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古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希特勒的蘇德戰爭

(2022-02-25 06:39:00) 下一個
時間: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至1945年5月9日德國向蘇聯無條件投降為止。
 
 
 
 
 
 
           【戰爭結果】
 
蘇軍和盟軍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與西方戰線同期終結),納粹德國覆滅
 
蘇聯占領東歐地區並在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和東德建立親蘇共產主義政權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建立
 
冷戰開始,鐵幕建立
 
希臘內戰開始
 
領土變更:
德國分立
波蘭國界變更
 
【戰前形勢】
 
在20世紀30年代阿道夫·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在德國取得執政,而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采取的綏靖政策則更加助長了納粹德國的氣勢。而此時的蘇聯總書記約瑟夫·斯大林為實現自己的利益和德國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該條約中包括了“秘密附屬議定書”,將波蘭、波羅的海三國、芬蘭以及東歐等國劃分為兩國的勢力範圍。
 
1939年9月,德國與蘇聯聯合發動的波蘭戰役以及1940年的法國戰役之後,德國和意大利在1940年就很快就占領了中歐、西歐大陸、北歐和巴爾幹半島,1941年6月初,德國控製了歐洲包括法國、波蘭西部、荷蘭、挪威、丹麥、比利時等16個國家的人力、物力資源,並且盟國除了意大利外有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而這時的全世界,隻有英國在獨自和德國、意大利作戰。而此時,蘇聯在1939年9月蘇德瓜分波蘭之後從波蘭得到了它51%的領土,從羅馬尼亞拿走了南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從芬蘭它拿走了卡累利阿、薩拉、雷巴奇半島等領土。
 
1930年代末的蘇聯經過十餘年的大規模經濟建設,工業產值已經躍居歐洲第一,但是生產品質和人民生活水準則遠不如納粹德國。另外,蘇聯全國也剛從瘋狂的大清洗肅反運動中慢慢恢複正常的秩序。在德國橫掃歐洲之時,斯大林看到如此強大的德國必然會威脅到蘇聯的國家安全,便開始著手采取防範德國的係列措施:將蘇聯的重工業和軍工工業有計劃地遷移到烏拉爾山以東;對德國和談,避免刺激德國;穩住東方的大日本帝國,先是通過援助中國的抗日戰爭以牽製日本的軍隊,之後又轉變態度,於1941年4月和日本簽署《蘇日中立條約》;建立“東方戰線”,增加戰略縱深等等。
 
在蘇聯的係列準備措施中,建立東方戰線是最具爭議的,在建立東方戰線的進程中,蘇聯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的秘密條款占領了約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將芬蘭、羅馬尼亞等國迅速地推向自己的對立麵,還遭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譴責。且事實上東方戰線在戰爭中起到的作用也極其有限,蘇聯吞並的地區的人民大多反對蘇聯的統治,在德國入侵的時候有很多民眾都發起暴動趕走蘇軍並歡迎德軍的到來
 
德國方麵,西線戰事的順利進行,隻有英國憑借海洋的優勢持續抵抗(德國的入侵),讓希特勒感到有機會騰出手來對付東邊的蘇聯了,而德國的情報機構對蘇聯的大大低估的錯誤判斷,也讓希特勒認為蘇聯是非常容易對付的國家,便開始著手製定入侵蘇聯的計劃,計劃代號:“巴巴羅薩計劃”。
 
巴巴羅薩計劃,德軍計劃以集中380萬兵力,以“閃電戰”分別從北、中、南3個方向實施迅猛而深遠的突擊,占領蘇聯的首都莫斯科、蘇聯第2和第3大城市列寧格勒和基輔等城市,在蘇聯西部地區把蘇軍的主力消滅,接著向蘇聯腹地長驅直入,進抵阿爾漢格爾斯克、伏爾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線,並用空軍摧毀烏拉爾工業區,從而擊敗蘇聯。
 
擬定巴巴羅薩計劃半年後,蘇聯渾然不覺,還於1941年5月1日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式紀念國際勞動節,雖然英國等國和蘇聯間諜多次向斯大林匯報“德國將在1941年夏進攻蘇聯”,但斯大林認為英國和德國的戰爭分勝負之前,德軍還沒有能力進犯蘇聯。他甚至懷疑這是英國間諜為了將蘇聯拉入對德作戰的陷阱而捏造的。而且蘇聯此時也因為正在準備進攻德國的“大雷雨計劃”,而沒有料到德軍即將進攻蘇聯。據俄羅斯學者鮑裏斯·瓦季莫維奇·索科洛夫出版的《二戰秘密檔案》一書中所描述,斯大林有一個進攻德國的“大雷雨計劃。該計劃還比巴巴羅薩計劃更早策劃,隻是由於蘇聯的戰爭準備還沒有達到進攻的要求而被德國的巴巴羅薩計劃先行一步。可見蘇聯對德國的進攻計劃是完全沒有防備的。
 
【西方國家的援助】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之後,英美等西方國家發表聲明,願意為蘇聯提供援助。美國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表示《租借法案》適用於蘇聯。並和英國一道,參與對蘇聯極其危險的援助。蘇聯從西方盟國那裏得到的武器、能源、設備和材料等,對蘇聯抗擊德軍作戰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西方的援助保證了蘇聯可以更方便的集中資源生產諸如坦克和火炮等軍事裝備。1943年之後這些硬件設備幫助蘇聯以較小的代價,較高效的方式取得勝利。
 
從另一個方麵說,西方國家對蘇聯的援助顯示了以美國、英國為首的同盟國擊敗納粹德國的決心。瓦解了各個軸心國;動搖了中立國對納粹德國的合作態度。納粹德國的國際空間更遭到打壓,東線的占領餘地變小,加速了納粹德國的戰敗滅亡。
 
       【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後,斯大林一直敦促英國和美國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以緩解蘇聯所受到的壓力,但開辟第二戰場的時機直到1944年才告成熟。1941年夏直到1944年,德軍除了在北非和意大利戰場和美英等國軍隊作戰外,將自己的大部分部隊和陸軍作戰武器裝備用於東線。蘇聯在英美援助下牽製了德軍主力因而對二戰做出巨大貢獻。有些親蘇親共的聲音認為遲至1944年5月蘇德戰場勝負已定的時候,英美等國為了維護自己在歐洲大陸的利益,才在法國實施諾曼底登陸成功行動,從西線進攻德國。但曆史真相和此並不相符,聯軍遲遲無法攻擊法國是受到第厄普突擊戰失敗以及對登陸尚未準備好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蘇聯在英美援助下進行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白俄羅斯戰役,同時盟軍發動了阿拉曼戰役、意大利戰役和諾曼底戰役,有力地配合了蘇軍的東線戰役,使德軍在蘇德戰爭東方戰線的兵力和武器裝備更加捉襟見肘。
 
此外英國早在蘇德戰爭爆發前的1940年就一直和德國空軍、海軍作戰。德軍於1941年下半年就開始逐漸將東方戰線德國空軍撤回西歐和本土。但到1944年6月辟第二戰場前,蘇德戰爭東方戰線德國空軍的的出動架次要高於西線(這要比賬麵上的部隊重要得多),是蘇聯牽製並打敗了德國空軍主要作戰力量,才使戰略轟炸得以實施。
 
       【日本】
 
大日本帝國早在日俄戰爭後對外擴張政策就分為陸軍支持的北進論和海軍支持的南進論。1941年3月,希特勒告知訪柏林的日本大使鬆岡,不管北進還是南進,隻希望日本盡快在亞洲地區發動大規模戰事使盟軍轉移視線。1941年4月,日本和蘇聯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兩個月後這場戰爭爆發,而德國亦沒有事先通知日本自己對蘇開戰,日本軍部仍在滿洲國部署軍隊和演習,史稱關特演。亦一度因德軍進展順利,以鬆岡洋右為首的北進派占大多數要求遵守《三國同盟條約》助盟友進攻蘇聯,並撕毀條約北上攻蘇聯遠東主要外東北地區及蒙古人民共和國,這要求遭到了日本政府的拒絕,因為軍部已經決定了南進。
 
到了12月初,因為日本沒有北進令蘇聯遠東軍可以去歐洲增援,使德軍在莫斯科戰役受到阻滯。盡管如此日本相信盟友德國最終會取得勝利,又因急需資源,海軍為首的南進派受采納,大本營執行攻取東南亞地區的南進策略,亦是太平洋戰爭的間接導火線。
 
【雙方人員傷亡統計】
 
蘇德戰爭之所以被稱為20世紀最為慘烈、最為致命的戰爭,是因為這場戰爭導致了大量的傷亡情況。
 
蘇聯的傷亡數字非常大,各方的數字並不完全一樣:
俄羅斯公布的數字是:軍隊累計陣亡9,164,800餘人(包括戰鬥中陣亡、受傷之後不治而亡和死於德國戰俘營的軍人),其中戰鬥陣亡約677萬餘人。
西方統計數據顯示:蘇聯紅軍在整個戰爭期間,戰鬥陣亡和失蹤約700萬人,被俘約520萬人(其中大約360萬人死於德國戰俘營),軍隊總死亡人數1,060萬多人,平民死亡1,740萬多人。
總共死亡約2,660萬人,一共5,980萬人傷亡,蘇聯全國兵役適齡(16歲至40歲)男子幾乎全部非死即殘。蘇德戰爭也嚴重影響了蘇聯的人口性別比例,直到今天,俄羅斯都處於女多男少的狀態之中。1941年初蘇聯人口統計數為1億9,670萬(包括新兼並地區),而1946年僅餘1億6,700萬,因此蘇聯的實際死亡人數應該大於蘇聯官方公布的數據。
 
德軍在蘇德戰爭中損失累計過千萬:
德國國防部數據:戰鬥陣亡及失蹤381萬、被俘約300萬人(包括1945年5月以後投降於蘇軍的約120萬名德軍),最終“東線”的德軍死亡人數為418萬人。
西方統計數據:戰鬥陣亡及失蹤約400萬人、被俘約330萬人(其中4年戰爭期間被俘約180萬人,1945年4月30日以後投降德軍約150萬人,主要是柏林戰役中被的約40萬名德軍、布拉格戰役中損失(被俘、失蹤及陣亡)的86萬名德軍和庫爾蘭口袋中投降的約20萬名德軍),被俘後死亡約363,300人、傷病累計約700萬人,最終德軍東線死亡約430萬人;平民被殺約220萬人(主要為東普魯士、西裏西亞、波美拉尼亞和德國東部等地區的德國居民)。
以上數據包括奧地利、蘇台德地區、阿爾薩斯等地的德國人。另外德國盟友軍隊有超過100萬人死於東線對蘇作戰。
 
【蘇德戰爭對世界的影響】
 
蘇德戰爭的進行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絕大多數蘇聯及俄羅斯學者和部分西方學者在戰後都認為,假若沒有蘇聯政府及蘇聯人民的英勇作戰和頑強抵抗,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負尚很難判斷。蘇聯的抵抗為英美等西方盟國發展軍工業、增強武裝力量、發展海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二戰對戰後很長時間內的歐洲格局產生了決定性影響,德國損失約23%的領土(約11萬平方公裏),其中東普魯士被蘇聯和波蘭瓜分,西裏西亞和波美拉尼亞東部在戰後劃歸波蘭領土;蘇聯政府主導了戰後近半個世紀的中、東歐政治秩序,直到1989年東歐劇變,華沙聯盟解散為止。
 
           【中立國】
整個二戰期間,歐洲保持中立的國家隻有6個,分別是:瑞典、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土耳其。 不過有趣的是,這6個國家雖然名義上保持中立,但在實際上都比較的親德,因為德國的威脅
 
如果用改變為一個中立國的概念,去解決目前的危機,可能還是一把很好的鑰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謝科普!博主估計會對愚作《蘇德戰爭戰役簡史》很有興趣,歡迎大駕光臨: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065/all.html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lostman 發表評論於 2022-02-25 15:12:29
美國佬多少有點愚蠢,二戰就應該等德國滅了蘇聯再出手
------------------------------
美國出手的時候蘇聯已經進入反攻階段一年了,美國英國如果再不實行諾曼底登陸,整個歐洲就都是蘇聯的。
本世紀初期莫斯科軍事檔案館解密了蘇聯二戰機密檔案,人們才知道斯大林格勒戰役希特勒輸了不是偶然,而是蘇聯的軍工能力,軍隊的訓練素質,和裝備的優越性,都高於德軍,在西伯利亞軍團加入後就是一麵倒的戰爭。
主要是因為蘇芬戰爭的教訓,讓蘇聯有了冬季戰爭的準備。而德軍在冬季完全被動,直到全部進攻斯大林格勒的軍團被殲滅。
從此蘇聯進入反攻階段。
西方列強在二戰之前對希特勒采取綏靖政策,很大程度是希望希特勒消滅蘇聯,因為這是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的理念。不過英國用犧牲捷克的方式獲得了一年的準備時間,發展軍工,盡管還是輸了。
lostman 回複 悄悄話 美國佬多少有點愚蠢,二戰就應該等德國滅了蘇聯再出手
TexasIns02 回複 悄悄話 日雜們偷襲美國的惡行,讓美國永遠不會忘記農夫和蛇的關係!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巴巴羅莎計劃定義戰爭從六月份開始,在十月份封凍期到來前結束,占領莫斯科。
斯大林不相信希特勒敢於進攻蘇聯是因為從數字上看雙方實力差距太大,蘇聯當時有七百萬軍隊,坦克三千多輛,德國隻有一千輛,而且戰爭初期蘇聯的T34是世界上當時最好的坦克(直到韓戰也是)。
再有就是德軍主力都在西線,沒有一百萬以上軍隊就不可能對蘇聯形成威脅。
沒想到的是德國最大限度優化了鐵路運輸能力,在兩個月內把120個師運送到東線。
斯大林的自信是基於數學,但也是輸在數學上,當時世界上沒人能夠優化鐵路運輸到那種程度,隻有德國人。
有一件事人們不太熟悉的是二戰剛結束,丘吉爾就要求美國出兵消滅蘇聯,撲滅共產主義。因為當時美國有原子彈,蘇聯沒有。好在當時美國社會並不太關注歐洲的事情,畢竟門羅主義已經很多年了,更不願意戰爭死人。何況當時在歐洲蘇聯具有常規軍事優勢,美國隻有原子彈優勢,還都扔在日本了。
大概在六七年前一個對丘吉爾的研究表明他是與希特勒一類的人,屬於偏執狂性格,並且挖出來這段曆史。
戰後英國人立即拋棄了丘吉爾,選擇了工黨和社會主義,也是對他恢複英帝國雄心的打擊。
東方明月- 回複 悄悄話 《租借法案》適用於蘇聯。並和英國一道,參與對蘇聯極其危險的援助。蘇聯從西方盟國那裏得到的武器、能源、設備和材料等。

最後的剩餘物資被拿來支援中共,使中共武器裝備力量馬上壓倒國民黨部隊,最後奪取了政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