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美軍在二戰中的4次大繳械

(2007-08-14 10:22:43) 下一個
安齊奧灘頭噩夢

這是二戰紀錄片中出現的一個鏡頭:數千名赤手空拳的美軍官兵排著還算整齊的隊形,浩浩蕩蕩地行進在古城羅馬的大街上。他們頭戴鋼盜,身穿作戰服,在羅馬市民表情複雜的目光注視之下,垂頭喪氣地緩緩而行。畫麵的旁白說道:“這是德軍在安齊奧灘頭抓到的大約5000名美軍戰俘。”為了恫嚇已對戰爭萌生退意的意大利政府和人民,德軍在意大利的最高指揮官凱塞林元帥突發奇想,把這些戰俘弄到羅馬的街頭展覽一番,借以羞辱美國人和嚇唬脆弱的意大利人……

這一幕讓美國人瞠目結舌。這些倒黴的美軍戰俘是在盟軍進行的噩夢般的安齊奧登陸戰中因彈盡糧絕而被俘的。

1943年冬,盟軍在意大利的進攻因亞平寧半島上蜿蜒縱橫的崇山峻嶺而陷入困境。德軍指揮官凱塞林元帥麵對自己精心構築的“古斯塔夫”防線,不無得意地對部下說:“難道還有人幻想著從這裏去羅馬嗎?”凱塞林此言不虛。盟軍在“古斯塔夫”防線苦戰一個多月,始終未能前進一步,卻付出了近萬名官兵巨大傷亡的代價。

正麵進攻受阻,盟軍司令部決心另辟蹊徑,利用海空優勢進行超越攻擊,即在“古斯塔夫”防線以北100公裏的安齊奧實施兩棲登陸。由於這次行動完全出乎德軍的意料,因此盟軍的搶灘登陸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上萬名盟軍官兵蜂擁安齊奧灘頭,並很快站穩了腳跟,鞏固了登陸場。盟軍的這次側後登陸,對德軍重兵據守的“古斯塔夫”防線構成了南北夾擊之勢。如果盟軍趁德軍驚慌失措之際向縱深突進,必然會給“古斯塔夫”防線以致命一擊,從而瓦解德軍在亞平寧半島的防禦體係。然而,指揮者卻命令部隊在海灘上構築環形陣地,固守待援。兩天寶貴的時間流逝了,盟軍出奇製勝的大好良機也悄悄地溜走了。醒過神來的凱塞林抓住這一稍縱即逝的天賜良機,迅速集中兵力,調整部署,指揮8個師的德軍向安齊奧灘頭殺奔過來。

指揮者的謹慎和膽怯使盟軍的一支奇兵變成了丘古爾所說的“一條擱淺在沙灘上的鯨魚”。缺乏重火器的登陸盟軍在德軍的凶猛攻擊下背水苦戰,陷入了巨大的危險之中。盟軍艦船一次次冒著被水雷擊傷的危險抵近海岸,對蜂擁而至的德軍進行阻斷射擊,盟軍空軍也頻頻出動,對通向安齊奧的幾條縱深公路進行狂轟濫炸,以求最大限度地減輕灘頭盟軍的壓力。即便如此,德軍還是不顧巨大的困難和傷亡,向固守灘頭的盟軍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進攻。盟軍在幾乎無險可守的灘頭上進行著殊死的抵抗,最終因兵力懸殊太大,3個師的盟軍很快被分割包圍,陷入了各自為戰的狀態。位於盟軍整個灘頭陣地突出部的是美軍第45師。這個師最前沿的一個團和一個團級戰鬥隊因彈盡糧絕而陷入了絕境,大約5000名官兵最後不得不打出白旗,向德軍繳械投降。

據說,尖刻的凱塞林元帥曾經洋洋得意地對一位被俘的美軍上校說:“我知道你們做夢都想進入羅馬城,我保證使你們成為第一批進入羅馬的美國人。”

他們的確是二戰中首先進入羅馬城的美國軍人。

巴丹半島的陷落

日本人在珍珠港一擊得手後,陸軍第14軍指揮官本間雅晴立即率部南下,兵鋒直指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要衝菲律賓。菲律賓是“美國人擺在日本門前的一塊石頭”,大名鼎鼎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才是這個島國的真正主人。他麾下共有1.5萬缺乏經驗的美軍和七八萬裝備落後並缺乏訓練的菲律賓軍人。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在南太平洋的全部希望就寄托在了這支數量龐大但戰鬥力低下的烏合之眾身上。

以麥克阿瑟這點可憐的家當要想抵擋如狼似虎的日本軍隊,顯然是有點異想天開。1941年12月22日午夜,日本第14軍第42師團在大批飛機戰艦的支援下,冒著洶湧的海浪在菲律賓西北部的仁牙因灣登陸。美軍少將溫賴特率領美菲聯軍防守這一地域。在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日本陸軍麵前,那些一聽見大炮聲就嚇得臉色慘白的美菲士兵幾乎不堪一擊。他們在進行了象征性的抵抗之後,便紛紛扔掉自己手中的老式“恩菲爾德”步槍向山林中逃去。日本人在仁牙因灣登陸的同時,另一路進攻部隊在拉蒙灣的登陸也得手。兩支虎狼之師分進合擊,對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形成了鉗形合圍之勢。

整個呂宋島的防禦崩潰得如此之快,讓麥克阿瑟大吃一驚。在一番狂奔之後,已成驚弓之鳥的美菲聯軍終於奇跡般逃離日本人的虎口,撤到了兩麵環海的巴丹半島上,並在倉促間建起了兩道防線。狂追而至的日本軍隊馬不停蹄地向立足未穩的守軍發起了猛攻。

經過曠日持久的苦戰,巴丹半島上的美菲聯軍處境越來越困難。缺乏海空支援,糧彈短缺,傷亡一天天增加,士氣越來越低落。但是,美國政府卻仍舊遵循“先歐後亞”的戰略,堅持把大量的海軍裝備運往歐洲,氣得菲律賓總統奎鬆大聲抱怨:“美國人為了一個遠房表親歐洲的命運而煩躁不安,卻不顧她的女兒(菲律賓)在後房裏被人強奸。”

1942年的4月,巴丹半島上的美菲聯軍終於彈盡糧絕,無力再戰。4月9日,巴丹前線的美軍指揮官小愛德華·金少將沮喪地驅車來到日軍司令部,屈辱地解下了自己佩戴的手槍。巴丹的失守使美軍在菲律賓的最後一個堡壘科雷吉多要塞孤零零地暴露在了日本人的麵前。溫賴特和他指揮的包括陸戰4團在內的數千名美軍不得不舉起了白旗。而在此之前,美軍主將麥克阿瑟已經倉皇逃離了菲律賓。

至此,曆時124天的巴丹及科雷吉多守衛戰終於落下了帷幕。包括十幾名將軍在內的上萬名美軍官兵繳械投降,鑄成了美國軍事史上最大的一次失敗。

凱塞林山口之敗

在美軍的教科書裏,有一個兵敗北非凱塞林山口的戰例,幾十年來一直在被研究和探討。凱塞林山口之戰不僅使初上戰場的美國人領教了“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厲害,還使3000多名美軍官兵垂頭喪氣地走進丁德軍的戰俘營。

1943年2月,正式加入歐洲戰場的美軍挾北非登陸之餘威,一路攻城略地,席卷向東,迎著從阿拉曼戰場敗退下來的隆美爾非洲軍團殺奔而去。此時,在突尼斯剛剛站穩腳跟的德軍驚魂初定,從不言敗的隆美爾又開始策劃新的大規模攻勢。他決心把缺乏經驗的美軍作為他的打擊對象,用他的話說就是“要讓初上戰陣的美國人在身經百戰的德國陸軍麵前有一種自卑感”。

頗有初生牛犢之勇的美軍自是不甘示弱。在東多薩爾山一線的各個隘口上,氣壯如牛的美國第2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和強悍的德國非洲軍團放手一搏。然而,士氣高昂、求戰心切的美第2軍運氣不佳,他們的指揮官弗雷登達爾中將是一個才能平庸、膽小謹慎且固執刻板的人。雖然美第2軍由號稱“大紅1師”的步1師和大名鼎鼎的裝1師組成,這位手握重兵的中將卻似乎並不自信。他不僅把全部兵力像撒胡椒麵一樣均勻而缺乏想像力地部署在整個戰線上,而且還把自己的指揮所放在了遠離戰線達100公裏的一條大峽穀裏。艾森豪威爾對他這種缺乏彈性的布勢和膽小謹慎的舉動感到憂心忡忡:“在整個戰爭過程中,我這是唯一一次看見一群高級軍官是如此著迷於自己的安全。他們居然打算鑽到地下掩體中去指揮作戰。這樣怎麽能頂得住隆美爾那個厲害家夥呢?”

很快,艾森豪威爾的擔心變成了可怕的現實。

1943年2月19日清晨,在尖聲怪叫的“斯圖卡”轟炸機和可怕的“奈比威費爾”火箭炮的掩護下,非洲軍團的裝10師和裝21師一齊出動,殺氣騰騰地直撲過來。防守凱塞林山口的是美軍步3師和裝1師的混編部隊,雖然他們裝備精良,但卻缺乏經驗,尤其是缺乏與德國人交手的經驗。還沒等醒過神來,固守幾個山頭的美軍便被凶狠的德軍坦克分割包圍,陷入了困境。在卡塞拉和勒少達山頭上,美軍兩個加強團3000多名官兵陷入了德軍坦克的重重包圍之中,他們很快和友軍失去了聯係。弗雷登達爾中將不甘坐視被包圍的美軍身陷絕境。他派出一個坦克營,在一位中校率領下,勇敢地殺向德軍的包圍圈,試圖拯救被圍困的戰友。

沒料想,這個擁有54輛坦克的坦克營一下子就衝進了狡猾的德國人為他們布下的死亡陷阱。一場混戰,美軍這個坦克營隻有4輛坦克僥幸逃生,其餘坦克連同373名官兵皆遭損失。

救援失敗之後,弗雷登達爾痛苦地意識到再進行類似的努力也將徒勞。無奈之下,他向兩個山頭上的美軍下達了自行突圍的命令。在團長德雷克上校的率領下,3000多名美軍官兵利用黑夜的掩護開始突圍。當官兵們曆盡艱辛來到山下時,突然間四周坦克燈大亮,一群渾身塗滿了黃色猛虎圖案的龐然大物——“虎”式坦克把他們包圍在了中間。

看到一個個緩緩轉動的炮塔,被圍的美軍官兵們明白,抵抗是沒有意義的,而且可能會引起一場殺戮。德雷克上校不得不命令手下的3000多名官兵放下武器,停止抵抗,並率領他們走進了德軍的戰俘營。

阿登森林裏的悲劇

1944年,希特勒帝國全麵潰敗。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成功,疲於奔命的第三帝國陷入了東西夾擊的困境之中。驕橫狂妄的德國空軍已被製服,海軍也灰溜溜地退出了大西洋,連號稱世界第一的德國陸軍也敗績連連。坐困“狼穴”的希特勒一夕三驚,好不焦躁。第三帝國真的就到窮途末路了嗎?希特勒困獸猶鬥,決心集全力在阿登山區對盟軍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反擊。德軍若能殲滅盟軍20到30個師,就可以一舉扭轉戰局,第三帝國就可以體麵地存在,甚至於獲勝。這是一次巨大的冒險,但頗具賭徒性格的希特勒的信條是:要麽全贏,要麽輸光拉倒。

1944年12月16日淩晨,德軍集中了20個師、1900門大炮和近千輛坦克,在晨霧彌漫的阿登山區對渾然不覺的盟軍展開了大規模的反撲。德軍在兵力調動和集結方麵采取了卓有成效的隱蔽和欺騙措施,當大批炮彈呼嘯著落到盟軍陣地時,整個西線盟軍,從最高指揮官艾森豪威爾到普通士兵,誰都不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出敵不意,攻其不備,希特勒的冒險取得了一個不錯的開局。

麵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整個盟軍防線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盟軍前線指揮官布萊德雷手忙腳亂,氣得拍著桌子大叫:“希特勒那個狗崽子從哪裏弄來了這麽多的德軍?”

首先遭到厄運的是約翰斯少將率領的美軍第106步兵師。精銳的德國第5裝甲集團軍在精明強悍的指揮官曼陀菲爾的指揮下,從左右兩翼對這個美軍步兵師的3個步兵團展開了鉗形攻擊。106師的戰鬥人員大多數都是初上戰陣的新兵,而且美軍一直處於進攻態勢,地形對他們非常不利。他們在德軍突如其來的大反擊麵前根本無法調整部署。3個步兵團隻好孤軍困守,各自為戰,戰至黃昏,約翰斯少將最為擔心的局麵終於出現了。狡猾的曼陀菲爾終於發現了美軍布防上的弱點,派出3個步兵團,在裝甲部隊的支援下,從兩個團的左右兩翼深深楔入,完成了對這兩個步兵團的合圍。

約翰斯少將見自己的兩個團陷入重圍,急令他們殺開一條血路突圍。但是在德軍鐵桶般的包圍麵前,團長德申尼突克斯中校失去了信心。他沮喪地向師長報告:“德國人太強大了,我們可以拚死一戰,但結果肯定是這支可憐的部隊被撕成碎片……”戰至第二天清晨,德申尼突克斯中校和另一位團長卡文德中校認為他們已盡了全力,於是,美軍第106步兵師的兩個步兵團共8000多人,沮喪地舉起了雙手,垂頭喪氣地走進了德軍的營地。

(王曉華摘自2006年第9期《國防科技》)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