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
2018 (91)
2021 (50)
07-27-2021
在曆代真龍盤踞的北京,近百年內,水龍王與真龍天子鬥得如何?請看:
本世紀,北京全市的年降水量平均在524毫米,前幾年有過九年連旱,平均年雨量也有420毫米,如果是在一天之內降那麽多的雨量,必成災
先看看帝王先輩們喜歡建都的河南地區,最大的日降雨量:
河南地區:
1975年8月河南駐馬店最大日雨量為1060毫米,死亡23萬
2021年7月20日鄭州最大日雨量為672毫米 目前56+5失蹤
北京離渤海比鄭州要近幾倍,但是離台風起源地的太平洋西岸要遠很多,所以台風引起的暴雨,北京要比河南弱
北京地區:
1972年7月21日,懷柔區懷北鎮棗樹林的最大日雨量為479毫米-52人
1963年8月08日,朝陽區來廣營最大日雨量463毫米-35人
2012年7月21日,房山區河北鎮最大降雨量519毫米-79人
2021年??7月23日,房山區河北鎮最大日雨量460毫米-?
因水災死亡的北京人數,主要在山區,四九城裏基本沒有,地勢高
如果這次鄭州沒有出現地鐵和隧道的灌淹,住在鋼筋水泥、二樓以上的人不出門,基本上都沒事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躲,生命都無礙
老姚的朋友楊楊說,北京無論發多大的水,也淹不了,因為北京城就建在魚脊背上
北京城高,兩邊低。西邊有永定河,東邊有潮白河。曆史上,兩條河經常發大水,但再大的水,也淹不了北京城
皇帝當年建北京,是充分考慮到水文地理的,北京地區水多,素有“苦海幽州”之稱,所以建北京城時,不可能不防範被水淹
過去金中都建在南城的蓮花池一帶,發大水時易被永定河水係所淹
到建元大都時,就往東北方向遷了,市中心遷到在薊門橋一帶
後來又發現往北遷多了,發大水易被潮白河水係所淹
所以到了明朝,都城又往南縮了五裏
元明兩朝的舉動,實際上是在避水。避來避去,將北京的中心建在一條從西北往東南的斜向魚脊背上。使得發多大的水,也淹不了北京城
曆代的中國皇帝都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63年的北京大水,已經淹到了永定門。但就是進不了北京城。這說明老祖宗有經驗,知道水能淹到哪裏
北京不光發大水淹不了,地震也沒事
自古以來,土地爺圍著北京震,但北京城本身就是不震,這也說明,老祖宗在北京建都,考慮的是很周全的
華北平原三麵環山,一麵臨海。統共七條大河全部匯集一處:海河,然後通過並不很寬闊的海河流入勃海,所以天津是一個極易發生澇災的地方
不存在【淹天津保北京】的情況,因為北京地勢高,根本淹不了,倒是有過【淹河北保天津】的情況出現。63年時,華北七條大河有多處扒堤放水,以保天津
63年水患後,太祖發出 “一定要根治海河” 的號召,這一目標,多年前已經實現。太祖另一治水的號召是 “一定要根治淮河” ,這一目標也實現了
朋友楊楊的老家在安徽,過去要飯的多,主要緣於水患。十年九澇,秋糧幾乎年年絕收,全靠夏糧一季維持生計。所以每年一發大水,就沒吃沒喝,隻好全家外出討飯。這一現象,在解放後大規模興修水利後沒有了
大陸地區的水龍王喜歡在7-8月折騰,給秋糧作物帶來極大的危害。以前的水患會讓秋糧顆粒無收,饑荒遍地。現在大陸儲備糧的規模,是世界上最多的,儲備糧率高達年消耗的35-40%,遠遠超過國際安全儲備糧率18%的標準
放心吧,北京淹不了,但不代表上海淹不了,所以曆代王朝沒有建在上海建都,南京嗎,先防疫吧,以後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