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古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蘇的古巴導彈危機

(2022-02-26 06:13:47) 下一個
【時間】:1962年10月16日-10月29日 (美國海軍對古巴封鎖至1962年11月20日)
【地點】:古巴-加勒比海 
 
 
注:古巴與美國最南端的島相隔140km海域,它像一條鱷魚臥在美國的最南邊
       台海和京津公路126km,莫斯科基輔556km 北京太原500km,舊金山洛杉磯600km
 
【結果】
蘇聯撤回部署在古巴的彈道導彈
美國撤回部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彈道導彈
美國宣布不再對古巴進行任何入侵行動
在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建立了美蘇熱線
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的地位得到加強
 
【起因】
事件爆發的原因是蘇聯為應對美國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彈道導彈的舉措,在古巴部署了類似的彈道導彈,進一步導致對抗升級為一場世界危機。
 
古巴危機是1962年冷戰時期在美國、蘇聯與古巴之間爆發的長達1個月零4天的嚴重政治、軍事危機。
 
盡管這場危機持續時間很短,但其仍是美國國家安全史和核戰爭準備史中的一次重要事件,亦通常被認為是冷戰最接近升級為全麵核戰爭的一次
 
迄今為止,古巴導彈危機仍然被認為是人類存亡的最危險時刻,它險些釀成熱核戰爭,美國總統肯尼迪與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對此看法高度一致
 
【背景】
冷戰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兩個戰勝國美國和蘇聯分別代表兩個截然不同的經濟和思想意識形態政策,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亦即自稱自由民主國家,結成陣營,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亦即自稱代表無產階級的共產黨執政國家,展開全球性的政治較量,兩個超級大國的策略在於不斷使用新的武器來顯示自己的優勢。
 
雙方的戰略考慮均不排除對對方進行核“首發”的措施。
 
這個戰略的目的在於對對方進行猛烈的第一次打擊,以至於對方癱瘓,無法進行核反擊。常規武器火力無法達到這個目的。當時兩個超級大國所擁有的導彈技術(洲際彈道導彈)可以覆蓋到18,000公裏外的目標,因此雙方均可以從自己的國土打擊對方國土內的目標。同時雙方的戰略轟炸機機隊(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和圖波列夫Tu-95)也能夠打擊對方領土內的目標。但是這些武器的短處在於它們的預警時間太長,因此對方有足夠的時間采取反製措施。
 
為了縮短這個預警時間,雙方必須將其核導彈盡量布署到對方的領土附近,中短程導彈就是美國戰略的首選,因為北約國與華沙國的領土是相接的。
 
【前奏】
 
【美國在歐洲部署中短程導彈】
 
從1959年開始美國分別在意大利(2個中隊30枚)和土耳其(1個中隊15枚)高調部署了共45枚PGM-19朱庇特彈道導彈,在兩國分別設立了10個和5個發射場,每個發射場永久固定3具發射架,每具發射架常備豎立1枚裝載了核彈頭並連接了燃料加注管的朱庇特中導對準蘇聯,這些導彈噴塗了意大利和土耳其國旗,名義上移交兩國空軍,實際由美國空軍掌管核彈頭的設置及導彈的瞄準與發射。
 
1962年4月最後一批在土耳其的PGM-19朱庇特彈道導彈及其發射裝置豎立完畢],由於這些導彈可迅速發射(最快的5分鍾)且公開部署於露天,對華約的空中偵察毫不掩飾,處不受保護的狀態很容易被攻擊,因此它們明顯隻是用來進行第一打擊使用的。
 
同期美英兩國在英國低調共同部署了4個中隊60枚PGM-17雷神導彈,在英國設置了20個發射場,每個發射場永久固定3套發射裝置,與在土意部署朱庇特中導離莫斯科幾乎等距約2,000公裏。雷神中導空重更輕,射程更遠而更脆弱,平置存於可移動倉庫下,便於拆裝彈頭,大多數平時已裝載了核彈頭;雷神發射裝置則要複雜許多,包括以無塵室標準管理的倉庫,和多棟以掩體標準建造的控製室及燃料儲存室,全部建築又建立在近2米厚的水泥地基上。雷神中導亦常備連接了燃料加注硬管,並與永久固定的液壓豎起/發射架連接,接到發射命令後需先移除倉庫然後豎起,再加注燃料,共需約15分鍾,相對朱庇特中導反應速度較慢。雷神中導發射失敗率較朱庇特中導高,曾在實彈高空試射任務中,於發射台上加注燃料的過程中爆炸,導致發射場核汙染。
 
與部屬在土意的朱庇特中導不同,英國原本是按備戰數十年的標準斥巨資建造這些發射裝置,造價遠高於雷神中導本身,並由此取得與美國的對等權限,即每座發射裝置有兩枚須同時使用的不同鑰匙,由英美分別掌管一枚,形成邏輯上的“與”關係,須英美共同同意才可發射。但這些裝置在服役平均不到2年後即被廢棄,部分拆除了金屬構件而水泥結構尚存,經申請獲許可後也可參觀。
 
與此同時美國此時已經擁有可以從水下發射的北極星導彈,這些核潛艇不易被發現和消滅,而蘇聯當時還沒有相應的對抗措施。
 
不過這些導彈不像現在的潛射彈道導彈那麽強大,當時剛剛裝備的A-1型最大射程隻有1,850公裏,若試圖攻擊莫斯科須先駛入黑海或波羅的海等蘇聯重兵把守的海域,尚未對莫斯科構成直接威脅。
 
1960年10月26日和27日美國首次從德克薩斯州的勞夫林空軍基地起飛U-2偵察機飛越古巴,直到1961年9月5日美國偵察機才首次拍攝到SA-2地對空導彈以及米格-21戰鬥機。
 
蘇聯怎麽辦?在1959年美國開始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中短程導彈時,美國的後院出現了一個紅色古巴,天賜良機
 
【紅色古巴】
 
1959年1月1日,卡斯特羅領導的革命黨經過6年終於推翻巴蒂斯塔政權,建立古巴革命政府,這時美國和古巴之間並沒有敵意對立。美古對立始於1959年底,古巴領導層變為激進派
 
??1960年12月在聯合國大會上,蘇聯和古巴領導人非正式會麵,赫魯曉夫表示,如果美國入侵古巴,蘇聯會以導彈回擊。1961年1月古巴驅逐美國外交人員,美國政府立即宣布與古巴革命政府斷絕外交關係
豬灣事件:1961年4月15日,在剛上任不久的肯尼迪政府的支持下,古巴流亡者組成的部隊駕駛改塗流亡政府標誌的美國B-26型轟炸機從佛羅裏達起飛,對古巴進行了兩天的轟炸,1000多名流亡軍從危地馬拉的訓練營出發,抵達尼加拉瓜卡貝薩斯港登船,於古巴南部豬灣登陸,意圖占領當地機場,迎接古巴流亡政府,而後籍希望以介入朝鮮戰爭的方式,由流亡政府充當地方政權請求美國軍事介入,由已在佛羅裏達訓練10個月的約1萬美軍直接插手,入侵古巴並推翻卡斯特羅政府。但是在72小時之內,流亡軍被政府軍擊敗,流亡政府也未能登陸古巴。美國政府並未就此罷休,繼續對古巴施加壓力。 
 
【向蘇求援】
 
受到美國的強大壓力,卡斯特羅不得不向蘇聯尋求援助。蘇聯當時對古巴的處境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關切,正是出於同美國爭奪霸權的需要,想在拉丁美洲找一個立足點。
 
古巴的求援,正是赫魯曉夫求之不得的事情。他認為,古巴局勢的發展,直接關係到蘇聯在拉丁美洲的影響,關係到蘇聯的威信及其在拉美的立腳點。古巴和蘇聯於1960年就恢複了外交關係。在美國同古巴絕交後,蘇聯就抓住機會,增加了對古巴的經濟、軍事援助。蘇古關係的發展,也就隱伏著美蘇關係的緊張和日後的導彈危機。
 
被逼入絕境的卡斯特羅,1960年秋天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講話。他麵對坐在大廳裏的美國人說,是你們促使我們尋求新的市場和新的朋友,它們就是蘇聯和社會主義世界。在這之後,我們就開始對這種社會主義產生了興趣並開始研究它。1961年4月16日,卡斯特羅宣布古巴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正式地加入了紅色聯盟
 
【蘇聯的阿納德爾行動】
 
英美在歐洲和西亞部署的中導技術門檻較低,數量龐大,接到發射指令後5至15分鍾即可發射,飛行約12分鍾即可抵達莫斯科。
 
60年代初(使用液體燃料的)遠程洲際導彈發射準備時間均需至少1小時,2016年,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裏·克林頓在競選辯論中透露,即便是美國現代的(使用固體燃料的)洲際彈道導彈,在接到發射命令後準備時間也需4分鍾;而繞飛半個地球的飛行時間則約30分鍾,所以即便與當今對比,這批60年代的中導實在是太過接近,也就如達摩克利斯懸劍對莫斯科構成莫大的威脅。
 
蘇共中央主席團責成當時的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赫魯曉夫有多種選擇,他也的確施行了,包括升級以當時新式的 S-25 Berkut/SA-1防空導彈(蘇式防空導彈的鼻祖,比現今仍在使用的SA-2有更高承載力,但隻能固定部署)為主要手段的莫斯科防空圈至加載1萬5千噸當量核彈頭成為防空核彈,擴建莫斯科地鐵包括傳聞依附於2號線上的秘密支線,並在蘇聯兩年未進行核試驗後於1961年10月30日親自下令試爆了一枚超級氫彈沙皇炸彈,但這些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1962年4月,赫魯曉夫在與蘇聯國防部長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元帥於黑海海邊散步時,麵向黑海對麵的土耳其,首次表達了其設想的更為激進的方案,即利用美古關係惡化,於古巴部署進攻性中程導彈,對美國實現同等威脅。
 
赫魯曉夫當時誇張地向馬利諾夫斯基稱,這是“將一隻刺蝟扔進美國的褲襠”。後來的實際運行卻並非赫魯曉夫設想的那麽簡單。
 
1962年5月21日,蘇軍副總參謀長阿納托利·格裏布科夫大將(Anatoly Gribkov)和兩名助手開始根據赫魯曉夫的想法製定“阿納德爾行動”(Operation Anadyr)。格裏布科夫的初始計劃為在古巴部署5個彈道導彈團,其中3個裝備R-12型中程導彈(北約代號SS-4,射程2,000公裏),2個裝備R-14型中遠程導彈(北約代號SS-5,射程3,700公裏),每個團配有8具發射架,按1.5倍配備相應導彈,導彈按1:1配置戰略核彈頭。總計40具發射架60枚導彈和60枚百萬噸當量級戰略核彈。
 
如果從古巴西部發射,導彈射程足以覆蓋美國本土全境。為了給導彈部隊提供支援,蘇軍還將部署大批防空和地麵部隊,包括2個短程導彈團(按1:5:5配備FKR-1短程巡航導彈含16具發射架、80枚導彈和80枚戰術核彈頭)、2個防空師(配備防空導彈)、1個戰鬥機團(裝備40架米格-21戰鬥機)、1個導彈快艇支隊(12艘導彈艇),和4個摩托化步兵團(配備T-54坦克124輛、水陸兩棲坦克12輛、裝甲車280輛、反坦克導彈發射器36座)。上述部隊的總兵力為50,874人。
 
蘇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在7月4日批準了行動計劃,三天後赫魯曉夫拍板決定實施。
 
在9月4日美國U2偵察機發現了蘇軍的防空導彈和快艇,肯尼迪向蘇聯幹涉古巴提出抗議,蘇聯人又決定增派1個可投擲核炸彈的轟炸機團(最初為22架IL28和6枚空投核彈,後又增加20架IL28至總共42架,但並未全部運抵古巴),3個裝備月神luna短程導彈-發射架-履帶式運載車一體裝置的自行火箭營(按1:5:1配備12部可載彈機動的履帶發射車,60枚導彈和12枚戰術核彈頭,至少有6部運抵古巴),2個喀秋莎火箭營(40部喀秋莎火箭發射車)。同時古巴動員正規軍兵力27萬,配備T-54坦克394輛,高射炮888門,重型火炮和重迫擊炮近千門來保護。
 
1962年9月8日蘇聯貨船“鄂木斯克號”攜帶SS-4中程導彈赴哈瓦那,這可能是第6個在古巴部署的中程導彈團,但是沒有將這批貨運到地方卸貨,古巴危機即已結束。
 
至1962年10月,蘇聯在美國大部未知情的情況下在古巴秘密部署的核武器有:
兩批共158枚核彈頭,由2艘蘇聯貨輪“因迪吉爾卡河”號(Indigirka)和“亞曆山大羅夫斯克”號(Alexandrovsk)分別於10月4日和10月23日運抵古巴。其中包含百萬噸當量級戰略核彈頭,首批36枚、第二批24枚,共60枚。
 
這60枚戰略核彈頭中的36(或一說40枚,除SS-4所需的36枚外,還有4枚被計劃藏匿於古巴主要港口,在港口被占領、美軍登陸部隊雲集時引爆,充當核地雷)在危機爆發中轉移到陸地上,以備第1波核攻擊,危機結束後又迅速收回存於貨輪。
 
5個中程導彈團共60枚SS-4、SS-5中程導彈(共40具發射架)分批於9月8日夜和9月16日運抵古巴(另有材料說SS-4實際有4個團預定48枚,實際運到42枚,在危機結束後的撤出中按協議向美方展示了這42枚,而SS-5的發射架和核彈頭全部運到,但SS-5導彈本身卻未運至古巴。),用於搭載百萬噸當量級戰略核彈頭,目標為美國主要城市。
 
因SS-4、SS-5均使用強腐蝕性燃料,燃料隻能在接到發射指令後灌注。據當時其中一名導彈團指揮官自傳,當時蘇聯公開在建的發射場和隱蔽的發射架尚不具備快速發射能力,在隊員準備彈體時他本人將驅車前往核彈頭倉庫取回核彈頭,往返需要30分鍾,加上安裝彈頭、豎起和灌注燃料的時間,這批中程導彈最快要滯後45分鍾至1小時才能發射。
 
7條高爾夫級(golf class/project 629)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各配備3枚射程600公裏的ss-n-4(R13)艦載型短程導彈用於搭載百萬噸當量級戰略核彈頭。這些潛艇與仍存有20枚百萬噸當量級核彈頭的蘇聯貨輪同泊於古巴港口,作為第2波核攻擊的後備載具。當時蘇聯尚無潛射技術,這7條潛艇需上浮,將發射蓋打開通風情況下才能灌注強腐蝕的硝酸/苯胺燃料,發射準備時間約15分鍾。
 
首批22架經核武投擲改裝的IL28配有從貨輪卸載由空軍自行保管的6枚407H“塔季揚娜”空投型萬噸當量級戰術核炸彈,這是蘇聯在古巴的最快反應核攻擊力量。兼備配有反潛和常規轟炸的武器。
4條狐步級(foxtrot class/project 641)常規動力潛艇,單獨配備各1枚T5型533mm戰術核魚雷,用於對付可能的美國對古巴的海上進攻。
 
FKR-1短程巡航導彈,用於搭載80枚戰術核彈頭,一小部分瞄準關塔那摩,大部分圍繞哈瓦那,用於對付可能的美國對古巴的海陸進攻。
Luna短程導彈含12部可載彈機動的發射車、60枚射程30公裏的3R10導彈於10月8日運抵古巴,用於搭載增補的12枚戰術核彈(危機時至少有6部發射車和8枚載有核彈的導彈投入戰備巡邏),並可能作為FKR-1的候補載具。
 
【危機時間表】
 
1962年8月5日和29日中央情報局通過U-2偵察機以及間諜報告首次在比那爾德裏奧省發現了防空導彈發射裝
 
8月5日和29日中央情報局通過U-2偵察機以及間諜報告首次在比那爾德裏奧省發現了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8月24日,麵對質疑聲,美國國務院情報司負責人希爾斯曼向國會保證,古巴軍事裝備是防禦性的。
 
9月4日,美國U-2偵察機發現了蘇軍的防空導彈和快艇,肯尼迪向蘇聯提出抗議。同時肯尼迪宣稱“沒有證據說明古巴出現了進攻性導彈。”
 
9月9日,中華民國黑貓中隊的一架U-2於中國江西南昌被擊落,美國擔心1960年U-2偵察機在蘇聯被擊落重演,暫停了對古巴的U2偵查。此禁令至10月9日解除,又因9月下旬至10月13日古巴上空連續近1個月陰雨,實際至10月14日才再次出動。
 
9月13日,肯尼迪重申古巴的軍事部署不是挑釁性行動。
 
9月19日,美國情報委會員在內部評估報告中再一次確認,蘇聯不會將進攻性導彈運入古巴。
 
9月28日,美國在海上發現了蘇聯正往古巴運送伊爾-28轟炸機的貨輪,綜合多方麵信息,肯尼迪有所警覺。
 
10月1日,美國調用膠片返回式偵查衛星變軌古巴上空拍照,同樣因為天氣原因未得有效情報。
10月7日,古巴總統奧斯瓦爾多·多爾蒂科斯·托拉多(此時卡斯特羅為總理)在聯大發言:如果我們受到進攻,我們必會反擊,反擊將用強大武器,此武器強大到我們不想用它。這樣的暗示更加深肯尼迪政府的警覺。
10月9日,在解除U2禁飛的同時,美國專門又發射了1枚膠片返回式偵查衛星,試圖看到蘇聯正在進行的不尋常活動。
 
【危機的爆發】
真正的危機從1962年10月中旬開始。
10月14日周日:兩架從德克薩斯州勞夫林空軍基地起飛的U-2偵察機飛越古巴拍照。實際上,此時“阿納德爾”計劃的準備工作已大部分完成(大部分中程導彈已抵達,但第二批核彈頭將於10月23日抵達),赫魯曉夫在古巴西北部聖克裏斯托佛附近將5個導彈團中的2個未經偽裝地展開,向肯尼迪攤牌。
 
10月15日周一:偵察機拍攝的照片明確地顯示了導彈的存在。這些導彈是布署在古巴西北部聖克裏斯托佛附近的SS-4導彈,它們可以打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10月16日周二:國家安全顧問麥克喬治·邦迪向肯尼迪匯報偵查結果,肯尼迪召集他的執行委員會來討論各種反應方式。其中包括容忍蘇聯布署導彈、試圖采取外交解決以及軍事手段如封港、空襲和入侵。所有這些討論均是絕密(公眾和蘇聯不知道)。肯尼迪秘密下令繼續使用U-2偵察。
 
10月17日周三:美國一天之內派出六架U-2偵察機拍攝導彈發射場,照片證明古巴兩處正在安裝SS-4,SS-5彈道導彈發射架,至少有16枚SS-4,24個SA-2防空導彈陣地和一個存放核彈頭的掩體。此外照片還顯示有數十架伊留申IL-28輕型轟炸機。SS-4,SS-5型號是根據雙重間諜奧列格·潘科夫斯基上校以前提供的情報判讀出的,這些導彈中射程最大的為3,700公裏,它們可以攻擊所有美國重要的工業城市,包括華盛頓,預警時間隻有五分鍾。
 
10月18日周四:蘇聯外長安德烈·葛羅米柯赴白宮與肯尼迪會晤。這次會晤是一次計劃已久的會晤,並不是針對古巴事件的。出於策略性考慮肯尼迪在會晤中沒有提到古巴問題,雙方反複討論蘇聯已經多次提出的使得柏林非軍事化的問題。這樣一來美國更加相信蘇聯是打算通過他們在古巴的發展來改善在柏林問題討論過程中的地位。這個假設也是其它西方盟國的意見,後來證明這個假設是錯誤的。在華盛頓,不斷有蘇聯大量向古巴出口武器的消息流傳。美國軍隊開始感到不安。美國將軍認為封港太軟弱,他們認為必須立刻進行空襲,然後入侵。尤其空軍將軍寇第斯·艾莫森·李梅要求進攻:“紅狗在挖美國的後院,我們必須懲罰他們。”羅伯特·肯尼迪命令他的司法副部長尼古拉斯·卡讚巴赫審查封港的法律基礎。
 
 
10月19日周五:卡讚巴赫向執行委員會匯報封港的法律基礎。執行委員會被分為數個組,分別研究對付古巴導彈的各種方案。
10月20日周六:雖然肯尼迪的高級顧問要求入侵,執行委員會最後決定按兵不動,進行封港。
10月21日周日:肯尼迪決定封港並召集大報紙的主編來避免報紙過早報道。
10月22日周一:美國軍隊進入警備狀態(三級戒備狀態),為了準備入侵,更多的美軍被移駐到佛羅裏達州,約200艘艦船圍繞古巴。英國、法國、西德和加拿大的政府代表獲得通知,這些國家向肯尼迪表示他們的支持。肯尼迪發表電視演講,宣布從10月24日開始對古巴進行封鎖。此外他要求赫魯曉夫將蘇聯導彈撤出古巴,並威脅假如美國被攻擊的話將進行強大回擊。克裏姆林宮看到美國的強硬反應,擔心會出大事,高層開始討論美國的底線與入侵古巴的可能。
10月23日周二:赫魯曉夫宣布不接受封鎖,但是保證布署的導彈完全是出於防禦策略的。美洲國家組織開會投票同意封鎖古巴。
10月24日周三:美國對古巴的封鎖開始,由“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戰鬥群率先執行。美國艦隻和蘇聯艦隻首次發生衝突,蘇聯貨輪部分減慢了速度部分調頭,蘇聯油輪“布加勒斯特”號則繼續航行並於25日越過封鎖線。美國海軍勒令“布加勒斯特”號停船接受檢查,布號未有理會,為了防止衝突升級,美國艦隻沒有總統的直接命令不許開火,放棄了對布號的攔截,26日選中了被蘇聯租用的、為巴拿馬所有的“馬克盧拉”號貨船,對其進行自封鎖開始以後的第一次登船檢查,沒有發現載運武器後即讓其通過。蘇聯艦隻(由2條老式艦炮巡洋艦,2條導彈驅逐艦,2條護衛艦共6艘組成的小型艦隊)進入封鎖圈(離古巴海岸800海裏),但是美國並未采取行動而是縮小了封鎖圈(改為離古巴海岸500海裏),所有蘇聯艦隻覺得無趣掉頭離開了封鎖圈。蘇聯政府繼續表示不做任何讓步,但赫魯曉夫擔心除了在海上發生衝突之外,分布過廣且缺乏紅海軍保護的蘇聯貨輪一旦被強行攔截,其中所載武器被美國人“奪取並且分析、檢查他們的導彈和彈頭等諸如此類的先進武器”,仍命令多數載有軍火如IL28的貨輪返航。
10月25日周四: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會議上美國大使與蘇聯大使針鋒相對,美國首次展示蘇聯導彈發射場的照片證明蘇聯的進攻性意圖。
10月26日周五:蘇聯不顧封鎖,在古巴繼續布署導彈。執行委員會討論軍事步驟,並準備繼續美蘇對話。但軍方強硬派十分懷疑蘇軍企圖,要求空襲以示警告,假如必要的話入侵。當日較晚時分蘇聯大使館向肯尼迪轉交了赫魯曉夫可能是較早發出的第一封信(此信被CIA鑒定為赫魯曉夫親筆簽名),蘇聯人在此時展現願意談判的態度,表示假如美國保證不入侵古巴的話蘇聯可以撤離導彈。肯尼迪決定暫不入侵古巴。
 
【危機的高峰】
 
10月27日周六:當天上午蘇聯大使館又向肯尼迪轉交了赫魯曉夫第二封比較官方的信,其中措辭比較強硬,且增加了美國須撤回布署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的導彈的要求。後有分析認為,這是蘇共中央主席團堅持需達成解除北約中導對莫斯科威脅作出的決定。
 
該日為古巴衝突的最高峰,雙方均發生小型衝突,首先是早晨時分,美國空軍進行了一次運載火箭試驗,這次試驗沒有通知執行委員會。
 
同期蘇聯在古巴附近有四艘載有核魚雷的狐步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B-4, B-36, B-59以及B-130),美國海軍很快就確定了所有這四艘潛艇的位置,但是美國人不知道這些潛艇上帶有核魚雷。此時蘇聯已授權在古巴的蘇軍,在受到攻擊且無法聯絡莫斯科的情況下,掌握核彈的部隊可自行決定是否使用手中的核武器而不必等待莫斯科命令。
 
由於這些潛艇潛水很深,它們無法與莫斯科通訊。美國海軍科尼號驅逐艦(DD-508)向最後一艘隱藏在海底的舷號為B-59的蘇聯狐步級潛艇投擲了五顆訓練用深水炸彈以逼迫其上浮,在這之前蘇聯在古巴附近海域部署的潛艇大隊另外三艘“狐步”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已迫於壓力而上浮。此時B-59艇內電力已嚴重不足,食物,淡水等生活物資嚴重短缺,船員們忍受著近60度高溫,整體士氣低下。由於美蘇兩國要求浮上水麵的警告方式不同,導致B-59號的艇長誤以為核戰爭已經爆發,決定發射艦上的核魚雷,由於大副瓦西裏·阿爾希波夫執意不同意(按照當時蘇聯核潛艇的規章必須三位最高軍官:艦長、政委、大副一致同意才能發射導彈),最後潛艇上浮來請示莫斯科的命令。
 
相應的,美國空軍也下令駐阿拉斯加等地的B52攜帶實戰用的核炸彈,輪流空中值班準備攻打蘇聯西伯利亞。當日一架由阿拉斯加起飛的U2“因導航和通訊係統故障”從公海上空接近蘇聯楚科奇半島,蘇方起飛6架戰機攔截,美方則以2架F-102“三角劍”戰機攜帶1,700噸當量的戰術核火箭前往支援U2。雖然肯尼迪下令沒有其直接命令不得開火,但技術上發射核武的核按鈕實際仍掌握在空軍手中,一旦擦槍走火恐會不堪設想。這也導致危機結束後,肯尼迪要求所有核武需加裝密碼鎖,掌握核武的技術軍官隻有在獲得上級授予的密碼後才能使用核武器。
 
同日,當地原蘇軍防空部隊發射的三枚SA-2防空導彈中的兩枚擊中美國一架飛行在古巴上空21,336米的U-2,偵察機於巴內斯被擊中後墜毀在古巴,飛行員魯道夫·安德森少校當場死亡。另一架美國海軍的RF-8A也被37 mm防空炮火擊中,U-2在古巴被防空導彈打下的噩耗傳到美國空軍司令部後,鷹派就已經開始明確立場,認定蘇軍不打算接受談判,美國空軍官員當即決定根據計劃出動F-100超級軍刀戰鬥機空襲古巴巴內斯的防空導彈陣地,將它們徹底摧毀。然而,這畢竟是對一個主權國家的重大軍事行動,因此,美國空軍不得不將作戰計劃上報國防部,國防部又上報肯尼迪總統。肯尼迪總統考慮再三,最後否決了軍方的空襲計劃。當天,肯尼迪下令10枚新研製的“義勇兵I/LGM-30A”洲際導彈進入戒備(這批導彈後被發現起飛助推器有缺陷,可能導致射程低於4,300英裏(6,920公裏)根本無法到達蘇聯,至1963年的LGM-30B才得以修正),以警告赫魯曉夫不要輕舉妄動,赫魯曉夫本也無意妄動,僅麵對入侵古巴領空的飛機不得不動。同時肯尼迪表示同意繼續談判。
 
同時軍方認為蘇聯在古巴的中導發射裝置將完全建成,在10月29日周一,可能具備類似朱庇特和雷神中導的快速發射能力,曾發動火攻東京的空軍上將柯蒂斯·李梅試圖逼迫肯尼迪馬上同意軍方擬定的進攻計劃,即29日淩晨由空軍率先開始空襲並在其後幾天中遂行在古巴登陸並最終占領古巴,且暗示到時若年輕的總統未能作出決定,軍方也會發動攻擊。
 
【危機的轉折點】
 
此時以參聯會主席馬克斯維爾·泰勒上將為首的軍方將領積極請戰,以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為首的文官則傾向於由司法部長羅伯特·肯尼迪提出,獲約翰·肯尼迪總統首肯的談判方案,即先忽略赫魯曉夫的第二封信,隻回複第一封信所列的談判條件,暫時避開從意大利及土耳其撤出導彈以備繼續和蘇聯討價還價。
 
約翰·肯尼迪總統一方麵以軍方不能保證一旦開戰可將所有蘇聯中程導彈於發射前摧毀為由,拖延了對軍方進攻計劃的回複(雖然軍方認為10月29日淩晨不宣而戰的突襲計劃可將大部分蘇聯中程導彈摧毀於地麵,即便少數中程導彈得以發射並摧毀數個美國城市,也是可以接受的代價;但肯尼迪認為不宣而戰的突襲若成功摧毀所有蘇聯中程導彈自不在話下,而是擔心一旦漏網的蘇聯導彈成功發射並擊中美國城市造成大量平民傷亡,自己在政治生命中將背負發動美式珍珠港事件的罪名受到各方譴責,但是也不能表示軟弱,因此既不否決也不同意,拖延對軍方的回複);一方麵約翰·肯尼迪表麵同意了執行委員會的討論結果,於當天下午向赫魯曉夫回電表示同意赫魯曉夫的第一封信中建議的,以保證不入侵古巴換取蘇聯撤出中導;但另一方麵約翰·肯尼迪對白天發生的多起軍事摩擦心有餘悸並決意立即解決危機,在回電赫魯曉夫的同時,私下令其胞弟羅伯特·肯尼迪派員前往蘇聯大使館,以向蘇聯大使提交書麵回信的名義與蘇聯駐美國大使談判,談判秘密限於肯尼迪兄弟和蘇聯大使阿納托利·費奧多羅維奇·多勃雷寧及少數幾名“非正規渠道”的情報官員之間,泰勒上將、麥克納馬拉部長、及蘇聯外長安德烈·安德烈耶維奇·葛羅米柯均不知情。
 
華盛頓時間27日晚19:45,羅伯特·肯尼迪於華盛頓特區賓夕法尼亞大道950號美國司法部現“羅伯特·F·肯尼迪”大樓自己的辦公室約見了蘇聯大使多勃雷寧,並口頭傳達了其兄約翰·肯尼迪總統的意願,內容重點為口頭答應撤回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的導彈,交談重點為向多勃雷寧解釋總統受軍方和執行委員會的壓力不能書麵出具同意撤回意大利和土耳其導彈的文件,但總統保證將實現這一點,而若赫魯曉夫執意要書麵保證或因此而拖延的話,總統將難以壓製軍方,局麵將有可能失控,甚至依約翰·肯尼迪的授意,羅伯特·肯尼迪向多勃雷寧透露了軍方計劃於29日淩晨發動進攻之事。其實約翰·肯尼迪同時另避開執行委員會,通過私人的律師關係正秘密起草對赫魯曉夫第二封信的回複,其中書麵列出了同意撤回意大利和土耳其導彈的條款,以備不時之需。多勃雷寧與羅伯特·肯尼迪交談結束後天色已晚,仍連夜通知莫斯科並極力向赫魯曉夫轉達肯尼迪兄弟的真實意願,報告中向赫魯曉夫描述了羅伯特表現出的憔悴與不安。
 
此時華盛頓相對莫斯科時差晚7小時,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在華盛頓時間27日當晚私下談判完成後,於莫斯科28日周日淩晨召開緊急政治局會議,最終說服政治局成員表決認可約翰·肯尼迪的口頭承諾,同意蘇聯從古巴撤出中程導彈。莫斯科28日下午16:00(華盛頓時間28日上午9:00),赫魯雪夫通過加密途徑電函肯尼迪和駐古巴蘇軍總司令伊薩·亞曆山德羅維奇·普利耶夫大將;同時另一方麵下令莫斯科電台俄羅斯之聲於莫斯科時間28日17:00(華盛頓時間28日10:00)準點向全球廣播蘇聯從古巴撤出中導。隻有不到1小時完成這個任務,俄語廣播稿立即以赫魯雪夫給肯尼迪的密電為基礎在克林姆尼宮擬定由專人驅車趕往不遠處位於帕特尼斯卡婭大街25號的莫斯科廣播大樓,信使乘電梯前往位於頂樓的廣播室時,電梯又因故障(也有說信使在焦急中亂按電鈕導致這種老式電梯停擺)卡在樓中,因是周日樓中空空如也,隻有隔音的廣播室和大樓門口的值班室有少量工作人員,信使大聲喊叫終於喚來樓底的大樓管理員,從籠式電梯縫隙中將廣播稿遞出,後者一路步行爬上大樓頂層,終於趕在17點前將廣播稿送至直播室;即便未能趕在17時廣播的話,官方途徑若不出意外也能在1小時左右由蘇聯駐華盛頓大使館將英語版本提交白宮。
 
肯尼迪獲知了自己的情報部門翻譯的俄羅斯之聲的俄語廣播,比蘇聯官方途徑更早。另一方古巴政府也是從俄羅斯之聲廣播中獲知了這個消息,而當時蘇聯駐古巴大使“阿曆謝耶夫”還未從蘇聯收到任何相關信息茫然不知所措。不過赫魯雪夫仍對肯尼迪有可能對軍方失去控製而有所防備,雙方在往複函件中均未提及其餘98枚萬噸當量級戰術核彈頭及所屬除IL-28輕型轟炸機外的大部分載具,赫魯雪夫仍暫時在古巴秘密保有了這批核武器直至一個月後局勢穩定後撤出。
 
10月28日周日:秘密外交談判終於成功。赫魯雪夫態度改變,在莫斯科電台中宣布,已成功使美國保證,同意不入侵古巴,因此,蘇聯將從古巴撤回所有武器。同時美國決定秘密撤回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的彈道導彈。古巴導彈危機結束。今天一般認為教宗領袖若望二十三世在這件事件的和平解決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肯尼迪本人是天主教徒,若望二十三世與赫魯曉夫之間一直有書信往來。
 
為了不使得美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國感到難堪、另外也出於宣傳目的,美國從土耳其撤軍比蘇聯晚一些,而且是秘密撤軍。這樣美國從表麵上來看是這場危機的勝利者。不顧慮這個對外的心理效果的話蘇聯在這場危機中獲得了一個戰術勝利。通過在古巴布署和撤出導彈,蘇聯達到了美國從蘇聯的鄰國撤出導彈的目的。客觀而言,雙方都達成了原先所設定的目標,也都各自保住了麵子,算是一個相當圓滿的解決。
 
【尾聲】
 
1962年11月導彈運走
在10月14日U2發現炫耀存在的SS4陣地之前,肯尼迪不認為蘇聯會在古巴部署進攻型核武器。甚至在10月13日,肯尼迪去印第安納州拉票時,仍認為是有人故意危言聳聽,痛罵有人“自封為將軍,想把別人的兒子送上戰場。”
 
10月14日U2於古巴天氣轉晴後出動偵查的結果令情勢急轉,而此時肯尼迪對赫魯曉夫的意圖和蘇軍在古巴的具體部署仍是知之甚少。軍方熱烈地討論是封港還是武力入侵,執行委員會傾向於為獲得有利條件繼續談判,公眾媒體則熱衷於準備和蘇聯打一場核戰,此間潘科夫斯基上校透露了一份十分簡短的“阿納德爾”行動的初始計劃的修訂版本,並經CIA秘密提交執行委員會和肯尼迪。計劃中提及將在古巴將按2:1部署48枚ss4含24具發射架,32枚ss5含16具發射架(比阿納托利·格裏布科夫大將的最初計劃增加了1/3的導彈,發射架和戰略核彈頭數量不變),但不包含具體部署位置。美方據此情報在覆蓋古巴全境的U2高空偵察照片上反複搜索,至10月27日,大致發現了33枚ss4及其23具發射架,未確認ss5而發現了12具疑似ss5發射架。
 
這使肯尼迪意識到封港已為時過晚;而蘇聯已將其現有核武庫的相當一部分搬到古巴,使武力入侵也無異於政治上和軍事上的自殺;而蘇聯若在加勒比海或古巴本土使用戰術核武器抵禦美國的軍事入侵,即便其仍克製不使用中程導彈攻擊美國城市,美方也會向古巴發動核攻擊,必將引發雙方的全麵核戰;同時,中情局27日的機密報告中隻發現了潘科夫斯基上校情報中提及的80枚中導中的33枚,雖然情報分析稱部分中導可能尚未運抵古巴,但肯尼迪拒絕冒險,強烈懷疑軍事入侵是會消除古巴導彈對美國本土的威脅還是會捅馬蜂窩;另一方麵情報分析大量的IL 28是對美國本土戰略核攻打擊的另一支力量(雖然這些輕轟炸機計劃隻配備了6枚戰術核炸彈,但仍有裝載戰略核彈並冒險投擲的可能)。於是肯尼迪把軍方、執行委員會和公眾媒體排除在外與赫魯曉夫直接達成以下協議:
 
蘇聯撤回部署在古巴的導彈。
美國宣布不再對古巴進行任何入侵行動。
美國將於6個月內撤回部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導彈。
 
出於顏麵考慮,美國撤回導彈為秘密行為,若是蘇聯泄露了此一條款,則此項失效。
 
赫魯曉夫得到肯尼迪的以上回應後大喜過望,鑒於當時的緊張局勢,擔心節外生枝,在通過加密途徑回複肯尼迪的同時,令莫斯科廣播電台廣播宣布從古巴撤出導彈,這竟比加密途徑更早知會肯尼迪本人。
 
根據雙方協議,蘇聯同意撤出導彈過程需接受美國監視,古巴開放部分港口的領空,讓美方偵察機低空近距離拍攝中導裝船過程。肯尼迪利用這個機會,讓公眾媒體實況電視轉播了這一過程。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天中,兩周來被核戰陰影籠罩而迫切想知道蘇聯在古巴到底藏了多少貨的美國民眾興奮地參與了對裝船中導的計數,總共數到42枚據信是ss4中導。而自始至終除了發現有安裝了ss5發射架的發射場,各方照片中沒有完全確定有ss5的存在,因此對ss5是否運到古巴,或是否赫魯曉夫一直將其藏匿,有不同見解。
 
同時,由於美國撤出部署於意大利和土耳其的中導,將英國孤獨地置於冷戰最前線,而英國不願意獨自成為冷戰急先鋒,於是英國隨後也廢棄了雷神中導。
 
赫魯曉夫的舉動,使尚不知“阿納德爾”行動計劃和肯尼迪與赫魯曉夫秘密協議的公眾媒體興奮了一陣,以為赫魯曉夫剛被發現武裝介入,就在美方威脅入侵古巴計劃麵前退縮。而事實上肯尼迪是避開大多數執行委員會成員,獨自決定秘密作出戰略退讓,使赫魯曉夫早一步達成了預期的戰略目的。
 
當然,彼時美國核彈頭數量為蘇聯7倍,北約各國總和為蘇聯9倍,美國在載具上也對蘇聯有很大優勢。美國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中程導彈是基於北約優勢核武庫背景對蘇聯的公開戰略性核威懾,而赫魯曉夫以僅及北約總合1/9的核力量瓦解了此威懾,令美國意識到冷戰背景下,已無法對蘇聯單方麵威懾,而需尋求和平共處之道。
 
雙方在局部衝突中也盡量進行代理人戰爭,避免直接與對方衝突。
 
【潘科夫斯基上校】
 
潛伏蘇軍總參謀部的雙重間諜奧列格·潘科夫斯基上校向CIA和MI6透露了“阿納德爾”行動,對肯尼迪的決策起了決定作用,因他避免了一場世界性核大戰,而“阿納德爾”行動本身的高度機密性,其本人也因此曝光,於10月22日被克格勃逮捕,後被槍決。相對而言,B59大副瓦西裏·阿爾希波夫是撲滅了走火的導火索,而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和天主教會則是協調了雙方最高層的直接對話。
 
【肯尼迪兄弟的結局】
 
對美國總統而言,事情並未就此圓滿謝幕,肯尼迪避開軍方,派出自己的弟弟和手下私自與赫魯曉夫達成協議的獨裁舉動引起軍方不滿(CIA有更大嫌疑);美國先是鼓動古巴流亡者武裝對抗卡斯特羅,在流亡軍大量傷亡後,此時又保證不入侵古巴,從這件事中撤出,使古巴流亡政府認為受到美國出賣。
 
這兩者具有報複心態,在1年後即1963年約翰·肯尼迪遇刺事件中成為首要的懷疑目標。而6年後即1968年羅伯特·肯尼迪在剛剛贏得了加利福尼亞州和南達科他州初選後即遇刺身亡,陰謀論中也有認為與其在古巴危機中扮演的角色脫不了關係。
 
【美蘇新一輪核軍備競賽】
 
另一方麵美蘇的相互核威懾也未自此緩和,赫魯曉夫深知蘇聯落後的情況,隨後以“生產香腸”的方式造導彈,70年代後生產的核子彈頭數一度超越美國,將蘇美核競賽又推向新高,直至80年代雙方都發現無法取得絕對優勢而簽訂中導條約並開始核裁軍。
 
【美蘇熱線】
古巴危機尤其強調了冷戰中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爆發核戰爭的危險。古巴危機後兩國均開始考慮如何避免類似的危機,尤其是改革交流層麵,因為沒有適當的外交機關溝通,必須大費周章借由第三國的場地派遣使節團多次商談,很容易造成資訊上的不對等和混亂,而直接談判則是這次化解危機的關鍵,為免訊息拖延導致誤判局勢而導致核戰爭爆發,此後,在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建立了美蘇熱線,這樣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立刻進行雙邊首腦談判來避免危機升級。以色列與埃及、約旦和敘利亞之間的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後不久,1967年6月5日美蘇兩國第一次使用熱線。後來,兩國在冷戰中還數次使用過熱線。
 
【核按鈕和核武器密碼】
 
危機中肯尼迪意識到雖然其作為總統有決定是否使用核武的權利,但核武的實際發射鈕掌握在保養核武的技術軍官手中。於是在危機結束後下令所有核武都需安裝密碼裝置,密碼由總統和軍方高層保管,僅在下達發射命令的同時交由技術軍官解鎖。這就是今天核按鈕的雛形。而在當時軍方對此並非情願,加之1963年肯尼迪即遇刺身亡,這一命令沒有立即嚴格按其本意執行。軍方一方麵為所有核武器加裝了密碼鎖,另一方麵將密碼設置為“00000000”即8個0,這樣持續了近20年後,隨著密碼技術的發展,才形成今天嚴格管理核密碼的局麵。今日多數大國都已建立了一套規範看守核武庫,如何應用管理也在軍中成為了一門學問。
 
【小結】
之前編寫了
【今天的俄羅斯】
【拿破侖的俄法戰爭】
【老姚的四問和朋友的回答】
【希特勒的俄德戰爭】和今天的
【美蘇的古巴導彈危機】
 
以史為鑒,可以客觀分析當下,這是我的目的
 
幾篇文章主角的一方,都是東正教、俄羅斯民族的俄羅斯帝國、蘇聯和俄羅斯三個曆史和現實的國家。
 
在編寫的過程中,可以看到曆史上三次的戰爭和危機,俄羅斯民族都是被動和後發製人的,這一點,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戰略決策室的抽屜裏應該都有。
 
但是,2014年3-18日發生的克裏米亞危機和現在的俄烏戰爭,都是俄羅斯主動進攻和侵略的。
 
2014年2月至2022年2月24日前,是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一場曠日持久的低強度混合戰爭,又稱俄烏“混合戰爭”,白俄羅斯授予俄國軍事通行權。
 
2022年2月24日後,轉為俄白聯盟對烏克蘭全麵侵略的【俄烏戰爭】
 
按編寫程序,明天應該是介紹當下俄烏戰爭的主題介紹
 
但是戰爭剛剛開始,隻好以【混合戰爭】為一集,時間是02-24-2022年以前幾年發生的事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點讚!博主估計會對愚作《蘇德戰爭戰役簡史》有興趣: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065/all.html
白釘 回複 悄悄話 博主是文學城的軍事史專家。這件事的細節讀了此文才知道,實際上美國輸了,從土耳其撤回中短程導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