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健兒的運動成績不僅靠自身的天賦和努力,也離不開教練的栽培和指導。教練通常可以分為兩類:學院派和退役運動員派。現代運動管理包括了很多方麵:戰術和體能的訓練、運動生理學、營養學、運動心理學等等,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係統,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運動成績的下滑。學院派畢業於體育運動學校,接受了正統的科班教育,掌握了係統的理論。學院派教練的最大長處就是係統地了解了各個環節,保證係統的正常運轉,也就是係統整合能力。此外他們對運動項目的曆史淵源、流派、技術要點、發展走向十分清楚,也會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論體係,並付諸實施。雖然這些教練的運動能力可能並不差,但由於沒有職業運動員的經曆,所以有時無法準確體會運動員的心態。譬如對於某些戰術設計,也許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具體實施起來可能由於隊員本身能力的製約,根本無法達到預定的效果。此外隊員對教練的尊敬或者球隊聘用教練的理由要麽是基於帶隊的成績、要麽是由於以前當隊員的成績,所以剛出茅廬的學院派教練起步會比較困難,通常是從助理教練幹起。而運動員退役後學習了一定的知識再走上教練崗位的也不在少數。這些教練的特點是充分了解隊員的感受、容易和球員融洽相處、可以製定切實可行的戰略戰術。如果該教練以前是著名的球員,剛開始容易在隊員中建立起威望,很好地讓他們執行教練的意圖。但有時缺點也十分明顯:容易依賴於以往的經驗而非合理的運動規律、忽略隊員以外的小的細節、理論基礎不牢靠、缺乏自我特色的戰術理論體係。如今中國足壇要麽是外籍教練,要麽是退役運動員做教練。雖然這些退役運動員也要經曆助理教練的錘煉過程,但相對出頭比較容易,特別是在較低級別的球隊中。看中甲教頭,昔日的名角一大堆,黎兵、李紅兵、曹限東、胡雲峰等。
在當今體壇沒有哪一派占絕對多數,兩派教練都注意發揚自身的長處而彌補不足,因此兩者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學院派的也可以與隊員和睦相處並建立不容置疑的威望,根據隊員的特點建立合理的和切實可行的戰術。Larry Brown在Detroit Piston時就根據隊員名氣都不大但實力都很平均的特點,激發他們對總冠軍的渴望,充分發揚他們的“草根”精神,場上五名隊員火力平均,以不惜體力的奔跑去拉開Lakers的空檔,利用Lakers的“F4”對他們在戰略上的輕視,以弱拚強,最終如願奪冠。Phil Jackson雖然當隊員時並不是明星,但當教練的成就卻是有目共睹。他倡導的三角進攻戰術和對隊員精神上的熏陶,不僅為他贏得了“禪師”的美譽,更得到了九枚總冠軍戒指。
成功的教練對球隊的貢獻也可分為三類。第一種是平穩型的,他們能延續球隊已有的風格,保證球隊的正常發展。他們按牌理將手中的牌依次亮出,既沒有任何失誤,也不會有什麽驚喜,要知道在強者環繞的環境中能將牌順利走出而不浪費已屬不易。這種教練適合於沒有什麽野心,也沒有什麽困境的球隊,也適合於想保住成績而不想陰溝翻船的球隊。第二種是伯樂型的,他們能充分發現和發掘隊員的潛力,或者對球隊做大刀闊斧地改造,將他們捏合成一個新的形式,將手中的牌盡可能地走地漂亮。他們適合於有一定實力卻沒有取得相應成績的球隊,給球隊和球迷驚喜,創造黑八奇跡。但由於實力有限,這種驚喜可能隻是暫時的,球隊並不能走地太遠。而當握有一手好牌時,也許反而走地並不漂亮。老江湖米盧就是一個例子,他遊走於世界各地,將不同的足球發展相對落後的隊伍帶入世界杯。第三種是畫龍點睛型的。強隊與王者僅一步之遙,而所欠缺的往往也是最難彌補和改進的。也許絕對實力上相差無幾,而隻差些運氣、信念和堅持。而這時球隊就需要這樣一種教練,為強龍畫上最後一筆,讓它飛翔在九天之上。銀狐裏皮能帶領具有一流實力卻屢屢欠運氣的意大利隊奪得大力神杯依靠的並不是什麽最新的技戰術,而是對球隊的整合能力和對每名隊員的合理運用。他們能將一手好牌走地更漂亮,而麵對壞牌,卻也不見得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因此每支球隊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水平,尋找合適於自己發展的教練,並不是越大牌的教練就越好。也許這位大牌教練是畫龍點睛型的,而隊伍卻非強龍,好高騖遠的結果隻能是自食其果。
通常一個成功的教練都具備幾個特點。1)深受隊員的愛戴,卻又有教練的權威。權威的建立不是單單靠簡單的獎勵和處罰,而是以獎罰達到球隊整體化的重要目的,獎要獎地士氣高昂而非沾沾自喜,罰要罰地心甘情願而非懷恨在心。令行禁止方可達到動五指如揮一指般自如,三軍用命焉能不勝?孫武練兵即是如此。2)情緒智商高,能與隊員、管理層、甚至媒體都打成一片。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無後顧之憂時方可闊步前進。上下一心,其利斷金。嶽飛若得宋高宗得全力支持也許也能作出衛青、霍去病般得赫赫戰功,直搗黃龍府。3)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和合理的戰術安排。戰略目標是對球隊的長期發展,而機動靈活的臨場指揮是實現戰略目標的每一個堅實的腳步。不積胿步無以至千裏,而失去籠頭得馬隻會東跑西撞。其實並不是每個教練同時具有良好的戰略和戰術水平的,因此需要一個團隊,相互彌補。
世間上事物間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軍隊的將領、企業的經理人乃至實驗室領頭人都可類比於球隊的教練。將領中有一刀一槍拚出來的,如衛青和嶽飛,也有由文人該任的,如袁崇煥和曾國藩。企業的CEO有幹技術出身的,也有是專門學MBA的。我們在對隊員品頭論足抱怨球隊成績不夠理想是,我們是否也考慮教練是否稱職呢?一將無能而累死三軍,選帥是軍隊成型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一隻綿羊是無法統領一群獅子的,而一隻獅子可以帶領一群綿羊攻城拔寨。我們在為球員的偉大而歡呼時,別忘了他們是站在一個同樣甚至更加偉大的教練的肩膀上。而當球隊選定了教練,同時也就決定了球隊未來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