:“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雨傘,小女兒賣.布鞋。天晴的時候,大女兒的雨傘賣不出去;下雨的時候,又沒有人去買小女兒的布鞋。她們掙不到錢,可怎麽生活呀!一想到這些我就難過。人呀,怎麽這麽難?”說完又悲悲怯怯地哭了起來。
        “老婆婆,你為什麽不反過來想呢?晴天,你小女兒的鞋店前門庭若市;雨天上街的行人又都往你大女兒的傘鋪裏跑。這樣不是就不苦了嗎?”老婆婆覺得他的話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勸告。從此,天天笑得合不攏嘴,哭婆變成了笑婆。
        一切都不曾改變,老婆婆的觀念變了,因而她的行為也變了。關鍵是你如何看待生活,你要把自己看做穿梭在兩個世界的天使,在聾人麵前,你了解聾人聽不見的痛苦,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因此聾人都會接納你;在健全人的世界裏,你找到了強者的感覺,他們把你看做自強不息的精神象征,給了你莫大的榮譽,因此,你是最幸福的、最令人羨慕的天使,給兩個世界的人都帶來了幸福和友愛。
        女兒幸福地點了點頭,心裏釋然了。後來她在日記裏寫道:是歡樂的還是痛苦的人生某種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思維方式。如果父母從小教孩子把壞事往好事想,孩子從小就會逐漸地形成健康的思維模式。即使遇到一點挫折,孩子也有信心戰勝它,這樣人生是快樂的。反之,如果把好事往壞事想,孩子的一生將是不幸的。

享受每一天
        世界是天堂還是地獄,不取決於世界,而取決於你選擇的態度。快樂的心情迎接光明世界,痛苦的心墜入黑暗的世界。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是宇宙中惟一的存在實體,盡管人的一生不過短短數十寒暑,在整個歲月洪流中,是何其渺小,有如滄海一粟;因此,人生短暫,要追求快樂,生命脆弱,要平平淡淡。
        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自己生命的存在,必有它獨特的意義和價值。人生潛能巨大,應為此自豪。泰坦尼克號中的傑克一無所有,但對生命無限熱愛。露絲是一位富翁的未婚妻,因對上層社會的生活失去信心,精神痛苦,渴望新的生活,這時傑克出現了。那次晚宴上的對話太精彩了,道出了人生的真諦。露絲的母親因看不起傑克,故意譏諷,問道:“三等艙的感覺怎麽樣?”
        “太好了,沒有老鼠啊!”傑克自豪地說。
        “你覺得像你這樣到處流浪的生活,沒根的生活有趣嗎?”
        “太好了,我雖然一無所有,卻能呼吸自由的空氣,享受明媚的陽光,欣賞迷人的風景,聆聽大自然的音樂。
        前兩天,我還睡在橋洞裏過夜,今天我居然在豪華的泰坦尼克號上和世界最富有的人們共進晚餐,生活就是這樣奇妙。生命是上帝賦予的,不想浪費。”
        最後說的一句話“享受每一天”震撼了在座的每個人的心靈。
        如今每天早晨起來,我總是習慣性地麵對自己,告誡自己,用珍惜的心情度過每一天,用感激的心情迎接每一天,用快樂的心請來享受每一天。於是,倍感精神抖擻,充滿信。

撿回寶藏,成為天才的父母
        記得在第一期賞識教育家長培訓班的座談會上,我問:
        覺得孩子進步大的家長,請舉手。一半的家長舉起了手。然後我問孩子們:覺得父母改變了的,請舉手。嘩!有一半的孩子舉起了手。這麽巧,一半對一半。我得出了結論,家長觀念改變了,孩子也變了。那麽另一半家長的孩子怎麽辦呢?我用“花苞心態”來解釋。一盆花,當第一朵花綻放時,主人欣喜地觀賞著,對其他的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格外地嗬護,他相信遲開的花往往是最美的。一窩雞蛋,當第一隻雛雞破殼而出時,雞媽媽更悉心地照料看,它相信自己的寶寶都快出世了。一棵小樹,當它的枝頭冒出第一片綠芽時,人們歡呼著,他們知道春天快來了,眼前將是一片鬱鬱蔥蔥……相反,我們很多家長卻有著另外的思維。這朵花兒開了,這隻雞出殼了,這片綠葉出芽了,我的孩子怎麽還不行?
        於是把花撒開,把蛋打碎,把樹枝折斷,生命就在愛的摧殘下毀滅了。早開的花也好,遲開的花也好,相信每朵花都會開的。因此,撿回寶藏,就是拉回心態。因為這符合孩子生命的規律,即使你不能成為天才,你也可以成為天才的父母。
        由於曆史原因和客觀環境,我們這代人包括我自己,大多數人是在抱怨教育中長大的。周婷婷的成功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也改變了我的生活。我知道,家長要對自己固有的教育思想進行徹底的否定是非常痛苦的。但這是必需的,更是有價值的。因為你麵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你要對生命負責。
        我相信周婷婷的後代接受的肯定是賞識教育,因為周婷婷得到無盡的愛,她定會把愛奉獻給社會和她的下一代。如果全社會都充滿了愛和陽光,那麽溫暖會洋溢在每個孩子的心中。


尾聲 穿越生命的曆程
        我們好久好久沒有擁抱自己的孩子了——在發達國家常常看到這樣的標語:“你今天有沒有忘記擁抱你的孩子?”
        永恒就是瞬間,瞬間就是永恒。
 

        當今中國,應試教育的重壓,使最富有人情味的家庭教育仿佛也在異化:
        我們好久好久沒有用賞識的目光凝視自己的孩子了——小時候,正是這種目光把孩子包圍,使他們心裏充滿溫暖……
        我們好久好久沒有傾聽孩子的心裏話了——其實每個孩子的心裏話都最想對父母說。麵對親生的父母卻往往是相對無言,默默無語,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我們好久好久沒有擁抱自己的孩子了——在發達國家常常看到這樣的標語:“你今天有沒有忘記擁抱你的孩子?”
        我們好久好久沒有誇我們孩子聰明。漂亮了——這正是每個孩子心靈深處的強烈需求啊!小時候他們都是在這類讚美聲中歡快地成長……
        記得有位記者問婷婷對賞識教育的看法。婷婷答道:小時候並沒有覺得賞識教育的特別之處,隻是覺得童年很快樂、美好。長大以後,當我遇到許多事時,再回頭想想,賞識教育讓我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因此,我的人生座右銘是——‘平平淡淡才是真’,人應追求快樂的人生價值。爸爸真是個偉大的爸爸,了不起的爸爸!婷婷長大了,她仍然耳聾,仍然有聽不見的痛苦,但由於具有良好的基礎心態和健全人格,每一個和她接觸的人都能被她身上散發出的真善美氣息所感染,每一個與她初次相識的人都說她是健全人,不相信她是聾人,因為她的無形生命很健康。
        婷婷長大了,已長成亭亭玉立的姑娘,我也從一個普通的技術人員跨入教育百花園地。每一次開竅讓我生命在開花、成長,思想趨於成熟,我相信以後還會有第六次。第七次……
        生命是有限的,它不僅是數量詞,也是質量詞。我們不能延展它的長度,但可以拓展它的寬度。
        賞識教育無疑是幸福的,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無盡愛護。
        ——感謝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楊海波老先生。他在參觀婷婷聾童幼兒園後激動不已,揮筆寫下“偉大愛的實踐,科教興國的精華”
        ——感謝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孫雲曉老師。我們僅僅交談了一個小時,他給了賞識教育極高評價,專門成立了研究室,以進一步深化賞識教育理論。
        ——感謝愛國華僑信毅先生對賞識教育的關心和厚愛,在這兩年中他給予了無私的資助和熱情扶持。
        ——感謝南京市副市長張連發。他把我從一個普通的技術員提拔到教育的崗位上,把教育的寶藏讓所有的家長分享,並給賞識教育題詞:“不信春風喚不回,哪有愛心拒愛泉。”
        ——感謝南京教委、南京殘聯的大力支持,賞識教育的成長與他們的關心密不可分。
        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就不—一提起了。婷婷無疑也是幸運的,她有幸於社會站在生命的高度來看待她,隻有站在生命的高度來理解她,才能感受到她對生命的熱愛和對人生價值的不懈追求。


        每次做報告我不是以學者專家的身份談教育,我隻是一位普通的父親——羨慕所有孩子的父親。因為你們的孩子耳聰目明,有健康的身體,而我的女兒是一個雙耳全聾的殘障孩子。榮譽的光環讓我誠惶誠恐。我隻是一個普通的父親,我所說的一切,隻是一個父親對教育的一些感悟。我所做的一切,隻是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夠擁有一個成功而幸福的人生,每一個家庭能夠變得美滿而和諧。
        有一次,一位記者問我是不是教育家。我認為:是,也不是。首先,每個父母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每個父母都是教育家,那麽我也是;如果按照傳統觀念,我沒有學曆,老三屆的畢業生,沒有受過係統的教育培訓,那麽我不是。重要的不是能否成為“家”,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讓家長找到與老鄰居談心的感覺,因為教育需要濃濃的人情味。
        永恒就是瞬間,瞬間就是永恒。
        生命是一個流程,由每一分、每一秒組成。生命的一頁是快樂還是痛苦,是感動還是冷漠,是“得升”還是失落,由你的手來翻閱。從生命的原點出發,生命又是無限放大的。
        願我們每個家長尊重自己的生命、孩子的生命、他人的生命,過好每一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