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前的一天,在一位朋友的生日Party上,遇到了一個小節目:她講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設一個常識性的懸念,讓大家來猜猜答案:
十九世紀初期,一男子攜女友隨一支探險隊到北極旅行。到達後的第二天,遇到了猛烈的風暴,他的女友不幸遇難,全隊的行李食物也被風暴全部卷走。所有的幸存者在以後幾天裏隻有挨餓受凍,人的承受力畢竟有限,幾天後大家瀕臨奄奄一息。
這位男子一直沉浸在無法自拔的悲痛之中,他時常坐在河邊獨自啜泣。有一天,隊長走過來告訴他,大家已經把他的女友埋在了冰雪之中,希望它美麗的靈魂和聖潔的白雪永存。並且,有人找到了一隻企鵝正在燒烤——吃了企鵝肉,就有耐力等著援機來,大家就有生存的希望……在隊長的說服下,年輕人和其他幸存者一樣吃了肉。
幾天後他們果然獲救了。
回到所在城市的第二年的同一天,為了紀念那件事,男子約上原探險隊的幾位幸存者去一家新開的餐館吃企鵝肉,這是他第二次吃企鵝肉。然而,這一次,他吃完企鵝肉回到家,便開槍自殺了。為什麽?
大家七嘴八舌地亂猜答案,其實,稍有點地理常識的人並不難猜出答案,最後這個懸念在“北極沒有企鵝,第一次吃的是他女朋友”中破譯。
多年前,有一個癡情的女人,失婚後苦戀著一個她一生都得不到的男人。十年的青春流逝在這份“靈犀一線”的愛情裏,她依然心甘情願地守侯著這份雲一樣飄渺的感情,無怨無悔,終生不渝。“我愛他,但是我並不想破壞他的家,我隻想默默地愛他一生,直到老死。”然而,在沒有等到她老死那一天,那個男人因種種原因舉家搬遷到另一座遙遠的城市時,這個癡情女人在憤憤無望中,死在了自己的心靈屠刀之下。
這是兩個頗具悲劇色彩的愛情故事,前者使人感到冷酷而血腥,後者讓人卻是個既黑色又流俗的殉情故事。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俯首皆是,隻不過悲劇的程度不同罷了。有的悲劇使人感動而同情,有些悲劇卻讓人感到遺憾而痛心。當我的一位中學同學因為失戀而氣急敗壞地用濃硫酸毀掉原來男友新女友的容時,我在報紙上看著她照片上那秋風落葉般的麵孔,心中有一種揪心的疼痛。
愛情,曆來被人栓釋成美好與幸福的象征,而許多時候,它所表現出來的形式卻是如此的殘酷而陰冷。它有時候確實讓人“成佛成仙成聖賢”,有時候卻讓人“成魔成鬼成罪人”。它激勵人們前進,有時候又使人為之心絞力瘁,難以承擔全部的生命內容。難怪有人說:“愛情的世界力並不全是鮮花美酒的天堂。”的卻,就像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一樣,丘比特的箭有時候傷人心傷人身乃至傷人性命和靈魂。
不知道這樣說是不是太悲觀太客觀,我總是理性甚至有些固執地審視愛情,以為理想中的愛情隻是文人們締造出的一個完美的尤物——它美麗妖嬈,令人神往。然而現實中的愛情卻如同潘多拉的盒子——你不打開它,它就永遠充滿神秘的誘惑;一旦打開它,那麽你就會看到或美麗或醜陋或驚喜或失望的東西。
但是,無論怎樣,我們都應該從容而冷靜地麵對我們已經打開的愛情“盒子”——換句話說,當現實中的愛情演變成一場不可挽回的夢時,我們所做的並不是沉淪與殉情,或者自棄和報複,這樣說並不是薄情寡義,隻是不想讓殘酷的愛情影響我們生命的全部內容。況且,如果那逝失的愛情是一段美麗而無奈的故事,那麽對方一定希望你生活得更好(如《泰坦尼克號》中的傑克與羅絲);如果逝去的愛逝一段傷痛的故事,又何必讓沉重的陰影追隨自己終生?
麵對殘酷的愛情,涅磐過去,梳洗心情,重新整理生活內容,惟有如此,我們才能留住潘多拉盒子裏唯一的東西——那就是“希望”。
備注:
這也是幾年前寫的,當時一邊寫一邊難過……生命中,愛情固然重要,但是它隻是一個麵而已,過於關注和重視太多,都容易導致一種人生的失衡。愛的時候,盡可能地牽緊雙手,彼此心疼,彼此體貼,用脈脈的溫情去給予和感受。它更重於彼此擁有彼此斯守,甚於彼此愛極生恨,悲歡離合……而不能再愛的時候,不必糾纏,沒有對錯,就輕輕地彼此放手,不管樂意不樂意說珍重,都讓彼此的人生更趨於輕鬆。
愛情二個字太沉重, 我已經開始不太相信了:)
但不盡人事則成了逃避
既然生命
終要走向結束,
那是不是隻有盡力
才是對這一過程的尊重?
天生君
亦賦君痛覺,
但你可以選擇無憾
這個世界,似乎每個人都活在一股混沌流裏,誤會無處不在,有些東西,甚至莫名其妙中已經陷入糾纏......有時候想,也許不作解釋,就那樣漫不經心地任它進行,開始,發展,高潮,結束.總有一天,會但到尾聲____實在看不到的,那就是上天讓你應該承受的災難或委屈,認了,就罷了.雖然有時候很疼很痛很難過很悲傷,但對生命也是一種磨礪吧.走過去,就沒什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