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姚談稅:大陸減稅,捏了一把汗!(Zt)
明年一月,中國個人所得稅法確定,收入起征點為每月5000元。修法後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占城鎮就業人員的比例將由現在的44%降至15%。調整後中國稅收每年將減稅3200億。
2017年全年為企業減負超過1萬億元,五年來,累計減輕市場主體負擔3萬多億元。
2016年中國生產稅比率是15.64%,而日本是8.41%,美國6.6%,瑞士隻有2.6%。
稅收大幅度減少,意味著中國政府“辦大事”的資源將會減少。這對依然處於發展中國家階段,有太多需要“集中力量”進行攻堅的中國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隱憂。
中國在40年內取得如此巨大的社會經濟發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可以集中優勢資金“辦大事”。
這是中國取得40年發展的最主要的經驗之一,也是西方社會一直讚歎和敬佩中國發展的原因所在。“凝聚力量辦大事”讓執政效率頗高的中國政府有足夠的財力做到很多西方人認為做不到,甚至很難短時間內做到的事情。
老姚手中的汗越來越多了!
中國之所以取得長足發展,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在中共一黨製的領導下,中國的各項政策和發展規劃都具有長遠性和延續性,而這一點是很多西方社會所不能比擬的。社會發展中的很多問題,除了“錢”的原因,更重要的在於“是否具備長遠性”。
但是長遠政策需要長遠投入,在民主社會因為有選票和短期執政的壓力,很多政策都不具有長遠性以及持續性。西方社會發展遇到的很多問題,就在於“隻活在當下”而不考慮長久。
中國政府製定的所有政策更具有長遠性,會規劃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百年的發展目標。如果中國政府強勢減稅,那麽意味著中國的很多的長遠計劃的發展恐將難以維係,對於中共製定的戰略布局將產生不可測的後果。
近期,社保基金不足、退伍軍人事件、消費降級等現象的出現,都反映了中國“保障性資金”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問題,大量減稅會讓這種“保障”更沒有安全感。
很多人把美國和中國的稅收進行對比。但中美稅製有很大不同,美國以征收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直接稅為主;而中國則以征收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等間接稅為主。這不僅是稅收方式的不同,更反映了中美政治經濟體製的不同。40年的改革開放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是一個正確的路子。在這個大前提下,目前的一切問題就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中國的發展模式本來就和西方的發展模式不同,因此如果完全依照西方的標準來要求中國經濟發展,這既不客觀也很有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