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渾身上下肉嘟嘟--海上女子曾經是那麽豐滿
(2005-10-25 20:33:43)
下一個
文/阿黛兒
以胖為美
晚清和民國的女子,打扮和審美絕對不類現代人。展覽中昔日的上海十大美女照,看後令人厥倒。若以現代人的標準,怕是連嫁人都會有點難。首先彼時美女大多強調單眼皮,
即使不慎有了雙的,也會想方設法不去突出。然後是彎彎畫一道千篇一律的細眉毛,感覺很不自然。至於頭發,一定是盤成髻的,然後戴上個頭箍什麽的,把光光的額頭亮出來。就算有劉海,也像是發際線內的一排絨毛,難以感覺。
最難接受的還是那豐滿之體態,首先個個臉如圓盤不說,即使到了後來有了胡蝶、周璿這樣的明星,登載在當時首屈一指《良友》畫報和各類廣告上的女子,還是豐腴到了家。胳膊大腿都好像麵團一樣,包括臉蛋在內到處都肉嘟嘟的,更有甚的還學西洋女人露出半個乳房。在展覽現場有真人秀,是現代人穿起那年代的衣服供人拍照用的,不過我看單是體形就絕對不像。那麽纖細的身形,絕對隻有現代女子才可能。
肚兜當道
清末女子,打扮基本是一褂子一褲子。當然料子都是絲的、綢的、緞的,還繡了各種複雜的花。從顏色來看,都是些很“跳”的色,以紅、黃為主要基調,看上去非常紮眼。
至於內衣,展覽中也有,統統是各式肚兜,上麵繡的圖案題材很廣,但主要內容都是吉祥納福、多子多福、平安富貴。肚兜的料同樣是些閃閃發光的綾羅綢緞,樣子很類似現在的吊帶衫。我估摸過去的女人因為不出家門,所以個個都白白胖胖,穿著那麽豪華的肚兜,很顯富態。但若是現代女子穿上,非得化濃妝不可,否則絲綢的光澤太盛,不化妝人人都給照成個黃臉婆。
有樣學樣
“人人都學上海樣,學來學去學勿像。等到學到三分像,上海已經變了樣。”這是民國時期流傳的民謠,可見上海的時尚,是當時各大城市效仿的榜樣。其中上海女人更是獨領風騷,成為全國女人爭相模仿的對象。
手袋
過去女人出門帶的是包袱,就是用布頭或手絹什麽的把東西包起來,揣著出門。但到了清末,婦女上街已經手攜皮袋,狀如洋錢皮夾,原本是“老外”出外旅行用的,或是號行裏收賬用的,但後來女人上街也用,並且習慣成自然。袋子裏裝的東西麽,都是關於打扮方麵的,比如小木梳、小鏡子、香粉紙、胭脂盒一類的,有時候還有白絲巾和情郎的小照。想想和現代的上海女人倒也真差不多。
戒指
最初,戒指是戴在嬪妃手上用來接聖駕的,表示她自己有月事在身,不便被臨幸。不過這種風俗到了清朝末年基本已不複存在,無論男人女人,那時候流行的是戴金剛石戒指(我猜就是“鑽戒”),被評論說是“取其一舉手耀目、炫人之心,不能指不若人。”哈,倒是和現代女子一個樣,戴在手上無非是比誰的克拉大,有幾個C什麽的。倘若也是“指不若人”,多半會讓人聯想到她家男人財力不豐,或是愛她不夠。
冬靴
民國女子穿靴子,當是“天足”盛行的結果。要不然纏著小腳套靴子走路,非摔跤不可。也有評論說是穿上靴子,“行不必鬟扶,笑無須郎把”,還有說是“集剛健、婀娜於一身”的。可見在那之前,女人基本屬“手無縛雞之力”者,完全不可能獨立。
金絲眼鏡
眼鏡這種東西,是什麽時候出現的真不清楚。但過去古人上朝,也沒見過有戴眼鏡的。想必對著油燈做針線,或是攻讀功名,肯定近視眼不少。所以估計還是西洋傳過來的為多。不過到了民國,忽然流行起墨鏡。原本隻有男人戴,但後來女人上至官眷、下至娼妓,統統都戴。又因墨鏡看東西不便,所以改戴金絲邊眼鏡,女人出門必備。有道是“一個美眼一圈金”,笑盈盈地走到你麵前,還一下認不出來。
鮮花紐扣
據說是因為見到西方人在口袋裏插一小手絹,或是別一朵花,覺得挺美,就也學了起來。
當然因為人家穿的是西裝,我等穿的是褂子一類的東西,所以隻能把鮮花別在紐扣上,“取其春豔,風韻天然,香顏天然”,然後迎麵走來一陣馨香,感覺好像是個仙人,非常牛。
開放到家
隨著租界的建立,女子逐漸可以參加社會活動和勞動,也有不少進洋學堂的,上海更成立“天足會”,所以女人逐漸開始不纏足或是原本纏過的現在開始“放足”。據曆史博物館的專家薛理勇老師說,連慈禧太後都鼓勵這麽做。這或許是因為她老人家也沒纏過足的緣故吧,我猜北方人向來就看不慣南方人嬌嬌嗲嗲的樣。當然,那年頭女人的開放,和現在所謂的“開放”絕對不是一回事。比如——聽書——那個時候婦女有聽書的自由,算件新鮮事兒。《圖畫日報》這麽形容:“凡小家蕩婦、富室嬌娃、公館之寵姬、妓寮之雜婢,莫不靚妝豔服,按時而臨。聽至解鎖處,一笑回頭,眼波四射……”作者的口氣帶著明顯的嘲諷,可見他內心並不讚成婦女聽書。我倒寧可相信聽書女子大多沒他形容的這麽不堪。試想從來足不出戶的女性,突然有了去公共場合的自由,又見識不少深閨中沒有的男性,心飛飛亦是出自天然,未必就是“別有用心”。
玩車
女人能出門了,世界就突然大起來。想要多看多聽,自然離不開車。一種方法是包車出街,招搖過市,當年的媒體評論為“出風頭”。另一種則是自行車,稱“閨閣中喜乘腳踏車,客稀之地,時有三女郎試車飛行。”可見昔日的腳踏車有多麽時髦。想到後來男女真的平等,女人亦在烈日和暴雨下,日日騎車上下班,不禁心有感歎。
婚事新辦
舊時婚禮,頗有繁複。到了民國,便學西洋的從簡。隻須請幾個同學“涮一頓”,唱唱校歌,當眾立一證書即可。新娘不必有蓋頭,和新郎手牽手出場,更有當場就擁吻起來的,在當時算是開放得很了。也有利用婚事新辦,乘機納妾的。家裏大老婆不同意也無妨,隻要屆時另借一宅子,找幾個同學如此這般的一鬧,就算OK。
在百年前的海上女性時尚展覽,幾百件文物、文獻裏,在那些略有泛黃的舊照片裏,我們眼見晚清和民國時代的上海女子,在十裏洋場歐風美雨的浸潤下,風姿綽約地走到時尚前沿。而ShanghaiLady,亦從那個時代起,便一枝獨秀起來,隨著上海成為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女人也終於成為一隻令全中國矚目的永不過時之品牌。