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疏導的蘭開始逐漸變得輕鬆起來,談話的層次也清晰得多了,我發現她其實是個很健談的女人。通過那次談話,我初步了解到了蘭外嫁島國的始末。
蘭出生在北國的一個城鎮裏,父母在鎮上的同一所中學裏工作,當初兩個人都是民辦教師,幾年前爸爸轉正成了正規的人民教師了,媽媽則還是那種編外的民辦教員,由於媽媽是農業戶口,應了國家的戶籍政策,孩子的戶口跟媽媽,所以家裏孩子們都是農業戶。蘭的家裏麵姐弟5人,她是長女,剩下的4個是清一色的禿子。孩子們的學習都是平平的,除了還在學校念書的兩個弟弟外,上麵的3人都沒有考上個啥學校的可以改變他們的出身。她身下的弟弟不甘心在家務農,當兵到部隊裏等機會去了,再往下麵的一個現在在鎮上的自由市場裏打理著一個時裝屋。
蘭自幼性格開朗外向,除了不喜歡學習以外,在學校裏都能唱個主角啥的,別看她是個女孩子,校裏校外,鎮上鄉下的都能稱上個孩子王呢。理所當然的,蘭高中畢業的時候高考中考都落榜了。因為她是農業戶口,盡管在鎮上住了很多年,可是招工她還是沒有戲,等著她的就隻有回鄉下務農了。用蘭自己的話講,“咱咋的也是場麵上的人呀,哪能甘心這輩子就回鄉下刨了地球呢?” 就這樣,她在家裏閑逛了兩年,後來又在鎮上的化肥廠裏當了三年臨時工,日子過得倒也輕閑。轉眼蘭已經是24歲的待嫁女了,長相不賴,人又爽快的倒是不愁嫁,很快就自己勾搭上了一個個體戶,倒騰時裝的,當時在鎮上還小有資產呢。蘭的父母是本分的教書人,哪放心得下買賣人呀?不肯嫁女到商家,結果孩子大人鬧個雞犬不寧的。蘭說那個人當時對他“賊好”的,最後蘭還是自作主張的把自己給嫁了。
婚後的好日子就像北國的短秋一樣,一探頭兒就收了尾,接著就是在嚴冬裏煎熬著盼春。
婚後半年兒子就落地了,因為婚齡和孕齡不符,自然是交了計劃生育的罰金,也成,反正是添喜了,管它呢。之後,蘭很快就習慣了幫男人張羅買賣,同時把男人也料理得舒舒服服的。壞了,那男人一下子就找到了當皇上的感覺,不僅僅買賣撒手讓賢,自己還當起爺了,遊手好閑的不說,還動輒拳腳施令與蘭。婚是自己要結的,苦得自己來咽哪,蘭忍著淚繼續孝敬著男人和男人的孩子。就這樣的日子將就過了五年,將就不下去了,買賣不景氣,又鑽到借欠的漩渦裏折騰不出來了,男人還掛上了新歡,蘭被人家休妻了。孩子是男娃,按東北當地的民俗自然不歸她,她淨身出戶的娘搬回了家。
回到娘家的蘭日子更難過,當時家裏倆弟弟畢業偎在家裏讓父母操心呢,再添一個被人家休了的閨女,你說她父母的氣能順嗎?加上鎮子小人多口雜的,父母是教師,當然就是鎮上的知名人士了,閑著的就拿蘭嚼舌頭給她添亂呢。在家烤了一年,實在是熬不下去了,走,遠點兒走,這念頭兒鬼使神差的驅動著蘭。話說來也巧,正趕上鄰居的遠親是個當年中日戰爭時的日本遺孤家屬,隨著回日本的那種人,現在看來就是倒騰中國姑娘嫁到日本的販販了。蘭給人家上了大禮,求人家給自己找個好托付,蘭要把自己嫁到小島上來。她如願了,很快就說成了這樁婚事,婆家還送過來一筆5位數的彩禮給蘭的爹娘,成交了!
接著就是小鎮上的滿城風雨,蘭嫁到島國去了,那裏遍地是黃金,這回老師兩口子可靠閨女發了,你看看人家養的孩子,咳!
蘭再一次在小鎮上出盡了風頭。。。。。。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